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对于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 解法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 顺序,从问题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 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 原来乘的用除,除的用乘,那么问题便容易解决。
这种解题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
例1: 有一个数,把它乘以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
5.粮库内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 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少7吨,还剩4吨。问: 粮库里原有面粉多少吨?
6.有一筐梨,甲取一半又一个,乙取余下的一 半又一个,丙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筐里只 剩下一个梨。这筐梨共值8.80元,那么每个梨值多 少钱?
7.某人去银行取款,第1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 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多10元,这时存折上 还剩125元。问:此人原有存款多少元?
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问:这个数 是几?
这个问题是由 (□×4-46)÷3-10=4, 求出□。我们倒着看,如果除以3以后不减去 10,那么商应该是4+10=14;如果在减去46以后 不除以3,那么差该是14×3=42;可知这个数乘以 4后的积为42+46=88,因此这个数是88÷4=22。 解:[(4+10)×3+46]÷4=22。 答:这个数是22。
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 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 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 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 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 数一样多了。如果他们三人共有81元,那么甲、 乙、丙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
甲组有30+3=33(本), 乙组有30-3+5=32(本), 丙组有30-5=25(本)。
例5: 在A商店我花了所带钱的2/3 ,在B商店又花

小学数学技巧巧用逆运算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技巧巧用逆运算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技巧巧用逆运算解决问题数学,在小学阶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学好数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逆运算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数学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逆运算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逆运算的概念是指通过逆运算和已知条件,反推出问题的未知数。

逆运算通常是某种运算的反向操作,例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

下面,我们将逐个介绍逆运算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在小学数学中,加法是一个基础的运算。

而减法则是加法的逆运算。

当我们遇到求两个数的和或找出未知数时,可以通过减法来实现。

例如:例1: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共花费30元。

其中,他买了两种水果,一种是苹果,每个苹果2元,还买了一些橙子,每个橙子3元。

假设苹果的个数为x,橙子的个数为y,求解未知数x和y。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x + 3y = 30。

这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减法运算来解得未知数。

首先,我们可以将上述方程变形为:3y = 30 - 2x,然后继续变形为:y = (30 - 2x) / 3。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给定苹果的个数x,计算出橙子的个数y。

通过逆运算,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乘法是小学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运算,而除法则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解决一些乘法问题时,可以通过除法来反推出未知数。

例如:例2:小明有一些糖果,他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了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的糖果数是10。

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解析:设小明一共有x个糖果,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 / 4 = 10。

通过逆运算除法,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得到x = 4 * 10 = 40。

所以,小明一共有40个糖果。

三、减法的逆运算——加法减法也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而加法则是减法的逆运算。

在解决一些减法问题时,可以通过加法来推导出未知数。

逆推法

逆推法

逆推法同学们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

有些聪明的小朋友,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

由于从出口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数学问题顺向思考很难解答,这时如果能从反向进行思考,有时能化难为易,很快找到解题途径。

其思考的方法是从问题或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这样,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乘算。

例1. 一种细菌,1小时增长1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细菌,10小时可增长到400万个,问增长到100万个需要多少小时?思路分析:因为细菌每小时增长1倍。

10小时增长到400万个,那么9小时就增长到400万个的一半,即9小时增长到200万个,8小时增长到100万个。

算式:100118-+=()(小时)答:增长到100万个时需要8小时。

例2. 四个小朋友共有课外读物120本,甲给了乙3本,乙给了丙4本,丙给了丁5本,丁给了甲6本,这时他们四个人课外读物的本数相等。

他们原来各有课外书多少本?思路分析:四个人互相给,总本数仍然是120本,那么每人应有120430÷=(本),然后各自把给别人的本数拿回来,再把别人给自己的本数退回去,就得到原有的本数。

算式:120430÷=(本)丁原有的本数:306531+-=(本)丙原有的本数:305431+-=(本)乙原有的本数:304331+-=(本)甲原有的本数:303627+-=(本)答:甲、乙、丙、丁四人原来各有书27本、31本、31本、31本。

例3. 粮仓里存大米若干袋,第一天卖出的比存米的一半少8袋,第二天又卖出剩余米的一半,这时粮仓里还存米32袋,这个粮仓原存大米多少袋?思路分析:根据粮仓里最后还有32袋,一步一步地求出粮仓原存大米多少袋。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发现数字的规律技巧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发现数字的规律技巧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发现数字的规律技巧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学科,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非常重要。

在数学练习中,发现数字间的规律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生在数学习题练习中发现数字规律的技巧。

一、寻找重复出现的数字规律在练习中,一些数字可能会不断地出现,这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某种规律存在。

例如,一道乘法题:4 × 1 = 4,4 × 2 = 8,4 × 3= 12,4 × 4 = 16,4 × 5 = 20。

我们可以观察到,结果的个位数不断地从0增加到5。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当4乘以任何一个正整数时,结果的个位数只会是0、4、8、2或者6。

这种规律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习题,更加迅速地计算答案。

二、观察数字间的差值或倍数关系有时候,数字之间的差值或倍数关系也能帮助我们找到规律。

例如,一道加法题:2 + 3 = 5,5 + 3 = 8,8 + 3 = 11,11 + 3 = 14,11 + 3 = 17。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的加数都是3,而结果则连续增加了3、3、3,即差值不断增加。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当我们计算连续的数字相加时,差值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出更多的和。

三、尝试逆推法逆推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的部分信息反推未知部分的方法。

在解决数字规律问题时,逆推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序列数字中的规律。

例如,给定以下数字序列:2,4,8,16,32。

我们可以发现,从第2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

而第1个数字则呈现出一种隐含的规律:每个数字都是2的0次方。

这个规律的发现使我们能够简化递推关系的计算,找出更多数字序列中的规律。

四、观察数字的分解与组合在解决数学习题时,我们有时需要将数字进行分解或组合,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道除法题:20 ÷ 4 = 5,除数和商的乘积等于被除数。

[教学研究]用逆推法解题

[教学研究]用逆推法解题

用逆推法解题【知识要点】1.逆推法:是用还原思想解题的方法。

就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原始的条件2.用逆推法解答某些题目时,比用顺推法解答更清晰容易3.解题关键:在从后往前推算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同原来相反的运算、原来加的,运算时用减;原来减的,运算时用加;原来乘的,运算时用除;原来除的,运算时用乘【典型题解】例1.某数加上10,减去7,乘以3,除以5,等于12。

这个数是多少?分析:用逆推法思考:这个数没除以5时是多少?这个数没乘以3时是多少?这个数没减去7时是多少?这个数没加上10时是多少?也可以顺序画表如下:()()()()1073512+-⨯÷−−→−−→−−→−−→③②① 从12入手逆推依次计算出①②③三个数,最后求出这个数是多少解:12560 60320 20727 271017⨯=÷=+=-= 答:这个数是17例2.在求几个数之和时,把其中的一个加数的十位数字少写了5,个位数字上本应该是零而写成了6,千位数应该是7而写成了1,这时得到的和是3212。

那么,原来要求的几个数的和应该是多少?分析:加数的十位上少写5,和就少了50;个位是0写成6,和就多了6;千位是7写成1,和就少了6000;这题可以看成是正确的和先减少了50,又增加了6,再减少了6000后是3212,用逆推法即可求解解:()32127110009212+-⨯= 921269206-= 92065109256+⨯=答:原来要求的几个数的和应该是9256例3.小明的三层书架中共放着48本书。

有一次他清书,先从上层拿8本放入中层;又从中层拿6本放入下层,这时三层书的本数相等。

原来每层放多少本书?分析:以三层书的本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现在每层书的本数48316÷=。

再分析各层书是怎样变化得到16本书的,即上层原有书的本数-8本=16本;下层原有书的本数+6本=16本;中层原有书的本数+8本-6本=16本,最后用逆运算使问题得解解:48316÷=(本) 16824+=(本) 16610-=(本) 166814+-=(本)答:原来上层放24本,下层放10本,中层放14本书例4.在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枚李子。

二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点之逆序推理法整理

二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点之逆序推理法整理

二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点之逆序推理法整理逆序推理法,也叫逆推法或倒推法.简单说,就是调过头来往回想.例1 老师心中想了一个数,对他的学生说:“给这个数加上9,再取和的一半应是5.”他叫学生们把这个数算出来.你会算吗?解:用逆推法求解,就是这样想:因为老师想的数加上9后之和的一半是5,那么和就应是 5×2=10;再往前逆推,在没有加上9之前应是10-9=1,这就是老师心中想的数.让我们再从另一种思路去想:首先,把老师想的数用□代表,顺着题意列式应有:(□+9)÷2=5,我们可以叫它做顺序式.然后,再把前面的逆推过程写成算式,就应有:5×2-9= ,“1”就是方框所代表的数,所以把它写在方框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算式叫做逆序式.把两式进行对照比较(如下图如示)可见:①顺序的运算结果(或最后结论)是逆序式的已知数据(或起始条件);②顺序式中除以2变为逆序式中乘以2;③顺序式中加上9变为逆序式中减去9;④顺序式中起始未知数变为逆序式中最后运算结果;总之,逆序式恰为顺序式的逆运算.这就是逆推法的由来和实质.例2 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等于6.问这个数是几?解:依题意,写出顺序式,再接着写出逆序式,[(某数+6)×6-6]÷6=6…顺序式(6×6+6)÷6-6=某数…逆序式经计算可知“某数”=1.例3 小勇拿了妈妈给的零花钱去买东西.他先用这些钱的一半买了玩具,之后又买了1元5角钱的小人书,最后还剩下3角钱.你知道妈妈给小勇多少钱吗?解:可以这样倒着想:小勇最后剩下3角钱,在买书之前的钱应是3角+1元5角=1元8角.这个数目是他买玩具后剩下的,买玩具前的钱数应当是:1元8角×2=3元6角.这就是妈妈给他的钱数.若画出下面的图就更清楚了.例4 小亮拿着1包糖,遇见好朋友A,分给了他一半;过一会又遇见好朋友B,把剩下的糖的一半分给了他;后来又遇到了好朋友C,把这时手中所剩下的糖的一半又分给了C,这时他自己手里只有一块了.问在没有分给A以前,小亮那包糖有几块?解:采用逆推法--从最后结果往前倒着推算.小亮最后手里只剩下一块糖,这是分给C一半后所剩的数,则知遇见C之前小亮有糖:1×2=2(块).同理,遇到B之前有糖:2×2=4(块).遇到A之前有糖:4×2=8(块).即小亮未给小朋友前,那包糖应有8块.例5 农妇卖蛋,第一次卖掉篮中的一半又1个,第二次又卖掉剩下的一半又1个,这时篮中还剩1个.问原来篮中有蛋几个?解:逆推:篮中最后(即第二次卖后)剩1个;第二次卖前篮中有(1+1)×2=4个;第一次卖前篮中有(4+1)×2=10个;即篮中有10个蛋.例6 某池中的睡莲所遮盖的面积,每天扩大1倍,20天恰好遮住整个水池,问若只遮住水池的一半需要多少天?解:倒着想.若是今天睡莲把整个池面遮满了,那么昨天睡莲只遮住了水面的一半.今天是第20天,昨天就是第19天,也就是说睡莲遮住一半池面需19天.例7 文化用品店新到一批日记本,上一周售出本数比总数的一半少12本;这一周售出的本数比所剩的一半多12本;结果还有19本.问这批日记本有多少?解:由图上可见本周未售出时的一半是:19+12=31(本);本周未售出时的总数是:31×2=62(本);总数的一半是:62-12=50(本);总本数是:50×2=100(本).列出综合算式:[(19+12)×2-12]×2=100(本).答:这批日记本共有100本.例8 现有一堆棋子,把它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取出其中的两份又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再取出其中的两份再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问原来至少有多少颗棋子?解:题中有“至少”这一条.用逆推法从最后的最少棋子情况逆推.先画线段图依次表示分棋子的过程,见下图:假设第三次分时,三等份中每分是1个棋子(最少),则此次分前应是3+1=4个;4÷2=2,则第二次分前应是2×3+1=7个,注意7是奇数(第二次分前的棋子是第一次分后的两份,应是偶数所以不应是7,可见前面假设不对).再假设第三次分时每等份是2个棋子,也不行. 又假设第三次分时每等份是3个棋子,则有3×3+1=10;10÷2=5,5×3+1=16;16÷2=8,8×3+1=25;∴原来有棋子至少是25个.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小学数学教案逆推

小学数学教案逆推

小学数学教案逆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逆推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逆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逆推法的思维逻辑。

教学准备:数学习题,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入逆推法的概念,让学生猜测逆推法是什么意思。

二、讲解逆推法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1. 用简单的例子说明逆推法的定义和解题方法。

2. 讲解逆推法的思维逻辑,让学生明白逆推法的原理和运用。

三、逐步实践
1. 讲解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结果逆推回原因。

2. 让学生尝试用逆推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四、拓展训练
1. 给学生一些适量的逆推法练习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逆推法的运用。

五、总结
1. 总结逆推法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作业
1. 布置逆推法相关的习题作业。

2. 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及时复习与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逆推法的思维逻辑和解题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解题思维方式。

通过示例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逆推法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小朋友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

有些聪明的小朋友,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

由于从出口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乘算。

(一)从结果出发逐步逆推例1一个数除以4,再乘以2,得16,求这个数。

(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最后再乘以2得16,可看出,在没乘以2之前的数是:16÷2=8在没除以4之前的数是:8×4=32答:这个数是32。

*例2 粮库存有一批大米,第一天运走450千克,第二天运进720千克,第三天又运走610千克,粮库现有大米1500千克。

问粮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现有大米1500千克,第三天运走610千克,可以看出,在没运走610千克之前,粮库中有大米:1500+610=2110(千克)在没运进72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2110-720=1390(千克)在没运走45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1390+450=1840(千克)答:粮库里原来有大米1840千克。

*例3 某数加上9后,再乘以9,然后减去9,最后再除以9,得9。

问这个数原来是多少?(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最后除以9,得9,看得出在除以9之前的数是:9×9=81在减去9之前的数是:81+9=90在乘以9之前的数是:90÷9=10在加上9之前,原来的数是:10-9=1答:这个数原来是1。

*例4 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计划行军498千米,头4天每天行30千米,以后每天多行12千米。

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逆推法_

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逆推法_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加 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乘算。
(一)从结果出发逐步逆推 例 1 一个数除以 4,再乘以 2,得 16,求这个数。(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由最后再乘以 2 得 16,可看出,在没乘以 2 之前的数是:
让每个家庭都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逆推法
小朋友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有些聪明的小朋 友,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由于从出口 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 出 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让每个家庭都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答略。
例 5 仓库里原有化肥若干吨。第一次取出全部化肥的一半多 30 吨,第二次取出余下 的一半少 100 吨,第三次取出 150 吨,最后剩下 70 吨。这批化肥原来是多少吨?(适于 四年级程度)
解:从“第三次取出 150 吨,最后剩下 70 吨”可看出,在第三次取出之前仓库里有化 肥:
1500+610=2110(千克) 在没运进 720 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
2110-720=1390(千克) 在没运走 450 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
1390+450=1840(千克) 答:粮库里原来有大米 1840 千克。
行动感召行动、灵魂唤醒灵魂
1
让每个家庭都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例 3 某数加上 9 后,再乘以 9,然后减去 9,最后再除以 9,得 9。问这个数原来是 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

小学数学逆推法

小学数学逆推法

小学数学逆推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有一种非常有趣且实用的解题方法,叫做逆推法。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许多看似复杂的数学难题的大门。

逆推法,简单来说,就是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理,直到找到问题的初始条件。

这与我们平时习惯的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但正是这种逆向思维,常常能让我们在解题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数加上 5 之后乘以 3,结果是 27,求这个数是多少?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思维,从已知条件开始推导,可能会觉得有些无从下手。

但如果运用逆推法,就会变得清晰许多。

因为最后的结果是 27,是这个数乘以 3 得到的,那么在乘以 3 之前,这个数就是 27÷3 = 9。

而 9 又是这个数加上 5 得到的,所以这个数就是9 5 = 4。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倒推,我们很容易就求出了答案。

再来看一个例子。

小明有一些零花钱,他用这些零花钱买了一本 10 元的书,然后剩下的钱又买了一支 5 元的笔,最后还剩下 3 元。

问小明一开始有多少零花钱?这道题如果从一开始小明有多少钱去思考,可能会比较混乱。

但用逆推法,我们先从最后的 3 元开始,因为买笔花了 5 元,所以买笔之前有 3 + 5 = 8 元。

又因为买书花了 10 元,所以一开始小明就有 8 + 10 = 18 元。

逆推法在解决一些应用题时也非常有用。

比如行程问题,一辆汽车从 A 地开往 B 地,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3 小时,然后又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2 小时到达 B 地,问 A、B 两地相距多远?我们可以先算出以 80 千米每小时行驶的 2 小时的路程为 80×2 =160 千米,再算出以 60 千米每小时行驶的 3 小时的路程为 60×3 = 180 千米,最后将两段路程相加 160 + 180 = 340 千米,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练习提升
例8: 甲、乙、丙三人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数一样多了。如果他们三人共有81元,那么甲、乙、丙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
逆推:(1)哥哥还给弟弟5块,则哥哥是14-5=9块,弟弟是12+5=17块;(2)弟弟抢走哥哥的一半,抢走了一半,则剩下的就是另一半,所以哥哥就应该是9+9=18块,弟弟是17-9=8块;(3)哥哥抢走弟弟的一半,则弟弟原来就是8+8=16块。
01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三人最后一样多,所以都是81÷3=27元,然后我们开始还原: 1. 甲和乙把钱还给丙:每人增加2倍,就应该是原来的3倍,所以甲和乙都是27÷3=9,丙是81-9-9=63; 2. 甲和丙把钱还给乙:甲9÷3=3,丙63÷3=21,乙81-3-21=57; 3. 最后是乙和丙把钱还给甲:乙57÷3=19,丙21÷3=7,甲81-19-7=55元。
在125×□÷3×8—1=1999中,□内应填入什么数?
某数加上11,减去12,乘以13,除以14,其结果等于26,这个数是多少?
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其结果等于36,求这个数。
小乐爷爷今年的年龄数减去15后,除以4,再减去6之后,乘以10,恰好是100。问:小乐爷爷今年多少岁?
1
2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例题精选
1
例7: 有砖26块,兄弟两人争着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太多,就抢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挑多少块?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这个问题是由
(□×4-46)÷3-10=4, 求出□。我们倒着看,如果除以3以后不减去 10,那么商应该是4+10=14;如果在减去46以后 不除以3,那么差该是14×3=42;可知这个数乘以 4后的积为42+46=88,因此这个数是88÷4=22。 解:[(4+10)×3+46]÷4=22。
答:这个数是22。
数一样多了。如果他们三人共有81元,那么甲、
乙、丙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
三人最后一样多,所以都是81÷3=27元,然后
我们开始还原:
1. 甲和乙把钱还给丙:每人增加2倍,就应该 是原来的3倍,所以甲和乙都是27÷3=9,丙是819-9=63; 2. 甲和丙把钱还给乙:甲9÷3=3,丙
63÷3=21,乙81-3-21=57;
的一半,则弟弟原来就是8+8=16块。
例8: 甲、乙、丙三人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
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
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 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 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 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
答:正确的结果应是169。
例3: 学校运来36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 栽,乐乐先拿了若干树苗,欢欢看到乐乐拿得太 多,就抢了10棵,乐乐不肯,又从欢欢那里抢回 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是欢欢的2倍。问:最 初乐乐拿了多少棵树苗?
先求乐乐与欢欢现在各拿了多少棵树苗。学校
共有树苗36棵,乐乐拿的树苗数是欢欢的2倍,所以
对于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
解法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
顺序,从问题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

逆推与图示整理

逆推与图示整理

逆推与图示引入:张老师说;“把我的年龄数减去8,除以5,加上8,再乘6,正好是72.”同学们,你能推算出张老师今年多大吗?【知识要点】1、必要知识储备。

运用“逆推法”解决问题要以四则运算中加减乘除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知识基础。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2、对“逆推法”的理解。

“逆推法”思考问题,不仅是解题思路的“逆向”,而且计算方法也是恰恰相反。

从后往前推,原来是加法,推回去是减法,原来是减法,推回去是加法;原来是乘法,推回去是除法,原来是除法,推回去是乘法;总之,总是逆着往回想、往回算,因而,这种解题思路,又称“还原”。

3、需要用“逆推法”解决的问题,常常要满足三个条件:⑴、已知最后结果;⑵、已知在达到最终结果时每一步具体过程;⑶、最初结果为未知数。

把握这三个条件,准确运用画图来帮助分析题意,“逆推法”一定会运用得好的。

〔典型例题〕〔例1〕、一根钢管,第一次截去3米,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后,还剩 5米。

这根钢管原来长多少米?〔例2〕、工人们铺一段公路,第一天铺了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铺了余下的一半少1千米,此时还剩18千米。

公路全长多少千米?〔例3〕、小马虎抄了一道整数加法题,因为字迹潦草,算题时,把个位上的6看做了0,把十位上的5看做了8,结果所得的和是123,那么,正确答案是多少?注:同学们,虽然“逆推法”帮助小马虎解决了问题,可是我真心希望你们要认真审题,仔细书写,不要再犯“小马虎式”的错误了!〔例4〕、小华在郊外采了一大把野花,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哭鼻子的小妹妹,她把花束的一半送给了小妹妹;后来,她有碰见了爱花的小哥哥,她又把此时手中的花束的一半给了小哥哥;最后又遇见了好朋友妞妞,她又把此时手中花束的一半分给了妞妞,这样一来,小华手里只剩下3枝花了,可她一样很高兴。

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及解题方法

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及解题方法

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及解题方法
逆推法通常用于解决还原应用题,主要是通过反向推导或逆向推理的方法来还原出问题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过程。

以下是使用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1. 理解题意:首先要充分理解题目要求和提供的信息,明确需要还原的对象、过程或关系。

2. 确定目标状态:确定需要还原到的目标状态或信息,对于涉及多个步骤的过程,需要逐步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状态。

3. 反向推导:从目标状态开始,逆向推导出前一步的状态或信息。

这通常需要依据已知条件、规则或逻辑进行逆向推理,找出导致目标状态的可能路径或方法。

4. 考虑多种可能性:在逆推导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可能性和选择,有时可能需要分支推导,观察每条路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迭代推导:如果还原的过程比较复杂或包含多个阶段,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迭代推导,层层递进地还原出整个过程或关系。

6. 验证与检查:在完成逆推导后,需要对还原的结果进行验证和检查,确保得出的还原信息符合题目要求,并且与已知的条件、规则相符。

7. 总结归纳:对于复杂的还原过程,可以根据逆推导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清楚各个阶段的推导逻辑和关键步骤。

逆推法在解决还原应用题时,能够帮助理清问题脉络,逐步还原出隐藏或缺失的信息或关系,为最终的问题求解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三年级数学逆推法讲解

三年级数学逆推法讲解

三年级数学逆推法讲解逆推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它是根据已知条件所得到的结果,通过逆向思维,逆向推导出问题的解答方法。

简单来说,逆推法就是从终点开始逆向推导,找到问题的起点和解决的途径。

逆推法在三年级数学中常常被用于解决某些数列问题。

数列是数学中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

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逆推法确定数列的公式或找出特定位置的数字。

以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逆推法的应用。

假设有一个数列:2,4,6,8,10...,要求找出第10个数字是多少。

首先我们观察数列的规律,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得到的。

因此,我们可以逆向推导出数列的公式:第n个数字=第n-1个数字+2。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第10个数字=第9个数字+2。

继续使用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出第9个数字=第8个数字+2,第8个数字=第7个数字+2,依次类推,直到第1个数字。

最后,代入已知条件第1个数字是2,依次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第10个数字的值。

逆推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问题的末尾,然后逐步向前逆推直至找到问题的起点和解决的途径。

在实际解题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列出一个数表或借助辅助线条等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数列的规律和运用逆推法。

除了数列问题,逆推法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

比如,在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逆推法,从某个已知的时间点开始,逆推到起始时间或者求解时间间隔。

总结起来,逆推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尤其适用于解决数列问题。

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从末尾开始逆向推导,可以找到数列的公式或求解特定位置的数值。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逆推法,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因此,逆推法是三年级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希望以上对逆推法在三年级数学中的讲解能帮助到大家!。

逆推法解决加减乘除问题

逆推法解决加减乘除问题

逆推法解决加减乘除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加减乘除是最基本的四则运算。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得出答案。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算式,我们可能需要运用逆推法来解决。

逆推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逆向思维,将问题逐步分解,最终得到答案。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逆推法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加法问题。

假设有一个数x,已知x加上5等于15,我们需要求出x的值。

通过逆推法,我们可以先减去5,得到x等于10。

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逆向思维,将问题转化为减法,从而得到了答案。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减法问题。

假设有一个数y,已知y减去7等于3,我们需要求出y的值。

同样地,通过逆推法,我们可以先加上7,得到y等于10。

这个例子中,我们同样通过逆向思维,将问题转化为加法,从而解决了减法问题。

然后,我们来看一个乘法问题。

假设有一个数a,已知a乘以3等于21,我们需要求出a的值。

通过逆推法,我们可以先除以3,得到a等于7。

这个例子同样展示了逆推法的威力,通过逆向思维,将问题转化为除法,从而得到了答案。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除法问题。

假设有一个数b,已知b除以2等于4,我们需要求出b的值。

通过逆推法,我们可以先乘以2,得到b等于8。

同样地,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将问题转化为乘法,从而解决了除法问题。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逆推法在解决加减乘除问题中的重要性。

逆推法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更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容易得到答案。

逆推法的核心思想是逆向思维,通过逆向推导,逐步分解问题,最终得到答案。

除了以上的基本四则运算,逆推法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解决方程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逆推法将方程逐步化简,从而得到方程的解。

在解决几何问题中,逆推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逆向推导,得到未知的几何要素。

总结来说,逆推法是一种解决加减乘除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逆向思维,将问题逐步分解,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得到答案。

三年级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讲解

三年级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讲解

三年级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讲解一、概述在数学学习中,还原应用题是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逆推法作为解决还原应用题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围绕三年级逆推法解决还原应用题展开讲解,旨在帮助学生和老师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二、逆推法的概念逆推法是指根据已知的结果,逆向推导出未知的条件或过程。

在还原应用题中,逆推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最终的结果出发,推导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条件或过程。

三、逆推法的步骤1. 理清题意在解决还原应用题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从结果逆推条件根据已知的结果,逆向推导出导致该结果的条件或过程。

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最终的结果,可以借助逆推法来推导出起始条件或过程。

3. 检查验证在推导出条件或过程之后,需要对推导出的解答进行检查验证,确保所得到的结果符合题意和实际情况。

如果验证通过,则可以得出最终的解答。

四、逆推法的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逆推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仅在数学问题中需要用到逆推法,许多实际问题也可以通过逆推法来解决。

1. 购物计算当我们在购物时,如果知道最终要支付的金额和折抠情况,可以通过逆推法来计算出原价是多少,从而对商品的原始价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时间推算在安排时间或计划活动时,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最终的时间点来逆推出前置条件或活动安排,以便更好地安排我们的时间和活动。

3. 解决问题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逆推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最终的结果出发,逆向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更好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逆推法的优势逆推法在解决还原应用题时有着诸多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1. 提高思维逻辑能力逆推法要求学生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条件或过程,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逆推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
巧之逆推法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
小朋友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

有些聪明的小朋友,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

由于从出口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乘算。

(一)从结果出发逐步逆推
例1一个数除以4,再乘以2,得16,求这个数。

(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由最后再乘以2得16,可看出,在没乘以2之前的数是:
16÷2=8
在没除以4之前的数是:
8×4=32
答:这个数是32。

*例2 粮库存有一批大米,第一天运走450千克,第二天运进720千克,第三天又运走610千克,粮库现有大米1500千克。

问粮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由现有大米1500千克,第三天运走610千克,可以看出,在没运走610千克之前,粮库中有大米:
1500+610=2110(千克)
在没运进72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
2110-720=1390(千克)
在没运走45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
1390+450=1840(千克)
答:粮库里原来有大米1840千克。

*例3 某数加上9后,再乘以9,然后减去9,最后再除以9,得9。

问这个数原来是多少(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由最后除以9,得9,看得出在除以9之前的数是:
9×9=81
在减去9之前的数是:
81+9=90
在乘以9之前的数是:
90÷9=10
在加上9之前,原来的数是:
10-9=1
答:这个数原来是1。

*例4 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计划行军498千米,头4天每天行30千米,以后每天多行12千米。

求还要行几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从最后一个条件“以后每天多行12千米”可求出,以后每天行的路程是:
30+12=42(千米)
从头4天每天行30千米,可求出已行的路程是:
30×4=120(千米)
行完4天后剩下的路程是:
498-120=378(千米)
还要行的天数是:
378÷42=9(天)
综合算式:
(498-30×4)÷(30+12)
=378÷42
=9(天)
答略。

*例5 仓库里原有化肥若干吨。

第一次取出全部化肥的一半多30吨,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100吨,第三次取出150吨,最后剩下70吨。

这批化肥原来是多少吨(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从“第三次取出150吨,最后剩下70吨”可看出,在第三次取出之前仓库里有化肥:
70+150=220(吨)
假定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而不是少100吨,则第二次取出后,仓库剩下化肥:
220-100=120(吨)
第二次取出之前,仓库中有化肥:
120×2=240(吨)
假定第一次正好取出一半,而不是多30吨,则第一次取出一半后,仓库里剩下化肥:
240+30=270(吨)
仓库中原有化肥的吨数是:
270×2=540(吨)
综合算式:
[(150+70-100)×2+30]×2
=[120×2+30]×2
=270×2
=540(吨)
答略。

共有多少本图书有科普读物多少本(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最后一个条件是“少儿读物是630本”,由于科普读物和文艺读物
所以,这个书架上共有书:
有科普读物:
答略。

(二)借助线段图逆推
*例1有一堆煤,第一次运走一半多10吨,第二次运走余下的一半少3吨,还剩下25吨。

问这堆煤原来是多少吨(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作图17-1(见下页)。

从图17-1可看出,余下的一半是:
25-3=22
所以,余下的煤是:
22×2=44(吨)
全堆煤的一半是:
44+10=54(吨)
原来这堆煤是:
54×2=108(吨)
答略。

*例2 服装厂第一车间的人数占全厂人数的25%,第二车间的人数比第
个服装厂共有多少人(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作图17-2(见下页),用三条线段表示三个车间的人数。

第二车间人数是:
第一车间人数是:
全厂人数是:
150÷25%=600(人)
综合算式:
(三)借助思路图逆推
例1某工程队原计划12天修公路2880米,由于改进了工作方法,8天就完成了任务。

问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作思路图(图17-3)。

求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和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

求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就要知道公路的长和实际修完的天数。

实际每天修的米数是:
2880÷8=360(米)
求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就要知道公路的长和原计划要修的天数。

原计划每天修的米数是:
2880÷12=240(米)
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修的米数是:
360-240=120(米)
答略。

*例2 某机床厂去年每月生产机床5台,每月用去钢材4000千克;今年每月生产的机床台数是去年的4倍,平均每台机床比去年少用钢材200千克。

今年每月用的钢材是去年每月所用钢材的几倍(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作思路图(图17-4)。

从图17-4的下边开始看,逐步往上推理。

(1)去年每台用钢材多少
4000÷5=800(千克)
(2)今年每台用多少钢材
800-200=600(千克)
(3)今年每月生产多少台
5×4=20(台)
(4)今年每月用多少钢材
600×20=12000(千克)
(5)今年每月用的钢材是去年每月所用钢材的几倍
12000÷4000=3(倍)
综合算式:
(4000÷5-200)×(5×4)÷4000
=600×20÷4000
=3(倍)
答略。

(四)借助公式逆推
例1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780平方厘米,底是52厘米。

问高是多少(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面积=底×高÷2,逆推这个公式得:
高=面积×2÷底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高是:
780×2÷52=30(厘米)
答略。

例2 求图17-5平行四边形中CD边的长。

(单位:厘米)(适于五年级
程度)
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BC×AE=6×3=1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
CD×AF=5CD
所以,5CD=18
CD=18÷5
=(厘米)
答略。

例3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底面的直径是6厘米。

求它的高是多少。

(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底面圆的直径是6厘米,则半径就是3厘米。

由V=1/3πR2h逆推得:
h=V×3÷π÷R2
因此,它的高是:
×3÷÷32
=÷÷32
=9(厘米)
答略。

(五)借助假设法逆推
解:假设取出存款后没有买书橱,则150元是取出的钱的:
取出的钱是:
150×3=450(元)
老张原有的存款是:
450×4=1800(元)
答略。

例2 供销社分配给甲、乙、丙三个乡若干吨化肥。

甲乡分得总数的一半少2吨,乙乡分得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吨,最后剩下的8吨分给丙乡。

问原来共有化肥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乙乡分得剩下一半,而不是又多半吨,则乙乡分走后剩下的化肥是:乙乡分走前的化肥是:
假设甲乡分得总数的一半,而不是少2吨,则甲乡分走化肥:
17-2=15(吨)
这15吨正好是原有化肥吨数的一半,所以原来共有化肥:
15×2=30(吨)
综合算式:
答略。

(六)借助对应法逆推
所以,食堂原来有大米:
综合算式:
答略。

所以,第一天耕地后余下的亩数是:
25+3=28(亩)
28亩所对应的分率是:
综合算式:
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