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教案教科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教案教科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教案教科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力、运动和能量的概念。

2. 理解力的来源和作用。

3. 掌握运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4. 能够应用物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

2. 运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3. 力的加速度和能量转化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力、运动和能量之间的联系。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力和能量转化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设备。

2. 教学辅助资料。

3. 实验课时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力、运动和能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理论学习(30分钟)1. 讲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探讨运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3. 解析力的加速度和能量转化问题。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 进行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设计实验,探究力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力、运动和能量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将相关练习题作为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评价(随时)教师及时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运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教科版必修1】超重与失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实质教学难点: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的拉力的计算。

教学仪器:纸带、弹簧秤、钩码、体重计、塑料瓶、水、书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将一条纸带对折后下面挂上钩码,想一想只用一只手能不能把纸带拉断?生:动手实验。

力,为什么迅速向上提时纸带会断?生:钩码对纸带的拉力增大。

师: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当它加速向上和加速向下运动时,观察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变化?生:弹簧秤向上加速运动时,示数变大;加速向下运动时示数变小。

让一学生站到体重计上称体重。

师:当你站在体重计上下蹲时,观察到体重计的示数是怎样变化的?生:体重计的示数变小。

师:以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就是本节要探究的课题——超重与失重。

板书:超重与失重二、新课教学学生试验::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观察当它静止、缓缓上升、缓缓下降、突然上升和突然下降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变化?钩码运动状态静止缓缓上升缓缓下降突然上升弹簧秤示数的变化突然下降师:围绕超重与失重,大家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超重与失重?2)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3)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失重)?1 什么是超重与失重?板书: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

师提问:在超重、失重现象中物体的实际重力变化了没有?生答:物体的m、g没有变化,则重力g不变。

师解答:物体的实际重力称为实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称为视重。

总结: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

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汇编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汇编

1.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秒初与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秒初与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秒初与秒末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n n n n n n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和实验模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义,并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一幅打夯的图片,分析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

2、模拟打夯,指出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的实际意义,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个力可分解为几个力?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任意几个力,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三)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遵循什么规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力的分解实例分析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

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将物块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压弯,同时物块沿斜面下滑.[结论]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压紧斜面.[分析]重力的两个分力大小跟斜面的倾斜角有何关系?[结论]通过作图和实验演示可看出倾角越大,下压分力越小而下滑分力越大。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1.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秒初与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秒初与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秒初与秒末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n n n n n n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材分析本课选择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本章章名“运动的描述”点明本章学习的内容是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要理解这些物理量首先必须理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是高中物理中介绍的第一个物理模型,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是学习后面运动学知识的重要前提,而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将该物体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看成质点进行研究,对更好的进行物体运动描述提供了方便。

其次由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对物理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前首先必须要建立参考系,而所研究的运动形式以直线运动居多,所以用坐标系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会更加直观形象,所以本节课在讲授质点和参考系知识的同时,也添加了坐标系这一新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定义和条件,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在哪些情况下把物理看成质点。

2、知道什么是参考系,理解参考系选取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同时也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初步掌握经过科学抽象来抓住物体本质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例中体验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3、体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科学抽象渗透研究问题时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学习和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以不同”。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研究物体运动的习惯,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本领。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科版高一物理优秀教案全集(必修一)

教科版高一物理优秀教案全集(必修一)

1.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秒初与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秒初与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秒初与秒末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n n n n n n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高中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教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第一课时:物理学科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物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科的定义和分类
2. 物理学科的研究内容
3. 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理学科的定义和分类、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难点: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对物理学科有什么了解?你认为物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2. 教师介绍物理学科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3. 教师讲解物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5. 总结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和学习动力。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5篇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篇2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材分析本课选择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本章章名“运动的描述”点明本章学习的内容是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要理解这些物理量首先必须理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是高中物理中介绍的第一个物理模型,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是学习后面运动学知识的重要前提,而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将该物体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看成质点进行研究,对更好的进行物体运动描述提供了方便。

其次由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对物理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前首先必须要建立参考系,而所研究的运动形式以直线运动居多,所以用坐标系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会更加直观形象,所以本节课在讲授质点和参考系知识的同时,也添加了坐标系这一新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定义和条件,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在哪些情况下把物理看成质点。

2、知道什么是参考系,理解参考系选取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同时也会用二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初步掌握经过科学抽象来抓住物体本质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事例中体验运动描述的相对性。

3、体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之一-------科学抽象渗透研究问题时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和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学习和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以不同”。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研究物体运动的习惯,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本领。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精选8篇

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精选8篇

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精选8篇篇一: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

1.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秒初与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秒初与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秒初与秒末的区别➢ 课时安排n n n n n n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应用;2. 理解运动和运动的相关概念,学会描述运动的基本规律;3. 掌握力的作用概念及力的计算方法;4. 了解力和压力的区别,学会计算压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力的作用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板书、实验仪器、教学素材等;2. 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3. 讲解牛顿三定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1. 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力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力的作用;2. 授课:介绍力的概念及力的计算方法,讲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概念;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力的实验,让学生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第二课时: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 复习:回顾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应用;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 实验:进行一个相关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5. 总结: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和压力的概念1. 复习: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和压力的概念,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4. 讨论:分组讨论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实验:进行一个压力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力大小。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2. 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留作复习材料。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的理解;2.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实例,拓展对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和理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x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全集(必修一)x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n秒初与n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n秒初与n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n秒初与n秒末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请从物理学的知识讨论一下该人找宝剑选择的参考系是什么?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找到宝剑的方法。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

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5篇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篇1知识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法建议“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教科版高一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5篇(实用)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5篇(实用)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5篇(实用)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篇1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方案二】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平均速度: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二)瞬时速度: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 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篇2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的概念⑵了解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⑶掌握时刻中n秒初与n秒末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复习,建立参考系的概念⑵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理想化方法以及理想模型⑶通过对时间间隔与时刻的辨别,初步学会分辨n秒初与n秒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的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n秒初与n秒末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力学知识。

在开始学习力学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力学可以分为两部分:只是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而不究其运动的原因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运动学(教材第一章),它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对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我们把它叫做动力学(教材第三章),它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运动学中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新课开讲1.机械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它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的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阶段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还学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物理学规律。

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那么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还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

2.参考系初中阶段我们说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与它做参照,这个被选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参考系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b.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考系d.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选作参考系讨论:“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识。

请从物理学的知识讨论一下该人找宝剑选择的参考系是什么?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找到宝剑的方法。

3.质点我们先来计算这样几个问题:D5182次列车上午8:09分从成都火车北站出发,9:40分到达南充火车客站,成都火车北站到南充火车客站铁路全长215 km,列车的长度是384 m。

a.试计算D5182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大?b.列车全部通过西山隧道需要多长时间?其中假设西山隧道全长827 m。

通过计算,我们很容易得到D5184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9.8 m/s,列车全部通过西山隧道的时间为30.4 s。

在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列车的全长,而在计算列车全部通过西山隧道的问题中,我们却把列车全长考虑在内。

这是因为在前一个问题中,铁路的长度远远大于列车的长度;而在后一问题中,列车的长度与隧道的长度比较起来相差不大,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列车的长度。

像第一个问题这样的,不考虑物体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样的点在物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作质点。

⑴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用来代替物体的”,说明不是真实的,是一种假设(一个物体不可能没有大小)。

但是,这个物体的大小对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来说影响不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忽略掉这个物体的大小。

我们把这种保留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方法成为理想化方法。

而这种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被理想化了的研究对象称为理想模型。

理性化方法、理想模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在后面我们还会遇到。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这里的点是有质量的,区别于数学上的点。

因此我们要对质点做点说明。

............⑵说明:a.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

b.物理学上的质点与数学上的点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回到刚刚提到的列车问题上,在第一问中列车之所以能够看成质点是因为它的长度远远小于铁路的长度,而在第二问中,列车的长度对于隧道长度来说却不可忽略。

同样的一个物体,在有些问题中可以看成质点,然而在另外一些问题中却不能被看着质点。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其在具体的问题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的,当其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时就可以看成质点;反之,则不能。

因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列宁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问题上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⑶物体被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物体能够看成质点4.时间 空间 时刻对于时间和空间,我们并不陌生。

但是在物理学中,时间和时刻却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上图中,时刻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比如图中的1t 、2t ),而时间间隔(一般意义上我们称时间)为两个时刻之差,即图中的t 即为时间。

关于时刻还有两组容易混淆的理解,那就是n 秒初与n 秒末所经历时间。

比如:3 s 初指的是从计时起点开始到3 s 初经过了2 s 的时间,而3 s 末指的是从计时起点到3 s 末经历了s 3的时间。

这一点在同学们刚刚学习高中物理时特别容易搞混的地方,应引起注意。

✧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初中物理中的机械运动、参照物(参考系)等概念,学习了质点的概念以及学会区分时间与时刻。

还要懂得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与理想模型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论。

✧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的所有作业以及预习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板书设计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一、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二、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选其他物体为参考,这个被选做参考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也叫参考系三、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说明:a.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b.物理学上的质点与数学上的点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3.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物体能够看成质点四、空间时间时刻1.时刻:时间轴上的一点2.时间间隔(时间):两时刻之间的时刻差➢课后反思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学目标1.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2.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3.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4.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重点难点重点: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难点: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设计思想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这两个概念是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而清晰的第一印象。

还想通过刚开始的这几节课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和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

所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来解读位移和路程的概念。

同时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即用数轴来表示位移轴,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知道).这样既直观又易懂。

同时让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

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资源《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问题:阅读课本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故事,提到的三个问题涉及哪三个物理量?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我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课堂学习】学习活动一:确定位置的方法师:你现在在哪儿?如何描述?学生:“扬州市新华中学”师:不认识新华中学的人还是不知道你在哪儿?学生:扬子江中路728号。

师:能再具体点儿吗?学生:高一(1)班师:能再具体点儿吗?学生:第二行第五个问题1:什么是位置?物体所在的具体地点叫位置。

问题2:阅读课本第6页观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建立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问题3:对照课本第7页图1-2-5、1-2-6,怎样建立坐标系来研究物体的位置及其位置的变化?学习活动二:位移师:从北京到上海,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生:从北京到上海,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或飞机,还可以中途改变交通工具.选择的路线不同,运动轨迹不同,但就位置变动而言,都是从北京来到了上海.问题1: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的概念以及如何表示位移呢?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问题2:位移就是初中学过的路程吗?什么是路程?位移不是路程。

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问题3:怎样在坐标系中表示位移呢?如果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如上图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x2-x1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如下图所示汽车A的位移为负值,B的位移则为正值.表明汽车B的位移方向为x轴正向,汽车A的位移方向为x轴负向.学习活动三:标量和矢量阅读课本第8页问题1:什么是标量?什么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矢量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矢量的方向。

问题2:位移、路程、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电流、压强哪些量是标量,哪些量是矢量?路程、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电流、压强是标量,位移以及下面几节课要学的速度、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

问题3:但是电流和压强是有方向的,它们应该是矢量呀,为什么是标量呢?矢量和标量的运算法则?标量遵循算术法则,矢量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第二章学)学习活动四:位移和路程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甲:谢谢!乙:不用客气.请在图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问题: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1、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2、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师: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 学生讨论后回答,并交流自己的看法.生: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