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表格式教案设计(含反思+备课素材+课堂和课外作业及答案)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表格式教案设计(含反思+备课素材+课堂和课外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be1fd5acfa1c7aa00ccbd.png)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要被打败的,
。
答案:1.转 钻 拉 扯 2.攮 抽 扎 勇敢顽强,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与鲨鱼进行不懈的斗争 3.老人和鲨鱼搏斗 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4.示例: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困难面前,他必须首先自保,否则就会有丧 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共同的特点。
效果。
小结 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修辞手法:夸张)
新课 教学 ( 33 )分钟
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 6】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
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
由,沉淀语文文学素
(板书:古人年龄称谓)
养。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 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
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
代为“豆蔻年华”。 15 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 15 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并用簪 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 15 岁的女 子。 20 岁:弱冠之年。年满 20 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 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 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 以后代称 30 岁为“而立之年”。” 40 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 40 岁。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50 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 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 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 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 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 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指人到 60 岁了。 70 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 70 岁为“古 稀之年”。 80-90 岁: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0 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 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 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e8d9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2.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教师常常要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欣赏建筑艺术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3 蝶恋花 答李淑一|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3 蝶恋花 答李淑一|](https://img.taocdn.com/s3/m/c961e737a0116c175e0e4870.png)
(3)小组汇报
师点拨:“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这两句大家理解有困难,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理解词意的快速通道。
(4)谁能流利地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诗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诗情
1.过渡:
读了李淑一的词,你有什么感受?(悲伤、难过)如果你的朋友给你写这样的信,你会怎么做?(安慰她)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安慰李淑一的?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汇报
(1)从第一句中体会到:他们的灵魂飘到了天的最高处——天堂。
(2)从第二、三句“嫦娥”“吴刚”热情招待中体会到神仙对烈士的崇敬,作者借神话来安慰李淑一,并表达他对英烈的赞美。
(3)“忠魂”在这里仅仅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吗?(不是,指的是千千万万为革命献身的英烈的灵魂)
(4)从第四句烈士的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激动的泪化作“倾盆雨”,体会到英烈的激动的心情。
民乐县寄宿制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科 目
语文
年 级
六年级
主 备 人
教学课题
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诗歌,背诵诗歌,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诗歌内容的理解,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情感。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与热爱之情。
3.交流资料:说说对词人毛泽东的了解。
4.对这首词,你想知道什么?
5.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二、初读诗词,了解信息,介绍背景
1.自由读诗பைடு நூலகம்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d6d7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4.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
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
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8ac9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9.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篇1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六(2)班和六(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二班学生共有xx人,三班学生共有xx人。
学生多为外地生,来源广,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
总体上分析,二班学生上学期末成绩有所上升,三班虽然保持,不过和二班还有点差距。
两个班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毕业班面临升学压力,需要引导学生以一个积极端正的心态来面对。
二、教材分析1、内容和编排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2、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3ee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2.png)
《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内容,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学习评价作品人物的方法。
3.回忆人物: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回忆一下,他们都有谁?4.教师指名反馈。
(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5.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6.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7.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总结:读名著时,我们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但是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时角度不能太单一,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
....,洒了一地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第1句话。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
请大家读课本第1句话,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这句话中“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村里的人们看到两个得救的孩子喜极而泣的情景,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3.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第2句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0528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0.png)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5.鲁滨逊漂流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四、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三课时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二、理解字词入文本: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1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2月28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7.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名师备课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名师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9644d58f5f61fb73666ab.png)
尔斯看到了什么?他会有什么变化呢?
交流小结:懂得爱护动物,懂得犯罪是要受到严厉的惩办的。
懂得人要善良,不该由复仇之心。
懂得犯了罪就丧失公民权。
4.好,同学们,读了刚才两段话,是不是觉得这部童话故事更加神奇,更加有趣了。
课后让我们都捧起这本书吧。
如果你以前读过,这一次可以特别关注尼尔斯如何慢慢变成一个好孩子的?当然走进书,你还能领略瑞典的美好风光、风俗人情,感受植物、动物的神奇世界呢!
【板书设计】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材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选取了这部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片段从讲述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东返回家后的故事。
故事先讲述了萨契尔太太和汤姆姨妈悲痛欲绝的心情,以及汤姆和贝奇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
先悲后喜的剧情对比充满戏剧气氛。
接着,汤姆自己的描述他和贝奇在山洞中的历险经历,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法官口中意外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后面的情节怎样,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小说语言轻松、幽默而略带讽刺夸张;故事有趣,引人入胜。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汤姆这一人物形象,从而关照生活中的自己,以获得共鸣;二是通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e9b7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9.png)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学情分析本文属于议论文,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中心观点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大的难点。
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文本后,用对比阅读、启发式阅读等更为浅显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事例选择与观点印证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语句,感悟科学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二)通过品词析句,了解作者用词准确、简洁凝练、逻辑严谨的语言表达;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四、工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学生准备:课前习五、在线教学过程(附在线教学实录)2.观察词语,回顾结构3.引出事例,证明观点。
精神品质的词句,根据教师引导,特点:用词准确、活动目标:通过品读三个科学家的事例,体会科学家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比阅读、启发式提问体会文章用词准确、逻辑严密、简洁凝练的表达特点。
1.品表达,悟精神七、在线教学实录 板块一:温旧知,启新知。
师:同学们好,我是龙老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先通过一轮小挑战,一起温习和检测昨天的学习情况吧!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通过用词准确、逻辑严谨、简洁凝练的表达,使事例与观点紧密关联,有理有据地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2《腊八粥》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2《腊八粥》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eac79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5.png)
部编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说明】《腊八粥》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人文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
“腊八粥”是全文的主线,作者先总体介绍了人人都爱腊八粥,再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
为了把“等粥”写详细,作者以八儿的视角,呈现了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将腊八粥熬制过程中的变化和八儿的活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有趣的腊八节风俗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新课标中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进入六下的学生已经习得了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学过了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学过了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如何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明晰课文结构,明确“等粥”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八儿等粥时的四个有趣场景,从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内容主次;通过找出描写八儿的语句合作交流,感受八儿在“盼粥”时的迫不及待,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懂得课文抓住人物描写来把“盼粥”部分写详细的方法。
在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1.会写“粥、熬”等12个生字,会写“甜腻”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详略。
3.品读“盼粥”部分,感受八儿的迫不及待,初步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1.会写“粥、熬”等12个生字,会写“甜腻”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思维导图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详略。
教学难点:品读“盼粥”部分,感受八儿的迫不及待,初步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0b26710cce2f0066f53322fd.png)
龙集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班级:六(3)班
姓名:尹寒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fa5f6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c.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6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6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友情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1)介绍照片中的“我”;(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学安排1.导语。
你们即将分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辞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
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聚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
你们同意吗?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2.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讲评重点:有无详细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详细内容特点介绍清楚3.练习。
(1)独立考虑: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哪位同学说得较好?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互相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7.小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一、教材说明《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
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属历险小说类,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范例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cc02624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5.png)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是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的传授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教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2.学习并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3.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4.通过阅读古诗词,促进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和基本构成要素,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教师表演、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诗歌讲解资料和相关阅读材料。
3.录音机和音频资料。
4.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诗词大会》等古诗词背诵比赛的视频片段或相关音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古诗词对自己的影响。
2.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格律、韵律、押韵、节奏等。
重点介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讲解和教学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3.背诵古诗词教师可以先朗读某一首诗歌,教学生跟读,并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和理解。
通过分组让学生朗诵、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4.培养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时代背景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5.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展望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2ccf3770bf78a652954bb.png)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基础知识复习目标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写写的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意思。
3、在课文中积累语言,体会关键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5、收集季羡林先生的作品。
6、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积累关于名人爱国的名言。
复习重点感受不同体裁作品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的特点。
复习难点回顾课文中哪些人、事能打动自己,为什么?复习过程一、字词会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词语,会认“读读记记”中词语。
二、课文语言积累运用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中的爱国名言。
补充爱国古诗词: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课文知识点掌握1、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说说理由!《詹天佑》:我被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所打动.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詹天佑临危受命,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才能,提前两年完成铁路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怀念母亲》:我被作者在自己亲身母亲离去时,内心承受巨大痛苦时的情节所打动.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很少回来,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她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这使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唯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成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慰藉.2、歌颂祖国的诗文: 《归根》、《江山如画》;歌颂祖国的歌曲: 《歌唱祖国》《祖国你好》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 你知道多少祖国建设的新成就:新农村建设,铁路建设,经济发展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世界最高的山峰——( )世界最低的盆地——( )3、本单元我们接触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你还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藏戏》教案(优秀7篇)
![《藏戏》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b53b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a.png)
《藏戏》教案(优秀7篇)《藏戏》教案篇一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藏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文分析: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鲁教版)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童年 教案(语文)
![(鲁教版)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童年 教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579951f7ec4afe04a1dfb5.png)
3.主要内容
《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 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 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 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板
书
设
计
《童年》
阿廖沙:可爱、弱小、倔强、执着,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父:贪婪吝啬
外祖母:宽厚善良
课外作
业布置
必作
整理读书笔记
选作
阅读
教后心得
(4)第5段,刚识几个字的我读精装英汉大字典的自我陶醉与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妆打扮觉得漂亮极了与妈妈等人的“前俯后仰”“差点背过气去”。这里将自己的感受与旁观者的反应对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爱。
(二)幽默生动的语言
1、本文语调诙谐,真切地写出了童年心情,充满童趣,请 从文中找出来。
2、结合课本38页练习分析。
5.外祖父所招的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6.《童年》的主题
基本主题:阿廖沙的成长;还有一个主题是: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一、导入新课:
五、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味山梨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味山梨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0d746077232f60ddcca193.png)
小学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味山梨教案模板范
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山梨的特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8.回味山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梨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味道如何?是呀,梨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大多甜蜜可口。
它的品种可多了,刚才大家看到的似雪似霜的叫雪花梨,这个形状美观似鸭蛋的叫鸭梨,扁圆,酷似苹果的叫苹果梨,皮薄、肉细,香味浓的这个叫香梨。
还有一种梨,它长在山上,皮厚得如一层老布,味道也是酸酸的,它就是山梨。
现代作家李辉英的家乡就盛产这样的山梨,尽管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他对山梨依旧情有独钟。
是什么让他牵挂一生呢?让我们一同去品味李辉英的山梨吧!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师:接下来,我们来初读课文,请大家读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9e223a0722192e4536f6a2.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教案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学会本6个读写生字(乖、裙、兜、币,哎、橱)及6个读记生字(哆、嗦、蜷、哧、梗、捏),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2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象,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内容。
3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女孩面对的悲惨和痛苦的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重点)。
2.通过体会小女孩悲惨辛酸的生活,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和谐的现实生活(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上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位9岁的小女孩刘倩倩写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听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这节就让我们到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2、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出示简介)3、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
1848年,他到国外旅行,在途中收到三张图片。
其中一张图片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黄黄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
他手里拿着很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看着,想起了他自己要饭的妈妈,想起了他相依为命的奶奶,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儿童。
于是,提笔就写下了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中去。
二、整体感知,解读重点字词、检查本的生字词出示:乖巧围裙硬币哆哆嗦嗦兜着蜷缩裂缝暖烘烘橱窗饥饿火柴梗圣诞树(1)指名读(2)指导书写“兜”2、默读文,说一说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品读文,感受不幸、默读文第1--4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的印象。
(可怜)2、找一找1-4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可怜,和同桌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6df6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6.png)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将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 继承上学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练写作技巧,尤其是学会如何写好作文;
- 研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表达。
教学目标
完成本学期语文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 能够熟练阅读各种类型的篇章,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能够独立完成小型作文,包括记叙文和说明文等;
- 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阅读能力、写作技巧、语言表达能力;
- 教学难点:长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教学方法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将采用以下方法:
- 组织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篇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作文练,并进行指导和修改。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
- 阅读理解测试;
- 小型作文评分;
- 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评估。
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分为18周,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 第1-4周:阅读理解能力提高;
- 第5-8周:小型作文练;
- 第9-12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 第13-16周:长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 第17周:课外读书;
- 第18周:期末测试和总结。
以上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6个读写生字及6个读记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象,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女孩面对的悲惨和痛苦的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
.通过体会小女孩悲惨辛酸的生活,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和谐的现实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位9岁的小女孩刘倩倩写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听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想知
道她是谁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
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
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
1848年,他到国外旅行,在途中收到三张图片。
其中一张图片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黄黄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
他手里拿着很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看着,想起了他自己要饭的妈妈,想起了他相依为命的奶奶,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儿童。
于是,提笔就写下了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中去。
二、整体感知,解读重点字词
检查本课的生字词.出示:
乖巧围裙硬币哆哆嗦嗦
兜着蜷缩裂缝暖烘烘
橱窗饥饿火柴梗圣诞树
指名读
指导书写“兜”
默读课文,说一说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感受不幸
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的印象。
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可1-4找一找
怜,和同桌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体会:
从哪些地方读出寒冷、贫穷?
A、出示:“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体会到了什么?。
B、出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体会到了什么?
c、出示:“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
从哪些地方读出饥饿?
A、“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体会到了什么?
B、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体会到了什么?
c、“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
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
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D、她在一痛苦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地方读出恐惧与社会无情
B、出示:“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的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体会到了什么?
c、出示:“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
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体会到了什么?
D、出示:“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
E、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总结
假如这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这个孤独的小女孩走到你们身边,你会怎么对她呢?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课文里出现了谁?……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马车夫并没有因这个可怜的女孩而减慢速度,小男孩并没因她不幸的遭遇而同情她,反而对她落井下石,就连她最亲的爸爸只因他没卖出火柴而要打她.
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好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
过渡: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
她一共点燃了几次?看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学习,整体回顾“擦火柴”这部分内容完成表格次数
次次次
第二次次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美丽的幻象幻景景景
原因
结果
齐读第三部分,感受小女孩悲惨结局。
.配乐读这部分内容,读后思考。
A、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B、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c、感情朗读,体会“幸福”含义
我们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命里读到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小女孩命运如此悲惨?请听《爱的奉献》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小女孩不再寒冷、不再饥饿、不再孤独、不再痛苦。
同学们现在知道刘倩倩为什么那样做了吧!
四、拓展延伸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篇……
.阅读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童话大王”,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
他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
请同学们去欣赏《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