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
初二语文古诗词五首
![初二语文古诗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0a60c0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2.png)
初二语文古诗词五首哎呀呀,初二语文古诗词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说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哇塞,杜甫这写得也太霸气了吧!你想想看,站在那高高的山顶上,俯瞰着周围那些小小的山,那是啥感觉啊!就好像自己是个大王一样,超级威风!(就像你站在舞台上,下面的人都在为你欢呼喝彩一样。
)还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得多让人感慨啊!国家都破了,可山河还在呢,春天来了城里却长满了深深的草木。
这就好像一个曾经很辉煌的地方,现在变得破败了,让人心里好难过呀!(就像你曾经最喜欢的玩具坏了,你是不是会很伤心呢。
)也很特别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那官吏叫得可凶啦,而那妇人哭得好惨啊!这对比,太鲜明了。
这就像一场激烈的争吵,一边气势汹汹,一边可怜兮兮。
(就像你看到有人在欺负别人,你会不会很气愤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风也太猛了吧,把人家屋顶的茅草都给卷走了!这多倒霉呀!(就像你正开心地吃着冰淇淋,突然掉地上了,是不是很郁闷。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卖炭翁好可怜啊,自己穿得那么单薄,却还希望天气冷一点,炭能卖个好价钱。
这多让人心疼呀!(就像你看到一个小朋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还在努力做事,你会不会很感动呢。
)我觉得这些古诗词就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和人生。
它们有的让我们感受到豪情壮志,有的让我们体会到百姓的疾苦,有的让我们感慨世事的变迁。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历史的见证,情感的表达呀!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去欣赏它们,去理解它们,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古诗词的魅力呀!。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b950f1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1.png)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原文及翻译一、《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四、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古代诗歌五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古代诗歌五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bd3ee50740be1e640e9aa6.png)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第二首诗中的两个成语。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比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
【答案】1.万马齐喑、不拘一格2.相同点:都针对人才问题,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不同点:第一首诗表现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崇高献身精神。
第二首诗写作者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
从他的动作反应,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贴心的服务功能三个方面看,大白离我们并不遥远。
【解析】1.理解第二首诗的内容可知,“万马齐喑、不拘一格”是成语。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不拘一格”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2.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两首诗可知,都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首诗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作者无私奉献培养人才的精神;第二首诗通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作者希望朝廷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的愿望。
二、古诗文阅读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
![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8eda489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9.png)
八年级上册中的古代诗歌1. 《望岳》- 作者:杜甫- 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春望》- 作者:杜甫- 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石壕吏》- 作者:杜甫- 原诗:(节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4. 《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 原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原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诗(虽为铭文,但具诗歌韵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原诗(虽为说,但部分句子有诗歌的韵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原诗(节选,虽为散文,但部分句子有诗歌的意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 《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 原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38a2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6.png)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有些同学对古诗词不是很感冒,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学习古诗词呢。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a92c76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4.png)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 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 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 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带着问题读课文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 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 景?
意象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 象?意象与感情之间有何 关系?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 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课文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注释: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 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 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七年级语文下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七年级语文下](https://img.taocdn.com/s3/m/8c8b7fe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e.p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析读诗歌 墨剑飘雨
➢ 请赏析liy诗ongq中iang的“独”字。 李永强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感。纵观 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 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 郁闷的心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析读诗歌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 诗中的后liyo两ngqi句ang 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绪?李永强
第三句写时间和空间,第四句描写
自身情状,天、地、人融为一体, 勾勒了辽阔悠远、空旷苍茫、慷慨 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孤独和悲愤。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停顿恰当
读出情感
墨剑飘雨
疏通文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幽州台”,l即iyo蓟ng北qia楼ng,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李永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曾向武则天提出 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 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他的意见,反嫌他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后陈子 昂重新出仕,又因政事牵连,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在极度 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 墨剑飘雨这首《登幽州台歌》。
liyongqiang
李永强
初二上册语文古诗
![初二上册语文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82ce3c3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8.png)
初二上册语文古诗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情感和生活体验。
在初二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这些古诗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本文档将介绍几首初二上册语文中所学习的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诗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巨匠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登上鹳雀楼的行为,表达了向上奋发努力的决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中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用富有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白天山峦消失、太阳落山的美景,以及黄河奔流到大海的壮丽场景。
这些景色的描绘不仅给人以视觉享受,同时也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
接着,第三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展现了作者面临壮丽景色的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通过登上鹳雀楼,作者希望从高处鸟瞰,以拓宽视野、提升修养。
整首诗通过精确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二:《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与所面临的贫困困境。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而传神的描绘,向人们展现了封建社会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诗中的前两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点出了农民耕种的艰辛和辛勤劳作的效果。
这种劳动与回报的关系用极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农民为生计所付出的努力。
而最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直接揭示了当时农民饱受饥饿之苦的现实。
通过这样清晰而直击人心的描写,诗人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剥削和农民困境的真相。
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并为他们争取权益。
诗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初中语文背诵篇目
![初中语文背诵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6de97640336c1eb91a375d99.png)
七年级上册:5.《童趣》10.《论语十则》11.《春》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24.《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课外古诗:《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七年级下册4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0课《木兰诗》20课《口技》25课《夸父逐日》课外古诗:《观刈麦》《月夜》《商山早行》《卜算子·咏梅》《破阵子·燕子来时》《浣溪沙》《醉花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山坡羊·骊山怀古》《朝天子·咏喇叭》八年级上册: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3.《核舟记》第二至四段24.《大道之行也》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26.《三峡》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下册:7.《雷电颂》背诵前六段;21.《与朱元思书》;22.《五柳先生传》;23.《马说》;24.《送东阳马生序》;25.《诗词曲五首》26.《小石潭记》27.《岳阳楼记》28《醉翁亭记》30.《诗五首》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赠从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终南别业》《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苏幕遮》九年级上册24.课出师表25课词五首课外古诗:《观刈麦》《月夜》《商山早行》《卜算子·咏梅》《破阵子·燕子来时》《浣溪沙》《醉花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山坡羊·骊山怀古》《朝天子·咏喇叭》九年级下册1课《我爱这土地》《乡愁》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8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课《鱼我所欲也》21课《曹刿论战》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24课《关雎》、《蒹葭》课外古诗:《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别云间》。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dc82017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5.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五首
1. 《饮酒》(其五)陶渊明(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渔家傲》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412f8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b.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古代诗歌五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诗经》中的《关雎》、《卫风》中的《木瓜》、《离骚》中的《大招》、《离骚》中的《主人有酒》和《陶渊明集》中的《桃花源记》。
这五首诗歌各有千秋,它们的风格、内容、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
首先,小学过后开始学习的《诗经》中的《关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诗,它体现了文化的初生状态和民族精神的萌芽。
《关雎》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发掘了爱情的内在与外在美感,同时也揭示了古代的婚姻观念。
其次,《木瓜》从感情、音韵、形象三方面入手,表现出自然、自由、朴素的山乡风格。
此诗最具代表性的是突出了以木瓜喻女子的形象比喻,大胆描绘了女性的柔美。
而且,《木瓜》也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抒发了家园的珍贵和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
再者,《离骚》是周朝政治大变革后的产物,也是首开先河的一首辞赋。
《大招》是其中一篇优秀之作,它以生命的苍凉和自由的茫然为主题,表现出作者沉迷于权力有所迷失,感到迷茫的心态。
其次,《主人有酒》是《离骚》中的一篇诗,内容诙谐幽默,情感跌宕,通过文字刻画出主人自我放纵,苦盼理性醒悟,表现出对安逸舒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应有的向往。
最后,《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所写的一篇物志。
《桃花源记》属于属于田园诗,风格非常优美,文笔流畅。
以表现静谧、美丽、纯洁的黄金时代为主,既包含了作者对退隐山林的向往和追求自由、追求美好愿望。
总之,古代诗歌五首,各有风流,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诗歌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科技、民俗、政治等。
这些古代诗歌所展现的文化与时代背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比如,从《诗经》中的《关雎》,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爱情观的平等和自由;从《离骚》中的《大招》,我们可以感悟到战国时期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思想哲学;从《桃花源记》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文人墨客对“林泉曲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1a846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1.png)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登飞来峰1.反复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2.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故事导入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
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
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
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
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
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出示图画)千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位年青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
今天,就让我们开启时空之旅,跨越千年,与诗人对话,感受此诗的意境。
(板书课题,作者)2.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①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②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③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④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⑤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⑥他字介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
⑦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3.飞来峰简介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
山上有一座应天塔。
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
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
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
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f917770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8.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5首1.新版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古诗五首【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语文版)(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狷”长林梢.(正确写法:上四中口下月)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叩门.(4)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6)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皆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7)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39870bb5727a5e9846a615d.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038617c1910ef12d2af9e741.png)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字伯玉,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后”时空概念;“见”空间概念;“古人、来者”时间概念,统一的时空结构。
(客观所见)念:想到,抒情的表现。
独:独自一人。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望岳》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炼字、修辞)“钟”:聚集。
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切断。
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比喻)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巍峨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画面)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了崇山峻岭之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登飞来峰》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唐:(韩柳)韩愈、柳宗元;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千尺,运用夸张的手法。
突出了塔之高。
鸡鸣,日升:虚写,衬托。
象征着诗人灿烂的图景象征诗人美好的前程。
总全诗来看前两句极力突出塔之高有何作用?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为后面议论作铺垫。
《古代诗歌五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古代诗歌五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842ab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4.png)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一、导入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进修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思考,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妙与魅力。
二、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熟悉五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3. 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导入诗歌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田园。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江花月夜》- 张继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四、诗歌鉴赏1. 《静夜思》- 李白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仰望明月时,思念田园的情景。
通过对月光和乡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诗人在登高遥眺的过程中,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3. 《春江花月夜》- 张继这首诗以春江、花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诗人通过描绘原野的变化和草木的发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感慨。
诗中蕴含着对人生无常和生死轮回的思考。
5. 《望岳》- 杜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岱山的景色和历史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山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热爱和敬仰。
五、总结通过对以上五首古代诗歌的进修和鉴赏,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与魅力,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861a7a910ef12d2af9e78c.png)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5
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 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91bd7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0d.png)
D.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
激荡不已。 都是动景
拓展延伸
《望岳》和《春望》,内容都围绕“望”字展开,请简要说明在两首诗 中诗人分别望见了怎样的景观,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拓展延伸
“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是阅读作品的重要方法。我们在鉴赏作 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 活的环境和时代,尽量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和后人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知 人
论世
“知人 论世”的 基本原则
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 等信息。
结构图解
远望 泰山全貌,雄伟青翠
望 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岳 细望 心情激荡,眼界开阔
愿望 勇攀绝顶,俯视一切
敢不 攀怕 顶困 峰难
主旨归纳
这首诗抓住题目中的“望”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 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 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天地茫茫、岁月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 互为映照。广漠的空间与无尽的时间,衬托出人 的渺小、孤单、无力和生命的短暂。诗人想到自 己不受重用的境遇,于是怀才不遇的苦闷,时不 我待的焦灼、痛苦涌上心头。
诗人在这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之间,对生命 产生了什么思考?结合诗人的经历,体味诗中的 哲理。
诗人一心报国,却接连受挫,一直得不到重 用,面对无尽的空间与时间,感受到在亘古不变 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
观其景——还原情景,把握景物特点。 知其心——理解“景语”后的“情语”,把握所言之“志”。 识其人——运用“知人论世”阅读法,读出诗人形象。
【八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 练习集
![【八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 练习集](https://img.taocdn.com/s3/m/d9b10a05482fb4daa48d4b14.png)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 ng zh ()() i ()石澹澹()()
萧瑟()()没马蹄()白沙堤()
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
三、填空、简答。
1、《观沧海》一诗选自《》,,字,(朝代)
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长。
他与其子、
合称“三曹”。
2、《次北固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为代诗人。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4、《次北固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后要求答题。
钱塘湖春行
孤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在横线上补全省略的句子。
2、这首诗选自《》,是代大诗人,字,晚号。
3、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绕湖而行,从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苍凉慷慨
2、《次北固山下》:乡愁
3、《钱塘湖春行》:描写风光,喜悦的心情
4、《西江月》:明媚春光
5:《天净沙秋思》:在外游子的深沉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