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理解掌握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认识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发展的全面观
2、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3、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
二、
(一)天性——教养之争
1、天性难移
2、性相近,习相远
3、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
(二)诱导——促进之争
1、前苏联教育家的看法
2、学前教育职能的两种界说
三、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二)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三)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1、人的个体社会化
2、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3、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复习题:
一、论述题:
1、试述关于儿童发展有哪些基本观点?
2、试述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三、概念:
1、最近发展区
2、人的个体社会化。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原理》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语言能力发展以及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际教育工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宜教育活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中难点与重点认识,以便于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儿童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用。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在幼儿园活动照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1)学生观察照片,分享自己观察心得。
2. 新课导入:详细介绍本章内容,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基本理论。
(1)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探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特点与策略。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本章重点与难点。
(1)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
(2)教师讲解案例,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练习结果。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2. 内容:(1)儿童认知发展(2)情感与社会性发展(3)语言能力发展(4)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育活动。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四章考核点与要求
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考核点与要求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一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学前教育的目标1.识记:(1)我国的教育目的(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2.领会:(1)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2)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的关系3.简单应用:贯彻落实学前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含义:所谓教育目的,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教育目的的依据与结构: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
教育目的由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构成。
教育目的总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人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一)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名词解释◆《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体育目标 2.智育目标3.德育目标 4.美育目标(二)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论述题1.处理好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首先,四育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其次,四育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2.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的关系。
(三)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征◆首先,把“体”放在首位,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保护学前儿童生命与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是学前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
◆其次,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要求上,反映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可能性。
(四)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1.学前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变化大、速度快,尤其是3岁以前的发展。
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四章
2、闹独立----怎么办?
1岁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2岁左右的孩子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
现为固执,不听成人吩咐。 解决办法:
(二)实物活动在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通过实物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实物活动的特点能够有助于儿童认识事物本 质和规律。 3、通过实物活动获得思维的发展。
二、言语真正形成
这一阶段儿童初步掌握本族语言 具体表现为: a.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 b.能用口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 c.能根据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
1、小班儿童基本意识不到学习的目的、任务,只 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往往把学习当游戏看待。 2、中班儿童对学习目的、任务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够把学习和游戏区分开来,但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 时间很短,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掌握知识。 3、大班儿童为升小学而学习的目的逐渐明确,并 能按学习任务活动。
三、劳动
条件反射容易建立等。 抑制过程加强使儿童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
行为,减少冲动性,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
2、条件反射易建立,而且比较巩固。 意味着学习新知识比较快,建立以后比较巩固。 3、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加强,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
动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活动的发展
8个月以后,儿童开始能对少数词发生它的动 作反应。
如:问儿童“妈妈在哪儿?”儿童会转向妈 妈或引起寻找妈妈的动作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1岁---1.5岁)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ppt课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泻肝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着地疗效。
泻肝散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甘草
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药方剂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调理,并对其有显着地疗效。
泻肝散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剂,你了解它的功效吗?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肝经有热,眼目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煎,食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
上文所说的关于泻肝散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调节养生,这样才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生活常识分享。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_黄人颂
考大题(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和发展)(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四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第七章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活动)(第九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第十章中幼儿园的家长工作)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和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一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专门研究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学前教育泛指初生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二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三学前教育价值:基础性(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先导性公益性四学前教育的性质: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整合五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引进国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我国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培养新生一代的基础教育做科学指导。
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的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中柏拉图——《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亚里士多德——《政治论》胎教第一个作出年龄分期的尝试昆体良——人的教育应该从摇篮开始二萌芽阶段(16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第一部体/德/智育分为三部分)卢梭——法国——《爱弥儿》福禄贝尔——德国——《人的教育》这些著作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出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该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反对把儿童看成是天生有罪的人或是小大人,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个性的旧教育。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如果用适当的教育加以培养,就能使儿童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便是主要的老师,对一至六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并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
一、注意有助于儿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只有当儿童有选择地对某些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时.他们才能真正从环境中捕获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其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注意能使儿童发觉周边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自身的活动,为应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准备,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首先,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其次,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突出、最清晰、最完全。
三、注意有助于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儿童对其所熟悉的或与注意指向相关联的事物也能够进行感知觉分析。
注意力发展不良的儿童,往往记忆发展水平也较低。
四、注意能有效维持儿童的活动坚持性注意与儿童行为和活动的坚持性紧密相关。
要维持儿童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注意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一)定向性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的特点引起的,是无意识注意的初级形势。
定向性注意是一种本能,到成人阶段也不会消失。
(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在同一情境下,儿童对某类刺激或信息表现出集中的注意,而忽略其他刺激或信息的现象。
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和对象变化两个方面。
1.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儿童的选择性注意最初主要是由刺激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比如刺激物的声音强度、色彩明亮度、气味的特殊程度等。
第4章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第4章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上学前的这一阶段,孩子身体结构和功能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基础。
在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中,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从出生到2岁,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增长很快,大约每年增长10%至12%,随后逐渐减缓。
2岁到6岁的孩子,身高和体重的增长相对缓慢,每年大约增长4%至6%。
这种增长速度的变化与孩子的基因、生活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除了身高体重的增长,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的骨骼逐渐变得坚固,并且韧带和肌肉也逐渐增强。
这使得孩子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支撑自己的身体,进行各种活动和运动。
此外,学前儿童的器官系统也在逐渐成熟。
他们的呼吸系统、心脏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都在发育和成熟中。
这些系统的正常发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还需要逐渐掌握和发展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例如,他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学会用筷子、叉子和勺子等工具进食,学会穿脱衣物和鞋袜等。
这些生活技能的掌握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是一个个体差异很大的过程。
有些孩子可能在一些方面比同龄人稍微滞后,而在其他方面则有较好的表现。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总之,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成熟。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七)重视幼儿的心理保健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3、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调动家长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幼儿体育 第二节 幼儿智育 第三节 幼儿德育 第四节 幼儿美育
第二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概念与意义 二、幼儿智育的任务与内容
二、幼儿体育的目标及 任务
1. 对幼儿进行最基本和最必须的安全教育,保护幼儿的 生命和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
2.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基本动作如走、跑、跳、钻、爬、投、攀登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三、幼儿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1. 合乎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及活动要求的房屋、设 备和场地。
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4. 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 主要动力,我们要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并将其培养发展 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促使幼儿积极主 动、乐观的学习。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恰当的学习 任务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好奇心,再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促 使幼儿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培 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要善于发问、培养幼儿合作学 习的精神、勤于动手和动脑等等。
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 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 病的流行;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玩教具等。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PPT素材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一、生长发育规律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持续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智力都在不断发育,而这种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 身体生长规律(1)生长速度在学前期,孩子的身体生长速度是最为显著的。
通常在出生后的头两年内,孩子的身体增长特别迅速,身高和体重呈指数增长。
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进入青春期。
(2)生长曲线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可以绘制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能够反映出孩子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帮助家长和医生及时发现生长异常。
2. 智力发育规律(1)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
他们会逐渐学会辨别颜色、形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概念。
(2)语言发育在学前期,孩子的语言发育也十分重要。
他们会逐渐学会模仿说话,建立基本的语言能力,慢慢开始掌握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许多环境因素会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1. 营养良好的营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影响智力发展。
2. 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也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发育,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
3. 睡眠充足的睡眠对于学前儿童也是必不可少的。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发育的重要时期,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三、家长的作用家长在孩子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关注孩子的生长情况,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发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食物、运动、睡眠等方面,家长应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结语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
了解其规律,关注营养、运动、睡眠等因素,加强家长的辅导和关心,将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茁壮成长,迎接美好的未来。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四章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内容
(一) 生活卫生方面 (二) 清洁卫生方面 (三) 环境卫生方面 (四) 器官保护卫生方面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实施
一、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原则
(二) 游戏活动 (四) 家园互动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实施
三、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方法
示范讲解法
随机教育法
表扬激励法
环境教育法
分步学习法
作品感染法
活动比赛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实施
四、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注意事项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 (二) 主体性原则 (三) 安全性原则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实施
二、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动的实施实例
(一) 以教师计划为主的健康领域活动
(一) 课程 (三) 日常活动
第四章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内容
1
•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实施
2
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目的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目的
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 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良好个性形成
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注意事项
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学前教育教师 一 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二)学前教育教师的权利
2.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权
《教师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教师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幼儿园 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幼儿教师有权“参加业务学习和幼 儿教育研究话动。”
(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第一节 学前教育教师 一 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案例链接
待遇低、不入编导致幼教老师流失严重 2010 年03 月04 日 10:05 来源:浙江在线 “每年招生之前,最怕接到熟人电话,不用问,肯定是来托关系的。 但最让人头痛的一方面是家长、孩子挤破了头想进来,另一方面却是一 部分老师想出去。”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家长,不少幼儿园园长也 相当头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幼儿园正面临缺编的尴尬 局面。 “一边是幼儿园的班级容量不断超员,但另一边却很难招到好老 师。”一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这种现状不但使在编老师的工作量不 断加大,也导致原有的非在编老师流动性大增,“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 老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别比较大,这也造成了部分老师责任感的缺失。” 在昨天的会议上,杭州师范大学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该校幼教专 业从2002 年至今毕业了200 多名学生,已经有17.2%的换了岗位,不再 从事幼教行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福利待遇偏低。 调查显示,在这些毕业生中,拥有事业编制的教师比例仅占15.2%, 其他均为非在编教师,20%以上的人月收入仅在1000-1500元,40%的人 月收入为1500-2000 元。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教师去完成,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调动教师集体的智慧,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共同策划幼儿园的管理 和发展,这对幼儿园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些规律。
1. 个体差异在学前儿童中,存在着个体间的生长发育差异。
有的儿童生长迅速,而有的则生长缓慢;有的身材高大,有的则较为矮小;有的儿童早熟,有的则相对滞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2. 阶段性规律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规律。
通常可分为幼儿期、幼儿速生期和幼儿停滞期。
在不同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幼儿期是指出生到1岁6个月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婴儿期向幼儿期的过渡期,生长速度较快,身体各部位的发育也比较迅速。
幼儿速生期是指1岁6个月到3岁的阶段,这一时期是儿童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身高增长较快。
幼儿停滞期是指3岁到6岁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是身体各部位的发育还在继续。
3. 性别差异男女儿童的生长发育差异也是常见的现象。
一般来说,男孩在身高和体重上都会比女孩略高一些,这是因为男孩的雄性激素分泌比女孩多,从而促进了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4. 营养的重要性充足的营养对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促进儿童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5. 运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运动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锻炼肌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同时,运动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结语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规律,家长和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和照顾学前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12340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11、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选择)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又称谈话法。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了解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对后期学习的影响2.2 婴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婴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期的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解幼儿期的认知特点和对教育的启示3.2 幼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幼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4.1 个性发展概述了解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2 社会性发展概述理解社会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5.1 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5.2 心理障碍概述理解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六章:感知与注意力发展6.1 感知觉概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意义6.2 视觉与听觉发展探讨视觉与听觉的发展过程分析视觉与听觉对幼儿认知的影响6.3 注意力的发展认识注意力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教育策略第七章:语言发展7.1 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理解语言发展的重要性7.2 语音、词汇与句子发展探讨语音、词汇与句子的发展过程分析语言发展对幼儿认知的影响7.3 语言教育与促进掌握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第八章:认知发展8.1 思维发展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8.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探讨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8.3 智力发展与评估掌握智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智力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发展9.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与区别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9.2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探讨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9.3 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理解情绪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讨情绪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十章: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10.1 亲子关系概述理解亲子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10.2 家庭教育概述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0.3 家庭教育策略与案例分析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第十一章:同伴关系与社交发展11.1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特点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和发展阶段掌握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2 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重要性分析社交技能对幼儿适应环境的作用11.3 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认识同伴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方法第十二章: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2.1 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12.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原则分析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2.3 道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掌握道德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游戏与学习13.1 游戏理论概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功能掌握游戏发展的心理理论13.2 学习理论概述探讨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分析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3.3 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第十四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与发展14.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和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原则和方法14.2 智力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探讨智力障碍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和表现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14.3 语言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认识语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和影响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方法第十五章: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5.1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5.2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15.3 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素养与培养理解学前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探讨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培养和教育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
阐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指从诞辰到6岁,包括身体生长、语言发展、认知能力、社交情绪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营养、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阐述:一、身体生长学前儿童的身体生长是指体重、身高、头围等生理指标的增长和发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儿童的身体生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时期。
在身体生长方面,学前儿童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点:1. 婴儿期生长迅速。
诞辰后的婴儿在第一年内身高、体重会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诞辰后的前6个月,体重会增加约1.5倍。
2. 幼儿期生长稳定。
1-3岁是幼儿期,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相对减慢,但仍然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
3. 学龄前期生长放缓。
3-6岁是学龄前期,儿童的身体生长速度依然在持续,但相比于幼儿期有所放缓。
二、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能力的增长和发展。
语言发展对于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语言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点:1. 诞辰后的婴儿会通过哭声、笑声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随着成长,婴儿会逐渐开始发出简单的音节,并开始模仿周围的语音。
2.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会通过模仿、重复等方式来学习语言,逐渐掌握并运用词汇,开始组织简单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3. 学龄前期是语言应用的丰富时期,儿童将学会更加复杂的语言结构,并开始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讲故事。
三、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指儿童的观察、思维、记忆、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的能力。
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儿童的学习、社交、情感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认知能力方面,学前儿童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点:1. 婴儿期是感知发展的时期,婴儿会通过触摸、咀嚼、听觉等方式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学习辅导第一节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本节主要内容:人脑作为世界上最精密的活体结构,在生命发展的早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
新生儿出生时,大脑占成人脑重的25%,两岁时,儿童脑重已占成人脑重的75%,六岁时儿童的脑重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大脑结构的变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人脑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
其中有1千亿个神经细胞(简称神经元),其余为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元由胚胎的神经管发育而成,在妊娠中期3个月即大脑发育加速期开始之前,个体所具有的绝大多数神经细胞(1000亿左右)就已经形成了。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分化。
如一个神经元迁移到了视觉区(枕叶),那么这个神经细胞将分化成一个视觉细胞。
因此,神经细胞在大脑皮层的部位(功能区)决定了它的结构和功能。
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就是通过突触的化学性传递实现的,突触联结的建立为大脑发育和脑功能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婴儿的大脑生成了大量额外的神经元和突触联系,来接受人类从出生开始将经历的各种刺激,而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其功能和联结将逐渐固定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将失去其突触(该过程被称为“突触修剪”),以备将来弥补大脑损伤和支持大脑发展新的技能。
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将有40℅的突触联结被删减。
所以,在生命早期大脑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成熟程序的展开,而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大脑的分化与发展大脑各部位的发展顺序是不同的。
大脑最先发育成熟的部位是控制婴儿挥动手臂、踢腿等动作的初级运动中枢和控制婴儿视觉(皮层枕叶)、听觉(皮层颞叶)、本体感觉(顶叶)等的初级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中最晚停止生长的是额叶,它主要负责人类高级心理活动,如解决问题、对意识的控制等。
(一)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线外的绝缘体,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以此提高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也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新生儿大脑的低级部位(脊髓和脑干)已经开始髓鞘化,这使新生儿的感觉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接下来是与感觉运动有关的部位髓鞘化,然后是与运动系统有关的部位髓鞘化,这使孩子在第一年内逐渐能进行越来越复杂的动作,如抬头、坐、抓握、站立、行走等。
最后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顶叶、额叶区髓鞘化。
到6岁末,儿童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化。
但大脑的一些区域(如前额皮层、网状结构)的髓鞘化进程则要延续到15、16岁,这也是年幼儿童的注意力不如青少年和成人时间长的原因之一。
(二)大脑皮层的发展大脑,包括两个由胼胝体连结在一起的脑半球,每一个半球都覆盖着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一种由灰色物质构成的外层结构,其作用是控制感觉、知觉、动作过程和智力。
经过“怀胎十月”270天的发展,新生儿的大脑皮层虽然还很光滑,沟回还很浅,构造也比较简单,但已基本上已具有和成人大脑一样的沟回及皮层结构了。
儿童大脑的发展是逐渐的、连续的,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枕叶、颞叶开始到顶叶,最后成熟的是额叶。
枕叶位于头部后方,负责视觉,到九岁时已基本成熟。
颞叶位于头部侧下方,负责听觉,到十一岁时基本成熟。
顶叶负责本体感觉,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的高级整合就在这一皮层,到十三岁时基本成熟。
额叶位于大脑的前区,成熟最晚,七岁以后才开始有显著发展,一直到青春期还未完全髓鞘化。
额叶是脑的指挥者,其功能是决策控制,所以也被称为意志和创造的中枢,它的缓慢成熟影响着儿童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额叶的下部分存在着布洛卡区,它控制着言语的产生,若该区域遭到损坏,就会导致失语症或交流混乱症。
(三)大脑偏侧化与用手偏好的形成1. 大脑的偏侧化大脑两半球看起来很对称,但是,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
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
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化(即大脑偏侧化)在胎儿期就开始了。
如子宫内的胎儿,约有2/3右耳向外,说明他们具有右耳优势;大多数新生儿背朝下躺着时,会向右翻而不是向左翻,这些婴儿日后也倾向于用右手去够物体;大部分新生儿在听声音和显示积极表情时,左半球会显示出诱发电位。
大脑的偏侧化倾向从出生时就表现出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偏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功能也越来越固定化。
2. 用手偏好的形成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
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
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是个体的优势脑半球。
大约有90%的人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的动作。
对他们而言,语言和手的优势脑半球都是左半球。
而对左利手的人而言,左、右脑都有负责语言的脑区——左利手的人,大脑偏侧优势比右利手的人弱,所以许多左利手的人可以左右开弓,他们倾向于使用左手,但有时候也可以非常熟练地动用他们的右手。
用手偏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但经验对用手偏好有很深的影响。
一岁的幼儿会开始学习各种与利手相关的动作,如吃饭、指人或指物、扔东西、用笔、操作物体等等,他们会左右手换来换去,然后再会愈来愈偏好用哪一只手。
大约半数的幼儿在1.5岁以后才会逐渐确定用手偏好。
五岁时已经有90%的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
童年后期用手偏好基本确定用手偏好也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当孩子左手执笔或拿筷子时,就可能会遭到教师或父母的纠正。
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左撇子很少被父母和教师纠正,在美国还有很多专门为左撇子设计的用品。
左利手儿童可能会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惯用左手的儿童和双手均用的儿童比那些惯用右手的同龄人更易发展出优秀的表达才能和数学才能。
许多左利手的人都能同时灵活地运用双手,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必须得适应偏好右手的社会。
(四)大脑发展的敏感期大脑发育存在敏感期。
研究者以脑重和颅骨大小以及脑电图的发展为依据,对婴儿期到青春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间断性的脑快速生长期进行了界定。
这些快速生长期是与儿童智力测验的表现和认知能力的重大变化同期发生的。
在瑞典的一个研究中,在安静而警醒的状态下,研究者对1岁到21岁年龄不等的个体的脑电图(EEG)进行测量。
结果表明,第一次EEG能量快速增长发生在1.5-2岁期间,这时语言和表象发展处于高峰期。
在7.5-9岁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出现,12岁、15岁有出现两个发展高峰期,这时抽象思维开始出现,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还有一个发展高峰期是出现在18-20岁,可能与抽象思维的成熟有关。
大脑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对环境刺激最为敏感的时期。
第二节身体的生长发育本节主要内容:一、身体的生长出生后的两年里,婴儿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身体快速生长期,明显的变化来自于身体大小、身体比例和骨骼的变化。
(一)身体大小和肌肉组成的变化1. 身体大小的变化在婴儿期,孩子身体发育最明显的迹象就是身体大小的变化。
在出生后头几个月里,他们的体重几乎每天增加28克,身高每个月增加2.5厘米左右。
到4-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两倍,1岁时体重是出生时的三倍(约9.5-10公斤), 2岁时的体重已是出生时的四倍。
身高也在快速增长。
满1周岁时,婴儿的身高比出生时高出了50%,到第二年时,就高出了75%,此时的身高已达到了其最终身高的一半。
而且,婴儿期的生长速度很不均匀。
婴儿可能几天或几星期都保持同样的身高,然后在某一天内突然长高1厘米。
儿童身体大小的变化速度在两岁后开始减缓。
2. 肌肉组成的变化肌肉的发展速度很慢。
出生时,35%的肌肉组织由水构成,而且肌肉组织占婴儿体重的比例不超过18%-24%。
肌肉组织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头部和颈部肌肉的发展早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
肌肉组织在青春早期迅速发展,男性肌肉的数量和力量的增加都高于女性,这使男性从十几岁开始运动能力就比女性强。
但是身体大小和力量并不能说明在许多运动技能上男性就一定具有优势。
(二)身体比例和骨骼生长的变化1. 身体比例的变化新生儿的外型是比较特别的,头看起来很大。
新生儿头的大小已经是成人后大小的70%,占整个身体的1/4,与腿长占体长的比例相似。
随着儿童整个身体的生长,儿童的身体比例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
在婴儿期,头部和胸部一直都保持着发育优势,躯干和腿的发育也逐渐赶上,躯干在第一年里生长最快。
1岁后到青春期,腿的生长最为迅速。
躯干将在青春发育期再次成为发展最快的身体部位。
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也按照近远原则向外生长。
先是胸腔和内部器官,然后是胳膊和腿,最后是手和脚。
在整个婴儿期和儿童期,胳膊和腿的生长快于手和脚的生长速度。
但到了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发育却以反方向进行,先是手和脚及腿,然后是躯干。
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看起来总是笨手笨脚的原因——他们的手脚看上去比身体的其他部位大得多。
2. 骨骼的生长变化在胎儿期,最初形成的骨骼结构是由柔软的软骨构成的,到孕期的第六周开始硬化成骨质材料,这一过程将持续整个儿童期和青春期。
身体各部位的骨骼是以不同的速度生长和骨化的:头骨和手部骨骼先成熟,腿骨则会一直持续生长到15、16岁。
一般来说,骨骼生长在18岁宣告结束。
乳牙出现于婴儿7-8个月。
3-4岁,所有的乳牙全部出齐,幼儿已经能够咀嚼任何他要吃的东西了。
而到幼儿期后期,儿童开始换牙。
开始换牙的时间与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因素是遗传基因。
我国儿童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
环境因素,尤其是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延后开始换牙的时间。
乳牙的疾病会影响恒牙的健康,乳牙衰退是恒牙衰退的前兆。
因此幼儿期也要坚持刷牙,少吃甜食,防止蛀牙发展。
(三)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儿童身体外部构造的变化和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一样,都遵循相同的模式——即在婴儿期发育很快,在儿童早期和中期发育较缓慢,在青春期发育又再一次快起来。
但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略有不同: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脑、脊髓和头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
而生殖系统在4岁前仅有轻微的生长,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