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培训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培训课件

18
第二肝门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胆囊层面
3/10/2021
TIWI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9
正相位
反相位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20
FIESTA-COR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21
正常肝脏MRI表现
增强扫描: • 肝实质均匀性强化. • 肝内血管结构也出现强化. • 肝内胆管不显示增强. • MRA可清晰显示肝脏及腹部血管结构. • 动态多期增强扫描可区分肝动脉.门静脉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2
门静脉期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3
平衡期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4
正常肝脏MRI表现
• SE序列T1WI上肝实质呈均匀中等信号, 与胰腺信号相似,比脾脏信号稍高.
• T2WI信号强度明显低于脾脏信号. • 肝门区及肝裂呈脂肪信号. • 肝内外胆管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 • 肝内血管呈黑色流空信号.
• 同样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的检查序列可表 现为不同的信号。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5
T1WI-正相位
T1WI-反相位
3/10/
T2WI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7
第二肝门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胆囊层面
3/10/2021
T2WI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增强CT
32
平扫CT 门脉期
动脉期 平衡期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3/10/2021增强扫描可以识别平扫不肝脏易疾显病影示像的征象病分灶析 。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培训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培训课件
• 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鉴别:肝细胞癌,肝转移癌。
3/10/2021
肝脏疾病强后病灶逐渐从周边强化,延迟后病灶变为等密度灶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7
平扫肝右叶见一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密度均匀;动脉期周边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肝脏;门静 边缘强化3范/10/围202增1 大,密度仍较高;延迟肝扫脏疾描病,影像瘤学灶特点出现全瘤强化,密度仍稍高于1正8 常肝。
10
右后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1
右肝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内有分隔,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壁及部分分隔呈强 中央坏死区域无强化。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2
早期肝脓肿,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蜂房样强化灶。
3/10/2021
3/10/2021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2
第一肝门正常CT解剖: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门静脉右支,4,门静脉左支, 5,肝右静脉,6,肝中静脉,7,肝右静脉后段,8,肝右静脉前段,9,肝左叶内侧段,10, 肝左叶外侧段,11,肝尾叶,12,左肾,13,脾脏,14,胰腺,15脾静脉
3/10/2021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5
• 肝血管瘤:肝内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占肝良性肿 瘤的84%,女性多见。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 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可单发,也可多 发,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 CT表现:1,平扫:肝内均匀低密度灶,单发或 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晰,少数可见钙化。 2,增强: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临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 肝实质密度,延长扫描,结节状密度降低,但范 围扩大,逐渐向病变中央推进。最终病变呈等密 度或略高密度,表现为典型的“快进慢出”型。 整个过程持续2-10分钟。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疾病的CT诊断 PPT课件

肝脏疾病的CT诊断  PPT课件
及包蟲病)→外傷→破裂、自發性破裂.
病理變化
• 被膜下破裂. • 中央破裂:可膽道大出血. • 完全性破裂:腹腔出血,受損肝臟易壞死或繼
發感染.
分級
• Ⅰ級:肝包膜撕裂,表面撕裂<1cm深包 膜下血腫直徑<1cm,僅見肝靜脈周圍軌 跡.
• Ⅱ級:肝撕裂1-3cm深,中央和包膜下血腫 直徑1-3cm.
影像分型
Ⅰ型(單純型):早期表現,CT上無法與 肝囊腫鑒別.
Ⅱ型(內囊分離型):無子囊或僅有少數 子囊.
Ⅲ型(多子囊型):常見內囊分離及鈣化. Ⅳ型(實質鈣化型):為包囊蟲退行性壞
死的最終結果.
CT 表 現
囊型包蟲病: ⑴ 囊腫表現:單發或多發,圓形,偶見淺
分葉,囊壁光整,囊內密度均勻,CT值 約-15 ~ 25Hu,增強無強化. ⑵ 囊內囊:母囊內出現小囊,特徵性表現, 子囊密度低於母囊(形成時間短). ⑶ 鈣化:常見,外囊壁鈣化呈弧形或蛋殼 狀,囊內容物鈣化呈無定形條、片狀.
CT表現
平 掃(低密度) • 巨塊型和結節型:單發或多發、圓形,呈膨脹
性生長,邊緣(有假包膜)清晰光滑. • 彌漫型:結節分別廣泛,境界不清. • 巨塊型:腫塊中央壞死→更低密度區.
增 強 (快進快出) • 動脈期:斑片狀、結節狀早期明顯強化. • 門脈期:腫塊密度迅速下降. • 平衡期:腫塊密度繼續下降.
• 經胃冠狀靜脈、胃短靜脈→曲張的胃底靜 脈、食管靜脈→奇靜脈、半奇靜脈 →上腔 靜脈。
• 經腸系膜下靜脈→曲張的痔靜脈→髂靜脈 →下腔靜脈。
• 經腸系膜上靜脈→曲張的腹壁靜脈→下腔 靜脈。
CT表現
• 肝臟形態輪廓的改變:肝邊緣凹凸不平,部 分肝段形態消失.
• 肝臟大小的改變:早期肝臟體積增大,中晚 期肝硬化肝葉增大和萎縮→肝葉比例失調.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第38页
2 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病理
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好,有完整包膜多位单发,呈圆 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大部分肿瘤突出肝表面,少 数带蒂。肿瘤大小从1~30cm不等,肿瘤细胞比正 常稍大,可有空泡形成。
第39页
2 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影像学表现
第33页
第34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标准:
1、 平扫表现低密度。 2、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增强, 增强密度接近同
层大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续增强范围向中心 扩展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 3、最后被造影剂填充变成等密度,病灶消失。
第35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第29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
1、CT: 1)、平扫:圆形椭圆边缘规整,均匀低密度区大
者中央有裂隙状低密度,有时见钙化。 2)、增强: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密度于A强化
相近,强化由周围向中央蔓延,变为等密度。 快进慢出。
第30页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一 肝脏肿瘤 tumors of liver
肝脏肿瘤分良恶性, 良性以海绵状血管瘤常见; 恶性以原发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常见。
第26页
一 肝脏肿瘤 tumors of liver
肝脏常见肿瘤
1、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2、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临床
为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 倍,多见于30~60岁。无任何症状,偶然在体检 中发现。巨大肿瘤可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肿瘤 破裂可引起肝脏出血。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幻灯片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幻灯片课件
肝内局限性钙化 单发或多发,多见结核 性肉芽肿,粟粒性或结节状缺影,大小 不一。 寄生虫钙化:肝包虫最多见,壁 钙化呈蛋壳样或环形。 肿瘤性钙化:血 管瘤为放射条索状。 肝内胆管阳性结石 影。 门脉血栓或肝动脉瘤:环状钙化。
30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改变 造影增强改变 高密度改变 淋巴结肿大 腹水
15层 ③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④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前者25%,后
者75%,致肝脏三期表现不同
13
14
CT扫描正常表现
密度均匀的实质形,轮廓光滑、整齐, CT值40~60Hu,胆管CT值10~30Hu。
位于肝门附近的静脉、胆管、肝动脉因 粗大易显示,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 显示清楚,肝门和肝裂(韧带裂)由于 较多纤维组织及脂肪,显示为低密度。
28
肝脏密度异常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胆管与消化 道相通,常见外科术后,Oddi括约肌切 开术,由于胆汁推压,多位于肝门附近, X片可见粗大分支的含气胆管;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 小肠;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29
肝脏密度异常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 沉着症;
11
CT增强扫描
目的:增大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扩大二者的 密度差,使病变显示更清晰及观察病变的血供 情况,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CT 图像。
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的碘剂 常用的造影剂增强方法 静脉滴注法 静脉快速
注入法
12
①肝叶,肝段的划分 ②CT对肝脏大小的估计 1cm层厚不超过
23
24
异常征象
肝脏增大或缩小 普遍增大:肝炎、淤血、胆汁淤积
普遍缩小:肝硬化 肝增大征象 肝角低于髂嵴或增大,钝圆;右肾向下、向后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病理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常见肝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常见肝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36
大 小:
CT(中山)
MRI(长征)
< 2cm 31.5%
75.9%
> 4cm 29.2%
7.6%
30
1、直接征象: 平扫:边缘锐利的略低密度灶。 增强:“快进慢出 / 慢进慢出” 的“充填”式强化。
2、间接征象:占位征相对较轻。
31
Freeny标准: 早期边缘高密度强化
(3+2)
强化范围进行性扩大 54%
对不典型肝癌、所用机器性能认 识不足
23
1、直接征象: 平扫: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灶 增强:环形强化、靶征、牛眼征
2、间接征象: 原发肿瘤(多来自消化道)、淋 巴结转移
24
30%源自消化道肿瘤(西方80%)
单发巨块以结肠癌或肉瘤转移居多 病情演变快,易坏死 相对少血供者居多 罕有肝硬化、门脉主干癌栓、包膜 常有淋巴结转移
25
胰腺癌肝转移
26
胃癌肝转移 (环形强化)
27
少血供 MHC
28
1、有特征影像者不多。 2、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现象严重。 3、与HCC、HHE表现常有重叠。 4、罕有浸润式生长。
29
发病率:0.4~7.3%(0.35~2.1%)
?
多发者:5~15%
39.1%(长征)
混合瘤:17.3% (7.4%)
快进快出
14
15
16
门静脉海绵样变
17
形态 弥漫型、癌栓型、外生型
密度 等密度、高密度、囊性
强化特征 充填式、轻度强化
18
癌栓型HCC
19
外生型HCC
20
相对高密度HCC
21
脂肪密度HCC
22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2019/11/14
16
肝右叶后上段海绵状血管瘤
MR横断面平扫示肝右叶后上段 内有一分叶状近椭圆形病灶,其 内信号均匀,T1WI(A、B)呈 低信号,T2WI(C~F)呈高信号, 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大小约 4.0×5.2cm;增强扫描(G)早 期边缘见结节状强化,延迟后 (H~J),病灶内部逐渐填充, 呈均匀高信号
1,肝大小及形态所见与CT相同。 2 , 肝 脏 再 生 结 节 在 T1WI 上 一 般 呈 等 信 号 , 在
T2WI 上呈低信号,当结节有等信号或高信号时,提 示癌变。 3,MR门脉造影可观察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分流 术和肝移植提供重要术前信息并评价术后分流 情况,代替有创性门脉造影。
2019/11/14
3,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血管瘤早期为边缘增强, 可呈结节状,与血管密度相同。
4,随延迟扫描强化向中央扩展,约数分钟至10 分钟肿瘤与肝组织完全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5,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份始终为低密度。
6,少数肿瘤从中央开始强化或混合强化。
2019/11/14
14
【影像诊断】
三、MRI
1,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 低信号,质子像上呈均匀稍高信号。
33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4,肝硬化表现 5,增强扫描:常规增强扫描只能观察到门静脉期
或肝实质期,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中央坏死区 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
2019/11/14
34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6,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 采用专用压力注射器以2.0~3.0ml/s速度 注射80~100ml对比剂,开始注射后延迟 16~20s开始扫描为动脉期;延迟50~60s开 始扫描为门静脉期;延迟至110~120s扫描 为平衡期。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肿块型肝癌伴假包膜— 外周水肿
肿瘤边界清楚,有中央斑片坏死,肿瘤实 性部分显著强化;假包膜在平扫呈线样低 密度,增强后在线样低密度(弯箭)外侧 可见稍低密度水肿带(直箭)。
小肝癌伴假包膜— 不完整,MR优于CT
CT增强实质期未显示假包膜,MR增 强后病变内侧见不完整假包膜,呈 弧线状强化(箭)
结节型肝癌伴假包膜—T1 强化优于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CT平扫等密度,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等密度,无包膜
分隔
平扫
A期
V期
D期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T1等低信号,T2不 均匀线状高信号,边界不 清,无包膜,无中央瘢痕
T1
TruT2
Tse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等低信号,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略高或等信号, 无包膜
可能的原因: 1、病变内出血 2、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 FNH、再生结节及腺瘤罕见 3、病变内铜含量增多,高信号常见 4、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好,信号高 5、肝背景信号:肝充血、肝实质铁质沉 着增多,肝信号减低
肝癌脂肪变性
同相T1梯度回波, 肝癌稍低信号
反相T1梯度回波,部 分肝癌病变信号下降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肿块型
(a)动脉期:肿块大部呈低 密度,周边环状增强,周 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 (箭)
(b)门脉期:向肿块中央强 化,低密度区范围变小, 动脉期的环状增强密度减 低
(c)病理标本显示肿块呈分 叶状,黄白色,无包膜; 附近胆管壁显著增厚(胆 管周围纤维化)(箭)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胆管内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良恶性肿瘤:较大占位均可引起形态改变。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8
肝脏密度异常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胆管与消化 道相通,常见外科术后,Oddi括约肌切 开术,由于胆汁推压,多位于肝门附近, X片可见粗大分支的含气胆管;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 小肠;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5
主要应用
发现和诊断小肿瘤或了解占位病变的性 质及其具体范围
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外伤的评估 介入放射学治疗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6
肝血管造影的正常表现
肝动脉为例,呈树枝状(动脉期),分 布均匀,走行自然,管径由粗变细,比 例匀称。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7
血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血管侵蚀:边缘不整,粗细不均,狭窄闭塞。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3
主要观察
借助气体、腹部脂肪观察
– 肝下缘、肝角 – 肝脏体积增大 – 形状异常 – 肝内钙化 – 积气 – 脓腔定位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4
血管造影
肝动脉造影 门静脉造影 肝静脉造影 经皮穿刺门静脉造影
血管造影无绝对禁忌证,对碘过敏、骨 髓病、肝肾衰竭、极度虚弱的病人不宜 采用。
侧枝血管形成:循环障碍,门脉高压或栓塞术后 都可,表现为多血管出现。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9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0
CT检查
(一)CT平扫(plain CT) 检查前准备 扫描方法:仰卧位,必要时侧卧或俯卧位(防
止胃内气体干扰) 范围:全肝,肝脏上缘到肝角下缘 参数:常规层厚10mm,间隔10mm,连续扫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9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3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4
异常征象
肝脏增大或缩小
普遍增大:肝炎、淤血、胆汁淤积 普遍缩小:肝硬化
肝增大征象
肝角低于髂嵴或增大,钝圆;右肾向下、向后 压移位;右膈升高;结肠肝曲,横结肠压下移; 胃小弯侧压迹,胃向左后移位。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5
肝脏萎缩 右肾上升高于左肾 胃前庭向上、左移位 十二指肠球高于右侧第12肋骨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皖医附院CT室 侯书法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
肝脏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位, 定性诊断。
②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 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③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如门静 脉高压的原因及程度。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
检查技术
X线检查 透视和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肿瘤新生血管:肿瘤供血血管粗细不均,长短不 一,迂曲紊乱的局部血管增多。
肿瘤染色:在毛细血管相表现为肿瘤内部密度增 高。恶性肿瘤密度可浓淡不均,边界不清,良性 多为均匀,边界也清晰。
造影剂潴留:肿瘤内坏死或V扩张,造影剂外溢, 可延长时间停留其中,显示为不规则血管湖,血 管性或恶性肿瘤常见。
动静脉短路:动脉期可见静脉显影,恶性肿瘤多 见,良性少见。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8
血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血管移位:肝内占位性病变,压迫周围血管分离, 拉直或弧状变形,呈“抱球”征,良性多见。
血管扩张:血管型肿瘤的营养血管,较正常扩张 明显。
充盈缺损:肝占位病变,由于正常肝实质密度升 高而形成占位区缺损,多见良性病变,少血管病 变,如囊肿。
血管腔内闭塞:门脉、肝V、大血管突然闭塞, 多为血栓或瘤栓。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2
正常表现
T1加权、T2加权 均为中等信号,与脾信 号相似 T1WI 肝信号高于脾,T2WI肝信 号低于脾
对肝静脉、门脉显示率达90~100% 无信 号血管影,对肝动脉显示不清 扩张胆管 T1与静脉血管不易区分,T2呈高信号
胆囊 含浓缩胆汁,T1、T2均为高信号 进食或饮酒后,胆汁排空,为低信号
1短.T自R(旋重回复波时序间列)(,SE短)T(E(spi回n 波E )时间)T1,采用 T2采用长TR,较长TE。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 抑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十秒, 采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位于肝门附近的静脉、胆管、肝动脉因 粗大易显示,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 显示清楚,肝门和肝裂(韧带裂)由于 较多纤维组织及脂肪,显示为低密度。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5
肝脏疾病影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
16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7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8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9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0
MRI检查(核磁共振检查)
描,可疑部位可薄层(5mm,3mm) 肝CT值:40~~60Hu 窗位:45~55Hu 窗宽:100~200Hu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1
CT增强扫描
目的:增大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扩大二者的 密度差,使病变显示更清晰及观察病变的血供 情况,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CT 图像。
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的碘剂 常用的造影剂增强方法 静脉滴注法 静脉快速
注入法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2
①肝叶,肝段的划分
②CT对肝脏大小的估计 1cm层厚不超过 15层
③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④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前者25%,后 者75%,致肝脏三期表现不同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3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14
CT扫描正常表现
密度均匀的实质形,轮廓光滑、整齐, CT值40~60Hu,胆管CT值10~30Hu。
MRI检查无创,获得冠、横、矢状三个方向图 像,病变可做立体定位,本身可显示门脉及肝 V分支,组织对比度强,可清楚了解大小、形 态、轮廓、内部结构,可通过信号变化、病变 本身特征,诊断良恶性病变。
MRI空间分辨率力差,受呼吸影响,宜产生伪 影,对腹腔内增大淋巴结显示不如CT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1
常用扫描序列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6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27
肝脏形态异常
常见的有:
①肝局限性性膨出
②对称肝(symmetric liver):肝位于两则膈 下呈“V”字型,胃向右居于中线,常伴有右 位心和脾;
③Riedel氏叶:右叶的一种变异,多见女性, 正常右叶下缘逐渐变小,而Riedel氏叶右肝角 处局部呈球样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