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膀胱功能管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龙源期刊网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杨淑艳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2年第08期
脊髓损伤不仅可导致膀胱和排尿功能障碍,而且长期使用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对该类患者进行间断导尿结合膀胱功能的训练,使其尽早形成反射性膀胱和恢复膀胱一定的功能,以减少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促使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建立良好排尿规律、减少各可能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应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现本文浅谈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21例脊髓损伤
患者进行的膀胱康复训练如下。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引言】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可致残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膀胱功能障碍。
正常膀胱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效果,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改进膀胱康复训练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重庆小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效果,通过实验证明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提高膀胱功能的有效性,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研究方法】1. 实验对象的选择:选择具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使用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锻炼、肛门指压刺激、温热腰包敷贴等。
3. 对照组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
4. 数据采集:在康复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采集实验对象的膀胱功能指标,包括排尿时间、排尿次数、膀胱容量等。
5.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
【实验设计】1. 实验组设计: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持续4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计20次。
2. 对照组设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持续4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计20次。
3. 数据采集时间点:康复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每个时间点均在早晨空腹时采集。
4. 对照组安慰剂效应控制:在对照组中,使用安慰剂效应进行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采集实验对象的膀胱功能指标,包括排尿时间、排尿次数、膀胱容量等。
2.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膀胱功能指标的差异。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统计学上认为有显著差异。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及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及护理资料与方法2006年1~12月收治脊髓损伤(SCI)病人32例,男23例, 女9例,年龄15~78岁,平均住院天数38天。
SCI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手法排尿、反射性排尿三个阶段的膀胱功能训练,其中有8例在3周内拔除了导尿管,24例在25~51天拔除了导尿管,28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能自行排尿。
手法训练:在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2指时,即可进行手法按摩排尿。
按摩方法:将一手掌触摸胀大的膀胱由底部向体部环形按摩3~5分钟,于膀胱上方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由轻至重,左右上下手法合理按压膀胱区反复数次,或在不同部位叩击膀胱区,按压时嘱患者使用腹压、排尿动作,直至膀胱内排出尿液。
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加压1次,力求排尽。
对尿失禁患者,用力要稍大,方向朝会阴部;对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摩时间约15分钟,手法要轻,挤压排尿量不少于每次留置导尿量的3/4。
自主排尿后测残尿量50~100ml为成功,100ml以上者须再次留置尿管重复训练。
建立反射性膀胱:SCI患者在行膀胱功能康复时,应在两侧下腹部寻找扳机点,或刺激大腿内侧、会阴部、龟头,肛门塞入开塞露引发排便动作,或在病情允许时坐便桶排便,也可利用皮肤-膀胱的反射作用,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以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以建立反射性膀胱。
穴位按摩针刺: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康复。
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穴位按压、针刺诱导膀胱排尿,取膀胱俞、中极、关元等穴位。
神经性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目标:①不用导尿管;②随意或不随意,但能有规律地排尿;③没有或仅有少量残余尿;④没有尿失禁,特别没有滴漏性尿失禁。
结果通过训练显效16例,能自行排尿,残余尿少于80ml,终止导尿;有效12例,能自行排尿,残余尿少于100ml;无效4例,尿潴留无明显改善,需经过导尿才能解决排尿问题。
脊髓损伤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管理
参考文献 :
E] 钱桐荪. 脏病学[ . 1 肾 M] 南京 : 苏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 ,9 0 2 1 江 1 9 :0 . [] 沈 壮 雷 . 元 大 黄 汤治 疗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的 临 床 研 究 口] 中 西 医 2 保 .
结 合 杂 志 ,9 4 1 ( )2 8 1 9 ,45 :6 .
毒, 紫外 线 照射 每 日 2次 , 次 1h 严 格 限 制 探 视 次 数 和 人 数 , 每 , 保 持 室 内温 湿 度 。尿 毒 症 病 人 面 部 尿 素 霜 及 皮 炎 致 皮 肤 瘙 痒 ,
要 勤用 温 水 擦 洗 , 勤换 内衣 , 时尽 量 用 纯棉 织 品 , 同 以保 护 皮 肤 。 因为 糖 尿 病 人 足 部感 觉迟 钝 , 洗 前 要 用 温 度计 测量 水 温 , 时 清 同
率 明显 减 慢 。透 析方 法 和 护 理 重 点 应 教 给 病 人 , 便 院 外 继 续 方
脊 髓损 伤 导 致 膀 胱 功 能 障 碍 的 康 复
管 理
C j J ‘
膀 胱 的排 尿 功 能 需 要 逼 尿 肌 与 尿 道 括 约 肌密 切 协 调 。逼 尿
肌 与尿 道 括 约 肌 受 大 脑 与 骶 髓 中 枢 的 支 配 。脊 髓 损 伤 后 , 尿 排 功能 失 去 大 脑 控 制 , 髓 或 其 以下 损 伤 , 排 尿 功 能 失 去 中 枢 神 骶 则
作者简介
范 冬 梅 工作 单 位 :3 0 6 山 西 省 大 同市 第 五 人 民 医院 。 070 , ( 稿 日期 :0 0一 5 2 收 2 1 O —1 ) ( 文 编辑 郭 海 瑞 ) 本
尿 毒 症 早 期 病 人 症状 、 征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 体 肾小 球 滤 过 率 下 降 速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ppt课件
目录
01. 早期康训练 02. 效果分析 03. 康复训练建议
1
早期康复训练
训练目的
1 促进神经再生
2 提高膀胱功能
3 预防尿路感染
4 减轻疼痛和痉挛
5 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方法
膀胱功能训练:通过定时
排尿、控制排尿等方法, 01
提高膀胱功能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板、 平衡球等,提高平衡能力
03
心理康复训练:通过心理
辅导、放松训练等,缓解 05
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锻炼
02 腰背肌、腹肌等,增强肌
肉力量
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
04 腹式呼吸等,提高呼吸功
能
训练注意事项
01
保持正确的训 练姿势,避免 造成二次损伤
02
遵循专业康复 师的指导,循 序渐进地进行 训练
03
注意训练强度, 避免过度训练 导致肌肉疲劳
感染等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改善社交活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交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 入家庭,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3
康复训练建议
个性化训练方案
01
评估患者 损伤程度 和功能状 况
02
根据评估 结果制定 个性化训 练计划
03
训练计划包 括:膀胱功 能训练、肌 肉力量训练、 平衡训练等
A
尿失禁改善:减少尿失禁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01 增加膀胱容量
03
减少尿失禁发生 率
05
提高患者自信心 和自尊心
02
提高排尿控制能 力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摘要】目的:探讨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力争减少尿路感染的方法。
方法:患者在脊髓损伤后稳定期给予定时夹管、间歇性导尿、按压膀胱、训练患者有意识排尿活动并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等康复方法,拔除尿管。
结论:早期对膀胱功能进行积极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顺利排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67-01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尿潴留、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甚至是引起截瘫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 例,男15 例,女5 例,年龄27~56 岁,平均年龄41.5 岁,其中颈段脊髓损伤12例;胸腰段脊髓损伤7例;脊髓圆锥及马尾损伤1 例,经CT及MRI或手术探查证实脊髓损伤,手术治疗17 例,非手术治疗3例。
留置导管时间最长563天,最短15天。
1.2 方法(1)对于留置尿管开放引流的患者如无尿路感染、血尿等情况时采用水柱法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方法来初步评估患者膀胱内压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
测定残余尿量。
(2)清洁间歇导尿:根据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制定间歇导尿的频次,4-6h导尿一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
当残余尿量小于80ml 时,停止导尿。
(3)膀胱再训练:①反射性排尿训练:在导尿前半小时,通过寻找刺激点,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或大腿上1/3 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蒂(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
②代偿性排尿训练:valsalva 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除尿液。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d i 1 .3 6 / .i n 0 7 — 6 4 . 01 . o : 0 9 9 j s .1 0 s 1x 2 1
脊 髓 损 伤 是 指 脊 髓 某 一 处 受 损 后 导 致 的相 应 受 损 平 面 以下 的感 觉 、 动 、 运 反 射 及 括 约 肌 功 能 等 的 神 经 障 碍 ” 常 引 ,
功 能 达 到 自行 排 尿 的 目的 。在 留置 尿 管 3周 后 , 现 尿 管 周 围 有 尿 液 流 出 , 以 发 可
经 过 留置 尿 管 、 歇 导 尿 、 法 排 尿 问 手 等 膀 胱 功 能 训 练 , 者 可 以 自行 排 尿 , 患 但 是 不受 大脑 的 控 制 , 以 我 们 再 次 将 排 尿 所 训 练 成 条 件 反 射 。 即 在 患 者 身 体 上 寻 找
区进 行 辅 助 按 摩 和 热 敷 , 摸 患 者 下 腹 触
时 间 , 效 降 低 泌 尿 系 统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有
率 , 保 护 患 者 肾脏 功 能 , 高 患 者 生 活 以 提
质量 。
部 , 解 患 者 膀 胱 充 盈 情 况 , 指 导 患 者 了 并
有 意 识 的参 与 排 尿 , 据 尿 量 调 整 患 者 的 根
泌 物 引 起 尿 管 的堵 塞 及 发 生 尿 管 相 关 性 尿 路 感 染 。根 据 患 者 的饮 水 习 惯 和 口 味
助 , 到 没 有 尿 液 排 出 。 松 手 放 松 2分 直
钟, 再重复 3~5次 , 求 排尽 尿液 , 残 力 使
余 <lO 。 每次 辅 助 排 尿 操 作 都 在 患 O ml
会 阴部 挤 压 , 压 时 嘱 患 者 运 用 腹 压 协 挤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论文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膀胱功能训练的意义。
方法对24例失去早期膀胱功能训练,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结果 12例能自主排尿、5例须轻压膀胱排尿、6例偶有尿失禁,需配合使用假性导尿。
结论实施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13-01脊髓损伤患者绝大部分都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维持,做好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协助患者建立自立性膀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的自尊形象。
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本科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5例,其中24例需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本科住院病人。
我科收治的病人均为院外或脊柱外科转入。
绝大部分嘱工伤。
在临床治疗结束后转入我科行康复训练。
因种种原因保留导尿时间较长,已失去早期膀胱功能训练的最佳时期,大多数患者的膀胱已失去储尿功能或已有泌尿系感染,患者无法自行排尿。
转入我科后,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康复的目标。
首先留尿镜检,如镜检白细胞正常,患者精神、饮食好,即可开始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5例脊髓损伤患者。
24例需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9例转入时已能控制排尿)其中男性23例、女性1例。
年龄20—67岁,平均43.5岁。
2例为跌伤、22例为重物砸伤。
胸髓损伤12例、颈髓损伤2例、腰髓损伤10例。
不全性损伤9例、完全性损伤15例。
均经ct、mri检查或手术证实。
23例在全麻下行椎管减压复位、植骨融合、椎弓钉内固定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
1.2 方法1.2.1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膀胱功能康复训练需符合以下条件:患者术口俞合、精神状态良好、生命征正常、进食进水正常、无发热、尿液镜检白细胞数正常的前提下,并在留置尿管期间进行2—3天的饮水训练及间断闭管、定时放尿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指因种种原因造成脊髓功能、结构受损,以致于引起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功能障碍的情况,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膀胱功能障碍。
它不仅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的影响,而且因其所引发的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做好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是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脊髓损伤所引发膀胱功能障碍的分类以及治疗原则在发生脊髓损伤后,治疗膀胱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患者能够自主性排尿,尽量不实行导尿,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膀胱功能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基本每一位病人都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开展综合性训练。
但每位患者脊髓损伤的类型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临床上根据患者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将神经源性膀胱分成2种类型:第一种是上运动神经源性膀胱,这是指骶髓以上的位置发生损伤时,高级中枢不再控制骶髓的排尿中枢,导致反射性膀胱的形成。
从而引发排尿不受控制的情况,甚至会有尿液残留体内。
第二种是下运动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指神经根以及骶髓受到损伤后,排尿中枢和传出支会因此而受到牵连,从而失去排尿的反射,最终形成尿潴留。
对于第一种情况来讲,出现脊髓损伤的位置比较高,而且低级排尿中枢能够完整的保存,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的下肢或是下腹部找到扳机点,也就是可以引起患者排尿反应的位置。
然后反复刺激该位置,进而帮助患者排除尿液,并减少残余尿量。
对于第二种情况来讲,脊髓出现损伤的位置比较低,患者的腹肌神经支配功能完整,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在这时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腹肌训练,通过增加腹部压力的方式促进尿液的排出。
二、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方法1.留置导尿管因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的患者在早期时属于脊髓休克期,此时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已经完全麻痹,丧失收缩能力,尿道括约肌的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但并未完全失去功能。
以致于患者的尿道阻力高于膀胱内压,使其产生尿潴留。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的恢复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
1.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是膀胱功能恢复的核心内容。
通过定期排尿,可以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增加膀胱容量。
初始时,患者可以每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为每3小时、每4小时一次。
同时,要保持排尿过程中的放松和顺畅,避免过度用力或强迫性尿液排出。
2. 膀胱按摩:膀胱按摩可以刺激膀胱的神经末梢,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强膀胱功能。
患者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下腹部,从耻骨向上按摩至肚脐,每次约5分钟。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3. 膀胱训练器:膀胱训练器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训练器通常包括一个导尿管和一个计时器。
患者可以通过定时排尿,并记录排尿时间和膀胱容量,以便了解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
4. 膀胱电刺激:膀胱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膀胱神经,促进膀胱肌肉收缩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膀胱无反射的患者。
电刺激可以通过电极贴片或者直接植入到膀胱壁上实现。
电刺激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膀胱训练与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膀胱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膀胱训练常常需要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和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膀胱的过度活动,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控制能力。
6. 膀胱康复训练:膀胱康复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膀胱功能训练、膀胱肌肉锻炼、膀胱按摩等多种方法。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全面提升膀胱功能,改善排尿困难等症状。
膀胱功能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膀胱训练、膀胱按摩、膀胱训练器、膀胱电刺激、药物治疗和膀胱康复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然而,膀胱功能训练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脊髓病性膀胱的治疗及护理
脊髓病性膀胱的病因
脊髓损伤:交通 事故、运动损伤、 疾病等导致的脊 髓损伤
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脊 髓炎、脊髓肿瘤 等神经系统疾病
手术损伤:脊髓 手术过程中造成 的脊髓损伤
遗传性疾病:脊 髓小脑性共济失 调等遗传性疾病
其他原因:如药 物中毒、感染等 导致的脊髓损伤
脊髓病性膀胱的症状
D
肾功能损害:长期尿潴留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03
04
其他药物:如抗炎 药、免疫抑制剂等, 可缓解膀胱炎症和 免疫反应
05
局部麻醉药物:如 利多卡因、普鲁卡 因等,可减轻膀胱 疼痛和痉挛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改善膀胱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03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保守治 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
02
手术方法:包括膀胱扩大术、 尿道括约肌切开术等
04
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 尿失禁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
1
物理治疗:如电刺 激、磁刺激等,帮 助患者恢复膀胱功
能
2
药物治疗:如抗胆 碱能药物、β受体阻 滞剂等,缓解膀胱
过度活动
3
手术治疗:如膀胱 扩大术、尿道括约 肌切开术等,改善
膀胱功能
4
心理治疗:如认知 行为疗法、支持性 心理治疗等,帮助 患者适应疾病和康
复过程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按 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健康 问题
03
保持适当的运 动量,如散步、 游泳等,以增 强体质
05
02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
04
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如勤 洗手、勤洗澡 等
06
保持良好的社交 关系,与家人、 朋友保持良好的 沟通和互动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管理措施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管理措施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管理措施引言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会导致膀胱功能紊乱。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管理非常重要,旨在维持适当的膀胱排尿功能、预防尿路感染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管理措施。
膀胱管理方法1. 定期排尿脊髓损伤后,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失去完全控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定期排尿的方法,以减少尿液滞留和尿动力学障碍。
定期排尿的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为2-4小时一次。
2. 自主排尿训练对于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存在自主排尿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自主排尿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膀胱控制功能。
自主排尿训练一般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和膀胱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3. 膀胱造口对于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存在无法自主排尿的情况。
这时可以考虑进行膀胱造口手术。
膀胱造口是将膀胱与腹壁相连,通过腹壁穿刺排尿,以维持尿液排出的功能。
膀胱造口的具体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预防尿路感染脊髓损伤后,患者容易出现尿液滞留、尿路感染等问题。
以下是预防尿路感染的管理措施:1. 维持膀胱排尿畅通,避免尿液滞留。
2.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3. 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液稀释。
4. 避免长期使用导尿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
并发症的防治除了尿路感染,脊髓损伤后的膀胱管理还需要注意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膀胱结石、膀胱肌肉功能障碍等。
以下是对这些并发症的一些管理措施:1. 饮食调节,尽量避免过多摄入含钙、草酸盐等物质,以减少结石的形成。
2. 定期检查膀胱功能,如膀胱超声检查等,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合理使用药物,如抗生素、抗痉挛药物等,控制膀胱肌肉的功能障碍。
结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通过定期排尿、自主排尿训练和膀胱造口等措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维持膀胱功能。
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
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摘要:探讨了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通过清洁间隙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多种方法,使膀胱功能更好的恢复和重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隙导尿;管理方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1]。
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困难,伤后功能障碍多,是残疾人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群体。
目前,我国有脊髓损伤者120多万人,并以每年约1万人的速度递增。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还没有最好的医疗方法,但是试验和实践表明,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好的回归社会。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后,引起膀胱储存和排空尿液的功能障碍[2]。
1.排尿的神经支配:大脑皮层、脑干、脊髓、外周神经。
正常人一天排尿约4-8次。
2.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2.1 中枢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等。
2.2脊髓损伤外伤、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腰椎板切除术等。
2.3骶髓损伤骶髓肿瘤、椎间盘突出、骨盆挤压伤等。
2.4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艾滋病、带状疱疹、马尾神经损伤、自主神经病变、盆腔广泛性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生殖肛门区的严重疱疹、恶性贫血和神经梅毒等。
2.5盆腔手术直肠癌、子宫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除等。
3.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分类3.1根据临床表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尿失禁、尿潴留、尿失禁和尿储留并存。
3.2根据欧洲泌尿协会提供的Madersbacher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类⑴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⑵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⑶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及护理
射作用 , 刺激 患者 大腿 内侧 、 阴茎 体部 或
会 阴部 , 以寻找引起排尿动作 的部位 以建
立反射性膀 胱。
关键词
理
脊 髓 损 伤 膀 胱 功 能 训 练 护
神 紧张, 应给予安 慰 , 尽快使 病人 安 静下
脊 髓 损伤 患者 的膀 胱 功能 训 练及 护理
一 ,
三个 阶段 的膀 胱功能训练 , 中有 8例在 其
轻, 挤压排尿量不少于每次 留置导尿量 的
34 自主 排 尿后 测 残 尿 量 5 /。 0—10 为 0 ml
辛 崔 霞 手
16 0 30 0吉 林省 四平市 中心医院骨科
成 功 ,0 m 以上者 须再 次 留置 尿管 重复 10 l 训 练。
建 立反射性 膀胱 :C 患者 在行 膀胱 SI
功能康 复 时 , 在 两侧 下 腹 部 寻 找扳 机 应 点, 或刺激大腿 内侧 、 阴部 、 头 , 门 会 龟 肛 塞入开塞露 引发排便 动作 , 或在病情 允许 时坐便桶排便 , 也可利用皮肤 一 膀胱 的反
颈 管内者 , 称宫颈妊娠 , 极罕见 , 发病 率为
1 1 0 多见 于经 产 妇 , :800, 有停 经 及早 孕
反 应 , 痛 性 阴道 流 血 为 主 症 。 无
平稳 。每 4小时测量体温 1 , 温高 时 次 体 及时处理 。② 保持刀 口敷料干燥 , 有污染
时及时更换 , 出液多 时及 时通 知 医生 , 渗 刀 口疼痛剧烈 时 , 医嘱用 止痛 药 , 遵 该病 人使用止 痛泵 , 术后未疼 痛。③ 保持腹腔记
维普资讯
宫颈 妊 娠 1例 抢 救护 理 体 会
来, 专人 陪护并 告知患者各项检查 治疗 的
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
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摘要:探讨了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通过清洁间隙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多种方法,使膀胱功能更好的恢复和重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隙导尿;管理方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1]。
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困难,伤后功能障碍多,是残疾人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群体。
目前,我国有脊髓损伤者120多万人,并以每年约1万人的速度递增。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还没有最好的医疗方法,但是试验和实践表明,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好的回归社会。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后,引起膀胱储存和排空尿液的功能障碍[2]。
1.排尿的神经支配:大脑皮层、脑干、脊髓、外周神经。
正常人一天排尿约4-8次。
2.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2.1 中枢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等。
2.2脊髓损伤外伤、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腰椎板切除术等。
2.3骶髓损伤骶髓肿瘤、椎间盘突出、骨盆挤压伤等。
2.4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艾滋病、带状疱疹、马尾神经损伤、自主神经病变、盆腔广泛性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生殖肛门区的严重疱疹、恶性贫血和神经梅毒等。
2.5盆腔手术直肠癌、子宫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除等。
3.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分类3.1根据临床表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尿失禁、尿潴留、尿失禁和尿储留并存。
3.2根据欧洲泌尿协会提供的Madersbacher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类⑴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⑵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⑶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PDCA管理模式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能, 判定损伤类型 , 制订针对性训 练计划 。慢 性期患 者膀胱训 练基本完成 , 训练 患者 自我排尿 。针对 患者不 同损 伤类 型采 取个体化护理措施 , 鼓励患者定时排尿 , 建立 良好排尿 习惯 。 1 3 疗效判定 . ① 膀胱 功能的评定 : 余尿量 <8 l膀胱 残 0m ,
率 均优 于对照组( P<0 0 , 0 0 ) .5 P< . 1 。结论 : 用 P C 运 D A管理模式 可降低 S I C 患者尿路感 染率, 恢复膀胱功能 , 高 A L 促进健 提 D ,
康 , 得 临床 推 广 。 值
【 关键词 】D A管理模 式 ; PC 脊髓损伤 ; 膀胱 ; 能训 练 功
SI C 。其 中胸腰段损伤 2 6例 , 颈段损伤 3 4例 ; 完全损伤 3 4例 , 不完全 损伤 2 6例 ; 病程 2 0~10d 平均 8 。排除严重 脏器 8 , 0d 疾病 、 生命体征不稳 定 、 酸碱 平衡紊 乱 、 四肢 骨 折及关 节 异位
者 。随机分 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 , 0例 实验组男 1 , 1 5例 女 5 例; 年龄 2 7 , 0~ 0岁 平均 5 5岁 。对 照组男 1 5例 , 1 女 5例 ; 年 龄 1 6 9~ 5岁 , 平均 4 2岁。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机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 0例 。对照组给 予常规护理 , 实验组在 此基础 上运 用 P C D A管理模式进 行护理 。比较 两组 膀胱功 能
康 复训 练 效 果 、 日常生 活 活动 能 力 ( D ) 分 、 路 感 染发 生 率 。结 果 : A L评 尿 实验 组膀 胱 功 能 康 复 训 练 效 果 、 D A L评 分 、 路 感 染 发 生 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功能管理
目录
正常尿路神经支配
下尿路的神经解剖通路 正常排尿机制
脊髓损伤致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类型 排尿障碍分期 膀胱管理方式:间歇导尿
L1-4 S2-4
下
尿
路
的
S3-4
神
经解Biblioteka 剖通路正常排尿机制
1.持续性和协调性的括约肌放松和膀胱收缩。
2.由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包括大脑皮质的随 意控制 。
时机
对于各种原因,只要条件允许,留置导尿 过渡到间歇导尿越早越好。
例如:外伤性截瘫患者间歇导尿时机,术 后7d大量输液停止,患者可以规律进食, 按照要求饮水,此时可拔除留置尿管, 实行间歇导尿术。
适应症
不能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不充分 (残余尿超过80~100ml)的脊髓 损伤或其他神经瘫痪,神志清楚并主 动配合患者。
留置导尿缺点
1、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尿道周围炎、膀胱 结石,严重者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阴 茎脓肿、尿瘘,出现慢性膀胱挛缩
2、长期持续引流:可导致膀胱容量缩小
膀胱控制训练
1、水出入量控制训练:建立定时、定量饮 水和定时排尿的制度。这是各种膀胱训练 的基础措施
2、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常用盆底肌练 习
3、排尿反射训练:发现或诱发“触发点”, 如 :轻扣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 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
4、代偿性排尿方法训练:通过手法和增加 腹压等方式促进排尿
间歇导尿技术
间歇导尿,是指可以由医务人员或非医 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 不留置导尿管的导尿方法,提高患者的 生活独立性。在国际上已经较普遍应用 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
• 自律膀胱(核、核下型、迟缓性、低张 力性膀胱):损伤水平在腰髓以下(脊 髓的膀胱反射通路被阻断),压力可使 尿排出。
排尿障碍分期
1、急性期:脊髓休克期,膀胱弛缓,呈无 张力性膀胱。
2、恢复期: 3、固定期: 若在急性期得到适当的尿路管理,则于受
伤后1~3个月即可移行到恢复期、固定 期。
膀胱管理方式
3.膀胱容积约400ml→膀胱内压上升→盆神 经→S2-S4(排尿反射中枢)→副交感神经
正常排尿机制
→膀胱逼尿肌收缩及尿道內括约肌放松→尿 道外括约肌放松→排尿的动作
4.S2-S4→大脑皮质→阴部神经控制→外 括约肌及会阴肌肉→保持收缩狀态→交感 神经→膀胱逼尿肌及尿道內括约肌→逼尿 肌松弛、尿道內括约肌收缩→尿液无法排 出。
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机制
排尿时由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及盆底肌 肉共同作用引起排尿。脊髓损伤后,逼尿 肌、尿道括约肌失去大脑的控制或排尿反 射通路被阻断,病人不能控制排尿,引起 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的类型
• 自动膀胱(反射性、核上型、痉挛性、 过度紧张性膀胱):颈髓、胸髓损伤时 ,可无意识收缩而反射性排尿。
留置导尿 膀胱控制训练 间歇导尿(清洁/无菌) 自我导尿
注意:留置导尿期间:增加饮水量,减少膀胱感染的机会 间歇导尿期间:适度控制饮水量,以利定时导尿
留置导尿
急性期时膀胱呈无张力状态,易致 尿潴留。留置尿管成为此期膀胱管理的 主要方式,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在大 量输液期过后,配合早期膀胱功能训练 ,可早日改为间歇导尿。
注意事项
1、患者必须有定时定量喝水、定时排尿的制 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
2、患者每日进水量一般不超过2000ml,保 持尿量800~1000ml/d左右。
3、尽管导尿管不强调严格消毒,但是仍然要 强调充分地清洗和合理保存。
4、插入动作必须轻柔,不可有暴力,以避免 尿道损伤。
小结
实行间歇导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周 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生理状态以促 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在这过程中如何配合治疗,首先要 向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意意义的宣教,让 病人自愿接受间歇导尿并能够合作,其 次要让患者理解饮水量与导尿时间的关 系,自觉控制饮水量,可以接受适当的 限制入量的计划。最后要避免尿路感染, 感染时要早期治疗,定期做尿培养。
谢 谢
禁忌症
1、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以及尿道内压疮。 2、患者神志不清或不配合。 3、接受大量输液。 4、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 5 、有显著出血倾向。 6、前列腺显著肥大或肿瘤。
主要目的
1、加强膀胱功能训练,防止挛缩 2、逼尿肌反射可早期恢复 3、不影响康复功能训练 4、降低感染,对尿道无长期刺激 5、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心理上对患者
有益
残余尿量与间歇导尿关系
有关残余尿:经膀胱训练而残余尿量减少 时,可逐渐减少导尿次数,如:
• 残余尿量250ml以上→导尿次数5次 • 残余尿量200ml以上→导尿次数4~5次 • 残余尿量150ml以上→导尿次数3~4次 • 残余尿量100ml以上→导尿次数2~3次 • 残余尿量50ml以上→导尿次数1次 • 残余尿量50ml以下→中止导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