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一、教目标1.了解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能够观察和解释热胀冷缩现象3.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热胀冷缩的观察和解释3.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指导学生看一下附近的物体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物体的大小会有所变化。
示范实验:将不同的物体放在水中,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观察水面的变化。
2.学习(1)PPT介绍通过PPT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和物理原理。
(2)观察实验在教室内或实验室中选择不同的物体如:金属、橡胶等。
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观察不同物体的体积的变化。
(3)情境演示以随季节气候变化的渝灯为情境造物,告诉学生当气温上升,灯体积会增大弯曲或开裂,当气温下降,则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3.讨论(1)观察和解释分组讨论,收集观察实验中的数据和情境演示的案例,并解释现象。
让学生明白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膨胀或收缩。
(2)应用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例如:温度计、夹板、机械紧固件等等。
四、巩固介绍学生一个缩小铜环,再加热就可以装进一个木棒中的实验。
让学生模拟实验,并解释发生变化的物理原理。
五、拓展教师介绍热胀冷缩在道路建设、管道安装等生产领域的应用,并向学生介绍热机原理。
六、总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变化过程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实际的例子并介绍它与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有什么关系,该例子可以是生活中或者工业应用的。
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热胀冷缩的应用领域。
3. 能够进行简单的热胀冷缩实验并观察现象。
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热水壶、冷水壶、玻璃棒、水。
2. 实验材料:铝盖、玻璃纸、橡皮筋、塑料瓶。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简短的故事引入热胀冷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这是因为物体的分子在受热后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距增大,导致物体体积变大。
2. 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铁轨的伸缩缝、桥梁的伸缩缝等。
Step 3:实验演示1.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将一根玻璃棒加热,观察其变化;然后将加热的玻璃棒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其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结合知识讲解进行解释。
Step 4:巩固与拓展1. 让学生动手进行热胀冷缩实验,例如,将一个铝盖用橡皮筋固定在一个塑料瓶的口上,然后加热铝盖,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与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有关,为什么需要考虑热胀冷缩现象。
Step 5:小结与展望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
2. 展望下节课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衔接。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并正确解释。
2. 提问学生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一种与热胀冷缩现象相关的日常生活事例,并解释原理。
五、板书设计:知识讲解:- 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领域实验演示:- 玻璃棒的热胀冷缩实验巩固与拓展:- 学生动手进行热胀冷缩实验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并能够简单解释实验现象。
幼儿园小班热胀冷缩教案
幼儿园小班热胀冷缩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对热胀冷缩现象产生兴趣。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1.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
观察物体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热胀冷缩现象。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变化。
第二章:热水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幼儿观察物体在热水中的膨胀现象。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准备热水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塑料球、木块等。
将物体放入热水中,观察物体的变化。
2.3 教学方法:邀请幼儿亲自将物体放入热水中,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第三章:冷水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幼儿观察物体在冷水中的收缩现象。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准备冷水和小球、海绵等物体。
将物体放入冷水中,观察物体的变化。
3.3 教学方法:邀请幼儿亲自将物体放入冷水中,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第四章:总结与拓展4.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热胀冷缩现象。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回顾热水和冷水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故事、歌曲或游戏等方式,巩固热胀冷缩的概念。
4.3 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故事、歌曲或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热胀冷缩的概念。
第五章:家长指导5.1 教学目标: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小班热胀冷缩教案的内容和目标。
提供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索的建议。
5.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现象,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科学知识。
提供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热水和冷水实验的指导和建议。
5.3 教学方法:通过家长会、通讯等方式,向家长介绍热胀冷缩教案的内容和目标。
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指导,让家长能够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索。
第六章:活动延伸6.1 教学目标:鼓励幼儿运用热胀冷缩的概念进行创意活动。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现象,知道物体在受热和冷却时会发生体积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热胀冷缩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瓶、热水、冷水、气球、吹风机、尺子、温度计。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热胀冷缩现象的动画,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呢?2.探究热胀冷缩现象(1)教师将塑料瓶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将气球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分析热胀冷缩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呢?(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体内部的分子在受热时运动加快,分子间距变大,导致物体体积膨胀;冷却时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变小,导致物体体积缩小。
4.巩固知识(1)教师提问:请举例说明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回答:如热水瓶、热水袋、桥梁伸缩缝等。
5.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吹风机,引导学生思考:吹风机是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现象工作的?(2)学生讨论并回答:吹风机工作时,电机产生热量,使空气受热膨胀,形成气流。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热胀冷缩现象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问:“同学们,如果我把这个塑料瓶放入热水中,你们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观察并回答:“塑料瓶会变形。
”(3)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水加热后体积变大了。
”2.教学难点:(1)教师拿出气球,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膨胀吗?”(2)学生回答:“因为气球里的气越来越多。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2篇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热胀冷缩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科目:科学教学目标:1. 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2. 了解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3. 能够举出几个关于热胀冷缩的例子;4.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2. 实验器材:一个玻璃瓶、水、一个带盖子的塑料瓶;3. 班级黑板;4. 学生实验用具:塑料杯、热水罐、冷水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课件和投影仪展示一些热胀冷缩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热胀冷缩的现象吗?能举例子吗?”Step 2:示范实验(10分钟)1. 把一只小瓶子倒满水,盖紧盖子,放到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放置到冷水中。
2. 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讨论:“瓶子变大了还是变小了?”3. 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热水加热的时候瓶子变大了,而冷水冷却的时候瓶子又恢复原来的大小了?”Step 3:师生讲解(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向学生详细讲解热胀冷缩的原理:“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2.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解释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热胀冷缩的例子吗?”Step 4:学生实验(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个塑料杯、一个热水罐和一个冷水罐。
2. 学生依次将塑料杯放入热水罐和冷水罐中,观察杯子的变化。
3.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杯子在热水中变大了,在冷水中又恢复原来的大小了。
”Step 5: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2.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热胀冷缩是指物体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3. 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热胀冷缩的例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胀冷缩的原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找出一到两个与热胀冷缩有关的日常生活例子,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心得。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一、知识目标1. 掌握热胀冷缩的概念及相关知识;2. 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3. 理解物体膨胀/收缩的重要性和应用;4. 能够进行简单的热胀冷缩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认真、负责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的应用及实验设计;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观察实验图以及图中物品的变化,判断温度的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物体的膨胀和收缩是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二)知识讲授1. 讲解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并详细介绍热胀冷缩的应用;(三)实验环节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探究物质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 实验材料:纸张,塑料瓶,锡纸,手电筒等;3. 实验步骤:(1)将一张纸沿棱边对折,再在对折处烧红一点,观察其烧红处是否会出现孔洞;(2)将一个塑料瓶装上热水,在泡沫垫上轻扔,观察知否能够见到气泡;(3)将一张铝箔纸裁剪成一个小圆片,加热一会儿,观察是否会发生塌陷变形;(4)用手电筒照射在刚刚在冰箱中冷却过的玻璃杯上方,观察能否看到迷离的影像;4. 实验结果分析:(1)当加温后,纸张中的水分被蒸发掉,造成了纸张的部分损毁,出现孔洞。
(2)当瓶子受到高温水的热胀冷缩影响,气体由于受到瓶体收缩的挤压而排出。
(3)当加热后,铝箔纸的表面变凸,变形后出现的倒悬形状是因为热膨胀所引起的原因。
(4)当玻璃杯在加了冷却后,由于中间有较低温度的液体,那么当手电筒射入光线后,就会在玻璃上反射出光线,形成迷离的影像。
(四)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2. 深入探讨物体膨胀和收缩的原理及应用,以及与学生的生活具体相连的案例。
初中物理热胀冷缩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热胀冷缩现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测量,体验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现象的概念和原理;2.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观察和测量;2.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案例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导入1. 引入热胀冷缩现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物体在受热后会变大,而另一些物体在遇冷后会变小呢?这是因为物体在受热或遇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2. 引发学生思考:请问,你们能举出一些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的例子吗?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 讲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胀冷缩现象是指物体在受热和遇冷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热运动剧烈,间距增大,体积扩大,这就是热胀现象。
相反,当物体遇冷时,分子热运动减慢,间距缩小,体积收缩,这就是冷缩现象。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请同学们拿出一个玻璃瓶,在其中注入热水并盖上塑料盖。
观察瓶盖是否随着热水的注入而变松,以及是否随着热水的冷却而变紧。
第三部分:知识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 学生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行分组,选择一个应用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
可以选择范围从建筑工程到日常生活用品的任何领域。
五、教学延伸1. 拓展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比如在铁路线路的设计中如何考虑热胀冷缩问题。
2. 实践应用: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受热或遇冷时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了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讨论。
七、课后作业1. 思考并记录自己身边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2. 思考并整理热胀冷缩现象在一些特定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冷却时会收缩。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的概念及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 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试管、火柴、尺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热胀冷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用气球、水、试管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
2. 学生归纳热胀冷缩的概念。
四、知识拓展(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热胀冷缩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练习(10分钟)练习题:1.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会____,在冷却时会____。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 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七、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1.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教师)(5分钟)教师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九、课后评价(学生)(5分钟)学生评价:1. 我今天学到了什么?2. 我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3. 我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十、教学延伸(5分钟)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知识的理解。
热胀冷缩幼儿园科学教案及反思
热胀冷缩幼儿园科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探索身边的现象》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现象;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发现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现象;难点:让幼儿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冷水、气球、塑料杯、木棒等;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操作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用手摸摸热水和冷水,感受温度的不同;2.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球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热胀冷缩的原理,并示范实验操作;4. 随堂练习: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体积变化;六、板书设计热水 | 冷水气球 | 气球体积变大 | 体积变小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并记录下来;2. 和家长一起探讨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高,兴趣浓厚。
但也有部分幼儿对热胀冷缩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如橡胶、塑料等,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探讨热胀冷缩现象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热胀冷缩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探索身边的现象》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小学科学12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12热胀冷缩(教案)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2.观察和描绘不同材料在受热或受冷时的变化;3.实践和探究热胀冷缩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热胀冷缩原理;2.观察和描绘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1.试管、烧杯、金属针、塑料圆盘等材料;2.温度计;3.烧瓶、水、火源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物体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请举例。
Step 2:引入新知识(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并简要解释原理。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到温度变化时,其体积会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会加速运动,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导致体积的增加,叫做热胀;当物体受冷时,分子减慢运动,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导致体积减小,叫做冷缩。
2.老师用实验展示热胀冷缩的现象。
a.将水倒入一个烧瓶中,水位高度约为一半,标记水位。
b.用火源加热烧瓶底部,观察烧瓶中水的变化。
c.再次测量水位高度。
d.将烧瓶放置在冷水中,观察烧瓶中水的变化。
e.再次测量水位高度。
Step 3:学生探究(15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材料(如金属针、塑料圆盘等)。
2.学生讨论并提出假设:a.如果将材料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b.如果将材料冷却,会发生什么变化?3.学生利用所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和描绘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Step 4:总结(10分钟)1.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材料在受热或受冷时的变化。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用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小实用工具,并进行展示。
Step 6: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热胀冷缩?热胀冷缩的原理是什么?2.学生总结和归纳热胀冷缩的特点和应用。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5篇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胀冷缩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能够举例说明热胀冷缩的应用。
3.理解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和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热水壶、冷水瓶、塑料瓶、玻璃瓶、铁片、蜡烛、放大镜、图画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4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平底锅,锅里有一些盖子,接着问学生:“你们在夏天煮东西时,是否发现锅口变大了?为什么会变大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8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热胀冷缩的概念:“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发生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师使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几个具体例子(如铁轨向日光方向开裂、水龙头在冬天漏水、热水壶里的封盖出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带领学生总结出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散思维。
3. 探究热胀冷缩的原因(8分钟)将一只玻璃瓶和一只塑料瓶放在教室中心,告诉学生它们在受热时有什么变化。
学生注意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使用拇指和食指试图捏住瓶口的方式观察实验,让学生判断瓶口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用蜡烛或塑料瓶放在阳光下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了解材料受热膨胀或收缩的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与玻璃瓶相比,塑料瓶更容易受热膨胀汤变形,玻璃瓶相对稳定。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材料受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4. 热胀冷缩的应用(8分钟)教师通过图画、实物等展示热胀冷缩的应用,如:扳手卡紧螺母、轮胎鲁钉、汽车发动机的设计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应用是怎样利用热胀冷缩现象的。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我们每天都会喝开水,你知道为什么热水瓶口上的塑料嘴会比热水壶底部的塑料牢固吗?”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热胀冷缩幼儿园科学教案及反思
热胀冷缩幼儿园科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三册,具体内容为第5章《物体的变化》,详细内容围绕“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热胀冷缩的概念,理解物体在温度变化下会产生体积变化的现象。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壶、冷水壶、气球、玻璃瓶、塑料尺、乒乓球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热水、冷水、气球、玻璃瓶、塑料尺、乒乓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魔术内容:将一个气球放入热水中,气球会变大;将气球放入冷水中,气球会变小。
2. 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引导幼儿讨论魔术中气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从而引出热胀冷缩的概念。
3. 例题讲解以塑料尺为例,讲解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
将塑料尺放在热水中,观察尺子的变化;再将尺子放入冷水中,观察尺子的变化。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热胀冷缩2. 板书内容:(1)热胀冷缩的概念(2)实验现象和原理(3)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记录下来。
答案:如硬币在夏天和冬天的体积变化、自行车轮胎在夏天和冬天的气压变化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热胀冷缩的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实验,如观察瓶子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同时,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实验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 难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玻璃杯、热水、冷水、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夏天汽车爆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2. 探究活动一:观察气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a. 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观察其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
b.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热胀冷缩现象。
3. 探究活动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a. 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用尺子测量水的体积。
b. 将玻璃杯放入热水中,测量水的体积。
c.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总结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4. 总结:让学生谈谈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某个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如冰箱里的饮料瓶。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热胀冷缩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学生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2.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现象?九、教学修改:1.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操作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2. 增加课后实践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小学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9篇
小学科学教案热胀冷缩9篇热胀冷缩 1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师:首先,我想问问你们喜欢科学课程吗?为什么?生:喜欢!因为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很多实验。
生:我也喜欢!因为科学课上尽是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生:因为科学课能使我们明白很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开动脑筋搞一些小研究。
师:同学们说的对。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合作探究一个科学问题,请同学们看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看录像: 1.在煤气灶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有烧开,壶中的水就直往外溢。
2.水泥马路是由许多水泥块拼成的,水泥块间留有缝隙。
)师:同学们见过这两个现象吗?生:见过!师:你知道为什么吗?生:马路间的缝隙是为了方便雨天向地下渗水的;壶中的水往外溢,是因为水一加热快烧开时,壶里的热气就会越来越多,就把水挤出来了。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马路间的缝隙并不大,用它来排水不大现实。
我想马路间留有缝隙是为了防止天气太热,车子太多时,由于马路太热而容易走形的问题。
生:我觉得是热胀冷缩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会回答)师: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呢?我们得像科学家那样去寻找证据,通常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证据呢?生:摆事实,举例子。
生:做实验!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做一个实验。
(展示各组均有的实验装置──固体金属球、金属环、支架、摄子)师:和老师一起试一试金属球能不能通过金属环?(师生共同操作:有的用摄子挟住金属球从金属环的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有的用摄子挟住金属球,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生:老师我们组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过去了。
生:我们把金属球吊在支架上,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从上到下来回都能通过。
生:我们先把金属环固定在支架上,用摄子夹住金属球从金属环的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也可以从下向上通过金属环。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使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环?看哪组想的办法多,想的办法妙?(小组讨论)分组汇报:生:将金属球上粘一层东西,它的个儿大了就不能通过金属环了。
(精品教案)《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
(精品教案)《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热胀冷缩》讲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讲课稿,讲课稿是举行讲课预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样才干写出优秀的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上午(下午)好!我是第n号参赛选手梁xx,来自xx学校。
我本次讲课的主题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选材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讲讲我的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具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啊,国人的科学素质亟待提高,别能再让外国人讲我们中国的学生基本上高分低能。
而要提高国人的科学素质,小学时期的科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竟然我们能让这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在我们手中荒废吗?我们有啥理由别上好科学课呢?另外,课标里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六条基本理念,因时刻关系,我别能一一解读,我想强调其中一点,那算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索为核心”,而探索最重要途径算是实验。
因此,在此我郑重讲明我的一具观点,也是我本次讲课的主题,那算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讲讲为啥上科学,就要做实验。
《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热”那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对前一课的延伸,又是为后两课作铺垫。
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实验中,我们发觉冷水加热后由沉变浮,但分量并没有变化,那变化的只能是体积。
由沉变浮,体积应该是变大了,而经过给加满水的试管口套上气球皮加热观看,发觉气球皮会鼓起来,但液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并别是很明显。
而我们这一课将经过另一具实验来明显看到水受热后,体积在逐渐膨胀。
当我们经过那个实验研究和认识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下两课再研究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就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了。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和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昌黎县二街完全小学田小红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三课时《空气的热胀冷缩》和第四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两课时的内容。
在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这节课让学生探究空气、铜和铁热胀冷缩的性质,从而对物体三态的热胀冷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3、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观察研究空气和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气体、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带吸管的青霉素小瓶、红水、肥皂水、锥形瓶、气球、注射器、刨冰袋、胶带、滴管、烧杯、冷水、热水、冰水、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盒、酒精灯、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
2、教师准备:热喷泉装置、热水、冷水、塑料袋、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瓶子吞蛋装置、多媒体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演示热喷泉实验。
2、提问:老师是根据什么性质做的热喷泉实验?
3、演示热喷泉对比实验。
4、提问:到底是什么受热膨胀出现了喷泉?
5、引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和固体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探究气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搜集一些空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2、学生使用塑料袋搜集空气。
3、讲解:为了便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一定要把容器里的空气密封起来。
4、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桌上各种容器里的空气密封起来?
5、介绍实验材料。
6、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7、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8、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用胶带把刨冰袋的开口封住,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用滴管吸一滴红水或肥皂水把吸管口封住,再把小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水滴或肥皂泡的变化。
将注射器吸入空气,放入热水中会看到从出口冒出气泡。
用小手握住小瓶或滴管将吸管插入水中,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
9、小结: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10、提问:谁能说一说,热喷泉实验是怎么回事?
11、提问: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1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1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14、学生自学课本上的资料。
(三)探究活动二:探究铜、铁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讲述事实,引出课题。
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课件演示)
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2、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3、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4、讲述: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
5、演示实验:铁片的热胀冷缩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
(这是一个圆圆的铁片,它恰好能从这两根钉子之间沿着轨道滑下去。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教师演示铁片的热胀冷缩实验。
(点燃酒精灯,加热这块铁片,然后放在木板的两根钉子中间,它滑不下去了,然后在冷水中冷却一会儿,再放回木板上,铁片又滑下去了。
)(4)得出结论: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分组实验:铜丝的热胀冷缩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这是一根皮筋,它的一端固定在铁钉上,另一端系着一根细线,绕过这个轴,下面悬挂了一个重物。
现在拉长这根皮筋,会看到红色的指针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缩短这根皮筋,红色的指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现在把这根皮筋换成一截细铜丝,也就是同学们实验盒上的装置。
)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点燃火柴加热这根铜丝,看指针会不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3)学生实验探究。
(4)汇报实验情况。
(5)得出结论: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实验中我们发现铜球和铝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能肯定地说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吗?要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应该先做什么?金属有几十种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观察。
还是让我们了解一下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吧!
阅读教材38页右侧的资料。
(锑、铋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7)结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巩固知识、拓展应用
1、现在你能解释前边故事中的现象了吧!
2、正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所以钢轨之间必须要留有缝隙。
请听铁路专家的介绍(听录音)
录音资料:温度每变化1℃,1米长的钢轨大约伸缩0.000018米,假如一年中气温变化60℃那么1千千米长的铁路就要伸缩708米,如果不留缝隙冬天受冷收缩,就会被冻裂成几段,夏天钢轨受热膨胀,就会变得七扭八歪,有的朝上拱起。
因为有热胀冷缩,所以钢轨之间必须有缝隙。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热胀冷缩的现象,你看到过吗?(学生介绍)
4、老师找到了几个生活中和热胀冷缩有关的现象,我们来看:(课件演示)
(1)伸缩的桥梁;
(2)架高压线要保持电线一定程度的下垂;
(3)剥鸡蛋(把煮热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泡一泡, 由于蛋壳和鸡蛋白的收缩程度不一样, 就可以使两者脱离, 剥的时候也就很容易了);
(4)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
(5)火车轮上的可装卸的轮箍、水泥板路面等等
5、质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让我们共同解决。
(五)课外延伸,趣味无穷
1、教师表演小魔术:“瓶子吞蛋”。
2、结束语: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么回事吗?你还能让瓶子把蛋吐出来吗?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让让我们课下接着研究吧!
板书设计:
液体
气体
铜
教学评价设计:
“气体和金属的热胀冷缩”学生能力评价表
“气体和金属的热胀冷缩”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