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课本剧剧本
《氓》课本剧剧本主要人物:氓、女子、算命先生、2名车夫、女子弟弟演出道具:在两块长方形硬纸壳(长1米,宽0.5米)上面粘贴同样大小的红纸,在红纸上面用广告色黄色涂料画出马车车轮图案,以此当做马车。
准备叠好的床单充当丝绸,还有用硬纸壳做好菜刀,准备一副碗筷和一些糖果,准备镜子供女子梳妆用,用硬纸壳做一块上面画有太极图的牌子,做算命先生的招牌,准备一副墨镜供算命先生佩戴,准备长袍马褂供算命先生穿用。
背景音乐:陈咏华演唱的《最浪漫的事》背景画面:每一章情节都配有一张幻灯片。
第一章旁白: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笑嘻嘻地上场走到讲台中间与女子相见,然后单膝着地求婚:“嫁给我吧?亲爱的!”女子急忙摇手说“不行不行!”氓一听立即跳起来大声质问道:“为什么不行呀?”女子回答说:“你没有带好的媒人,光你一个人不行的。
”氓赌气地说:“你今天不答应我,我就不回去了!”女子连忙推扶着氓向讲台左侧走。
)旁白: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子解释原因:“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确实没有带好的媒人来啊!”)旁白: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女子安慰氓说:“请你不要生气了嘛,我们约定好在秋天结婚好不好啊?”氓无奈地说:“那好吧!”氓下场。
)第二章旁白: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女子登上板凳,用手做瞭望状。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女子用手擦眼睛做哭状)旁白:“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子下凳子,在讲台中间与氓热情相见握手,然后撒娇似的推氓一把说:“你怎么才来呀?”氓连忙说:“你不是说让我秋天再来找你吗?”女子又推氓一把说:“你个缺心眼的!人家叫你秋天来你就秋天来啊?你就不能早点来啊?”氓连忙赔笑脸说:“这会儿我不是来了嘛!”女子拉起氓的手说:“那好吧!我们现在去找算卦先生给我们算一卦,看我们生辰八字合不合,能不能结婚。
”两人手牵手来到算卦处。
氓问算卦先生:“老先生!麻烦您给我们算一卦!”老先生:“可以!你们二位要算什么卦啊?”氓:“就算我们两人的生辰八字合不合,能不能结婚。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氓》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当代女作家安意如如此评价《诗经》:“《诗经》是彼岸花,即使无法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上节课,通过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诗经》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诗经·氓》中的卫女形象给予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
二、细读文本,探究卫女形象师:《氓》作为《诗经》中一首较为完备的叙事性的抒情长诗,把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
因其叙述女子的一生,故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
那么,将回忆与现实勾连在一起的是哪个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将二者相融?生1:第三自然段。
用了比兴的手法。
师:既然是回忆,着重写了女子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省,那么最能体现这一反省的是哪句诗中的哪个字眼呢?生2:“犹可说也”中的“说”字。
师:“说”字只强调了“脱身”,并不能体现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深刻反省。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生3:“无与士耽”中的“耽”字。
“耽”是沉溺的意思,这里以劝诫的口吻告诉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省。
师:很好。
“耽”字,即“沉溺”,也有“耽搁”的意味。
女子沉醉于爱情之中难以自拔,男子一旦变心,女子被弃或被耽搁就成了必然。
整首诗中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耽”的表现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并分析。
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女子送“氓”渡过淇水,既是对其“来即我谋”的内心认可,也是她对男子依依不舍,情义绵绵的体现。
师:这事实上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哪种感情?生:(齐答)痴情。
师:对,也就是同学们概括的“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还有哪位同学能找到相关诗句?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
如此迁就男子,足见她对男子用心之专。
师:这正说明女子在热恋中,看男子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是暴躁的性格,无理的发怒,又何尝不会误解为男子的热切焦急,何尝不会感到甜蜜爱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年轻时的山盟海誓,一瞬间化为 乌有,怎能不令人哀叹呢?我不禁疑 惑难道世上真的没有长久的爱情,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永远改变不 了的吗?(瞿傲佳)
女主自嫁进门后一直饱受穷苦
与劳累,这与开头的热恋产生了很 大的反差,同时也向人们倾诉了一 个现状:男人会变心的。但愿我不
会变成那种人!(齐琪)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氓进入婚姻后的行 为与之前不一致了,心变了,把家中的一切都 交给女子承担,既然如此,那他为何当初仍要 故作“蚩蚩”,抱布贸丝呢?我在《这一代的事》 的《幽默是福》一篇中读到“有关系就有纠缠, 事前的保证通常没什么谱。女的埋怨男的婚前 不断送小礼物,婚后却连一盒糖都不送;男的 说„你说说看,钓到鱼之后还要拿鱼饵给鱼吃, 通不通?”。我认为,人虽会变,但婚姻正如发 出去的誓言,若不信守,这个人便没有身为人 的基本。(张城亮)
“六„矣‟字历落尽致。前四句二 „矣‟字令人感叹,中二句二„矣‟字令 人嗔怒,末四句二„矣‟字令人嗟戚, 而末一„矣‟字,正一篇归结道理, 故曰不可说。”(清· 邓翔)
“出乎其外”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首诗提醒我们不要在爱情中成为 傻子,应当看清他和自己的本心。(杨 飞洋)
叙事的跳跃 人物情感的起伏 手法的多样
——看似平淡,实则精彩
“女子从“因无良媒而不嫁”的 纠结少女,一路成长为饱受折磨、心 生怨恨的妇人,其人生就是一大悲剧。 (沈芯蓓)
坚强又干脆的女子,敢爱敢恨, 对她,不需要旁人的怜悯,于是, 只有敬佩而已。(常嘉彤)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爱情需要理性?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就算人生是出悲剧,我们 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出悲剧, 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
《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氓》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培养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
3.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学会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感受《氓》的艺术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学会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诗歌中,爱情是不可或缺的主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希冀,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遗憾与眷恋,有“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深情与忠贞……由爱情生发出来的情感难以详尽描述,爱情环绕着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情感。
诗歌中描写的爱情有些是美好的,有些则充满了悲彩。
《氓》属于哪一类呢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诵读诗歌,把握情感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存目311 篇,其中6 篇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氓》出自《诗经·卫风》。
2.播放范读,学生解决生字问题。
氓之蚩(chī)蚩送子涉淇(qí)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___尔卜尔筮(shì)自我徂(cú)尔(xì)其笑矣隰(xí)则有泮3.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指导朗读节奏。
4.再次集体朗读诗歌,积累文言字词,初步掌握大意。
(1)古今异义词至于顿丘古义:至,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古义:多年。
今义:三岁的年龄。
女也不爽古义:没有过错。
今义:指身体、心情不爽快。
总角之宴古义:快乐。
今义:宴会。
(2)通假字无食桑葚(“无”同“毋",不要)犹可说也(“说”同“脱",摆脱、脱身)隰则有泮(“泮”同“畔",边、岸)(3)一词多义:遂言既遂矣(如愿)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通,达)归客遂海嵎(前进,前往)乃掘地,遂得水(于是,就)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将士乘胜,进攻其城(趁着,凭借)乘其财用之出入(计算)诗歌大意: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积累重要的词句知识,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2.学习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造成女子悲惨命运的原因。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婚姻爱情的悲剧,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造成女子悲惨命运的原因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语文教学最不可忽略的就是读,尤其是诗歌,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懂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
2.点拨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点拨法贯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启发诱导学生,获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讨论法: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经》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无论是《兼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学者鲍鹏山却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氓》中的主人公,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诗歌。
____________(二)学习过程任务一:诗情深处是故事1.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行文脉络。
明确:行文脉络第一章写了相识与允婚,第二章相思与成婚,第三章相爱与新婚,第四章写遭弃与离婚,第五章忆苦自伤,第六章表明情断义绝,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
1《氓》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鉴赏《诗经》的最大障碍是诗句理解,因此,引导鉴赏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学生鉴赏《诗经》的兴趣点应该是诵读,这与《诗经》本身的节奏韵律相关,因此,引导鉴赏的门径是诵读。
《氓》是一首叙事诗,它所涉及的有关爱情、婚姻、家庭幸福等内容是人类的母题之一,引导得当,学生当对此充满阅读期待。
核心素养目标语言的建构运用:1、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感受女主人的形象。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诗句的理解与《氓》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一起回顾一下。
(PPT展示《关雎》《蒹葭》,学生朗读。
)这两首诗中有哪些共同的元素呢?明确:水和爱情。
是的,因为人类靠水而居的古老生活方式,很多的人事故事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爱情亦是如此。
今天我们了解淇水边的爱情之歌——《氓》。
二、诵读诗歌1、请同学们一起来诵读这首爱情之歌。
(生齐读,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字词的读音是否准确)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节奏来读一读。
分小节请学生个人诵读。
(目的在于通过个人诵读了解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以及初步的情感感知。
)三、解读诗歌1、如果爱情和婚姻的中间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就是淇水,两岸的风景各异。
淇水的两岸,有哪些风景呢?——自然的风景——桑、淇水人文的风景——人、事、情2、对女主人公而言,淇水两岸的这些风景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回到诗中,阅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1)事:恋爱、出嫁——婚变(2)情:幸福快乐——悲凉沉痛——决绝教师补充:(一)叙事的艺术——回忆。
PPT展示叔本华和普希金的文字。
在过去和遥远的情景之上铺上一层这么美妙的幻境,……尤其是任何一种困难使我们的忧惧超乎寻常的时候,突然回忆到过去和遥远的情景,就好像是一个失去的乐园又在我们面前飘过似的。
《氓》一等奖教学公开课课件
2023-11-07•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教学资源与支持服务•学生活动与作业布置目•《氓》课文解读与教学案例分析录01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氓》一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等知识;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讲解、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朗读法运用讲解技巧,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讲解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讲解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讨论法将《氓》与其他爱情诗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同时引入现代爱情观的讨论,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比较法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诗歌原文、注释、插图、音频等材料;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如诗歌朗诵、文化讲座等。
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诗人背景、作品评价等;建立班级学习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网络资源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应用0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选取《氓》作为教学内容该诗歌内容丰富,涵盖了爱情、婚姻、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从诗歌背景介绍到文本解读,再到主题探讨和比较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展开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展开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包括对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的讲解,以及对主题、风格、比较等方面的探讨。
导入通过播放《氓》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归纳与总结在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和比较分析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1)
专 题
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绝非
辅 导
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喜欢
古 代
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
诗 歌
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
鉴 会了你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
赏 之意 象
知道了自省和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 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
·
意 是缘份,都值得感恩 !若无相欠,怎 境 会相见!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班
高 考
注重文本阅读之-----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经·氓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
意 境
1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班
高 学习目标
考 专 题 辅
导古1、把握注重文本阅读的方法;
代
诗歌2、运用文本阅读的方法鉴赏《氓》;
鉴 赏
之意3、体会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象 意 境
2
·
“注重文本阅江苏读省南”通中学高三 班
象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
意5、《静女》
境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班
整体把握文本(题目与内容间的关系)
高 考 专 题
辅导思考:
古
代诗有人认为,以“氓”为题目略失偏颇, 歌鉴你认为呢?
赏 之意 象 意 境
5
·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班
高 品读文本内容,解读人物形象
古
代诗再读白居易《琵琶行》,
歌 鉴
赏之意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象 意 境
15
·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语文教案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等奖说教材:(一)教材地位《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学法:学生学法: 1、讨论交流法 2、个性展示法 3、课堂辩论法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
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
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教师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归纳法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
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
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上溯到《诗经》,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追溯到《离骚》。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诗经》中的《氓》。
《氓》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三维目标1.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特殊句式, 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3.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 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
重难点知识 1.熟背本诗,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 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重点知识预习设计生动形象主要是指写作记叙性文章, 包括散文, 故事和小小说等。
什么是生动形象?考纲举例说明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等。
“形象丰满”, 是就写人而言;“意境深远”, 是就抒情散文而言;“细节生动”是指叙事写人中细节描写的效果;“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是对所有文体提出的要求。
考纲研究(课标研究)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向1.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 对诗歌形象的考查重点是什么?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 来考查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即把握形象特征,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及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
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卷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对诗歌三类形象鉴赏的能力, 其他省份的高考试卷也以此作为考查重点。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稳定:一般为主观简答题, 且都要求对形象作简要分析。
3.鉴赏诗歌形象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常考角度有: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考情分析【真题演练】(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 正对屋舍, 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 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 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篇6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先民们用他们的歌,唱他们的苦,唱他们的悲,开我国现实主义先河的《诗经》,真切地传递着他们的心声。
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声音,引导他们进入先民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把握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比兴手法,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1课时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资料必不可少。
另外,时隔数千年,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诗歌的“气”,丧失诗歌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和事件,经由形象和事件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诗情。
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先民的灵魂。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
《氓》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交流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氓》全诗的内容大意的整体把握;
2、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揣摩诗歌语言背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提升理解感悟、分析鉴赏的语文阅读能力;
3、学生探讨《氓》中女主人公命运反映出的人类永恒的爱情婚姻问题,结合自己对当下社会和自己情感的思考,初步探索健康向上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培养之道。
二、学习环节:
1、读课文,整体把握诗意。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来看一看这位女子的命运故事:
(尽量用四字短语)
童年-----和氓();
青年-----和氓();
婚后-----氓(),女子()。
2、品味语言,感悟鉴赏诗歌
阅读叙事诗不能仅仅满足读懂情节,更要读懂语言背后的东西,比如人物形象,人物情感,人生况味等。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选择自己有感觉的语句,进行批注鉴赏,或分析人物形象,或体味人物情感,或揣摩世态炎凉人生况味等。
请看对第一章赏析的示例:
女孩虽没有马上同意婚事,却依然送别男子,跨过汤汤淇水,一路叮嘱,一路安慰,多么善良温柔的女孩。
虽然你对未来的恋爱婚姻生活充满期待,但你心头是否掠过一丝忧虑:这个只顾遂自己心愿动辄迁怒的男子值得托付终身吗?
总结品读鉴赏的方法:()学生批注,品读鉴赏。
3、迁移运用,提升人文情怀
思考:女子的恋爱及婚姻生活,给你怎样的借鉴意义?(尽量用整齐的句子表达,两句或四句即可。
)
5、课后小测。
请写出一条你通过本课学到的诗歌阅读方法。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诗经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翻译课文,诵读以体会诗之神韵。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掌握《氓》的情节和主题。
2、难点:鉴赏赋、比、兴的艺术效果,把握女主人公和氓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摸鱼儿问世间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这是金末元初元好问写的一首词,其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已成为千古名句。
“问世间、情是何物。
”有太多的人在探寻这个问题,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时代,在女主人公的身上来探寻这个答案吧!二、内容提要《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女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它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诗经》的“弃妇诗”共有八篇:《召南江有汜》、《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推》、《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小弁》、《小雅谷风》。
《诗经》中的“弃妇诗"对后世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是历代弃妇诗模写的典范。
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怨歌行》和《孔雀东南飞》,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母别子》、《琵琶行》等。
)三、分析课文(读、品、悟)第一幕(文章第一、二两节)(一)学生诵读,问题提出1、氓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蚩蚩”,忠厚老实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明确:“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3、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明确: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4、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时氓是什么表现?明确:生气5、婚事是否谈成?明确:秋以为期6、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她有何表现?7、明确:“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
《氓》公开课一等奖(课堂)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氓》。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反抗。
课文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压迫、欺凌的女性形象“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会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难点: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氓”的图片,让学生对“氓”的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见解。
3. 实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导一个小品,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 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氓人物形象:弱者、受欺凌、坚强、反抗故事情节:受压迫、抗争、追求自由深刻思想: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氓》的大意。
答案:课文《氓》通过描写一个被社会压迫、欺凌的女性形象“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反抗。
2. 请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
答案:课文通过对“氓”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压迫的反抗,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坚强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氓》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在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的把握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又像英勇的火炬。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 问题探讨1:本文的叙事过程和感情绝
章节 一二章
情感 基调
热情 幸福
三四五章
怨恨 沉痛
六章
清醒 刚烈
5
• 问题探讨2:这首诗三四章开头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
• 比兴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这几句诗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 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其中, –“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 –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引发下文 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
• 起到了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 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6
• 问题探讨3:
• 你认为诗中女子是个怎样的
形象?
•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
勤劳
• 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
命运
• 温柔、坚强
7
• 辩论会: • 你觉得诗中女子为何被弃? • 被弃原因: • 参考说法—— • 一,女子年老色衰男子负心说。 • 二,社会风俗说。
8
• 归纳主题 •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
被遗弃的经过, • 批判男子的负心, • 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必下第一单元《氓》【单元整体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里,成为中国人倾诉的方式,沟通的方式,甚至思维的方式。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题是“诗意的探寻二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七首:现实主义《诗经》中的《氓》和浪漫主义《楚辞》中的《离骚》、中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孔雀东南飞》、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蜀相》、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和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扬州慢》。
这七首古诗词那么文化意蕴丰厚,读来朗朗上口。
首先要重视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其次要细细品读,多角度多层面探求作品的“诗意”;同时要感受当时社会背景下诗人的“诗心”和诗歌的艺术魅力并且探讨古诗的价值和在当下的意义。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涉及的核心素养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围绕“诗意的探寻”这一人文主题,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的学习。
可以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探求作品的“诗意”;还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出发,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探讨古典诗歌在当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和文化的传承。
研习本单元作品,探寻诗意,感受诗人的心跳,领悟不同时代诗歌的风格及艺术特点。
《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赋比兴手法;2.自由诵读,听视频范读,在诵读中感悟诗歌韵味;3.精读《氓》,积累文言字词,熟悉诗歌的故事情节;4.分析主人公心路历程,探究爱情悲剧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1)《氓》这首诗,讲述了一场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
回忆与爱情有关的诗句Ol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诗经《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氓》教学设计一、新课导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古今中外,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有的幸福,有的凄婉,有的热烈,有的含蓄,有的让人心向往之,有的令人荡气回肠……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来聆听那里所发生的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二、积累·整合1、识记下列字的字音:氓:méng 蚩:chī 匪:fěi 淇:q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裳:cháng 靡:mǐ 咥:xì 隰:xí 角:jiǎo2、制作知识卡片:⑴ 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⑵ 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 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1
1.1《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诗经·氓》教案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诗经氓》(板书课题),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诗经氓》是弃妇的怨诗词。
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的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课型:讲授新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境:传统课堂。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诗经的特点,设计如下四个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象。
4.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品读法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
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他和她是故事中的两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
让我们走近他们!二、知识积累1.《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 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 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 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 不思,亦已焉哉!
卫风·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 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
5、《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结构上多采用 ( 重章复唱 )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6、《诗经》是中国( 现实主义 )主义文学的光 辉起点。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诵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特别注意:生字、古今读音不同的 字,音近字,通假字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 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教学目标
1.复习《诗经》的有 关常识 2.通过诵读,结 合注释理解诗作 的内容及主人公 情感的变化。
温故知新:《诗经常识》
1、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
2、《诗经》又叫《 诗 》或《 诗三百 》共( 305 ) 篇 3、按照音乐性质(乐曲)的不同分成: ( ) “风” “ 雅” “颂”
“赋” “比“兴” ) 4、就表现手法而言分成: (
• 《氓》这首诗以第 一
吻,叙述了女 子
被丈夫遗弃后
回忆当初 恋爱
、 结婚
的经过以及
婚后的 遭遇 ,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 姻的 痛苦 、悔恨 之情。
鉴赏练习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 种什么样的心情。
氓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秦 风· 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 挑(táo)兮达(tà) 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 月兮。《国风· 郑 风· 子衿》
答案展示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 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 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 抱膝独坐的"影"陪伴抱膝者 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 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 种孤寂心情。
再见! 谢谢大家
走进课文,读懂内容
一、请同学概述每一节的内容?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诉男子移情别恋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本文在叙述这三部 分内容时分别表达 了女主人公怎样的 情感?
课文总结
人称“我”的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