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ba9690ec3a87c24028c4c8.png)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摘要:采油工程中的采油方法有多种,从客观的地下能量来看,可分为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
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井口,从井口流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而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有的油井不能自喷,人工举升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利用人工举升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而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和其劣势,在采油的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关键词:自喷采油人工举升气举抽油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一、自喷采油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
自喷采油的能量来源是:第一、井底油流所具有的压力;第二、随同原油一起进入井底的溶解气所具有的弹性膨胀能量。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1)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2)从井底沿着井筒上升到井口;(3)原油到井口之后通过油嘴;(4)沿着地面管线流到分离器、计量站。
不论哪种流动过程,都是一个损耗地层能量的过程,四种流动过程压力损耗的情况因油藏而异,大致如下:1.油层渗流当油井井底压力高于油藏饱和压力时,流体为单相流动。
当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流体在油井井底附近形成多相流动。
井底流动压力可通过更换地面油嘴而改变,油嘴放大,井底压力下降,生产压差加大,油井产量增加。
多数情况下,油层渗流压力损耗约占油层至井口分离器总压力损耗的10%~40%左右。
2.井筒流动自喷井井筒油管中的流动,一般都是油、气两相或油、气、水混合物,必须克服三相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的重力和摩擦力,才能把原油举升到井口,并继续沿地面管线流动。
井筒的压力损耗最大,约占总压力损耗的40%~60%左右。
3.油嘴节流油气到达井口通过油嘴的压力损耗,与油嘴直径的大小有关,通常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20%左右。
4.地面管线流动压力损耗较小,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10%左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自喷井的流动过程开展了节点分析研究。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https://img.taocdn.com/s3/m/fa72c6a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3.png)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1. 简介采油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到地面并加以处理的技术与工程。
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对自喷和气举采油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自喷采油自喷采油是指利用地下原有的能量将石油推到井口的采油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人工注入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到油层中,产生气体压力使石油从油井中自行流出。
2.1 原理自喷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流体动力学。
当气体注入到油层中时,由于压力差,气体会形成气体圈,在注气点周围的石油被压力推动,从油井中流出。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的产量,还可以减少地面处理设备的使用。
自喷采油广泛应用于含水高、油藏压力低的油田。
通过注气增加油井的压力,提高油井产量。
自喷采油技术广泛应用于陆上和海上油田,尤其在海底油田中更有明显优势,可以减少地表设备的使用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3 优缺点自喷采油的优点包括:提高产量、节约能源、减少设备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缺点包括:需人工控制注气量、注气管道易发生堵塞、对油藏压力依赖较大等。
3. 气举采油气举采油是指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到油井中,利用气体的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的采油方法。
与自喷采油不同的是,气举采油是通过气体的浮力来推动石油的上升。
3.1 原理气举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浮力和液体静压力之间的平衡。
在油井中注入压缩气体后,气体在井筒中产生浮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方法适用于油层厚度小、黏度大、含水率低的油田。
气举采油广泛应用于粘度高的胶状油藏和凝析油田。
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可以减少石油的粘度,使其更容易被推至井口。
气举采油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3 优缺点气举采油的优点包括:节约能源、提高产量、减少油井堵塞风险等。
缺点包括:对气体的流量和压力有较高要求、井下设备投资较大、油井产量下降后需要额外措施等。
4. 结论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的两种常用技术。
自喷采油通过注气增加油藏压力,将石油推至井口;气举采油则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利用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bb1b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0.png)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井的计量方式对于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决策制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计量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优缺点,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不同的油井计量方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计量方式,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1. 产量计量方式产量计量方式主要是对油井产出的原油进行计量,主要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估算法等多种方式。
(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对产出的原油进行实时的物理测量来获取油井的产量,这种方式可靠性高,准确度也比较高,能够及时的得到产量数据。
直接测量法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对现场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往往只适用于规模较大且设备较为完备的油田。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监测油井的其他参数如压力、温度等来间接计算油井的产量,相比于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成本也相对较低,适用范围更广。
由于受环境和设备因素的影响,间接测量法的准确度可能不如直接测量法。
(3)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油井的地质和物理特征以及历史数据等来估算油井的产量,这种方式成本和技术要求较低,但是准确度较低,并且需要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适用性较差。
(1)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利用数学模型来对油藏的储量进行计算,它能够直观地描述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流动规律,但是需要大量的地质和地质调查数据,并且对于地质和数学模型的要求较高。
(2)地质统计法地质统计法是通过对油田地质特征和地质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对油藏储量进行估算,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准确度较高,但需要大量的地质调查数据。
二、不同计量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 产量计量方式的优缺点直接测量法的优点在于准确度高,实时性强,但成本和技术要求高;间接测量法的优点在于适用范围广,成本低,但准确度不如直接测量法;估算法的优点在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准确度低。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270e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4.png)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而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对于石油资源的有效开采至关重要。
油田采油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从油田中地下岩石中采集石油。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油田采油技术会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着重介绍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和分析,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1.传统采油技术传统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地面上或者水下的采油平台,直接从油层中通过钻井设备将原油抽上来。
这种采油技术主要包括常规油藏开发、次生采采油技术、水平井采油技术等。
传统采油技术的优点在于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较为浅层的油田。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只能开采较为容易获取的原油,对于难以开采的油层效果不佳。
2.增产采油技术增产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原有油田的产油速度和油井的采油率。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水驱采油技术、气驱采油技术、化学驱采油技术等。
增产采油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延长油田的寿命,提高油井产油率和开采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油田资源。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压力。
3.非常规采油技术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也开始寻找一些非常规采油技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页岩气开采技术、油砂开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等。
非常规采油技术的特点在于对岩石的破碎、压裂以及采油技术的创新。
这种技术虽然可以开采一些传统采油技术难以触及的资源,但同时也有更高的技术难度和环境影响。
二、油田采油技术的分析1.成本分析油田采油技术的选择往往与成本密切相关。
传统采油技术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浅层油田;增产采油技术成本相对较高,但可以延长油田寿命和提高产油率;非常规采油技术成本则更高,但可以开采一些特殊的地质资源。
在选择采油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
2.适用性分析不同类型的油田采油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场景。
传统采油技术适用于一些简单易开采的油田;增产采油技术适用于一些产油速度较慢的油田;非常规采油技术适用于一些传统技术难以开采的资源。
石油行业采油工艺说明
![石油行业采油工艺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e50cb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d.png)
石油行业采油工艺说明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采油是石油行业的核心环节。
采油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工程手段,从地下油藏中提取石油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行业常用的采油工艺,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常用采油工艺1. 自然驱动采油工艺自然驱动采油工艺是指利用地下油藏中的天然能量,如地层压力和天然气驱动石油上升至地表。
其中最常见的自然驱动采油工艺是自然压力驱动和气驱采油。
自然压力驱动是指利用地下油藏中的高压力,使石油自行流动至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初期油藏压力较高的情况,但随着油藏压力的下降,采油效果会逐渐减弱。
气驱采油是指注入天然气或其他气体到油藏中,利用气体的推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压力较低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效率。
2. 辅助驱动采油工艺辅助驱动采油工艺是指通过外部手段提供能量,以驱动石油上升至地表。
常见的辅助驱动采油工艺包括水驱采油、蒸汽驱采油和聚合物驱采油。
水驱采油是指注入水到油藏中,利用水的推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的渗透性较好,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效率。
蒸汽驱采油是指注入高温蒸汽到油藏中,通过蒸汽的热量和推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黏度较高的情况,能够改善油藏流动性。
聚合物驱采油是指注入聚合物到油藏中,通过聚合物的增粘效果改善油藏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黏度较高且渗透性较差的情况。
3. 人工驱动采油工艺人工驱动采油工艺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人工操作,直接从油藏中提取石油。
常见的人工驱动采油工艺包括抽油机采油和水平井采油。
抽油机采油是指通过抽油机将石油从油井中抽到地表。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的渗透性较好,能够提高采油效率。
水平井采油是指在地下油藏中钻探水平井,通过水平井的延伸,增加石油的开采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的储量分布较均匀的情况。
二、采油工艺的原理和应用采油工艺的选择和应用是基于对油藏特征和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估。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4aea8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f.png)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采油方法,就是指把地下四周油层内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所使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两种。
1.自喷采油自喷采油是指依靠油藏本身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采油方法。
一口油井用钻井的方法钻孔、下入套管连通到油层后,原油就会像喷泉那样沿着油井的套管自动向地面喷射出来。
油层内的压力越大,喷出来的油就越快越多。
这种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能力,称为自喷,用这种办法采油就称为自喷采油。
这种采油方法常发生在油井开发初期。
油井在油藏开发初期为什么会自喷呢?石油和天然气深埋于地下封闭的岩石孔隙中,在上覆地层的重压下,它们与岩石一起受到压缩,从而集聚了大量的弹性能量,形成高温高压区。
当油层通过油井与地面连通后,在弹性能量的驱动下,石油、天然气必然向处于低压区的井简和井口流动。
这就像一个充足气的汽车轮胎一样,当拔掉气门芯后,被压缩的空气将喷射而出。
油层与油井的沟通一般情况下靠射孔完成,射孔一旦完成,就像拔掉了封闭油层的气门芯,油气将通过油井喷射到地面。
自喷井的产量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的。
例如,中东地区有些油井每口油井日产油可高达(1~2)x104t。
我国华北油田开发初期,很多油井日产千吨以上,大庆油田的高产井日产200~300t。
据统计,目前世界有50%~60%的原油是靠自喷方法开采出来的,特别是中东地区,大多数油井有旺盛的自喷能力。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油井管理也比较方便,是一种高效益的采油方法。
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人们都设法尽可能地保持油井长期自喷。
但到了油藏开发的中后期,油层的压力会逐渐减小,不足以再将地层内的原油驱替到井底并举升到地面,这时就需要给油层补充能量,如注人水或注入天然气等,增加油层的压力,以此延长油井的自喷期。
2.机械采油机械采油指借助外界能量将原油采到地面的方法,又称为人工举升采油方法。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下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
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有的油井一开始就不能自喷。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1bff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7.png)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计量油井产量的方式有许多种,不同的计量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计量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1. 流量计方式
流量计方式是通过安装在产油管道上的流量计来计算出油井的日产量。
该方式的优点是计算精度较高,可以及时得到实际的采油效果,保证实时监测产品的生产情况,便于及时调整采油方案。
同时,该方式安装简单,没有改变油井生产方式。
该方式的缺点是流量计需要定期维护维修,同时它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需要进行校准,对于高温、高压、高粘变的油场来说难度较大。
此外,该方式的成本也较高。
吊绳式计量方式是通过电子吊秤等仪器来实时计算油井产出量,并用手持计量计转化为标准体积计量。
该方式的优点是检测精度高,适用于使用吊绳采油的油井,采集数据灵活,方便操作。
该方式的缺点是所需设备较多,且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维护更换。
同时,该方式对于粘度大的原油计量效果较差,存在误差。
堵塞法计量方式是通过堵塞产油管道一段时间,测量堵塞前后的油井压力变化来计算油井产量。
该方式的优点是设备投入成本低,不需要额外设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各类油井及工况。
该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停井堵塞管道一段时间,会影响生产效率。
该方式同时受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误差。
综合来看,不同的计量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过程及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以保证采油过程的高效稳定。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ebb7f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9.png)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稠油油藏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储层,其常见的采油方式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常压采油、蒸汽驱采油、聚合物驱油、溶剂驱油、燃烧采油等。
下面将对这些采油方式进行综述,并对每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1.常压采油:常压采油是最早、最常见的采油方式之一,通过自然压力将原油抽取到地面。
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用于黏度相对较低的稠油油藏。
然而,对于黏度较高的稠油来说,常压采油效果较差,油井产量难以维持。
2.蒸汽驱采油:蒸汽驱采油是通过注入高温蒸汽来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稠油的凝固现象,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
然而,蒸汽驱采油需要大量能源投入,成本较高,且对地下水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聚合物驱油:聚合物驱油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来改善稠油油藏的驱油效果。
聚合物可以提高驱油剂的黏度,使其与原油更好地混合,从而增强原油的流动性。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油井产量,但对注入液的处理和回收要求较高,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4.溶剂驱油:溶剂驱油是通过注入溶剂来溶解原油中的重质组分,提高稠油的流动性。
常用的驱油溶剂有丙烷、丁烷等。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但溶剂注入量和注入时间需要准确控制,以免造成环境和安全问题。
5.燃烧采油:燃烧采油是通过注入氧气或空气,在地下形成燃烧带,使原油进行自燃,从而减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
这种方法对采油条件要求较高,也有一定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稠油油藏采油方式有多种选择,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采油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油的黏度、储层特征、地质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在采油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工程中的油井开采技术
![石油工程中的油井开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e8473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5.png)
石油工程中的油井开采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油井开采技术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高效开采石油资源成为了工程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石油工程中的油井开采技术,并解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1. 常见的油井开采技术1.1 自然流产自然流产是最早被采用的油井开采技术之一。
当油井地层压力高于地面大气压力时,原油会自然涌出。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无需额外能源投入,但产量较低且难以控制。
1.2 人工抽油法人工抽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油井开采技术。
通过在油井中注入水或气体,增加地层压力,从而将原油推向井口。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可控性,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成本。
1.3 水驱采油法水驱采油法是指通过注入大量净水或含盐水,形成水柱推动原油运动,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采油率,但会引发水与油的分层问题,影响最终产量。
1.4 采油馏分法采油馏分法是指将原油加热后分离成馏分油和残渣,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这种方法在石油加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需要高温设备和复杂的馏分流程。
2. 高新技术在油井开采中的应用2.1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近年来在油井开采中的重要突破。
通过在井底位置打造水平段,增加井筒产油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技术在储层较薄或地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表现出色。
2.2 电子井技术电子井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井底压力、温度等参数,并传输到地面进行分析和调控。
这种技术简化了油井维护与操作流程,提高了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2.3 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水射入井筒,对储层进行压裂破碎的方法。
通过增加裂缝面积,原油能更快地渗透至井筒,提高采油速度。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和致密油等特殊储层的开采。
3. 油井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3.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的油井开采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井下实时监测系统和云平台,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井底状况,优化开采工艺。
采油方法简介
![采油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6c2e119866fb84ae45c8dc0.png)
气体混相驱
液化石油气段塞驱 富气段塞混相驱 高压干气驱 二氧化碳驱 氮气驱 烟道气驱
蒸汽吞吐
热力采油
蒸汽驱
火烧油层
EOR
聚合物驱
表面活性剂驱
碱水驱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
化学驱
碱—聚合物驱
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ASP)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驱 微生物调剖 微生物降解稠油
采油方法简介
从采油的阶段和技术手段上分,石油开采可以分为 3 个阶段。即一次采油、 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
一次采油,是指利用油藏天然能量进行采油,不向地层补充能量,是油藏开 采的第一个阶段,天然能量包括天然水驱、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重力驱、气 顶驱等。油田的投资主要在钻井和油气集输两个方面,也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次投 资过程,因此称为一次采油。其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油层能量下降快,采收率 低,一般不会超过 15%。
二次采油,是指向地下油层注水或者注气补充能量进行开采,以保持地层能 量为目的的提高采收率的采油方法。从岩石中驱替原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另外 一种液体,驱替液体必须比驱替的油便宜得多,当水被用作驱替介质时,则二次 驱替过程就被称为水驱;当气被用作驱替介质时,则二次驱替过程就被称为气驱。 水驱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二次采油方法。其优点是采收率较高,能够较好地 保持地层能量,缺点是成本较高。二次采油的采收率可以达到 45%。
二次采油后,油藏中还存有大量的原油,需要进行三次采油(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三次采油是指通过注入其他流体,采用物理、化学、热量、生 物等方法改变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提高水驱后油藏的采收率。按照上诉采油阶 段来划分石油开采方法的最大缺陷是现在许多油藏的开发过程并不是按照上诉 过程进行的,如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就是直接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方式开 始开采的。这表明,油藏不经过一次采油、二次采油,直接进行三次采油可以获 得更高的采收率。因此,三次采油的概念已经失去了一定的应用型,而提高采收 率(EOR)的概念更为人们所接受。
三次采油技术概述
![三次采油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4f802e7cd184254b35357c.png)
易混相,效果好,但受CO2资源限制。
较易混相,效果好,但受成本资源限制。
不易混相,效果较好,但受地域限制。
难以混相,油藏要求条件高,效果较好,资源丰富,
无污染,无腐蚀,易于推广。
按气源分类
11
气驱
1、CO2驱
基本概念 CO2驱是把CO2注入油层提高采收率的技术,CO2既能油藏提高采收率又能实 现碳埋存和保护环境。 基本机理 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粘度、改变原油密度、对岩石起酸化作用、压力下 降造成溶解气驱。
微生物采油
3
化学驱油
化学驱就是通过向油藏注入水中加入一定的化学剂, 以改变驱替流体的性质及驱替流体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性质 ,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驱
油方法。
化学驱
聚合物驱
表面活性剂驱
碱驱
三元复合驱
4
化学驱油
1、聚合物驱
聚合物水溶液 增加水相粘度 降低水相渗透率 改善流度比 提高波及系数
氮气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用:
(1)重力稳定驱替; (2)开采凝析气田;
(3)用来驱替CO2、富气或其它溶剂段塞。
用烟道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介于二氧化碳和氮气之间。由于含有 CO2,因此它具有与CO2类似的改变油流特性的机理,此外,还具有氮气驱 油的优点。烟道气用于重质油藏,其采收率高于注氮气。
14
合后注入地层,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的一种化学驱技术。
三元复合驱中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有协同效应,不仅可以 增大驱替液的粘度提高波及体积,而且还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 油效率,进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优缺点 (1)优点:①三元复合驱试剂中碱比较廉价,成本低;②具有很 强的驱油能力; ③能够改善油层的吸水界面;④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吸 附量。 (2)缺点:①容易腐蚀设备及其结构;②容易造成粘度损失和乳 化作用;③对于采出液处理方面存在缺陷,容易造成管道腐蚀,尤其是 强碱。
油井机械采油方式探析
![油井机械采油方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aa60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2.png)
油井机械采油方式探析油井机械采油方式是一种常用的石油采收技术,通过机械设备将油井中的石油资源提取出来。
机械采油方式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等优点,在当前石油开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机械采油方式主要包括:泵抽法、泵送泥浆法、抽油杆泵法、压裂法等。
泵抽法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采油方式,通过安装抽油泵将石油从井底抽到地面。
这种方式适用于脆硬岩层或者含砂层,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
泵抽法的原理是通过抽油泵产生的压力,将石油从井底压到地面,通过管道输送到石油加工厂进行处理。
泵抽法的优点是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油井,适用范围广泛。
它还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不过,泵抽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抽油杆的磨损、抽油泵的故障等,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
泵送泥浆法是一种将泥浆注入到油井中,通过泥浆的压力将石油压出井口的机械采油方式。
泵送泥浆法适用于低浓度的砂质介质,能够有效清除井底的杂质,提高采油效率。
泵送泥浆法的原理是通过泥浆的压力将石油推上地面,泥浆中的砂粒起到摩擦作用,帮助将石油带到井口。
泵送泥浆法的优点是能够减少井底堵塞,提高采油速度。
不过,泵送泥浆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泥浆中的砂粒容易造成设备磨损、泥浆的处理和回收问题。
压裂法是一种通过水压或者液压将石油裂解出来的机械采油方式。
压裂法适用于致密岩层或者低渗透岩层,能够改善储层的渗透性,提高采油效率。
压裂法的原理是利用高压力将液体注入到油井中,产生裂缝,使石油能够流入井口。
压裂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高效地开采石油资源,提高油井的产量。
不过,压裂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高成本投入等,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环保问题。
油井机械采油方式是一种高效、安全、节能的石油开采技术。
不同的采油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井和岩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油方式。
还需要从设备维护、操作工艺、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确保机械采油方式的持续可靠运行。
石油工程开采能源的技术
![石油工程开采能源的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3e83d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d.png)
石油工程开采能源的技术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油工程开采是指将石油从地下油藏中提取出来,并加工成可用的石油产品的过程。
在实际的石油工程开采中,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石油工程开采能源技术。
一、常规石油开采技术常规石油开采是指通过井眼将地下储层中的原油抽出到地面。
以下介绍两类常见的常规石油开采技术:1.自然压力开采自然压力开采是指依靠地下油藏中的自然压力将原油推动到地上。
当油井钻入油藏后,由于地下油藏中存在高压气体和水,原油会受到压力作用,从而被推向地上。
这种开采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廉,但随着时间推移,油井的产量会逐渐降低。
2.人工注水开采人工注水开采是指在地下油藏中注入压力比原油更高的水,以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
通过增加地下油藏的压力,可以提高原油的采集率和产量。
此外,注入的水可以起到扩大油藏容积和调节油藏压力的作用。
然而,人工注水开采需要建造复杂的注水设施,并处理大量的产水,因此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
二、非常规石油开采技术随着常规石油资源逐渐减少,非常规石油开采技术逐渐兴起。
以下介绍两种常见的非常规石油开采技术:1.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是指通过将高压水和添加剂注入到岩石裂缝中,使岩石发生断裂,形成更多的通道,以便原油能够顺利流出。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开采低渗透性油藏和油页岩储层,大大增加了可采储量。
然而,水力压裂技术存在对大量水资源的需求和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2.微量液体突破技术微量液体突破技术是指通过注入微量的液体,在岩石裂缝中形成液体薄膜,以减少油藏与岩石界面间的粘附力,从而使原油能够顺利流动。
这种技术具有开采周期短、成本低廉和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
然而,由于技术研发尚不成熟,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的规模较小。
总结:石油工程开采能源的技术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两种类型。
常规石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自然压力开采和人工注水开采,其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但产量逐渐下降。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1c03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a.png)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油田采油技术是将地下储层中的原油和天然气开采到地面的关键过程。
随着油田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油价的不断上涨,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和分析成为了石油行业中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从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油田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常规采油技术1. 自然驱动采油技术自然驱动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地下储层内部的自然压力,将原油和天然气推到地表的采油方式。
这种技术适用于储层良好、渗透率高、含油层良好的条件下,能够实现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储层的自然压力会逐渐下降,导致采油难度增加,产量减少。
2. 人工驱动采油技术人工驱动采油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地下储层的压力和渗透率,从而实现将原油和天然气推到地表的采油方式。
这种技术包括注水法、注气法、注聚合物法等,通过向储层注入水、气体或聚合物等物质,提高地下储层的压力,改善原油和天然气的流动性,从而实现采油。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延长油田的寿命,提高采油率,但在实践中需要考虑注入物料的成本、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二、提高采油效率的新型技术1. 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技术,它通过注入高压水和添加剪切剂等物质,将地下岩石进行人工破裂,增加储层的渗透率,提高原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
水力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油气产量,但在实践中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2. 水驱替代技术水驱替代技术是指通过注入高质量的水驱替代原油和天然气,推动储层中的原油和天然气向井口流动。
这种技术对储层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好的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三、油田采油技术分析1. 优势分析常规采油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产量稳定等优势,对于一些储层条件良好,含油饱和度高的油田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采油方式。
而新型技术如水力压裂技术和水驱替代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原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延长油田的寿命,适用于一些储层条件较差,产量下降的油田。
浅议各种机械采油方式优缺点
![浅议各种机械采油方式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fb2e3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b.png)
浅议各种机械采油方式优缺点本文对目前油田常见的机械采油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标签:油田;机械采油;优缺点目前油田存在多种机械采油方式,常见的包括:有杆泵、电潜泵、螺杆泵等等,他们各具优点,又有着各自的缺点,针对稠油特点,油田先后采取了多种举升工艺技术,但各种技术应用情况如何,适用情况如何,以及不同井况应实施适应性工艺,有必要对比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发挥不同机械采油方式的优点,以找到合理的开发方案,来更好的指导生产,提高油藏采收率。
一、有杆泵1、有杆泵抽油系统的主要优点:(1)多数油田和操作人员都熟悉,有杆泵的安装和操作较熟练;(2)排量范围较好,各种配件齐全,服务及维修方便。
2、有杆泵抽油系统的缺点:(1)各种杆式泵的排量都受油管尺寸和泵挂深度的限制,若油井油气比高、出砂、结蜡或流体中含硫化物或其他腐蚀性物质,深井泵容积效率要降低;(2)抽油杆柱在油管中的磨损将损坏油管,增加了维修作业费用。
二、电潜泵电潜泵是将电动机和泵一起下入油井内液面以下进行抽油的井下采油设备。
地面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和潜油电缆将电能输送给井下潜油电机,使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把油井中的井液举升到地面。
1、电潜泵举升方式的主要优点:(1)排量大;(2)操作简单,管理方便;(3)能够较好地运用于斜井、水平井以及海上采油;(4)在防蜡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2、电潜泵举升方式的主要缺点:(1)下入深度受电机功率、油套管直径、井筒高温等的限制;(2)比较昂贵,初期投资高;(3)作业费用高和停产时间过长;(4)电机、电缆易出现故障;(5)日常维护要求高。
3、影响电泵工作特性的因素分析(1)含气液体对电泵工作特性的影响扬程、排量及效率下降;游离气体过多时,叶轮流道的大部分空间被气体占据,将会使离心泵停止排液。
(2)液体粘度对电泵工作特性的影响液体粘度大使得泵的举升功率增加;同时泵的扬程、排量和效率也有所下降;油水乳状液含水率(粘度)对电泵的影响。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30ce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a.png)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引言随着人们对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油田的开发和采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繁多,每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对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进行分析,以期为油田开发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常见的油田采油技术类型1.自然产能采油技术自然产能采油技术是指利用油层自身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压力将原油推出井口的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适用于初期开采阶段或油田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
自然产能采油技术具有成本低、投资少、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采出率低、开采后期产量下降快等缺点。
2.常规采油技术常规采油技术是指通过注入水、气等材料到油层中,增加油层内部压力,从而推动原油向井口运移的采油技术。
常见的常规采油技术包括水驱采油、气驱采油、稠油蒸汽驱采油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中期开采阶段或处于高渗透油层的情况下。
常规采油技术在提高采出率和延长油田寿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着投资大、操作繁琐和环境影响等问题。
3.增产采油技术增产采油技术是指通过改变油井产能和提高产量来实现油田增产的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包括增产改造、提高采收率、增加采油井数等措施。
增产采油技术适用于油田开采后期或处于衰退阶段的情况下。
增产采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终期产量,但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操作复杂。
二、油田采油技术的分析1.技术应用的适用性不同类型的油田采油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阶段。
自然产能采油技术适用于初期开采阶段或地质条件好的油田;常规采油技术适用于中期开采或高渗透油层;增产采油技术适用于油田开采后期或处于衰退阶段。
在选择采油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油田地质条件、开采阶段和投资成本等因素。
2.技术效果的评估油田采油技术的效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自然产能采油技术,可以通过观察井口产量和油井持续生产时间来评估技术效果;对于常规采油技术,可以通过观察采油井压力和注入液量来评估技术效果;对于增产采油技术,可以通过比对增产前后的产量和采收率来评估技术效果。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9949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2.png)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油田采油技术是指为获取和提高原油产量而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措施。
根据采油原理不同,油田采油技术可分为常规采油技术和非常规采油技术两大类。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类采油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常规采油技术目前,常规采油技术仍然是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
其主要包括传统的注水开采、自然能量开采、蒸汽吞吐开采、水驱油开采、气驱油开采、聚合物驱油开采和热采技术等。
1、注水开采技术:注水开采是指在油井井筒中注入大量清水或富含化学物质的水,使其与储层内部的油混合生成一种稠密的乳状体,从而减小油的粘度和相对渗透率。
该技术适用于储层厚度较大、含水饱和度低的油藏。
2、自然能量开采技术:自然能量开采是指依靠油藏内部的自然能量来驱逐原油。
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产油,即油藏内部自然压力的作用下,原油自动涌出;另一种是气压式采油,即通过引入气体,使其扩大储层中原油和气体的相图,从而降低油体的粘度和表观黏度,促进原油向井口运移。
3、蒸汽吞吐开采技术:蒸汽吞吐开采技术是指在油井中注入蒸汽,并利用油体粘度下降的特点,协同油体渗透,促进原油流向井口的一种采油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黏度较高的油藏。
4、水驱油开采技术:水驱油开采技术是指在油井中注入大量的水,将油藏中的原油压入较低的部位,从而加速原油的流动,提高产量。
该技术适用于含水饱和度较高的油藏。
5、气驱油开采技术:气驱油开采技术是指在油井中注入适当的天然气或氮气,利用气体的物理性质,改变原油体积和粘度,从而使其向地表运移。
该技术适用于压力逐渐降低,粘度逐渐升高的油藏。
6、聚合物驱油开采技术:聚合物驱油开采技术是指在油井中注入一定比例的聚合物,利用聚合物与原油的表面活性物质结合,降低表面张力,促进原油的渗透和流动。
由于聚合物与原油之间的亲和力强,因此可以提高采油效率和产量。
7、热采技术:热采技术包括蒸汽驱油、火场燃烧油开采和电加热采油三个方面。
其中蒸汽驱油是对含有大量重质烃类的储层进行开采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利用热量降低油体粘度,使原油流动性更强,从而提高采油效率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摘要:采油工程中的采油方法有多种,从客观的地下能量来看,可分为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
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井口,从井口流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而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有的油井不能自喷,人工举升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利用人工举升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而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和其劣势,在采油的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关键词:自喷采油人工举升气举抽油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一、自喷采油
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
自喷采油的能量来源是:第一、井底油流所具有的压力;第二、随同原油一起进入井底的溶解气所具有的弹性膨胀能量。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
(1)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
(2)从井底沿着井筒上升到井口;
(3)原油到井口之后通过油嘴;
(4)沿着地面管线流到分离器、计量站。
不论哪种流动过程,都是一个损耗地层能量的过程,四种流动过程压力损耗的情况因油藏而异,大致如下:
1.油层渗流
当油井井底压力高于油藏饱和压力时,流体为单相流动。
当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流体在油井井底附近形成多相流动。
井底流动压力可通过更换地面油嘴而改变,油嘴放大,井底压力下降,生产压差加大,油井产量增加。
多数情况下,油层渗流压力损耗约占油层至井口分离器总压力损耗的10%~40%左右。
2.井筒流动
自喷井井筒油管中的流动,一般都是油、气两相或油、气、水混合物,必须克服三相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的重力和摩擦力,才能把原油举升到井口,并继续沿地面管线流动。
井筒的压力损耗最大,约占总压力损耗的40%~60%左右。
3.油嘴节流
油气到达井口通过油嘴的压力损耗,与油嘴直径的大小有关,通常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20%左右。
4.地面管线流动
压力损耗较小,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10%左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自喷井的流动过程开展了节点分析研究。
所谓节点分析,就是把油井的整个生产系统,分成若干个节点,由节点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就其各个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损耗进行分析,从而比较科学地分析整个生产系统。
总起来说,自喷采油,井口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油井产量高,采油速度高,生产成本低,是一种最佳的采油方式。
在管理上要施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延长油井自喷期,以获得更多的自喷产量。
二、人工举升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
对于不能自喷的油井,必须用人工举升的方法给油流补充能量,将井底的原油采出来。
目前,利用人工举升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
气举采油就是当油井停喷以后,为了使油井能够继续出油,利用高压压缩机,人为地把天然气压入井下,使原油喷出地面。
气举采油是基于U形管的原理,从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通过装在油管上的气举阀,将天然气连续不断地注入油管内,使油管内的液体与注入的高压天然气混合,降低液柱的密度,减少液柱对井底的回压,从而使油层与井底之间形成足够的生产压差,油层内的原油不断地流入井底,并被举升到地面。
气举采油的优点是:
(1)在不停产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加深气举,使油井维持较高的产量;
(2)井口、井下设备比较简单、管理调节比较方便;
(3)减少井下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气举采油必备条件是:
(1)必须有单独的气层作为气源,或可靠的天然气供气管网供气;
(2)油田开发初期,要建设高压压缩机站和高压供气管线,一次性投资大。
气举采油的缺点是:地面设备系统复杂、投资大,而且气体能量的利用率较低。
抽油法:抽油法主要是深井泵采油,可分为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两大类。
①有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由地面抽油机、井下抽油杆和抽油泵三部分组成。
抽油泵由工作筒、衬套、柱塞、装在柱塞上的排出阀和装在工作筒下端的吸入阀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活塞上行时,排出阀在油管内的液柱作用下而关闭,并排出相当于活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与此同时,泵筒内的液柱压力降低,在油管与套管环形空间的液柱压力作用下,吸入阀打开,井内液体进入泵内,占据活塞所让出的空间。
当活塞下行时,泵筒内的液柱受压缩,压力增高,当此压力等于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时,吸入阀靠自身重量而关闭,在活塞继续下行中,泵内压力继续升高,当泵内的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泵内液柱即顶开排出阀并转入油管内。
这样,在活塞不断上下运动过程中,吸入阀和排出阀也不断的交替关闭和打开,结果,使油管内的液面不断上升,一直升到井口,排入地面出油管线。
在理想情况下,当抽油泵的充满状态良好时,上下冲程都出油,在不考虑液体运动的滞后现象时,从井口观察出油情况,应当是光杆上行时,排油量大,下行时排油量小,这一忽大忽小的排油现象,是随光杆的上下行程而变化的。
这种方法用量最多,大约占世界人工举升采油总井数的80%~90%。
②无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是指不用抽油杆传递动力,而是用电动机、高压液体等驱动井下泵开采原油。
电动机下到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油井里,从井口下一根特殊电缆接在潜油电动机上。
当电缆供电后,潜油电动机旋转带动潜油离心泵的多级叶轮转动。
每一级叶轮都给井底原油增加一定的能量,就如同抽水机给水增加压力一样。
当原油经过多级叶轮转动后,压力会升得很高,于是油就从井底举到井口。
潜油电动机直接带动潜油离心泵,省去了不必要的动力消耗。
因此,它的功率比抽油机高得多,能节约用电。
它可用于很深的高产井,也便于实现油田生产自动化。
采油方法除了电潜泵之外还有螺杆泵采油、射流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等人工举升采油方法。
三、总结
不同采油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情况,要因地制宜,用最实际的方法来达到最理想的采油效果,这样才能从根本提高采油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杰鲲,张在旭,张宇.油田增产措施配置规划.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
[2]谷艳荣.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2005
[3]孙志前.生产一线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3
[4]贾贺峰.申利春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化工科技市场,2006
[5]姜靖辉.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分析,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