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仪器因素
L-B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但经仪器狭缝投射到被测溶液 的光,并不能保证理论要求的单色光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
UV-Vis spectrometer
一、基本组成 二、类型
一、基本组成
1. 光源
➢ 要求: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使之产生价电子的
跃迁,从而产生电子光谱;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 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 长的使用寿命。
n→p*跃迁
➢ 所需能量比较小 ➢ 吸收波长位于近紫外或可见光区,
ε< 100 L·mol-1·cm-1,为弱吸收 ➢ 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可以发生n→p*跃迁,
如, 羰基、硝基、亚硝基等 ➢ n→p*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R带
常用概念
➢ 发色团(或生色团):具有π电子的不饱和基团, 即可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官能团。如C=C、 C≡C、 C=O、-NO2等
➢ 助色团: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 -NH2, -OR、-SH、-Cl、-Br、-I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 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
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p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
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 增加)
➢ 红移和蓝移: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带 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反之,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
收池,在可见光区可以使用石英或玻璃吸收池
4. 检测器
➢ 功能: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 可测的电信号
➢ 类型: (1)光电池:硒光电池(可见光)
硅光电池(紫外可见光) (2)光电管:紫敏光电管 锑铯阴极
红敏光电管 银和氧化铯阴极 (3)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放大106-107倍,灵敏
5. 记录系统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of UV-Vis
一、概述 二、分子吸收光谱产生
及类型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四、吸收光谱的测量
一、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紫 外、可见光 (10~ 800 nm) 的辐射而产生的分子吸收光 谱来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例,乙烯的p→p* 跃迁,λmax= 162nm,εmax为 104 L·mol-1·cm-1
➢ 当分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体系时 , p→p*跃迁能量降低,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λmax > 200nm, 所产生的吸收带为K带 (共轭分子 的特征吸收带), εmax > 104 L·mol-1·cm-1, 为强吸 收
远紫外区 近紫外区 可见区
10-200nm (真空紫外区) 200-400nm 400-800nm
三、紫外-可见1.吸紫收外光可谱见光谱图
不同物质结构不同,其分子能级的能量(各种能级能量总和) 或能量间隔各异,因此不同物质将选择性地吸收不同波长或 能量的外来辐射——UV-Vis定性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具体做法:让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待测物,测量其 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以A为纵坐标,以波 长或频率为横坐标作图——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据吸收 曲线的特性(峰强度、位置及数目等)研究分子结构。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分子外层电子或价电子 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电子光谱.
广泛用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 分析(如配合IR)
电磁波谱
远紫外区(10-200nm),近紫外区(200-400nm)和可见光区(400-800nm)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类型
1.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电子能量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振动能量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转动能量
其中,电子运动的能级间距最大,振动能级次之, 转动能级的间距最小。即:
DEe>DEv>DEr
电子发生能级间跃迁的同时 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 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分子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 的若干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当有一频率n, 即辐射能量为hn (h为普朗克常数)的电磁辐 射照射分子时,如果辐射能量hn恰好等于该分子较高能量与 较低能量的能级差时,即有:
DE hv h c
分子吸收该电磁辐射,发生能级的跃迁
若用连续的电磁辐射以波长大小顺序分别照射分子,并记 录物质分子对辐射吸收程度随辐射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 —分子吸收曲线,通常叫分子吸收光谱.
2. 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远红外光谱
分子吸收远红外光,发生转动能级跃迁,形成的光Biblioteka Baidu称为 远红外光谱或转动光谱
第四章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V-Vis
内容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UV-Vis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traviolet-visible spectrometer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分子的内能: E分子= Ee + Ev + Er
整个分子能量的变化包含着电子能级的变化、振动能级 的变化和转动能级的变化:
DE分子= DEe + DEv + DEr
20-1 1-0.05 0.005-0.05 eV 0.06------1.25-----25------250 m
(即d-d跃迁、f-f跃迁)
电荷转移跃迁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
一些同时具有电子给予体和受体的无机分子,在吸 收外来辐射时,电子从给予体跃迁至受体所产生的 光谱。
M n Lb hn M (n1) L(b1) Fe2 (H2O)n hn Fe3 (H2O)n
180-210nm
s*
s → s* p p*
n s* n p*

200nm

270-300nm
p*
n
p
C-C C=C C-X C=O
C=O N=O
s λ/nm
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顺序: s→s* > n→s* ≥ p→p* > n→p*
s→s*跃迁
➢ 所需能量最大 ➢ 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的跃迁 ➢ 吸收波长λ< 200nm,例如, 饱和烷烃甲烷的 λmax
➢ 功能:信号的处理及读出 ➢ 类型:常用的记录系统有电位计、检流计、示波
器及数据台、数字电压表、微机等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2.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3.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max 较大 (104以上),可用于定量分析
配位场跃迁(Ligand field transition)
过渡元素的 d 或 f 轨道为简并轨道(Degeneration orbit),形成配合物时,d 或 f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如 果轨道未充满,则低能量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外来辐射 跃迁到高能量轨道,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l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
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不同物质λmax有时可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可
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2. 偏离 L-B 定律的因素
样品吸光度A与光程l总是成正比。但当l一定时, A 与c 并不总是成正比,即偏离 L-B 定律
为125nm,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n→s*跃迁
➢ 所需能量较大
➢ 吸收波长为180~21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一 部分在近紫外区
➢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如N、O、S和卤素等 杂原子)均发生n→s*跃迁
➢ 如一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 →s*跃迁的λ分别 为173nm、183nm和227nm
max 较小 (102),很少用于定量分析
多用于研究配合物结构及其键合理论
四、吸收光谱的测量
1. 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1) 透光率T% T I I 为透射光的强度
I0 I0 为入射光的强度
2) 吸光度A A lg I0
lgT
I
1760年朗伯(Lambert)阐明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 厚度的关系,即 A∝l
因此,只发生ss*、ns*跃迁的化合物,如: 饱和烷烃、卤代烷烃、醇、醚、水等是紫外可见 吸收光谱测定时的良好溶剂。
➢ 所需能量较小
p→p* 跃迁
➢ 吸收峰的波长位于远紫外区的末端或200nm附近, 最大摩尔吸光系数εmax > 104 L·mol-1·cm-1,属于 强吸收峰
➢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芳香族化合物都可以发生 p→p* 跃迁
1). 定律本身的局限性
L-B定律通常只有在稀溶液时才能成立,随着溶液浓度增 大,吸光质点间距离缩小,彼此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加强, 破坏A和c之间的线性关系;
2). 化学因素
试液中各组份的相互作用,如发生了分解、电离、酸碱、 配位、缔合、光化反应或与溶剂发生反应等,改变了吸光物质 的浓度,导致偏离比尔定律
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第四节 分子荧光光谱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跃迁的基本类型 3.明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有机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4.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5.掌握紫外-可见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6.了解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示意图
A 末端吸收
最大吸收峰
肩峰
次强峰
峰谷
max
( max)
min
/nm
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s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 p电子:形成不饱和键的电子 n电子:氧、硫、氮、卤素等杂原子上未成
键的电子 以甲醛分子为例:n电子 :O: π电子
H CH σ电子
电子跃迁类型
150-160nm
➢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 为增色效应,反之称为减色的效应。
➢ 强带和弱带: ε> 104 L·mol-1·cm-1的为强带, ε< 1000 L·mol-1·cm-1的为弱带
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些无机物也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其跃迁 类型包括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
例, CH2=CH—CH=CH2的K带的λmax 为217nm, εmax 约为 104 L·mol-1·cm-1
➢ 芳香族化合物的p→p*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为B带 和E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以苯的紫外吸收光谱为例
㏒ε
E1
4.0
E2
B 3.0
2.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λ/nm
当浓度以 g/L 表示时,称 K 为吸光系数
当浓度以mol/L表示时, 称K为摩尔吸光系数, 以 表示, 即
A lc
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不同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
➢ 类型:
氙灯
氘灯
钨灯
紫外光区:氢灯、氙灯、氘灯(气体放电光源)
可见光区:钨丝灯、卤钨灯(热辐射光源)
2. 单色器
➢ 功能: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
➢ 组成:入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聚焦装置、出射 狭缝
3. 吸收池
➢ 功能:盛放试样 ➢ 材料:由石英或普通玻璃制成,在紫外光区只能用石英吸
➢ 红外光谱
分子吸收红外光,产生振动能级跃迁。在分子振动时同时 有分子的转动运动,因此分子振动产生的吸收光谱中,包 括转动光谱,故常称为振-转光谱,又称红外光谱,主要用 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发生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对应形成的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 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 也具有类似的关系,即 A∝ c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 lg T Klc
A lg I0 lg T Klc I
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K :比例系数,与溶液性质、温度和入射波长有关 l: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