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2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焊接工艺和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热处理工艺和方法•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6.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报告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2.《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101140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6学时)课程负责人:职称:从事专业: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冷加工工艺过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理解机械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主要方法及措施;3、熟悉机床夹的工作原理及常用典型夹具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制造设备和工装的设计制造及发展;4、培养学生在解决较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步培养解决机械制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本课程支撑以下毕业要求: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非理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支撑对象是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只需要支撑一级毕业要求(学习成果),不需要列出分解后的毕业要求(学习成果)。
课程教学目标不宜过多,应根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或学习成果合理分解。
三、课程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部分简单文字性叙述的章节要求学生自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实验设备及部分视频材料,通过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自学以及后续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等多种形式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理论知识更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时/学分:64/ 4课程类型:必修课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专科生选用教材:赵世友李跃中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52~64学时/4学分)【教学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干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七章。
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
包括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床、刀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类专业专科生。
本课程要求授课对象先修下列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金工实习等。
二、素质目标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2、具有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3、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勇于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4、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1、对机械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具有根据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参数、切削用量的能力。
2、掌握制造工艺装备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时间定额的组成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了解机械制造主要工艺装备的用途和工艺范围, 工艺规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工艺方案经济分析方法;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及加工参数;3、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分析引起加工误差原因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导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范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方法; 3. 熟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机械制造工艺解决问题;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机械制造工艺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常见机械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等;–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组装工艺:包括零件的装配和调试。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切削力、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优化。
4.机械制造中的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工装夹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模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
5.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控制:–精度与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精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6.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理解;3.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艺实际项目,并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4.论文阅读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3.课程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并进行答辩;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 基础知识部分a. 机械零部件的分类与命名b.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与方法c.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d. 机械制造中的测量与检测技术e.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与应用2. 基本技能部分a. 机械加工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b. 常见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操作c. 机械加工与装配的实践技能训练d. 机械制图及CAD/CAM技术应用3. 理论应用部分a.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的结合b. 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c.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理论笔记讲解、实践操作示范、案例分析探讨、小组讨论等形式。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3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
四、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1. 参考教材a. 《机械制造技术导论》张三b. 《机械制造工艺学》李四c. 《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指南》王五2. 学习资源a. 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的学术期刊与专业网站b.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指南及相关文献资料五、期望学生掌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跟踪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
六、课程备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相关职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学分:5.5 总学时:88 理论学时:80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共88学时,5.5学分,分两学期讲授。
该课程分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理论学时42,实验6学时,共48 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理论学时38,实验2学时,共40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典型的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有透彻的了解,能选择加工方法及加工参数,所使用的机床,刀具等工装设备,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要求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并具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机床与切削工具的能力。
2.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要求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拟订工艺路线的原则,能用尺寸链原理求解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对典型零件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有所了解,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3.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为核心,要求熟悉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具有分析和控制影响加工质量因素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金属材料成型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参考教材:[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任小中等,科学出版社,201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士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张洪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赵雪松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机械制造技术研究的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大纳一、说明三、教学要求、及建议绪论1、教学要求1.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2.了解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工艺文件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概述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3.生产过程概述3、教学建议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课程,为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向一专多能发展打下基础。
2.讲清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工艺文件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文件的各项规定。
第一章铸造1、教学要求1.了解砂型铸造的特点、造型的方法及对型砂的要求。
2.熟悉铸件的常见缺陷并了解其产生原因。
3.了解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特点及其应用。
2、教学内容§1-1 概述一、铸造的特点二、铸造的分类§1-2 砂型的制造一、砂型二、造型材料三、摸样和芯盒四、造型五、造芯六、浇注系统及冒口七、合型§1-3 浇注、落砂和清理一、浇注二、落砂和清理三、铸件和外观检查及缺陷§1-4 特种铸造简介一、金属型铸造二、压力铸造三、离心铸造四、熔模铸造3、教学建议1.有条件时尽可能结合现场见习或参观进行教学。
2.重点是砂型铸造第二章锻压1、教学要求1.了解锻造的分类、特点,熟悉其应用。
2.了解冲压的分类、特点及其应用。
2、教学内容§2-1 概述一、锻造的特点和分类二、冲压的特点三、压力加工§2-2 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一、锻造温度范围二、锻件的冷却方法§2-3 自由锻一、加热炉二、自由锻设备三、自由锻方法四、自由锻实例§2-4 模锻一、胎模锻二、模锻§2-5 冲压一、冲压设备二、冲压的基本工序3、教学建议1.有条件时尽可能结合现场见习或参观进行教学。
2.重点是锻压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章焊接1、教学要求1.了解焊接的分类、特点及其应用。
2.熟悉焊条电弧焊的原理、方法和焊接质量。
3.熟悉气焊与气割的原理、设备、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学习机械制造中的常见工艺控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组织与管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选用原则–常用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评价–常用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3.工具与设备的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用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原理–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4.工艺控制方法–尺寸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加工过程参数的控制5.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基本机械加工操作的实践–常见机械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方案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实践操作: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设备,培养实践操作能力;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加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表现等;2.作业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3.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资料: -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指导书》 - 《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设20周,每周3学时,按如下进度进行:周次内容第1周课程介绍及概述第2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3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4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5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6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7周工艺控制方法第8周工艺控制方法第9周工艺控制方法第10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1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2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3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4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5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6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7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8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9周复习与总结第20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1.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发展现状和趋势.2。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大家认识到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了解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了解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等概念,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能正确分析工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
2.切削用量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3.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车刀结构、掌握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内,刀具几何角度标注方法.2.掌握切削力的形成,分解及影响因素,掌握切削热的来源,传散及影响因素.3.掌握刀具磨损及刀具寿命的有关规律。
4.熟悉工件材料加工性,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5.掌握砂轮特性及影响因素,了解磨削运动、磨削力及磨削过程的特点。
第三章制造工艺装备教学目的:1. 掌握关键表面成形方法,能够合理选用加工机床。
2. 能正确选择工件的定位及装夹方式,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件表面成形方法。
2.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3.机床传动链的分析与计算。
4.六点定位原理;常用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夹紧力的确定。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用途及特性。
2.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
3.掌握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分类机械制造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机械制造概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实验法:安排金属切削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2.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金属切削实验设备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让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
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精)
四、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内容
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
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和工 2
艺尺寸,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工艺装备设计(画总装图及主要零 3
件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5 准备及答辩
合
计
学时 约占 5% 约占 40%
约占 40% 约占 10% 约占 5%
3周
其中实验(上 机)学时备注 Nhomakorabea 五、其它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The 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课程学时:总学时 3 周,实验学时 0 4、学 分:3 5、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 生产实习等 6、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7、大纲执笔:机械制造教研室 花国然 8、大纲审批: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6.6.8 二)、考核方式及主要参考书 1、课程设计的全部文件及图纸完成以后,应由指导教师审核,进行答辩,评定成绩。成 绩的评定应根据整个课程设计的水平、图样及文件的设计质量、课程设计期间的工作情况和 答辩的情况综合确定。 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学分: 3 总学时: 3 周 适用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 过《机制工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设 计及工艺装备的结构设计,并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课程代码:060098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4,课内实践学时:0 )学分:2.5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等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动向,从而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机械制造工艺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制造技术水准的基本标志。
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培养具有高水平机械工程师的需要,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是研究工艺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这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因此,在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安排生产实习。
本课程是学分最多、与实际生产联系最紧密的专业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切削机床》等基础课程。
本课程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课四部分组成,教学过程由实践到课堂,再有课堂到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和环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一)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知识,为后续章节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要求:了解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掌握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掌握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掌握工件尺寸及形状的获得方法;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掌握尺寸链基本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综合相应专业多门先修课程知识,研究、解决复杂机械工程工艺问题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零件、产品的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涉及的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机械工程相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The course is one of the main required core curricula in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it’s Automation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t aims at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related technical problems in complicate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y and skil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process, fixtures design on mechanical parts and products will be grasped by the students, and the ability of using the related major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proficiently will also be trained through the course learning.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机械零件制造、机械装配和机床夹具设计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毕业要求1.4)。
2.能够提出具有一定复杂程度零件的多种可能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机床夹具的定位/夹紧方案,并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方案的优缺点(毕业要求2.2)。
3.通过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论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装配工艺和机床夹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毕业要求2.3)。
4.能够通过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分析,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装配工艺和机床夹具设计方案(毕业要求4.4)。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加工余量及尺寸链)(接上期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了解加工余量及尺寸链、工程经济分析等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关概念、影响因素及尺寸链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加工余量及其影响因素;工艺尺寸链计算方法;工艺过程经济分析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工艺尺寸链的确定,极值法和概率法解算工艺尺寸链;生产成本的组成。
对应毕业要求:1.4、2.2、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加工余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加工余量确定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尺寸链的概念、主要特征、组成和分类,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的概念并会判断。
掌握解尺寸链的正计算、反计算(等公差法与等精度法)、中间计算法。
了解概率法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3)掌握极值法解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式: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封闭环的上下偏差、封闭环的公差。
(4)熟练掌握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5)了解时间定额、生产成本概念及组成和工艺过程经济分析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7学时。
小班讨论2学时。
第6章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接上期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定位误差分析和夹具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机床夹具定位误差概念、各种定位方式分析及其定位误差的计算,典型夹具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及夹具设计方法。
对应毕业要求:1.4、2.2、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定位误差的概念、组成及计算,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概念。
(2)熟练掌握工件以平面、内孔表面定位、外圆面定位和一面两孔典型定位方式、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
(3)了解夹紧装置的组成及基本要求,掌握夹紧力方向及作用点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
(4)掌握斜楔、螺旋、定心、偏心等夹紧机构的作用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
(5)了解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夹具总装图上应标注的技术要求。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7学时。
小班讨论2学时。
第7章机械加工精度
教学目的:了解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各种原始误差;掌握对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加工误差及精度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原始误差分类及加工误差单因素和综合分析方法;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对加工误差的分析。
对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原始误差、误差敏感方向的概念。
掌握加工工序产生误差的因素,加工原理误差的概念,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2)掌握机床误差的种类。
掌握主轴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减小主轴误差的措施。
掌握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了解传动链误差的概念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掌握分别考虑工件、机床刚度时车削光滑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分析,掌握毛坯误差的“复映规律”的概念,减小毛坯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措施,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及示例。
(4)了解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分类,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措施,掌握内应力的概念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减少内应力引起变形的措施。
(5)掌握常用的研究加工误差的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统计分析法,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和特征参数x、σ及3σ与加工误差的关系,掌握误差性质的分类,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概念,分布曲线的应用,利用分布曲线分析寻找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系数的概念及应用。
(6)掌握提高加工精度的常用途径。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6学时。
课程实验:4学时。
第8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教学目的:了解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掌握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相关概念及控制工艺措施。
教学重点:各种工艺因素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常用工艺途径。
表面质量教学难点:零件表面层在加工中发生变化机理,机械加工中的振动问题。
对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
(1)掌握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包含的主要内容,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掌握切削和磨削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原因。
(3)理解机械加工后表面层冷作硬化概念及产生原因,金相组织变化影响因素,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4)掌握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常用工艺途径。
(5)理解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强迫振动及自激振动的概念,掌握强迫振动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特征,了解减少工艺系统振动的基本途径。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6学时。
第9章机械装配工艺
教学目的:了解机械产品装配的工艺方法;掌握典型装配方法。
教学重点:典型装配方法的装配精度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装配工艺尺寸链分析及其计算。
对应毕业要求:1.4、2.3、4.4
教学内容:
(1)了解装配的概念、各种生产类型的装配特点,零件精度与装配精度关系、装配中的各种连接方式。
(2)掌握获得机器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的概念、特点及应用范围,会解算装配工艺尺寸链。
(3)了解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制定步骤和方法。
学时分配:
理论授课6学时。
四、考核方式
为了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巩固和提高所学技术理论与专业技能,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技能运用情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专业钻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其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杜绝学生的被动学习和考前突击复习意识。
在执行学校关于课程考核与成绩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本课程采用以期末闭卷书面考试为主,兼顾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课程实验及大作业训练的综合考评方式。
期末考试参考题型:
(1)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2)计算题(考查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曾志新,吕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龚定安,高化,机床夹具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顾崇衔,机械制造工艺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授课手段
采用传统授课,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实验教学内容在专业实验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