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5家国情怀专项精练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热点专练附解答: 家国情怀与认同意识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热点专练附解答:  家国情怀与认同意识

热点家国情怀与认同意识热点导读: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历史学科教育角度,涉及家国情怀的关键内容主要包括:(1)中国早期国家文明起源、夏商周至其后古代中国疆域形成及演变;(2)由尧舜禹“部族国家”、夏商周时期“华夏民族国家”,至其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演变及其民族认同的历史理解;(3)由古代中国“天下观”,至近代“中华观”,再至现代社会主义“中国观”的“文化中国”的历史阐释;(4)救亡图存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先天不足”及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

上述内容阐释了当代中国的国家疆域、民族、文化及政治制度的历史性形成,由此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乃至重要历史制度等,构成家国情怀教育的关键内容。

在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素养不仅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且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的最高层级,在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家好”与“国好”紧密相连,华夏儿女心怀“家国情怀”是使命,更是担当。

家国情怀是起点也是终点,永不落幕。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由此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自古便有,不只是说之,更多是行之。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都彰显了家国情怀的历史意义,而无数的中国人也在为家庭和谐,国家繁荣的目标奋斗不息。

家国情怀是一盏灯,经过岁月的洗礼,会留下永不磨灭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使命是担当更是激人奋进的磅礴力量,只有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把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够家兴国兴。

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2题组5家国情怀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立德树人”题组练主题2题组5家国情怀

题组 5家国情怀1.(2018 ·山西太原一模,24) 中国传统社会,孝顺父亲母亲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

中华民族有很多英豪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

这表示在传统社会()A.君权至上意识浓重B.家庭伦理道德至上C.家国一体观点突出D.尊卑观点根深蒂固2.公元前 7 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帜兴兵举事。

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赶的周襄王还都复位,既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

这些行为()A.加速华夏共同体的交融发展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致使各地烽火不停民不聊生D.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完全崩溃3.墨子认为,假如听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定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失散不可以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要从分裂走向一致,实现和睦和睦的“尚同”社会,第一要成立一种广泛认可和人人听从的政治威望,以一致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

据此剖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A.认可一致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成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交融4.(2018 ·东北五校期末,7)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和尚要敬爱父亲母亲,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论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初期佛教理论背叛D.变为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5.(2018 ·山东青岛一模,29)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治理。

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

嗣后,清政府在东北改将军体系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建立拥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

在内蒙古逐次建立州、府、县,盟、旗的地盘逐渐被压缩。

致使这些变化的主要要素是() A.国家意识有所提高B.传统治边政策持续C.确定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D.重视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固6.(2018 ·东北五校期末,16) 梁启超从1899 年到 1903 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布了多篇文章,向公民宽泛地介绍了西方财产阶级的各样理论和学说,全力鼓动民族主义、自由同等、仁爱、民主民权等财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

2020届高考历史: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训练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

历史核心素养--5家国情怀练习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2018·全国卷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4.(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5.(2018·全国卷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专门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专门训练(试题及答案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专门训练(教师版)一、概念解读(1)含义: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2)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时训练1.(2019年全国Ⅰ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考点:唐代的时代特征、推崇阳刚的民族精神,相关时政反对奶油小生文化。

2.(2019年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考点:秦国的时代特征、传统政治和现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019年全国Ⅱ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考点:西汉时代的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思想理论创新。

2020届新课标历史高考第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

2020届新课标历史高考第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时空观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概念释疑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 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 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俾斯麦提交的法案被帝国议会否决后,在 俾斯麦的指示下,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且通过该 法案,说明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B项正确。 答案:B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4.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的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 报道中写道:“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 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科教兴国”战略已经确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建立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课标解读 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 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一是 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 是认识历史的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印证]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
解析:本题需结合材料及所学宋朝城市的知识回答。皇权是古代建立都城首先要 考虑的情况,材料没有说明对皇权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市的时间限 制,B项错误;材料“金银盐钞引交易铺”不是普遍现象,C项错误;从材料 看,城市的布局和过去单一的政治中心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项正 确。 答案:D

素养导读05 家国情怀-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

素养导读05 家国情怀-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导读课件
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教育就是前途教育。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4.努力维护人类社会正义、基本伦理、人与人相互友爱、国与国和睦相 处等人类最基本价值标准。(谴责诸如暴行、仇恨、屠杀、侵略等行为)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广而及之,能够理解
和尊重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万里茶路”:
示例2:《工人新村》赏析 (时代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制国家;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及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收归国有,并交给工人阶级 管理,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2年新中国政权巩固、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奠定了政治、经济条件。(切入主题)1952年作者创作了《工人新村》宣传画正是当 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的写照,描绘了工厂林立、住房美观、整洁卫生、人际和谐、尊老 爱幼等社会新风尚。(史论结合、作者意图)作者通过《工人新村》宣传画意在强调以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升华总结)《工人新村》宣传画是讴歌现实主义作品,弘扬了时代主旋律,透视了时 代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史料与审美的统一。
答案:A
四、高考真题
(2022·山东·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 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
示例1:《工人新村》赏析 (时代背景)1952年新中国人民当家主,政权巩固、国民 经济恢复,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切入主题) 作者创作了《工人新村》宣传画正是当时人民愿望的写照, 描绘了工厂林立、住房整洁、卫生美观、家庭和谐、尊老 爱幼、精神文明等现象,这是中国人民向往工业化的美好 图景。(史论结合、作者意图)《工人新村》宣传画调动 了人民建设的积极性、树立了人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增强了人民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为 1953年一五计划的开展起到宣传动员作用。 (升华总结) 《工人新村》宣传画是现实主义作品,讴歌了新时代新气 象,弘扬了时代主旋律,透视了时代的变迁,具有一定的 史料价值,体现了史料与审美的统一。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4)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印证]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关注高考核心素养.提升历史解题能力概述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

基本特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这就要聚焦学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历史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唯物史观——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020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2——时空观念(学生版)

2020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2——时空观念(学生版)

2020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时空观念(学生版)概念释疑: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课标要求:(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4))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

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

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

真题精练1.(2019全国I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2019全国I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3.(2019全国I I卷,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4.(2019全国II卷,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

浅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III 为例

浅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 III 为例

2021年6期246浅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III为例付翠萍(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30)一、立足“家国情怀”理念,把握高考立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3]文件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仅反映了当前教育评价系统十分注重学生的“三观”问题,也进一步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向“育人为本”观念过渡的重要突破。

通过观察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的全国卷III,不难发现,“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理念深深地体现在历史试题的呈现过程中。

这说明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考查。

同时,通过高考试题的考查,也从中体现了国家希望通过高考从而传达出希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良苦用心。

因此,如何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就成了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挑战。

二、结合“家国情怀”理念,浅析高考真题历史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试题的考查主要以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口述史料等为依托,借此来考查学生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较少出现单独考查的情况,一般会伴随其他核心素养来考查。

因此,我将从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方面,截取2020年全国卷III中较为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一)客观题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考查客观题中“家国情怀”理念的考查不仅体现在题干材料和选项信息中,更为重要的是答题者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第26题中,题干信息“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1]此题主要考查唐代书法家张旭草书的特点,要求学生认识中国草书的审美意趣。

此题的考查过程中就体现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理念中的“文化观”理念,要求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一_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析读精练一_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
——严复《原强》(1895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意义和相关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并说明其历史意 义。 答案:(1)意义: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的传统对外观念,迈出向西方学习重 要步伐;批判重儒轻艺的传统技艺观,提倡经世致用,推动思想近代化;通过新式学堂、聘 请外教、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大量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组织编译外文书籍,进一 步引进和传播西学;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筹划了近代海防,推动军事的近代化。背景:传统华夷观念和技艺观念严重束缚着国 人的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传 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 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 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阐述了 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 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印证] 1.(2017·全国新课标卷 I)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 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 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 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 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 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 项正确;20 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 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 B 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 差别,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 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D 项错误。 答案:A

2020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考试专用)

2020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考试专用)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一、选择题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3.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作者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4.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的清官。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5家国情怀专项精练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5家国情怀专项精练

专题05 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专门训练(教师版)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专门训练(教师版)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专门训练(教师版)一、概念解读(1)含义: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2)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①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②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④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⑤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⑥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备国际视野。

二、课时训练1.(2019年全国Ⅰ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考点:考查唐代的时代特征、推崇阳刚的民族精神,相关时政反对奶油小生文化。

2.(2019年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点评:考查秦国的时代特征、传统政治文化,联系现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019年全国Ⅱ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家国情怀 课件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家国情怀 课件

€个人认同€家族认同€家乡认同 €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 政治斗争推动,反封建反专制…… 思想解放运动,批判传统文化…… 西学东渐影响,启蒙思想传入…… 工业文明兴盛,社会达尔文主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家国情怀
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渗透…… 经济全球化冲击民族国家意识……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END
我肿么办? 学习肿么办?
困惑——迷茫——焦虑
价值方向、情感认同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家国情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孟子》
传统:“家国同构”“礼分华夷”“天下一家”
家国情怀
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相 结合的产物,如何理解? “家国情怀”有利于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社会存在的认同问题,你如何看?
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家国情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孟子》
传统:“家国同构”“礼分华夷”“天下一家”
家—国—天下
探究二: 传统的“家国情怀”是为何崩溃? 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说明。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二)—家国情怀
传统:“家国同构”“礼分华夷”“天下一家”
“对故土的至深热爱、对天下苍生的朴素情感、对 共同文化信仰的执着、对普遍价值的认同固守”
五大核心家国情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传统:“家国同构”“礼分华夷”“天下一家”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五)——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4)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印证]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

2020年高考历史素养提升五: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2020年高考历史素养提升五: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答案 D
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程朱理学产生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
返回目录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 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
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返回目录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 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 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 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返回目录
答案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 《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 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 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 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答案 D
返回目录
3.(2018·兰州模拟)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 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其意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

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

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

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

答案:B2.(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3.(2018·全国卷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共将要成立的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既可以积极争取承认又不急于争取承认,因为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A正确。

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B错误。

C选项无法体现,新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标志着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

新中国积极争取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不急于获取西方国家的支持,D项错误。

答案:A4.(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根据漫画采矿的信息,结合1953年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D选项正确。

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

B错在“开始”二字。

C项是在1965年。

答案:D5.(2018·全国卷Ⅱ,28)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D6.(2018·全国卷Ⅱ,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A7.(2018·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奶奶和阿姨的尺子,一个做新衣(仍然体现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一个做测量,无法体现“工业化为中心”,故A错。

二者都是女性,都是为建设国家做贡献,因此B正确。

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兴起,故C错。

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村、农民和农业,集中一切资源发展城市重工业,D选项说法错误,且材料无法反映。

答案:B8.(2018·全国卷Ⅱ,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9.(2018·全国卷Ⅱ,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10.(2018·全国卷Ⅱ,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11.(2018·全国卷Ⅱ,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49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材料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12.(2018·全国卷Ⅱ,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13.(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14.(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项正确;20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