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新词,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来看下列词语。(出示词语)理想境界桥梁勤奋滚瓜烂熟警枕睡觉史学巨著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
一生勤奋有所作为贡献社会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课文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的事迹。司马光回家将老师教的课高声朗读,直到滚瓜烂熟,他还用警枕让自己继续学习,最后写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童第周进中学时成绩落后,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最后名列前茅。他们一生勤奋,都有所作为,贡献社会。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说明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今天,让我们继续研读,去体会和发现蕴含在课文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用什么方法呈现出来的。
【评析】课文通俗易懂,理解的难度并不高。教师在第一课时字词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读词连句的手法,将主要内容呈现出来,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词句连接概括的一种训练。
师:课文是一种崭新的文体――说理文。这种文体与我们前面学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呢?
生:记叙文主要是记述人和事的,而说理文主要是说道理的。
师:的确,说理文因为写作目的的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与记叙文有着很大差别。作者一般开宗明义,在第一段就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会举些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还要总结强调。
【评析】学生一次接触说理文,对此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将说理文的文章结构告知学生就很有必要,能让学生快速了解,避免了兜圈子探索,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将文章结构呈现出来,有例于学生引证,以便加深对说理文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发现者,看看课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又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生读课文) 师:谁发现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生: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师:作者开篇就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常说学习要勤奋,工作要勤奋。你对“勤奋”是怎么理解的?
生:勤奋就是学习刻苦。
生:勤奋就是学习、工作努力上进。
师:对,其实,“勤”和“奋”意思各有特点,“勤”是指做事尽力,不偷懒;而“奋”则是振奋、鼓劲的意思。
【评析】小学生常常把勤奋当做一个词、一个概念,教师在这里不露痕迹地指导了解词方法。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司马光和童第周。
师:现在,请你轻轻地朗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看看这两个事例一样吗?
生:我发现这两个事例都是讲勤奋学习的,但侧重点不同,司马光的故事侧重于“勤”,童第周的故事侧重于“奋”。
师: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生:我发现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跟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到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是密切相关的。
师:说得好!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就是选取了这样两个典型的人和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要写好说理文,事例选择很重要。
师:司马光、童第周是怎样勤奋学习的?从他们的事例中我们又会有什么启迪呢?谁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讲给我们听听。(生讲述) 师:看来司马光从小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这样的人智商都在一般人之上,不用刻苦学习,就能超人一等。可是,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课件)小时候,,长大以后。(生根据课文简单叙述)
师:这位同学刚才说的时候主要提到了哪些词?
生: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躲……
师:正因为“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所以才――
生:滚瓜烂熟。
师:从“滚瓜烂熟”这个词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司马光本身聪明,但他还是勤奋学习,把文章读得滚瓜烂熟。真的不简单!
生:我认为“一直”一词很重要,说明他学习的时候自始自终都是这样的。
师:是啊,小时候的司马光真用功啊,(引读)不仅是《三字经》滚瓜烂熟了,《百家姓》也,老师讲的所有内容都。
师:你还注意到了哪个词?
生:躲。
师:他为什么要躲起来学习呢?
生:既怕自己打扰别人,又怕别人影响自己读书。
师:透过这“躲”字,你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吗?(出示课件)春日里,彩蝶
翩翩,哥哥、弟弟,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夏日里,,哥哥、弟弟,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哥哥、弟弟,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长大以后的司马光又是怎样抓紧时间学习的,谁来说一说?
生: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
师:圆木很硬,枕着不舒服;因为它圆,会滚动,司马光叫它“警枕”。这里的“警”是什么意思?
生:警示。
师:那么,司马光希望“警枕”提醒他什么呢?
生:要充分抓紧时间。
师:正因为司马光一直这么勤勉,所以才编成了《资治通鉴》,并因此成为一名历史学家。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是怎样一部著作。(出示课件)《资治通鉴》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资治通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师:这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19年的废寝忘食,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他手中的鲜花是怎么来的?你能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吗?
生: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些什么?
生:司马光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努力,他的勤奋。
师:你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天赋成就不了这样的巨著,但他仅仅靠的是聪明吗?
生:光有天赋还不行,还得靠后天的努力。
师:是呀,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了《伤仲永》的故事,谁知道这个故事?(一生讲述)
师:方仲永是个神童,天赋也很高,为什么最后沦落为普通人呢?
生:这是因为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又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他不再努力、勤奋了,天赋也就得不到培养,伦为常人了。
师:是呀,即使有天赋,也需要不断勤奋,才会有大的成就。仅凭一点小聪明,是不会有出息的。
【评析】聪明的人很容易超过别人,这是很多学生有的想法。教师这里有意将司马光和方仲永对比起来看,于是,学生们对勤奋有了新的认识。
师:司马光的故事,让我们钦佩、感动,可有人也许会说:我没他那么聪明,即使再勤奋也不会有他那样的成就。那么,天资不高的人就一定没有机会吗?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课件)
童第周十七岁才进中学,开始学习成绩,可他,后来不仅学习成绩,还到比利时。因为完成了,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
师:这个例子的哪些地方让你钦佩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