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常用图表曲线

合集下载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及特征分析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及特征分析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及特征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压裂施工特点及施工曲线的意义,根据压裂施工过程的主要工序,并结合合水油田压裂措施井大量施工曲线,经分析比较和认真筛选,重点列举和叙述了置前置液和携砂液阶段的压裂曲线类型特征,尤其是加砂过程泵压、排量随时间变化的形态描述,为今后现场作业及时了解和分析施工动态、合理调整施工参数、优质安全完成压裂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作用。

标签:压裂;施工曲线;类型;特征分析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压裂施工曲线是压裂时地面所得到的最实时、最直接的压裂施工情况的真实反映。

了解压裂施工过程并掌握施工曲线特征,对作业施工实时监控、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分析评估增产效果及现场监督与验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压裂施工动态曲线形态特征及分析压裂施工的施工泵压、排量、混砂比、套压随施工时间的变化曲线组成压裂施工动态变化曲线。

施工曲线中,压力曲线是核心,它直接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真实情况,结合其他可控制的施工排量和混砂比(砂浓度)曲线,可以对施工情况、地层情况和裂缝特征作出实时判断,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并采取合理措施,安全优质的完成压裂施工。

1.1 地层破裂曲线特征根据泵压与排量变化,在压裂施工曲线上有3种情况可以判断地层形成裂缝:①开始压力上升,排量随之上升,然后泵压迅速下降而排量继续上升(图1)。

②开始压力上升,排量随之上升,然后泵压迅速下降而排量保持不变(图2)。

③排量不变,泵压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迅速下降(图3)。

前两种情况,当泵压与排量状态发生改变时所对应的泵压值即被认为是地层的地面破裂压力,第三种情况,泵压变化的拐点即是破裂压力。

经统计在合水地区后两者比例占到90%以上。

1.2 加砂施工过程中曲线特征加砂过程是压裂成败的关键,该过程由于受各种因素及不同的工艺要求影响,实施当中曲线形态变化多异。

通过收集大量现场施工曲线,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加砂曲线特征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油层连通图
A1-A2-A3-A4井油层连通图
A1
1918.0m
33( 1) 4.2 水 33( 2) 3.2 1.6 33( 4) 6.4 6.4
A3
1980.8m
33( 4) 5.2 3.2
33( 5) 4.8 水
A4
1956.0m
33( 2) 3.2 1.4
33( 4) 3.0 3.0
33( 5) 2.4 水
采出物(油、水和地下自由气)的地下体积之比。它主要分月注采
比与累积注采比。
注采比
=
采油量×
注入水体积 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相对密度
+产出水体积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
➢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 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水淹状况等 方面产生的差异。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启动压力:注水井开始吸水时的压力。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流动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 ➢注水强度:单位射开油层厚度的日注水量。
➢吸水指数:水井日注水量除以注水压差所得的商。其大小反映油层
吸水能力的强弱,在注水井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可根据吸水指数的 变化,分析判断注水井的井下工作状况及油层吸水情况。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生产井:用来采油(气)的井叫生产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配产与配注:根据方案要求或生产需要,对注水井和油(气)井层段 确定注水量和产油(气)量的工作。 ➢井网:油、水、气井在油气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为井网。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_概述说明以及概述

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_概述说明以及概述

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概述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分析方法。

DMA(动态力学热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实验技术,通过对材料在受力条件下的热行为进行研究,可以获取有关材料性质和结构的重要信息。

其中,温度扫描常见曲线是DMA测试中的一种重要结果之一,能够反映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行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在这里将对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进行概述说明,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其次是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分析方法。

第三和第四部分将探讨正文中的相关要点,并提供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持。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前文内容,并给出相应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及其相关知识。

通过深入介绍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分析方法,读者能够对该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

同时,本文还致力于以简明清晰的方式呈现相关内容,使读者能够轻松获取所需信息。

希望本文对学术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其他对DMA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2. 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概述说明2.1 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概念介绍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是一种在动态机械分析(DMA)中使用的测试方法。

DMA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力学性质的实验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弹性和损耗模量来研究其变形和回复的特性。

而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则是在不同温度下对材料进行测试,并记录其弹性和损耗模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2 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应用领域dma温度扫描常见曲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尤其在聚合物、橡胶、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dma温度扫描曲线,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表现,包括玻璃化转变温度、融化温度、交联点等关键特征值。

这些信息对于材料设计、加工和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echarts二次或三次贝塞尔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echarts二次或三次贝塞尔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echarts二次或三次贝塞尔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内容,用于引导读者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下面是关于echarts二次或三次贝塞尔曲线文章引言部分的内容建议:概述:ECharts是一款基于JavaScript的开源可视化库,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可视化领域。

在ECharts的绘图功能中,二次贝塞尔曲线和三次贝塞尔曲线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曲线类型。

它们不仅可以用于绘制平滑的曲线路径,还可以应用于众多具体场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echarts中二次贝塞尔曲线和三次贝塞尔曲线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

通过对比分析二者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将对二次贝塞尔曲线和三次贝塞尔曲线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二次贝塞尔曲线和三次贝塞尔曲线在ECharts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两种曲线类型来实现精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数据可视化效果。

无论是对于对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士还是对于对数据可视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文都将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启发。

接下来,我们将首先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然后详细展开对二次贝塞尔曲线与三次贝塞尔曲线的定义与特点的论述,并分别探索它们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我们的发现,并对二次贝塞尔曲线与三次贝塞尔曲线的未来发展进行一定的展望。

(文章结构和目的部分的内容在此省略)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祝您写作顺利!如需进一步帮助,请随时提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简要介绍文章结构:在本节中,将要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2. 文章分章节介绍:本篇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二次贝塞尔曲线和三次贝塞尔曲线的定义与特点、应用场景等内容,结论部分将对二次贝塞尔曲线和三次贝塞尔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并做出总结。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

动态频率响应分析示例
位移与频率的关系(无阻尼情况) 由上图可知,稳定的周期性载荷,在频率与工作台低阶固有频率(特别是第一阶)接 近时导致变形急剧增大,这样说明设计产品时外界载荷应避免与产品低阶固有频率一 致而导致共振发生危险。
动态频率响应分析示例
上图频率范围过大,对于载荷的实际工作频率测量不够密集,再运行一次动态频率响 应分析,获取频率更低的数据,如下图所示为0---160Hz的数据。
前10阶固有频率
最大Von Mises 应力与时间的关系
动态时间响应分析示例
Von Mises应力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应变
各种云图结果
应变能
动态时间响应分析示例
范例示意图
对称拉伸100
动态时间响应分析示例
两个测量点阻尼为3%的动态时域图表结果
动态时间响应分析示例
两个测量点阻尼为50%的动态时域图表结果
振动分析
问题概述:
结构动力学分析是用来计算结构在考虑惯性(质量属性)和阻 尼影响下的变化载荷导致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响应的方法。振动分 析是结构动力学分析的一种,在Mechanica中振动分析包括4种类型: 动态时间响应分析、动态频率响应分析、动态随机响应分析和动 态冲击响应分析。 结构动力学分析与静力学分析的最大区别在于,动力学考虑结 构惯性和阻尼的影响,可以计算随时间变化的载荷作用,对于动 载荷作用下的机构,动力学分析比静力学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 动力学分析(特别是瞬态动力学分析)往往需要比静力学分许要 长得多计算时间。静态分析能够确定结构在稳态作用下的承载条 件,但是在动载荷条件下,使用静态分析往往得不到结构真实的 承载能力和其他结构特性。因此,对于承受动载荷作用的结构有 必要使用动力学分析来确定结构动态特性。

单井动态分析的基本知识

单井动态分析的基本知识

单井动态分析的基本知识单井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主要是分析油、水井井下管柱工作状况是否正常,工作制度是否合理;生产能力和各项生产指标有无变化;以及增产、增注措施效果和油层运用状况等。

单井动态所需资料一般包括:静态资料:井别、投产时间、开采层位、完井方式、射开厚度、地层系数、所属层系、井位关系等。

动态生产数据及参数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率、日注水平、动液面深度,以及油井所用机型、泵径、冲程、冲次,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注水井井下管柱、分层情况、注水压力、层段配注和实注水量等。

曲线及图表:单井生产曲线、注水曲线、吸水剖面曲线、产液剖面曲线、注水指示曲线;横向图、油砂体平面图、构造井位图、油水井油层连通图;油砂体数据表、油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油水井措施前后对比表等。

(一)单井动态分析的基本内容单井动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基本情况介绍:介绍分析井的井号、井别、投产时间、开采层位、完井方式、射开厚度、地层系数、所属层系、井位关系;油井所用机型、泵径、冲程、冲次,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注水井井下管柱、分层情况、注水压力、层段配注和实注水量等。

(2)动态变化原因及措施效果分析:分析历史上或阶段内调整挖潜的作法和措施效果,分析各项生产指标的变化原因。

采油井主要分析压力、产量、含水、油气比等变化情况;注水井则重点分析注水压力、注水量和分层吸水量等变化情况。

(3)潜力分析:通过对目前生产状况的分析,搞清目前生产潜力。

主要有加强生产管理的潜力;放大生产压差或提高注水压力的潜力;油井压裂、堵水的潜力;水井方案调整、细分注水潜力,改造增注潜力等。

(4)提出下步挖潜措施:通过潜力分析后,提出并论证改善单井开采效果的管理和挖潜措施,要求所采取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1.日常生产管理分析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产量、含水、流压和油气比等参数一般是比较稳定或渐变的,如果这些指标产生了突然的变化,说明生产中有了问题,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

单井气井动态分析

单井气井动态分析

2月 19 日
2月 26 日
3月 5日
3月 12 日
3月 19 日
3月 19 日
日期
日产水量
2.5 2 1.5 1 0.5 0
1月 1日
1月 8日
2月 5日
1月 15 日
1月 22 日
1月 29 日
2月 12 日
2月 19 日
2月 26 日
3月 5日
3月 12 日
日期
文23-39井是我区结盐最为严重的一口气井。一季度我们以 延长打水周期为目标,不断分析结盐原因、摸索合理的生产制度。 以下对该井采取的几种工作制度进行分析说明。
4000方/天气咀 连续注气
3 月 14 日 16 : 00 从油管打 水 0.5 方 ,泡 剂 20 公斤 , 油套合压16.5小时。
瞬时气量 套压(Mpa)
6 5 4 3 2 1 0
油管堵塞,套 压上升,关井 打水
7 20 13 11 -3 1 -1 9 6 1
7 13 20 11 -3 1 -1 9 7 1
实际含 盐曲线
饱和含 盐曲线
㈢、8500方/天气咀连续注气
在1月22日到29日对文23-39井采用了8500方/天气咀连续注 气生产制度。实际生产情况如下:
8500方/天气咀连续注气
瞬时气量 套压(Mpa) 7 6 5 4 3 2 1 0
12:50套 管打水 0.5方
9:40套管打 水0.2方
11:30套管 打水0.2方
㈣、清水加泡剂回注地层4000方/天气咀连续注气
根据分析的产水少的原因,采用清水加泡剂回注地层,关井恢复地层压 力一段时间再开井吐液的方法,利用活性水解除井周脏物污染,溶解地层结 盐改善渗透性达到增加产水量的目的。3月14从油管打水0.5公斤,泡剂20公 斤油套合压,3月15日8:30开井,开井前油套压均为4.8Mpa。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剖析课件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剖析课件

井底流压
井底流压是影响油井流入动态的关键 因素之一。
随着井底流压的增加,油井的产能会 逐渐提高,因为较高的流压能够提供 更大的能量,使流体更容易流入井筒 。
当井底流压较低时,油井的产能会受 到限制,因为低流压会导致油层中的 流体难以克服地层压力和摩擦阻力而 流入井筒。
井筒结构
井筒结构对油井流入动态也有重 要影响。
油井产能下降。
密度较大的流体需要克服更大 的重力,这可能影响油井的流
入动态。
压缩性较强的流体在多相流动 中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流动阻力
,从而影响油井的产能。
采油方式
采油方式的选择也会对油井的流入动 态产生影响。
自喷采油时,油层中的流体在压力作 用下自动流入井筒,产能较高。
自喷采油和抽油机采油是常见的采油 方式,它们对油井流入动态的影响不 同。
方法
收集油井的生产数据,绘 制流入动态曲线,分析曲 线的形态、斜率和变化趋 势。
产能分析
定义
产能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油 井的产能,了解油井的生 产能力和生产潜力。
目的
通过产能分析,可以评估 油井的产能潜力和增产潜 力,为油井的优化生产和 增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油井的产能指IPR曲线的优化实践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根 据油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案例三
目的
研究IPR曲线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 揭示其内在联系。
方法
收集多个油田的IPR曲线数据,分析 其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 分析。
结果
发现IPR曲线形态与采收率之间存在 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形态的IPR曲线 对应不同的采收率水平。
井筒结构优化
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优化井筒 结构,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油井

油藏基本知识及油水井分析

油藏基本知识及油水井分析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2、绝对渗透率 当一种流体通过岩石,所测出来的渗透 率叫绝对渗透率。在岩心分析中,一般用气 体测定绝对渗透率,因为气体对岩石孔隙的 影响很小。
一种流体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3、有效渗透率
在开采的大部分油层或区域,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流体共存,如油—水,油—气或油—气—水等。有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流体通过岩石时,岩石对其中一种流体的渗 透率叫做对这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油田的储量
微电极 4米电阻 感应电导 自然电位
油田的储量
1800
微电极
4米梯度
自然电位
1900
2100
2200
油田的储量
油田的储量
油田的储量
由于沉积环境的影响,含油砂层在
横向上是有变化的。一些地区物性好,
一些地区物性差,物性好的地方是有效
层,物性差的地方成了非有效层。这个
油层是这样变化,另一个油层是那样的
K* △ P μ* △ L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1、渗透率
是指液体流过岩石的难易程度,是表示储油 岩渗透性大小的指标。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渗透率单位是平方米, 以符号m2来表示;或二次方微米,以符号µ 2来表 m 示。
它们与达西、毫达西的关系为: 1µ 2=1.01325达西=1013.25毫达西。 m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年产油量占剩余可 采储量的百分数。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万吨,年产油2万吨,累积产油量 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剩余可 采储量采油速度。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年产油/(可采储量-累积产
油量)=2/(45-30)*100=13.3%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课件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课件

03
IPR曲线理论
IPR曲线的定义和绘制
定义
IPR曲线是描述油井流入动态的曲 线,表示油井在恒定产量下压力 与流量的关系。
绘制
通过测量油井在不同压力下的产 量,绘制IPR曲线,通常以压力为 横轴,流量为纵轴。
IPR曲线的分析方法
分析参数
分析IPR曲线可以得出油井的流入动 态参数,如启动压力、递减率等。
分析步骤
首先观察曲线的形状,了解压力与流 量的变化关系;然后计算相关参数, 分析油井的生产动态。
IPR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指导生产
通过分析IPR曲线,可以了解油井的生产动态,为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提供依据 。
优化开发
结合其他开发指标,如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可以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开发 效果。
04
油井流入动态模拟
模拟软件介绍
软件名称
Oilflow Simulator
功能特点
模拟油井流入动态,预测油井产能,优化生产参 数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油藏和油井的流入动态模,如 地层参数、井筒参数、
采油方式等。
模型建立
根据数据建立油井流入 动态模型,包括地层模 型、井筒模型和采油模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 线)课件
• 引言 • 油井流入动态基础 • IPR曲线理论 • 油井流入动态模拟 • 实际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课程背景
油井流入动态是石油工程中的重要概 念,用于描述油井的产量与井底压力 之间的关系。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油井流入动 态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本 课件旨在介绍IPR曲线的相关知识和应 用。
感谢观看
THANKS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

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

qo
2k h
lnre 3
pr Kro dp
B pwf o o
rw 4
需要分段 积分
(2)实用计算方法
图1-11 组合型IPR曲线
① 当pr>pb时,由于油藏中全部为单相液体流动 流入动态公式为: qoJ(prpwf)
流压等于饱和压力时的产量为:qbJ(prpb)
②当pr<pb后,油藏中出现两相流动 流入动态公式为: qoqbqc[10.2p pw bf0.8(p pw b)f2]
2.费特柯维奇方法
溶解气驱油藏
qo lnre2rwk43hs
pr kro dp
B pwf o o
假设(kro/oBo)与压力p 成线性关系,则
q o ln r e2 r w k4 3 h sp p w rc f p ld n r e2 r w p k4 3 h s2 cp 2 r p w 2 f
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 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采油指数J的获得:
•试井资料:测得3~5个稳定工作制度下的产量及其流压, 便可绘制该井的实测IPR曲线,取其斜率的负倒数
•油藏参数计算
注意事项:
对于单相液体流动的直线型IPR曲 线,采油指数可定义为产油量与生 产压差之比,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 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 或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c.根据计算结果绘制IPR曲线
②Harrison方法 (FE=1~ 2.5)
qqomoax(F E1)
图2-7 Harrison无因次IPR曲线(FE>1)
图1-7 Harrison无因次IPR曲线(FE>1)
Harrison方法可用来计算高流动效率井的IPR 曲线和预测低流压下的产量。其计算步骤如下:

油田动态分析

油田动态分析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影响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形态的理 论因素有: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等。 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除理论因素外还包 括油藏平面和层间非均质影响。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孔隙结构、润湿性、原油粘度影响的是水 驱油效率。
油藏平面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影响的是波 及系数。
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形态反映的是水驱油效 率和波及系数的综合效果。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生产水油比的关系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c)西帕切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Lp
Npb 11 a(1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含油率的关系
一、注2、水水开驱发特指征标曲宏线观分析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d)卓诺夫水驱曲线
LgpLabNp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给出不同的ER可以求a、c值
不同采收率对应的校正系数值
ER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c 1.60012 0.66226 0.27711 0.11647 0.04905 0.02067 0.00872 0.00367 0.00155
a 0.01415 0.00603 0.00265 0.00123 0.00063 0.00038 0.00027 0.00023 0.00021
一、注水开发指标宏观分析
2、水驱特征曲线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a)纳札洛夫水驱曲线
Lp Np
a bWb
Np
11
b
(a1)1(fw) fw
导数曲线反映的是累计产量与生产油水比的关系

bli动力学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bli动力学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bli动力学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动力学曲线是描述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程度的图表。

它展示了系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表现和趋势,揭示了系统内在的变化和规律性。

动力学曲线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的运行规律,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力学曲线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旨在加深对动力学曲线的理解,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动力学曲线这一概念,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为读者提供整体的概览。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动力学曲线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通过对动力学曲线的分析和讨论,读者将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动力学曲线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一些结束语,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动力学曲线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分析动力学曲线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力学曲线对于工程设计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同时,本文也旨在强调动力学曲线在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力学曲线。

通过阐述动力学曲线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我们可以进一步展示其重要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动力学曲线提供参考和启发。

2.正文2.1 动力学曲线的概念:动力学曲线是描述某一系统在外部刺激下的动态响应过程的曲线。

在各种工程学科中,动力学曲线通常用来分析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特性,以帮助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

动力学曲线可以反映系统对外部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通过分析动力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动态特性,进而优化系统设计或调整控制参数,实现系统的最佳性能。

闭合电路图象及动态分析

闭合电路图象及动态分析

一、闭合电路的图象:路端电压U 与总电流的I 的关系由U=E-Ir 决定.由于对确定的电源,E 、r 是定值,那么当总电流I 减小时,路端电压U 增大;总电流I 增大时,路端电压U 减小.路端电压U 与总电流I 的关系,常用UI 图线表示.要注意电源的UI 图线与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区别.一是要区别两个图线的物理意义,二是区别图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图线不同,就是由于函数表达式不同.电源的UI 图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U=E-Ir ,且I 是电路中的总电流.而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U=IR ,I 为电路中某一电阻或部分电路的电流.另外,电源的UI 图线的斜率代表电源的内阻,而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代表的是电阻的阻值.1、如图8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图像,A 、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I2B 、电动势E1=E2,内阻r1>r2C 、电动势E1=E2,内阻r1>r2D 、当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 2、如图5是某电源的路端电压U 随干路电流I 的变化图像,有图像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_____V,内阻为____。

3.一个电源的U -I 图象如图所示,θ角为图象和横轴所夹的锐角,则决定θ角的大小的有关因素是【 】A .电源电动势EB .电源的内电阻rC .外电路的电阻RD .由r 和R 共同决定二.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1电路中不论是串联还是并联部分,只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也变大。

只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小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都变小。

方法一:(1)对于电路的动态变化问题,按局部→全局→局部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推理.一般步骤:①确定电路的外电阻,外电阻R 外总如何变化;②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R E I +=外总总,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化;③由r I U 内内=,确定电源的内电压如何变化;④由内外U E U -=,确定电源的外电压(路端电压)如何变化;I mE⑤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干路上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⑥确定支路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以及通过各支路的电流如何变化.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 ,内阻为r .当可变电阻的滑片P 向b 点移动时,电压表 V 1 的读数U 1与电压表 V 2 的读数U 2的变化情况是( ) A 、U 1变大,U 2变小B 、U 1变大,U 2变大C 、U 1变小,U 2变小D 、U 1变小,U 2变大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恒定不变,电灯L 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b 端滑动,则( ) A 、电灯L 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 、电灯L 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C 、电灯L 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 、电灯L 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增大方法二:在电路结构不变,外电路只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时,可利用电流随电阻的阻值变化的“串反并同”规律求解“串反”就是与变化电阻串联(直接或间接)的电表、用电器其电流、电压和电功率各量与变化电阻的阻值变化相反,也就是变化电阻阻值变大时,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变小;反之变化电阻阻值变小时,各量均变大。

精选生产动态分析

精选生产动态分析
2、油水井动态资料:油气水产量、压力、含水、气油比、动液
面、出油剖面、注水量、吸水剖面、注入水质等
3、工程资料(情况):完井数据、井筒状况、生产流程、注采
设备及工艺技术等
动态分析常用的有关参数和资料
常用参数和术语 1、地层系数2、流动系数3、地饱压差 4、流饱压差5、采油(液)指数6、采油强度 7、注水压差8、注水强度9、水驱指数 10、水淹厚度系数11、扫油面积系数 12、水驱油效率13、层间矛盾14、层内矛盾 15、平面矛盾
常见的类型有Βιβλιοθήκη ***油田***区块(层系)压力系统分析、***油田 ***区块(层系)差油层挖潜改造效果分析、***油田***区块(层系) 稳油控水的做法、***油田***区块(层系)注采系统调整效果分析等。
动态分析的方法
1、统计法
统计法是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实际生产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动态分析的原则
1、先易后难 2、先地面后地下
动态分析的内容
1、对注采平衡和保持利用状况的分析 2、对注水效果的评价分析 3、对储量利用程度和油水分布状况的分析 4、对含水上升率与产液量增长情况的分析 5、对主要增产措施的效果分析
动态分析的形式
1、单井动态分析 2、井组动态分析 3、区块(层系、油田)动态分析
2、作图法
作图法是将统计的各种油田开发实际生产资料绘制成相关的图幅, 从而使其生动、直观地反映油田开发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另外还有(物质平衡法、地下流体学法)
动态分析常用的有关参数和资料
常用的基本资料
1、油田地质资料:油田构造图、小层平面图、小层数据表、油
藏剖面图、连通图;油层物性资料的渗透率、油层有效厚度、原 始地层压力等;油气水流体性质,即粘度、密度、含蜡、天然气 组分、地层水矿化度等;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

单井分析基本知识

单井分析基本知识

单井动态分析的基本知识单井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主要是分析油、水井井下管柱工作状况是否正常,工作制度是否合理;生产能力和各项生产指标有无变化;以及增产、增注措施效果和油层运用状况等。

单井动态所需资料一般包括:静态资料:井别、投产时间、开采层位、完井方式、射开厚度、地层系数、所属层系、井位关系等。

动态生产数据及参数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率、日注水平、动液面深度,以及油井所用机型、泵径、冲程、冲次,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注水井井下管柱、分层情况、注水压力、层段配注和实注水量等。

曲线及图表:单井生产曲线、注水曲线、吸水剖面曲线、产液剖面曲线、注水指示曲线;横向图、油砂体平面图、构造井位图、油水井油层连通图;油砂体数据表、油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油水井措施前后对比表等。

(一)单井动态分析的基本内容单井动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基本情况介绍:介绍分析井的井号、井别、投产时间、开采层位、完井方式、射开厚度、地层系数、所属层系、井位关系;油井所用机型、泵径、冲程、冲次,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注水井井下管柱、分层情况、注水压力、层段配注和实注水量等。

(2)动态变化原因及措施效果分析:分析历史上或阶段内调整挖潜的作法和措施效果,分析各项生产指标的变化原因。

采油井主要分析压力、产量、含水、油气比等变化情况;注水井则重点分析注水压力、注水量和分层吸水量等变化情况。

(3)潜力分析:通过对目前生产状况的分析,搞清目前生产潜力。

主要有加强生产管理的潜力;放大生产压差或提高注水压力的潜力;油井压裂、堵水的潜力;水井方案调整、细分注水潜力,改造增注潜力等。

(4)提出下步挖潜措施:通过潜力分析后,提出并论证改善单井开采效果的管理和挖潜措施,要求所采取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1.日常生产管理分析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产量、含水、流压和油气比等参数一般是比较稳定或渐变的,如果这些指标产生了突然的变化,说明生产中有了问题,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

注浆过程PQT曲线分析

注浆过程PQT曲线分析

浓度(比重)Βιβλιοθήκη 1.2 1累计注浆量
0.8
水泥
0.6 0.4 0.2 0 1 3 5 7 9 11 13
审核:
粉煤灰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审核: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朱仙庄煤矿“五含”帷幕注浆钻孔注浆压力、流量(注入量)——PQT分析图表
注浆段次:
注浆日期:
注浆段次:
钻孔名称:
含水层: 注浆段次: 注浆日期: 注浆段次: 注浆日期:
数值缩放 序号 注浆参数 单位 比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审核:
1 2 3 4
压力 流量 浓度(比 重)
累计注浆量
Mpa
L/min
1 0.01 1 1 1 1
g/l t t t
水泥 粉煤灰
1.2 1
压力
0.8
流量
0.6 0.4 0.2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119
121
123
1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月
日注 水
累积注 水
198602 198606 198609 198612 198703 198706 198709 198712 198803 198804 198805 198806 198809 198812 199903 199906 199909 199912 200003 200006
油层连通情况
1号井
2号井
4号井
3号井
4 连通情况
3
4
5
4
5
油层静态数据
1号井 井号 井别 生产方式 工作制度 生产层号 层厚 油井 合采 ∮44*2.5 *9*1200 4 5 5 7
2号井 油井 单采 ∮44*2.5 *9*1600 3 4.5
4号井 油井 单采 ∮38*2.1 *6*2000 4 4 4 5
常用图表曲线
一、开采曲线 综合开采曲线是一组折线,在绘制时常绘成彩色曲线, 在额色的使用上,一般是将横坐标轴和坐标名称、坐标值 绘成黑色,与产油有关的曲线绘成红色,与产水、含水有
关的曲线绘成绿色,与注水有关的用兰色,产液量用棕色,
压力用粉红色等,纵坐标轴随曲线用同种颜色。如果绘制 的曲线不是彩色线,还应在曲线末端的上、下或右方标明 曲线名称。
20
15 10 5 0 400 日产油 日产液 300 200 100 0
日注水量
综合含水 日注水量 200 150 100 50 0
油井井数
10 0 100
日产油
50 0
100
含水率
50 0
采油速度
1 0.5 0 1994.12 1995.12
采油速度
采出程度
1996.12
1997.12
采出程度 日注水量 日产液 水井井数
20 10 0 400
油井开井数
注水井数
日产油
300 200 100 0 100 80 60 40 20 0 4
日产油
日产液
300
采油速度
含水率
3 2 1 0 199801
二、产量构成图
三、水驱特征曲线
四、水淹平面图
五、小层平面图
-2100
26.3
31 27.9 29.5 28.4
78.5
306.3 685.3 558.2
253.2
1643.5 237.5 1926.3
6475
9209 9230 19356
14926
23723 33665 20251
11026
8021 12006 16949
22.96
47.76 63.19 65.23 4930 11.03 11.03
48 38
51 44 37 37
50 38 20
0
0
动 (%)
80 56.9 60 40 20
45 40 35
63.9
59.4 46.9 46.3 49.3
50.2
42.3
41.0
41.3
43.9
0
39.4 30.8
41.5
39 36
38.9
41.9 36.4
42.3
日 产 液 (t)
断层线:断层分可靠和不可靠两类,分别用实 线和虚线表示;下降盘断层线用粗线表示, 上升盘断层线用细线表示;平面上主、次 断层要有所区别,主断层线相对较粗,次 断层线相对较细。
六、油藏剖面图
真36井~真116井纵向水淹剖面
七、连通图
比例尺 : 根据作图范围大小,选用适当纵向比例尺,具体不 作要求;横向无比例尺。 比例尺用线性比例标注,线长4cm,每2cm标出比例数据, 单位:m,在比例尺前方标纵;比例尺放在图名的正下方。 井柱子:按比例将段和砂层组内每个单砂层的顶底界面画在 井柱子两旁,井柱子宽度要求为1cm,井柱子两旁每个单 砂层的顶底界线宽度要求各为1cm;单砂层的顶底界面内 自左向右填写测井解释序号、油砂体号、砂岩厚度、有效 厚度;二类有效厚度用小括号括起来,水淹厚度用大括号 括起来,无有效厚度的层根据测井解释结果填写干或者水; 井柱子内标注井深,每个井柱子内至少有两个井深数值, 井深数值下画一横线,横线宽同井柱子宽度;井柱子内左 侧标注射孔状况,分已射孔、待射孔、未射孔三类。 井柱子的位置根据地下井位的位置摆放。为图面美观 和对比关系清晰,避免南北向井点间对比线过陡,可上下、 左右适当移动个别井柱子,但井柱子的相对位置必须符合 地下井位的位置。
31 32 37 38 39
范 16井注聚前后相对吸水比对比图
0 13 20 40 60 80 100
96
82
14 15
01 08 11
16
2003年5月
2003年8月
十六、相渗曲线
(2)B井生产数据表
时间
日产液(吨)
日产油(吨)
含水(%)
动液面(米)
98.7 98.8 98.9 98.10 98.11 98.12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3号井 注水井 合注
5 6
渗透率
460
230
400
190
410
210
八、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九、 生 产 运 行 曲 线
十、等值线图
压力、含水、渗透率、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粘度、 生产压差等都可以用相应等值线图表示
十一、开采态势(现状)图
注采平衡图
十二、采油(液)指数变化曲线
1998.12
1999.12
2000.12
2001.12
2002.12 时间
采出程度
1.5
16 14 12 10 8
日产液
水井井数
油井开井数
注水井数
钟47井、钟5-23井组注氮开采曲线
日 注 水 ( 方)
60 50 40 30 20 10 00
500 1000 1422 1500 2000 100 1726 1500 1524 1433 1508 1336 1695 1678 1710
十三、措施效果图
十四、其他采油图件
真12断块E2s17井网变化图
十五、 测井图
æ Õ 114® ¾ ú ² º Ò é Ç ö ¿ 1998.4 1998.4
æ Õ 114 ® ¾ É ² Í Ó é Ç ö ¿
0 19 23 0 2 4
10
È Õ ² ú Ò º £ º t/d 20 30 40
周36块2001年12月油水井生产数据表
表一
井 号 周 36-1 周 36-2 周 36-3 周 36-4 周36 合计
生产时间(d)
月产油(t)
月产水 (m3)
月产气 (m3)
累产油 (t)
累产水 (m3)
累产气 (104m3)
月注水 (m3)
累注水 (104m3)
静压 流压 (Mpa) (Mpa)
0
0 19 20-22 23 0.3 0.6
1
2
3
4
Õ È ú ² Í Ó º £ t/d 5
6
29-30
5.5
30 31-32 0 38 1
æ Õ 114 ® ¾ ú ² º Ò é Ç ö ¿
0 31-32 0 37
2 12
0
38 39
2
æ Õ 114 ® ¾ É ² Í Ó é Ç ö ¿
1998.11
200009
200010
200011
200012
30
油井井数
30 20 10 0 400 200 100 0 综合含水 日注水量 600 400 200 0 采油速度 采出程度 30 20 10 0 199901 200001 200101 200201 200301 200401 200501 时间
30 25 20 15 10 5 0 15.7 19.6
30 25
日 产 油 (t)
20.2 13.6 6.8 6.2
21.7
20.1 17.5
22.3
24.5 20.8
23.4
20 15 10 5 0
200001 200002 200003 200004 200005 200006 200007
200008
月产气 (m3) 6363 9108 8220 18324
累产 油(t) 15566 26203 38265 24491
累产水 (m3) 13076 21221 14006 32949
累产气 (104m3) 28.06 54.12 70.39 80.43
月注水 (m3)
累注水 (104m3)
静压 流压 (Mpa) (Mpa) 25.1 24.3 26.2 25.5 18.4 20.2 23.5 19.7
970 975 986 962 968 975 972 968 965 972 864 782 726
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
1号井 2号井 日产液 25 24.1 23.6 23.1 23 22 21 20.6 51 30 15 12 8 2 1 3 1.5 0 0 0 1581 2481 2931 3291 3531 3591 3621 3681 3726 3726 3726 3726 20.3 20 12.5 6.3 6.2 5.9 6 5.7 5.4 5.6 5 4 油气 比 25 24 26 26 26.5 27 27.5 28 29 30 59 103 105 110 109 112 114 116 118 120 5.6 6.1 15.2 20.1 静压 27 日产液 23 21 22.1 20.5 20.1 19 19.2 18.1 17 15.6 11.8 9.3 6.2 5.9 6 5.7 5.4 4.4 4.1 3 3号井 油气比 25 24 26 26 26.5 27 27.5 28 29 30 59 103 105 110 109 112 114 109 112 124 5 7.1 5.2 4 102 115 132 5.4 4.8 4.2 4号井投产 6 15 1号井转注 19.7 静压 26 日产液 4号井 油气比 静压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