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读后感和测试题
《三字经》读后感1.《三字经》读后感这个暑假学校要求每个人读一本好书,我选择了《三字经》这本书。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古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我收益很多。
“昔孟母,择邻处”这句话讲述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找到适合培育孟子的环境,曾经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
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把织布机上已经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以此教育孟子学习就像这织了一半的布被剪断线半途而废。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学习环境对学习也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学习和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孟母剪断布来教育孟子更让我懂得了想学好知识就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三字经》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教育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的故事。
《编蒲抄书》中的路温舒为了有时间学习用蒲草抄书,边放羊边学习,最后成为了著名的法律学家。
《孙敬悬梁》中孙敬是个学习很勤奋的孩子,经常因为学习累的头昏眼花。
他为了少睡觉多读书想出了头悬梁的办法。
最后他成了著名的学者。
还有《囊萤映雪》等小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刻苦学习才能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通过对《三字经》这本书的阅读,不但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是我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发。
我爱这本书!2.《三字经》读后感听爸爸说《三字经》这本书是我们祖国的一本经典书籍,里面有很多关于古代人生活和学习的故事。
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黄香温席》、《汉文帝侍母》和《孔融让梨》这些故事让我知道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来孝敬父母。
从《皇帝发明指南车》、《元旦和春节的由来》、《神农种五谷》这些故事中我学习到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印象深刻的故事中有一个《囊萤映雪》的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车胤和孙康都是年幼勤奋好学的孩子。
因为家穷车胤用捉萤火虫借光读书;孙康借雪光读书。
他们最后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古代的生活条件和我们现在的相差甚远,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都能够刻苦学习,这种精神让我很钦佩。
小学生语文学习三字经专项训练试卷100题
小学生语文学习三字经专项训练试卷100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三字经习题1、论语者,_________;群弟子,________。
(二十篇,记善言)2、曰南北,_________。
此四方,_________。
(曰西东,应乎中)3、曰水火,_________。
此五行,________。
(木金土,本乎数)4、父子恩,_________。
(夫妇从)5、兄则友,_________。
(弟则恭)6、长幼序,_________。
(友与朋)7、君则敬,_________。
(臣则忠)8、此十义,_________。
(人所同)9、玉不琢,_________。
人不学,_________。
(不成器,不知义)10、为人子,_________。
亲师友,_________。
(方少时,习礼仪)11、首孝弟,_________。
知某数,_________。
(次见闻,识某文)12、三才者,_________。
三光者,_________。
(天地人,日月星)13、为学者,________;小学终,________;(必有初,至四书)14、孟子者,________;讲道德,_________;(七篇止,说仁义)15、作大学,________;自修齐,________;教经通,__________;如六经,___________。
(乃曾子,至平治,四书熟,始可读)16、诗书易,________;号六经__________;有连山,________;有周易,________。
(礼春秋,当讲究,有归藏,三易详)17、________,全在兹;载治乱,_______。
(古今史,知兴衰)18、口而诵,________,朝于斯,________。
(心而惟,夕于斯)19、“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_____________。
《三字经》等经典试题
《三字经》试题一、我会填。
(64分)1、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
丝与竹,。
二、我会选。
(16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论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B.精美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A.岳飞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彼既仕,。
7. 披蒲编,削竹简。
,。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10.蚕吐丝,。
,。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大豆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 B.精美 C.器皿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6.“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三、判断题。
(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测试题一:1. 下面哪句话不是三字经中的内容?A. 人之初,性本善B. 玉不琢,不成器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答案:B. 玉不琢,不成器2. “人之初,_________”是三字经的开头句。
答案:性本善3.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 养不教,父之过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案: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_________,礼仪往来”是三字经中讲述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的一句。
答案:言必信5. “_________,切莫贪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答案:俭以养廉测试题二: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三字经主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三字经主要包含了人生之道、学习之道、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三字经被称为经典教材?答案:三字经以简短精悍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儿童学习。
因此,它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并被列为经典教材。
3. 你认为三字经中哪句话最有启发作用?为什么?答案: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以下是其中一种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谦虚虚心,不断追求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成为优秀的人。
4. 三字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三字经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以上的测试题和答案,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应用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三字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寓意深远的语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______。
3. “教之道,贵以专”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性相近,习相远。
2. 教不严,师之惰。
3. 子不学,非所宜。
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2.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智D. 人不学,不知信3.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谁?A. 黄香B. 王羲之C. 诸葛亮D. 孔子答案:1. C2. A3. A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
()2. “三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宋朝的朱熹。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恶”。
()答案:1. √2. ×(“三字经”的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成书于宋朝)3. ×(“三字经”中提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教子有方”的教育理念。
2. 描述“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明其寓意。
答案:1. “三字经”中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持之以恒。
2.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搬到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第二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模仿商人的叫卖声;最后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读书。
这个故事寓意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3. 请列举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
4. 在三字经中,如何描述“孝”的重要性?
5. 三字经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6. 三字经中“弟子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请解释三字经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8. 三字经中“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9. 三字经中“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0. 三字经中强调了哪些学习态度?
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
2.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在出生时,其本性是善良的。
3.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4. 三字经中描述“孝”的重要性是“孝为百行之先”,强调孝顺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
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尧、舜、禹等。
6. “弟子规”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弟子。
7.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是所有美德中,孝顺是最为重要的。
8. “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指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
9.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指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10. 三字经中强调的学习态度包括勤奋、谦虚、持之以恒等。
这份测试题及答案涵盖了三字经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适合用于检验学习者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______。
3.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______。
4.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______。
二、选择题1. “性相近,习相远”中“习”指的是什么?A. 学习B. 习惯C. 练习D. 习性2. “教之道,贵以专”中的“专”意味着什么?A. 专心B. 专业C. 专注D. 专一3. “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年轻时应该多学习B. 老年时不需要学习C. 学习是老年人的事情D. 学习是浪费时间三、判断题1.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2. “苟不教,性乃迁”意味着如果不接受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3. “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如果不经过教育和培养,就无法成为有用的人。
()四、简答题1. 请解释“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2. “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五、论述题请结合《三字经》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 习相远2. 贵以专3. 老何为4. 亦如是二、选择题1. B2. C3. A三、判断题1. 正确2. 正确3. 正确四、简答题1. “性相近,习相远”意味着人的本性是相似的,但因为后天的环境和习惯不同,人的行为和性格会有很大的差异。
2. “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专注和专一,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论述题(答案略,学生可以根据《三字经》的内容和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进行论述。
)。
《三字经》全文阅读及题库测试答案
《三字经》全文阅读及题库测试答案《三字经》阅读题库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 )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 )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A《诗经》B《论语》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 )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三字经填空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填空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______,贵以专。
答案:教之道2.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______,宜自勉。
答案:玉不琢3.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______。
答案:所当执4.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______。
答案:兄弟睦5.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答案:不容紊6.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答案:七情具7.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答案:乃八音8.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答案:人所同9.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答案:至四书10.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答案:说仁义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什么?答案:《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九族”包括哪些亲属关系?答案:《三字经》中提到的“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根据《三字经》的内容,谈谈你对“教之道,贵以专”的理解。
答案:《三字经》中提到“教之道,贵以专”,意味着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应当专注和专一。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集中精力,用心教育,确保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能够被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
同时,这也强调了教育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即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非一时的行动。
2. 《三字经》中“为人子,方少时。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答案:专5. 子不学,断机______。
答案:杼6. 玉不琢,不成______。
答案:器7. 人不学,不知______。
答案:义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______。
答案:友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______。
答案:亲10.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______。
答案:长#### 二、选择题1.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选择邻居的原因是什么?A. 邻居家有好书B. 邻居家有好学校C. 邻居家有好榜样D. 邻居家有好风景答案:C2.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父亲应该多赚钱B. 父亲应该多陪伴孩子C. 父亲应该教育孩子D. 父亲应该宠爱孩子答案:C3. "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告诉我们:A. 老师应该严厉B. 老师应该懒惰C. 老师应该放松D. 老师应该懈怠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B. 规矩是多余的C. 规矩是不必要的D. 规矩是有害的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孝"的含义。
答案:《三字经》中的"孝"是指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它强调子女应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以及在父母年老时给予照顾。
2. 《三字经》中提到的"悌"是什么意思?答案:"悌"在《三字经》中指的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和帮助。
“三字经”专项训练试卷
“三字经”专项训练试卷1、论语者,_________;群弟子,________。
(二十篇,记善言)2、曰南北,_________。
此四方,_________。
(曰西东,应乎中)3、曰水火,_________。
此五行,________。
(木金土,本乎数)4、父子恩,_________。
(夫妇从)5、兄则友,_________。
(弟则恭)6、长幼序,_________。
(友与朋)7、君则敬,_________。
(臣则忠)8、此十义,_________。
(人所同)9、玉不琢,_________。
人不学,_________。
(不成器,不知义)10、为人子,_________。
亲师友,_________。
(方少时,习礼仪)11、首孝弟,_________。
知某数,_________ 。
(次见闻,识某文)12、三才者,_________。
三光者,_________ 。
(天地人,日月星)13、为学者,________;小学终,________;(必有初,至四书)14、孟子者,________;讲道德,_________;(七篇止,说仁义)15、作大学,________;自修齐,________;教经通,__________;如六经,___________。
(乃曾子,至平治,四书熟,始可读)16、诗书易,________;号六经__________;有连山,________;有周易,________。
(礼春秋,当讲究,有归藏,三易详)17、________,全在兹;载治乱,_______。
(古今史,知兴衰)18、口而诵,________,朝于斯,________。
(心而惟,夕于斯)19、“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 _____________。
(《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20、《中庸》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子思)21、“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哪位儒家学者所著?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张子答案:A. 孔子2. 以下哪一句不属于《三字经》的开头第一句?A. 人之初,性本善B. 性相近,习相远C. 苟不教,性乃迁D. 从小学,必须根答案:B. 性相近,习相远3. 下面哪一句是《三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A. 夫子何为者?树立子孙正B. 有子自长忧,无子患莫生C. 教父母,诲儿郎D. 黄发儿童,白首方知时答案:B. 有子自长忧,无子患莫生4. 《三字经》总共有多少首?A. 120B. 150C. 300D. 360答案:D. 3605. 以下哪句是《三字经》中关于友爱的内容?A. 众善奉行,自有公道B. 内外圣明,顺天应人C. 真心互济,幸福共享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答案:C. 真心互济,幸福共享二、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__。
”答案:善2. “教父母,_________。
”答案:诲儿郎3. “黄发儿童,_________。
”答案:白首方知时4. “不识字,________。
”答案:不算人5. “养不教,_________。
”答案:父之过三、问答题1. 简要介绍一下《三字经》的作者孔子。
答: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
孔子对于儒家经典的著述很多,其中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重要著作。
《三字经》是孔子晚年时期的作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授儿童基本的道德、礼仪和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传承中。
2. 《三字经》中强调的主要价值观是什么?答:《三字经》强调了人的本性善良,主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其中包括孝敬父母、友爱互助、持之以恒、知行合一等价值观。
通过反复诵读《三字经》,可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以其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是一些关于三字经的测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填空题1. 三字经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王应麟2.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第一句,其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性相近,习相远3. 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教不严,师之惰4. "玉不琢,不成器",其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人不学,不知义5.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______。
答案:黄香二、选择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A. 环境对人的影响B. 教育的重要性C. 母爱的伟大D. 个人努力的必要性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D3. “弟子规,圣人训”中的“弟子规”是指什么?A. 一种古代的礼仪规范B. 一种古代的学习方法C. 一种古代的道德教育D. 一种古代的法律制度答案:C4. “三才者,天地人”中的“三才”指的是什么?A. 天、地、水B. 天、地、人C. 父、母、子D. 君、臣、民答案:B5. “一而十,十而百”是《三字经》中关于什么的描述?A. 数学基础B. 学习的重要性C. 人生哲理D. 社会等级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伦”是什么,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五伦指的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五种基本关系和道德准则,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五经”具体包括哪些书籍?答案: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cn三字经测精彩试题(卷)
三字经测试题姓名:班级: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52分)1、人之初,()。
性相近,()。
2、玉不琢,()。
人不学,()。
为人子,()。
亲师友,()。
3、首孝弟,()。
知某数,()。
4、人不学,()。
幼儿学,()。
5、曰春夏,()。
此四时,()。
曰南北,()。
此四方,()。
曰水火,()。
此五行,()。
6、勤有功,()。
戒之哉,()。
7、匏土革,()。
丝与竹,()。
8、高曾祖,()。
身而子,()。
(),至玄曾。
乃九族,()。
9、史记一,()。
后汉三,()。
二、我会选。
(每题3分,共21分)1、“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3、“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6、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7、“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是说()A、要坚持锻炼身体。
B、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三、连线题。
(每题3分,共18分)头悬梁朱买臣锥刺股车胤如囊萤密如映雪如负薪康如挂角敬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9分)1、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上说: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些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你能写出历史上几个孝子的名字吗?(至少三个)2、“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三个)3、《三字经》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班级::得分:一、我会填。
(64分)1、人之初,________ 。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2.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什么?A. 性相近,习相远B. 性相近,习相近C. 性本恶,习相远D. 性本善,习相近3. 以下哪句不是《三字经》的内容?A. 教不严,师之惰B. 子不学,非所宜C. 幼不学,老何为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三字经》中提到的“三才”是指哪三者?A. 天、地、人B. 君、臣、民C. 父、子、兄D. 仁、义、礼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朝代,从最早的朝代开始,依次是?A. 夏、商、周B. 商、周、秦C. 周、秦、汉D. 秦、汉、唐6.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孟母很挑剔B.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C. 孟母很会教育孩子D. 孟母很有钱7. 《三字经》中“孝经通,四书熟”中的“四书”是指?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C.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 《孝经》、《礼记》、《易经》、《春秋》8.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法D. 人不学,不知仁9. 《三字经》中“弟子规,圣人训”的“弟子规”是指什么?A. 孔子的弟子B. 一种古代的礼仪规范C. 一种古代的学习方法D. 一种古代的道德规范10. 《三字经》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A. 此谓知本B. 此谓知终C. 此谓知始D. 此谓知常答案1. D. 朱熹2. A. 性相近,习相远3.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A. 天、地、人5. A. 夏、商、周6. B.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7.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8. A. 人不学,不知义9. D. 一种古代的道德规范10. A. 此谓知本这份测试题涵盖了《三字经》的作者、内容、历史知识、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适合用于检测学习者对《三字经》的全面理解。
一年级《三字经》试题
一年级《三字经》试题一年级下学期《三字经》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我是小小裁判官(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人之初,相远。
性相近,性本善。
(√)2.___,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3.子不学,不知义。
幼不学,老何为。
(√)4.___,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5.___,鸡犬豕。
此六谷,人所食。
(√)二、连线。
(每题2分,共20分)苟不教贵以专。
___名俱扬教之道性乃迁。
教五子有义方昔孟母。
择邻处。
玉不琢师之惰子不学。
不知义。
幼不学断机杼教不严。
不知义。
三、选择正确答案。
(每题3分,共60分)1.“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研究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是(A)的意思。
A、人之初,性本善。
B、三纲者,君臣义。
C、苟不教父之过。
2.“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是(B)的意思。
A、马牛羊,鸡犬豕。
B、___,不成器。
C、性相近,相远。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B)身上。
A、___B、___C、老子4.《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C)A、___B、曾参C、___5.“香九龄,能温席。
”讲的是(B)的故事。
A、___B、___C、___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B)。
A、要认真研究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人若是不研究,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是(B)的意思。
A、融四岁,能让梨。
B、子不学,非所宜。
C、昔孟母,择邻处。
8.___是受了(B)的启示,才刻苦研究的。
A、父亲B、老婆婆C、老爷爷9.有一本书,“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这本书是(A)。
A、《孟子》B、《中庸》C、《大学》10.传说为了帮助人们寻找可以种植的粮食,尝遍百草的是(B)。
A、___B、___C、___11.传说为了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C)。
《三字经》知识点测试试卷
《三字经》测试卷一、填空。
(50分)1、昔孟母,。
,。
2、香九龄,。
,。
3、曰春夏,。
,。
曰南北,曰西东。
,。
,。
此五行,本乎数。
4、自羲农,。
,。
,。
相揖逊,称盛世。
5、夏传子,家天下。
,。
,。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
周辙东,王纲堕。
6、,。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
彼既仕,。
披蒲编,削竹简。
,。
,锥刺股。
,。
如囊萤,。
,。
7、,。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
8、,争汉鼎。
,。
,。
为南朝,。
北元魏,。
,。
二、连线题。
(6分)头悬梁朱买臣锥刺股车胤如囊萤李密如映雪苏秦如负薪孙康如挂角孙敬三、选择题。
(15分)1、为教子,三次搬家的是()A.孟母B.窦燕山C.老子D.孔子2、已成圣贤,仍像孩子学习的人()A.荀子B.庄子C. 曾子D. 孔子3、“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指()A.苏轼B. 苏洵C.苏辙D.王安石4、《论语》共有()篇。
A.二十篇B. 七篇C.三十篇D. 四十篇5、《大学》的作者是()A.孔子B. 孟子C. 庄子D.曾子6、“稻粱菽,麦黍稷。
”中“黍”指()A.稻米B.高粱C. 豆类D. 黍米7、“马牛羊,鸡犬豕。
”“豕”指()A.马B.鸡C.猪D. 牛8、《中庸》的作者是()A.老子B.庄子C. 子思D. 韩非子9、周朝持续了()年。
A.六百年B.八百年C.七百年D. 四百年10、咏絮之才()A.李清照B.谢道韫C.蔡文姬D.刘晏四、综合题。
(用自己的话回答或《三字经》中的原话都可以)(19分)1、回忆所背的《三字经》,想一想“五子”指的是哪五子?(2.5分)2、读了《三字经》,你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试举二例)(2分)3、你从《三字经》中知道了哪些勤学的故事?(试举二例)(2分)4、你从《三字经》中了解了哪些孝亲敬长的故事?(试举二例)(2分)5、《三字经》中“三传”指(3分)6、《三字经》中“四书” 指(2分)7、《三字经》中“五经” 指哪“五经”?(2.5分)7、《三字经》中“三易”(3分)五、试着解释:(8分)(1)若梁灏,八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学经典《三字经》测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题 每空0.5分,共13分。
1、 四书是指《 》《 》《 》《 》。
2、 《论语》共有 _____________ 篇,记载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
3、 《孟子》共有 __________ 篇。
其核心内容是 _________ 。
4、 《中庸》作者是 ___________ 。
《大学》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诗经的三种文体形式是 ——, ----------- 和 ------ 。
6、 被称为上古时期三皇的是 ------- , --------- , --------- 。
7、 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 _________ 朝,前后延续 _________ 年,它的建立 者是 _____________ 。
8、 主持开通大运河的国君是 _____________ 。
9、 在北京煤山自缢的亡国之君是 ________________ 。
10、 囊萤、映雪、负薪、挂角,这四位在逆境中苦心学习的人物分别是 --------- , ---- -------- , --------- 。
11、 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文学家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选择题 每题1分共15分
1、《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竟然三次搬家。
( ) 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
A 黄香
B 曾参
C 窦禹钧
3、《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
4、冬天替父亲暖被窝的是(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A 孟子的母亲
B 老子的母亲
C 孔子的母亲
A 要认真学习
B 要帮助别人
C 要礼貌待人
D 要尊敬兄长
A 李白
B 黄香
C 曾参
5、 A 、猪
B 、鸭
C 、鸽子
D 、狗
6、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
①《诗经》②《论语》③《周礼》
7、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A、宋国
B、鲁国C赵国D、楚国
8、《论语》共有()篇。
A、10 篇
B、15篇
C、20
篇
9、《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轲
C、子思
D、老子
10、“太祖兴,国大明” —-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
A、李世明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11、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
废,说的是那个王朝()
A秦朝B元朝C隋朝D明朝
12、教给人们种植五谷的是
A 燧人氏
B 黄帝
C 神农氏
D 有巢氏
13、庖丁解牛教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A 勤能补拙B 持之以恒C 珍惜时光D 熟能
生巧
14、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民族英雄是A 林则徐B 岳飞C
文天祥D 杜甫
15、成功游说六国,身配六国相印的历史人物是()A 张仪B 屈原C 苏
秦D 勾践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中的“六经”指《诗》《书》《易》
《春秋》《乐》。
()
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
()
3、徐霞客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游遍祖国的名川大山,编成了《徐霞客游记》
一书。
()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他呕心沥血地编订了史书《春秋》。
四、根据文章默写每空1 分,共32分
苟不教,,教之道,。
礼》
养不教,。
教不严,
玉不琢,,人不学,
,,知某数,识某文。
,,此五常,不容紊
作大学,,自修齐,。
五子者,,文中子,。
,国号商,六百载,。
,汉业建,至孝平,。
,,称五代,皆有由。
昔仲尼,,古圣贤,。
,,彼不教,自勤苦。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人不学,。
幼而学,,上致君,。
勤有功,,戒之哉,。
五、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每题4 分1、子不
共16 分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2、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只供学习与交流
4、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六、同学们通过学习《三字经》有何感想?在生活和学习之中,如何改正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