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边角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 E 等).
B
·C
D
归纳: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常通过证明它们是全 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或对应角来解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
【跟进训练】已知:如图, AB=DB,CB=EB,∠1=∠2,求
证:∠A=∠D. 证明:∵ ∠1=∠2,
B.∠E=∠C D.∠ABD=∠EB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
3.如图,点E、F在AC上,AD//BC,AD=CB,AE=CF.
求证:△AFD≌△CEB.
证明: ∵AD//BC,
A
∴ ∠A=∠C,
E
∵AE=CF,
∴AE+EF=CF+EF,
D F
即 AF=CE.
M
D
C
A
B
结论: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定全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边角边 ”
例3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C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第2课时 边角边
葫芦岛第六初级中学
“边角边”定理
A
A
B
C
“两边及夹角”
B
C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它们能判定两个 三角形全等吗?
SAS能否判定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动手试一试:尺规作图画出一个△A′B′C′,使A′B′ =AB,A′C′=AC,∠A′=∠A (即使两边和它们 的夹角对应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 △ABC上,它们全等吗?

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12.2.2-“边角边”ppt优秀课件

人教数学八年级上册12.2.2-“边角边”ppt优秀课件

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
△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A
△ABC和△ABD满
足AB=AB ,AC=AD,
∠B=∠B,但△ABC
与△ABD不全等. B
C
D
知识梳理: A
A
B
C
SSA不能
A
判定全等
B
C
D
B D
感悟 提升
通过这节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SSS、 SAS
注意哦!
3.两边一角. ?
4.两角一边.
讲授新课
一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定理)
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那么
这两条边与这一个角的位置有几种可能性呢?
A
A
B
C
“两边及夹角”
B
C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它们能判定两个 三角形全等吗?
探究活动1:SAS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读句画图
①作∠MBN=30°
A
B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
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 =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
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证明:在△ABC 和△DEC 中,
A
AC = DC(已知),
∠ACB =∠DCE (对顶角相等),
(SAS) 边:AB=CB(已知), 角:∠ABD= ∠CBD(已知)B, 边: BD=BD(公共边). ?
证明:在△ABD 和△ CBD中, AB=CB(已知),
∠ABD= ∠CBD(已知),
BD=BD(公共边), ∴ △ ABD≌△CBD ( SAS).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案122第2课时“边角边”1.do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案122第2课时“边角边”1.do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教策2 W “边角边"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边角边”.(重点)2.能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囿(重点)3「边角边”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适合'边角边”判定方法的条件的搏(难点)一、情境导入小伟作业本上画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他想画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他该怎么办?请你帮助小伟想一个办法,并说明你的理由.想一想: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伟画的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只知道一个条件(一角或一边)行吗?两个条件呢?三个条件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吧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边角边字I」定两三角形全等[类型_別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________如图,A、D、F、B 在同一直线上,AD=BF, AE=BC, S AE||BC.求证:^AEF塁△ BCD.解析:由A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zA=zB,由AD=BF可得AF=BD,又AE = BC,根据SAS,即可证得^AEF奧BCD・AE=BC,SzA=z B, 证明:・. AE||BC,・・z A=zB. ・・ AD= BF,・ AF=BD.在^AEF 和^BCD 中,•/ jAF=BD, ・•・△ AEF塁△ BCD(SAS)・方法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两边的術.册型二勅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公AB3 △ DEF的是()探究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爲 【类型一刑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镰蔭1已知:如图,BC||EF,解析:利用已知条件易证 N ABC=N FB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证明△AB3 A RB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颈HzBEF.再根据平行,可得出N BEF 的度 数,从而可知N C 的度数.fBC=BE,奧△ FBE(SAS), . .z OzBEF •又T BC|| EF,・.N C=z BEF =45°.方法总结 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类型二,等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综合A. AB=DE, N B=2 E,B. AB=DE, z A= 2 D,C. BC-EF, N B — N E,D. BC=EF,N C=N F,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 只有燼的条件不符合,故徒BC=EF AC=DF AC-DFAC=DF△ABC 塁A 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全等时, 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 等•解题吋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SSA 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解:. .z ABC=z FBE •在△ ABC 和△ FBE 中,zAB 皆N FBE, ..△ABCAB=FB,若21- 45°,求z C 的度数.解析:(1)因为已知条件中有两个正方形,所以AD=CD, DE=DG,它们的夹角都是N ADG加上直角,可得夹角相等,所以 AADE 和ACDG 全等;(2)再利用互余关系可以证明 AE 丄CG. 证明:⑴ T 四边形 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AD= CD, GD= ED. *. 2 CDG= 90° + ^ ADG,N ADE=90° + N ADG, ・・.z CDG = z ADE.在△ ADE 和△ CDG 中,丁DE=GD,竺△ CDG(SAS),・•・ AE=CG ;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從、CG •求证:(1) AE=CG ; (2) AE 丄CG.AD=CD,]N ADE = N CDG,・•・△ ADE⑵摩与DG 相交于 MAE 与CG 相交于N 在△ GMN 和△ DME 中,由⑴得N CGD = N AED, 又GMNzDME, zDEM + zDME=90。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第2课时“边角边”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第2课时“边角边”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出示例1,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
巩固练习
学练优练习
教给学生寻找全等条件的方法,完善学生全等的证明书写.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通过课堂小结,归纳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形成解题经验.
(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
要想证AB=DE,
只需证△ABC≌△DEC
△ABC与△DEC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
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解决.
通过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体验数学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推理论证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证明书写.
再次探究,释解疑惑
出示思考: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让学生思考、交流、探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释解心中的疑惑.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新版)新人教版(2)精品PP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新版)新人教版(2)精品PP
旧知回顾
1.判断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
定义(重合)法;边边边(SSS)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问:如图△ABC和△ DEF 中, AB=DE=3 ㎝,∠ B=∠ E=300 , BC=EF=5 ㎝
则它们完全重合?即△ABC≌△ DEF ?
A
D
3㎝
3㎝
300
300
B
5㎝
∴AD=CD (对应边相等)
∠ADB=∠CDB(对应角相等)
∴ BD平分 ∠ADC
A
D C
练习 : 已知:AD=CD, BD 平分∠ ADC 。 问∠A=∠ C 吗?试证明
A 解:∵ BD 平分∠ ADC ∴ ∠ADB=∠BDC
B
∵在△ADB与△DBC中
D
AD=CD
C
∠ADB=∠BDC
∴△ABDB≌D△=BCDBD(SAS) ∴ ∠A=∠C(对应角相等)
B
【证明】∵在△BAD和△BAC中,
D
A
BA=BA ∠BAD=∠BAC AD=AC
C
∴ △BAD≌△BAC (SAS).
∴ BD=BC
2、如图,点E、F在BC上,BE=CF, AB=DC, ∠B=∠C,求证: ∠A=∠D
A BE
【证明】∵BF=BE+EF
CE=CF+FE
D
而BE=CF
∴BF=CE
在△ABF和△DCE中,
3.怎样找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已知中找. 图形中看
[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是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公共角、对顶 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第2课时 “边角边”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第2课时 “边角边”2

人教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人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 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4.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图(1)中:△ABD≌△ACE,AB与AC是对应边;图(2)中:△ABC≌△AED,AD与AC是对应边.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的内容是什么?二、导入新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AO=CO,∠AOB=∠COD,BO=DO.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重合;又因为∠AOB =∠COD,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此外,还可以图1(1)中的△ACE绕着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CAB的度数,也将与△ABD重合.图1( 2)中的△ABC绕着点A旋转,使AB与AE重合,再把△ADE沿着AE(AB)翻折180°.两个三角形也可重合)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B、C,使AB=3.1cm,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2)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三、例题与练习1.填空:(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例1 已知:AD∥BC,AD=CB(图3).求证:△ADC≌△CBA.问题:如果把图3中的△ADC沿着CA方向平移到△ADF的位置(如图5),那么要证明△ADF≌△CEB,除了AD∥BC、AD=CB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AF=CE或AE =CF)?怎样证明呢?例2已知:AB=AC、AD=AE、∠1=∠2(图4).求证:△ABD≌△ACE.四、小结: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五、作业: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新人教八上数学第2课时 “边角边”

新人教八上数学第2课时 “边角边”

A
AB = AC,
BD = CD,∴△ABD≌△ACD(SSS).
AD = AD, ∴∠BAD =∠CAD.
E
在△ABE 和△ACE 中, AB = AC (已知),
B
D
C
∠BAD =∠CAD (已证), ∴△ABE≌△ACE (SAS).
AE = AE (公共边),
∴ BE = CE.
拓展提升 5. 如图,已知 CA = CB,AD = BD, M,N
8 cm
ⅣⅣ
5 cm
5 cm
2. 如图,AB = DB,BC = BE,欲证△ABE≌△DBC,
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 D)
A.∠A=∠D
B.∠E=∠C
C.∠A=∠C
D.∠ABD=∠EBC
3.如图,点 E、F 在 AC 上,AD∥BC,AD = CB,AE =
CF. 求证:△AFD≌△CEB.
证明: ∵ AD∥BC, ∴ ∠A =∠C.
(2) 在射线 A'D 上截取
A'B' = AB,在射线 A'E上
截取 A'C' = AC;
(3) 连接 B'C'.
A′
B′ D
思考:
① △A′B′C′ 与 △ABC 全
等吗?如何验证?
②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
满足哪三个条件?
知识要点
“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文字语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第十二章
八年级数学上(RJ) 八年级教数学学课上件(RJ)
教学课件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边角边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定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情感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教材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
【教学说明】要求学生规范地用作图工具画图,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并让学生剪出画好的△ABC,△A′B′C′,把它们放在一起,观察出现的结果,引导学生间交流结论.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问题2 请各学习小组间交流,并总结出规律.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作出如下归纳总结.
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其中的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条对应边.
例1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教学说明】让学生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分析.
要想证AB=DE,只需要证△ABC≌△DEC.而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有条件 ,还需条件 .
证明:在△ABC和△DEC中,
∴△ABC≌△DEC(SAS).∴AB=DE.
【归纳结论】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得到答案.
例2 如图,已知AB=AC,AD=AE,∠BAC=∠DAE.求证:△ABD≌△ACE.
【教学说明】由学生依题意寻找条件,涉及三角形边的条件有AB=AC,AD=AE,但∠BAC=∠DAE只是对应边夹角的一部分,怎么办?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
证明:∵∠BAC=∠DAE(已知),
∴∠BAC+CAD=∠DAE+CAD,
即∠BAD=∠CAE.
在△ABD与△ACE中,
AB=AC(已知),
∠BAD=∠CAE(已证),
AD=AE(已知),
∴△ABD≌△ACE.
【归纳结论】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边、角条件,必须是这两个三角形的边、角,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如∠BAC=∠DAE不能直接用于证△ABD与△ACE的全等.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已知∠1=∠2,如果用SAS证明△ABC≌△BAD,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2.如图,已知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 ).
A.60°
B.50°
C.45°
D.30°
3.如图,已知AB∥DE,AB=DE,BE=CF,如果∠B=50°,∠A=70°,则∠F=( ).
A.70°
B.65°
C.60°
D.55°
4.如图,点B,D,C,F在一条直线上,且BC=FD,AB=EF.
(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不再加辅助线),使△ABC≌△EFD,你添加的条件是 .(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ABC≌△EFD.
5.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CD平分∠ACE,CE平分∠BCD,CD=CE.
(1)求证:△ACD≌△BCE.
(2)若∠D=50°,求∠B的度数.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应用“SAS”解答上述习题,巩固对“SAS”的认识和提升应用能力.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4\,5题的过程,强化学生书写证明过程的能力.
在完成上述习题的解答后,请学生探究:“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指导学生画图分析、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教师出示下列材料帮助学生探究:
如图,在△ABC和△ABD中,∠B=∠B,AB=AB,AC=AD,由图可知,△ABC与△ABD 并不全等.
完成上述题目后,引导学生做本课时创优作业“课堂自主演练”中的题.
【答案】1.AC=BD 2.A 3.C
4.(1)∠B=∠F或AB∥EF或AC=ED.
(2)当∠B=∠F时,在△ABC和△EFD中,
AB=EF,
∠B=∠F,
BC=FD,
∴△ABC≌△EFD(SAS).其它证明略.
5.(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
又∵CD平分∠ACE,CE平分∠BCD,
∴∠1=∠2,∠2=∠3,∴∠1=∠3.
在△ACD和△BCE中,
CD=CE,
∠1=∠3,
AC=BC,
∴△ACD≌△BCE(SAS).
(2)∵∠1+∠2+∠3=180,∴∠1=∠2=∠3=60.
∵△ACD≌△BCE,∴∠E=∠D=50°.∴∠B=180°-∠E-∠3=70°.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归纳“SAS”,并强调:“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再提出问题供同学思考\,交流\,探讨.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2.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
2.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本节课的引入,可采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索的过程,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同时利用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对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最后再通过实际图形让学生认识到“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