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整体道床病害研究及综合整治
整体道床病害整治研究
![整体道床病害整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61e3ba69dc5022aaea00a0.png)
一
轨道 响 应 的 关 系 和 变 化趋 势
意义
对研究整
发 展 缓 慢 但 存 在 刚度 大 弹性 差 因 此 对 钢 轨 扣 件及 弹性 垫 层 的弹 性 要 求 较
度改 善 了轨下 基
体 道 床 动 力 稳 定 与 道 床病 害整 治 有 重 要
。
础 的受 力 状 况
,
减 轻 了 线 路 的维 护 工 作 段 时 期 的 运 行 国 内长 大
.
,
无碴轨
2
整体 道 床 常 见 病 害 表 现 形 式
整 体 道 床 是 弹性 地 基 梁 上 承 受 列 车
受 地 下 水腐 蚀 而 破 坏 使用
3
。
大部 分 道 床 病 害
进
一
步 分析
,
必 须 经 全 面 整 治 后 才 能恢 复 道 床 的正 常
。
和 研 究 整 体 道 床结 构 的设 计 参 数
常 见 整 体 道 床病 害 主 要 有
型
:
一
3
种类
体道 床
特点
。
,
与传 统 的 有 碴 道 床相 比 具 有 下
线 路养 护 维 修 工
30 %
是混 凝 土 下 沉 破 损 轨 道 在列 车垂
,
向荷 载 作 用 下 产 生 下 沉 变 形
1
,
。
轨道 下沉 个 合理
( ) 轨 道 稳 定性 好
,
变形 是 轨 道 部 件 吸 收 列 车 荷 载 作 用 能 量 的
,
加强
动载 反 复作 用 的受 弯 构 件
,
,
与有 碴 轨 道
, ,
铁路道床病害诊断与治理策略研究
![铁路道床病害诊断与治理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ba39e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7.png)
铁路道床病害诊断与治理策略研究摘要:铁路道床病害是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床病害诊断和治理的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诊断技术和治理策略的发展与应用。
针对诊断技术,包括传统方法、新兴技术和综合诊断方法,详细探讨了其应用和局限性。
在治理策略方面,介绍了管理与维护措施的优化与创新,旨在提高道床病害的预防和维修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进一步研究和合作的重要性,以推动道床病害治理技术和策略的创新,实现铁路线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铁路道床病害;诊断技术;治理策略;管理与维护1.铁路道床病害的概述铁路道床是铁路线路的基础结构之一,承担着支撑铁轨和传递列车荷载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铁路道床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如塌陷、沉降、变形和破坏等。
这些病害不仅对列车的安全运行和乘车舒适度产生影响,还增加了维护成本和运营风险。
铁路道床病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地质条件、设计参数、施工质量、荷载特征等。
不同类型的病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如塌陷会导致道床下陷,沉降会引起铁轨的不平整,变形会影响列车的平稳行驶,破坏会导致道床失去承载能力。
为了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铁路道床病害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理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诊断方法,可以确定病害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的治理提供依据。
而治理策略的制定则需要考虑具体病害的特点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以恢复道床的稳定性和功能。
因此,本文旨在对铁路道床病害的诊断与治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2.铁路道床病害诊断技术研究2.1传统诊断方法的应用与局限性在铁路道床病害的诊断过程中,传统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包括现场勘测、观测和实测等手段。
这些方法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来获取病害的表象和特征,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
然而,传统诊断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传统诊断方法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加固综合整治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加固综合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e8f8350ede80d4d8d15a4fb1.png)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加固综合整治摘要:随我国城市轨道着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整体道床已被广泛采用。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整体道床结构病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病害的相关整治措施。
关键词:地铁;整体道床;病害整治中图分类号: u2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囯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多个城市为适应旅客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纷纷兴起大规模建设地下铁路的热潮。
整体道床以混凝土或钢筋混泥土作为钢轨基础,具有稳定性好,维修工作量小的特点。
整体道床是弹性地基梁上承受列车动载反复作用的受弯扣件,然而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出现了开裂、翻浆冒泥、道床下沉等严重病害。
本文就广州地铁一号线杨箕—烈士陵园、黄沙—芳村区间整体道床病害为例,探讨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病害的相关整治措施。
广州地铁一号线整体道床病害概况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至今运营14年。
盾构圆形结构隧道(烈士陵园-杨箕上下行)、沉管圆形结构隧道(芳村—黄沙上下行)整体道床,随着线路运量的负荷和年限的延长,隧道内整体道床由于排水不畅,加上列车通过时的反复振动,造成了整体道床与二衬混凝土仰拱之间形成空隙,道床出现翻浆冒泥。
从现场钻孔取芯式样可以看出明显断裂的痕迹,水沟砼受挤压破碎地下排水流入该部位水沟无回水,砼已失去水泥、沙浆等胶结物。
整体道床病害原因分析正确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是制定整治方案和指导维修保养的前提,多年实践证明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
整体道床的结构性能的影响整体道床上部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整体刚度大,随着道床变形的增加,结构弯曲线应力增大。
根据整体道床强度计算,道床截面的弯曲力距和挠度均随基础弹性模量e值的下降而递增,当基础的e 值下降到50mpa以下时,道床截面的弯曲力矩就会急剧增加,一旦超过强度极限,轨道立即被破坏。
水文地质的影响水是引起道床病害的重要因素,是造成道床翻浆冒泥和使整体道床破环的重要条件。
浅谈铁路道床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
![浅谈铁路道床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fc84cbdd36a32d72758128.png)
科技与应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浅谈铁路道床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务段 宋朋超摘要:铁路道床病害的合理整治是提高列车运行舒适度和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分析了铁路道床病害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希望今后对铁路道床施工和维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道床;病害;整治近年来,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对铁路先后进行了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中国也逐渐步入了高铁时代。
但是,由于既有铁路道床设计承载力偏低、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铁路道床整改不良、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在列车提速后,铁路道床病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和运行安全。
一、线路概况通过收集和分析近几年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南线路车间所管辖线路(均为有砟轨道)的年度整修报告,发现一些线路区段出现了道床病害,其中包括京沪线9.1—9.3km,柳广线0—1km,永丰上下行5—5.8km,京南至动车走行线A线6.7—8.8km,北京动车段大站场等,发现除了线路设备老化原因外,道床病害是铁路线路几何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而铁路线路几何形态的变化往往严重影响着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道床病害的产生也往往会降低道床弹性度和轨道的整体稳定性。
在实际整治过程中,发现道床病害对线路的影响,往往又很难用一般的保养手段来解决,因此为确保行车安全,有必要对道床病害的成因和整治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道床病害的分类及成因线路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道床整体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产生一定的变形,其变形超过了允许限度,就会产生非正常变形,当非正常变形逐渐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道床病害。
(一)道床病害的分类通过收集并分析已有的线路资料,并参考其他铁路资料,可知铁路道床病害的基本特征大多会在道床表面上反映出来,按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道床板结、排水不良等。
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
![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a917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f.png)
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
1. 预防性维护,定期进行铁路线路的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道床病害,如裂缝、松动、沉降等问题,以减少病害的扩散和恶化。
2. 道床加固,对于道床病害严重的区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比如使用适当的材料加固道床,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排水系统改善,保持道床的良好排水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改善铁路线路的排水系统,包括清理排水沟、修复排水管道等措施,有助于减少道床病害的发生。
4. 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引入新型的道床材料和施工技术,如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凝土、聚合物增强土等新材料,以及采用高效的铺轨机械等新技术,可以提高道床的抗病害能力。
5.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铁路线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保护铁路周边的植被和水源,有助于减少道床病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预防、加固、排水、材料和技术等多个方面,以保障
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铁路线路特
点各异,整治措施也会因地制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分析与整治措施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分析与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e7fd33e453610661ed9f46b.png)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分析与整治措施摘要:整体道床的优势明显,但是在应用中会因为外界因素或者自身施工的工艺问题导致其出现各种病害,从而影响整体道床的使用安全性,本文介绍了病害的成因并对其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整体道床,病害形式,病害成因,防治措施Abstract: the advantage of the track on, but in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actors or because their own construction process leading to the appear all sorts of disease, which affects the use of the track on secur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Key words: overall track bed, disease form, disease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一、整体道床出现的病害形式从整体道床的结构看,其基础梁上承受的是列车的反复作用,与有砟轨道相比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就容易保持形状,但是其刚度大弹性小,因此其结构上的钢轨扣件和弹性垫层的性能要求较高。
当道床地面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在列车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综合看,整体道床的病害有三种集中体现,一是混凝土结构出现的破损,导致结构下沉,轨道在列车垂直载荷的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形变。
轨道下沉形变是轨道吸收列车载荷的主要方式。
轨道下沉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轨道变形小在轨道承载列车的载荷大,将加快轨道部件的损伤,如果下沉变形大则容易导致轨道塑性变形,增加危险性与维护工作量,因此整体道床出现下沉变形量过大就成为了一种病害;还有就是道床上的混凝土出现上鼓变形进而破损,这时应为地下水压大导致地面抬升而造成的后果;最后是整体道床因为混凝土受到腐蚀而产生破坏。
试论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试论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5218a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d.png)
试论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无砟轨道整体道床在隧道内已得到了广泛采用,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为此本文结合关角隧道相关病害就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作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为以后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整治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整体道床;沉降;注浆加固;高聚物材料1病害情况及原因分析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关角隧道工务添乘人员同司机均感觉存在轻微晃车现象,随即报告行调,封锁线路。
随后通知德令哈工务段,察汗诺线路车间申请临时天窗对K289+110段前后线路进行检查,经检查K289+110前后高低最大2mm,排水沟边墙存在开裂、渗水情况。
K289+110道床板有吊板现象。
为了详细掌握隧道内整体道床与垫层间实际情况,现场选定2处部位(一处为道床板有渗水处所、另一处为道床板无渗水处所)进行钻孔取样。
现场整体道床进行钻孔取芯发现道床板与填充层间存在40~60mm的空腔。
加上前期检查发现K289+400-500处翻浆冒泥情况,利用维修天窗进行了钻孔取芯,经查看道床板与填充层无空腔,但C25混凝土不成形,强度不足。
病害原因分析:(1)根据现场补充钻探结果,不存在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
(2)水沟施工缝的位置低于设计的位置,施工缝防水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水沟内的水进入了道床下部。
(3)关角隧道涌水量大,沟内流水深度大,向施工缝补水充分。
(4)地下水进入道床板下面的施工缝,经列车运行被反复挤出和渗入,填充层内的混凝土细颗粒逐步被水带走,随着运营时间的不断累积,造成空洞及较大缝隙,导致轨道板下沉、影响了行车安全。
(5)轨道板下沉,导致隧道侧沟壁被拉裂,产生竖向裂缝,进一步加剧了向道床方向的补水。
通过以上情况,不难发现凡道床板有渗水、翻浆及下沉处所,道床板与填充层间均有质量缺陷方面的问题,在列车长期碾压过程中造成道床板整体下沉,线路几何尺寸发生变化,是导致此次晃车的直接原因。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54f7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b.png)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铁路线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还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速度和效率。
为了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对铁路线路的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进行研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一、常见铁路线路病害及原因1. 轨道变形轨道变形是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原因包括列车荷载、道床下沉、弯道变形、轨道固定松动等。
列车在轨道上通过后,轨道会受到荷载的作用而发生变形。
道床下沉会导致轨道的变形,同时弯道处由于受到较大的侧向力而导致轨道发生变形。
2. 腐蚀铁路线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水蒸气、雨水、融雪水、河流水等腐蚀因素的影响,导致轨道、道口、桥梁、隧道等构造件受到腐蚀而发生破损,甚至丧失使用价值。
3. 疲劳裂纹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会产生不断的载荷,长期的载荷作用会导致铁路线路产生疲劳裂纹,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弯道等地段,更容易出现疲劳裂纹。
4. 沉降道床的沉降是影响铁路线路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道床沉降会导致轨道线路失稳,列车运行时产生振动和噪音,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铁路线路受损。
5. 信号设备故障铁路线路上的信号设备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列车无法正常行驶,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信号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因素引起。
二、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研究1. 加强轨道修整对于轨道的变形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轨道修整来解决。
定期对轨道进行修整,保持轨道的直线度和水平度,减少轨道的变形。
2. 防止腐蚀为了防止铁路线路受到腐蚀,可以通过防腐保护措施来延长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
对于已经发生腐蚀的构造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 建立轨道疲劳监测系统针对轨道疲劳裂纹问题,可以建立轨道疲劳监测系统,对轨道进行长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及时防止疲劳裂纹的发生。
4. 加强道床维护道床的沉降是影响铁路线路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道床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维修道床,保持道床的稳定性。
铁路整体道床病害研究及综合整治
![铁路整体道床病害研究及综合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d1d0722567ec102de2bd8999.png)
铁路整体道床病害研究及综合整治【摘要】铁路整体道床有长期免维护的特点,但如果发生下沉、断裂、翻浆冒泥等病害,也存在整修难度大的不足。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中铁路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整治的中采取的方案,对整体道床各种病害成因进行了归纳,并针对各种具体原因拟定了综合整治方案,经实际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整体道床;病害;整治[Abstract] Railway monolithic track be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maintenance free, but if there is subsidence, fracture, boiling mud and so on, is not difficult to repair. Take the whole roadbed diseas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railway in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scheme, the disease cause of monolithic track bed are summarized, and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project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real tes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Keyword] Monolithic roadbed; disease; treatment0 引言整体道床是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的铁路道床,它具有日常运用中免维护、结构整体性好等优点,在铁路线路上已大量使用。
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道床是连续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机构,一旦发生沉陷或翻浆,修补非常困难。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中发生的整体道床下沉、翻浆冒泥等病害讨论其整治方案。
1整体道床翻浆冒泥原因分析1.1 施工原因整体道床作为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整体轨道结构,受到来自列车反复通过的强大冲击力,要求混凝土必须浇筑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控制整体道床的下沉,否则,极易产生下沉、断裂、翻浆等病害,将大大减少整体道床使用寿命。
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的分析及整治
![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的分析及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944bfc51312b3169a451a4a9.png)
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的分析及整治【摘要】整体道床具有稳定性好、结构耐久、轨道几何形位易于保持等优点,所以在地铁城轨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其运营过程中易受地下水的浸蚀和车辆运行时荷载反复冲击振动的影响,整体道床不可避免出现开裂、翻浆等病害。
本文从分析整体道床的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入手,研究对比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病害整治方案,有效提高整体道床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确保运营安全。
【关键词】整体道床开裂病害整治研究1 整体道床在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地铁线路轨道铺设的道床型式,主要有整体道床和碎石道床两大类型。
整体道床,也称无碴轨道,是在坚实基底上直接浇筑混凝土以取代传统有碴轨道的轨下基础。
它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结构耐久、轨道几何形位易于保持等优点,与碎石道床相比可大大减少维修工作量,改善职工的劳动工作条件。
因此,地下线路及高架线路一般采用整体道床,地面线路一般采用碎石道床。
2 整体道床出现的病害形式交通p床的破坏从整体道床的结构看,其基础主要承受的是车体的反复作用,线路的主体结构由于地基的变形及内部应力、外部荷载的变化而产生变形和沉降,象西安地铁二线号线穿越十二条地裂缝,这些因素最终将会引起地铁线路的轨道变形,整体道床破损和开裂,道床混凝土与主体结构混凝土分离、加上地下水的影响,导致道床上出现翻浆冒泥等,其迅速发展形成道床病害。
3 整体道床产生病害的成因分析3.1 车辆运行振动的因素列车对整体道床的作用是长期且直接的,因整体道床刚性大,受到车体振动的幅度和冲击力都要大于有砟道床。
如果加上路线本身的平整性差异就会扩大这种振动,进而影响整体道床的稳定。
3.2 施工质量差异的因素整体道床的铺设都会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因素、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质量的差异等。
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1)灌注道床的时候存在基底积水,没有及时清理就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并导致基底返浆,影响道床的稳定性。
隧道内整体道床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探讨
![隧道内整体道床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daff5f30722192e4436f688.png)
隧道内整体道床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探讨隧道积水、支撑块下沉、承轨台挡肩受损、设备生锈等造成隧道内整体道床出现一些问题;整体道床病害导致铁路养护维修困难,这影响了铁路正常运营。
文章结合百家岭隧道,分析了整体道床病害原因,并提出一些整治措施。
标签:整体道床;病害原因;整治措施整体道床即为无碴轨道,其通过将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基底上的方式,取代了有碴轨道的轨下基础。
无碴轨道具有稳定性强、轨道几何形位易于保持、整体性能高的特征,这对于减少道路养护维修工作量、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均有积极性作用。
然而,由于隧道内部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整体道床施工需要高技术、精工艺以及好设备的支持。
1 隧道及整体道床概况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轸溪站线路内百家岭隧道,处于成昆线上,隧道全长2040米,整个隧道为直线整体道床,含有3个变坡点。
该隧道采用C50级混凝土预制,支撑块外形尺寸为500mm×200mm×200mm。
铺设级别为1560对/km,为增加整体道床抗推能力,支撑块钢筋深入挡肩,为增强其抗拔能力,将底部所伸出的弯钩与道床混凝土粘结。
承轨台顶面高于道床混凝土顶面25mm,轨底坡为1:35。
2 隧道内整体道床病害的原因2.1 积水造成线路病害由于隧道地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影响,地下水或是雨水汇集,会影响整体道床质量,而地下水则是引发整体道床病害的主要原因。
该隧道为实现排水,将3%的横坡设置在隧道混凝土道床顶面,将4%的纵坡设置在隧道侧沟沟底距轨面900mm处。
由于隧道内部环境较为潮湿,所经地区尘沙现象严重,加之隧道长期运营中缺乏养护,使道床上形成很厚很硬的积累物,这就阻止了道床积水流向路线两线的排水沟,导致隧道积水严重。
在外界无长期积累的作用下,两侧排水沟有些地段出现淤泥淤堵,这就使得道床与基础之间空隙积水无法正常排出,受毛细作用影响,基础积水会沿着沉降缝隙、伸缩缝隙以及整体道床沉降不均而形成的裂缝上升,达到道床,在道床的表面形成积水。
轨道病害分析与整治
![轨道病害分析与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7c95c73cb14e852459fb5735.png)
轨道病害分析与整治现在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大规模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发展了各种类型的无砟轨道、有砟轨道、无砟道岔等,运行速度达到350km/h,最高速度达到了394km/h,在修建高速铁路技术方面已列居世界首位。
但是,我国自首条350km/h高速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开通运行以来,陆续开通了石太、武广等多条客运专线,工务设备的养护维修问题就成了当前首要研究项目。
特别是晃车问题的整治,更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定位法整治线路病害在轨道上人工查找各种动态检测仪器检查发现的晃车地点,如车载、便携式添乘仪的重复二三级超限处所及轨检车二三级病害超限处所时,仪器的检测报告中只提供了病害里程和超限值,而仪器提供的超限里程往往与现场实际里程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处所的差距甚至达到200米,因此准确定位仪器报警地点的现场位置至关重要。
方法一:人工乘车感觉法。
对于峰值较大的车载及便携式添乘仪报警点(当峰值达到0.08及以上时),乘车人体就能够感觉到,当峰值达到0.10及以上时人体就能感觉到明显的晃动,因此对于惯性晃车地点,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上车,感觉和观察晃车的具体地点和晃动的形式,定位病害的地点和特征。
方法二:对于便携式添乘仪,人工进行里程校核。
带添乘仪添乘机车,每10公里根据现场公里标对仪器里程进行校核,根据报警里程与实际的差距定位报警点现场实际的位置方法三:根据轨检车图纸进行确定。
首先根据轨检车图纸上的道岔、护轨锁头等地面标志和曲线位置信息核对轨检车图纸里程与现场实际里程的差距,将轨检车图纸里程修订为现场实际里程。
其次将仪器的报警点在轨检车波形图上相应的地点附近去比对,轨检车、动检车检测项目均有水平加速度和垂直加速度,根据报警点的里程去查看轨检车波形图,两者虽然数值上会有差异,但一般车载及添乘仪报警地点在近期的轨检车波形图水平加速度或垂直加速度波形上会有相应的反映,因此可以通过轨检车波形图来确定报警点的准确位置。
一、轨道病害诊治方法(一)通用部分:1、大平大向的检查首先站在距离病害地段200米以外地段目视线路大平大向是否存在大方向或漫坑。
铁路线路道床病害成因及整治策略
![铁路线路道床病害成因及整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d22424383d049649b6658ff.png)
铁路线路道床病害成因及整治策略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出行旅游访友。
因为承载能力强,速度相对汽车快,且费用低于飞机,铁路出行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出行方式,铁路网络体系的完善使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影响范围增大,影响程度增强。
本文指出铁路线路道床常见病害及病害成因作出分析,提出具体的整治策略,希望可以提高铁路线路的质量。
关键词:铁路线路;道床病害;成因;整治策略1铁路线路道床病害含义道床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轨框架的基础。
通常指在铁路的轨枕下铺设在路面上的石砟,用于支撑轨枕,分散轨枕所受到的压力到地面,并对轨枕起到固定作用,防止轨枕的偏移,降低路面的变形程度及变形率,缓和载具与铁轨之间的冲击。
铁路线路道床病害就是指道床在长时间投入使用后发生的变形,磨损等变化对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常见的铁路线路道床病害包括永久性道床变形、道床藏污、道砟粉化或坍塌、道床翻浆或板结等。
道床藏污,对铁轨的正常运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会降低道床的承载能力,影响抗剪强度,减弱道床弹性,降低道床的排水系数和抗冻系数。
道床藏污的连带影响,引发道床翻浆或板结。
道床板结使道床失去弹性,轨道刚度骤增,列车经过时有较大的动力作用,加剧载具及铁路的磨损,降低载具和轨道使用寿命。
道砟粉化会连带道砟摩擦系数降低,道砟出现滚动混乱的情况,诱发堆积起来的道砟出现坍塌,尤其易发生在有较大震动的轨道交界处。
2铁路线路道床病害成因2.1运行负担过重铁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完成铁路运输任务,往往都是增加运输质量,提高运输频率。
长此以往,必然增加铁路线路的运行负担。
而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线路并没有重载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必然给铁道道床结构产生影响,甚至造成道床结构变形、夹板出现裂缝,钢轨磨损严重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造成铁道线路道床损耗,还给列车行驶安全性、稳定性及行驶速度构成威胁,甚至是造成列车事故的发生。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cfcd2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2.png)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铁路线路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
此篇文章主要介绍一些铁路线路常见病害的原因及如何进行养护维修。
1. 铁路道床下沉铁路道床的下沉通常是由于土壤膨胀引起的。
在雨季,地下大量积水会将土壤浸湿并膨胀,导致道床下沉。
同时,水和车辆的振动也会使道床失去稳定性。
道床下沉会降低轨道几何平面度,因而危及铁路安全。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需要加强铁路设施的维护工作,及时排除道床下的积水,增强道床的承重能力,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加固。
2. 铁路轨道变形铁路轨道的变形主要是由于车辆通过造成的。
重载列车通过时,轨道会发生振动,长期沿路运行会导致轨道变形,轨距增宽、轮廓变异等问题。
为了解决轨道变形问题,铁路维护部门需要定期检查轨道的几何参数是否符合规范,进行正确的调整和修整,保证轨道几何精度和平顺度。
3. 铁路道面破损铁路运输车辆长期运转,对道面的破坏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气候、人为因素,还可能导致道面破损。
保养人员应定期检查道面的损伤程度,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4. 铁路道岔明显摆动铁路道岔在列车行驶时需要承受巨大的力量,容易出现明显的摆动情况。
不仅减少了列车的稳定性,而且还可能导致列车脱轨。
为避免道岔摆动问题,保养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铁路设施,以确保道岔和配件的正确安装和紧固。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现代的铁路建设中,铁路线路也是需要不断维护和修整的。
铁路维护部门应对铁路线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掌握线路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铁路的安全和稳定。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与整治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与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1356caa0d1f34693daef3ec7.png)
第2 4卷第 2期
20 0 7年 4月
华
东
交通大Fra bibliotek学学
报
Vo .4 No. 12 2
J u n l f a tC ia J oo g U iest o r a o s hn i tn n v ri E a y
Ap . 2 0 r ,0 7
铁之后 , 十几 年来 , 近 上海 、 州 、 圳 、 京 等 大 城 广 深 南
车 6节编组 , 高车 速可 达 8 m h 平 均旅 行 速度 最 0k / ,
3 m h 自投 入运营 以来 , 5k / . 暗挖 区间 隧道 ( 别是杨 特 箕 站—— 体育西 站 区间) 体道床 , 整 由于施 工时基 面 清理不 彻底 等 因素影 响 , 床 与 二 衬混 凝 土 仰拱 之 道
摘 要 : 着 无碴 轨 道 技 术 的 广 泛运 用 , 体 道 床 产 生 的病 害 及 维 修 问题 也 越 来越 引 起 重 视 . 随 整 结合 工 程 实例 , 对 地 铁 整 体 道 床 针
的底 部 出现 “ 空” 道 床 横 向 断裂 、 沟 翻 浆 、 吊 、 水 冒泥 病 害 , 分析 、 讨 了其 产 生 的 原 因 , 就 其 病 害提 出 了化 学灌 浆 法 在 整 体 道 探 并
作 者 简 介 : 贞 荣 (92 )男 , 西 兴 国人 , 钟 18一 , 江 南华 大 学 在 读 研 究 生
维普资讯
3 8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20 0 7正
收 稿 日期 :07 2—1 20 —0 5
床最 低处 ( 中心泵房 位 置 ) 沟 漏水 、 水 翻浆 冒砂 现 象 特 别 明显 , 剥离 空隙宽 段达 2 n. 部分 地 段道 床 0 t i对 o
整体道床隧道基础下沉病害整治
![整体道床隧道基础下沉病害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926fbc6da26925c52cc5bfe4.png)
整体道床隧道基础下沉病害整治1、概况成昆线这条西南地区的大动脉穿越地质情况及为复杂的大西南山区。
线路经过的牛日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和龙川江,大都是沿着或平行大断发育的构造河谷,该地区由于历次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发育。
全线有700多公里穿过川西南和滇北山地,地形极为复杂,谷深坡陡,河流峡谷两岸分布着数百米高的陡岩峭壁。
全线有500多公里位于地震烈度7至9度地区,其中通过8度和9度地震区长度有200公里。
铁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不仅种类繁多,滑坡、危岩、落石、崩塌、岩堆、泥石流、山体错落、岩溶、岩爆、有害气体、软土、粉砂等等,而且数量很大。
成昆铁路沿线因其地形险峻、地质复杂被称为“地质博物馆”。
2、病害背景及现状成昆线在我段管内的整体道床隧道一共有19座。
许多整体道床隧道石质较软、易风化、断层构造裂隙发育,地表沟谷密布,地下水蕴藏量大。
特别是以沙木拉达隧道(成昆线最长的隧道全长6383米,最大埋深为600米,线路为人字坡形,变坡点处的海拔高2244米,是成昆铁路全线最高点。
最大纵坡为9.75‰,从1970年通车以来整体道床就与病害相伴:主要有开裂、破损、下沉、隆起、腐蚀,支承块松动以及扣件裂损失效等)为代表的整体道床隧道,由于“成昆线要快上”的号召,临时更改了原方案,抓进度、抢工期。
如施工中因水泥供应不上,改C14混凝土仰拱为M10浆砌大面石仰拱,甚至有些基底相对较好的地段为了节约水泥用量而取消了仰拱,将C50支撑块改为C35支撑块,隧道按碎石道床进行抢工后改为整体道床时对已做成仰拱段凿除仰拱做水沟,造成道床受力不均。
加之高速、重载,高密度的的行车,使整体道床隧道的病害越来越严重。
3、国内外目前对此类病害的整治方法1、全面整治:全面整治是对整体道床全部凿除后重新浇注基底做新的整体道床,或者是将整体道床全部更换为有碴道床。
如果采用整体道床全部重做或者全部更换为有碴道床的方法那能较好的彻底解决目前的基床病害,但是施工周期就特别长,一次性投入的成本相当大,在全球金融危机大力提倡节支降耗的今天会对本来就很紧张的生产成本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对本来就很繁忙的行车线路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浅析铁路道床病害整治
![浅析铁路道床病害整治](https://img.taocdn.com/s3/m/007d4f4383d049649a665836.png)
浅析铁路道床病害整治摘要:本文从道床材料、道床厚度、运营维护措施、道床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桃威线铁路实际情况对道床病害进行了整治。
关键词:铁路道床;病害分析;病害整治道床是轨道框架的基础,它的功用是:传递由钢轨、轨枕传来的机车车辆动荷载,使之均匀地分布在路基基床面上,且不超过路基基床面的允许应力;提供抵抗轨道框架纵、横向位移的阻力,保持轨道稳定和正确的几何形位,并保证行车安全;提供排水能力,使基床面干燥,有足够的强度,防止翻浆冒泥及轨道下沉;提供轨道弹性,起到缓冲、减振降噪的作用;调节轨道框架的水平和方向,保持良好的线路平纵断面,为轨道几何尺寸超限的维修提供便利条件。
因此,在对待道床病害的问题上一定要妥善处理,否则会对轨道设备和线路路基造成极大的破坏。
1 病害产生的原因1.1道床材料根据铁路运量、行车速度、机车轴重,结合成本和就地取材等因素,我国多采用碎石道砟,碎石道砟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其抗磨耗、抗冲击、抗风化、抗压捣等性能和一级道砟均有差距,加之道砟级配、颗粒形状和清洁度不良都会在铁路运营后造成道床脏污,轨道降沉。
1.2道床厚度道床厚度是指:直线地段的钢轨断面处轨枕底面至基床顶面的距离;曲线地段的里股钢轨下轨枕底面的道床厚度。
道床厚度与道床弹性成正比,道床厚度减薄将会导致道床弹性变差,其减振吸振的性能就会下降,就会加剧道床道砟的粉碎速度和道床脏污程度,同时增加了碎石下垫砟层的承载能力,造成道床排水能力差,进而对路基面造成破坏。
1.3运营维护措施运营维护措施对道床病害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粒状货物的运输过程中,对载物列车车体的封闭措施不到位,导致像砂子、散装煤等物料洒落至道床边坡上,结合道床冲击产生的粉末,久而久之就渗入道床造成了道床板结,排水不畅。
二是日常维修养护中方式方法不到位。
尤其是在钢轨接头位置,维修中接头是养护的重点,本身受车轮冲击力大,道砟磨耗快,维修养护中对其捣固次数多,加速了道砟破碎和磨损程度;道床两侧边坡,由于回填道砟和路肩除草等作业可能会带进泥土,导致道床不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整体道床病害研究及综合整治
【摘要】铁路整体道床有长期免维护的特点,但如果发生下沉、断裂、翻浆冒泥等病害,也存在整修难度大的不足。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中铁路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整治的中采取的方案,对整体道床各种病害成因进行了归纳,并针对各种具体原因拟定了综合整治方案,经实际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整体道床;病害;整治[Abstract] Railway monolithic track be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maintenance free, but if there is subsidence, fracture, boiling mud and so on, is not difficult to repair. Take the whole roadbed diseas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railway in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scheme, the disease cause of monolithic track bed are summarized, and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project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real tes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 Monolithic roadbed; disease; treatment
0 引言
整体道床是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的铁路道床,它具有日常运用中免维护、结构整体性好等优点,在铁路线路上已大量使用。
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道床是连续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机构,一旦发生沉陷或翻浆,修补非常困难。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中发生的整体道床下沉、翻浆冒泥等病害讨论其整治方案。
1整体道床翻浆冒泥原因分析
1.1 施工原因
整体道床作为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整体轨道结构,受到来自列车反复通过的强大冲击力,要求混凝土必须浇筑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控制整体道床的下沉,否则,极易产生下沉、断裂、翻浆等病害,将大大减少整体道床使用寿命。
例如永煤公司青町站轨道衡整体道床,基础产生下沉病害,其中一端3.8米处断裂,下沉严重,严重影响使用。
经多次现场查看及分析,原因是施工时由于工期短,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赶进度,没有很好地控制路基压实质量。
铁路路基受到水的侵蚀及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导致变形并形成翻浆冒泥等病害。
1.2 机车车辆振动因素
列车对整体道床的作用是长期且直接的,而整体道床因为刚性大,列车振动对其振动幅度的影响要大于有砟道床。
如果加上路线本身的平整性差就会扩大这种振动,而影响稳定。
1.3 路基积水的影响
路基积水是影响铁路道床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容易造成道床的翻浆冒泥或者导致整体道床下沉、因受力不均匀断裂等。
如果路基积水未及时排除,道床的底部或者路基间存有积水,在列车载荷作用下导致基础软化,并形成病害。
2 常见的整治措施
结合永煤公司铁路整体道床的实际情况,对整体道床的病害进行分析,再确定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案,以便于确定综合治理方案,常见的措施如下:
2.1 加强积水的疏通和排出。
增加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是比较好的措施之一,因此,发生病害后应采取增设排水沟,排出路基表面及内部积水的措施。
2.2 基础换填
如整体道床地下翻浆冒泥,但道床表面状态良好,可以采用换填整体道床下部基础的措施,即将整体道床下部软弱土层更换为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层。
基底换填的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整修工期短,工程量小,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2.3 将整体道床拆除后重新填筑路基、分层夯实并浇筑整体道床混凝土。
2.4 路基注浆加固
路基注浆加固就是利用压力设备将水泥浆压入整体道床下部路基中,使水泥浆与路基土体充分结合、胶结,增加路基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这类方法对整治因路基承载力不足导致的整体道床下沉、翻浆冒泥效果非常好。
3 整体下沉、断裂、翻浆冒泥等病害综合整治方案
针对以上的整治措施,整体道床的病害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是基础、列车作用、水的作用等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综合整治,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述青町站轨道衡整体道床下沉、翻浆问题为例说明整治方案:
3.1 抬高整体道床,使用人工挖孔桩加固,防止其继续下沉。
由于轨道衡整体道床为配筋结构,考虑用千斤顶将已经下沉的整体道床抬高至原设计标高,之后在混凝土板下方开挖人工挖孔桩,使用人工挖孔桩保持整体道床混凝土板处于设计标高位置。
具体做法为:
3.1.1 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其工艺工艺流程: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混凝土护壁→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
3.1.2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测定桩位和高程基准许点。
3.1.3 开挖桩孔,桩孔底部须位于老土层上。
3.1.4 检查验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挖孔桩开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3.1.5 吊放钢筋笼:将制作好的钢筋笼吊装安放于桩孔内,并固定好位置。
3.1.6 浇筑桩身混凝土:坍落度80~100mm。
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
3.2注浆加固工艺流程
由于将整体道床下沉的混凝土板抬高,并使用人工挖孔桩支撑,导致整体道床下部与路基之间存在空隙,加之长期翻浆冒泥使整体道床下部土体大量流失,基础变得疏松,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具体如下:
3.2.1 注浆加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定位→钻机就位→成孔→灌入封闭泥浆→插入塑料套管→下注浆芯管→注浆
3.2.2 注浆加固施工方法
采用高压灌浆方法施工,施工工序如下:钻孔→灌入封闭水泥浆→插入塑料套管→注浆。
注浆采用高压灌浆施工,施工流程如下:
注浆毕后用清水冲洗塑料套管中残留浆液,以利于下次重复使用。
3.3 疏通排水通道,及时排除道床积水
完成上述施工后,已经完成了整体道床的整改和基础加固,但是为了防止积水对铁路路基继续造成侵蚀,在整体道床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保证线路上及线路之间积水及时排除。
4 结论
经过综合治理,完成了整体道床抬高、铁路路基加固、路基积水排除,可以
确保整体道床翻浆冒泥病害得到彻底整治。
以青町轨道衡整体道床病害为例,在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后,经现场半年内高程测量数据的对比,青町站轨道衡整体道床未进一步下沉。
同时,根据外观检查,加固后降雨期间未有泥浆从整体道床下部翻出,因此,可以认定整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铁路工务技术手册—线路业务.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4.
[2]郝赢.铁道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3]于春华.城轨交通整体道床病害及整治[J].铁道工程学报, 2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