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炼题考点解析及专项训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提炼题考点解析及专项训练

热点透视“观点提炼”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阅读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最后概括归纳出符合命题要求的观点。这样的试题在中考阅读题中应用十分广泛,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一般都是中考阅读题的最后一个小题,常常会被考生轻视,认为答案的要求比较宽泛,答题的随意性大,容易得分。可这样一类题型,是对考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概括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生不能天马行空,答题必有规范技巧。纵观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笔者发现此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抽取观点型

例1:2009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卷现代文阅读《最美好的时刻》第10题: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又如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卷现代文阅读《人生可以创新》第11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抽取观点题。这类题型在各种文体的阅读题中都有出现,主要考查考生整体感知阅读的能力,考生需要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提取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文章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先整体感知阅读材料,宏观把握,然后提炼出答案。

参考答案: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人人可以创新”或“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

二、延伸观点型

例2: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卷现代文阅读《携一身轻盈》第23题:本文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什么现象写的?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

解析:这是一道延伸观点型题。解答此题,不仅要从整体上去感知全文,恰当提炼出作者的观点,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精心组织语言表述一个有深度、有价值的正确观点。解答第一小问,考生须通读全文弄懂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即到底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来写的。解答第二小问需要运用作者的观点,从玉兰花的落地现象中提炼出自己的生活感受。

参考答案:①本文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太多的顾忌,太多的背负,忘记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和诗意而写的。②玉兰花的落地告诉我们,要具有玉兰花平和从容的品质,要学会“舍得”,学会放弃,舍弃很多的身外之物,如财富、荣誉、情感、纷争等。有时舍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

三、参与观点型

例3: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卷现代文阅读《约会荷花》第21题:文章说“美就是那么简单”,又说“美不是那么简单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解析:本题是要求考生参与观点讨论,考生可以依照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简单即美、美的创造是曲折的这两个角度来谈,只要是从正面来说,以积极的态度来写就可以。

参考答案:示例一:简单即美。有一句歌词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花开花落是最宁静的美;和谐相处是最质朴的美;笑看得失是最从容的美。生活的本质不在于浮华与繁复,而在于从最简单处感受真,于最平凡中体味美。示例二:美的创造往往是曲折的,美的内蕴往往是丰富的。当人们赞叹《永州八记》的清秀之美时,可曾想到它蕴含着柳宗元遭贬谪的心酸;当人们称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境界之美时,可曾想到它源自于杜甫屋漏难眠的凄楚。只有经历岁月的沉淀和苦痛的磨砺,美才能绽放出永恒的华彩。

四、选择观点型

例4:2009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卷现代文阅读《知乐者常足》第28题:“知足者常乐”和“知乐者常足”是两种人生态度,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选择,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会有怎样的结论。所以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观点,只要阐述的理由充分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1)选择“知足者常乐”的人生态度。理由:人应该拥有平常的心态,淡泊名利,不斤斤计较,这样,人生就会快乐。(2)选择“知乐者常足”的人生态度。理由:人应该有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有理想有追求,在快乐中追求远景,永不满足,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获得更快乐的人生。(3)年轻的时候应侧重选择“知乐者常足”的人生态度。因为青年时期正是为理想奋斗的大好时光,所以不应该有太多的满足;而到了老年,年轻时的奋斗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少一些抱怨,就会多一些快乐,对健康也

是有利的。

五、比较观点型

例5:2009年陕西省中考卷现代文阅读《陕北的山》第13题: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

(1)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杨朔《画山绣水》)

(2)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比较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只要将两文联系起来比较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1)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2)不同。因为陕北的山是雄壮的(磅礴的、强劲的),而桂林的山是瘦峭的(玲珑的),所以想象是不同的。

六、探究观点型

例6:200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卷现代文阅读《汉语,我为你不平》第22题:你怎样看待“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这种现象?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至少写出3点)

(1)日前,西北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针对一些理工科院校提出的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许多与会的著名教授坚决反对,他们列举了许多“学历越高,汉语水平越低”的现象,提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不仅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

(2)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到2010年,全球汉语教师需要500万,而目前只有4万人,汉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

解析:本题为探究性观点提炼、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问题、归纳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命题者从文本阅读中拓展出去,把考生带到社会生活中去,引领考生对身边的社会热点进行关注。从题型上看,相关链接中所给的材料,其实就是给考生的一些论据,要求考生根据这些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①人类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必然,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有必要掌握其他种语言。②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汉民族的文化标志,是我们的根。学好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