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二模拟语文试题(1)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二模拟语文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800b17a35022aaea988f0f3f.png)
2016 年上海市普陀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 100 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 28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文言文(40 分)(一)默写(15 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2、,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4、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5、,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7 题(4 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翻似”在诗中的意思是。
(2 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闻笛赋”借嵇康《思旧赋》体现怀念之前C、以“烂柯人”表达诗人遭贬 23 年的感慨。
D、全诗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9 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3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段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问讯、款待及嘱咐。
B、“咸来问讯”写出桃花源中人向往外界生活。
C、桃花源中人的自述表明他们追求和平的愿望。
D、末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不愿意被外面的人打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12 分)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普陀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2015.12)
![普陀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2015.12)](https://img.taocdn.com/s3/m/3af4ce6c2f60ddccda38a0f0.png)
2016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2015.12.28)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一)默写(15分)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题(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②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____________。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普陀区初三毕业生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普陀区初三毕业生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e18c0158fb770bf78a55d1.png)
普陀区初三毕业生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题1默写(18分)小题1:关河梦断何处, 。
(《诉衷情》)小题2:孤村落日残霞, 。
(《天净沙·秋思》)小题3: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小题4: ,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小题5:虎因喜,计之曰:“!”(《黔之驴》)小题6: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二、写作题2写作(60分)请以“给自己一片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②不得抄袭。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3阅读下面诗词。
(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题1:“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
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
4阅读下文。
(12分)放翁家训陆游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小题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生( ) (2)虑(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上海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
![上海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50a4866c85ec3a87c2c5e9.png)
上海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一〕默写〔15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书愤»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3. 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票遥有此寄»4.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5.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也。
«醉翁亭记»〔二〕基础知识〔10分〕6.〔2分〕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红色是热情的色采,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B.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语音的时候,它反倒迟疑不绝了。
C.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示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7.(2分)加点字注意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鉴〔jiàn〕定真伪B.醋〔hān〕然入梦C.河流干涸〔hé〕D.头晕目眩〔xiàn〕8.〔2分〕依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美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周密的_____。
②学校正积极________运动会,各项工作了明确的分工。
③如果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就可能被伪科学所_________。
A.布置准备戏弄B.部署准备愚弄C.部署筹备愚弄D.布置筹备戏弄9.下面两段歌词有细微区别,较好的是〔2分〕___________。
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A.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白杨树下住着我心爱的姑娘,当我和她分别后,好像那冬不拉,闲挂在墙上。
普陀区2017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word版)
![普陀区2017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5301f6650e52ea551898f9.png)
普陀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回看射雕处,。
《观猎》2. ,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3.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6.“晴岚”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2分)A.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B.“芰荷丛”营造了淡淡的秋之意。
C.江南人家身处秀丽之景生活富足。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醉翁”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从“”一句可见整理不胜酒力,但其将“”寄托在酒中,表明其“乐”中带有淡淡的忧思。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上海市静安、青浦区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上海市静安、青浦区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f52a4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5.png)
上海市静安、青浦区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2016年上海市静安、青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衣沾不足惜。
(《归田园居》)(2),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诉衷情》)(4),不逾矩。
(《孔孟论学》)(5)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以下内容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C.班超投笔从戎D.与陈亮志同道合3.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填入空格后与原意不符的一项是()A.因为…所以…B.虽然…但是…C.只有…才…D.即使…也…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清]郑燮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本文所反对的是“”,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①、②(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8776dd6bec0975f565e20b.png)
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 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
(2分)7. 下列理解恰当的是()(2分)A. 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 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 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 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本文作者是,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 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 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 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试焚宫室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①。
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综合运用汇编答案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综合运用汇编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a61d001f69e31433294ba.png)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综合) 答案(运用汇编.虹口区:11.综合运用(三分)的读书活动,“班班有书声”班级为了响应学校倡导为活动编制有趣味的知班委会建议全班同学出谋献策,请你来完下列三个竞赛题缺少精准的答案,识竞赛题,成。
《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刘备回答24. 是这样三个人,根据已有答案,分别填入空格内(3分)称八俊,威震九C 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州: BA 血气方刚,江东领袖:A.孙策B.刘表C.袁绍25.请为下列两个赛题提供答案。
(4分)(1)下列名人中不属于明清小说家的一项是(C)A.施耐庵B.吴敬梓C.郑燮D.蒲松龄(2)下列作品中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一项是(D)A.《煮酒论英雄》B.《范进中举》C.《明湖居听书》D.《白洋潮》26.《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挑着一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走得肚中饥饿,午时分,4‘三碗不过岗'。
”(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分)“三碗不过岗”是绝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妙的广告词。
答两点:)既劝诫常人(2(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4分))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3〈嘉定区:三、综合运用(11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号”线将联通于上海迪斯尼乐材料一:上海地铁“11园与江苏花桥,是上海目前运营里程最长、站点最多,也是一条独具特色旅游观光速度最快的单一地铁线路,线,仅嘉定段就精彩纷呈。
.号”线采用英语、普通话报站,11材料二:上海地铁“班里的同学展开了热烈也许将来还要用上海话报站呢,的讨论。
用国际友人频繁光顾,慧慧: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英语报站确很有必要。
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只有自我觉得没有必要。
林林:己国家的母语报站哦。
与其用上外地人又听不懂。
莺莺:上海话蛮土的,海话报站,不如用普通话报两遍。
号”线沿途风景11 地铁“材料三:线嘉定段游览内容起往返时间讫景点点发车南翔古江南园林的典范,绿竹荷罗5:30 山漪园池美不胜收。
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
![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https://img.taocdn.com/s3/m/e8faa8ce6137ee06eff918f8.png)
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焦灼秀颀(qí)驰骋大气磅礴(bó)B、匮乏濡染(rú)幽咽眼花缭乱(liáo)C、浮燥翌年(lì)沉湎屏气凝神(píng)D、玄虚蹂躏(lìn)褴褛稍纵即逝(shì)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______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
(2)那只病狼之所以要紧跟着他这个病人,是希望他先死。
早上,他一睁眼睛就看见这个畜生正用如饥似渴的眼光_________着他。
(3)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
一团团、一片片从大兴安岭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地_____下来,在坡上、草中、水旁、路边找好自己的位置,风姿优雅、亭亭玉立,像玲珑剔透的女儿国。
A、流看倾泻B、冲瞪倾泻C、冲看排列D、流瞪排列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汉江关博物馆建设的启动意味着武汉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工作拉开了序幕。
B、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建设,在中国和周边地区已经可以独立提供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
C、阿里集团将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力争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下单24小时内到达的目标。
D、随着几场大面积的降雪,使北方多地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
4、将"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茶水漱口好处多。
(A)茶水中含有茶多酚,有对抗烟碱毒素,中和酒精的作用,还能除臭去腥。
(B)清晨用茶水漱口,或吃鱼腥之后用茶水漱口,能有效地除掉口中的异味。
茶叶中含有氟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龋齿的发生。
(C)经常用茶水漱口,能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
(D)儿茶素还可以杀灭口腔中的细菌,使牙龈炎症状减轻。
15—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综合测试(一)和答案
![15—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综合测试(一)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3b3904783e0912a2162a77.png)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一)听力材料一、本大题4小题,共10分。
答题提示:第I卷的1-4题读一遍,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第II卷的ll题读两遍,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录音只播放一次。
1、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睿智感喟蔷薇热忱B、创造棱角侥幸酣畅C、累积云霄松懈缜(误读shèn)密D、涣散端倪肄业屹立2、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D、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听读下面一则说明文,完成第3——4题。
治疗“语言癌”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
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
普陀区2016年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
![普陀区2016年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d494ebe23482fb4da4cfc.png)
2016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6-7题。
(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分)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 (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13efc9336c1eb91a375dee.png)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语文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卷共27题。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回看射雕处,____ 。
«观猎»2.____ ,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3.醉里挑灯看剑,____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月上柳梢头,____ 。
«生查子元夕»5.浮光跃金,____ 。
«岳阳楼记»6.____ ,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7.本词中〝晴岚〞的意思是____ 。
8.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接画檐〞再现两岸房舍鳞次栉比。
B、〝十里〞表达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
C.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
D.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9、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1、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默写(07-16年中考真题及相关模拟题练习)
![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默写(07-16年中考真题及相关模拟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f2a592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7.png)
中考专题一:古诗词默写【真题汇编】【真题1】(2016年上海卷)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题2】(2015年上海卷)1. 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2.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3.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4. 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5.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真题3】(2014年上海卷)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3.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4.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5.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真题4】(2013年上海卷)1.山光悦鸟性,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
(《竹枝词》)3 .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
(《归园田居》5 ___,亭亭净植…… (《爱莲说》)6.虎见之,___,以为神… …(《黔之驴》)【真题5】(2012年上海卷)I.树木丛生,___。
(《观沧海》)2.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
(《绝句》)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_____,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宠辱偕忘,____,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6._____,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真题6】(2011年上海卷)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3.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4.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诉衷情》)5.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真题7】(2010年上海卷)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3、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
![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9f3d3b0717fd5370cdc2f.png)
2016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6-7题。
(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分)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 (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16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9分)(一)默写(15分)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2、,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3、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4、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5、,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题(4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的____________。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洛下:洛阳方面。
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
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更.重问之()(2)异.昨日之言()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13、明帝认为“日远”的原因是;认为“日近”的理由是(2分)1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城市记忆冯骥才①首先说记忆。
人的记忆分两种。
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
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②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
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
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
城市中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
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
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③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拆旧建新,随心所欲。
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④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
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⑤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
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
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⑥当然,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
⑦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
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
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
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⑧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
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
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
如果我们真...患者...,变为失忆症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15、第⑦段中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是(4分)16、第⑧段加点词“暴发户.....”在...”、“失忆症患者文中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4分)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18、联系第①段,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的依据是(4分)19、下列文字放在第____段和第____段之间是最合适的,为什么?(5分)这里说的城市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而是群体的记忆。
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经过筛选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母亲的文化迟子建①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
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
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
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
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
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
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②“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
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她受不了这个。
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
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
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
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xīpíxiào liǎn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
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③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
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
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
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
故事很简单,但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
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
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④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
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
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⑤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
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xī pí xiào liǎn ( )21、文章叙述了母亲的三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1)母亲读《红楼梦》,强调小说趣味性的重要;(2);(3)。
22、联系上下文,第⑤段母亲的话“让我感动”是因为“让我难过”是因为(4分)23、文中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24、下列看法与“母亲的文化”相符的一项是()(4分)A、写吃喝玩乐、斗嘴斗气的都是好小说。
B、那些哗众取宠的作品,让人难以接受。
C 、只要关注严峻现实,就一定是好作品。
D 、好作品只能是朴实的,是曲高和寡的。
三、综合运用(11分)25、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游人如织。
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小明设计了一份公益宣传单——“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如下),请帮助小明完成导览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60分)26、上海自然博物馆B2层有五个展览主题,请为下列内容找到对应的展览主题。
(5分)①解读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大系统,体会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一切。
( )②撷取自然界中鲜活的案例,解读世间万物如何巧妙地繁衍生息。
( )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 1、______①_________ 1层:入口安检—购票—2层:检票—参观“起源之谜”—1层:参观“生命长河”—B1层:参观“演化之道”—“未来之路”—B2M 层:参观“上海故事”—B2层:参观“大地探珍”等五个主题馆 —1层:离馆 2、各楼层特色③诠释承载生命和人类发展的岩石、土壤、矿产、地貌的由来和属性。
()④解读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⑤通过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的彰显,展现物种的多样性。
()展览主题:A“大地探珍”B“生态万象” C “人地之缘”D“缤纷生命”E“生存智慧”27、上海市自然博物馆要筑一块“记忆墙”,由6块雕塑砖组成,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成为雕塑砖内容的一项是_______;理由是(4分)①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年采集的褐翅雅鹃;②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核心展品之一——长须鲸骨架;③上海自然博物馆特色活动介绍——“科普之夏”活动;④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的——大杜鹃和松江鲈鱼;⑤上海自然博物馆二代植物专家发现的新物种——小叶蓝丁香;⑥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马门溪龙;⑦5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新馆外形的灵感源泉——鹦鹉螺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