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_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合集下载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3 / 8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④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美、德、法、英等国颁布了许多关于学校体 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体育体制的确立。
⑤20 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a.产生的背景 “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 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 b.内容 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 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c.评价 第一,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 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 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⑤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菲尔和其助手施特莱歇尔在战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较为 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 1923 年规定各中学开设体育必修课。1927 年又制定了第 一个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校体育逐渐转而注重对运动技术和体力增长的研究与教育。学 校体育出现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b.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男女分班教学和分组教学等已成为各国的普、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雅典 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孩子在 7 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如跳、跑、 游戏以及站、走、坐的姿势的训练。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其典型的代表1在公元前八世纪,地处欧洲的希腊开始步入奴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它是西方奴隶社会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峰。

2 斯巴达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不重视文化学习3 雅典的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配合学校体育课程(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课间操受到高度重视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简况1 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夏代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2 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3 西周时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是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4 奴隶主贵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乐是舞蹈、射和御属于军事技能训练5西周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原来的"学在官府"转变“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6 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期,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

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轻武。

7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8 明、清乃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9 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近代新式学校,开始西方式的体育活动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灭亡,主张学习西方,兴办西学,军事课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学堂中,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等。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造成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

一、现代体育地向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体育”一词在汉语里既被用于专指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

n),也被用来指更大范围内的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physicaleducad。

nandsp。

n)。

这里所说的“现代体育”兼指二者,因为现代体育最初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显端倪。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体育已十分相似。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

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在彼特拉克和薄伽邱等人笔下,充满了对新人和人的现世生活的热情讴歌。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拉斐尔等人用他们那神奇般的手,将人体的健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们对大师们的杰作、也对健康美丽的人体和人的创造力不可遏制地燃烧起热情向往的火。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口向。

宗教改革的先锋马丁·路德第一个喊出了“依靠信仰可以获救”而无须教会作为中介的口号,并且公开宣称“人是一种特殊的被造物,是为了分享神性和不死而被创造出来的,因为人是比天地间所有一切东西更好一些的一种被创造物。

”加尔文继承了路德的“信仰自由”的学说,鼓励信徒用勇敢的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信仰。

宗教改革者被称为新教徒以区别于天主教徒。

新教各教派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而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丁·路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真正的宗教信仰”以及“具备世俗生活知识和能力的人”;他指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天职之一”。

学校体育学 各章练习题

学校体育学 各章练习题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质,增进身心健康为宗旨下开展的各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

体育已从单纯的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成为了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欣赏又能参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生存着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

它是整个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份,也是整个教育文化体系中的一部份。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

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

“体育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民族性和人们需求的多样选择性,即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它是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为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为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学院代码:003
学院名称:体育学院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体育教学(045201)、运动训练(045202)、社会体育指导(045204)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体育综合(346)
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为体育硕士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 (346)
(一)《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4.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6.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三.1949年~197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
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
重要事件
新中国成立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
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基本观点
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思想,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注重教师、教材以及课堂为中心。
(1) 特征: ①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② 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③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④ 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⑤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采用了凯洛夫的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五大教学原则。
代表人物
伍德和赫塞林顿 高尔霍夫尔
特点
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思想发 展的新趋势 1.动因 2.重大事件 3.特点
动 因
信息社会的到来 教育改革
重大事件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2) 高尔霍夫尔的学校体育改革 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夫尔设计了一种较为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他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建立了以保健和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性。
一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
一方面: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也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学校体育。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劳动技能的传授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即体育。
二 、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PPT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PPT课件
2.新时期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简单介绍 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以课本为主,充分吸收课外各种阅读教材网上 资料。 (2)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注重学生间多种观点的交流(辩说)。 (4)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相结合。 4. 几点要求: (1)人数比较多,注意上课的纪律; (2)平时分数占30%,主要看到课的情况和上课的表现、 课余作业情况(主要在网上完成)
之舍也。”这段话不仅阐述了体育在学校教育
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说明了体育与德智育的
关系,同时阐述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还深刻分析了体育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
强意志的功效,他强调说:“体育于吾人实占
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修勇而收
效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健
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导思想,为今后的学
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
7
(7)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在1680年第一个把血液 循环的动力归结为心脏肌肉的机械收缩,之后阿。 波雷利在1680年的《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 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时所发生的 机械运动。 (8)斯宾塞在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基 础上,构建了科学主义的课程理论,他把全部教 育分为五类:其中第一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 动——保全和维护身体健康)和第二类(为了正 当地完成父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在,体育占有 重要的地位。
校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
12
中外思想的影响历程:
1.德国、瑞士体操、日本 ----军国民体育1903— 1919)
2.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五四—30年代) 放羊式体育和选手体育思想
3.前苏联-------苏式体育教学理论 4.大跃进-------主观主义的急功近利学校体育思潮 5.“文革期间”-------否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6.美国-------“乒乓球外交”后的竞技运动思想 7.1979年扬州会议------体质教育思想 8.50年代前的欧美-------技术教学思想 9.日本-------快乐体育思想与终生体育思想.10蔡元培先生------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
• 20世纪70年代,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 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的新趋势。 1978年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纲要》提出: 应将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结合起来,教师 不仅要在锻炼学生体力和塑造人格上下功 夫,而且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让学生 热爱体育运动。
.
二战以后各国学校体育的新特点: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竞技性、表演性、游戏内容比重提高;增加舍内课程;健 身内容比例增多。
• 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把体育列 为正式课程,将古希腊体操、传统骑士项目和民 间游戏柔和在一起加以发展,创造了著名的“德 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爬、平衡、负重)。 学校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出现了近代最 早的体育教师。
.
• 1759—1839年,古茨穆茨(德国近代体育 之父),主张全民体育,创造了自己的体 操体系——八项运动,成为了近代学校体 育的普遍模式,学校体育彻底改变了贵族 的性质。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夏志琴
.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 • 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 理清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主要脉络和特点 •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重点: • 理清近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主要脉络和特点 难点: • 了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高氏的学校体育思想及实践是西方近代 以来学校体育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 对世界学校体育得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 校体育逐渐转而注重对运动技术和体力增 长的研究与教育。日本1968年颁布的《学 习指导纲要》中规定,学校体育的目标为: 促进学生的体力发展,保持和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进行运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身 体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技 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 化进程 。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 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三、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 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 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 结二
在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先是效法日本,然后借 鉴美国,尔后学习前苏联,军国民主义、自然主义 和主智主义先后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流。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多元 化的态势,新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显示了某 些后工业社会体育课程的特征。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课程目 标逐渐受到重视,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 经验相联系,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具有激励 和发展功能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得到运用。
•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性和 可观测的学习目标;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 内容的可选择性;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 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小 结一
古代东西方各民族有着不同形式的身体活动与体育活动。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现代学校体育 的基础,17至18世纪学校体育的教育化和18世纪至19世纪中 期学校体育的课程化之后,学校体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科学体育课程及科学体育思想逐渐占据 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 息社会和终生学习型社会转型,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 的要求。中国的学校体育是19世纪后期开始逐渐从西方传入 的,1904年确立了体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绪言前身为从苏联引进的《体育理论》。

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含4篇16章。

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奴隶社会文武合一。

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和庠;西周:国学和乡学。

时称“学在官府”,教育内容是“六艺”1。

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为儒家“四书”2、“五经”3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4。

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

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5,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国民主义的没落。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内容和方法有了更新。

师资培养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ppt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ppt课件
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
(7)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在1680年第一个把血液 循环的动力归结为心脏肌肉的机械收缩,之后阿。 波雷利在1680年的《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 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时所发生的 机械运动。 (8)斯宾塞在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基 础上,构建了科学主义的课程理论,他把全部教 育分为五类:其中第一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 动——保全和维护身体健康)和第二类(为了正 当地完成父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在,体育占有 重要的地位。
系 2、问题设置: 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可以分离吗? 如何证明?
.
第一节:外国学校体育思想是形成与发展 从几个重要人物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指出:灵魂与肉体是不相互矛
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 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的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 发展。 (2)夸美纽斯认为:要做一个健全的人,在具备了学问、 德行、怜诚之外,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人的机 体和智能正常发展,达到“身心两个方面的一种和谐”。 (3)英国洛克: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明确地把体 育纳入教育,并把体育作为人得到健康、幸福的基础。 (4)法国的卢梭主张教育顺应自然,他提出健康的身体是 智慧的工具,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指出,这个基础 要从婴儿时期就打好,使婴儿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一切 身体上的桎梏。
.
(9)奥地利的高尔霍夫尔提出了按儿童发育的 规律、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和儿童的运动兴 趣,设计了针对儿童发育成长的课程。 (10)美国的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人,对于儿 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与娱乐。 (11)美国的新体育理论认为:(伍德)“体 育的伟大理想不仅局限于身体方面的训练,更 重要的是体育与全面教育的关系,然后是使身 体能在个人生活的环境方面,训练方面或是文 化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赫塞林顿)认为新 体育为四个方面: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 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3)西周: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教育内 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 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轻武,学校体育几乎中断。
汉代的教育内容是“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其中,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但是这一时期的武学制度 主要在于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 太大关系。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五、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4、1940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1956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
纲,并于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 书,从而使我国体育教学工作有了统一的规范要 求。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1、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 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2、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 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3、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撰写《体育之 研究》一文,对体育的意义、锻炼原则等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等观点。
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ppt课件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ppt课件
.
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提倡西学 2、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和全面发展教
育; 3、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 4、应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 5、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 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 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 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 学时,这一新学制执行后,由于各级学堂 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 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8年来学校 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
.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 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运动:
1、带给人们新的世界观; 2、贯穿“抑神扬人”的原则; 3、人文主义教育观(体魄健美,反对蔑视体
格的锻炼)得到普遍盛行。 4、恢复了古代的体育制度。
.
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的影响:
体育重新获得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一些新办的学校中,学校体育得到了普 遍的重视。如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 利亚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 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体育 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 教育内容”。他在快乐之家中极力推行体 育教育。
.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希腊化时期——以发展学生身体使 之健康为主要任务
社会背景: 希腊跟随马其顿向波斯帝国的东侵,希
腊本土的独立性逐渐丧失,在文化教育方 面体现出于东方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较大的改 变。
.
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育不再以服务于军事为主要目标,而 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 体育操练时间比原来减少,军事训练失去 原有意义而逐渐被取消,“国家体育馆” 也有缩减进而取消。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文档资料69页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文档资料69页
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 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33
19.10.2019
1922年《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参照美国“六三三制”。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 操科”改为“体育课”。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 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34
19.10.2019
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
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学研究。如“三段教学 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
35
19.10.2019
课外活动、体育师资培养
学校课外活动及校内外运动竞赛比过去更 加活跃。重视了对师资的培养。当时最为典 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 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1723-1790) 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体育列为
正式课程,创立了“德绍五项”(跑步、跳高、 攀登、平衡、负重),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 分组教学的方法。
15
19.10.2019
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1759-1839)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从理论与 实践对体育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创造了自己 的体操体系——八项运动。适应了当时社会发 展,彻底改变了贵族的性质。相继其他国家也 颁布了许多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 体育体制的确立。
27
19.10.2019
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推出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 方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的 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 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 兵式体操和游戏等。从而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 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虽然当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学堂极 少,但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作用。

14学校体育学题库

14学校体育学题库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的三好号召。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学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 Y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 Y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 N )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 Y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 N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 Y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 Y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 Y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 N )10.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趋势 1、体育概念的回顾及对学校体育概念的关
系 2、问题设置: 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可以分离吗? 如何证明?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一节:外国学校体育思想是形成与发展 从几个重要人物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指出:灵魂与肉体是不相互矛
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 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的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 发展。 (2)夸美纽斯认为:要做一个健全的人,在具备了学问、 德行、怜诚之外,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人的机 体和智能正常发展,达到“身心两个方面的一种和谐”。 (3)英国洛克: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明确地把体 育纳入教育,并把体育作为人得到健康、幸福的基础。 (4)法国的卢梭主张教育顺应自然,他提出健康的身体是 智慧的工具,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指出,这个基础 要从婴儿时期就打好,使婴儿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一切 身体上的桎梏。
《学校体育学》课件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教材:潘绍伟主编,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主讲教师:邵伟德 联系电话:672573 E-mail;txsh@
《学校体育学》课件
学校体育学教学课件
1、本课程的性质: 是体育专业理论必修课程;界于理论与实践课程;是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课程;是考研的二门专 业课程之一。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成为推动现代体育发展 的主要动力,也形成了体育课程中人文主义和 科学主义两种传统。
(3)与人类普遍进入工业社会相适应,从19世纪 后期开始,科学体育课程及各种科学体育思想 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 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终生学习型社会转型,对学 校体育和体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4)强调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注重 过程评价,发展评价,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多元评 价.
(5)强调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的权力与实施中的 作用。
《学校体育学》课件
本章要点总结
(1)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 与学校体育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并在经历 了17—18世纪中体育中体育的教育化和18世 纪中至19世纪中叶学校体育的课程化之后,学 校体育和体育思想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学校体育学》课件
(9)奥地利的高尔霍夫尔提出了按儿童发育的 规律、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和儿童的运动兴 趣,设计了针对儿童发育成长的课程。 (10)美国的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人,对于儿 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与娱乐。 (11)美国的新体育理论认为:(伍德)“体 育的伟大理想不仅局限于身体方面的训练,更 重要的是体育与全面教育的关系,然后是使身 体能在个人生活的环境方面,训练方面或是文 化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赫塞林顿)认为新 体育为四个方面: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 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学校体育学》课件
学校体育学主体内容简单介绍
一、学校体育基本问题:历史、 目标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功 能、实施、评价等
三、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 竞赛
四、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特点与发
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学校体育学》课件
(7)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在1680年第一个把血液 循环的动力归结为心脏肌肉的机械收缩,之后阿。 波雷利在1680年的《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 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时所发生的 机械运动。 (8)斯宾塞在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基 础上,构建了科学主义的课程理论,他把全部教 育分为五类:其中第一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 动——保全和维护身体健康)和第二类(为了正 当地完成父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在,体育占有 重要的地位。
《学校体育学》课件
(5)德国的古茨姆茨的贡献是发展了学校体育 的课程形式、体育方法体系化。并用《青少年体 育》一书“填平了横在运动医学理论与新教育之 间的鸿沟”。 (6)裴斯泰洛齐进一步发展了卢梭的理论,他 主张通过合理的教育,使之从动物的感情的状态 中解放出来,他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把智、德、 体育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教育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体育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通过 体育才能培养出才智和道德的“奴仆”——强健
《学校体育学》课件
学校体育学主体内容简单介绍
一、学校体育基本问题:历史、 目标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功 能、实施、评价等
三、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 竞赛
四、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特点与发
《学校体育学》课件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首次提出培养健全人格的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指出“五 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他 在教育实践中也很重视体育的作用“注 重学习和体操的调节,即在学习中间插 入体操,借以恢复疲劳”。他在“爱国 女校的演说”中阐述了体育的重要意义: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最重要之 事为运动”,还认为“有健全的身体, 始有健全的精神”。
课程名称: 学校体育学
教材:潘绍伟主编,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主讲教师:邵伟德 联系电话:672573 E-mail: txsh@
《学校体育学》课件
学校体育学教学课件
1. 本课程的性质: 是体育专业理论必修课程;界于理论与实践课程;是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课程;是考研的二门专 业课程之一。
2.新时期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简单介绍 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以课本为主,充分吸收课外各种阅读教材网上 资料。 (2)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注重学生间多种观点的交流(辩说)。 (4)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相结合。 4. 几点要求: (1)人数比较多,注意上课的纪律; (2)平时分数占30%,主要看到课的情况和上课的表现、 课余作业情况(主要在网上完成)
2、新时期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简单介绍 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以课本为主,充分吸收课外各种阅读教材网上 资料。 (2)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注重学生间多种观点的交流(辩说)。 (4)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相结合。 4、几点要求: (1)人数比较多,注意上课的纪律; (2)平时分数占30%,主要看课的情况和上课的表 现、课余作业情况(主要在网上完成)
《学校体育学》课件
(三)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1)突破学科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 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 体育打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经验、情感、态度、价 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 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
(3)实施选项课程,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 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学校体育学》课件
5.潭嗣同一方面抨击封建文化教育,另一方面竭 力提倡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宣传“动”,反 对“静”,加深了解人们对体育的认识。
6.毛泽东同志在早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文中 精辟地论述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 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 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 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 之舍也。”这段话不仅阐述了体育在学校教育 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说明了体育与德智育的 关系,同时阐述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还深刻分析了体育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 强意志的功效,他强调说:“体育于吾人实占 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修勇而收 效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健 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导思想,为今后的学 校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校体育学》课件
中外思想的影响历程:
1.德国、瑞士体操、日本 ----军国民体育1903— 1919)
2.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五四—30年代) 放羊式体育和选手体育思想
3.前苏联-------苏式体育教学理论 4.大跃进-------主观主义的急功近利学校体育思潮 5.“文革期间”-------否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6.美国-------“乒乓球外交”后的竞技运动思想 7.1979年扬州会议------体质教育思想 8.50年代前的欧美-------技术教学思想 9.日本-------快乐体育思想与终生体育思想
洛夫《教育学》中的5大教国建立以后,1951年, 开始学习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 制度》;
(7)1953年,教育部组织国内学者翻译了 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
(8)1956年,苏联学者凯里舍夫在北京体 育学院讲授“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课程, 对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在体育教育目标上强调教育的 政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强调系统知识和 运动技术的传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 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管理的整体性与 纪律性等。
(3)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 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教育和体育制度 的正式确立。
《学校体育学》课件
(4)在张伯苓、陶行知、麦克乐等人的 推动下,开始对体育教学和对人的 发育过程的研究,从而促进了体育 的科学化进程和体育教学理论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设计模仿法”、 “分组教学法”等,就在这样的背 景下产生并流行的。
《学校体育学》课件
(二) 进入21世纪,我困迎来了新一轮体育 课程改革 2001年,教育部发了《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颁发小学 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同年9月, 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施 行,此后逐年扩大实验范围;2003年, 颁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进 行试验。
《学校体育学》课件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终身教育与快乐体育对学校体育的新 发展 日本从1972年起进入了经济稳定增 长的时期,日本人的生活观“工作第一” 变为“工作和闲暇生活同等重要”、 1972年的《迈向2l世纪体育运动振兴策 略》提出了“终身体育”的命题,强调 体育运动应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生活内 容。这导致了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由体力 教育和运动教育论向运动目的论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