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状态论文

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状态【摘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针对地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优势与教学目标,制定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有效教学策略稳定在主动积极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并能及时调整措施,改进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与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师声乐教学心理状态一、开展综合音乐教育启发活动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
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
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
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
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
的 . 理学 知识告诉 我们 , 有 客观现 实 , 没有 心理 活动 , 心 没 便 “ 景 生情 ” 形 象 地 说 明 了心 理 活 动 的 客 观 性 。 但 心 理 活 动 触 就 也 有 主观 性 的一 面 , 于不 同人 的 身世 、 格 、 历 的 不 同 , 由 性 阅 对 外 界 事 物 的 感 受 和 领 悟 有 着 很 大 的 差 异 .对 于 同一 客 观 现 实 产 生 的心 理 活 动 各 不 相 同 。 2心 理 反 应 。 歌 唱艺 术 中 , 歌 唱者 主观 方 面 来说 , 了 . 在 就 除 唱 出 自己 以为 是美 妙 的声 音 外 , 还必 须 用 耳 朵 对 自己发 出 的声 音 进行 检 验 。 种 检 验 . 过 听觉 神 经 输送 给大 脑 作 出 反应 , 这 经 然 后作 出判 断 是 正确 的还 是 错误 的 , 随时 加 以 调整 。演 唱 者 在 并 舞台演出时 , 众的反应对歌唱者产生的刺激会特别敏感 , 观 引 起 歌 唱 者强 烈 的心 理 反 应 。 当众 歌 唱时 的演 唱者 自身 的反 应 和 外界 的反 应 是 同 时存 在 的 , 往 一个 人 在 单 独 的房 间练 唱 时 往 心 情放 松 , 出 的效 果 非 常好 。 唱 而在 当众 演 唱 时就 比较 紧 张 。 3常 态反 应 和 偏 离 常 态反 应 心 理 学 通 常 把 心 理 反 应 分 . 为: 常态 反 应 和 偏 离 常 态 反 应 。常 态 反 应 是 指 人 能 适 应 环 境 , 与 外 面 的世 界能 够 进 行 正 常 的 “ 话 ” 对 。这 种 反 应 在 歌 唱 时 表
3情 感 与 教 态 的投 入 。 . 器 乐 教 师要 具 备 真挚 的情 感 , 于 创 新 的精 神 , 涨 的 热 勇 高 情 . 富 的想 象 力 . 象 简 洁 的 表达 能力 和 能 不 断 调 动 孩 子 积 丰 形
试析声乐教育良好歌唱心理状态培养

试析声乐教育良好歌唱心理状态培养作者:游德存概要: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表现成功与否,一定要加强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培养。
在日常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怯场”的现象是非常多的,他们在台下的练习状态往往都很好,但是出于某些心理原因,上台的时候就总会出现这样活那样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歌唱者的生涯中是很常见的一个情况,包括一些有着非常丰富的演出经验的歌唱家们,他们在演出的时候也会偶尔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是要对他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时的进行发现,然后采取相关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障碍,进而在舞台上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我们所熟知的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针对这种心理问题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你觉得自己可以唱得好而没唱好时,心中是痛苦的。
我有很好的声音,但我还没有成为自己声音的主人[2]。
”我们可以发现,不是无法克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可以做到驾驭自己的声音。
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1.1 经验不足经验不足往往是导致学生们产生舞台上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学生们大多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在上台的时候会经常担心自己如果表现不好该怎么办,再者,舞台的环境和练歌房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又要同时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因此就会显得拘谨,表现不够良好[3]。
1.2 自信心的缺乏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孩子们大多都存在缺乏自信心的现象,他们在生活当中表现出的常态往往是比较谦虚,而不是比较自信,其实,自信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尤其是在唱歌的时候,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
对于声乐学习来说,它是属于艺术学习的一个分支,而检验学习的成果是否合格的方法就是让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为听众们奉献美妙的音乐,如果自信心不足,就会导致在表演的时候出现问题。
1.3 只讲求技巧声乐当中确实存在很多唱歌的技巧,很多学生对声乐的喜爱程度是很深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会很努力的学习这些唱歌的方法,但是在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的时候,往往就会使这些方法“失灵”,展现出来的时候极度紧张的声音,没有很好的美感在里面。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

技巧 掌握 的好坏 ,还需要表演者有健康的心 理 ,这 是因为歌唱的声音会受到心理情感的 控 制,歌 曲中所表达 的情感也有心理控制 。 由此可见,声乐是一 门高度综合性 的课程 , 在 声乐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 的
声 乐 歌 唱 技 巧 , 同时 也 要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的健 康 的歌唱心里 。
凿 河 吉 n 1 短 筮 1 蜘
_ ■
◎音乐教 学
三 .培养拳生健康的歌唱 心理 的主要手段
(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同时 良好 的兴趣 也是学生产生健 康学 习心理 的必要 因素 。学习动机也是影 响学习成果 的一个 因素 。 虽然学 习动机 因人而异 ,但 是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务必要 以促进 热 爱音乐 的情感 意 向为首要任务 ,只有让学生爱 上声乐学 习,爱上声 乐表演 ,享 受音乐 ,这样 学生才会有一个稳 固的心理基础 ,才 能够
关 键 在 于 教 师 应 该 正 确 认 识 学 生 影 响 学 生 歌 唱 心 理 的 主 要 原 因 , 在
加强 学生 进行学 习锻炼 的同时,采取鼓励 方式来让学生正确面对 自
己 的 紧 张 , 形 成 一 个 自我 独 特 的 应 对 紧 张 的方 法 。 与 此 同时 , 教 师 还 应 该 教 导 学 生 正 确 的 荣 辱 观 , 不 要 过 分 急 功 近 利 , 这 也 是 学 生 产
归纳 如 下 : 第 一 ,演 唱者 的身 体状 况 ,演 唱者 自 身 身 体 状 况 是 表 演 能 否 正 常 发 挥 的 重 要 因 素 ,例 如有 时 候 出 现 感 冒 , 喉 咙 不 舒服 , 或 者 其他 身体 的 不 正 常 都会 造 成 演 唱 者 的 情绪 波动,影响表演 。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摘要:歌唱者要想很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和充分表达出音乐情感方式,就必须有良好的歌唱心理,因为心理状态对声乐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情绪、性格对学习和歌唱表演有直接影响。
在分析心理对歌唱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培养方式一、歌唱心理的含义和意义所谓歌唱心理,就是指声乐学习者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和现象,包含注意力、感觉、直觉、想象、联想、记忆、情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各种心理状态和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在大脑统一支配下,各种心理意识按照歌唱的要求,努力构建一种积极的联系,最终在歌唱技能的帮助下实现演唱的完成。
近年来许多声乐理论家和声乐教师,都认识到了歌唱心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对歌唱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由于声乐艺术的特征使然,决定了心理因素对其重要的影响。
当一个演唱者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时,他一定是充满活力和自信的,而且有着强烈的歌唱欲望、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表演起来从容自如,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其次,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本身就是声乐教学的任务之一。
高校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绝不仅仅是歌唱技能的掌握,而是全面、复合型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歌唱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学知识,也是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的。
最后,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对演唱实践也有着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但是长期以来,舞台表现能力都是高校声乐教学的短板,通过歌唱心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从容和积极地面对舞台,面对观众,并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二、声乐教学中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1.引导学生树立对歌唱心理的正确认识对于歌唱心理学的研究是近年来才得到充分重视的,之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多是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阐释发声、练习和表演。
随着一系列研究的深入,很多声乐教师都认识到了歌唱心理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认识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走出“技术至上”的误区,让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促进学习和演唱。
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二 � 歌唱 的心理 机能在 演唱中的具 体体现
� � 歌唱 时声 带正 确工 作的 感觉 与调 控 声门状态从听觉上判断, 最粗略的感觉表述是结实和空虚的关系 . 我们在听人
114
唱歌的时候有这样两个极端状况: 一种是气漏出去的过多, 声音反倒较少, 给人的听觉上一个空洞的印 象, 我们称这一种为气大于声, 简称 " 空" . 另一种声音很结实, 但有一种气息不畅, 憋住的感觉, 旋律失 去了流动感, 像液体快要凝结成冰, 我们称这种为声大于气, 简称为 " 凝" . 这两种情况都是发声效能低 下. 前者是声门开得过大, 呼出的气息都浪费了 , 只有很少的气能变为声能.后者因声门闭合力过大不 得不用很强的气息冲开它, 使声带振动, 声门感到气的压力过大, 会唱得相当辛苦 .良好的声气关系称 做声气平衡, 在气的动力作用下恰当闭合的声门充分振动起来.我们的听觉感到了优美 , 良好的音色和 流动 , 舒畅的音乐进行 . 歌手自身也感到一种既用上了力, 又不吃力的平衡感, 这种状态我们简称为 " 平" . 总的来说是要声气平衡达到发声的高效能, 在整个音域上达到这一点除了和别的发声要素的正 确状态相配合外, 声门状态要从低声区, 中声区到高声区随着音高的变化进行以上的动态调整 . � �歌 唱中 正确 的喉咽 形态 感觉 与调 控 在歌声制作系统中, 中心区域或中心环节就是喉 , 咽形态和声门状态 .首先, 声门是作为动力的呼 出气息和声源振动体的作用点, 就像提琴的弓和弦的接触点 , 锣锤和锣面的接触点一样至关重要的部 位 .其次, 人声似一只管乐器, 从喉到咽是一条管道, 这个管道还有两个开口和口腔, 鼻腔相通, 声带的 振动和喉咽管的共鸣有最密切的关系, 它最贴近声带, 它和声带联合振动的效能如何, 是引起其它共鸣 腔发生振动的关键因素.所以说, 声门状态和喉, 咽形态是歌声形成的中心环节 .人体乐器的复杂性之 一就在于它的可变性, 而声门和喉, 咽部恰恰就是变化的机率和可能性最大的部位 . 称喉 , 咽为形态的 要求是在特定的风格限定下的歌唱中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安放位置, 像人工制成的乐器那样稳定 .我 们歌唱中通过打哈欠把喉咙打开, 喉头放下, 并用相对的劲保持住这种状态, 能够让气息通畅, 均匀地 与声带协调工作 . � � 歌唱 中口 腔的正 确状 态与 调控 口腔有三个功能: 它既可以是共鸣腔, 也是可以传声的喇叭口, 又是形成语言的主要部位 .他的状 态包括上下腭的动作造成口腔的不同开度, 双唇的动作和形态, 舌的动作及摆位等.这些动作决定口腔 三个功能的发挥状况 .鼻腔及鼻窦基本上是不可变的共鸣腔, 它参加共鸣腔的多少取决于喉 , 咽共鸣的 强弱, 也决定于软腭和中, 上咽缩肌配合造成的口鼻通道的大小和喷口的角度.口腔在做语言动作的时 候, 要注意把生活中的语言动作提高到歌唱夸张的层次, 也就是说口腔的语言动作不能过分用力, 要松 开牙关, 打开喉咙, 声带关闭, 用气息来咬字传声, 切忌不能用喉部肌肉去咬字发声, 因为这样会引起了 舌骨上肌群的紧张僵硬, 喉头极易被提起, 会引起舌根的压迫不能充分打开, 声带不能正常工作, 稳定 的喉咽状态也容易被破坏掉. � � 歌 唱中 呼吸 器官的 状态 与调 控 鉴于歌唱的需要和人的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 使用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是最佳选择 .其要点是: � 口, 鼻同时吸气, 吸气的同时打开声门做到良好的喉, 咽形态. �吸气的同时两肩放松, 打开, 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 全面扩张胸廓, 横膈膜下降引起肺部内气压下降 体外空气顺呼吸道深入, 使肺随着充气向下以及向四周膨胀.横膈膜的下降也引起腹压增高, 上腹部向外 隆起, 腹直肌和腹内斜肌提高了张力.此时小腹和腰 , 背的肌肉也间接地支持这个吸气完成的态势. � 呼气过程的开始也是歌唱过程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种力量的协调动作: �吸气完成时产 生的肺部, 胸廓 , 横膈 , 腹肌的回弹力 . �呼气肌群使胸廓恢复吸气前原状的收缩力. �吸气肌群在呼气 肌群用力时保持一种小于呼气肌群的均匀的对抗力.�声门靠拢振动产生的均匀的挡起作用 .� 歌词 中声母辅音的阻气力量. �演唱时的呼吸支持力当中, 小腹也是参与的. 他不能松懈, 必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弹性. 它的作用 在于支持中腹部和横膈, 在呼气时维持腹压, 而腹压又支持了横膈和胸廓呼出气息的力量.在一口气唱一 个长音符或唱一个长句时, 演唱者在气息消耗近半时, 主动地想着保持胸下围和上腹部的膨胀的状态, 小 腹就会向上, 向内收缩以维持胸腹的弹性和压力.特别注意不要改变身体的正确姿态, 不要扣胸, 曲背, 在 胸腹的协调配合下, 到长音的最后一刹那, 声音都不会改变它的竖立感和在呼吸支持下的弹性. 综上所述, 人体乐器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和交叉的 .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
的歌唱心理
歌唱是一种涵盖生理、心理的高级神经活动,学习歌唱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反过来又以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歌唱者要揣摩发声时生理上的内在感觉,了解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关系。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学生及一切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作用的一门新科学。
其任务是揭示声乐教学活动中歌唱者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科学规律,从理论上探讨歌唱者在演唱与教学实践中发挥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意义,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者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与心理学关系、声乐教学中所应用的心理学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声乐教学的意义、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等问题的论述,旨在说明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
……。
浅谈声乐学习实践中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

浅谈声乐学习实践中良好歌Ⅱ 、 日L 1 ̄ 7 理状态的培养 I
周 苑 媛 ( 侨 大 学音 乐舞 蹈 学院 福 建 厦 门 3 1 2 ) 华 6 0 1
摘 要 :声 乐 学 习 实践 中的歌 唱 过 程 是 一 个 生理 与 心 理 调 节 、 制 和 配合 的运 动过 程 。演唱 但 控
者 心理 状 态的 好 坏 , 往 决 定 着 演 唱 的 成 功 与 失败 。 良好 的 歌 唱 往 心理 状 态 的形 成 需 要 从 声 乐 学 习和 实践 中不 断培 养 。
关 键 词 : 唱 心 理 状 态 训 练 心 理 状 态 演 出 心 理 状 态 演 唱 歌
者
支 , 别 是 呼 吸 系 统 生 病 或 者 嗓 音 出现 问题 时 . 使 演 唱 者 感 到 特 会 力不 从 缺 乏 “ 气 ” 演 唱 者 为 了 自身 乐 器 的 良好 运行 , 在 平 t 3, 底 。 应 时 的 生 活 中 加 强 身 体 锻 炼 . 强 对 疾 病 的 抵 抗 能 力 . 要 养 成 良 增 还 好 的 生活 习 惯 , 烟 、 酒 、 睡早 起 , 护 嗓 音 。 戒 戒 早 保
2.不 断 提 高技 艺技 能 :
良好 歌 唱 心 理 状 态 的关 键 是 来 自正 确 、 学 的技 艺 训 练 和技 科 能 表 现 。正 所谓 “ 高人 胆 大 ” 艺 。当演 唱 者 的技 艺 和 艺术 修 养 不 断 提 高 时 , 逐 渐加 强 对 演 唱 成 功 的 把 握 和 信 念 , 而 有 助 于 消 除 会 从 紧 张 和恐 惧 心 理 。 演 唱者 在 技 术 、 巧 学 习 过 程 中切 不 可 求 成 心 技 切 , 高 骛远 , 大求 难 。 强 演 唱 自 己不 能胜 任 的 曲 目会 极 大 的 好 贪 勉 挫 败 演 唱者 的 信 心 正 确 的 学 习方 法 应该 是加 强 技 能 训练 的同 时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遇到 困难时 , 要给 以鼓励 , 帮助其克服 困难 , 使学生逐步建立 自信心 。
五、 歌唱 实践能力的培 养
二、 歌唱 的坚 强意志 和稳 定的性 格培养 在声乐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种种 困 难 ,这 就需要歌 唱者 要有坚强的意志
歌 唱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主要是通
过平 时 有 目的 、 有计 划 的训 练 , 使其
三、 歌唱欲 望的培养 兴趣 和 爱好 是 培 养 和形 成 歌 唱 欲望 的基础 。 歌唱者 只有 具备 了强烈
的歌 唱欲望 , 能以积极 兴奋 的状态 才
高歌 唱效果 的重要 因素 。 因此 , 在声乐
教学 中, 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
段, 培养体手段展现歌
具 有在 各 种环 境 和场 合 中都 能 进行 表演 的能力 。教师要 多创造 机会 , 创 造条 件 ,使学 生经 常参加 实践 活动 ,
去克服困难。歌唱者可多接触声乐活 动的相关事 物 ,逐步 锻炼 自己适应环 境的能力 ,不断克服 不 良情绪和各种 困难的干扰 。 在教学中 , 教师可设计各 种困难 , 并使 困难 的程度 由易到难 , 循 序渐进 ,让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克服
作 者简 介 : - 16一 )男 , 宁海 @z 东(95 , 辽
城人 , 长春 市绿 园区文化馆馆 员(302 106 )
圆 一 … …
去歌 唱 , 才能在技 能技 巧熟练 掌握并 灵活 运用 的基 础上 , 把演 唱作 品表现 得更 加完美 。 教师在教学 中可 以运用
和训练 。 面从 几个方 面来谈 一下如 下 何培养学 生的歌唱心理 素质 。
一
比赛 、 出 、 赏歌剧 、 曲等 方法培 演 欣 歌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三章儿童声乐课堂中良好心理状态培养的五个方面3.1学习动机的培养作为一名儿童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制定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动机稳定在积极状态中,并能根据动机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方法,策略,始终保持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师生互动、融合、协调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激发儿童歌唱的动机呢?(一)开展教育启发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
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第四章儿童声乐表演时紧张心理状态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
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的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途径分析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途径分析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途径分析着手于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探究,结合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心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为我国职高院校今后的声乐教学提供正确参考。
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健康根据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国内高职院校在进行综合素质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性地在原有根底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与提高,以此满足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我国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全面、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
一、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探究1.害怕心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由于年龄层次与社会阅历的限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
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教学课堂上不可侵犯、威严苛刻的长者,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无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绪,致使高职声乐教学中,学生会普遍存在怯场的情况。
同时,学生在面对众多同学的关注时,难免也会产生害怕心理,致使学生在舞台上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实声乐水准,出现气息上浮与喉头紧张打不开的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声乐学习与成绩评定,对学生更对产生诸多心理负担。
高职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到这一情况,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走出害怕的心理误区。
2.自信心的严重缺失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过于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培养,无视了学生的心理状况。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5000于所大中型高职院校当中,只有少局部院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了心理辅导教育,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严重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引导,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地帮助,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致使学生在长时间的封闭教学学习当中自信息严重缺失,在心理误导下认为自己低人一筹,导致学生在高职课堂教学的声乐舞台上自信心缺乏,产生紧张、焦虑等外在表现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摘要: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声乐素养,更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观向上的人格品质。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树立他们对声乐演唱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能完成声乐演唱。
关键词:学生;学习;声乐教学;心理素质;自信心表扬和鼓励不是滥用的。
因为有时候不恰当的表扬和鼓励的学生,加之他们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毅力不做、容易产生不好的效果,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强大的内心心理素质。
人们常常会遇见一种情况,在台下唱的非常好,在台上唱的不行。
不是音乐演唱水平的缘由,往往是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所以在具体的声乐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要想成就成功是困难的会使学生找不准位置,造成心理压力弃心理,因此他们就需要更多的成功体验。
在一定意义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说,体验成功比体验失败更重要。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一)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我们知道,学习效果是客观的,对他的评定要遵循一定对集体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与集体密不可的客观标准,但是学生对他的感觉却有主观性。
因此,教师分,避免个人英雄论和消极论的产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
如果我们在克争环境下,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在竟只重视培乐感好、音准好的学生,就会使大多数学生受到争环境中有“别人不行,我才能行”的思想。
而现代社会是社冷落,使他们无法获得成功感。
久而久之,学生会远离声乐,会分工极细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兼顾许多领域,这就需要害怕声乐,甚至不喜欢上声乐课,因此声乐老师必须注重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合作教育。
例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每次的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多上台演唱。
还可以整合唱团,融入集体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会放松很多。
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坏都决定于 “ 情绪” “ 。 一个人的性 情不可能总是 一样 的 ,有 时活泼愉 快 ,有时沉闷忧郁。歌唱家要在他演出的那天克制 住忧郁的情绪 ,即使不能 自然地做 到 ,也要人为保持愉快而 精神 的状 态。因为变化无常或单调呆板 的情绪都会使演唱变 的沉 闷枯燥 ,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生动活泼的演唱才是动 听的。 在这里 , ” 怯场 、 腼腆 、 怕羞都是不 良心理状态的表现。 意大利 美声代 表人 物卡鲁 索 , 称演 出紧张 为 “ 台恐慌“ 舞
感。他在 《 怎样歌唱》一书中谈到 “ 歌唱者 的艰苦命运”时
21_吾 O 1 乐 ± 0 也
豳薮OF T M HLU EDS OI W C R
说:“ 广大听众很 少知道 ,歌 唱者有时 由于极度 神经质而痛 苦到何种程度 ,以及他们在 出场前如何处于舞 台激动 的影 响 下。 ”他还说 :“ 除非那 些没 有艺术 责任 感的人 ,因为演 出的
好 坏 在 这 些 人 的心 目中 是 无 所 谓 的 。 当代 意 大 利 著 名 的 美 ”
能够唱好 心理没 有底, 越担心, 心里就越 紧张, 一紧张不仅是
无 把 握 的歌 曲 唱 不好 , 连 平 时 把 握 性 较 大 的也 要 大 打 折 扣 。 就 久 而久 之, 生 就 会 对 歌 唱 失 去 信 心 , 生 恐惧 感,因此 教 师 学 产
歌唱总是在一定 的心理背景 下进行 的 , 心理 因素又总对 歌唱发挥着积极和消极 的影 响。歌唱也可 以说是在心理支配
化,音 响效果在听觉上 出现的差异,面对 台下观众 千万 眼 睛,显得 陌生和难 以适应,造成 临场 发挥不好,如嗓子发 干, 手脚发抖,跑调,忘词,高音上 不去 等,所 以笔者在平时的声 乐课上就很注 意培养 和锻 炼学生的胆量,首先要教育学生平
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

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摘要美好的音乐是一种精神享受,同时也是一种艺术。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歌唱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很多学生因为心理素质差,从而导致对自己没有自信心。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现状及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学生歌唱心理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学;心理素质一、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现状1.自信心不足树立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是培养声乐学习的第一步。
声乐对学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
一般说来,人的嗓音都比较正常,特别差的只是极个别。
没有系统学习声乐前,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发声有困难,但是接受到正规的声乐学习后,会有老师教的一些规范,于是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现在唱不上去了,心里感到彷徨、苦恼,甚至认为自己笨,条件差等,从而丧失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2.对声乐认识不够许多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误区,不懂真正美的声音是在气息的基础上,低、中、高声区音色要统一,有的声乐初学者喜爱飙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高处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却还以为自己在进步。
3.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一些学生一开始学习声乐,就想达到一种水平,所有的频率和步骤都想面面俱到,结果事与愿违,单个点都没有注意到,各个方面也都没有做好。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声乐学习是一个生理机能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
在声乐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要做到点与面的结合才能有进步。
4.学习兴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声乐的人都对声乐感兴趣。
然而学习声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
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难以找回之前学习的兴趣,时间一久,对声乐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热度。
当今,心理学大有可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领军学科之一。
未来的社会生活,对人们的心理素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我们应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声乐教学同样如此。
谈声乐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发 挥 出 来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说 声 乐 教 学 过 程 就 是 提 高 学 生
心 理活 动 水 平
不 断追 求 艺 术完 美 的过 程 。
心 理 园 素 对 歌 唱 和 表 演 有 着 巨 大 的 作 用 和 影 响 声 乐
学 生最 常 出现 的心 理 问题 就 是 紧张 。这 有 很 多原 因 引起 . 尤 其是 在 考试 或 者演 出 时 当 然声 音技 术 是 一方 面
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声乐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叠性
从心 理 学 角度 讲 .心 理 素 质包 括 人 的认 识 能 力、 情绪 和情 感 意志 气 质 和性 格 等个 性 品质 等 。培 养 声 乐学 生 就是 要 在歌 唱 中把 智 力与 非 智 力 因素 的作 用 的心 理 素质
◎ 音乐 教
口& 4 17 /049 Q508/29 3118 4B4E l ■ 3 I 55日 9 5m … 4 i
w 0 ,I 日 … k 91 9 3
谈声 乐学生心理 素质的培养
文 \陈莹媛
摘 要:歌唱是生理活动也是-理活动。歌唱时要有-理和思想的准备 ,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这
儿 所 占 比例 很小 大部 分 的学 生 在毕 业 后能 显 示 专业 水 准 的 机 会可 能 就是 一 展歌 喉 了 所 以从 高 职高 专 学 生 的就 业 情 况 来看 例如编导 学 生 在校 期 间 应 挖掘 自身潜 能 节 目主 持 播音 利用 学 院 优 势 提 高实 践 能力 广泛 与社 会 接触 利 用业 余 时 间学 习 节 目制 作 录音 等 相 关专 业 知
浅谈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浅谈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影响歌唱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也是歌唱技能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一、信心积累:良好的歌唱心理必须建立在坚定的信念之上。
只有相信自己可以胜任歌唱工作,并享受歌唱美妙的过程,才能在歌唱表演的过程中做到从容自信,达到最佳表现。
二、情绪管理:良好的歌唱心理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在歌唱表演前,需要认真检查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持平静,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
三、专注力培养:专注力是良好的歌唱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歌唱表演中,需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另外一种表现。
歌唱表演中,每个歌唱者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积极的改进。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歌唱技能,达到更好的表现。
五、自我放松:良好的歌唱心理也需要良好的生理状态。
在歌唱表演之前,应该放松身心,得到充足的休息。
只有身心完全放松,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歌唱表演中,做到最好的表现。
六、实践经验:良好的歌唱心理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进行积累,通过多次演唱,不断地检验和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能和心理素质。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做到技术和心理的完美结合。
七、敏锐观察:良好的歌唱心理需要从周围环境中汲取营养。
应该多留意身边优秀的歌唱者,从他们的表演中汲取营养,吸取他们的经验,增强自己的演唱技能。
同时,也可以从其他艺术领域中寻找灵感,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总之,良好的歌唱心理是良好的歌唱表现的前提,同时也是培养良好歌唱技能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心理素质,才能做到良好的歌唱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第一章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声乐心理概述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它以儿童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为研究对象,为儿童从事各种实践和学习活动提供心理依据,使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有章可寻,正确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
1.2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作为研究儿童声乐心理的理论依据,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分别是:音乐心理学是指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
它与心理学及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从心理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与记忆等诸多方面,揭示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艺术规律,从而为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并为广大学习声乐的学子找到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提供帮助。
3儿童声乐学习的心理特点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儿童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2.1心理状态概述(一)定义:心理状态是在一段具体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总的特征2,如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漫不经心、萎靡不振等等,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心理状态是由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
一个歌唱者在演唱或练习一首乐曲时的心理状态受到他对这首歌的喜好程度以及自身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或放松愉快或紧张生硬等等各种各样的状态状况。
由此可见,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演唱歌曲,才能够发挥正常。
(二)心理状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1、心理活动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没有客观世界就不可能有人类活动。
所以,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具有客观性。
例如:当一个人看到某种事物而头脑里闪现出另外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这就是“睹物思人’’,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环境的触动,产生内心情感的波动这就是“触景生情"。
“睹物"、“触景"反映的是客观现实,“思人~‘生情”则反映的是一种心理活动,这些现象形象的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2、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包括成年人、老人、儿童、他们都z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251。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第三章儿童声乐课堂中良好心理状态培养的五个方面3.1学习动机的培养作为一名儿童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制定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动机稳定在积极状态中,并能根据动机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方法,策略,始终保持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师生互动、融合、协调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激发儿童歌唱的动机呢?(一)开展教育启发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
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第四章儿童声乐表演时紧张心理状态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
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的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
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
因此,作为从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态。
4.1 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儿童在歌唱临上场前或上场后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出汗,口干舌燥。
这是由于在紧张的硕十学位论文第五章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
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
5.1变声期儿童发声器官的变化特点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快速增长,身体各部分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的急速变化,具体表现为:(一)男声的声带从幼童时的6-_8毫米长,逐渐增长到2卜24毫米,并且在增长的过程中相对变宽变厚,喉结明显地突起,喉前后增长1厘米。
但又由于喉部软骨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声带的增长速度,迫使发声时声带被动的拉紧伸长,造成喉部软骨同声带及软组织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结语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的认识NJL童声乐教育在整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
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的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歌唱中获得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需要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和配合,经过对学生系统的、专业的心理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能获得。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儿童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控制能力差,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很关键的,它赋予每一位儿童声乐教师神圣的责任,激励着他们不断的研究、探索、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声乐心理学知识,针对儿童特点,找到灵活、有效的好方法。
本篇论文是我这几年来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总结,希望能给从事儿童声乐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示,同时也愿意听从教育界专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期刊类:(1)廖家骅.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人民音乐,1984.9.(2)文安平.影响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几个因素.乐府新声,1990.3.(3)刘沛.音乐与儿童智慧及儿童的发展.中华音乐文化教育,1996.2.(4)黎国坤.谈声乐教育心理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4.(5)沙涛.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1.(6)杜蓓.儿童的歌唱方法与歌唱心理初探.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陈石萍.少年变声期合唱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1.(8)叶淳.浅探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教学.人文社会科学.2006.2.(9)姜文胜.声乐专业学生赛前准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23.(10)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解决对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5.。
(11)叶蔚.谈如何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艺术教育,2005.3.(12)马东风.情感与音乐记忆简论.中国音乐教育,199.4.(13)周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人民音乐,1988.4.(14)田传洋.浅谈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歌唱的自信心.滁州师专学报,2001.4.(15)王岩淑.歌唱心理状态浅析.艺林漫话,2006.6.(16)唐明务.浅谈声乐表演中的虬医场”.美与时代,2006.(17)董晓.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河南教育,2003.7.(18)肖育军.论变声期声乐教学中的“轻唱"训练.《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19)王绍灿.浅谈儿童音乐素质教育.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20)王海莲.儿童歌唱训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口师专学报,1996.13.(21)张德金.儿童声乐教学点滴.怀化师专学报,1994.13.(22)彭子华.声乐教学心理因素探索.淮北煤炭师院学报社科版,1994.4.(23)孙玉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安徽教育,1999.3.(24)张君仁.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与儿童音乐教学.祁连歌声,1998.3.著作类:(26)吴雁泽.全国少儿歌唱考级歌曲集.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27)郁正民.音乐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28)章姚姚.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29)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0)卢合芝、李敏娜.音乐教育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1983.(32)曹理、廖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3)邹长海.歌唱心理学.广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5)詹姆斯·L·穆塞尔、梅贝尔·格连合著、章枚译.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36)罗小平、黄虹编译.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37)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38)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39)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