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2)汇编

合集下载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体,能够区分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探究,找到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命体,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区别。

2. 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及其分类。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找到周围的有生命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生命体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有生命的物体的分类等内容。

2. 实验器械:放大镜、显微镜、玻璃瓶、水果、植物等。

3. 学生实验用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等。

4. 教师备课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实验步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点讲解:介绍生命体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和分类,让学生对生命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实验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4. 实验总结: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和分类。

5. 教室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的重要性和珍爱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评判:1. 学生实验报告:每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分类和实验过程。

2. 学生讨论表现:根据学生在教室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水平评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3. 学生反馈:学生填写反馈表,反映课程内容的难易水平和自己的进修收获。

六、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棵植物或者养一只小动物,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奇异。

2. 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者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生命体的认识和了解。

3. 开展关于生命的主题活动,如绘画比赛、写生比赛等,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2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2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3.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了有生命的物体,你们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汇报,教师将学生汇报的情况记录在黑板上并及时引导。

二、引导学生讨论认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1.谈话:同学们真的很棒,发现了这么多,但是,你们怎么就说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呢?有什么理由呢?
2.学生分组讨论,做好记录。

3.谈话:都想到了些什么理由呢?我们来说一说。

4.小组汇报、交流,适时评析、反问。

(师生共同归纳到生命物体具有的几点特征:能够生长、能够繁殖后代、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等。


三、小结全课:
1.谈话: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有生命的物体有一些共同之处,因为有这些共同的特征,有这些共同的需要,我们说他们是有生命的。

你又知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呢?
2.学生回答,列举、判断: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山涧中的流水;机器人;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3.谈话: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通常把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把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周围的植物。

2、使学生明白,世界上除了人和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以外,还有植物,它们也是有生命的物体。

3、激发低年级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植物的不同和相同)一、创设情景导入1、猜谜: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在地底下。

(打一植物)2、兄弟一大堆,整整齐齐找太阳。

(打一植物)3、谈话:猜的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展研究植物的活动。

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很多有生命的物体,也知道了植物也是其中一种。

那么关于植物你们知道些什么?想了解植物的哪些方面?4、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揭题:研究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板书课题)二、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1、讲述:在我们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40多万种,植物是地面上最多的生物。

2、出示较多的植物图片给学生欣赏。

3、大家一起谈论你认识的是什么植物。

4、大家谈论植物的作用。

三、观察植物、描述特征出示苹果树,观察苹果树的特征(或是以校园里的树木做例子)。

1、提问:这种植物认识吗?你怎么知道是苹果树的?为什么不叫它梨子树?要是苹果树还没结果咋认呢? 2、学生讨论,描述它们的特征。

3、讲述:像刚才我们说的用来认识苹果树“样子”的几条理由都可以叫做苹果树的特征。

(重点突出观察苹果这种植物的“样子”,即苹果的外形、外观特征。

)四、对两种以上的植物做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点与相同点1、谈话:千姿百态的植物人们为什么给了它们不同的名字:月季、水仙花、大红花、杜鹃花、梧桐、柳树…,有没有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呢?(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去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2、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3、板书归纳学生提出的建议,学生不会说的教师补充(大概即可):△找二种以上的植物进行相同与不同的对比; △比较它们的叶、花、果实、茎、根的形状、颜色; △比较它们的生长的环境:水、阳光、等条件; △比较它们是怎样繁殖的。

小学科学教案范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小学科学教案范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苏教版

第周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生命体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能够生长
能繁殖后代
都要吃东西
都需要呼吸
一、导入新课:
欣赏单元小诗
1、教师朗诵单元小诗。

学生欣赏,并将小诗补充完整。

2、谈话:美丽的大自然处处都有生命的火花的闪烁,本节课我们
就来“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板书课题)
二、活动:到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活动前准备:
(1)教师事先考察寻找地点。

(2)寻找前,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找到的有生命物体,天道P63的活动记录上。

(4)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5)规定寻找时间为15分钟左右。

2、讲述:我们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好吗?
3、学生分组观察
4、老师巡视、指导,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三、交流、研讨
1、交流:刚才大家在校园里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2、出示各组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的发现。

3、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4、师生共同小结: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见板书)
四、拓展
1、观察P13下图,提问:图中这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2、讨论:你为什么说它是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学生分组观察交流展示
讨论
讨论
教学反思。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3、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实物投影 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 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室外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
汇报

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板书设计:
名 称 蚱蜢 蚯蚓 ……
地 点 草丛 泥土 ……
发 现
课后反思:
注:所有填写内容均为楷体小四号字。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课 题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课时
教学内容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教学重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
教具学具
多媒体图片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诗的方法引入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诗朗诵:当我走进树林,眼前一片勃勃生机,无声的树木在生长,美丽的鸟儿在歌唱。

当我走进池塘,眼前一片粼粼波光,快乐的鱼儿在跳跃,青青的水草在舞蹈。

师:同学们,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叙述一篇赞美生命的诗歌吗?生:一片金色的地毯生:沉甸甸的麦穗笑弯了腰生:当我走进果园……生:当我走进花园……生:当我走进菜园……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一起去寻找这些有生命的物体吧!板书: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二、引领同学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想知道什么?生1: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生2:到哪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生3:哪里有生命的物体?生4:有生命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生5:在寻找时要注意什么?(二)对问题进行整理、猜测。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程标准:1 科学探究:·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根底,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存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根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3.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开展层次1:不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

层次2: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不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根本特征。

层次3: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两大分类,能说出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根本特征。

探究能力: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层次1:不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层次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层次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板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01
不具有 具有
02
吃东西 动物
03
会长大
会死亡
会繁殖
会繁殖
要呼吸
谢谢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演讲人
目录
01
1课时
02
【板书设计】
03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04
会死亡
05
会繁殖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 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有生命物体;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体会对有生命物体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动植物。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课前 寻找有生命的物
体,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来自情景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 么?你们喜欢地球吗?为什么喜欢地球?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老师还真感 觉到了地球是我们美丽、富饶的家园,我们在这样的家园里生活,我感到 了无比的幸福,的确应该喜欢、应该保护。 2.这几幅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小朋友们是在不同的地方做着相同 的一件事情,他们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你们想不想也找一找?好!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欣赏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正是因为生物和非生物的存在,才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 2.播放视频。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作者单位:邗江实验学校梁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和多样化的现象之一,了解有生命的物体对于学生认识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思考,去发现和识别身边的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加深对生命特征和生命现象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代谢、对刺激的反应等。

(2)学生能够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并列举出常见的例子。

(3)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有生命物体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作业内容1、观察记录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如校园、公园、小区花园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一周)进行观察。

学生需要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活动方式等,并拍摄照片或绘制简单的图画作为辅助。

2、分类整理学生将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按照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类。

对于每一类,进一步根据其特征进行细分,如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

3、制作生命特征卡片学生选择几种观察到的有生命的物体,为它们制作生命特征卡片。

卡片上应包括物体的名称、图片、所属类别以及体现其生命特征的具体表现,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繁殖行为等。

4、小组讨论与汇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发现和总结,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5、撰写观察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小组讨论的结果,撰写一篇观察报告。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生:观察
师:对我们用的是观察的方法。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看谁发现的最多,把他们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二)作业
思考:1为什么说他们是有生命的物体?(为下节课奠定基础)
2课外继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寻找了有生命的物体。你们找到几种有生命的物体呢?用手势告诉老师
生:当我走进果园。。。。。。
生:当我走进花园。。。。。。
生:当我走进菜园。。。。。。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一起去寻找这些有生命的物体吧!
板书: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二、引领同学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生2:到哪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生3:哪里有生命的物体?生4:有生命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
生5:在寻找时要注意什么?
(二)对问题进行整理、猜测。
师:你认为有生命的物体是什么样的?
生1:会动生2:会开花生3:会跑生4:会长大生5:活的。
师:我们在哪里能找到?
生:操场。
师:有生命的物体长什么样子?
生1:植物生2:动物生3:什么样子都有
师: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提出问题——对问题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师板书:提出问题——对问题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师: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生: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
生:有生命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在哪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生:寻找时注意什么?
师: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
生:在校园里可以找到,在街道上可以找到。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认识并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二、教学内容:
1.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生命?
2.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 能够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四、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 学习如何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配合演示和展示。

2. 组织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生命的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使它们不同等。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基本特征?
3. 讲解生命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长、繁殖、代谢、适应环境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等。

4. 指导辨别有生命的物体: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辨别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物体。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所见和了解的有生命的物体,并让他们自己发现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点。

6. 总结:通过讲述和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如何辨别有生命的物体。

七、教学评价:
1. 检查学生的自学笔记,理解基础词汇和概念。

2. 观察学生能力表现,如是否能够辨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有生命的物体。

3. 考察学生综合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作业设计方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特征和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一作业,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感知和探索精神。

二、作业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有生命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敬畏感。

(2)培养学生爱护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作业内容1、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公园或校园等环境中,选择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观察。

观察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2、记录表格提供一份简单的记录表格,让学生填写以下信息:(1)观察地点:_____(2)观察时间:_____(3)有生命物体的名称:_____(4)该物体的特征(如外形、颜色、运动方式等):_____3、拍照或绘图鼓励学生用手机拍照或亲手绘图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有生命物体。

4、小组讨论学生回到课堂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发现。

5、撰写观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小组讨论,撰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的地点、时间、发现的有生命物体、对生命特征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实施1、布置作业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介绍作业的要求和目标,发放记录表格,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观察阶段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观察任务,并认真填写记录表格。

3、小组交流在课堂上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汇报展示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补充。

5、撰写报告学生在课后完成观察报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示例。

五、作业评价1、评价标准(1)观察的仔细程度,是否准确记录了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优秀教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优秀教案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校园围墙边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

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小学三年级《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板书:附表:名称蚱蜢蚯蚓……地点草丛泥土……发现。

苏教小学科学三上《0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word教案(2)

苏教小学科学三上《0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word教案(2)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二、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三、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四、教学过程:(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2.小组讨论,交流.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2.小组讨论.3.汇报.4.小结: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教材说明:
小学生对动植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综合研究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感受生物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本课是此单元的开篇。

主要通过学生实践、亲自动手参与到:生物体是指什么?生物体有什么相似之处?生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生物体需要什么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物”与“非生物”概念。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科学知识
(1)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2)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4、法制渗透
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的相关内容: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难点:在寻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1、供学生寻找的校园环境。

2、记录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朗诵单元小诗……
2、让学生接着读下去。

3、谈话: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到校园里去用我们的慧眼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板书课题)(二)、实践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分组思考、讨论:你们准备选择校园的哪一地方进行观察?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怎样记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2、强调:
(1)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如墙角、砖头下、屋檐下等等;
(2)记录的方式可以写,也可以画;
(3)细心观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3、渗透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分组在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师巡视、指导。

5、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把我们刚才找到的许多有生命的物体,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不知道名称的可描述其特征或用图画示意,并填入下表。

我的观察记录
日期:_月_日三()班姓名____
(三)交流、研讨
1、交流:刚才同学们在校园找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2、出示观察记录。

3、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有生命的物体,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说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4、师生共同归纳:生命体都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要呼吸,需要营养、会死亡等,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称为生物,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课桌、书本、文具……)称为非生物。

生物有动物、植物两大类。

(四)、智力陷阱——辨析物体是否有生命。

1、观察教材第13页上的五种物体,提问:它们是有生命的吗?为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3、出示一个发条玩具,让它动起来。

提问:它有生命吗?为什么?
(五)课外延伸、总结全课
1、选择家附近的阳台、院子、花圃或田野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一
种生物,并写一段介绍这种生物的小短文。

2、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能生长繁殖后代要养料植物会呼吸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