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平行线-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1 平行线(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内容解析
平行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内容,平行线的概念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
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平行是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式来定义的.平行公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公理,体现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而承认平行线唯一的几何是欧氏几何,否则是非欧几何.平行公理的推论就是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公理和它的推论是完全等价的.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二、教材解析
教科书首先给出了一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说明在转动a的过程中,存在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情况,由此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平行线是学生已有的概念,一般地,平行线是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式来定义的,这种否定的方式包含了对空间的想象.利用这个模型引入概念,直线a从在直线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直线b相交,中间存在一个不相交的位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时,还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平行公理,让学生讨论转动木条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以及通过动手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平行公理,并进一步给给出了平行公理的推论.
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平行公理,了解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及逻辑思维能力.
2.目标解析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掌握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模型,增加直观感受.经历观察、小组讨论等活动养成勤思考、多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观察木条转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严谨的逻辑思维.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对平行线已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另外,学生还掌握了两直线相交,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情况.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还不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探究结论及掌握平行公理对学生也有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平行公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平行线的概念
问题1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顺时针转动a.
(1)直线a与直线b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
(2)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
师生活动:对于问题(1),引导学生把木条a,b,c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认真观察木条a的转动,得出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直线c的右侧与b相交.
结合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2),得到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位置,此时直线a与b不相交,此时两条直线处于平行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平
行的概念.
基于学生小学对平行的学习,让学生描述平行的概念,教师给以纠正.
平行: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a∥b.【设计意图】通过对模型的操作和观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归纳的能力,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问题2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哪些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明确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问题3 平行线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平行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平行线的画法
问题4如何画平行线呢?给一条直线a,你能画出直线a的平行线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画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教师最后归纳画平行线的要点,演示画图过程.(1)把直尺固定,使其与直线a 相交;(2)将三角板的一个角的一边靠紧直尺,该角的另一边与直线a 重合;(3)紧靠直尺平行推动三角板到一个位置,沿着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该直线即与直线 a 平行.
(1)(2) (3)(4)
【设计意图】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作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通过演示平行线的画法,加强直观教学.
3.平行公理及推论
问题 5 在转动木条 a 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 a 与 b 平
行?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
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 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师生活动: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a B
C
(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师生活动: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
(1)学生直观判定过B 点、C 点的a 的平行线b 、c 是互相平行.
(2)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法从直观上理解与直线b 与c
平行.
(3)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发现平行公理和推论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公理的发现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
练习: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如图(1),过点A 画 EF ∥BC ;
(2)如图(2),在∠AOB 内取一点P ,过点P 画PC ∥OA 交OB 于C ,PD ∥OB 交 OA 于D .
(1) (2)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画图,教师给以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的掌握,训练作图的规范性.
4.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