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钢是一种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铁和碳。
微合金元素是添加在钢中的少量杂质元素,包括钛、铌、钒、铝、锰、铬等。
这些微合金元素的添加对钢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首先,微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阻碍晶界流动和位错的运动,从而限制了晶界滑移和位错滑动,降低了钢的塑性变形能力,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微合金元素还可以形成致密的析出物,如碳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这些析出物可以增加钢的硬度,从而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其次,微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阻碍晶界弥散,提高了钢的晶界精细度,从而改善了钢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同时,微合金元素也可以细化钢的晶粒尺寸,提高钢的塑性变形能力,使钢具有较好的冷加工性能。
第三,微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晶界耐蚀性能,减少晶界的腐蚀敏感性。
此外,微合金元素也可以与一些有害杂质元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减少了钢中有害元素的溶解和析出,从而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另外,微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相变行为。
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改变钢的析出序列和析出相,影响钢的相变行为。
例如,铌和钒可以用于控制钢中的碳化物析出,阻止奥氏体向珠光体的相变,从而提高钢的强韧性。
此外,微合金元素还可以优化钢的热处理工艺。
微合金元素的介入可以降低钢的回火敏感性和退火脆性,提高钢的热处理硬化能力,使钢在热处理过程中获得较好的组织和性能。
总的来说,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包括限制晶界滑移和位错滑动、形成致密的析出物、改善晶界精细度和抗腐蚀性能、提高韧性和冷加工性能、改变相变行为和优化热处理工艺等。
这些作用机理使得钢中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钢的性能,提高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高Nb微合金钢中NbC的析出对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高Nb微合金钢中NbC的析出对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高Nb微合金钢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Nb元素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其加入能够显著改善钢的强度、韧性及焊接性等性能。
其中,NbC的析出行为对钢的组织和硬度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Nb微合金钢中NbC的析出机制及其对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二、NbC的析出机制1. Nb在钢中的存在形式Nb元素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和化合物形式存在。
其中,化合物形式主要包括NbC、NbN等。
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对钢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NbC的析出过程在高Nb微合金钢中,Nb与C元素结合形成NbC化合物。
随着钢的冷却过程,NbC逐渐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
析出过程受到钢的化学成分、冷却速度及温度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NbC析出对组织的影响1. 晶粒细化NbC的析出可以有效细化钢的晶粒,这是由于NbC作为硬质相,能够在晶界处起到钉扎作用,阻碍晶粒长大。
晶粒细化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2. 第二相粒子形成NbC的析出还会形成第二相粒子,这些粒子对钢的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相粒子的存在可以阻碍位错运动,提高钢的塑性变形抗力。
四、NbC析出对硬度的影响1. 硬度的提高由于NbC具有较高的硬度,其析出使得钢的硬度得到提高。
硬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钢的表面层,使得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2. 硬度的分布特点随着NbC的析出,钢的硬度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
在晶界处和第二相粒子附近,由于位错运动的阻碍,硬度较高。
而在远离这些区域的基体部分,硬度相对较低。
五、实验验证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高Nb微合金钢中NbC的析出对组织与硬度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计等手段,观察了钢的组织形态、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及硬度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高Nb微合金钢中NbC的析出能够有效细化晶粒,形成第二相粒子,并提高钢的硬度。
六、结论高Nb微合金钢中NbC的析出对组织与硬度具有重要影响。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特点
高农
【期刊名称】《鞍钢技术》
【年(卷),期】1990(000)009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高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704.2
【相关文献】
1.谈微合金元素Nb、V、Ti在钢中的作用 [J], 杨作宏;陈伯春
2.微合金化纯净钢中稀土元素的作用 [J], 储爱民;蒋学智;高春贵
3.微合金化元素Nb,V,Ti,Zr和B及其在现代汽车钢中的作用 [J], Meyer.,L;刘建新
4.VN元素在微合金化钢中的作用和开发前景 [J], 丛晓艳
5.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J], 文慕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在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淬透性和耐磨性。
这些元素通常包括铬(Cr)、钼(Mo)、钴(Co)等。
1. 铬(Cr):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可以为钢提供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在冷作模具钢中,铬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同时,铬还可以形成硬质的氧化物膜,防止钢材的氧化和腐蚀。
2. 钼(Mo):一种常见的微合金元素,在冷作模具钢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加
钢材的硬度和尺寸稳定性。
此外,钼还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
3. 钴(Co):一种贵重的合金元素,主要用于增加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在
冷作模具钢中,钴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磨性能,特别适用于大型模具的制造。
请注意,对于耐磨性要求高的模具,多采用加入碳化物形成元素,例如Cr、Mo、W、V等元素的多元合金钢。
如需更多关于冷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作
用的信息,建议查阅金属材料专业书籍或咨询金属材料领域专业人士。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材中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材料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度等影响材料性能,提高冶金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晶强化。
结晶强化就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它包括:(2)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3)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固溶强化。
(4)相变强化。
合金化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相变强化。
(5)晶界强化。
晶界部位的自由能较高,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和空穴,在低温时,晶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因而晶界强度高于晶粒本身;但在高温时,沿晶界的扩散速度比晶内扩散速度大得,晶界强度显著降低。
因此强化晶界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是很有效的。
硼对晶界的强化作用,是由于硼偏集于晶界上,使晶界区域的晶格缺位和空穴减少,晶界自由能降低;硼还减缓了合金元素沿晶界的扩散过程;硼能使沿晶界的析出物降低,改善了晶界状态,加入微量硼、锆或硼+锆能延迟晶界上的裂纹形成过程;此外,它们还有利于碳化物相的稳定。
(6)综合强化。
在实际生产上,强化金属材料大都是同时采用几种强化方法的综合强化,以充分发挥强化能力。
例如:1)固溶强化十形变强化,常用于固溶体系合金的强化。
2)结晶强化+沉淀强化,用于铸件强化。
3)马氏体强化+表面形变强化。
对一些承受疲劳载荷的构件,常在调质处理后再进行喷丸或滚压处理。
4)固溶强化+沉淀强化。
对于高温承压元件常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
有时还采用硼的强化晶界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
2.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不同,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们比Fe具有更强的亲碳能力,在钢中将优先形成碳化物,依其强弱顺序为Zr、Ti、Nb、V、W、Mo、Cr、Mn、Fe等,它们大多是过渡族元素,在周期表上均位于Fe的左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Ni、Si、Co、Al等,他们与碳一般不生成碳化物而固溶于固溶体中,或生成其它化合物如AlN,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微合金元素在钢》课件
此外,随着实验设备和测试技术的不 断进步,对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行为 和作用机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微合 金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变机制和微观 组织演化,进一步揭示了微合金元素 在钢中的作用机制。
微合金元素的发展和应用 推动了钢铁工业的技术进 步,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 展。
02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与存在形式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01
碳、氮、氧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固溶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
02
铬、镍、锰等元素
03
硅、磷、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钢中以置换形式存在 ,主要分布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
分类
碳氮间隙元素(如钛、铌、锆)、碳 氮化物形成元素(如钒、铬、钼)和 晶界强化元素(如硼、磷、砷)。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01
02
03
细化钢的晶粒
通过形成碳氮化物或氮化 物,微合金元素可以阻碍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从而 细化钢的晶粒。
改善钢的韧性
某些微合金元素可以改变 钢的韧性,例如钛和铌可 以增加钢的低温韧性。
微合金元素对钢强度的影响
显著增强
微合金元素可以与钢中的碳形成碳化物,这些碳 化物在钢中起到“钉扎”作用,抑制奥氏体晶粒 长大,从而在冷却过程中获得更细小的铁素体晶 粒,提高强度。
微合金元素如钛、钒、铌等可以细化钢的晶粒, 从而提高其强度。
通过微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实现仅通过热处理 工艺即达到提高强度和改善韧性之间的平衡。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 据技术的应用,对微合金元 素在钢中的研究将更加智能 化和精细化,有望实现更加 精准和高效的钢材性能调控
微合金化机制
微合金化元素
在钢中重量百分比低于0.1%左右而对钢的性能和微观组织有显著或特殊影响
的合金添加元素,称为微合金化元素。(Nb、V、Ti等) “微合金化”即是指这些元素在钢中的含量很低,和钢中不需要的残余元素 不同,微合金化元素是有目的地加入钢中以改善钢材的性能。合金化元素和 微合金化元素不仅在合金含量上有明显的区别,而且其不同的冶金效应也各 有特点:合金化元素主要是影响钢的基体;而微合金化元素除了溶质原子的 拖曳作用外,几乎总是通过第二相的析出而影响钢的显微组织结构。 有效和合理地使用微合金化元素,可以为通过形变热处理来提高HSLA钢的 强度和韧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此外,对于Nb,Ti可以用作在IF钢中固定钢中游离的C、N等
也可能形成任何钛的氧化物,此时要考虑钢中各种成分对氧的活度的 影响,特别是铝和硅元素的影响。锰含量对任何钛的硫化物形成都有
很强烈的影响。由于钛的碳硫化物比锰的硫化物在热变形温度下具有
更高的硬度,因此,在标准生产中低硫含量还未普及时,钛曾一度用 于硫化物形态控制。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有足够的钛,则钛的碳化物是在低温奥 氏体区或γ/α转变之后才形成的。另外,钛在铁素体也可能形成磷化 物。
在析出相中,其中的粗大的方形颗粒主要是在加热过程中的未溶碳氮化物粒子。在这种大型的方形颗粒 中,主要含Ti的碳氮化物,Nb的含量很小。这主要是由于Nb的固溶温度比较低,在1250℃的奥氏体化 温度下,几乎已经完全的固溶,而Ti的碳氮化物完全固溶温度很高,所以在奥氏体加热未溶的大析出物 颗粒的主要成分为TiN。图5.2为这种析出物的形貌。图5.3是试验钢在900℃变形50%后,以20℃/s冷却 到650℃,然后以0.2℃/s冷却到室温后的析出物形貌。在图5.2中的粗大的近似方形的析出物粒子不可能 是应变诱导形成的析出物,因为奥氏体中微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很慢,在变形后的较短时间内很难立即 析出并长大。只有在图5.3中所示的那些细小弥散的圆形粒子才是应变诱导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这 些细小弥散的析出相能够显著的提高钢材的强度,沉淀强化也是提高高强度微合金钢的最重要的强化方 式之一。
钢材中各微量元素对其性能的作用
钢材中各微量元素对其性能的作用不论是板材还是建材,各种材质的质量和性能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确实的,而钢材不同的质量要求和级别要求的不同就是靠其中的微量元素来决定的,例如我们经常用的低合金板,它本身就为五个级别Q345(A、B、C、D、E),五个级别的不同就是靠其中的S、P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来区分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它们所具有性能也有所不同。
那么钢材中各微量元素对本身性能会产生什么作用呢?庞志刚就收集了一些各微量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资料,大家可以了解一下:(1)碳: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就越高,但是它的可塑性和韧性就越差。
(2)硫:是钢中的有害杂物,含硫较高的钢在高温进行压力加工时,容易脆裂,通常叫作热脆性。
(3)磷:能使钢的可塑性及韧性明显下降,特别的在低温下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叫作冷脆性,在优质钢中,硫和磷要严格控制。
但从另方面看,在低碳钢中含有较高的硫和磷,能使其切削易断,对改善钢的可切削性是有利的。
(4)锰:能提高钢的强度,能消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响,并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含锰量很高的高合金钢(高锰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其它的物理性能。
(5)硅: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韧性下降,电工用的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改善软磁性能。
(6)镍:能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提高淬透性,含量高时,可显著改变钢和合金的一些物理性能,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
(7)硼:当钢中含有微量的(0.001-0.005%)硼时,钢的淬透性可以成倍的提高。
(8)铝: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阻抑低碳钢的时效,提高钢在低温下的韧性,还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提高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
(9)钨:能提高钢的红硬性和热强性,并能提高钢的耐磨性。
(10)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和耐磨性,能改善钢的抗腐蚀能力和抗氧化作用。
(11)钒: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当它在高温熔入奥氏体时,可增加钢的淬透性;反之,当它在碳化物形态存在时,就会降低它的淬透性。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某些性能和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而有意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的元素称为合金元素。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钨、钒、钛、铌、锆、钴、硅、锰、铝、铜、硼、稀土等。
磷、硫、氮等在某些情况下也起到合金的作用。
(1)铬(Cr)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
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
铬为不锈钢耐酸钢及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端面收缩率。
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
含铬钢的零件经过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焊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落。
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
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2)镍(Ni)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
一般地讲,对不需调质处理而在轧钢、正火或退火状态使用的低碳钢,一定的含镍量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据统计,每增加1%的镍约可提高强度29.MPa。
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强度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镍钢的比可较普通碳素钢高。
镍在提高刚强度的同时,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的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小。
对于中碳钢,由于镍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使珠光体变细;又由于镍降低共析点的含碳量,因而和相同的碳含量的碳素钢比,其珠光体数量较多,使含镍的珠光体铁素体钢的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高。
反之,若使钢的强度相同,含镍钢的碳含量可以适当降低,因而能使钢的韧性和塑性有所提升。
镍可以提高钢对疲劳的抗力和减小钢对缺口的敏感性。
3-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其二,晶界、亚晶界上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比位错上或基体 内均匀形核沉淀的微合金碳氮化物更易于聚集长大和粗化,因 而其质点尺寸明显比位错上或基体内均匀形核沉淀的质点粗大, 这将使阻止奥氏体粗化的作用相对减小,还将增大其对钢的塑 性、韧性的损害。 因此,必须适当地控制微合金碳氮化物在晶界和亚晶界上 的析出量及析出过程,特别要防止它们聚集长大。适当地控制 析出反应的温度(如适当降低析出温度、加大形变量),能有效 地控制晶界或亚晶界上析出相的相对分量。
V、Nb、Ti的复合碳氮化物
由于V、Nb、Ti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属同一晶型,且点阵常 数相差很小,所以,它们的碳化物与氮化物往往是相互固溶 的。若不考虑C、N原子的间隙缺位,则它们的化学式可写为
MCxN(1-x)
其中M代表碳氮化物形成元素。 因此,当V、Nb复合加入时,它们的碳氮化物通常可以表 示为:
C 析出量
析出量与微合金化元素的平衡固溶度积有关。理论上沉淀 达到平衡状态时,析出量符合平衡固溶度积公式。
不同微合金化的沉淀势能
应变诱导析出
应变诱导析出的情况下,奥氏体中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 量有可能超过平衡固溶度积公式所预测的量。也就是说,形变 使析出量增大,使微合金碳氮化物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积降低, 且析出温度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应变奥氏体中Nb(CN)的固 溶度积明显低于无应变奥氏体中Nb(CN)的平衡固溶度积。
(2)形变条件,包括轧制温度、形变量、轧制速度、轧制道次等。
(3)轧后冷却速度。 (4)材料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微合金化元素碳氮化物在控制轧制时的析出的三个阶段:
(1)均热阶段未溶的微合金碳氮化物质点通过钉扎晶界机制, 阻止均热时奥氏体晶粒的粗化,保证均热奥氏体晶粒的细小;
(2)在控轧过程中应变诱导析出相通过钉扎晶界和亚晶界的 作用显著地阻止奥氏体再结晶和晶粒的长大,如果这部分组 织在冷却时能保留到室温,将会产生一定的强化效果; (3)残留在奥氏体中的微合金元素进一步在铁素体中析出, 产生显著的析出强化效果。
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C元素:与钢中的其他合金元素结合形成碳化物硬质相,能与Cr,Fe等形成M7C3,M23C6,M3C等化合物,提高钢的硬度和和耐磨性;碳是碳化物形成的主要因素,碳的含量影响碳化物数量,但是不影响种类。
缺点:碳含量增加时使钢的耐蚀性降低,同时使碳钢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性能变差Cr元素:Cr是一个有效提高耐蚀性的元素及较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同时C、Cr也是固溶强化元素1)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2)使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抗氧化性能;3)提高钢的高温机械性能;4)阻止石墨化;5)提高钢的淬透性缺点:促进钢的回火脆性Si元素: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钢中还原剂和脱氧剂,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与铬、钨、钼等元素结合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和抗氧化作用;能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抗回火性;缩小γ区;缺点:含量较高时,焊接时造成飞溅,降低钢的焊接性能,会降低焊缝的抗热裂纹能力。
Mn 元素:在炼钢时,提高钢的强度,消除硫的影响,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提高钢的淬透性,改善钢的加工性能;含锰量在11%到14%时,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扩大γ区,形成无限固溶体,对铁素体和奥氏体固溶强化,弱碳化物形成元素,进入固溶体代替铁原子形成合金渗碳体;缺点:Mn元素促进晶粒长大,可加入钼、钒、钛来细化晶粒,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1%时,使钢的焊接性能变差;降低钢的耐锈蚀能力。
B元素:有利于脱氧造渣和自熔,提高润湿性;加入微量B,可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在 Fe-C-B 系耐磨喷焊材料中,当 B 含量低于 2.37%时,B的含量增加喷焊层的耐磨性上升缓慢,因为形成了硬度不超过 HV1000的含硼渗碳体Fe3(C,B),Fe23(C,B)6,故耐磨性提高较少。
当B的含量高于2.37%时,合金中出现 Fe2B,而Fe2B 硬度较高,随着Fe2B 的不断增加,涂层中形成均匀的耐磨骨架,能有效地降低高硬度磨粒的进入,故耐磨损性能急剧升高,但硼的含量大于4.0%,由于涂层脆性和形成的喷焊缺陷的增加反而导致涂层耐磨性出现降低的趋势Ni 元素:提高钢的淬透性;改善加工性能和可焊接性能,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不仅耐酸而且耐碱及大气腐蚀;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度而不降低其韧性。
谈微合金元素Nb_V_Ti在钢中的作用
甘肃冶金 2000年12月第4期谈微合金元素N b 、V 、T i 在钢中的作用Ξ杨作宏 陈伯春(酒泉钢铁公司 甘肃 嘉峪关 735100)摘 要 论述了N b 、V 、T i 在钢中的存在形态,分析了提高钢的强韧性,改善可焊性的微观机理及在钢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可能性 形态 溶度积 作用1 引言在钢中质量分数低于011%左右,而对钢的性能和微观组织有显著或特殊影响的合金添加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N b 、V 、T i 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微合金元素。
在钢中添加微量的N b 、V 、T i ,可保证钢在碳当量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其碳、氮化物质点(尺寸小于5nm )的弥散析出及N b 、V 、T i 的固溶,细化晶粒,极大地提高钢的强度、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使用性。
因此,研究N b 、V 、T i 在钢中的作用机理和微观行为,对钢的品种开发,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船板、管线钢等有重要的作用。
2 Nb 、V 、T i 在钢中作用的微观基础211 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可能性 图1 一些金属元素形成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的能力和它们的沉淀强化能力N b 、V 、T i 是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形成元素,这些元素在比较低的浓度下就能满足这种要求。
在周期表中,它们的位置彼此靠得很近。
图1指出,对于一定的金属元素,从 组到 组,形成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可能性是逐渐增强的(从右上角至左下角)。
形成沉淀强化所需要的碳化物或氮化物,N b 、V 、T i 有同等的倾向。
212 在钢中的存在形态N b 、V 、T i 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常温时,在钢中大部分以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形式存在,少部分固溶在铁素体中,在脱氧不完全的钢中,也会2Ξ收稿日期:2000204205出现氧化物T i O 2、V 2O 3等。
这对N b 、V 、T i 是一种浪费,且氧化物对性能有害,应避免。
微合金元素在控制轧制中的作用
h a i g e o m t o a d u c e i g o l n p o e s O h t o t o t e d n a l y n e e e t e t n d f r a i n n s c e d n c o i g r c s S t a c n r l h a di g l o i g l m n s
量 与 1 0 ℃时 的 未 固溶 的 N C N 量 没有 多大 差 20 b( 、)
0 1的钢 。 目前大 量 使用 的微 合 金 是 N 、 、i它 、% bV T , 们 的碳 化物 、 化 物和 碳 氮化 合 物 在 高温 下 溶 解 , 氮
在低温下析 出。 其作用表现在.Ⅱ 力热时阻碍原始奥
件 、 金 元 素 的扩 散速 度 、 冷 度 和 内应 力 ( 变 合 过 畸
1控制轧制过程中微量元素碳氮化合物的析出
从钢坯出加热炉到 轧制之前 、控制轧制过程 中、 轧后 直 到相 变温 度 及 以后 的冷 却过 程 中, 氮 碳
化 合 物 的析 出速 度 、 出量 、 粒 大 小 、 阻 止 再 析 颗 对 结 晶和 强化 作用 都有 所不 同。 下面 以 N (、) bCN 为例 介 绍其 析 出状态 。
a d H o p u d i s e 1 U i i a i n h m c a i m f i s l e n s g e a e o s r i g a n n C c m o n s n t e . t l z t o t e e h n s o d s o v a d e r g t c n t a n r i g o t a d r c pi a i n t e g h f e t H l t e e h d f e r g t o a l y n e e n s n r w h n p e i t t o s r n t e f c . o d h m t o o s g e a e f l o i g l me t i
微合金元素作用
在普通碳钢通常依靠加入碳来提高强度,这样就造成了提高碳含量的同时必然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使普碳钢不能满足强度与韧性的更好组合,由此人们开始研究不增加碳含量,加入其它元素来提高强度,也就是保持低碳钢的韧性前提下,利用微合金化提高强度。
此类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比低碳结构钢有很大的改善,而与普通合金钢相比,其添加的合金元素又如此之少,按重量百分比,再继之以控制冷却,才能使钢的性能更佳,此类钢使用之前一般不再进行热处理。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主要是细化晶粒,阻碍再结晶进行以及析出强化。
1 Nb的作用在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微量Nb起着独特的作用。
这类钢中C含量已经降到0.05%,又不加入较多合金元素,因此强化主要靠位错强化,析出强化特别是组织强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量Nb在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微量Nb抑制变形再结晶行为,加剧变形奥氏体中的应变积累,大幅度提高相变前组织中的位错密度。
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的优良综合性能主要来自钢的组织细化以及贝氏体中的高位错密度,再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在控轧过程中,在非再结晶区轧制时引入大量高密度畸变区,这些高密度畸变区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成为相变核心,大幅度促进相变组织细化。
同时,要在发生切变形型贝氏体相变过程中,能把相当一部分变形位错保留在贝氏体基体中,从而大幅度提高贝氏体基体强度。
为了达到这一点,要求钢种有相当高的热轧再结晶终止温度以及抑制冷却时扩散型铁素体转变的能力,合金成分设计充分考虑了Nb及Nb—B这方面的作用。
2)微量Nb与B、Cu的复合作用加快了诱导析出,稳定变形位错结构。
微量Nb加入贝氏体钢中的第二个作用是,这类钢高温非再结晶轧制阶段会应变诱导形成极细的Nb(C、N)析出物。
这些析出物主要析出在变形晶界及变形位错网上,它们阻碍了位错的恢复以及消失的过程,稳定了位错结构,为随后冷却过程相变形核提供更多机会,同时组织新相的长大,最终细化组织。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不外是与钢中的铁和碳两个基本组元发生作用,合金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影响钢的组织和相变过程,改变钢的性能等。
下面仅简述其几方面最基本的作用。
一、强化铁素体大多数合金元素都能溶于铁素体,形成合金铁素体。
由于合金元素与铁的晶格类型和原子半径的差异,引起铁素体的晶格畸变,产生固溶强化,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下降的趋势。
如Si、Mn能显著提高铁素体的强度和硬度,但Si超过1%,Mn 超过1.5%时,都会降低铁素体的韧性,只有Ni比较特殊,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5%)能显著强化铁素体的同时又能提高韧性。
二、形成合金碳化物在钢中能形成碳化物的元素有Fe、Mn、Cr、Mo、W、V、Nb、Zr、Ti等(按与碳的亲合能力由弱到强依次排列)。
与碳的亲合力超强,形成的碳化物越稳定。
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合力的强弱和元素在钢中含量的多少,钢中的合金碳化物有合金渗碳体和特殊碳化物两种类型。
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如Mn)或较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Cr、W等)在钢中含量不多(0.5~3%)时,一般都倾向于溶入渗碳体形成合金渗碳体。
如(Fe,Mn)3C、(Fe,Cr)3C、(Fe,W)3C 等。
合金渗碳体的硬度和稳定性都略高于渗碳体。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Nb、Ti等)或较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钢中含量足够高(大于5%)时,就形成与渗碳体晶格完全不同的特殊碳化物。
如Cr23C6、WC、VC、TiC等。
这些碳化物具有更高的熔点、硬度和耐磨性,并且更为稳定。
在淬火加热时很难溶于奥氏体;回火时加热到较高温度才能从马氏体中析出;聚集长大也较慢。
当其在钢中呈弥散分布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不降低韧性。
所以工具钢中常加入碳化物形成元素。
三、阻碍奥氏体的晶粒长大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Nb、V等形成的碳化物及Al形成的AlN、Al2O3等细小质点,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能强烈地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所以合金钢(除锰钢外)淬火加热时不易过热,这样有利于获得细马氏体;有利于提高加热温度,使奥氏体中溶入更多的合金元素,有利于改善钢的淬透性和机械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与氧、硫的作用
与氧、硫有一定的亲合力。从下图看,Ti与O的亲合力很强
,比铝小一些;Nb、V与O的亲合力比Mn强,但弱于Si。
早期,由于冶炼铸造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解决钛氧化 和烧损问题,使钢材的性能波动大。现在已经解决,发展钛微 合金钢。
由于钛与氧的强亲合力,使得测定钛在铁液中的一些热力学 数据的试验变得异常困难,热力学数据分歧较大。
结构类型 F.C.C. F.C.C. F.C.C. F.C.C. F.C.C. F.C.C.
2)它们的相互固溶性(合成实验)
由于这些碳化物和氮化物的点阵常数相近与晶体结构相同,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固溶;
一些研究者实验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固溶性;
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
√ 二元氮化物系统:NbN-TiN、TiN-VN、NbN-VN形成连续 性固溶体;
TiN
在以后的热处理中不溶解,对阻止晶粒粗化以及沉淀强化,都 没有作用,浪费宝贵的合金元素;
钢中%Ti为0.02,TiN则在L(钢液)-δ-Fe界面上或δ-Fe中 形成,因此控制凝固速度,可以控制TiN质点尺寸与数量;低 合金钢中由于Nb、V都不可能在钢液中形成粗大第二相质点;
但是在钢锭与连铸坯中,由于Nb 强烈偏析,在δ-Fe枝晶间 的钢液中Nb富集,凝固后产生粗大甚至达到微米级沿晶分布 的NbC枝晶状第二相,粗大的NbC使连铸中心容易产生内裂, 或热塑性降低;
指化学成分规范上明确列入需加入一种或几种碳氮化物形成 元素,如GB/T1591-94中Q295-Q460的钢,规定:
Nb:0.015~0.06%; V: 0.02~0.15%; Ti: 0.02~0.20%
一些需要淬透性的机械结构钢中加硼(B),硼广 义上也称微合金元素。
3、微处理钢
有时为了弥补生产厂在装备和工艺技术方面的不完善,在冶
2、微合金化钢
1)定义:在普通低碳结构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微合 金化元素,与轧制工艺配合起来,使其性能有较大的提 高;
2)它的属性:
添加的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在钢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 通过溶解---析出行为对钢的力学性能发挥作用;
这些元素加入量很少,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 和沉淀强化;
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对微合金化钢有重要意义。钢的微合金化 和控轧控冷技术相辅相成,是微合金化钢设计和生产的重要前性固溶体:TiCVN、TiC-NbN、TiC-TiN、NbC-TiN、NbC-NbN、NbCVN、VC-TiN、VC-TiN、VC-NbN与VC-VN。
3)与奥氏体平衡的沉淀相
Ti、V、Nb在钢中易与碳和氮化合成碳化物和氮化物;
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中,析出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的 类型为MX;
由于铌、钒与氧的亲合力小,可用于收得率高的半镇静钢。
钛与硫的亲合力较强。在钢中,用钛对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变 性处理,就是因为钛与硫能生成TiS或Ti4C2S2,它们以薄膜或 外壳形态分布于MnS周围,在锻造和轧制过程中,这些硫化 物的变形抗力非常大,改善纵向、横向的性能差和冲击性能。
Nb、V与S的作用相对弱些,未见有与Ti类似的报道。
二、微合金元素V、Nb、Ti在钢中的存在状态
1、V、Nb、Ti的性质
1)与碳、氮的相互作用
根据原子结构的电子理论,V、Nb、Ti原子都有一个未充 满的d电子层;
d电子层的电子愈不满,形成碳化物、氮化物的能力就愈强 ,所生成的碳化物、氮化物的性质也愈稳定;
V、Nb、Ti以及其它一些金属元素生成碳化物、氮化物的 能力大小排列顺序(由大到小):
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中,析出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的 结构除NbN外都是面心立方结构;
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中,NbN有两种晶体结构:面 心立方和六方结构;
在钢中,随试样中N/C的增大,NbN的结构由面心立方 向六方结构过渡,呈现的规律与Nb-N系统一样。
3、微合金元素(Ti、V、Nb)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在Fe液中的溶 解度 液态中析出的碳化物、氮化物是粗大颗粒,尺寸为微米级,
炼时添加<0.015%Nb或<0.05%V, <0.02%Ti的非合金钢和低 合金钢。
除之以外,加Ca或RE达到控制硫化物,改善力学性能。习 惯上称微Nb处理钢、微Ti处理钢和RE处理钢。
它能有效提高16Mn钢板或20MnSi钢筋的屈服强度约10— 20MPa,改善A、B级一般强度板和管线钢的低温韧性,降低或 消除16Mnq钢板的时效敏感等。
钢中微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一、微合金化元素、微合金化钢和微处理钢
1、微合金化元素
通常指在原有主加合金元素的基础上,再添加微量的Nb、 V、Ti等碳氮化物形成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硼元素,从而或对 力学性能有影响、或对耐蚀性、耐热性起作用;
添加量随微合金化的钢的种类的不同而异,相对于主加合 金元素是微量范围的;如非调质结构钢中,一般加入量在 0.02—0.06%,在耐热钢和不锈钢中加入量在0.5%,而在高温合 金中加入量高达1—3%。
2、碳化物和氮化物沉淀相的结构以及相互固溶性
1)微合金元素碳化物与氮化物的结构
Ti、V、Nb都是过渡元素,极易与碳、氮形成碳化物和氮化 物;
它们的点阵常数与结构如表1:
表1 Nb、V、Ti碳化物和氮化物的点阵结构与常数
化合物 NbC VC TiC NbN VN TiN
a (Å) 4.470 4.168 4.329 4.379 4.105 4.245
了解微合金碳化物、氮化物在铁液中的析出规律,对正确设 计合金成分以及合理制订浇注工艺,具有意义。
1)在铁液中碳化物的平衡析出 许多研究者研究了铁液中的碳化物平衡析出规律,微合金碳 化物在铁液中的溶解积相当大; 研究者一般都在饱和碳的铁液中来测定:
Ti Nb Zr V W Mo Cr Mn Co
C、N元素的原子半径rx与Ti、V、Nb三元素的原子半径rM 之比<0.59,可形成结构简单的间隙相TiN、TiC、VN、VC、 NbN、NbC。
在这些间隙相中,金属原子Ti、V、Nb总是排列为面心立方 ,而非金属原子C、N则充填在晶体中的间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