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2024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数:6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
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
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doc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Basic knowledge of the National Guide)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编号:N073035适用专业:LI语旅游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导游业务学分:(4)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训:3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导游所必备的知识,为导游资格证考证和今后从事导游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知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中国民俗风情、中国宗教、中国的烹饪流派及风物特产、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五•号、宋体)2、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会讲解少数民族风情、宗教概况、烹饪流派、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等等。
3、能力:资料收集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口头讲解能力。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学生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为2〜4次的作业加上平时出勤和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二、旅游的基本要素三、旅游市场四、旅游组织重点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旅游活动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旅游活动的类型,掌握旅游的基本要素,掌握重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概述—(五号、宋体、顶格)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一-(五号、宋体、缩进两字)二、封建社会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节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五号、宋体、顶格)一、帝王的称谓及名号(五号、宋体、缩进两字)二、后妃制度与宦官制度(五号、宋体、缩进两字)第三节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二、科举制度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第四节阴阳八卦及古代天文历法一、阴阳、五行、八卦二、古代天文历法第五节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艺术成就一、诸子百家二、文学艺术三、科学技术本章重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古代皇权政治、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本章难点:古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第二章中国的民俗风情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一、中国民族概述第二节汉族的民俗一、民族概况二、民俗第三节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一、满族二、蒙古族三、维吾尔族四、朝鲜族五、回族第四节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一、壮族二、土家族三、黎族第五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一、苗族二、藏族三、彝族四、白族五、纳西族六、傣族七、本章重点: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专业课,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必考课。
(二)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现了以下目标:1、系统掌握导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2、为进一步研究旅游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为旅游管理和旅游经济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3)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内容宏观概括了中国旅游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中国历史文化、民族风俗、风物特产、宗教文化、旅游地理、古代建筑知识、园林知识及港澳台概况等。
本课程内容量大,知识面广。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导游工作必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文化现象、景观特点、掌握其中的历史过程、民族风情、风物特产,使其对导游人员业务素质要求有一基本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水平和应变能力。
第一章中国历史常识(10学时)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国历史小常识思维实践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能列举出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2、熟悉国号名称的由来。
3、牢记历史小常识。
4.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8学时)第一节中国自然景观第二节山地自然景观第三节节水自然景观第四节气候气象景观第五节动植物景观第六节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第七节中国的人文景观第八节《世界遗产名录》第九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思考练习1.风景山的概念和分类。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2.喀斯特风景区和丹霞风景区的岩石成分有什么不同?3.风景名胜区类型的分类和表示?4.水景观类型及其代表性?5.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6、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分类及著名代表?7、世界遗产的分类和具体代表第三章中国民俗(6学时)第一节概论1.什么是民族民俗2。
中国国籍概述第二节汉族1、汉族概况2.汉族传统节日第三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1.满语2、蒙古语3、维吾尔语4、回族5、韩语第四节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1.庄2、土家3、苗4、李第五节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1.藏人2、彝族3、白族4、纳西族5、傣族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10学时)第一节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况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伊斯兰教第五节基督教思考练习1.中国的宗教自由政策涉及哪些方面,如何理解?2.汉族宗教信仰的特点是什么?3、四大宗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以及产生背景?4、四大宗教的教义、经典以及标志?5、四大宗教的信奉的对象以及称谓?6、掌握四大宗教的主要旅游胜地。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6031 课内总学时:64学时
开课对象:人文系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交通旅游)课程类别:系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Elementary Knowledge for Tour Guides 学分:4学分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三、有关说明
1、任课教师资格: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
2、学生资格:高职二年级学生。
3、设备条件:具有导游基础知识方面的图表、资料及电教片。
4、前、后续课程:本课程可安排在主要职业技术课之后开设。
5、保障措施: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涉及多门学科,因此,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不断吸收旅游业发展的新信息和旅游科研的新成果,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加以讲解,以利于学生接受。
授课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并布置学生一定的实践调查作业;授课时应进行课堂提问,布置课外作业。
四、考核方式和要求
1、闭卷考试;
2、注重平时成绩和考试相结合。
3、参考比例平时(30%)+考试(70%)。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导游基础知识》.国家旅游局人教司.1999年6月2版.
2、《旅游服务与营销》.阿拉斯塔.莫里森.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执笔:王晓漪)
(审核:潘仲川)。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0110116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开课学院:经济管理系学时:32类别: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概述,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民族民俗,中国的四大宗教,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代园林,中国烹饪风味主要流派,中国的方物特产,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对联与古诗词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积累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
同时,该课程也是导游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之一。
Course Code: 20110116Name of Course:Basic knowledge on tourism of ChinaSchool: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redit Hours: 32Required of Elective: RequiredPrerequisite:Introduction to TourismIntroduction:The Basic knowledge on tourism of China course is professional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required courses, in professional to 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course guide's personnel in the tour guide service process must have history, geography and culture, the basic knowledge.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Chinese folk, China tourism geography,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China's four major religions, Chinese food culture, zhejiangtourism culture and zhejiang places of poetry travels couplets, etc. Through this course of study, and make students to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accumulate guide's personnel must have related knowledge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rse is also guide theory test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the curriculum.二、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编号:20110116 6.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7. 课内总学时:323. 开课学期:学年四学期8. 实验/上机学时:04.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9. 执笔人:崔淼5. 考核方式:考试1.课程教学目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考取导游证的一门重要课程。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
对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导游专业知识起了积极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导游服务的认识,以及对导游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修养,在旅游接待中的职责、工作程序、导游技能,问题和事故的处理等方面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以提高学生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29学时)第一章导游服务(1学时)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导游服务的类别与范围;了解导游服务的性质与特点、导游服务的原则和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的认识水平。
主要内容:导游服务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特征、类型、含义和服务范围,导游服务的几种属性和主要特点,导游服务的地位和作用,三个原则,未来旅游活动发展的主要趋向。
自学: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导游人员(4学时)了解导游人员的含义、修养以及培训和考核,掌握导游的职责主要内容:导游人员从不同角度的分类,导游人员的概念,不同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导游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自身修养方面的主要内容和方面,导游人员培训的必要性和考核的内容, 导游人员管理的主要方面和内容。
自学:导游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第三章旅游团队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8学时)理解导游工作集体的构成与任务、协作共事的基础、共事方法的认识水平,掌握全陪、地陪、领队、景区景点导游人员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应做工作的熟悉、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主要内容:旅游团队导游工作集体的组成与任务,旅游团队导游工作集体协作共事的基础和方法,地陪在导游服务的八个程序中应做的工作及服务质量标准,全陪、领队、景区景点导游人员的导游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
第四章散客旅游服务(3学时)了解散客旅游服务特点、服务类型,掌握接待散客的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主要内容:散客旅游的含义、散客迅速发展的原因,散客旅游的特点和接待要求,散客旅游服务的类型:单项委托服务、旅游咨询服务,选择性旅游服务的主要内容和运作程序和方法, 散客旅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一、前言(-)课程性质《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是我院旅游烹饪学院导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必考内容,在专门培养导游人员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和骨干性地位。
《导游交化基础知识》是一门系统介绍导游从业人员必备的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涉及多学科的应用性课程,主要山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浙江导游义化基础知识、浙江II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三个模块组成,涉及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旅游地理、古典园林、古代建筑、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特产工艺品、诗词楹联游记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熟悉掌握导游所需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园林景观、宗教建筑、饮食物产、旅游文学等知识。
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理解掌握职业必须的文化基本知识,形成广博的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更加注重将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具体实践之中去,传播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引导游客发现美、欣赏美。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旅游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沿革:《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是旅游烹饪学院导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全国初级导游资格证三门统考课程的必考科目之一。
2002年升设导游专业时,该课程设置为《宗教文化与旅游》、《中国民族民俗与旅游》、《中国古建筑园林与旅游》、《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浙江旅游文化》、《浙江旅游文学》六门课程分开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对于《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的理论框架和知识构成很难形成明确的整体认识,割裂r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内在联系,有些课程内容存在重复交又现象,导考通过率也不理想。
所以课程组经过研讨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整改。
2007学年起,将六门课程整合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一门课程,并把其中较重要的中国旅游景观欣赏、杭州乡土旅游、浙江旅游文学、世界遗产欣赏列入专业选修课,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教学,点面结合, 既满足了导游专业学生基本的培养要求,又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的需求。
导游基础知识 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导游的定义和职责导游是旅游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负责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
导游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熟悉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用流利的语言向游客传递这些信息。
他们的职责包括组织游览行程、解说景点、照顾游客的安全和舒适等。
二、导游的素质要求1. 语言表达能力: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游客传递信息,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
2. 专业知识:导游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解说。
3. 服务意识:导游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主动关心游客的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让游客有一个愉快的旅行体验。
4. 沟通能力:导游需要与游客、景点管理方、旅行社等多方进行沟通协调,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5. 应变能力:导游需要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天气变化、交通堵塞等,保证游览行程的顺利进行。
三、导游的工作流程1. 接待游客:导游在接待游客时需要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介绍,并核对游客的身份信息。
2. 组织行程:导游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和行程安排,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并告知游客相关信息。
3. 解说景点:导游需要在景点解说时,结合景点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向游客进行详细的解说,并回答游客的问题。
4. 照顾游客:导游需要照顾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如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帮助游客解决问题等。
5. 提供服务:导游需要向游客提供相关的服务,如协助购买纪念品、推荐特色美食等。
四、导游的职业道德1. 诚信:导游需要诚实守信,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不得向游客推销虚假产品。
2. 尊重游客:导游需要尊重游客的权益和个人隐私,不得侵犯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3. 保护文物:导游需要保护景点的文物和环境,不得随意涂写或损坏景点。
4. 遵守规章制度:导游需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景点的参观规定、旅行社的工作规定等。
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武胜职业中专学校《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酒店服务专业 3年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理解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
3. 理解旅游业发展概述。
4. 掌握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
5.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
(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
2、掌握中国历史小常识。
教学内容:1.中国历史发展概述2.中国历史小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了解山地的概念和中国山地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3、了解中国的水域风景的分布及其特征。
4、了解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5、熟悉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6、熟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中国的山地风景。
3、中国的水域风景。
4、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3、掌握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及主要传统节目4、掌握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概述2、全国性的传统节日3、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4、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大致现状。
3、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和供奉对象。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本课程建议授课时长共72课时。
第一章中国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历史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3.了解中国主要国号的来由;了解帝王的各种称号;掌握天干地支;计时方法;掌握阴阳、五行、八卦、生肖;了解古代官制。
4.了解我国每个阶段的重要文学作品。
5.了解我国的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
(二)课时分配4课时。
(三)教学提纲本项目共有四节。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概述一、远古时代二、夏商周时期三、秦朝大一统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隋唐时期七、宋元时期八、明清时期九、近代中国第二节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一、名号二、天文历法三、古代官制四、科举考试五、阴阳五行第三节中国的古代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二、对联三、几部重要的典籍第四节中国的古代艺术一、书法二、绘画艺术三、戏曲四、中国古代石窟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几大名山,掌握相关知识。
2.掌握我国重要江河的情况,了解湖泊的成因和分类,了解著名瀑布。
3.掌握我国古树名木的品名和特点,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特点。
4.了解气候气象景观的特点。
(二)课时分配6课时。
(三)教学提纲本项目共有五节。
第一节地文景观一、山地景观二、岩溶地貌三、火山景观四、黄土景观五、风沙景观六、风景名山一、江河景观二、湖泊景观三、泉四、瀑布五、海洋与海滨景观第三节生物景观一、植物景观二、动物景观第四节气象气候景观一、云雾景观二、烟雨景观三、冰雪景观四、雾凇雨凇景观五、日出日落景观六、佛光与蜃景第五节中国的世界遗产一、世界遗产名录的由来与管理机构二、中国的世界遗产老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前两章实训课程,共4课时。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
2.了解我国著名宫殿和坛庙。
3.了解我国帝王陵寝的封土形制,了解名人墓葬和崖墓、悬棺墓的相关知识。
4.掌握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掌握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了解著名园林的简介。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辽宁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和地位《辽宁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核心课。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课程任务《辽宁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主耍讲授辽宁基本省情、辽宁历史、主耍旅游区(点)、民族民俗文化、地方特产、传统风味及有关景观文化等导游员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要求学牛•掌握灵活运用导游基础知识和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与辽宁的旅游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握相关知识,建立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
同时, 该课程也是导游职业资格证书理论考试的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教育目标了解辽宁旅游业的发展和基本情况,掌握辽宁口然、人文旅游资源的慕本知识,拿握辽宁导游工作相关的历史、民俗、地理、建筑、宗教、饮食、特产等基础知识,寧握辽宁省的主要旅游线路和景区概况知识。
2、能力教育目标通过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具备逻辑分析、白主学习延伸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理解旅游基础知识对专业服务工作的重耍性,激发学生対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培养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辽宁基本省情【教学目的】通过木章的学习,耍求学生学握辽宁省自然面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面貌以及行政区划和各省辖市概况。
1、自然面貌地势地貌分布特征;熟悉辽宁【教学内容】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拿握辽宁省水系特征及辽河、鸭绿江等河流的基本面貌;熟悉辽宁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熟悉辽宁省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辽宁工业特征和布局特点;二解辽宁农业在改革开放以來取得的主耍成就;了解辽宁经济贸易的发展条件和交通运输、贸易和社会发展的主耍成就。
3、旅游业了解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掌握辽宁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成就;熟悉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举措。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1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纲1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任务及⽬标)是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的主要科⽬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历史、民俗、地理、园林、建筑、宗教、饮⾷以及江浙沪旅游概况的学习,使学⽣全⾯了解国内主要⾃然及⼈⽂旅游资源概况,掌握其⽂化内涵和游览常识,接受运⽤所学知识处理实际旅游问题的训练,从⽽为今后从事旅游⼯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能利⽤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合格⼈才。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纲⼀、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标《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门必修专业技术课,也是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的主要科⽬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历史、民俗、地理、园林、建筑、宗教、饮⾷以及江浙沪旅游概况的学习,使学⽣全⾯了解国内主要⾃然及⼈⽂旅游资源概况,掌握其⽂化内涵和游览常识,接受运⽤所学知识处理实际旅游问题的训练,从⽽为今后从事旅游⼯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能利⽤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合格⼈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标:(⼀)知识教学⽬标1、了解国内主要⾃然、⼈⽂旅游资源的类型、构成和基本特点。
2、理解中国历史、民俗、地理、园林、建筑、宗教、饮⾷以及江浙沪旅游的基本内容构成和⽂化内涵。
3、掌握中国历史、民俗、地理、园林、建筑、宗教、饮⾷以及江浙沪游的常识。
(⼆)能⼒培养⽬标1、具有国内主要⾃然、⼈⽂旅游资源类型的识别能⼒。
2、具有中国历史、民俗、地理、园林、建筑、宗教、饮⾷以及江浙沪旅游基本内容构成和⽂化内涵的理解能⼒。
3、具有中国历史、民俗、地理、园林、建筑、宗教、饮⾷以及江浙沪旅游基本内容构成和⽂化内涵的讲解能⼒。
⼆、教学总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教学课内实践课外实践⼩计(⼀)中国历史⽂化66(⼆)中国民族民俗66(三)中国⾃然旅游景观66(四)中国古典园林44(五)中国古代建筑66(六)中国四⼤宗教88(七)中国饮⾷⽂化77(⼋)中国著名风物特产与各地⼤型节庆活动22合计4545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国历史⽂化1.知识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化简况;(2)了解浙江历史进程和独特⽂化概况;(3)掌握旅游中经常涉及的中国历史⽂化常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导游基础知识》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旅游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省开课。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导游基础知识》认真总结了我国导游工作的经验,紧密联系导游工作实际,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 如旅游和旅游业的知识,中国历史、中国各民旅的民俗风情,中国宗教、风物特产、园林建筑、旅游地理及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三、相关衔接课程《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先学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概论》,后续课程有《旅游饭店管理概论》、《导游业务与技巧》等。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安排一、学时和学分本课程教学时间为18周,共计72学时,4个学分。
二、学时比例安排本教材共十二章,建议学时(含课内、课外学时)比例安排如下:三、教学媒体与参考文献1、主教材本课程主教材是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的《导游基础知识》(第4版),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版。
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2、参考文献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中国风物特产》,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 版;钟惠文、罗兹柏主编,《中国旅游地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完颜绍元编,《中国风俗之谜》,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鄢志武主编,《旅游资源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四、教学环节1、面授与自学面授辅导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所占比重较大,但本课程的学习还要依靠学生一定时间的自学。
2、作业在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用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理论和观点。
省校已经布置四次记分作业,汇编成形成册。
3、实验实训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建议任课教师最好能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和周边旅游资源, 自行组织两次实验实训,并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实训报告质量酌情定分。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2对自己和其他所有同学进行知识补充。
90分钟
1新疆的经济状况
2新疆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
3产业结构
4新疆具有的优势产业
5新疆的教育,体育,卫生概况
思考题或作业
加强以上部分的记忆。
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课程小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任课教师:
实际效果:
教学难点
知识的实记和再现
教学目的
学习新疆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
新疆历史,人物,宗教
教
学
设
计
课前组织10分钟
请一个同学进行十分钟的现场演练,就自己喜欢的,了解的话题进行讲述,要求必须完整,连贯,讲述清楚即可。
1加强口头练习,克服紧张情绪,成为导游员的第一步;
2对自己和其他所有同学进行知识补充。
90分钟
1新疆的历史沿革
实训组织:
1、以天山天池,博斯腾湖景区为重点,注重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重组;
2、以4人小组为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制定任务书,任务完成方案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形式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来完成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来共同完成天山天池,博斯腾湖旅游方案及旅游宣传资料的编撰工作;
设
计
课前组织10分钟
请一个同学进行十分钟的现场演练,就自己喜欢的,了解的话题进行讲述,要求必须完整,连贯,讲述清楚即可。
1加强口头练习,克服紧张情绪,成为导游员的第一步;
2对自己和其他所有同学进行知识补充。
90分钟
1天山天池风景区的相关知识
2乌鲁木齐周边景点导游词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昌吉回族自治州主要景点导游词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1.1 概论 1.2 汉族概况及传统节日 1.3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 1.4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1.5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 能力要求: ①掌握:从分布、宗教、节庆、饮食、民居、服饰、习俗、禁忌等方面,重点为教材中汉族和其他十四民 族的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和禁忌; ②掌握:民族民俗概念; ③运用:联系民族民俗知识,运用民族民俗旅游原则,设计简单的民俗旅游线路。
2
教学重点: 中国民族种类 各民族的族称、特点
第 5 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 教学知识点:
1.1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1.2 佛教 1.3 道教 1.4 伊斯兰教 1.5 基督教 能力要求: ①掌握:中国四大宗教的创立、教义、经典、标记、简史、传播、派别、供奉(或信仰)主要对象、常用 称谓、礼仪、主要节日、常见宗教活动、习俗等方面最基本的内容; ②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和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 ③运用:将佛教和道教最基本知识和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景点)应用于导游实践中。 教学重点: 中国宗教种类 各宗教的基本常识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 1 章 旅游发展要略 教学知识点:
1.1 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1.2 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1.3 旅游业 1.4 旅游市场 1.5 旅游组织 能力要求: ①理解:旅游业基本概念; ②理解: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旅游活动、现代旅游业、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等最基本的常用知识; ③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现代旅游业和衡量旅游发展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概念; ④运用:能将衡量旅游发展的常用指标应用于导游接待服务的实践。 教学重点:
第 6 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教学知识点:
1.1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1.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1.3 宫殿与坛庙 1.4 陵墓建筑 1.5 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 能力要求: ①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彩画、屋顶、屋顶装饰;京城与宫殿配置的原则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古 都建筑遗存、皇宫建筑遗存、坛庙建筑遗存、陵墓建筑遗存的常识; ②了解:以典型建筑为例,初步掌握中国古建筑的欣赏; ③运用:结合具体图形识别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等,并能进行中西建筑比较。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种类 各种建筑的基本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涉外旅游专业适用执笔人:黄邦恩审核人:王宏兰编撰日期:2008年11月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A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及学分:56课时,4学分实践课时比例(%): 0%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否本课程定位及作用:《导游基础知识》是涉外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为指导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特制订本大纲。
大纲的各项规定应作为教学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福建概貌、旅游发展、中国的历史常识、民族民俗、宗教、古代建筑、园林等方面的知识,为其日后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做准备,也为其毕业后能胜任导游工作打卜•良好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课程内容描述(一)福建概貌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福建省的自然环境、政治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状况,并能在导游工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1、自然环境(D熟悉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征。
⑵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大致分布情况。
2、政治建设(1)掌握福建省行政区划情况以及9个设区市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习惯上的别称、通称等知识。
(2)了解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能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这些知识。
3、经济建设了解福建省经济建设情况和成就;熟悉交通设施情况和主要产业在全国的位置。
4、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了解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的基本情况。
(-)旅游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组织的概念、分类及发展状况。
1旅游活动及其分类(1)熟悉旅游活动体系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掌握关于•旅游和游客的概念(2)熟悉旅游活动的种类。
2、旅游业(1)熟悉旅游业的定义,掌握旅游业的构成。
(2)了解我国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旅游市场(1)了解旅游市场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掌握国际旅游六大旅游市场的划分并了解各个市场的基本特点。
(2)熟悉我国我省海外客源市场的构成,以及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4、旅游组织(1)了解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与职能,了解旅游行业组织的基本职能。
(2)了解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熟悉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3)了解重要的国内旅游行业组织及国际性旅游组织的概况,掌握世界旅游日的日期和背景知识。
(%1)历史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中国历史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把握,掌握导游工作中应有的历史文化常识,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1、中国历史(1)掌握历史上王朝更替的顺序、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掌握在科技方面属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成就。
(2)熟悉在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开创性的建树及最高成就。
(3)了解其他历史事件、人物、成就及相关年代。
2、历史常识(D熟悉中国缶史上主要王朝国号的来由,熟悉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熟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等名称的概念。
(2)掌握天干、地支的名称顺序及其组合方法,了解古代年、月、日记录方法,掌握(时)辰的概念及其对应的时间,了解四时、节(气)名称。
(3)熟悉阴阳、五行、八卦的基本知识。
(4)熟悉科举考试制度基本常识,熟悉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名称。
(5)了解避讳以及姓、氏、名、字、号的初步知识,熟悉其中的典型例子。
3、福建历史概述(D熟悉福建历史的演变过程,掌握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知识和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
⑵了解其它有关知识。
(%1)民族民俗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的概况、汉族的节日、部分少数民族的概况及其民俗文化知识。
(D掌握中国民族的人口、分布及语言文字概况。
(2)掌握汉族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熟悉节日的起源及有关活动。
(3)掌握本章所列少数民族基本概况:主要分布地区、语言所属语系、主要居住方式、服饰、代表性食品、特殊社交习俗和禁忌。
(4)掌握福建特异民俗分布的地区和主要内容。
(5)掌握本章所列主要旅游客源国的禁忌和礼仪,了解其它习俗。
(%1)宗教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中国四大宗教基本知识。
1、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1)熟悉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2)掌握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所信仰宗教的名称。
2、佛教(1)了解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过程及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熟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及密乘佛教的基本区别。
(2)熟悉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了解佛教三大体系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概况,掌握汉地佛教及藏传佛教的主要教派名称。
(3)了解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
(4)熟悉佛教经典名称及标记。
(5)熟悉佛教供奉的对•象。
(6)熟悉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
(7)熟悉佛教教职人员和信徒的称谓、常用的礼仪及常见的佛事。
3、道教(1)掌握道教创始人姓名及创始时间,熟悉道教两大教派基本知识。
(2)了解道教的基本教义。
(3)掌握道教经典名称、标记及供奉的主要对象。
(4)了解道观的主要殿堂、教职人员称谓及斋醮。
4、伊斯兰教(1)掌握伊•斯兰教创始人名及“伊斯兰”、“穆斯林”的涵义,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掌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路线,掌握伊斯兰教的主要宗派。
(2)了解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
(3)熟悉伊斯兰教的经典名称、标记、信奉对象、主要节日和习俗、教职人员主要称谓。
(4)掌握清真寺建筑主要特点。
5、基督教(D掌握基督教创始人名及基督教发展史上的两次大分裂。
(2)掌握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简况。
(3)了解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4)掌握基督教的经典名称、标志及信奉对象,了解其教职人员的称谓及主要节口。
6、福建宗教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福建的传播过程。
熟悉其传入福建的时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1)古代建筑与园林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基础知识,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特色、分类、组成要素、构景手段等知识,使学生提高将本章知识与历史、宗教等相关知识结合运用的水平。
1、古代建筑(1)掌握古代建筑思想,了解台基、木头圆柱、大梁、山墙的基础知识,熟悉须弥座、开间、斗拱、彩画和藻井的概念、形式,掌握各式屋顶的概念、形式、等级。
(2)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五大特点。
(3)了解宫殿建筑布局的设计思想,熟悉左祖右社及前朝后寝的含义。
熟悉宫殿外的主要陈设及其作用、象征意义。
(4)掌握我国历代帝王陵墓封土的沿革,熟悉帝王陵园的建筑布局,了解墓室结构及随葬品的基本常识。
2、古代园林⑴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熟悉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特色。
(2)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熟悉园林中的主要建筑类别。
⑶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七大构景手段。
(%1)旅游景观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熟悉其中重要景观。
1、熟悉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自然景观(1)熟悉我国地文景观的主要分布地区,掌握名山的名称、所在地、主要景观特点,了解这些名山的地质构成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2)水域风光%1掌握我国著名江河的长度、流经的省市区以及沿岸的著名旅游区。
%1掌握湖泊按成因划分的类别及代表性湖泊名称,掌握我国著名湖泊的名称、所在地、地位及湖区著名景区、景点。
%1熟悉泉与矿泉的类别,掌握各类名泉的名称及所在地。
%1掌握我国著名瀑布的名称与所在地。
%1掌握我国大陆海岸线基本情况,熟悉我国著名海滨风景区概况。
(3)生物景观%1了解我国植物资源概况,掌握我国“化石植物”名称,掌握一些植物的象征意义,掌握一些树木花卉的最佳观赏地。
%1了解我国某些旅游区特有动物的名称,熟悉我国某些一•类、二类保护动物名称。
(4)天象与气候景观%1了解我国气候环境概况。
%1熟悉我国著名天气景观名称。
3、人文景观(1)了解本章中所列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熟悉各景观的名称、所在地、形成时间,以及所属类型。
(2)熟悉这些景观的特色或地位和其中的著名景点。
4、旅游资源的分类(1)了解世界遗产地的概念和状况,掌握我国现有世界遗产的数量、类别以及名称。
了解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况,掌握我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数量。
(2)了解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的类型和代表景区,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的概况。
(3)了解A级旅游区的概况,掌握4A级旅游区的数量。
5、福建旅游景观(1)掌握我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名称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
(2)掌握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以及2个国家5A 级旅游区、25个国家4A级旅游区、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名称、所在地、主要景区景点的概况。
⑶了解书中所列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况。
(%1)风物特产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中国著名风物特产,提高学生把这些内容与旅游接待中品尝、购物等活动结合起来予以运用的能力。
1、名特产品(1)掌握我国著名陶瓷器的名称、产地,了解其特点。
(2)掌握我国著名丝织品的名称、产地,了解其特点。
(3)掌握我国四大名绣的名称、产地、代表作品。
(4)了解茶叶的分类,掌握我国传统名茶的产地、名称及来历,了解其特点及加工工艺。
(5)掌握文房四宝著名产品的产地、名称来历,熟悉其特点并了解其原料、工艺、品种等。
(6)熟悉中国名酒的类别及其代表性品牌,了解各类酒的特点及生产工艺,掌握各类名酒的名称、产地、特点。
(7)了解著名中药材中成药的常识,熟悉其名称、产地、功效。
2、工艺品(1)掌握我国著名漆器的名称、产地、特点。
(2)掌握我国著名金属工艺品的名称、产地,熟悉其原料及工艺。
(3)了解我国著名玉石原料的品种、产地、特点,掌握著名玉雕及石雕的产地名称并了解其风格特点。
(4)熟悉我国著名木雕的名称和产地。
(5)了解我国竹刻的主要品种,熟悉著名竹刻的名称、产地并了解其主要特点。
(6)掌握木版年画的名称、产地,熟悉内画壶和木版水印画的工艺。
3、福建风物特产(D熟悉福建主要手工艺品的名称、产地、特点和地位,了解其制作过程。
(2)熟悉福建主要土特产品的名称、产地、特色。
三、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四、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涉外旅游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一学期,与同时开设的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以及后续开设的导游服务、现场模拟导游课程共同构成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课程。
为学生参加考证奠定良好地基础。
五、考核要求学生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70%)1 .平肘成绩由平时考勤考核、平肘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共同组成2、期末考试要求教师出题范围要涵盖课堂所上内容,题目难度适中,题量适中,基本题型都要具备,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