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下第06课北宋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北宋政治制度

北宋政治制度

北宋政治制度北宋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官制、考试制度和法律制度三个方面。

首先,北宋政府实行了官制,重视选拔人才。

官制上世间魏晋南北朝留下的官僚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御史台、枢密院等新的机构,以便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

北宋政府设置了宰相、枢密使、御史大夫等高级官职,又设立了六部、三司、诸司押等衙门,形成严密的官僚体系。

此外,北宋还注重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实行了科举制度,并进行了严格的考试。

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公平公正地使人才得以发挥,提高了政府的运作效率。

其次,北宋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包括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环节。

乡试是在各州县举行的考试,筛选出一部分优秀的贡生参加省试。

省试是在省会城市举行的考试,筛选出上进的进士。

而殿试是在皇宫举行的最后一轮考试,筛选出最终的状元和各级进士,以供政府任官。

科举制度有效地提高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也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

最后,北宋政府还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北宋的法律制度主要依据《唐律疏议》和《刑统》等法典而制定。

北宋政府改革了封建法律,取消了部分严酷的刑罚,并注重平民生活的法律保护。

在法律执行上,北宋政府加强地方官员对法律的执行力度,设立巡检使、通判等职位,以监督和指导地方司法工作。

北宋政府还注重法律的传统和创新相结合,不断完善法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北宋政治制度包括官制、考试制度和法律制度三个方面,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建立严格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考试制度提高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民众权益。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北宋政府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课后活动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
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巩固提升
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
——清·查慎初
阅读并思考: 这句诗讲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 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手 下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 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 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 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 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 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 “万岁”!赵匡胤就这样 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 加身”的成语。
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 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 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 士最多的朝代。
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 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措施
增设 官僚机构
冗官
措施 措施 措施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贫 局面
积弱 局面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 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 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有拥兵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 人事调度
北 之重, 使收税的 知州和通判,权,全部
宋 无调兵 权力,设 掌管民政、 归属中央
之权 置转运使 司法
政权
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军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事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 陈桥驿兵变
C.靖康之变
D. 澶渊之盟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结果 失败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保 守 派
治 上 对
改 革 派

司马光
王安石
课堂小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和统一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


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

变法”。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6课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重文轻武的政策 4、影响:
(1)积极影响:
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④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4、影响:
(1)积极: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消极:造成地方贫弱,军队战斗力减弱, 屡受周边政权的入侵,地方财政困难。造成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消除武将
专权的积弊
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第 ·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 课
北宋 的 政治
01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02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03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 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宋史•太祖本纪》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宋太祖) 黄袍加身
东了军队的战斗力。
中央 削弱宰相
的权力 加强对地
地方 方的控制
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 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三年一换制度,调动州县长官 3、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4、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实现了民、军、财政 的分立,加强了皇权, 造成了机构臃肿。
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造成了地方官 僚机构臃肿。
材料分析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 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 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勾画出基础知识。 1、建立方式: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2、时间:
960年
3、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4、都城:
5、国号:
东京(河南开封) 宋(史称北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观察地图,北宋建立之初,是否完成了 全大江南北的统一?
强干弱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结合五代十国时期与北宋时期节度使的权力发 生了哪些变化?
军权 财权 五代十 有大军指挥 拥有辖区的 国 调度权 财政权力 北宋 民政 拥有辖区的民政 处理权力 人事调度 可以自主任命 下面官员 人事调度权, 全部归属中央 政权
取消节度使收 下派文官做知州 税的权力,设 和通判,掌管民 有拥兵之重, 政、司法 无调兵之权 置 转运使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3.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 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思考:北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给我们当今国家 建设有何启示?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问题:阅读教材P38,思考除上述措施,宋太祖为加 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那些措施?(从中央和地方两大 方面进行思考)
温馨提示:请各小组合作,小组 长做好记录,并确定发言代表。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中央: 2)设“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利 皇帝
“二府三司 ”: 政事堂
(掌管政务)
参考答案: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共22张PPT)

• 经济上:下令取消节度使 收税 的权力,除留部分用 作必要支出外,其余 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 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 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 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 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宋朝注重发展 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 陈桥驿 发 动兵变(“陈桥兵变” “黄 袍加身” ) ,夺 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 宋 ,以 开封 为都城, 史称北宋。赵匡胤 就 是 宋太祖 。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先南后北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 政权,结束了 中原 和 南方 的分裂割 据局面。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的弊端
北宋年间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见P32知识拓展
•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 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北 宋 的 统 治
时间:960年 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都城:东京 剥夺高级武将军权; 在中央,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宰 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 中央集权 司使管理财政,各自长官分别对皇 帝负责; 的强化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 等职,代替节度使,实施三年一换 的制度,还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武 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重文轻武 进一步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的国策 开办学校,传授儒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脉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脉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脉络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⑴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⑵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⑶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设置转运使。

4.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轻武:⑴目的: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⑵措施: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⑶结果: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重文:⑴内容: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⑵结果: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三、王安石变法1.原因:①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②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③财政入不敷出;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4.主要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等。

5.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6.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33张PPT)
【小组讨论·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一:北宋的军队数量以及军费开支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小组讨论·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二:国内外学者对宋朝的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上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 有发兵之权而无握病之重;京师之兵总于 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 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 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皇 帝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
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措施
①重用文官
文 臣 统 兵 的 代 表 : 欧 阳 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具 体 措 施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军事上 内容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上
①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 ②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天下尚未统一; 武将篡位。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北宋的政治第一部分:北宋的政治基础1.北宋的统治者北宋是一位强大的政治统治者,其统治时间为960年至1279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统治者通过实施有效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2.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北宋的统治者采用了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

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有组织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持社会秩序,并建立了规模庞大而有效的官僚体系,以管理政府和国家机构。

3.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制度是北宋的政治基础之一。

在此制度下,每个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且没有不正当行为的男子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制度下,贫穷和平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高层。

第二部分:北宋的行政管理1.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北宋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

它由皇帝和他的行政机构组成,其负责各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皇帝是北京的唯一统治者,他通过各种方案和战略决定治理中国的方式。

2.中央和地方政府北宋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被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机密院组成。

地方政府被分为府、州、县和镇,由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

3.税收和财政北宋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非常繁荣。

国家设立专门的财政部门,颁布各种税收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和稳定。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状况强烈地影响到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

第三部分:北宋的军事战略1.边境防御北宋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卫关系。

首先,他们设立了与外国接壤的边境战略区域,组织和管理了一个强大和有能力抵御入侵者的军队。

2.军事基础北宋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北宋统治者很重视军事力量的提高,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3.使用武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北宋的统治者也在国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削相权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宋神宗与王安石
领域 经济 军事
措施
内容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 募役法 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
要交纳役钱
方田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均税法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
保甲法
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 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
练兵
目的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②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举 3.影响: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
材料:宋代非科举出 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 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 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 可升为宰相、副宰相。
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 瞒土地,逃避赋税增 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稳定统治秩序,增强 军事力量
君子之争
保守派司马光
政治上对立 生活中仰慕
改革派王安石
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封
①解除;②控制;③调换


强化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
地方:①派文臣;②设置通判
A.刺史 B.通判 C.转运使 D.节度使
课堂练习
4.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 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 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D)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完整版)中国历史七下第06课北宋政治制度

(完整版)中国历史七下第06课北宋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宋太祖赵匡胤
河北涿州人,后 周禁军统帅。在 “陈桥兵变”中 被拥立为帝。
1、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2、局部统一:979年。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未有 的程 度, 皇权
经 将地方财政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大大
济 权收归中央 ②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


知州
知县
①文臣做知州、知县。文臣受儒家伦理熏陶较重,尊敬君上, 更易于控制。
②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③各州设通判,分知州权力,监督知州。
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⑤宋初,为削弱节度使权力,派知州分管其辖区各州行政,节 度使只负责其驻地州行政事务,与一般知州相等。后节度使变 为虚衔。
侍卫亲军
步军都指挥使司
作战:战时朝廷另派将帅统兵出征。 战事结束,兵归三衙,将帅归朝廷。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领域 目的
措施
影响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把中
军 事
消除武将专 权的积弊
②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无调 兵权; ③军队将领经常调换,定期换防,隔
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央集 权强 化到 前所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稍夺其权: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分权
制其钱谷:取消节度使财政大权。各州赋税一小部分作 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 统一管理。
收其精兵: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禁军的布 置采取“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京师附近驻扎 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地方的禁军定期更换移动,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

精品课件七下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课件七下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唐 宋
——
个不同,而尤以赵宋显著。 中国历史中的主要朝代,每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黄 矛盾:

宇 《 赫
北宋的政治









北方战乱多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十国(891—979)
960
前 蜀
后 蜀

南 唐
吴 越


南 汉
南 平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收其精兵: 军事
① ② ③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 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中央 稍夺其权:
行政 地方
制其钱谷: 财政
相 将
“稍夺其权”——行政(中央) 二府三司制
宋太祖时期宰相6位,宋太 宗时9位,宋仁宗时期23位。
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军事:枢密院 枢密使
军事 不致骄惰。 ——《文献通考》卷153
枢 三衙
密 侍 殿侍
院 卫 前卫
马 司步




枢密院掌调兵权,三衙掌统 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军事:
统兵权:禁军将领 调兵权:枢密院
① ②

(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 (更戍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 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宋太祖的总结人生
谁来夸夸我 今生遗憾
北宋的建立与 局部统一
文臣掌兵,军 队战斗力减弱。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2021.03.06注:只要是黑色字迹课本上都有,需要在课本上标记好;红色字体即下划线的为补充要点,需要记录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为重难点,一定要掌握。

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北宋的局部统一:方针:宋太祖和他的继任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意义: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1.最根本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宋朝的统治2.具体措施目的措施影响军事上(收兵)消除武将专权的弊病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杯酒释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领兵权——将领;调兵权——枢密院的文官);3.还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上(收权)在中央削弱宰相的权力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分割行政权);2.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加强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2.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对知州进行监察和分权)。

经济上(收钱))加强中央财政权1.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留一部分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

2.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但造成地方财政过于穷困。

3.作用(影响):一方面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大量官职的设立,官员的不断扩充,也使得北宋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人民负担加重。

四、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政治最明显的特点)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960年北宋建立,至1127年金灭北宋,共传9帝,168年。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1067-1085
英宗
1063-1067
仁宗
1022-1063
哲宗
1085-1100徽宗来自1100-1125钦宗
1125-1127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61年)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 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稍夺其权: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分权 制其钱谷:取消节度使财政大权。各州赋税一小部分作 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 统一管理。 收其精兵: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禁军的布 置采取“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京师附近驻扎 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地方的禁军定期更换移动,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
军 事
政 治
削弱相权; 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
经 将地方财政 济 权收归中央
把中 央集 权强 化到 前所 ①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 未有 权; 的程 ②地方:派文臣做州县长官;知州三 度, 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权。 皇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大大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防止武将威胁中央集权
重 文 轻 武 政 策
①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逐渐形成文臣统兵格局;
措施: ②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限制。
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积极影响: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评价: 消极影响: 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使北宋与北方民族 政权的冲突中常处于不利地位; ②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增加政府的财政 支出,加重人民负担。
军 事
政 治
经 将地方财政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济 权收归中央 ②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把中 央集 权强 化到 前所 未有 的程 度, 皇权 大大 加强

知州

知县
①文臣做知州、知县。文臣受儒家伦理熏陶较重,尊敬君上, 更易于控制。
②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③各州设通判,分知州权力,监督知州。 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⑤宋初,为削弱节度使权力,派知州分管其辖区各州行政,节 度使只负责其驻地州行政事务,与一般知州相等。后节度使变 为虚衔。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宋太祖赵匡胤
河北涿州人,后
周禁军统帅。在
“陈桥兵变”中 被拥立为帝。
1、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2、局部统一:979年。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宋朝军事制度
调兵权、统兵权分开。以文治武。
枢密使 最高军事机构,专掌军政。 枢密院 文臣 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 枢密副使 殿前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 负责日常军队管理。 三衙 马军都指挥使司 武将 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侍卫亲军 步军都指挥使司
作战:战时朝廷另派将帅统兵出征。
战事结束,兵归三衙,将帅归朝廷。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机构:行政、军政、财政三权分立,互相牵制
政事堂 枢密院 三 司 盐铁司 度支司 行政 军政 财政 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副宰相:参知政事(数人)。 枢密使、枢密副使 三司使:北宋最高财政长官。 下设三个副使
户部司
宋朝宰相集中办公、议事机构为政事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为宰相。为防止相权过大,皇帝又选调一些亲信官员以 “参知政事”的身份进入政事堂参与决策,是为副宰相。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领域 目的 措施 影响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无调 消除武将专 兵权; 权的积弊 ③军队将领经常调换,定期换防,隔 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①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 削弱相权; 权; 加强对地方 ②地方:派文臣做州县长官;知州三 的控制。 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权。
朱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 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 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积贫
财政危机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弱
冗兵:
军力衰弱
养兵政策,每遇灾荒即大行招兵,入伍者终身为兵 。
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时40余万,仁宗时 82.6万,加厢军则达125.9万。
“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
故事:杯酒释兵权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权, 宋太祖即位不久,即利用举行 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 宿将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的兵权
,代以资历浅、才能平庸已与
控制的将领,通过这些将领, 皇帝牢牢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领域 目的 措施 影响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无调 消除武将专 兵权; 权的积弊 ③军队将领经常调换,定期换防,隔 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领域 目的 措施 影响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无调 消除武将专 兵权; 权的积弊 ③军队将领经常调换,定期换防,隔 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军 事
政 治
削弱相权; 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
经 将地方财政 济 权收归中央
把中 央集 权强 化到 前所 ①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 未有 权; 的程 ②地方:派文臣做州县长官;知州三 度, 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权。 皇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大大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领域 目的 措施 影响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无调 消除武将专 兵权; 权的积弊 ③军队将领经常调换,定期换防,隔 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军 事
政 治
削弱相权; 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
经 将地方财政 济 权收归中央
把中 央集 权强 化到 前所 ①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 未有 权,设副宰相数人分割相权; 的程 ②地方:派文臣做州县长官;知州三 度, 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权。 皇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大大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