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膀胱功能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过程中如何配合治疗,首先要 向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意意义的宣教,让 病人自愿接受间歇导尿并能够合作,其 次要让患者理解饮水量与导尿时间的关 系,自觉控制饮水量,可以接受适当的 限制入量的计划。最后要避免尿路感染, 感染时要早期治疗,定期做尿培养。
谢 谢
时机
对于各种原因,只要条件允许,留置导尿 过渡到间歇导尿越早越好。
例如:外伤性截瘫患者间歇导尿时机,术 后7d大量输液停止,患者可以规律进食, 按照要求饮水,此时可拔除留置尿管, 实行间歇导尿术。
适应症
不能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不充分 (残余尿超过80~100ml)的脊髓 损伤或其他神经瘫痪,神志清楚并主 动配合患者。
3、排尿反射训练:发现或诱发“触发点”, 如 :轻扣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 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
4、代偿性排尿方法训练:通过手法和增加 腹压等方式促进排尿
间歇导尿技术
间歇导尿,是指可以由医务人员或非医 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 不留置导尿管的导尿方法,提高患者的 生活独立性。在国际上已经较普遍应用 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
留置导尿缺点
1、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尿道周围炎、膀胱 结石,严重者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阴 茎脓肿、尿瘘,出现慢性膀胱挛缩
2、长期持续引流:可导致膀胱容量缩小
膀胱控制训练
1、水出入量控制训练:建立定时、定量饮 水和定时排尿的制度。这是各种膀胱训练 的基础措施
2、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常用盆底肌练 习
禁忌症
1、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以及尿道内压疮。 2、患者神志不清或不配合。 3、接受大量输液。 4、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 5 、有显著出血倾向。 6、前列腺显著肥大或肿瘤。
主要目的
1、加强膀胱功能训练,防止挛缩 2、逼尿肌反射可早期恢复 3、不影响康复功能训练 4、降低感染,对尿道无长期刺激 5、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心理上对患者
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机制
排尿时由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及盆底肌 肉共同作用引起排尿。脊髓损伤后,逼尿 肌、尿道括约肌失去大脑的控制或排尿反 射通路被阻断,病人不能控制排尿,引起 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的类型
• 自动膀胱(反射性、核上型、痉挛性、 过度紧张性膀胱):颈髓、胸髓损伤时 ,可无意识收缩而反射性排尿。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管理
目录
正常尿路神经支配
下尿路的神经解剖通路 正常排尿机制
脊髓损伤致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类型 排尿障碍分期 膀胱管理方式:间歇导尿
L1-4 S2-4
下
尿
路
的
S3-4
神
经
解
剖
通
路
正常排尿机制
1.持续性和协调性的括约肌放松和膀胱收缩。
2.由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包括大脑皮质的随 意控制 。
• 自律膀胱(核、核下型、迟缓性、低张 力性膀胱):损伤水平在腰髓以下(脊 髓的膀胱反射通路被阻断),压力可使 尿排出。
排尿障碍分期
1、急性期:脊髓休克期,膀胱弛缓,呈无 张力性膀胱。
2、恢复期: 3、固定期: 若在急性期得到适当的尿路管理,则于受
伤后1~3个月即可移行到恢复期、固定 期。
膀胱管理方式
有益
残余尿量与间歇导尿关系
有关残余尿:经膀胱训练而残余尿量减少 时,可逐渐减少导尿次数,如:
• 残余尿量250ml以上→导尿次数5次 • 残余尿量200ml以上→导尿次数4~5次 • 残余尿量150ml以上→导尿次数3~4次 • 残余尿量100ml以上→导尿次数2~3次 • 残余尿量50ml以上→导尿次数1次 • 残余尿量50ml以下→中止导尿
3.膀胱容积约400ml→膀胱内压上升→盆神 经→S2-S4(排尿反射中枢)→副交感神经
正常排尿机制
→膀胱逼尿肌收缩及尿道內括约肌放松→尿 道外括约肌放松→排尿的动作
4.S2-S4→大脑皮质→阴部神经控制→外 括约肌及会阴肌肉→保持收缩狀态→交感 神经→膀胱逼尿肌及尿道內括约肌→逼尿 肌松弛、尿道內括约肌收缩→尿液无法排 出。
留置导尿 膀胱控制训练 间歇导尿(清洁/无菌) 自我导尿
注意:留置导尿期间:增加饮水量,减少膀胱感染的机会 间歇导尿期间:适度控制饮水量,以利定时导尿
留置导尿
急性期时膀胱呈无张力状态,易致 尿潴留。留置尿管成为此期膀胱管理的 主要方式,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在大 量输液期过后,配合早期膀胱功能训练 ,可早日改为间歇导尿。
注意事项
1、患者必须有定时定量喝水、定时排尿的制 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
2、患者每日进水量一般不超过2000ml,保 持尿量800~1000ml/d左右。
3、尽管导尿管不强调严格消毒,但是仍然要 强调充分地清洗和合理保存。
4、插入动作必须轻柔,不可有暴力,以避免 尿道损伤。
小结
实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歇导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周 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生理状态以促 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谢 谢
时机
对于各种原因,只要条件允许,留置导尿 过渡到间歇导尿越早越好。
例如:外伤性截瘫患者间歇导尿时机,术 后7d大量输液停止,患者可以规律进食, 按照要求饮水,此时可拔除留置尿管, 实行间歇导尿术。
适应症
不能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不充分 (残余尿超过80~100ml)的脊髓 损伤或其他神经瘫痪,神志清楚并主 动配合患者。
3、排尿反射训练:发现或诱发“触发点”, 如 :轻扣耻骨上区、牵拉阴毛、摩擦大腿 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等。
4、代偿性排尿方法训练:通过手法和增加 腹压等方式促进排尿
间歇导尿技术
间歇导尿,是指可以由医务人员或非医 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 不留置导尿管的导尿方法,提高患者的 生活独立性。在国际上已经较普遍应用 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
留置导尿缺点
1、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尿道周围炎、膀胱 结石,严重者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阴 茎脓肿、尿瘘,出现慢性膀胱挛缩
2、长期持续引流:可导致膀胱容量缩小
膀胱控制训练
1、水出入量控制训练:建立定时、定量饮 水和定时排尿的制度。这是各种膀胱训练 的基础措施
2、膀胱括约肌控制力训练:常用盆底肌练 习
禁忌症
1、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以及尿道内压疮。 2、患者神志不清或不配合。 3、接受大量输液。 4、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 5 、有显著出血倾向。 6、前列腺显著肥大或肿瘤。
主要目的
1、加强膀胱功能训练,防止挛缩 2、逼尿肌反射可早期恢复 3、不影响康复功能训练 4、降低感染,对尿道无长期刺激 5、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心理上对患者
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机制
排尿时由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及盆底肌 肉共同作用引起排尿。脊髓损伤后,逼尿 肌、尿道括约肌失去大脑的控制或排尿反 射通路被阻断,病人不能控制排尿,引起 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的类型
• 自动膀胱(反射性、核上型、痉挛性、 过度紧张性膀胱):颈髓、胸髓损伤时 ,可无意识收缩而反射性排尿。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管理
目录
正常尿路神经支配
下尿路的神经解剖通路 正常排尿机制
脊髓损伤致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类型 排尿障碍分期 膀胱管理方式:间歇导尿
L1-4 S2-4
下
尿
路
的
S3-4
神
经
解
剖
通
路
正常排尿机制
1.持续性和协调性的括约肌放松和膀胱收缩。
2.由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包括大脑皮质的随 意控制 。
• 自律膀胱(核、核下型、迟缓性、低张 力性膀胱):损伤水平在腰髓以下(脊 髓的膀胱反射通路被阻断),压力可使 尿排出。
排尿障碍分期
1、急性期:脊髓休克期,膀胱弛缓,呈无 张力性膀胱。
2、恢复期: 3、固定期: 若在急性期得到适当的尿路管理,则于受
伤后1~3个月即可移行到恢复期、固定 期。
膀胱管理方式
有益
残余尿量与间歇导尿关系
有关残余尿:经膀胱训练而残余尿量减少 时,可逐渐减少导尿次数,如:
• 残余尿量250ml以上→导尿次数5次 • 残余尿量200ml以上→导尿次数4~5次 • 残余尿量150ml以上→导尿次数3~4次 • 残余尿量100ml以上→导尿次数2~3次 • 残余尿量50ml以上→导尿次数1次 • 残余尿量50ml以下→中止导尿
3.膀胱容积约400ml→膀胱内压上升→盆神 经→S2-S4(排尿反射中枢)→副交感神经
正常排尿机制
→膀胱逼尿肌收缩及尿道內括约肌放松→尿 道外括约肌放松→排尿的动作
4.S2-S4→大脑皮质→阴部神经控制→外 括约肌及会阴肌肉→保持收缩狀态→交感 神经→膀胱逼尿肌及尿道內括约肌→逼尿 肌松弛、尿道內括约肌收缩→尿液无法排 出。
留置导尿 膀胱控制训练 间歇导尿(清洁/无菌) 自我导尿
注意:留置导尿期间:增加饮水量,减少膀胱感染的机会 间歇导尿期间:适度控制饮水量,以利定时导尿
留置导尿
急性期时膀胱呈无张力状态,易致 尿潴留。留置尿管成为此期膀胱管理的 主要方式,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在大 量输液期过后,配合早期膀胱功能训练 ,可早日改为间歇导尿。
注意事项
1、患者必须有定时定量喝水、定时排尿的制 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
2、患者每日进水量一般不超过2000ml,保 持尿量800~1000ml/d左右。
3、尽管导尿管不强调严格消毒,但是仍然要 强调充分地清洗和合理保存。
4、插入动作必须轻柔,不可有暴力,以避免 尿道损伤。
小结
实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歇导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周 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生理状态以促 进膀胱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