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学院》赏析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沈致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和交融.胡海岩主编《科学与艺术演讲录》.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2-3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名画呢?第一,它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作品。
虽然只是一幅画,但是它里面花了四十多位科学家和哲学家,全都是古希腊时期有名有姓的人物。
为什么叫《雅典学院》呢?因为雅典学院是亚里斯多德在古希腊时候办过的一个学校。
在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用这样一个名称——《雅典学院》,把古希腊不同年代和地区四十多个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画在了一幅画上,场景是他们正在热烈地讨论问题。
画家用这样的形式,表达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对古希腊文明的崇敬和景仰。
先介绍这幅著名的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面中心这个右手指天的是柏拉图,而右手向前伸的这个是亚里斯多德。
这两个人是拉斐尔分别以老年的达.芬奇和中年的米开朗基诺为模特画出来的。
画的左下方正在纸上写写算算的,是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的理论是“万物皆数”。
连音乐也是数学,这是他的重要论述。
他右边正在是思考的人,是非常有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创始人,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下方中心的人物是犬儒哲学的创始人狄奥根尼,他终生只睡在一个洗澡盆里,澡盆是他的床。
右下方的一个角落,就是一个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的发现者,同时又是机械工程师、建筑学家。
也是数学家。
他的背后是手托地球的,埃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
在哥白尼之前,就是他,靠地心说统治了世界天文学1500年。
画家拉斐尔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最右边。
当年只有26岁的拉斐尔创作了这幅不朽的名画,把达.芬奇和米开朗基诺画进去了,自己也不甘寂寞,把自己藏在了一个角落里。
《雅典学院》与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特征
《雅典学院》与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特征《雅典学院》与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特征拉斐尔《雅典学院》(壁画 2.794mX6.172m )14世纪文艺复兴艺术文化浪潮在意大利的兴起和发展,代表着宗教思想禁锢下的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在艺术文化领域的逐步瓦解。
文艺复兴艺术具有诸多新时代的特征,其中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是这个时期绘画艺术特征的典型代表。
崇尚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艺术的精神核心。
《雅典学院》不论从构图、色彩等艺术审美角度还是从画中人物、建筑及雕塑所指代的寓意的角度,无不体现了一种对人类智慧、真理、艺术、创造等理性与人性追求的崇尚。
尤其善于借助古希腊等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古典文化题材来引领新时期人文主义的文化信仰。
比如厅堂墙上画有浮雕,右为智慧女神雅典娜,左为文艺之神阿波罗;古典哲学的两个伟大代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厅;他们周围,其他各类科学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神情各异,但围绕的主题都是超出宗教约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情操。
殿堂内高耸镂空的穹顶,宽敞明亮的大厅和精美的装饰则营造出了一种神奇与浪漫的学术氛围。
《雅典学院》原型罗马/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内部文艺复兴艺术确立了一系列科学主义的模仿准则。
《雅典学院》的殿堂建筑严格遵循空间透视法,诸多人物形象也遵照人体解剖学的比例规则。
这也体现出文艺复兴艺术对科学与真理的崇尚,并把这种崇尚展现在了画布上。
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艺术反对宗教禁锢,但也不妨碍它吸收了中世纪基督教的艺术成果。
《雅典学院》殿堂的宽敞、明亮、高耸、深远创造出了一种天堂般的神秘灵韵,令人感到一种神圣和膜拜。
不同的是,此时“天堂”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换作了人类、智慧及真理。
时代的巅峰_拉斐尔《雅典学院》
时代的巅峰-拉斐尔的《雅典学院》邹语[内容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中古时代与近代的分界,产生了如繁星般璀璨而浩瀚的艺术作品,而其中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以其构图之独到精美、人物群像之个性丰富以及人文思想之纯粹深邃,继承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科学与艺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巅峰。
这幅《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
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象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
这幅画的作者是拉斐尔·桑西,也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毕生绘画只有37年,但他绘出了多幅饱富盛名的绘画。
其中《雅典学院》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最集中最典型的形象反映。
它以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兴办雅典学院为题,塑造了许多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雅典学院》之所以被称为拉斐尔的代表作品,在于其完美的艺术表现。
一、构图《雅典学院》取材于公元前 4 世纪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当时柏拉图办的雅典学院是设置在户外的森林中,但是拉斐尔却把它移到高大恢弘的古典建筑里。
拉斐尔这样表现的目的是想凭借能够引起人们崇高感的古典建筑来营造环境的高贵氛围,以便更有利地来烘托这场古代圣贤盛会的伟大戏剧效果。
整个画面的建筑根据中心视点,像层层凯旋门一样向纵深推进,在精心描绘的六角形天花板和垂直单纯的多利克式的柱子上,借助光影的变化,引导人们的视线随着层层拱门进入画面的深处,给人们造成一种宏大而深远的感觉。
对《雅典学院》与《敬神节》的构图分析
对《雅典学院》与《敬神节》的构图分析《雅典学院》是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的一幅壁画作品,其知名度极高,可以说上过美术课的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这幅作品。
这幅作品不仅在题材方面把不同领域的文化名人聚集在一起,体现了其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思想,体现了古典时期各个学科学派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历史状况,而且在构图上也有着其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
《雅典学院》整个背景和构图,如同舞台空间一样,观众面对这幅画就如同亲临剧场一般,采透视法以二度空间呈现三度空间的纵深,即以画面十字交叉点为视觉中心,吸引看画者注意。
为了将空间表现出来,用地毯和廊柱花纹形成一点透视,把视线引向老师在画面平稳却又存在动感当中形成构图。
《雅典学院》整体大场景采用对称式构图,从画面上半部分的门框和下半部分人物分布可以看出,具有宁静、安宁、稳定的特点,体现出古典时期各个学派和谐相处、稳定安宁的进行学术辩论的情况。
但由于对称式构图具有呆板、缺少变化的特点,于是在整体画面布局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雅典学院》另一个突出的构图基本形式,是中心构图法,中心构图的视觉感受就是第一眼就能很直观地发现主体的位置,使主体明确重点突出。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们所关注到的往往是位于中心位置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他二人为中心,将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向两翼和前景展开。
由此可知,《雅典学院》在构图基本型上,还用到了中心构图法。
我们经过分析,可以看到以在地上的人为顶点,以站立的一群人为底边的倒三角形存在,这样的构图基本型让画面变得活泼了起来,丰富了其故事性。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视觉引导法的构图基本原则,利用建筑的延伸特点,重视将欣赏者的视线引导到作为画面主体的两位老师身上。
同时运用了一点透视,使画面更有远近感。
此外,框架式构图法(也叫做边饰效果)也是这副作品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构图基本型。
框架式构图,指利用前景物体形成框架产生遮挡感,使人更注意框景象的构图方法。
前景景物需要与主体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如颜色对比,明暗对比,清晰-模糊对比等。
雅典学院鉴赏
《雅典学院》鉴赏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中,如果说达-芬奇的艺术是以深邃,含蓄和富于理智而著称;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充满着雄伟,强力和激动的感动的话,那么拉斐尔的艺术所给予我们的则是优雅,和谐及完美。
拉斐尔(Raphael Santi,1483--1520)于1483年出生于乌比诺城,他是画家乔凡尼-桑提的儿子并子承父业。
后来师从佩鲁基,从佩鲁基那里,他学习到表现人物时如何做到自然和谐。
在乌比诺城的时候,他比较欣赏比埃罗-佛兰切斯卡,并从他的绘画中成功地掌握空间的绘画技巧。
在逗留佛罗伦萨期间,他遇到达-芬奇及米开朗琪罗。
其时布拉曼特邀请他到罗马为圣彼得大教堂的工作当他的助手,结果拉斐尔的成功引起社会轰动。
拉斐尔1508年至罗马,一直呆到1520年他去世为止。
1517年他成功地接替布拉曼特成为圣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筑师。
1508年拉斐尔被召唤到罗马,在罗马使拉斐尔一举成名的是梵蒂冈宫的壁画群。
这幅《雅典学院》。
作于1510年,是他早期的壁画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收藏于梵蒂冈第一签署大厅。
这幅《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的七种自由艺术——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聚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
他们在自由地讨论,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神。
画面中,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中心透视点的巨大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他们似乎一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边向观众方向走来,其它的人如众星捧月一般围着他们,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总的看来,整幅壁画具有更加强烈的纪念碑倾向人物的性格描绘异常明确,有说法认为《雅典学院》的建筑背景受到彼得大教堂建筑规划的影响。
它是所有文艺复兴时代纪念性建筑形象中完美的形象,是盛期文艺复兴精神最纯粹的表述。
绘画拉斐尔《雅典学院》之六
绘画拉斐尔《雅典学院》之六~ art is a kind of intellectual light ~名画《雅典学院》(意大利语:Scuola di Atene,英语:The School of Athens)是意大利艺术家拉斐尔在1509-1511年创作的一幅湿壁画,位于梵蒂冈宗座宫拉斐尔房间之一的签字厅的东墙上。
这幅画作被广泛认为是拉斐尔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精神的完美化身,象征著文艺复兴全盛期的精神。
画作名称: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Athens作者: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年份:1509-1511年原作材质:壁画/Fresco原作尺寸:500cm×770cm馆藏处:梵蒂冈使徒宫签字厅/ApostolicPalace (Stanza della Segnatura), VaticanCity我们分七期介绍《雅典学院》这幅世界名画,今天是第六期:o第一期:作者和画作简介;o第二期:画作位置;o第三期:画作中的著名人物(一);o第四期:画作中的著名人物(二);o第五期:画作中的著名人物(三);o第六期:画作中的神话人物;o第七期:画作中的彩蛋。
壁画《雅典学院》的背景中画了两尊塑像,左边的是阿波罗神,右边是雅典娜。
△壁画《雅典学院》的背景中画的两尊塑像阿波罗塑像壁画《雅典学院》的背景左边画的塑像是阿波罗神,手里握着里拉琴。
△壁画《雅典学院》中的阿波罗塑像阿波罗(拉丁语:Apollō)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同时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其希腊名与罗马名相同,又称福玻斯(希腊语:Φοίβος,意为“闪耀者”,现代希腊语转读为菲比斯)。
他是最高神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Leto)的儿子,狩猎与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
△ 雅典科学院门前的阿波罗塑像,Leonidas Drosis作品阿波罗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七弦的里拉琴,左手拿象征太阳的金球。
《雅典学院》壁画,一幅画描绘西方文明的基因
《雅典学院》壁画,一幅画描绘西方文明的基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拉斐尔在26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他为梵谛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
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神学的“圣礼的辩论”、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 (真理“女人看镜子”、权力“脚伏狮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树枝”、节制“手拿绳索看天使”)。
拉斐尔《雅典学院》一幅画描绘西方文明的基因名画《哲学》是其中的一幅,也被称为《雅典学院》,画作长宽为2.794X6.172m。
这幅作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因受任装饰梵蒂冈使徒宫而在1509年至1510年间创作的一幅壁画,位于教皇宫的签字厅,现在是拉斐尔画作展览厅,也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
画作在展览厅的位置《雅典学院》在《雅典学院》中,拉斐尔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画为主要人物,以他二人为中心,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向两翼和前景展开。
画中人群后、左、右两边墙壁上的是阿波罗及雅典娜二神的雕像。
众人包括哲学、诗歌、音乐、神学等学者。
拉斐尔将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人集中在同个空间,古希腊、古罗马和作者所在时代意大利五十多位的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身笃信人类智慧和谐,并赞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结晶。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左)与亚里士多德(右)左侧的柏拉图一手指天,另一手中所拿的书是其晚期所著的重要思想作品《蒂迈欧篇》。
右侧亚里士多德一手平伸,另一手所拿的是他学术著作《伦理学》(后来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尼各马可重新注释,这本书又称《尼各马可伦理学》)。
第欧根尼一位恢复简朴自然的孤独学者第欧根尼生活在古希腊BC4世纪,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斯泰尼的学生。
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
他强调禁欲式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
拉斐尔:《雅典学院》与其他大型作品-
拉斐尔:《雅典学院》与其他大型作品-《雅典学院》,又称《雅典学派》,“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1483-1520)创作的一幅壁画,现存于罗马的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画室中。
《雅典学院》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的50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拉斐尔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把柏拉图绘成达芬奇的脸,以表达对达芬奇的敬重)两个希腊哲学巨匠为中心,向两翼和前景展开,彷佛正在“表演”一场宏贯古今的古希腊思想史,唯心论和唯物论之争。
这些人物包括(对照下图的人物及其数字):苏格拉底:哲学三大奠基者之一,正在与人争辩==12。
柏拉图:哲学三大奠基者之一,苏格拉底的学生,手持《帝迈马斯篇》,达芬奇为原型==14。
亚里士多德:哲学三大奠基者之一,柏拉图的学生,手持《伦理学》==15。
亚历山大大帝:军事家,希腊马其顿国王,亚里士多德的学生==7。
伊壁鸠鲁:哲学家,主张“人的快乐是追求心灵中永远的快乐” ==2。
毕达哥拉斯:数学家==6。
阿维洛伊:毕达哥拉斯后方头缠白巾伸头向左看的老者==5。
帕门尼德斯:存在论思想家==11。
第欧根尼:古希腊犬儒学派学者==16。
欧几里德:数学家==18。
琐罗亚斯德: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创始人==19。
托勒密:手持天文仪者,天文学家==20。
乌尔宾诺公爵:当时教皇的侄子,艺术爱好者==21。
希帕提娅:古希腊女数学家==9。
色诺芬:军事家与文史学家=1=0。
德谟克里特斯:希腊哲学家,原子论创始人==13。
安提西尼:在色诺芬左边,犬儒学派的创始人。
这里,拉斐尔把《雅典学院》的穹顶画成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暗示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的一脉相承”,“希腊文明的种子,在文艺复兴中醒来,欧洲随之苏醒……”公元前480年,希腊在波希战争取胜,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和发扬,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公元前465年,波希战争15年之后苏格拉底出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腊群星璀璨登场。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评析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评析周文军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
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达·芬奇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而拉斐尔的艺术则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
拉斐尔·桑蒂1483年生于意大利山区的乌尔宾诺小公园。
父亲乔万尼·桑蒂是乌尔宾诺大公的御用画家,拉斐尔的启蒙教师。
15岁的拉斐尔在波伦亚画家的画室里学习,他勤奋地探索绘画的奥秘,能敏感地捕捉住美和艺术的真谛。
16岁时离开家乡乌尔宾诺到北意大利安布利亚地区的裴路基亚城,从师于佩鲁基诺。
一天,佩鲁基诺对拉斐尔说:“我不想让这小地方拖住你,你要到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去,你可以独立工作了。
”这时拉斐尔19岁。
拉斐尔从老师那里学到了色彩感觉与透视原理,绘画技巧相当成熟,才能已超过老师。
在佩鲁基诺的引导下,拉斐尔跨进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世界,很快就融入到画家群里。
他那讨人喜爱的外貌和善于自持的性格,立刻就为自己开辟了艺术道路。
佛罗伦萨给了拉斐尔从未有过的艺术教益。
他急切地吸取着大师们作品中的成就,他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对待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他充分利用佛罗伦萨能提供给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学、观察大自然和新的社会中人际关系,他对生活、对人、尤其对女性和母亲更加充满感情和爱,他既崇拜达芬奇,也尊重米开朗基罗,他要把佛罗伦萨的全部艺术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羽毛已经丰满了,他可以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他想到罗马去一显自己的才能,让世人看一看谁是当今意大利最优秀的画家。
教皇朱理二世为了赞颂自己,把最优秀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家都请到罗马来为他服务,当时,米开朗基罗正在为他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名画赏析拉斐尔《雅典学院》
名画赏析拉斐尔《雅典学院》拉斐尔是一位生命短暂的天才画家,他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三杰。
《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它的主题思想,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这幅画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大气,场面很宏伟,颜色和谐,以黄.橙.红色为主色调,人多却不乱,构图合理。
一.构图这张图用蓝色笔画出了这张画的构图。
人物是以倒三角形构图,大概有五十个人,每个人的姿态都不一样。
突出了拉斐尔对肖像把握的准确性,而且在空间和构图方面十分有技巧。
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把握的很到位,姿态表情很生动,对肖像人物有深入的刻画,布局的和谐、变化而统一的节奏感,完全的体现出来了。
不难看出,人物主要分为三个中心,1.最上层台阶,人物排成一列,以最中间的两个人为中心。
2.台阶下面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那位学者为中心,旁边那几人都是看向他。
3.台阶下面右侧,中心人物就是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别人说写什么的那个,周围好像是他的学生。
4.还有个很特殊的人,就是在最前面,中间位置偏左的那个手倚着一只木箱的人。
这个人物在构图上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画面前面就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整幅画以高大的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了不同学派的学者,他们在自由地讨论,似乎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
在拱门两侧的壁上,分别是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
中心运用了一点透视的层层拱门,放眼望去直通遥远的天际,学者们对称地而有规律的在台阶两旁,最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自然不难看出主角就是中心的两位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好像正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旁边的学者都望着他们。
二.韵律线用红色笔画出了这张画的韵律线。
任务是运用了横向的S形,分为三处,但又互相呼应,1.最上层台阶中间一列人,以中心人物向两边看左边人多,右边少,不然就太对称了。
看大师拉斐尔《雅典学院》赏析
看大师拉斐尔《雅典学院》赏析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是文明世界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三人中,拉斐尔最年轻,父亲是二级宫廷画师,从小耳濡目染,便跟父亲学起绘画来。
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创作勤勉,给后世留下了300多幅艺术珍品。
拉斐尔名作《雅典学院》被称为“文艺复兴第一画”的。
在这幅画中,他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放置于中心,以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构架起古典世界的中心,把古典与现代联系在了一起,再次定义了“永恒之城”,定义了有贤者所在的理想国应该是怎样的情形。
《雅典学院》全图这幅以“哲学家们的辩论”为题材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最盛时期美术形态和空间和谐理想的高峰,更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
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表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是拉斐尔表现透视的经典作品。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亦师亦友,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站在中间的柏拉图手指天空,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亚里士多德手掌向下,表现出意见不一的理念。
在左侧的人群中,柏拉图的老师,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在与人争论。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苏格拉底之死响彻时空,其事迹千古流传。
在他左边,两臂交叉的青年是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被称为天生的征服者,真正的王者,亚历山大大帝在32岁时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至今无人超越。
躺在台阶上的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苏格拉底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
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
人们把他们的哲学叫做“犬儒主义”(Cynicism)。
在右下角,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手持代表地球的天文仪,《天文学大成》是500年的希腊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顶峰统治了天文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界长达13 个世纪。
世界名画之拉斐尔与《雅典学院》
世界名画之拉斐尔与《雅典学院》⼗五世纪的意⼤利⼈拉斐尔.桑西,是欧洲⽂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中最年轻和早逝的画家。
他出⽣于1483年,卒于1520年,享年只有短短的37岁。
英年早逝的拉斐尔,曾经创作过⼤量的宗教作品传世,其中以圣母像和耶稣像居多。
据说,拉斐尔本⼈很有绅⼠风度和⾼贵⽂雅的⽓质以及谦逊、⼼平⽓和的脾⽓秉性,并没有那些个性化的艺术家们张扬和⽬中⽆⼈的坏⽑病。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和谐、恬静与完美之感。
从这⼀点上来讲,拉斐尔的做⼈和作画的风格是有别于达芬奇和⽶开朗琪罗的,他是⼀位特别难得的画家、艺术⼤师。
今天博客所介绍的这⼀幅油画《雅典学院》是拉斐尔的代表作之⼀。
除此外,他的另⼀幅代表作《西斯廷圣母像》(我会在今后的博⽂中再与朋友们分享)也让他的名⽓和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巅峰。
拉斐尔这样的成就以及作品,使之成为了欧洲⽂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还使其与达芬奇和⽶开朗琪罗⽐肩⽽成为了欧洲⽂艺复兴时期的画坛三杰之⼀。
这幅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也被称为《雅典学派》,这两个不同的名字都是指这同⼀幅作品的。
拉斐尔在这幅作品中,把古希腊、古罗马和意⼤利各个时期的名流名家们都融汇于⼀堂,他们在同⼀穹顶之下穿越时空来到了⼀起。
在整个“雅典学院”中的⼤厅⾥,辉显得富丽堂皇和⼈才济济。
拉斐尔着重表现他们之间的其乐融融、各抒⼰见和争论不休,好像都是在为学术问题进⾏探讨,这是学者间的交流。
拉斐尔把这个过程装⼊他的画框之中,的确像是“雅典学院”中的“雅典学派”,名副其实。
画中甚⾄还有的⼈显得曲⾼和寡⽽郁闷⽆聊,甚⾄是因⽆⼈可以交流⽽孤独求败。
这样的表现,与学术领域中的常态⼀致,是“⽂化⼈”的通病。
这⾥的每个学者都是个性张扬的,其姿态、表情还有活动⽅式以及活动内容都各不相同,是拉斐尔理想化的⼀次⾼端名⼠的⼤聚会,也是他借以“展现”欧洲古今名⼠⼤儒们的⾼层峰会……此画的精妙之处在于拉斐尔将这么多的古今⼈物和活动都融汇⼀堂,在⼈物与⼤厅的窄幅空间中设置得天⾐⽆缝,透视⾓度相当精准,构图独具匠⼼。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人物深度解析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人物深度解析对于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名字,应该没有人会陌生。
他的艺术风格典雅明朗、安静和谐,充满宗教的肃穆却又保存着神爱世人的温馨情感,他既没有达芬奇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又没有米开朗基罗那样坚毅强健的的体魄,但他天赋于绘画艺术上的成就,使他依然成为文艺复兴时最具影响力的大画家,在西方美术史上,一般尊他为画圣,然而,他只活了37岁。
但拉斐尔究竟善于绘画什么?他的传世名作又有那些特点?甚至,他对19世纪中后期的整个西方绘画风格有那些巨大的影响?互联网上可以搜索查询到关于拉斐尔及其绘画的大部分详细资料,再次不一一赘述。
本篇单一解析拉斐尔最重要的代表作——《雅典学院》的画面人物分析在互联网上有些相关介绍,但相对较简单,并且在具体人物究竟是谁的问题上相互转载并以讹传讹不能尽信。
本篇结合美国传奇艺术史学家H·W詹森《艺术史》、柯林伍德的《艺术即表现》、匈牙利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史》等书籍的借鉴以及国外互联网较详实性资料,完成本篇解析拉斐尔《雅典学院》人物解析。
《雅典学院》的创作背景16世纪初的前叶,在1508-1520年期间,是拉斐尔的艺术创作高峰期。
这段时期是拉斐尔绘画风格、体系的完全成熟。
在1508年,经过拉斐尔的好友——著名的建筑大师布拉曼特的推荐,拉斐尔从佛罗伦萨动身前往罗马,觐见教皇尤利乌斯二世。
在罗马,他为尤利乌斯二世,及其后——文艺复兴时代最后一位教皇——利奥十世工作了十年之久。
在罗马期间,由于好友布拉曼特主持修建着当时世界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因此拉斐尔被尤利乌斯二世指定为圣彼得大教堂及梵蒂冈教皇宫创作了大量的穹顶、宫室壁画。
而位于教皇宫签字厅内的《雅典学院》更因其场面宏大、立意深远,承袭布鲁涅列斯奇的焦点透视法,并使用二进三的梯度空间纵深法,利用湿壁未干的特点创作而成,成为教皇宫内四组湿壁画题材中,最富盛名的传世之作。
教皇宫的四组壁画总命题为《教会政府的成立和巩固》,共分列在教皇宫四室:第一室的命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四幅;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与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状;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大部分由其学生按照拉斐尔的草稿绘成,而第一室内被命题为《哲学》的壁画,就是后来我们称之为《雅典学院》的不朽名作了。
《雅典学院》赏析
美术鉴赏——《雅典学院》赏析[概述]在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繁华的时候,美术作品就开始应运而生了。
它承担着自己特殊的使命,记录着历史进程的点点滴滴,更体现着一代人在精神领域的追求,和对美学的品味。
[关键词]美术拉斐尔雅典学院构图色彩[正文][1]美术,即造型艺术,它是特殊的物质形态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相互交织的具体化体现。
在或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美术所呈现出的,一个个直观可视象总能够唤起人们心灵的愉悦,更能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而且在各个流派的艺术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完全不同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意识,文化与视觉在美术作品中完美地融合、呈现。
在各种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中,我最中意的当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为梵蒂冈教皇宫绘制的壁画之一,也是奠定其一代宗师地位的传世名作。
[2]壁画以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来颂扬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结合着拉斐尔继承古典传统的艺术风格,我们在他的作品里可以读到从希腊盛期到新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完整、和谐、庄重、优美、清晰地脉络。
拉斐尔试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出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因而《雅典学院》所展现的也是一种对希腊精神的崇拜,对最高生活理想的追求。
在《雅典学院》的画作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汇聚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
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洋溢在整个壁画之上,我们清晰地看到,所有的人都是那样毫无拘束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着活动,他们或在一起侃侃而谈,或独个儿在那儿凝神思索,主人公们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一个一个都向我们展示出充分的自由和欢愉。
在那里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空间的限制,没有学派的限制,更没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限制,所有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大胆的发表各自独特的意见,他们自由的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又或是庆祝某个盛大的节日,总之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构成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热闹场面。
【历史图片】画作《雅典学院》人物解析与简介
【历史图片】画作《雅典学院》人物解析与简介简介这是教宗命画的。
在透视点的二分别为及。
人群后、、两边上的是及二的。
众人包括、、、等,都是教王喜欢的范筹。
更加以哲学的殿堂来代表教宗家。
在这件作品中,让每个哲学家都显现“个人灵魂”的企图,用以区别个体之间不同的关系,并将他们连接在形式上的韵律中,处理人与背景相互关系接近的做法;但整体构图中出现古典样式大厅-超高圆顶、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Bramante)的影响,预言它未来是放置在中的模样。
乃透视学的高峰,承袭前人的精华而成。
将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人集中在同个空间,、和、、荟萃一堂,表现自身笃信人类智慧和谐,并赞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结晶。
拉斐尔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芬奇晚死一年,是相当短命的艺术家。
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拉斐尔,那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
不仅画风如此,待人也是如此。
他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一样,身处爱艺术文化的教皇的威严之下,但是拉斐尔却跟朱力阿斯二世处的很好,随后的利奥十世,也最喜欢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
25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拉斐尔为梵谛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
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神学的“圣礼的辩论”、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真理<女人看镜子>、权力<脚伏狮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树枝>、节制<手拿绳索看天使>)。
“雅典学院”这幅画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这么多哲学家集中于一画面,拉斐尔很聪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雅典学院》整个背景和构图,如同舞台空间一样,观众面对这幅画就如同亲临剧场一般,采以二度空间呈现三度空间的纵深。
名作《雅典学院》赏析
名作《雅典学院》赏析《雅典学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艺术家拉斐尔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品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
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
这座建筑物显然是以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
画的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自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
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
余者犹如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
上层台阶上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图一侧,一个大胡子老人沉浸在思考中,苏格拉底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自左向右第五人是个青年军人,名叫阿尔西比亚底斯,他的背后有一个人正在招呼走来的两个青年。
右上方亚里士多德一侧,两个倚在壁龛墙基前的青年,一个在写着,一个在思考,另一个黑袍人物却孤独地站着,这3个人与左面的一组,在动势上是相反的。
台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着“和谐”的数目比例图。
站在世界名画《雅典学院》前,你能看出它满满的“私货”吗?
站在世界名画《雅典学院》前,你能看出它满满的“私货”吗?拉斐尔《雅典学院》相信不少人都见过这幅世界名画——《雅典学院》。
150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的拉斐尔接受教皇的委托,在他的宫里画了四幅大壁画,分别讲述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哲学部分就是这幅画。
画出这幅杰作时,闪耀着天才灵光的拉斐尔只有26岁。
这幅壁画非常非常大(长7.7米,宽5.5米),如果大家去到罗马梵蒂冈,还能在教皇的办公室和私人图书馆窥见它的原貌。
《雅典学院》构建了一幅古希腊时期的学术盛景,来自希腊世界的各大哲学家汇聚一堂,其乐融融。
我们对这些哲人的名字如数家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芝诺……但其实,这幅画一点儿都不写实。
这些人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时代的,怎么会聚到一起?而且拉斐尔画这幅画时,距离古希腊黄金时代的远去,已经两千多年了,鬼知道他们到底长啥样子?但是拉斐尔作画的时候,不能凭空瞎画啊,必须要有个参照物。
参照物选谁好呢?首先,赞助商要来一波。
整幅画的最右边有个穿白衣服的人,是教皇的侄子乌尔宾诺公爵,也是本次皇宫壁画大工程的总督造师。
同时,乌尔宾诺公爵是一位狂热的文艺爱好者,像这样登上艺术殿堂的事儿,他怎么能不让拉斐尔开个后门?不但要开后门,周围人的目光还要盯着他看!幸好拉斐尔还算有节操,没有把赞助商给画到正中央去,不然就要成百鸟朝凤了。
其次,偶像也要拥有姓名。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的两座大山,在《雅典学院》里头占据的C位。
如此重要的两个人,拉斐尔就把他最喜欢的两个人的脸给画了上去。
其中,柏拉图的脸用了拉斐尔最大的人生偶像达芬奇。
亚里士多德的脸用的是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都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中的大牛,而三杰中的另外一个大牛便是拉斐尔本人。
两位好兄弟都在了,自己怎么能缺席呢?不过,拉斐尔还是比较谦虚的,没有把自己画到正当中去,只是暗戳戳地占据了一个小角落,就在赞助商的旁边,默默地注视着观众:大家都知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师生关系,而柏拉图的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苏格拉底,在这幅画中,苏格拉底为什么没有占据C 位呢?因为他正忙着在旁边跟人辩论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
——《雅典学院》赏析
[概述]在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繁华的时候,美术作品就开始应运而生了。
它承担着自己特殊的使命,记录着历史进程的点点滴滴,更体现着一代人在精神领域的追求,和对美学的品味。
[关键词]美术拉斐尔雅典学院构图色彩
[正文]
[1]美术,即造型艺术,它是特殊的物质形态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相互交织的具体化体现。
在或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美术所呈现出的,一个个直观可视象总能够唤起人们心灵的愉悦,更能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而且在各个流派的艺术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完全不同的时代气息和社会意识,文化与视觉在美术作品中完美地融合、呈现。
在各种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中,我最中意的当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为梵蒂冈教皇宫绘制的壁画之一,也是奠定其一代宗师地位的传世名作。
[2]壁画以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来颂扬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结合着拉斐尔继承古典传统的艺术风格,我们在他的作品里可以读到从希腊盛期到新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完整、和谐、庄重、优美、清晰地脉络。
拉斐尔试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出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因而《雅典学院》所展现的也是一种对希腊精神的崇拜,对最高生活理想的追求。
在《雅典学院》的画作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汇聚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
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洋溢在整个壁画之上,我们清晰地看到,所有的人都是那样毫无拘束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着活动,他们或在一起侃侃而谈,或独个儿在那儿凝神思索,主人公们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一个一个都向我们展示出充分的自由和欢愉。
在那里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空间的限制,没有学派的限制,更没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限制,所有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大胆的发表各自独特的意见,他们自由的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又或是庆祝某个盛大的节日,总之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构成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热闹场面。
从整个壁画的构图上来说,画面是根据彼得堡大教堂大厅的弧形结构,在半圆的透视深度中展开了一个宽阔的古典罗马式大厅。
中心透视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画中的人物好像是从远方沿着走廊走过来一样,画面的层次感彰显无遗。
[3]乍看之下,画面的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但其实不止如此,全画还有另外两个中心,于此构成了三角形结构。
右方前景已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为中心,围绕的人物有的站立,有的跪下,而左方前景的中心则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四个学科的创始人毕达哥拉斯。
[4]在这个以三个中心构成的图画中,作者把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至于左右前景的中心,以一点使画面更加突出,三角形的结构也就显得更为丰满。
更为重要的是,《雅典学院》的背景,就如同舞台空间一样,当我们面对着这幅画的时候就好像是进入了剧场一般,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成了剧中的人物,以他们二人为中心,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向两翼和前景展开,仿佛在表演一出古希腊思想史。
另外,这幅画的色彩也颇为和谐、特别,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塑造力。
以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为背景,再以各个人物的红、白、黄、蓝、紫等不同颜色的服饰相配,使整个画面看起来一点也不空洞。
更重要的是,它能与画面所展示的学术争辩的主题相照应,表现了一种热烈的气氛。
也许,正是基于《雅典学院》构图,色彩以及精神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让它在艺术作品的长廊之中稳占一席之地,更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拉斐尔作品的魅力不止体现在对众多人物的组织和安排上,他笔下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体,甚至是每一根线条都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艺术,自始至终所追求的理想美,他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美的理念塑造成有血有肉的现实化身,无愧是古典艺术的代言人。
[参考资料][1]《西方美术鉴赏语言》易英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古典艺术》沃尔夫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艺术与文明》肯尼斯·克拉克东方出版中心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