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它对环境的敏感性很高,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
一、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其中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如16S rRNA、ITS等基因测序,以及物理化学方法,如土壤pH值、温度、水分含量等环境因子的测定。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因子、宿主因子和相互作用因子等。
环境因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包括了土壤、水体、气候等各种环境条件。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等养分的影响;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水温、水动力学、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三、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多项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以土壤微生物群落为例,研究发现土壤pH值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pH值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都会发生变化。
此外,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水分状况等环境因子也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类似地,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也与水温、水质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详细关系。
其次,要考虑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微生物的功能。
通过对微生物功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需要结合统计学和计算生物学等方法,加强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总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生态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其在生物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其在生物保护中的应用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体和它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如土壤、水、空气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生物等,它们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四个方面探讨生态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其在生物保护中的应用。
一、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大气中各种物质的种类、组成、状态以及变化等。
大气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变化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对动物的生存以及食物资源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例如冰川消融使得北极熊失去了独特的栖息地。
在生物保护中,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因素。
例如,大气中的污染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醛类、苯类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作用。
因此,在进行植物种植或者城市建设等工作时,应该避免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空气环境。
二、水环境水环境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也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自然界中的水体中含有多种溶解性物质,这些物质对植物的吸收和养分的转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动物而言,水体的清洁度也是保证它们健康生存的关键。
水污染会导致鱼类死亡、水生生物遭受伤害,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在生物保护中,水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针对水质污染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处理污水、管控化工企业等方式减轻水环境对生物体的危害。
三、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指土壤中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
对于植物生长,土壤中的营养、水分和风化产物等物质都是必要的。
在动物方面,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营养微量元素对其健康和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环境下,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无疑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的营养问题、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
温度、pH和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和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目的】1.懂得物理因素如:温度、pH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原理。
2.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测试一些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影响的方法与步骤。
【概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其细胞内外一系列化学环境系统一体所构成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除营养因子起主导作用外,常受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物理因素中的温度影响最为明显。
在微生物的培养温度中,有最高、最适与最低培养温度之分,而最适培养温度则是其分裂一代所需的最短代时的培养温度,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温度也是各异的,依据微生物生长的最是温度的高低,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菌、中温菌和嗜热菌3类。
与高等动物共栖、同居或寄生的绝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中温菌。
本实验主要以埃希氏菌为例测试其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及其最适生长温度。
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性差异极大,具有芽孢的细菌对高温则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故判别物品是否灭菌彻底常以是否完全杀死芽孢为设计依据。
本实验对普遍存在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作一简单的测试。
【材料和器皿】(1)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 illus subtilis)、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3)其他:培养皿,试管,水浴锅等。
【方法与步骤】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温度因素(1)大肠埃希氏菌最是温度的测试①制备菌悬液:取培养至对数期后期大肠埃希氏菌斜面(37℃,18-20h),用4ml无菌生理盐水刮洗下斜面菌苔,并制备成均匀的细菌悬液。
②取供试管:取8支装无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液管,每管含5ml培养基,分别标明15℃、25℃、35℃。
45℃ 4种温度,每一温度做两管重复。
③加供试菌:向上述各试管中滴加供试菌液,即每管接入培养18-20h的大肠埃希氏菌菌液0.1ml(或2滴),混匀。
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
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光照、水分、土壤、气体成分等多个方面,它们对生物的生理、行为、生态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一些相关领域的问题。
1. 气候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况的统计特征。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湿度、降水和气体成分等方面。
首先,温度是生物体内部代谢的重要因素,不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
例如,极地地区的生物适应了极低的温度,而热带地区的生物则适应了高温的环境。
其次,湿度和降水对生物的分布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湿度越高,生物的蒸散作用越强,适应湿环境的生物更容易生存和繁衍。
而降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饮水。
最后,气候中的气体成分对生物也有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积极影响,而臭氧层的破坏则对生物的DNA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2.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指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光线。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与光的强度、光的颜色和光周期等因素有关。
首先,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光的强度和光质的要求也不同。
其次,光的周期对一些生物的生活节奏和行为有影响。
例如,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觅食和休息行为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此外,光对动物的视觉和色彩感知也有影响。
一些动物对光强度和颜色的感知能力非常敏锐,它们对光照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 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命体存在和繁衍的基本需求,对维持生物体内的水平衡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陆生生物来说,水分的供给与消耗是它们生存的关键。
例如,植物通过根系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叶片蒸腾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
对于动物来说,水分的摄取和排泄也是维持体内正常功能的必需。
而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水是它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第五章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 响
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 搅扰DNA复制 〔1〕诱导DNA构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阻止DNA解
链 〔2〕惹起核甘酸链断裂 使空气中的O2变成O3,使H2O氧化生成H2O2,由
O3和H2O2发扬杀菌作用。
2、紫外线杀菌的特点 〔1〕穿透性差 〔2〕克复生现象 〔3〕暗复生现象
3、紫外线的运用 〔1〕空气消毒 〔2〕外表消毒 〔3〕诱变育种
第四节 水分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枯燥
细菌基本上是生活在水 中的生物。
提问:环境中过于枯燥 细菌如何生活?
〔在不受热和其它外界 要素搅扰下〕枯燥细胞 将处于临时休眠形状
——用枯燥法防止食物 糜烂〔细菌繁殖〕
如方便面、干果、肉干、 葡萄干等。
等浸透压溶液—— 0.85%的食盐
(NaCl)溶液〔生理盐
水〕。常作为停止细
2.高浸透压溶液中
提问:哪些是高浸透压溶液?细菌会发作什么现象? 浓溶液;质壁分别 —防腐〔细菌繁殖〕 如用5~30%的盐水腌咸菜、咸鱼,用60~80%的糖
溶液做蜜饯等。 • —陆地对各种病原菌〔海水菌〕的杀灭 • —高含盐废水〔如油田采出水〕难于生物处置的缘由 • 提问:如何处置? • 冲稀;防垢剂;细菌基因改造;
生长繁衍。
第二节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高温影响——消毒、灭菌
干热灭菌法 干冷灭菌法
枯燥加热空气灭菌法
火焰灭菌 煮沸消毒法
常压下 巴氏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加压下
惯例加压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延续加压灭菌法
1、干热法 〔1〕干热灭菌法 灭菌方法:160~170摄氏度下维持1~2h。 适宜对象:金属制品、清洁玻璃器皿等。
——用枯燥法来保管细 菌,如将细菌放置在枯 燥的沙土中可以临时保 管。
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微生物是一种生物体,它们是我们身体内的天然居民。
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
在自然界中,它们非常广泛地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人类和动物的身体中等各种环境中。
微生物通过生物泵、化学反应和分解等生理反应来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微生物的获得和生长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等多种因素。
最近几十年间,微生物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微生物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等生理特性,而微生物也能通过自身特定的生理特征调节环境因素。
这种相互作用对微生物的生存、繁殖甚至疾病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温度温度是微生物生长速度和代谢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微生物物种能够生存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
一些嗜热菌和嗜冷菌只在数十摄氏度以上或数度以下的极端温度下生长。
而典型的肠道菌群、皮肤菌群、口腔菌群、水中泥土中常见的微生物,则亭亭玉立于宽范围内的环境温度之下。
此外,相对湿度和气压的变化也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
温度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细胞分裂以及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影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长和分布。
同时,温度也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因为不同温度下不同微生物的生长能力和代谢方式差异较大,不同物种的动态平衡也因此而出现。
了解温度的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分布,以及更好地预测气候变化下微生物活动的变化。
二、PH值pH值是水溶液的酸碱指标,也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敏感度不同,而对于那些嗜极端生态微生物而言,它们对于更广范围内的pH值的维持也较为关键。
低pH值通常是可以被微生物所抵御的,但是当pH下降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致使细胞死亡。
例如,许多肠道微生物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而且酸性环境下也会使得许多病菌更容易生存,引发人和动物的感染。
相对而言,高pH值对于微生物的致命性更大,可能会破坏细胞膜、使细胞株死亡。
环境因子对林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nd a he t d e v e l o p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o f s o i l mi c r o b i l a r e s e a r c h a n d u s e i n he t f u t u r e .
( 1 . D u j i a n g y a n C a mp u s , S i c h u a n A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D u j i a n g y a n 6 1 1 8 0 0, C h i n a ;
2 . S i c h u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8 i t y , Y a ' a n 6 2 5 0 1 4, S i c h u a n , C h i n ; 3 . )
1 O月
环 境 因子 对 林 地 土壤 微 生 物 影 响 的研 究 进展
罗艺霖 , 李 贤伟 , 张 良辉。
( 1 . I  ̄ J I l 农业大学都 江堰校 区, 四川 都江堰 6 1 1 8 0 0 ; 2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 四川 雅安
3 . 四川农业大学 图书馆 , 四川 雅安 6 2 5 0 1 4 )
Abs t r a c t: Th e s o i l mi c r o be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c o mp o n e n t o f s o i l e c o s y s t e m, a n d a l s o i s a n i mp o ta r nt c o mp o - n e nt o f t he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a nd a n i mp o r t a n t pa ti r c i p a n t o f he t f o r e s t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h a b i l i t a —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生态因子是指生物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pH值、土壤等。
这些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光照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光照的强度和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自身提供能量。
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植物可能会出现光合作用受限、长势不良等问题。
然而,一些植物也能够适应光照不足的环境,通过增大叶片的表面积、提高光合效率等适应策略来保证生存。
其次,温度对生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态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温度的适宜范围对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存活至关重要。
高温环境下,生物可能会遭受脱水、蛋白质变性等损害,而低温环境下则可能导致冻结、代谢减缓等问题。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应策略。
例如,一些动物能够通过调节体温、进入冬眠或休眠等方式来适应低温;而一些植物能够通过合成抗冻蛋白、增加叶片厚度等方式来适应寒冷条件。
水分是生物体内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的生理代谢和结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水分的缺乏或过剩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
大多数生物体依赖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来满足水分需求。
一些植物适应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通过发育较长的根系、减少蒸腾等方式来节约和利用水分。
此外,一些动物也能够通过降低代谢水平、进入休眠或进化成水分稀缺环境下的特殊形态来适应干旱环境。
pH值是指水体或土壤中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的变化会影响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代谢过程和物质运输等。
许多生物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
一些生物通过改变酶的产生和调控来适应不同pH值的环境。
例如,酸性环境中生活的一些植物能够产生耐酸酶类物质,保护细胞免受酸性环境的损害。
另外,一些微生物也具有酸碱度调节的能力,能够适应不同pH值的环境。
土壤是地面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对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大气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大气中微生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大气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和演变、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我们对大气微生物生态环境的理解。
第一部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大气中的微生物主要形成来源于陆地、水体和其他气溶胶等多个方面。
这些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降水和气溶胶等方式进入大气中。
包括细菌、真菌、变形虫、病毒等多种微生物都可以在大气中生存和繁殖,形成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
同时,大气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气象因素、季节变化、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微生物的空气传播、沉降和降水等途径,进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
第二部分: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种多样性和丰度上。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微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2.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降水等参数都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气象因素的季节变化也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周期性变化。
3.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发生改变。
例如在冬季,低温和低湿度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减弱,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大气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工业废气排放、农业喷洒农药等活动会改变大气中的化学组成和气氛质量,从而间接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
第三部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大气中微生物群落的采样和分析,可以建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模型。
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群成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与研究价值。
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动与生长特性一直是微生物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第一部分将讨论温度对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影响。
大肠杆菌是一种偏好生长在37℃的温暖环境中,因此,温度调控对其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在较低温度下,大肠杆菌的运动速度明显减慢,其数目和长度均受到抑制。
而在高温环境下,则会导致菌落的生长速率增加,细胞数量急剧增加。
这些结果揭示了温度调控在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将探讨营养因子对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影响。
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的不同供应方式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行为。
例如,研究发现在葡萄糖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生长迅速,细胞数量迅速增加。
而当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大肠杆菌则会产生更多的游离游动细胞,表现出较高的运动速度。
这表明营养因子对大肠杆菌的运动与生长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第三部分将讨论pH值对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影响。
pH值是指水溶液中氢离子(H+)的浓度,对细胞内环境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较低的pH值(酸性环境)会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导致大肠杆菌数量减少。
相反,较高的pH值(碱性环境)则会促进大肠杆菌数量的增加。
此外,不同pH值对大肠杆菌的运动速度也有明显影响,低pH值会降低运动速度,而较高pH值则会提高运动速度。
第四部分将探讨氧气含量对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影响。
大肠杆菌可以在不同的氧气含量下存活和生长,但其运动行为受氧气含量的调节。
研究发现,在富含氧气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运动较为迅速。
而在缺氧环境下,大肠杆菌则会减慢运动速度并采取更为静止的状态。
这表明氧气含量对大肠杆菌的运动活性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总结来说,温度、营养因子、pH值和氧气含量是影响大肠杆菌运动与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微生物学笔记-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根据对微生物的影响可将环境分为三类适宜环境微生物能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a.不适宜环境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收到抑制或被迫暂停改变原有的一些特征b.恶劣环境微生物死亡或发生遗传变异c.理化因素对生长的影响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a.温度通过影响膜的液晶结构、膜和蛋白质的合成及活性、RNA 的结构、转录等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b.最低生长温度i.最高生长温度ii.最适生长温度iii.致死温度iv.微生物的类型(据最适生长温度划分)c.1.嗜冷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15°C 或更低,最高生长温度低于20°C 的微生物1)种类:嗜冷菌:最适温度15℃,最高20℃,0℃可生长繁殖a)耐冷菌:最适温度高于15℃,最高温度20℃,0-5℃可生长繁殖b)2)嗜冷微生物能在低温下生长的原因细胞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使膜在低温下也能保持半流动状态a)细胞的酶在低温下能有效地起催化作用,而在30~40℃的情况下,这些酶很快失活。
b)3)i.嗜温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在20~40℃微生物叫嗜温微生物1)种类:寄生型(体温型):最适35~40摄氏度腐生型(室温型):最适25~35摄氏度2)ii.嗜热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50~60℃的微生物1)嗜热微生物能在高温下生长的原因酶和其他蛋白质更具有耐热性a)核酸中含有较多的GC 对,对热更加稳定b)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使膜具有热稳定性c)细胞生长速率快,能迅速合成生物大分子,以弥补由于高温造成的破坏d)2)iii.极端嗜热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80℃以上的微生物已发现的嗜高温微生物全都是古菌它们所处的环境与普通微生物有很大区别1)在高温下生长的原因蛋白质热稳定性与蛋白质上存在的盐桥数目增加(氨基酸带上Na+或其他阳离子生成电荷桥)及蛋白质高度密集的疏水内部区域有a)2)iv.关它们细胞膜中不含脂肪酸,而含植烷,这和膜的热稳定性有关b)微生物生长的温度类型v.最适发酵温度发酵速率和代谢产物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温度i.d.极端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极端温度低于最低生长温度和高于最高生长温度的温度i.低温0℃以上停止生长ii.冷冻造成微生物细胞脱水及冰晶的机械损伤而引起微生物死亡iii.高温菌体蛋白变性,微生物死亡iv.e.微生物对热的忍受微生物温度/℃时间/min 细菌营养细胞50-6030酵母营养细胞50-6010孢子70-8010枯草芽孢杆菌芽孢10060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12112肉毒梭菌芽孢100360f.水活度水活度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体系中溶液的水蒸气压与纯水的蒸气压之比:a.水活度的决定因素固体基质:水被吸附的牢固程度i.液体:溶质的含量和溶质的水合程度ii.b.基质水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高水活度环境i.低水活度环境ii.c.干燥对微生物的影响影响:干燥使代谢停止,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严重时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进而导致死亡i.应用:保存物品,保藏菌种ii.d.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渗透压i.e.溶液的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总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环境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等渗环境:微生物正常生长1)低渗环境:细胞吸水膨胀,甚至胀破2)高渗环境:细胞脱水,影响代谢活动,引起质壁分离,甚至死亡3)i.耐高渗微生物与嗜高渗微生物ii.2.微生物在高渗环境中生长的原因iii.细胞自身合成相容性溶质,调高胞内渗透压,使细胞在高渗环境中能获得生活所需水分高渗环境的应用iv.腌制或蜜饯保藏食品表面张力液体表面相邻两个部分间单位长度内的相互牵引力a.表面张力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低表面张力,微生物在液体中均匀生长i.高表面张力,微生物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ii.b.改变表面张力的方法升高表面张力:添加无机盐i.降低表面张力:添加表面活性剂ii.c.3.辐射辐射是能量通过空间传播或传递第一种物理现象a.辐射的种类: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b.电磁辐射种类:非电离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电离辐射:X -射线、γ-射线等c.可见光波长400-800nm 的电磁辐射i.光能型微生物的能源ii.长时间照射有杀菌作用iii.d.红外线波长大于800nm 的电磁辐射i.红外线可以发热,产生的高温具有杀菌作用ii.e.紫外线波长为150-390nm 的电磁辐射i.对微生物作用最强波长~260nmf.4.作用机理ii.应用iii.消毒诱变电离辐射g.pH环境ph 对微生物的作用改变细胞膜所带电荷状态,从而影响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i.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ii.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iii.改变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毒性iv.a.微生物生长的ph 范围不同类型微生物生长的ph 范围不同i.不同种属微生物生长的ph 范围不同ii.b.5.微生物的类型(按最适生长ph 范围来分)嗜酸微生物专性嗜酸菌:最适ph<6;ph>7时生长极差或死亡1)兼性嗜酸菌:在低ph 下生长,在中性ph 也长2)i.嗜碱微生物专性~:最适ph8~11,ph<=7生长极慢或不生长1)ii.嗜中性微生物能在ph4~9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在ph6~8,大多数微生物属于这一类1)iii.c.微生物的代谢影响环境d.环境ph 的控制e.微生物细胞内的ph细胞内部ph 值一般接近中性胞内酶的最适ph 多接近中性1)细胞内的DNA 、ATP 等对低ph 敏感2)RNA 和磷酸类等对高ph 敏感3)i.细胞膜上酶及胞外酶最适ph 多接近微生物最适生长phii.f.微生物最适生长ph 和最适发酵phg.氧与氧化还原电位Eh 值的测定方法:用一个铂电极与用一个标准氢电极同时插入体系中,从敏感的伏特计上读出电位差值影响Eh 的主要因素a.氧分压、环境的ph 值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hb.E h 的改变方法降低E hi.除氧及向培养基中添加还原性物质:升高Ehii.通空气或氧及向培养基中添加氧化性物质:氢氧化铁c.微生物与氧的关系d.6.微生物营养生长环境的优化营养物质及其浓度a.环境条件ph 值i.温度ii.溶解氧iii.离子强度iv.二氧化碳分压v.b.7.灭菌与消毒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a.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b.高温灭菌和消毒方法干热灭菌灼热灭菌法用火焰灼烧或焚烧a)适用:接种工具,污染物品,实验动物尸体等b)1)干热灭菌法在干燥箱(烘箱)中利用热空气进行灭菌a)适用:玻璃、陶瓷器皿、金属用具等耐高温的物品b)处理150~170℃1~2小时c)2)i.湿热灭菌同样温度和相同作用时间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热蒸汽穿透力强a)细胞物质在含水量高时容易变性凝固b)蒸汽凝固时释放的大量蒸汽潜热可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c)常压法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低温维持法i)高温瞬时法ii)iii)a)煮沸消毒法在100摄氏度下煮沸数分钟,常用于饮用水的消毒b)1)ii.c.1.污染微生物的控制2022年4月19日9:08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设备:蒸笼,高压灭菌锅i)原理:常压蒸汽处理杀死营养细胞,残留的芽孢等耐热的孢子体经过夜培养萌发,再加热处理杀死,如此反复处理三次,可达到无菌状态ii)对象:含有不耐高温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或无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处理一般培养基iii)方法:80~100摄氏度蒸煮15~60分钟,37摄氏度培养过夜,连续重复三天iv)控制:芽孢杆菌芽孢制剂v)注意:仅适用于含营养物质的物品vi)c)加压法高压蒸汽灭菌法a)利用高温进行湿热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i)原理:在加压条件下,水的沸点超过100摄氏度,由此可提供高于100摄氏度的水蒸气ii)对象:耐高温物品,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缓冲溶液,玻璃,陶瓷器皿等iii)控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制剂,热变色纸带iv)实罐灭菌法b)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c)优点: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最大限度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i)提高发酵罐的利用率ii)提高了锅炉的利用率iii)适宜于自动化操作iv)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v)2)过滤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用具:过滤器,如硝化纤维素滤膜i.原理:将微生物过滤去除ii.对象:空气,热敏物质,蛋白质,酶,血清,纤维素,氨基酸等iii.d.辐射灭菌原理:i.e.对象热敏物料和制剂: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品、中药材和中药方剂、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ii.优点:不升高产品温度,穿透力强,灭菌效率高iii.缺点:设备费用高,对操作人员存在潜在危险性,可能使某些药物药效降低或产生毒性和发热物质等iv.化学消毒剂消毒剂:能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制剂a.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制剂b.许多化学药品,制剂低时时防腐剂,剂量高时时消毒剂理想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对人畜无害;无味无嗅c.石炭酸系数:衡量化学消毒剂相对杀菌强度的常数d.1.影响灭菌和消毒效果给因素影响高压蒸汽灭菌的因素灭菌物体的含菌量i.灭菌锅内空气的排除程度ii.灭菌对象的PH iii.培养基中蛋白质的含量iv.灭菌对象的体积v.加热与散热速度vi.a.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消毒对象i.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及浓度ii.b.2.消毒时的环境条件iii.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影响有害影响a.防止方法采用特殊处理方法:分别灭菌;低压灭菌;连续加压蒸汽灭菌i.过滤除菌法ii.一些物理因子消毒与灭菌的机制iii.b.3.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破坏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是一类化学治疗剂a.抗菌谱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所能抑制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i.广谱抗生素ii.窄谱抗生素iii.抗生素的作用机制iv.b.4.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干热空气灭菌法具体步骤流程:装入待灭菌物品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放入电热干燥箱内,关好箱门1.高压蒸汽灭菌具体流程步骤:加水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没过加热蛇管,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细菌的生态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细菌的生态环境对它们的影响细菌是一类微小但却极其重要的生物体,它们广布于自然界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虽然我们很难看到它们,但它们远比我们所知道的数量要多得多。
细菌的生态环境对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下面我就随着细菌们的足迹来探索它们的生态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一、水域环境对细菌的影响水是细菌的常见生态环境之一,在水中它们会以自由细胞的形式存在,并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但水环境的变化极其频繁,比如酸碱度、温度、水流速度等,这些都会对水中的细菌产生影响。
在水中,细菌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一些水源富含营养物质,如河流、池塘等,它们是细菌的理想生长环境。
这样的水源会促进细菌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加速了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被代谢和分解的速度。
另一方面,一些水源则可能会因为污染等原因,导致营养物质的不足,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此外,当水温较高时,这些细菌的繁殖速度也会更快,这也会加剧水体中的生态环境的变化。
二、土壤环境对细菌的影响土壤环境也是细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能够利用土壤中的养分进行繁殖和生长。
对于土壤环境而言,温度、湿度和土质成分都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
对于一些适宜细菌繁殖的土壤来说,比如含有适量植物根系和腐殖质的土壤,这些条件都有助于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土壤对于细菌的影响也取决于细菌所需要的养分。
此外,土壤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比如,在干旱的气候中,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处于争夺水分的激烈竞争中,每一个适应干旱环境的细菌都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宿主生态环境对细菌的影响作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共生伴侣,细菌无处不在,与我们的健康和生存息息相关。
许多健康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身体内细菌生态环境的改变。
我们的身体有着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群落需要宿主细胞为其提供营养物质和生存条件。
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时,细菌群落的分布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比如在肠道中,良性细菌群落的变化会导致更多的有害细菌出现,这就有可能导致人体健康情况的恶化。
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生长是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微生物需要从环境中摄人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及pH)下才能够生存。
而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长和繁殖牲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向环境中排泄出各种代谢产物,抵抗和适应环境变化,甚至影响和改变环境。
(1)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生物大分子的活性而影响微牛物的生命活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和酶活性增强,生物化学反应加快,生长速率提高;另一方面,随温度上升,微生物细胞中对温度较敏感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
在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之间,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最低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下限,低于该温度微生物将停止生长。
反复冻融会使细胞内的水分变成冰晶,造成细胞明显脱水,此外冰晶往往还造成细胞尤其细胞膜的物理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若采取快速冷冻,同时在细胞悬液中加入保护剂(如甘油、血清、葡萄糖等),则可减少冰冻对细胞的有害效应。
实验室中常利用冰晶体损伤微生物细胞的特性进行细胞的破碎。
细菌等微生物细胞经历三次以上的反复冻融过程可达到较好的破壁效果。
微生物可以在低温下较长期地保存其生活能力,因此常用低温保藏微生物。
最适温度是使微生物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代时也最短。
但它不一定就是微生物一切代谢活动最好的温度。
例如乳酸链球菌虽然在34℃下生长最快,但获得细胞总量最高的温度是25~30℃,发酵速度最快的温度则为40℃,而乳酸产量最高的温度是30℃。
研究不同微生物在生长或积累代谢产物阶段时的不同最适温度,对提高发酵生产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氧气不同微生物要求不同的通气条件。
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以将微生物斗为五种不同的类型:专性好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和耐氧菌。
℃专性好氧菌包括绝大多数真菌和多数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它们以氧为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最后与氢离子结合成水。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微生物是指那些单细胞生物,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着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生物降解、环境修复等过程。
本文将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
一、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深入探究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机制和途径。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污染物的处理和降解能力,探索微生物降解机制,以及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的技术手段。
此外,还将通过研究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微生物降解新材料和新技术。
二、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____年,研究人员将深入探索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采集样品,分析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其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和环境修复等过程中的功能。
基于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研究人员还将探索如何利用微生物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将努力发展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将研究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促进、养分循环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利用微生物的农业生产技术。
四、微生物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气候变化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古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微生物实验问题及答案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的观察1、为什么油镜的放大倍数比普通物镜大?答:油镜能减少光的折射,进而提高视野的亮度;通过提高显微镜的数值口径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数值口径的表达公式?答案:N.A=n ×sin α,n为介质折射率;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3、显微镜数值口径及分辨力的关系?答案: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及光的波长成反比,及数值口径成正比。
4、油镜的使用及普通物镜有何不同?答案:油镜必须借助于光折射率等于或接近于玻璃的试剂,如香柏油等才能使用,而普通物镜则不需要;油镜是由100×物镜及香柏油构成,而普通物镜则限于10×物镜、40×物镜等。
5、使用油镜时应特别注意什么?答案:上下调节镜头时应使用微螺旋,否则容易损坏镜头;应使油镜始终浸泡在香柏油中,否则就不是油镜;使用完毕后,必须用搽镜纸沾取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搽去残留的油迹,否则会玷污油镜。
6、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7、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
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
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二、微生物染色1、单染色的原理是什么?答案:主要基于微生物细胞能及各种染料进行不同程度地结合。
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微生物群体的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程度,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
环境因子是指影响微生物分布和多样性的一系列因素,如温度、湿度、土壤性质、pH值、光照等。
本文将从不同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1. 温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种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范围。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这是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因此,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微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有所不同。
一些耐热的微生物可以在高温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而一些耐寒的微生物可以在低温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2. pH值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活性,是衡量酸碱程度的指标。
微生物对不同的酸碱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生长范围。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对pH值有一定的酸碱度范围要求。
在过高或过低的pH值下,微生物的细胞代谢受到限制,生长速率受到影响。
因此,pH值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一些耐酸或耐碱的微生物可以在极端酸碱条件下生存和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更适宜中性或稍弱酸碱环境。
3. 湿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生物对湿度的要求因其类型和生活方式而异。
一般来说,湿度越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越快。
在干燥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甚至停止,因为水分是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湿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光照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光照是指环境中的光强度和光周期。
光照的变化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光合微生物如藻类和光合细菌依赖于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因此对光的要求比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姓名:专业:学号:
微生物生长繁殖是微生物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环境条件适宜时,微生物才能生长繁殖。
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氧气、PH、湿度、渗透压、水活度等。
一、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广泛的,改变温度必然会影响微生物体内所进行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适宜的温度能刺激生长,不适的温度会改变微生物的形态、代谢、毒力等,甚至导致死亡。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酶活性提高,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速度和生长速度加快,一般温度每升高10℃,生化反应速率增加一倍,同时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溶解度提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另一方面,机体的重要组成如核酸、蛋白质等对温度较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可遭受不可逆的破坏。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生长繁殖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致死温度。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类型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差异很大,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将它们分成低温微生物、中温微生物和高温微生物。
如下表2-1所示。
1、低温微生物
又称嗜冷微生物,能在O℃下生长,可分为专性嗜冷和兼性嗜冷两种。
专性嗜冷微生物的最高生长物温度为20℃。
兼性嗜冷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
但最适生长温度仍以20℃左右为好,最高生长温度为35℃左右。
嗜冷微生物如假单胞菌、乳酸杆菌和青霉等多分布在海洋、深湖、冷泉和冷藏库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
2、中温型微生物
又称嗜温型微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属于这一类。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40℃,最低生长温度为10-20℃,最高生长温度为40-50℃。
土壤、植物、温血动物及人体中的微生物大部分属于这一类。
它们又可分为温室性微生物和体温性微生物。
嗜温性微生物最低生长温度不能低于10℃,低于10℃蛋白质合成过程不能启动,许多酶功能受到抑制,使生长受到抑制。
3、高温型微生物
又称嗜热性微生物,它们适宜在45一50℃以上的温度中生长。
这类微生物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堆、发酵饲料、日照充足的土壤表面等腐烂有机物中。
例如部分芽抱杆菌、高温放线菌属等都是能在55一70℃中生长的类群。
有的细菌可在近100℃的高温中生长。
二、氧气对微生物的影响
1、专性好氧菌
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细胞含有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2、兼性好氧菌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接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有SOD和过氧化氢酶。
3、厌氧菌
分子氧对它有毒害,短期接触空气,也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致死;在空气或含有10%CO2的空气中,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其深层的无氧或低氧化还原电势的环境下才能生长;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提供;细胞内缺乏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
4、微好氧菌
只有在氧分压较低(一般0.01-0.03帕)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具有呼
吸链,并以氧作为最终氢受体,含少量SOD,不含过氧化氢酶。
5、耐氧菌
有氧情况下进行发酵性厌氧生活,生长不需要氧,但氧对它们也无毒害作用。
不含呼吸链;细胞含有SOD和过氧化氢酶。
在培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时,要采用相应的措施保证不同微生物的生长
1、培养好氧微生物:需震荡或通气,保证充足的氧气。
2、培养专性厌氧微生物:需排除环境中的氧气,同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还原剂,降低培养基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势。
3、培养兼性厌氧或耐氧微生物:可深层静止培养。
三、PH对微生物的影响
PH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影响膜表面电荷的性质及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对物质的吸收能力。
微生物的生长pH值范围极广,从pH2.0~10.0都有微生物能生长。
但是绝大多数种类都生活在pH5.0~9.0之间。
微生物生长的pH值三基点:最低、最适和最高pH值。
低于最低、或超过最高生长pH值时,微生物生长受抑制或导致死亡。
1、不同的微生物最适生长的pH值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值,将微生物分为:
(1)嗜碱微生物:硝化细菌、尿素分解菌、多数放线菌
(2)耐碱微生物:许多链霉菌
(3)中性微生物:绝大多数细菌,一部分真菌
(4)嗜酸微生物:硫杆菌属
(5)耐酸微生物:乳酸杆菌、醋酸杆菌
2、同一种微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中,对pH值的要
求也不同。
在发酵工业中,控制pH值尤其重要。
(1)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生理生化过程中,对环境pH值要求不同。
(2)同一种微生物由于环境pH值不同,可能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
四、湿度,渗透压与水活度
在天然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一般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的蒸汽压力与同样条件下纯水蒸汽压力之比表示,即:αw=Pw/P o w。
式中Pw代表溶液蒸汽压力, P O w代表纯水蒸汽压力。
纯水αw为1.00,溶液中溶质越多, αw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