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
研究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1. 引言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研究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并提出重构设想,以推动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分析。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体育设施运营和体育赛事举办为主导,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经营。
这种结构单一的问题导致了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受限。
2.2 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虽然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已经建设了一些体育设施,但配套设施仍然不完善。
缺乏高水平的训练场地和设备,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2.3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不足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缺乏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培养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制约了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4 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尽管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政策支持不够的问题。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创业。
3.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重构设想为了推动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提出了重构设想。
3.1 优化产业结构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应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引进更多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的体育产业。
例如,建设体育旅游产业链,发展体育培训与教育产业,打造体育品牌等。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北京市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2 完善体育设施配套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应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提升训练场地和设备的标准和质量,满足体育产业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建设体育文化中心、运动医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综合设施,吸引更多的体育产业机构和个人来集聚区发展。
北京的体育事业有哪些发展趋势
北京的体育事业有哪些发展趋势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体育事业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展现出多种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首先,群众体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
城市的公园、广场和社区内,常见到人们进行晨练、晚练,从传统的太极拳、广场舞,到新兴的健身操、瑜伽等,形式丰富多样。
这得益于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大力投入,建设了更多的健身步道、运动公园和社区健身中心,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锻炼场所。
其次,竞技体育的实力持续增强。
北京在多个体育项目上培养出了优秀的运动员,并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竞技体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训练条件和保障。
同时,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再者,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北京举办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体育赛事,如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等,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投入到体育产业中,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和升级。
在体育教育方面,也有着明显的进步。
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程,增加了体育课时,丰富了体育项目的种类。
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为竞技体育输送了后备人才。
同时,各种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在学校中纷纷成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利用智能设备监测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数据,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体育培训和康复提供新的手段;在赛事直播中,运用高清转播、多角度拍摄等技术,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
另外,体育与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
北京的体育赛事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比赛期间的文化展示等,使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
同时,以体育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如电影、书籍、音乐等也不断涌现。
2024年北京体育用品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北京体育用品市场环境分析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体育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体育用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体育用品市场也日益壮大。
本文将对北京体育用品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概况、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前景,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市场概况北京市的体育用品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包括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多个细分领域。
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等。
这些品牌在北京市拥有自己的门店,并且市场份额较大。
此外,北京市的体育用品市场还有一些小型的本土品牌,它们通常在一些商业区或者体育场馆附近开设门店,主要服务于当地居民和体育爱好者。
这些本土品牌通常在价格和产品定位上与知名品牌有所区别,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本地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竞争格局北京市的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激烈。
知名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品牌形象、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等方面。
这些品牌通常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销售,包括自有门店、电商平台和体育用品专卖店等。
此外,一些知名品牌还会借助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和明星代言人来增加品牌曝光度和产品销量。
与知名品牌相比,本土品牌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它们通常面临着资源有限、品牌知名度低和销售渠道不足等问题。
然而,有些本土品牌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细分化策略,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需求北京市的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年轻人和运动爱好者对运动时尚和品牌追求较高,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
他们注重产品性能和品质,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另一方面,一些普通消费者对价格和实用性更为关注,更愿意购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购买途径也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实体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购物。
尤其在疫情期间,电商渠道的销售额明显增长。
此外,一些消费者还喜欢通过线下的体育用品展销会和促销活动来购买产品。
市场前景北京市的体育用品市场前景广阔。
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报告
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报告“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既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中介信息等行业,也包括和体育运动相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的生产、销售等。
现代社会,体育产业已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
特别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体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而不可分割。
体育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潜力十分广阔。
为了解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体育产业调查的部署,市统计局和市体育局2001年共同开展了北京市体育产业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体育健身业、竞技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以及体育中介组织进行了全面调查,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的数据由相关统计年报数据取得,初步摸清了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使首都体育产业迅速发展。
体育本体产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包括体育设施的开发、体育技术资源的运用在内的各类体育经营活动蓬勃发展;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以体育彩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集资促进了公益性体育设施的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
1、“花钱买健康”在市民中渐成时尚体育产业是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看比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需要的过程。
近年来,我市通过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向社会开放更多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增加健身娱乐项目,有效促进了大众体育消费,推动了健身娱乐市场的蓬勃发展。
这些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项目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足球居多,大部分单位实行了分时段收费和月票、年票及会员制等多种收费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
据统计,2001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文教体育用品及服务消费达1429.15元,其中用于文体活动费用的支出增长最快,人均支出145.13元,比2000年增长14.3%。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摘要]采用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现状进行研究,证明了体育产业集聚区模型构建的重要性。
对区域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政府功能和完善体育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聚效应; 区域发展;创新运作模式;北京北京市目前有七大体育产业集聚区,分别为奥林匹克中心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潮白河水上休闲运动集聚区、五棵松球类健身运动集聚区、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八大处网络体育集聚区、大兴极限运动集聚区。
它们已成为北京体育产业的七大明珠。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群。
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能够形成强劲的、持续的、拥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
现阶段,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出资并进行管理。
北京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园区建设,目前尚且存在资源利用尚不充分、效能整合尚不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发展尚不协调等现象。
1 产业集聚的研究现状1.1 产业集聚的概念和类型国内外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一种良好模式。
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都具有集群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产业集聚是产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指相互关联(互补或竞争)的企业与机构,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高度集中,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直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具有灵活性和专业化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既出现在传统产业中,如第三意大利、德国鲁尔工业区、印度提若普尔针织产业区、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等;也大量出现在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如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英国剑桥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地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市场结构分析
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的现状及市场结构分析姓名:罗宗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指导教师:王子朴20100501中文摘要21世纪前十年,北京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观念有较大变化,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增加,促进了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
同时,借助北京奥运会整个奥运经济周期的巨大影响,体育休闲产业成为优化北京城市资源的重要力量,成为加快北京经济发展,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
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不大;体育休闲资源利用和服务的供给不科学;产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体育休闲产业的研究和实践,优化产业市场结构,对促进北京市体育休闲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的现状出发,对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市场结构的特征,提出优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得出如下结论。
1. 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美元,市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居民人均可以配收增加,GDP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体育消费水平增高,体育休闲健身、全民健身等政策支持,为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2. 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发展迅猛,发展初具规模,多种形式并存的体育休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目标定位准确,产业经营品牌意识增强,策略多样化。
3. 体育设施优越,体育休闲娱乐健身总投资逐年递增,文化体育及传媒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全市体育类节目收视状况良好,家庭体育健身器材数量较少,居民人均体育休闲消费支出增势迅猛,体育休闲市场需求增长强劲等都成为北京市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绝对优势。
4. 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多,经营规模不大、市场容量逐渐扩大;产品差异化较低,呈现单一业态和多业态经营模式;政策环境、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等进入壁垒较低,资产的专用性较高,沉淀成本较大,长期服务性预付经费普遍存在,退出壁垒较高。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为例
On t h e S t a t u s a n d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 i n a S p o r t I n d u s t r y : a Ca s e S t u d y o f B e i j i n g
结 。研 究 结果表 明 , 北 京 市体 育产 业发展 迅速 , 现 已初 具 规模 , 但 总体规 模 较 小 、 产 业 结构 不尽 合 理 、 劳动 生 产 率水 平较 低 、 行 业发展 不稳 定 。体 育产 业 总体规 模 持 续扩 大、 产 业结 构不 断优化 、 从 业人 员队伍 继 续壮 大 、 劳动 生产率 稳 步提升 将会 成 为 未 来我 市体育 产 业发展 的 主旋律 。研 究结论 对北 京市乃 至全 国体 育产 业的发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Na n j i n g S p o r t I n s t i t u t e
● 体 'r 产 业 纵 横
●
我 国体 育 产 业发 展 的现 状 及 特 点 研 究
以 北 京 市 体 育 产 业 发 展 为 例
付 群 , 肖淑红 , 王萍 萍 , 刘 彦
展 具有 一 定程度 的参 考价值 和 启迪 意 义。
关 键 词: 体 育 产业 ;源自基 本现 状 ; 发 展 特点 中图分 类 号 : G 8 0— 5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1 9 0 9 ( 2 0 1 5 ) 0 3— 0 0 7 3— 0 8
F U Q u n , X I A 0 S h u — h o n g , WA N G P i n g — p i n g , L I U Y a n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摘要]采用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现状进行研究,证明了体育产业集聚区模型构建的重要性。
对区域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政府功能和完善体育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聚效应; 区域发展;创新运作模式;北京北京市目前有七大体育产业集聚区,分别为奥林匹克中心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潮白河水上休闲运动集聚区、五棵松球类健身运动集聚区、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八大处网络体育集聚区、大兴极限运动集聚区。
它们已成为北京体育产业的七大明珠。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群。
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能够形成强劲的、持续的、拥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
现阶段,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出资并进行管理。
北京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园区建设,目前尚且存在资源利用尚不充分、效能整合尚不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发展尚不协调等现象。
1 产业集聚的研究现状1.1 产业集聚的概念和类型国内外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一种良好模式。
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都具有集群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产业集聚是产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指相互关联(互补或竞争)的企业与机构,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高度集中,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直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具有灵活性和专业化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既出现在传统产业中,如第三意大利、德国鲁尔工业区、印度提若普尔针织产业区、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等;也大量出现在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如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英国剑桥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地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等。
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及未来趋势
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及未来趋势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沿革,探讨了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展望了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认为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政府的大力支持,民众的积极参与,未来北京体育产业将走出一条具有高产出、高效率、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路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体育产业中心城市。
标签: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背景;未来趋势曾是六朝古都的中国北京,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也是亚洲最负盛名的特大型都市之一。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央政府及其国家机关的总部都设在这里,并以此为中心管理全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国家的很多大政方针都是在这里定下来并向全国传达执行的。
同时,北京也是中国国际交往中心,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频繁。
本文探讨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
一、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背景和历史沿革如果说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北京市体育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那么,北京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是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
1、赛事经验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早在1949年10月22-24日,北京就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这次盛会共有2万多人参加了表演和竞赛,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各大行政区以及上海、天津、南京、济南、青岛和太原等市都派了体育参观团观摩了大会。
当然,这个时候在北京召开这样规模的“体育大会”是具有很明确的政治意义的,最起码一点,可以说明北京体育必将在中国未来获得比其他城市有更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这为未来北京发展体育产业奠定了人脉基础。
实际上,自1953年10月2-7日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开始,北京市就肩负起了承办国内外重大比赛的任务,并先后成功地举办了第1-4届以及第6届全国运动会;从1961年首次举办世界规模的大型比赛——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到2008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北京市举办各种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总是广受世人关注,关注的焦点不单单只是赛事本身,还有主办城市的一切,大到政经环境,小到市民衣食住行。
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
2011~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体育产业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北京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与首都的四个中心功能的战略定位相适应,必须与不断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发展趋势相适应。
自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市体育产业在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加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明确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引领了北京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2年,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2〕17号),提出进一步促进北京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推进了北京市体育产业自我提升的进程。
从2012年起,北京市构建并启动了关于体育产业分析的多种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是在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实际,特别是围绕北京市体育发展环境、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体育产业结构、体育产业国际化水平、体育产业基地和体育新兴业态、体育企业结构等,对体育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的下发,给我国体育产业注入了一股春风,也使得北京市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北京体育产业总体发展趋势(一)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北京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内生性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2011~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14.5%,总收入年均增幅达16.8%。
2013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收入863.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2年年增长11.1%,2008~2013年年均增长15.1%[1];从业人员13.2万人,比2012年增长7.3%,2008~2013年年均增长5.3%。
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的视角
(91 16 年第 2届世 界乒 乓球 比赛 )、第一 6
19年 都 要 吸引 1 多 名美 国观众 。如此 高 的 收 次举 办亚运 会 ( 9 0 )、第一 次举办 奥 亿 视 率将 “ 级腕 ”转播 期 间的广告 收费炒 运会 ( 0 8 )都是北 京 开 了先河 。6 年 超 20 年 0 成 了天 价 :每 3 秒2 0 0 4 万美 元 !一 些 五 星 来 ,北京举 办 的各种赛 事数 量惊人 。据 统
作 为 体 育 市 场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的体 育 竞 赛市 场 ,是体育 产业 的支柱 产业 之一 。
北 京 是 中 国举 办 体 育 赛 事 最 多 的 城
市 ,是 中国竞技 体育 的 中心 。2 0 年 的北 08
北 京要 建设 世界城 市 ,就要打 造 国际精 品 京奥运 会就 是这个 城市 有 能力成 为 国际体 赛 事 ,建 设 国际 体 育 赛 事 中心 ,体 育 竞 育 赛 事 中心 的最 好 证 明 。北 京 成 功举 办 赛 表 演 业 也 要 与 之 相 应 。体 育 竞 赛 产 业 奥 运 会 是 有 历 史 渊 源 的 ,中 国 足球 第 一
纳 就业 人 口1 .万人 ,分别  ̄2 0 年增 长 旅 游业 、体 育 总部经 济业 、体 育 营销及会 03 t0 6
9 .%、5 .%和 1.%。体 育产 业增 加值 展业 等 组成 。本 文将重 点研 讨北 京城 市 的 1 4 1 6 66
《 城市观察》2 1年第6 l 3 00 期 6
发展体 育休 闲产业 ,这样 既能推进 全 民健 身,也能促 进 了大众体 育消 费市场的发展 。 关 键词 :城 市体 育产 业 体 育赛 事 中心 大众 体 育休 闲
体育产业的现状与解决方案
体育产业的现状与解决方案现代社会的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对国家经济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和健康保障。
然而,体育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如专业化程度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
本文将从体育产业的现状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体育产业的现状1.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体育产业逐渐成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
根据数据,体育相关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就业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近年来,在电视转播、比赛门票销售、品牌赞助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
2. 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尽管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但其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在国内,还缺乏专门从事体育产业管理和经营运作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
这导致一些企业管理水平和商业化运作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多数企业还缺乏创新思维和战略规划,无法有效推动行业发展。
3. 市场竞争激烈体育产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面临着品牌、渠道、产品等方面的竞争压力。
而一些小型体育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水平有限,难以与大型跨国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此外,非法赛事、侵权盗版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方案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了应对专业化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体育管理专业课程,并注重实践经验培养。
同时,在高校和社会各界之间加强合作,开展专门针对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项目。
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提高从业者在市场运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水平。
2.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了推动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
同时,通过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环境营造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
此外,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体育产业的研究与创新中来。
3. 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为了解决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方向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方向探索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投入、区域发展不均衡、产品品牌建立、社会服务体系、集群内产品的研发与开发等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对策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聚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加上我国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已经形成了显著的体育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形成的体育产业集群特征是: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
通过举办F1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杯赛(2009年开始承办上海ATP1000大师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2010年始升级为钻石联赛)、国际马拉松赛、国际高尔夫球冠军赛(2009年升级为世界高尔夫锦标赛)和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六大品牌赛事直接影响和带动体育服务贸易、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中介和体育用品等领域的发展。
在提升城市形象、凝聚城市人气、促进对外交流、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江浙地区的体育产业集群主要体现在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品牌战略,为上海乃至全国提供相关的体育用产品,如浙江海宁、富阳等,江苏的江都、泰州、太昌,成为江浙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同时带动体育服务贸易和体育用产品市场的迅猛发展。
北京地区产业集群的特征是:着重发挥国家体育组织集聚的区位优势,重点培育体育中介业,发展体育总部经济、体育用品销售和体育国际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业。
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集体育、文化、旅游、传媒、商业为一体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综合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体育市场逐渐形成。
珠三角体育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广州、深圳、中山等地临近港澳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吸引港澳及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投资,使体育产业集群的投资资金呈现多元化,使得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零售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批发业、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旅游业等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的一大支柱产业。
体育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体育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体育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体育产业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论述体育产业的发展。
一、体育产业的现状目前,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球体育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5万亿元,是继互联网和房地产之后的又一大产业。
体育产业包括了体育赛事、体育健身、体育教育及培训、体育场馆建设、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等。
其中,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人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同时,企业和机构也慕名于此,成为众多体育项目的赞助商和广告商,为体育赛事提供了资金和人力等支持。
另外,体育健身也是体育产业中的重要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的健康,并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体育运动。
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家庭健身、线上健身等新方式成为大众的选择。
不少企业也看到了这一趋势,在推广健康生活的同时也占据了市场份额。
同时,体育场馆建设也日臻完善,健身房、游泳馆、运动场等设施愈加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健康运动空间。
二、未来发展趋势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首先,伴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体育产业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结合科技发展,打造众多智能化、数字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在未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体育产业中,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更科学的辅助,为观众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参与感。
其次,随着民众对健康的认识逐渐加深,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悄然转变。
未来,健康、绿色、环保等概念将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体育产业中。
同时,以旅游和休闲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也将逐渐兴起,如马拉松、滑雪等。
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路径
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路径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路径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冰雪体育产业在北京市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困境以及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从现状来看,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冰雪运动在北京市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
北京市建设了多个冰雪运动场馆,如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场等,为冰雪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场地设施。
此外,北京市还举办了一系列冰雪运动赛事,如冰雪嘉年华、冬奥会测试赛等,吸引了大量观众和参与者。
然而,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首先,冰雪设施不足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尽管北京市建设了一些冰雪场馆,但是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冰雪季节,场地资源紧张,导致冰雪爱好者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其次,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不高。
与北方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市的冰雪文化尚未深入人心,很多市民对冰雪运动了解甚少,缺乏参与热情。
再次,冰雪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
目前,北京市的冰雪运动场馆以及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主要由政府投资和管理,市场机制不够灵活,导致经营效益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困境,北京市冰雪体育产业应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加大冰雪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建设更多的室内和室外冰雪场馆,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冰雪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民间投资者投资冰雪产业。
其次,加强冰雪运动的普及宣传。
政府可以与媒体、学校以及社区合作,开展冰雪运动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和兴趣。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冰雪俱乐部和组织开展培训班等活动,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
最后,加强产业链的发展。
政府应该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冰雪体育相关领域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整个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同时,政府可以加强与冰雪运动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困境和解决方案
体育产业的发展困境和解决方案一、体育产业的发展困境1.市场空间有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体育场馆和设施有限,无法满足大众对于参与体育的需求。
此外,部分地区在体育场地资源上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
2.专业人才不足要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然而,在我国目前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许多从事体育行业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这影响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协同运转。
3.融资难题由于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高等原因,体育产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很大困难。
传统金融机构对体育项目持观望态度,并常常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支持。
这进一步制约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尚未形成完善运营模式体育产业的运营模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在以电子竞技、篮球、足球等为代表的体育项目中,缺乏相关规范和标准,导致了项目管理环节乱象丛生,如经营不善、合同纠纷等问题逐渐显现。
二、解决方案1.加大投资力度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政府应增加对于体育场馆和设施的投资力度。
在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建设新的场馆和设施来满足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进而扩大体育产业规模。
2.培养专业人才针对目前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高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吸引更多学子选择从事体育相关专业,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培训项目,以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
3.创新融资渠道寻找创新融资模式是解决融资难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项目投资,打通融资渠道。
此外,鼓励金融机构研发专门的体育产业金融产品,提供贷款、风险担保等支持,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4.建立规范运营模式为了确保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规范和标准的运营模式。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于管理机构和运营者的监管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体系和标准化流程,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体育产业发展 打造北京体育强国的项目建议
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北京体育强国的项目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产业,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发展体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出一些项目建议,旨在推动北京成为体育强国。
一、建设专业化的体育设施和场馆首先,为了打造体育强国,北京应该加大对专业化体育设施和场馆的投资。
这些设施和场馆将为专业运动员、体育爱好者以及广大群众提供高品质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此外,这些设施还可以举办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二、培养专业化的体育人才其次,培养专业化的体育人才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提供高水平的体育教育培训。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体育院校的合作,吸引优秀的体育人才来到北京学习和工作。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不断提升北京的体育人才水平,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支撑。
北京可以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鼓励创新型企业在体育领域进行研发和投资。
同时,建立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北京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北京的实力。
四、加强体育产业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签约知名运动员、打造独特的体育IP等方式,推动北京体育产业的品牌建设。
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体育运动,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增强北京体育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可以带动北京的经济发展。
北京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旅游活动、打造体育旅游线路等方式,将体育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北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赛。
通过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为北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于体育产业发展思路的情况汇报(09430)
关于我区体育产业发展思路的情况汇报我区地处首都北京近郊,由于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厚重,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北京2008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体育产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立了比较完善配套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社会和民营大众体育健身设施、健身消费市场初具规模,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是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倡导和扶持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奥运会留下的宝贵遗产的开发利用及给人们健身观念带来的影响,体育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我区区位和环境优势明显,体育产业资源丰富,加之奥运会铁人三项赛事、公路自行车赛在昌平的筹备和成功举办,体育产业面临着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按照区领导的相关指示精神,我们从2007年开始,着手研究探讨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昌平体育产业问题。
一、我区“十一五”以来体育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果1、重新定位工作思路为适应新形势,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和利用资源优势,我们对体育产业工作思路进行了重新调整,即:在公共体育设施方面由原来侧重于建设转移到如何合理利用、运营管理好上来;在大型赛事组织方面逐步改变由政府操办,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运作;在社会和民营体育健身设施、健身消费市场方面,改进原来无序竞争、自我发展状态,对其进行统一整合、加强引导,逐步形成规模;如何瞄准国内外体育产业最新发展趋势,把握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把昌平体育产业做强做大,成为区域一个新兴的产业,以此带动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发展,更好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按照以上发展思路,2007年年中以来,我们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京发[2007]15号)和区委区政府及区领导的相关指示精神,协同区发改委、规划分局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对全区体育产业发展布局进行了规划,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昌平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发展规划》,对全区今后一段时期体育产业发展进行谋划布局。
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自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下发以来,中国体育产业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首都北京的体育产业呈现出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改善,体育服务业发展优势显著。
竞赛表演领域竞争力强,体育中介、培训与教育相关行业发展较好,体育用品销售相关贸易活跃,冰雪运动项目相关行业初具规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显现。
对首都经济的贡献稳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首都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北京申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为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性机遇与历史性机遇。
一北京市体育产业总体运行情况(一)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北京市统计局会同北京市体育局对2015年北京体育产业主要统计数据进行测算的结果显示,2015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实现总产出1063.1亿元;实现增加值212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速超过11%,比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92%,比上年提高约0.0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3%。
2015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
在体育产业的11个分类中,增加值比重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主要为体育彩票、体育科技和体育相关设计等)和“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五个领域共实现增加值172.9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的81.5%,构成北京市体育产业的五大主体领域,主导作用明显,在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见表1)。
(二)体育服务业优势显著体育服务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全国处于显著领先地位。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2015年全市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九大类)实现总产值990.1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值的91.13%;实现增加值190.1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67%,在体育产业中持续处于主导地位;占全国体育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高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1.7个百分点,领先优势较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重构设想[摘要]采用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现状进行研究,证明了体育产业集聚区模型构建的重要性。
对区域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政府功能和完善体育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聚效应; 区域发展;创新运作模式;北京北京市目前有七大体育产业集聚区,分别为奥林匹克中心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潮白河水上休闲运动集聚区、五棵松球类健身运动集聚区、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八大处络体育集聚区、大兴极限运动集聚区。
它们已成为北京体育产业的七大明珠。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的群。
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能够形成强劲的、持续的、拥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
现阶段,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出资并进行管理。
北京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园区建设,目前尚且存在资源利用尚不充分、效能整合尚不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发展尚不协调等现象。
1 产业集聚的研究现状产业集聚的概念和类型国内外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一种良好模式。
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都具有集群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产业集聚是产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指相互关联(互补或竞争)的与机构,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高度集中,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直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具有灵活性和专业化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既出现在传统产业中,如“第三意大利”、德国鲁尔工业区、印度提若普尔针织产业区、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等;也大量出现在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如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英国剑桥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地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等。
布鲁斯科(Brusc,1990)按政府干预程度大小,将产业集聚区划分为没有政府干预和有相当程度政府干预两种类型。
也有学者根据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将产业集聚区划分为市场主导型(自发形成)、政府扶持型(自发和人为共同促成)和计划型(人为促成)三种。
产业集聚区的理论基础(1)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按照马歇尔(Marshall,1890)的观点,之所以在产业区内集聚,其根本原因在于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外部规模经济能够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共享辅助性工业服务和专业化劳动市场,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平衡劳动需求和方便顾客等。
(2)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M.胡佛(Hoover)在论证了不同产业区位结构之后,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
胡佛的最大贡献在于指出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佳的规模,如果集聚太少、集聚规模太小的话,则达不到集聚能产生的最佳效果;如果集聚太多、集聚规模过大的话,则集聚区的效应反而下降。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诱因(1)区位和空间因子。
在大城市近郊地带或中小城市(镇),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市场成熟,资金密集,大量专业化集聚在那里,能够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能比较容易获得弹性的劳动力。
(2)社会文化因子。
区域内的家具有较为接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区域内行为主体共同创造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行为模式,从而更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当然,大部分知识是属于经验性的。
于是,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
(3)产业组织和经济因子。
产业集聚区内的前向、后向、侧向产业紧密,各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交换。
之间的关系,表征为动态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鉴于此,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新的市场信号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能增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4)组织支撑结构因子。
专业化的同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政府等形成一种络,共同支撑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2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发展现状政府主体推动模式从北京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历程和当前发展模式看,产业集聚区大都是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推动的。
政府为主体推动集聚区发展,由此形成了集聚区的一般发展模式:由上级政府批准,划出特定区域,再由政府组织专门领导班子,制定特殊发展政策,集中投入建设资金,从规划设计、招标建设、综合管理到招商引资等全过程都是由政府一手包揽进行的,绝大多数集聚区处于政府引导、行政推动、党政部门操作、和投资者响应的状况,政府在集聚区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包大揽,全过程参与,充当了全能型运动员和发展主体的角色。
政府主体推动模式原因分析不可否认,这种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推动集聚区的发展模式,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建立、发展、壮大的历程中,政府的主体推动、支持和干预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
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过于依赖地方政府,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在政府支持乏力或规划出现失误时,集聚区发展可能停滞或者衰落;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区内产业缺乏特色,间缺乏分工,区内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也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区域协调发展、利益分配、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矛盾,使地方经济出现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
集聚区与周边地区的利益关系很难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态势和机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
从主观上来讲,各级政府对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缺乏明晰认识,过分强调地方利益,急功近利思想泛滥,造成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盛行。
客观上讲,一是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官员设立集聚区。
在当前现有干部任期考核体系中,地方政府过分看重GDP、引资中国额等“数字”指标。
对于短期政绩的追求,构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兴办集聚区的动机。
同时,我国现在对干部考核偏重以引资量、经济总量等为指标,考核标准单一,激励制度被扭曲。
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求短期业绩,忽视长期效能。
地方政府官员将集聚区建设作为自己任期内的一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热衷于搞一些“新题材”、“大手笔”,最终表现在一味扩张用地上做文章。
二是现行财税管理体制导致了地方政府争相设立产业园区。
现行财税体制是分税制下的中央和地方分成。
在地方分成收入中,地方政府往往规定,谁引来资金,谁享受税收。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把发展经济当做第一要务,在这个体制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产业园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以取得项目投产后的税收,增加自己的可支配收入。
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还尽可能地扩大开发区面积,大面积囤积土地,希望通过商业房地产开发,获取较高的收益,来弥补工业用地的亏空。
这也助推了政府乐意作为推动产业园区发展主体。
3 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地方政府角色重构地方政府角色的定位政府为主体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聚区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提升。
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这种以政府为主体集聚区发展模式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和影响日益明显与突出。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依赖于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市场的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要求政府成为一个亲市场的政府,即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在集聚区发展中,地方政府应认真及时地总结在推动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政府角色转变途径首先应在集聚园区内部转变政府管理和运作方式。
凡是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
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不断加强其园区内部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政府效能。
其次在集聚园区外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和政府调控。
地方政府对园区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
加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不断完善园区的配套服务体系。
从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的内部和外部途径进行政府角色的转型,从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促进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创新运作模式一是创新集聚园区公共资源的开发与治理方式。
集聚园区治理的对象包括自然垄断型的公共资源,由政府出面提供带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公共工程、公共服务和公共产业。
这类公共资源的特性表明,引进市场机制,实现化经营并由此创新产生的多元化的园区开发与治理方式,从而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绩效和公共资源的生产和供应效率。
公共资源的开发与集聚园区治理可采纳股份融资、成片开发、BOT、公共服务合同承包和合作开发的产业链创新方式。
在投资方式上,从政府投入为主转向以、社会投入为主。
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的向园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倾斜,以推动体育产业园区的开发(包括体育集聚区的旅游)。
二是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把集聚园区的资产运营管理职能从管委会中剥离出来。
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行为,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运行,提高效率。
可以建立专门的国有体育集聚区资产运营管理公司,负责集聚区的建设、运营和服务而使政府与集聚园区运行机构的关系转变为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实行政府授权管理,可采取特殊法人的治理结构。
政府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来约束运行管理机构,对园区进行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干预其经营。
强化集聚园区政府服务一是硬环境建设是推动开放、促进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
在集聚园区发展中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
在体育集聚园区规划设计上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要求,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因规划不当导致发展空间受限、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后果,为园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教育、医疗、住宿、治安等社区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园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硬”环境,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的纵深空间。
二是注重体育集聚园区“软”环境建设与服务。
经济发展环境中除物质技术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都属于软环境的范畴。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改进管理,强化服务,加强园区软环境建设。
使园区不仅在区位、资源、交通、通信、水电等硬环境方面拥有优势,而且也具有制度、科技、服务、人才和诚信等软环境优势,具备产业生长、发育、成长、壮大的最佳环境,保证园区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提高为产业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