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

合集下载

QC七大手法培训--层别法

QC七大手法培训--层别法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THANKS!
7 ©2020 Beijing Dahua Radio Instrument Co., Ltd.
而A生产线应提高其值,B生产应降低其值。
4 ©2020 Beijing Dahua Radio Instrument Co., Ltd.
层别法之运用方法
3、控制图之层别
操作员1
操作员2
操作员3
5 ©2020 Beijing Dahua Radio Instrument Co., Ltd.
公司过程质量数据分析—层别法
1 ©2020 Beijing Dahua Radio Instrument Co., Ltd.
层别法分层的原则及方法
3、分层的方法 按操作者分层:班次、性别、年龄、技术等级、新/老员工等进行分 类; 按机器设备分层:设备种类、型号、新旧、夹具和刀具等进行分类; 按材料分层:产地、厂家、批次、成分、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 按工艺方法分层:流量、温度、压力、速度等进行分类; 按测量手段分层:测量者、测量仪器、抽样方法、不良品内容等进行 分类; 按环境条件分层:噪音、色彩、照明、清洁、运输形式等进行分类; 按时间分层:小时、日期、周别、月别等进行分类; 按生产线分层:A、B、C生产线别进行分类。
2 ©2020 Beijing Dahua Radio Instrument Co., Ltd.
层别法之运用方法
对QC手法上各种图表均可运用层别法加以分类比分析之;以下范例介绍之: 1、推移图之层别
时间分层
变异量分 层
3 ©2020 Beijing Dahua Radio Instrument Co., Ltd.
层别法之运用方法
14 2、直方图之层别

qc-004 QC七大手法-层别法

qc-004 QC七大手法-层别法

三、層別法的各種利用
1.利用柏拉圖層別 2.利用特性要因圖層別 3.利用查檢表層別 4.利用散佈圖層別 5.利用直方圖層別 6.利用管制圖層別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四、層別時注意事項
1.了解清楚數據的性質及履歷 1).了解5W1H 即誰(Who)、甚麼(What)、何時(When)、何處(Where)、為何(Why)、如何,怎樣 (How)等六個基本事項。 2).事先區別以免不同的製品混合在一起。 3).設計配合目的查檢表,以用來收集數據。 4).設計作業日誌、傳票、數據記錄表等,以收集層別后的數據。 5).不良品或維修品可依不良項目別來層別,所以要先準備容器、箱子或層板。
1.時間別 2.作業者別 3.機械,設備別 4.作業方法,作業條 件別 5.原料別 6.測定別 7.檢查別 小時、日、早、午、晚、夜、作業開始後、結束前、星期.周、旬、月、季節別等 個人、年齡、經驗年數、男、女、組、新人、老手等 機種、機號、型式、性能、新舊.工廠、生產線、工具、模型、模別等 生產線速度、作業方法、作業場所、單位數量、樣本抽樣、溫度、壓力、速度、回轉數、方式 別等 廠商、購買地.產地、品牌、購入時間、所收單位數量、製造單位數量、成分、呎寸、零件、 貯存期間、貯存場所別等 測定器、測定者、測定方法別等 檢查員、檢查場所.檢查方法別等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班別 項目 產量(件) 不良率(%)
A
10000 0.3
B
10500 0.4
C
9800 0.2
謝謝大家光臨本次課程
祝:
大家工作愉快!
8.環境、天候別
9.其它
氣溫、溫度、晴、雲、雨、風、雨季、乾季、照明別等
新製品、既有品、初試品、良品、不良品.包裝、搬運方法別等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与检查表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与检查表
31
50
PPT文档演模板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与检查表
•四.层别常用种类
•1)作业者类别—系,组,班,交接组,新旧,熟练度, 年龄,经历等
•2)机器,设备类别—机器编号,位置,新旧,形式, 构造,模具等
•3)原材料/部品类别—产地,供应者, 前工序,帐号,费用等
•4)作业方法类别—作业顺序,速度,使用工具,参 数设置等
操作者
材料
气缸垫
一厂 二厂
操 王师傅 漏油
6
0
作 者
不漏油
2
11
李师傅 漏油
0
3
不漏油
5
4
张师傅 漏油
3
7
不漏油
7
2
合计
漏油
9
10
不漏油
14
17
共计
23
27
合计
6 •由层别法可知:
13 当采用一厂的气
3 缸垫时,应推广
9
采用李师傅的操 作方法;当采用
10 二厂生产的气缸
9 垫时,应推广采
19 用王师傅的操作 方法。
•零件实测值分布检查表
•调查人:李× ×
•调查日期: _____年____月____日
•调•频查数(N):121 件
数 •1 •3 •6
•调查方式:根据原始凭证统计
•14 •26 •32 •23 •10 •4 •2
PPT文档演模板
•-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 •正 •正 •正 •正 •正
管路碰 管路碰 管路碰 线插松脱
漏氟 风扇碰外壳
管路碰 线插松脱 线插松脱 管路碰

QC旧七大手法之1——层别法

QC旧七大手法之1——层别法

QC(旧)七大手法之一——分层法(层别法)(Stratification)一.定义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层别法、分组法。

它是按一定的标志,把收集到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大小量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简单的讲就是将质量数据归类整理的一种统计方法,即“分门别类”)。

在实际生产中,造成质量变动(波动)的因素(原因)是很多的(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不把它们区分开来,就很难发现问题的本质,很难准确判断数据的特征,得出变化的规律。

分层法能够将不同类的数据分开以便分别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使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的性质,有利于找出主要问题,分清责任,及时加以解决。

层别法是QC七大手法的最基本的。

主要功能——做解析。

二.目的把杂乱无章、错综复杂的统计数据按不同的目的、性质、来源等通过归类、整理和汇总,使数据中所反映的事实趋于明显(如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便于找出问题所在(即抓住主要矛盾,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分层原则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让层与层之间的波动(差异)尽可能大,否则就起不到归纳汇总的作用。

四.分层标志分层的目的不同,分层的标志也不同。

质量管理中,对数据进行分层的标志一般有(5M1E分层法):1.按操作人员(Man)分,如年龄,工种、性别和技术熟练度等。

2.按机器设备(Machine)分,如设备类型(型号)、精度等级、新旧程度、不同生产线和不同工夹具类型等。

3.按原材料(Material)分,如材料产地、生产厂家、批次、成分、规格型号等。

4.按加工方法(Method)分,如不同的工艺要求、操作参数、操作方法和加工速度等。

5.按测量(Measurement)分,如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人员、取样方法和测量环境等。

6.按环境(Environment)分,如照明度、清洁度、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和心情、氛围等心理环境。

QC七大手法-层别法

QC七大手法-层别法

2.层别法作法:
2.1层别法的目的要明确 a.时间别—小时别,日期别,周别,月别,上下午别.. b.作业员别—班别,组别,生熟手别. c.设备别—机台别,机型别. d.原料别—供货商别,批别. e.生产线别—A.B.C线别. f.作业条件别—作业温度,压力,速度,湿度,浓度. g.治工具别—料号别,编码别.
113
6
不良總數 9 10 7 6 6 9 7 5 59
不良率 4.5% 5% 3.5% 3.0% 3.0% 4.5% 4.5% 3.0% 3.8%
9 8
7
不6 良5 率
4 (%)
3
2
1
0
2 根據資料繪出廠商別不良推移圖 記號:A廠商[◎] B廠商[╳] C廠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6
5
5
3
6
5
5
合计 42
孔大
1
1
1
3
披峰
2
4
3
2
3
3
2
3
22
A
孔小
3
3
2
1
2
1
12
其它
2
3
1
1
1
1
9
不良总数
14 17 11
8
8 12 8 10
88
不良率
7% 8. 5% 5. 5% 4% 4% 6% 4% 5% 5. 5%
板面刮伤
2
3
2
1
3

QC七大手法与(SPC-SPA--SPD)

QC七大手法与(SPC-SPA--SPD)

QC七大手法一.旧七种1、层别法(分类法、分组法)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

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义:为区别各种不同原因对结果之影响,而以个别原因为主体,分别作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

v6。

地区的层别等。

ν5。

原材料的层别。

ν4。

作业条件的层别。

ν3。

机械、设备层别.ν2。

作业员的层别.ν1。

时间的层别.ν分类:实例一:结果显示,周师傅的方法配美国材料良品率最高,为98%.2、检查表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3、柏拉图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定义:根据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图形.作法:注意事项:1.横轴按项目别,依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下来,“其它”项排末位.2.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归纳成“其它"项。

3.前2~3项累计影响度应在70%以上。

v6。

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ν5.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

ν4。

用于发掘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ν3.确认改善效果.ν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ν1.作为降低不良的依据.ν纵轴除不良率外,也可表示其它项目.柏拉图的用途:ν柏拉图应用范围:1。

时间管理。

, 2.安全。

3。

士气。

4。

不良率. 5。

成本。

6。

营业额。

7。

医疗ABC法应用:A。

时间管理。

νB。

仓务管理.νC。

其它。

ν柏拉图实例:4、直方图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

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
太少 之组数将造成信息不足,极端的说在此例有数据皆分 为一组,其结果是一堆数字而已。 太多组数将造成每一组之个数皆相等,例如:本例分为25组 则各组将各有一个数据,最多一组2~3而已。
QC5: 直方图制作的步骤
决定组数的一般准则
样本数n
组数k
n<50
5~7
50=<n<100
6~10
100=<n<150
注意:查检表的格式及内容,要让使用者最方便使用及最易记录为最高原 则。
QC3:散布图
定义﹕
以纵轴表示输出(Y),以横轴表示输入(X)﹔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 的形态判断对应数据X、Y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型,称为散布图。
目的﹕
判断一组成对的计量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QC3:散布图制作的步骤
1:搜集相对应输入输出数据,至少三十组以上, 并且 整理写到数据表上,如下例。 下列数据表示铸造工程所使用铸砂混合树脂(粘剂)﹐ 树脂量(%)对砂抗折力强度(kg/cm2)的关系
7~12
n>=150
10~20
QC5: 直方图制作的步骤
6. 决定组距的组界及组中点
决定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 在本例中,由于样本个数为50 现决定使用7组。而在Step 4 所算出之全距为0.19,因 0.19/7=0.0271..,由于数据之有效位数为0.01,因此组距设到小数点下二位即可,所以 令为0.03。
QC七大手法
QC1:层别法
定义: 即将多种多样的数据根据分析者不同目的需要分 类成不同的类别. 目的﹕使数据按类别显得具有差异性,以方便分析.
QC1:层别法
层别法的使用 • 在搜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以避免数据中含

QC七大手法之一(层别法)

QC七大手法之一(层别法)
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圖.查檢表.散佈圖.直 方圖和管制圖都必須以發現的問題或原因來 作層別法.
例如 :製作柏拉圖時,如果設定太多項目或 設定項目中其他欄所估的比例過高,就不知道 問題的重心,這就是層別不良的原因.另外直 方圖的雙峰型或高原型都是層別的問題.
商品別業績比較
30
30
27

25
ÛÊ ð½
人員別業績比較
25 25
20
15
¾P 15
13
â°
10
ֻ 10

5
0
A
B
C
D
¤H ­û
3.管理工作上也應該活用層別法
這是一張營業計劃與實際比較圖,可以知道營 業成績來達成目標,如果在管理工作上就用層別 法的概念先作分類的工作,以商品別作業績比較 表,可查出那種商品出了問題.
如再以營業單位銷售落后業績產品的層別化 再比較即可發現各單位對這種產品的銷售狀況. 如對業績不理想的單位,以營業人員層別即可發 現各營業人員的狀況,如此問題將更加以明確化.
MAN

MACHINE
機械Βιβλιοθήκη MATERIAL材料
METHOD
方法
ENVIRONMENT 環境
三.層別的對象和項目
1.有關人的層別 2.機械設備的層別 3.作業方法.條件的層別 4.時間的層別 5.原材料零件的層別 6.測量檢查的層別 7.環境氣候的層別 8.製品的層別
四.層別法的使用
活用層別法時必須記住三個重點: 1.在收集數據之前就應使用層別法
90
90%
86%
80
80%
80%
70
71%
70%
60

QC七大手法简介

QC七大手法简介
◆ 它为1952年日本品管权威学者石川馨博士所发明,又
称“石川图”。
19
特性要因图的分类
追求对策型:针对目标找对策。怎样才能达成目标? 追求原因型:针对问题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20
作图步骤
• 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即规定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 规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这时可以考虑下列因素作为因 素的主要类别:数据和信息系统、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度 量和环境等; • 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矩形框中,然后把各类主要原 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 寻找所有下一个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枝上,继续一层层地展 开下去。
30
9.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 10.数据收集若非当初所想的,应重新检讨查检表。 11.查检项目、时间、单位…等基准应一致,以利
分析。 12.尽快呈报结果给相关人员。 13.数据搜集应注意随机性、代表性。 14.过去、现在的查检记录,应适当保管。 15.查检表记录完成后,可用柏拉图加以整理。
31
2
200.00%
7
200.002%00.00%
根据不良项目分层,结果如下:
现象描述 保护胶不良 信息面黑点 裂片 信息面划伤
暗 纹 /水 纹 /云 纹
边缘碰伤 粘 片 ,粘 胶 拉丝
合计
数量 7193
878 713 240 236 182 159
31 9632
8
根据机台号分层,结果如下:



4#
策为止; 5. 对分析出来的所有末端原因,都应到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
加以确认。
因果图常同柏拉图、对策表联合起来应用。
22
实例-噪声超标因果图

QC七大手法(全)

QC七大手法(全)
(11)尽快将结果呈报你要报告的人,并使相关人员也有知晓。
(12)注意样本取得之随机性与代表性。
(13)对于记录,应适当保存,并比较过去、现在及未来之差异性。
(14)检查表完成后可利用排列图、趋势图等图表进行整理,掌握问题重心。
2.2.5检查表法在应用中常见问题
(1)对要调查(检查)的问题分类不清,造成记录混淆,产生分析、判断的错误。
分层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统计方法,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图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图法、分层因果图和分层检查表等。
图2-1是某公司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作进一步分层后画出的分层排列图。
图2-1质量原因分层排列图
2.1.5分层法在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1)对分层法的原则掌握不准,有时把不同性质的数据混淆在一起,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2)对调查表(检查表)的主要作用认识不足,嫌麻烦,记录不认真,使调查表(检查表)的效果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3)调查表(检查表)未能针对要调查的产品、零部件的特点来设计。
2.2.6检查表格式举例
注:此表只说明了调查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分
3.活动的妥善性(40分)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40
30
20
10
(1)按操作者分层(表2-1);
(2)按气缸垫生产厂家分层(表2-2)。
表2-1按操作者分层
操作者
漏油
不漏油
漏油率%
吕布
袁绍
魏延
6
3
10
13
9
9
32
25
53
共计
19
31
38
表2-2按气缸垫生产厂家分层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

銷售員 星
小明
小華
小萱
日期 期 梨子 蘋果 香蕉 梨子 蘋果 香蕉 梨子 蘋果 香蕉
7月1日 一 39 25 5 52 45 25 85 55 45
7月2日 二 113 88 68 83 77 57 121 71 61
7月3日 三 79 68 48 71 66 46 116 66 57
7月4日 四 104 102 80 89 84 64 124 74 64
3.顧客
國內外別、對象別、經銷商別、零售別
生產部別、採購部別、行政部別、研發部別、資材 4.部門(單位)
部別
5.機械別
機型別、機種別、場所別、性能別、年份別、工具
(設備別) 別、新舊別、生產線別
World Class Company 6
层别法之项目(二)
6.作業方法、作 溫度別、壓力別、速度別、濕度別、作業時間別、
7月10日 三 94 98 78 87 82 62 123 73 63
(三)为能做好层别,须先明确数据的性质及履历, 必须做好数据之基本数据(5W1H),即应明确是谁 (WHO),是什么(WHAT),何时 (WHEN),在何处(WHERE),为什么 (WHY),怎么做(HOW)等6项。
(四) 层别所得到的问题间差异的情报应与改善行动 相结合。
World Class Company 11
层别实例(一)
失误人员 (张
)16
14
失 误 张 数
12 10 8 6 4
2
人員0
不良現象


NP 孔漏刮 ┬
SMD 間距不足 ┬

Ring 不夠大

測點漏做 ┬

World Class Company 12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与检查表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与检查表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与检查表1. 层别法介绍层别法(also known as Layered Process Audit, LPA)是一种用于确保生产过程质量的方法,通过在不同层次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检查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持续的检查和纠正,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工作都符合标准。

通常,层别法涉及到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定期进行审核和检查,以确保每个过程都符合质量标准。

这种方法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行动,以确保产品质量。

2. 层别法的步骤步骤一:确定审核的频率和范围在实施层别法之前,需要确定审核的频率和范围。

通常,频率会根据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来确定。

范围包括了要审核的具体工序或环节。

步骤二:确定审核的层级层别法的核心是在不同的层级进行审核,并确保每个层级都有责任和义务执行审核。

通常,有以下几个层级: - 第一层级:管理层 - 第二层级:团队经理 - 第三层级:操作人员每个层级的审核流程和内容都会不同,但都应该与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相关。

步骤三:编制检查表在每个层级的审核过程中,需要编制相应的检查表。

检查表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 审核标准和要求:明确了每个过程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以及能够衡量该标准的指标。

- 检查项目:列出了需要审核的具体项目或环节。

- 审核方法:确定了审核的具体方法,例如观察、测量等。

- 审核结果:记录了审核过程中的结果,包括符合和不符合项。

检查表应该简洁明了,并确保覆盖到所有的关键工序和环节。

步骤四:执行层别法在层别法的执行过程中,每个层级都会按照之前确定的频率和范围进行审核。

审核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具体的步骤包括: 1. 根据检查表的要求,对每个要审核的项目进行观察、测量或询问。

2. 对每个项目的符合和不符合情况进行记录。

3. 如果发现不符合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下来。

4. 将审核结果和纠正措施报告给上级层级。

步骤五:持续改进层别法不仅仅是一个检查过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每次的审核和纠正,推动持续改进。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精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精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精层别法是质量控制(QC)中的一种重要手法,用于识别产品或过程中的缺陷。

它是通过将产品或过程分为若干个层次或层级,进行逐层检查和评估,以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本文将介绍层别法的定义、使用流程、适用场景以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层别法是通过将产品或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逐层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产品或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层别法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步骤:1. 划定层次:首先需要确定产品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层次或阶段。

这些层次可以是按照时间、空间、功能或其他相关因素来划分的。

2. 设定指标:在每个层次上,确定相应的指标或标准,用来评估质量状况。

这些指标可以是数量化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关键是确保它们能够准确反映质量问题。

3. 进行检查:逐层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满足设定的指标或标准。

可以使用各种检查方法,如目测、测量、测试等。

4. 记录结果:记录每个层次的检查结果,包括满足指标的情况和未满足指标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记录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和其他相关信息。

5. 分析原因:对未满足指标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以使用鱼骨图、5W1H法等工具帮助分析。

6. 制定改进计划: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确保这些计划能够解决问题并提高产品或过程的质量。

7. 跟踪改进:实施改进计划后,需要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改进效果的可持续性。

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以重新进行检查和分析,并调整改进措施。

层别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质量控制场景。

它可以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通过将产品分为不同的生产阶段或工序进行检查,帮助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它还可以应用于过程质量控制,通过将生产过程分为不同的环节进行检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质量。

层别法在质量控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产品或过程的质量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品质管制(QC)七大手法-层别图、直

品质管制(QC)七大手法-层别图、直

2
.027
3
.056
4
.083
5
.111
6
.139
7
.167
8
.139
9
.111
10
.083
11
.056
12
.027
直方图的应用
(2) 计算产品丌良率
规 格
规 格
规 格
LSL
USL
LSL
USL
LSL
USL
直方图的应用
(3) 调查是否混入二别、二 台丌 同机器、二条丌同生产线‧‧‧‧
男女教育程度年龄班组生手熟手层别法stratification为何要用层别法以qc历程而言问题显在化比较层别缩小问题范围比较层别改善前中后比较层别对策评价比较层别发现提出对策不实施效果标准化不检认掌握重要要因比较层别透过比较改进本期缺点不订定未来方向丌良不错误状况丌良项目别错误项目别发生位置别发生地点别发生工程别
层别分类需符合「周延」「互斥」原则。
层别时勿将两个以上角度混杂分类。
尽量将层别观念溶进其他手法,以便收集数据。如查检
表、柏拉图、推移图、直方图、散佈图、管制图等。 层别后应进行比较(或检定)各作业条件是否有差异, 找到真正原因订立确实对策
层别不当 将使问题难以发掘!
已经做过一次层别
25k 25k 25k 25k 25k 25k 25k 25k 25k
检查数 不良率%
1.1 1.0 0.9 0.8 1.2 1.3 2.0 1.2 1.5 1.2
请问您(贵单位) 是否有用过层别法?
直方图
直方图 (Histogram)
定义 将测量所得的 Data 如时间、长度、硬度等计量值,划分成数个组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QC手法分为新旧两种手法。

QC旧七大手法:1. 鱼骨图(寻找因果关系);
2.层别法Stratification:层别作解析(按层分类,分别统计分析);
3. 柏拉图(排列图)Pareto Diagram:柏拉抓重点(找出“重要的少数”);
4. 查检表(检查表、查核表)Check List:查检集数据(调查记录数据用以分析);
5.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散布看相关(找出两者的关系);
6. 直方图,层别法(分层图)Histogram:直方显分布(了解数据分布与制程能力);
7. 管制图(控制图)Control Chart:管制找异常(了解制程变异)。

QC 新七大手法:1. 关系图法(关联图法);
2. KJ法(亲和图法、卡片法);
3. 系统图法(树图法);
4. 矩阵图法;
5. 矩阵数据分析法;
6. 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或重大事故预测图法;
7. 网络图法(又称网络计划技术法也叫关键路线法)。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

案例:
第四章:因果图
层别法
检查表
柏拉图
QC

因 果 图(鱼骨图)

具 直方图
散布图
控制图
特意留白
第五章:直方图
层别法
检查表
柏拉图
QC

因 果 图(鱼骨图)


直方图
散布图
控制图
定义: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所谓直方图,就是将数据按其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 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数为高的若干长方形排列的图。
QC 七工具
QC七工具包括哪些?
层别 法
检查表
柏拉 图
QC

因 果 图(鱼骨图)

具 直方 图
散布 图
控制图
有关数据的概念
数据
计数型 计量型
不连续的数据,例如一个房间内人的数量 连续的数据,例如测量出的一支铅笔的长度
第一章:层别法
层别法
检查表
柏拉图
QC

因 果 图(鱼骨图)

具 直方图
散布图
控制图
确定 搜 集资 料
确定 分析
方 法及 负责 人
编制 表格
试用表格
评审修 订表格
归档使 用
检查表类型:
记录用表:把数据分成几个项目类别加以表示的表格和图表。这种调查表实际是
每天的记录用表。如不合格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质量分布调查表等。
检查用表:是指把已事先规定的项目罗列在表格上,并按罗列的项目对事件一一
目的/作用: 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
制作步骤:
选项目
选单位,例如频 次、成本、金额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层别法57第四章层别法(Stratification)一、前言:为区别我们所收集的数据中,因各种不同的特点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而以个别特征加以分类、统计;此类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或分层法)。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发现产品质量因人、时、料、机台⋯⋯等不同时,会有差异性存在。

如能针对上述各种可以明显区分的因素,在数据收集时,加以适当标注分类;如有不合格品发生时,很可能只是其中一种因素(原料或人或机台)有问题,便可快速寻找症结的所在。

同样质量较优时,也可从分层数据,获得其状况而寻求其他因素或条件的改善。

由以上简述可知,如数据未能适当分层,则当有异常时,往往在调查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有时甚至最终还是无法寻找到真正原因。

所以,平时的数据收集如能适当分层,就可避免上述情形,而发挥分层法的最主要功能——透过各种分层收集数据以寻求不合格原因或最佳相关条件,以作为改善质量的有利手法。

二、层别的分类:1. 部门层别、单位层别:生产部门、维修部门、测试部门、采购部门、研究部门、资材部门⋯⋯等。

2. 过程区域层别:下料区、裁剪区、折弯区、加工区、焊接区、涂装区、组装区⋯⋯等。

3. 操作员层别:班别、线别、组别、熟练度类别、操作法类别、年龄别、性别、教育程度分类⋯⋯等。

4. 机械、设备的层别:58 机品台管分七类大、手场法所分类、机型分类、年份分类、制造厂分类、工具分类、新旧分类、编号分类、速度分类⋯等。

5. 作业条件的层别: 温度类别、湿度类别、压力类别、天气类别、作业时间类别、作业方法类别、人工与自动类别、顺序类别、人工与机器类别⋯等.6. 时间的层别: 小时类别、日期类别、周类别、旬类别、月类别,上、下午类别、日夜类别、季节类别⋯⋯等。

7. 原材料的层别:供应商类别、群体批类别、材质类别、产地类别、大小类别、成分类别、储存时间类别⋯⋯等。

8. 测量的层别:测量人员类别、测量方法类别、测量设备类别、测量环境类别⋯⋯等。

9. 检查的层别:检查员分类、检查方法分类、检查场所分类⋯⋯等。

10. 环境、气候的层别:气温类别、湿度类别、晴或雨类别、照明类别、潮湿或干燥类别⋯⋯等。

11. 地区的层别:海岸与内陆类别、国内外类别、东区与西区类别、南区与北区类别⋯⋯等。

12. 制品的层别:新旧品类别、标准品与特殊品类别、制造类别⋯⋯等。

13. 其他: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类别、包装类别、搬运方法类别⋯⋯等。

三、层别法的实施步骤:1. 先选定调查的对象。

2. 设计收集资料所使用的表单。

第四章层别法593. 设定资料的收集点并培训员工如何填写表单。

4. 记录及观察所得的数值。

5. 整理资料、分类绘制应有的图表。

6. 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

四、层别法使用的注意事项:1. 实施前,首先确定分层的目的——不合格率分析?效率的提高?作业条件确认?⋯⋯。

2. 检查表的设计应针对所怀疑的对象而设计。

3. 数据的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记载。

4. 依各类可能原因加以分层,以找出真正原因所在。

5. 分层所得的结果应与对策相连接,并付诸实际行动。

五、层别法的运用方法:对QC 手法上各种图表均可运用层别法加以分类比对分析;请参照以下范例:1.推移图的层别60 品管七大手法2.直方图的层别:S U且非正态分布B 生产线值均在规格内,但 A 、C 生产部分落于规格外,故我们改善时应以A、 C 两条生产线为改善重点;而 A 生产线应提高其值, C 生产应降低其值。

B 生产线硬度值252015105碳铁碳含量的层别)%100p=2.0%%累计比例p=1.2%(a) 改善前5.特性要因图的层别:n=6000(b)改善后np=70 件铸造不合格率偏6. 散布图的层别Y予以分层别X X X (作为曲线散布)(正相关)(负相关)六、实例演练:<例>某造纸厂的纸厚,生产线规定日班人员须每2 小时抽测一次,每次取6 段,并测量中心及两侧的厚度加以控制。

最近业务经理反应客户对纸张的厚度不均会造成纸管卷制问题故常有客户抱怨,总经理要求质保追查原因。

于是质保经理将近五天的现场抽测数据加以整理(附表一)并制成次数分配表及直方图如下;并求出其平均值与标准差。

该公司的纸张厚度规格值6.5 0.5mm, 依据直方图可看出整理后的平均值偏低、变异非常大,质保经理找不出真正原因所在,请你帮忙找找看。

厚度值第四章 层别法 63样 本 数08:30 10:30 13:30 15:30时间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左中右位置1 6.0 6.0 6.1 6.1 6.1 6.2 6.3 6.2 6.4 6.1 6.4 6.2 2 6.2 6.1 6.1 6.5 6.9 6.7 7.0 6.5 6.9 6.3 6.5 6.33 5.8 5.8 5.8 6.3 6.3 6.3 6.3 6.4 6.7 6.5 6.5 6.6 周4 6.0 6.2 6.2 6.2 6.7 6.5 6.7 6.7 6.9 6.6 6.7 6.7 5 6.0 6.3 6.3 6.4 6.4 6.5 6.6 6.5 6.6 6.7 6.5 6.56 6.3 5.9 5.9 6.5 6.4 6.3 6.3 6.4 6.6 6.9 6.7 6.81 6.1 6.0 6.3 6.0 5.9 6.1 6.3 6.4 6.1 6.7 6.6 6.82 6.2 6.2 6.4 5.9 6.0 6.3 6.2 6.7 6.5 6.3 6.1 6.4 3 6.1 6.4 6.5 6.3 6.3 6.3 6.9 6.8 6.6 6.8 6.7 6.9 周4 6.3 6.0 5.9 6.1 6.1 6.2 6.4 6.6 6.6 6.5 6.2 6.4 5 6.2 6.3 5.9 6.4 6.6 6.4 6.3 6.6 6.2 7.0 6.8 6.96 5.9 5.5 5.8 5.8 5.9 6.2 6.4 6.8 6.3 6.6 6.5 6.61 6.3 6.3 6.2 6.2 6.0 6.2 6.5 6.2 6.3 6.4 6.4 6.62 5.6 5.7 6.1 6.3 6.2 6.3 6.5 6.4 6.4 6.1 6.3 6.53 6.4 6.4 6.3 6.2 6.2 6.2 6.7 7.0 6.6 6.5 6.5 6.6 周4 6.0 5.8 6.1 6.0 5.9 6.0 6.5 6.4 6.3 6.6 6.8 6.75 6.2 6.2 6.1 6.3 6.0 6.1 6.7 6.6 6.5 6.2 6.3 6.6 三6 6.2 6.0 6.1 6.2 6.2 6.2 6.8 6.7 6.8 6.9 6.8 6.81 6.3 6.1 6.1 6.4 6.3 6.2 6.5 6.6 6.6 6.7 7.0 6.62 6.1 6.1 6.0 6.4 6.4 6.5 6.1 6.2 6.2 6.2 6.1 6.03 6.0 6.0 6.3 6.3 6.2 6.2 6.2 6.1 6.5 6.5 6.5 6.5 周4 6.3 6.3 6.3 6.1 6.2 5.9 6.7 6.5 6.7 6.2 6.2 6.1 四5 5.9 5.9 6.1 6.3 6.3 6.1 6.2 6.4 6.3 6.4 6.5 6.56 6.0 5.8 6.0 6.3 6.2 6.0 6.4 6.5 6.5 6.7 6.7 6.8 1 6.0 6.1 6.2 6.0 6.1 6.0 6.3 6.4 6.2 6.4 6.3 6.42 6.1 6.1 6.3 6.0 6.3 6.2 6.6 6.5 6.4 6.5 6.5 6.53 6.3 6.1 6.3 6.4 6.4 6.5 6.6 6.6 6.8 6.5 6.8 6.6 周 4 5.8 6.0 5.7 6.8 6.6 6.8 6.3 6.4 6.3 6.4 6.4 6.4 五5 6.0 6.0 5.9 6.5 6.6 6.4 6.6 6.5 6.5 6.6 7.0 6.9 66.46.26.36.36.26.26.76.87.06.77.06.7组中值 5.56.06.57.0次数112812 3 4 5 4 4 3 2 187n =360384743257X=6.35 S=0.2864 品管七大手法 解:⑴先以纸张厚度的测量位置分层别,即以左、中、右分层后再绘制直方图,如下图:次数( 右 侧 )S LS U25 20次数次数第四章 层别法 65结论分析:以位置类别予分层后,我们发现直方图的散布情形,仍有超出规格值的现象,且各位置的离散程度与平均值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

⑵再以测量抽取的时间类别予以分层,即绘制早上0830 ,1030 ,与下午1330 ,1530 的分层后直方图,再予以观测。

如下图:O( 次数S L S U(一次数S L S U结论分析:根据测量时间分层可看出早班上午时段的厚度平均分布偏 规格下限较多,又以 08:30 时的不足厚度最多;所以我 们可判定纸张厚度不够是因生产时间不同差异所引起, 并应从早上的作业情况再予以调查分析,以寻找改善对1 1 1 1 1次数0 0 0 0 0 0 3 81655633n =906.06.57.05.5组中值(一次数S L S U68 品管七大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