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集合
高中必修1第一章集合复习(讲义+例题+练习)
集合章节复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有且只有两种关系:∈,∉.(属于、不属于)3.集合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法,常用数集字母代号.4.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运算符号定义Venn图子集A⊆B x∈A⇒x∈B真子集A B A⊆B且存在x0∈B但x0∉A并集A∪B {x|x∈A或x∈B}交集A∩B {x|x∈A且x∈B}补集∁U A(A⊆U) {x|x∈U且x∉A}5.常用结论(1)∅⊆A.(2)A∪∅=A;A∪A=A;A∪B=A⇔A⊇B.(3)A∩∅=∅;A∩A=A;A∩B=A⇔A⊆B.(4)A∪(∁U A)=U;A∩(∁U A)=∅;∁U(∁U A)=A.1.若A ={}x ,|x |,则x <0.( √ ) 2.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 × )3.若{}x |ax 2+x +1=0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必有Δ=12-4a =0.( × ) 4.设A ,B 为全集的子集,则A ∩B =A ⇔A ∪B =B ⇔∁U A ⊇∁U B .( √ )类型一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法例1 下列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 ={(2,1),(3,2)},N ={(1,2)} B .M ={2,1},N ={1,2}C .M ={y |y =x 2+1,x ∈R },N ={y |y =x 2+1,x ∈N }D .M ={(x ,y )|y =x 2-1,x ∈R },N ={y |y =x 2-1,x ∈R } 答案 B解析 A 选项中M ,N 两集合的元素个数不同,故不可能相同;B 选项中M ,N 均为含有1,2两个元素的集合,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可得M =N ;C 选项中M ,N 均为数集,显然有NM ;D 选项中M 为点集,即抛物线y =x 2-1上所有点的集合,而N 为数集,即抛物线y =x 2-1的值域,故选B.反思与感悟 要解决集合的概念问题,必须先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明确是数集,还是点集等.跟踪训练1 设集合A ={(x ,y )|x -y =0},B ={(x ,y )|2x -3y +4=0},则A ∩B =________. 答案 {(4,4)}解析 由⎩⎪⎨⎪⎧ x -y =0,2x -3y +4=0,得⎩⎪⎨⎪⎧x =4,y =4.∴A ∩B ={(4,4)}.类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若集合P ={x |x 2+x -6=0},S ={x |ax +1=0},且S ⊆P ,求由a 的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解 由题意得,P ={-3,2}. 当a =0时,S =∅,满足S ⊆P ;当a ≠0时,方程ax +1=0的解为x =-1a ,为满足S ⊆P ,可使-1a =-3或-1a =2,即a =13或a =-12.故所求集合为⎩⎨⎧⎭⎬⎫0,13,-12.反思与感悟 (1)在分类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然后对于每一类情况都要给出问题的解答.(2)对于两集合A ,B ,当A ⊆B 时,不要忽略A =∅的情况. 跟踪训练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若集合A =∅,则∅⊆A ;②若集合A ={x |x 2-1=0},B ={-1,1},则A =B ; ③已知集合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a >2. 答案 ③解析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故①正确; ∵x 2-1=0,∴x =±1,∴A ={-1,1}, ∴A =B ,故②正确;若A ⊆B ,则a ≥2,故③错误.类型三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命题角度1用符号语言表示的集合运算例3设全集为R,A={x|3≤x<7},B={x|2<x<10},求∁R(A∪B)及(∁R A)∩B.解把全集R和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由图知,A∪B={x|2<x<10},∴∁R(A∪B)={x|x≤2或x≥10},∵∁R A={x|x<3或x≥7}.∴(∁R A)∩B={x|2<x<3或7≤x<10}.反思与感悟求解用不等式表示的数集间的集合运算时,一般要借助于数轴求解,此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同时要注意各个端点的画法及取到与否.跟踪训练3已知集合U={x|0≤x≤6,x∈Z},A={1,3,6},B={1,4,5},则A∩(∁U B)等于() A.{1} B.{3,6}C.{4,5} D.{1,3,4,5,6}答案 B解析∵U={0,1,2,3,4,5,6},B={1,4,5},∴∁U B={0,2,3,6},又∵A={1,3,6},∴A∩(∁U B)={3,6},故选B.命题角度2用图形语言表示的集合运算例4设全集U=R,A={x|0<x<2},B={x|x<1}.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_____.答案{x|1≤x<2}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U B),因为∁U B={x|x≥1},画出数轴,如图所示,所以A∩(∁U B)={x|1≤x<2}.反思与感悟解决这一类问题一般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于Venn图和数轴,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跟踪训练4学校举办了排球赛,某班4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解设A={x|x为参加排球赛的同学},B={x|x为参加田径赛的同学},则A∩B={x|x为参加两项比赛的同学}.画出V enn图(如图),则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有:45-(12+20-6)=19(名).答这个班共有19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类型四关于集合的新定义题例5设A为非空实数集,若对任意的x,y∈A,都有x+y∈A,x-y∈A,且xy∈A,则称A 为封闭集.①集合A={-2,-1,0,1,2}为封闭集;②集合A={n|n=2k,k∈Z}为封闭集;③若集合A1,A2为封闭集,则A1∪A2为封闭集;④若A为封闭集,则一定有0∈A.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④解析①集合A={-2,-1,0,1,2}中,-2-2=-4不在集合A中,所以不是封闭集;②设x,y∈A,则x=2k1,y=2k2,k1,k2∈Z,故x+y=2(k1+k2)∈A,x-y=2(k1-k2)∈A,xy=4k1k2∈A,故②正确;③反例是:集合A1={x|x=2k,k∈Z},A2={x|x=3k,k∈Z}为封闭集,但A1∪A2不是封闭集,故③不正确;④若A为封闭集,则取x=y,得x-y=0∈A.故填②④. 反思与感悟新定义题是近几年高考中集合题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阅读理解,也就是要在准确把握新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跟踪训练5 设数集M =⎩⎨⎧⎭⎬⎫x ⎪⎪ m ≤x ≤m +34,N =⎩⎨⎧⎭⎬⎫x ⎪⎪n -13≤x ≤n ,且M ,N 都是集合{x |0≤x ≤1}的子集,如果b -a 叫做集合{x |a ≤x ≤b }(b >a )的“长度”,那么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 A.13 B.23 C.112 D.512 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由已知可得⎩⎪⎨⎪⎧m ≥0,m +34≤1,⎩⎪⎨⎪⎧n -13≥0,n ≤1,解得0≤m ≤14,13≤n ≤1.取字母m 的最小值0,字母n 的最大值1,可得M =⎩⎨⎧⎭⎬⎫x ⎪⎪0≤x ≤34,N =⎩⎨⎧⎭⎬⎫x ⎪⎪23≤x ≤1, 所以M ∩N =⎩⎨⎧⎭⎬⎫x ⎪⎪ 0≤x ≤34∩⎩⎨⎧⎭⎬⎫x ⎪⎪ 23≤x ≤1=⎩⎨⎧⎭⎬⎫x ⎪⎪ 23≤x ≤34, 此时得集合M ∩N 的“长度”为34-23=112.方法二 集合M 的“长度”为34,集合N 的“长度”为13.由于M ,N 都是集合{x |0≤x ≤1}的子集, 而{x |0≤x ≤1}的“长度”为1,由此可得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34+13-1=112.1.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答案 B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22∈R ;②0∈N +;③{-5}⊆Z . A .0 B .1 C .2 D .3答案 C解析 ①③正确.3.已知集合A ={x |-1<x <2},B ={x |0<x <3},则A ∪B 等于( ) A .{x |-1<x <3} B .{x |-1<x <0} C .{x |0<x <2} D .{x |2<x <3}答案 A解析 由A ={x |-1<x <2},B ={x |0<x <3}, 得A ∪B ={x |-1<x <3}.故选A.4.设全集I ={a ,b ,c ,d ,e },集合M ={a ,b ,c },N ={b ,d ,e },那么(∁I M )∩(∁I N )等于( ) A .∅ B .{d } C .{b ,e } D .{a ,c } 答案 A5.已知集合U =R ,集合A ={}x |x <-2或x >4,B ={}x |-3≤x ≤3,则(∁U A )∩B =________. 考点 交并补集的综合问题 题点 无限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答案{}x |-2≤x ≤3.解析 由图知(∁U A )∩B ={}x |-2≤x ≤3.1.要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2.在利用集合中元素相等列方程求未知数的值时,要注意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这一性质进行检验,忽视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是导致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课时对点练一、选择题1.若集合M={x|(x+4)(x+1)=0},N={x|(x-4)·(x-1)=0},则M∩N等于() A.{1,4} B.{-1,-4}C.{0} D.∅答案 D解析因为M={x|(x+4)(x+1)=0}={-4,-1},N={x|(x-4)(x-1)=0}={1,4},所以M∩N =∅,故选D.2.已知集合A={x|x+3>0},B={x|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 B.A∩B=∅C.A⊆B D.B⊆A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题点集合包含关系的判定答案 D解析A={x|x>-3},B={x|x≥2},结合数轴可得:B⊆A.3.已知集合A,B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若A∩B={1,3},(∁U A)∩B={5},则集合B等于()A.{1,3} B.{3,5}C.{1,5} D.{1,3,5}答案 D解析画出满足题意的Venn图,由图可知B={1,3,5}.4.设集合M={-1,0,1},N={a,a2},若M∩N=N,则a的值是()A.-1 B.0 C.1 D.1或-1答案 A解析由M∩N=N得N⊆M.当a=0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当a=1时,也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当a=-1时,N={-1,1},符合题意.5.设全集U=R,已知集合A={x|x<3或x≥7},B={x|x<a}.若(∁U A)∩B≠∅,则a的取值范围为()A.a>3 B.a≥3C.a≥7 D.a>7答案 A解析因为A={x|x<3或x≥7},所以∁U A={x|3≤x<7},又(∁U A)∩B≠∅,则a>3.6.定义差集A-B={x|x∈A,且x∉B},现有三个集合A,B,C分别用圆表示,则集合C-(A-B)可表示下列图中阴影部分的为()答案 A解析如图所示,A-B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故C-(A-B)所含元素属于C,但不属于图中阴影部分,故选A.二、填空题7.设全集U=R,若集合A={1,2,3,4},B={x|2≤x≤3},则A∩(∁U B)=________.答案{1,4}解析∵∁U B={x|x<2或x>3},∴A∩(∁U B)={1,4}.8.设集合A={1,-1,a},B={1,a},A∩B=B,则a=______.答案0解析∵A ∩B =B ,即B ⊆A ,∴a ∈A . 要使a 有意义,a ≥0. ∴a =a ,∴a =0或a =1, 由元素互异,舍去a =1.∴a =0.9.已知集合M ={(x ,y )|x +y =2},N ={(x ,y )|x -y =4},那么集合M ∩N =________. 答案 {(3,-1)}解析 M ,N 中的元素是平面上的点,M ∩N 是集合,并且其中的元素也是点,解方程组⎩⎪⎨⎪⎧ x +y =2,x -y =4, 得⎩⎪⎨⎪⎧x =3,y =-1.∴M ∩N ={(3,-1)}.10.已知集合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a ⎪⎪-12≤a ≤2或a >3 解析 ①若A =∅,则A ∩B =∅, 此时2a >a +3,即a >3.②若A ≠∅,如图,由A ∩B =∅,可得⎩⎪⎨⎪⎧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a ≤2或a >3. 三、解答题11.如图,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解结合图形可得M=⎩⎨⎧⎭⎬⎫(x,y)⎪⎪xy≥0,-2≤x≤52,-1≤y≤32.12.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1)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当A={x∈Z|-2≤x≤5|}时,求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3)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题点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解(1)因为A∪B=A,所以B⊆A,当B=∅时,由m+1>2m-1,得m<2,符合;当B≠∅时,根据题意,可得⎩⎪⎨⎪⎧2m-1≥m+1,m+1≥-2,2m-1≤5,解得2≤m≤3.综上可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3}.(2)当x∈Z时,A={x∈Z|-2≤x≤5}={-2,-1,0,1,2,3,4,5},共有8个元素,所以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8-2=254.(3)当B=∅时,由(1)知m<2;当B≠∅时,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数轴,可得⎩⎪⎨⎪⎧2m-1≥m+1,2m-1<-2或⎩⎪⎨⎪⎧2m-1≥m+1,m+1>5,解得m>4.综上可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m <2或m >4}.13.设集合A ={0,-4},B ={x |x 2+2(a +1)x +a 2-1=0,x ∈R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A ={0,-4},所以B ⊆A 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当B =A 时,B ={0,-4},由此知0和-4是方程x 2+2(a +1)x +a 2-1=0的两个根, 则⎩⎪⎨⎪⎧ Δ=4(a +1)2-4(a 2-1)>0,-2(a +1)=-4,a 2-1=0,解得a =1;②当B ≠∅且B A 时,B ={0}或B ={-4},并且Δ=4(a +1)2-4(a 2-1)=0,解得a =-1,此时B ={0}满足题意;③当B =∅时,Δ=4(a +1)2-4(a 2-1)<0,解得a <-1.综上所述,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1.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全集U ={2,4,a 2-a +1},A ={a +4,4},∁U A ={7},则a =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题意,得a 2-a +1=7,即a 2-a -6=0,解得a =-2或a =3.当a =3时,A ={7,4},不合题意,舍去,故a =-2.15.对于集合A ,B ,我们把集合{}(a ,b )|a ∈A ,b ∈B 记作A ×B .例如,A ={}1,2,B ={}3,4,则有:A ×B ={}(1,3),(1,4),(2,3),(2,4),B ×A ={}(3,1),(3,2),(4,1),(4,2),A ×A ={}(1,1),(1,2),(2,1),(2,2),B ×B ={}(3,3),(3,4),(4,3),(4,4). 据此,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 ={}a ,D ={}1,2,3,求C ×D ;(2)已知A ×B ={}(1,2),(2,2),求集合A ,B ;(3)若集合A 中有3个元素,集合B 中有4个元素,试确定A ×B 中有多少个元素. 考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题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解析 (1)C ×D ={}(a ,1),(a ,2),(a ,3).(1,2),(2,2),(2)因为A×B={}所以A={}1,2,B={}2.(3)由题意可知A×B中元素的个数与集合A和B中的元素个数有关,即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与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对应后,得到A×B中的一个新元素.若A中有m个元素,B中有n个元素,则A×B中应有m×n个元素.于是,若集合A中有3个元素,集合B中有4个元素,则A×B中有12个元素.。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第四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第四课时导入新课问题: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 -3)(x -3)=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 ={x |0<x <2,x ∈Z },B ={x |0<x <2,x ∈R },则集合A ,B 相等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不同的范围内集合中的元素会有所不同,这个“范围”问题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A ={x ∈Z |(x -2)(x +31)(x -2)=0; B ={x ∈Q |(x -2)(x +31)(x -2)=0; C ={x ∈R |(x -2)(x +31)(x -2)=0}. ②问题①中三个集合相等吗?为什么?③由此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④问题①,集合Z ,Q ,R 分别含有所解方程时所涉及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称为全集,请给出全集的定义.⑤已知全集U ={1,2,3},A ={1},写出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 . ⑥请给出补集的定义.⑦用Venn 图表示∁U A .活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提示学生注意集合中元素的范围.讨论结果:①A ={2},B ={2,-13},C ={2,-13,2}. ②不相等,因为三个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③解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根在什么范围内,同一个方程,在不同的范围其解会有所不同.④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为U .⑤B ={2,3}.⑥对于一个集合A ,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 A ,即∁U A ={x |x ∈U ,且x ∉A }.⑦如图6所示,阴影表示补集.图6 应用示例思路1例1设U ={x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A ={1,2,3},B ={3,4,5,6},求∁U A ,∁U B .活动:让学生明确全集U 中的元素,回顾补集的定义,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 ,依据补集的定义写出∁U A ,∁U B .解:根据题意,可知U ={1,2,3,4,5,6,7,8},所以∁U A={4,5,6,7,8};∁U B={1,2,7,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和求法.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依据补集的含义,直接观察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常见结论:∁(A∩B)=(∁A)∪(∁B);∁(A∪B)=(∁A)∩(∁B).A∩B,∁U(A∪B).活动: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分类和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结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写出结果.A∩B是由集合A,B中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U(A∪B)是全集中除去集合A∪B中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例1已知全集U=R,A={x|-2≤x≤4},B={x|-3≤x≤3},求:(1)∁U A,∁U B;(2)(∁U A)∪(∁U B),∁U(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3)(∁U A)∩(∁U B),∁U(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活动:学生回想补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来解决.依据补集的含义,借助于数轴求得.解: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如图7所示,图7(1)由图得∁U A={x|x<-2或x>4},∁U B={x|x<-3或x>3}.(2)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2或x>3};∵A∩B ={x|-2≤x≤4}∩{x|-3≤x≤3}={x|-2≤x≤3},∴∁U(A∩B)=∁U{x|-2≤x≤3}={x|x<-2或x>3}.∴得出结论∁U(A∩B)=(∁U A)∪(∁U B).(3)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3或x>4};∵A∪B ={x|-2≤x≤4}∪{x|-3≤x≤3}={x|-3≤x≤4},∴∁U(A∪B)=∁U{x|-3≤x≤4}={x|x<-3U UA)∩(∁U B)={2,17},求集合A,B.U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运算的含义,明确全集中的元素.利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Venn图中即可.求集合A,B的关键是确定它们的元素,由于全集是U,则集合A,B中的元素均属于全集U,由于本题中的集合均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不多,可借助于Venn图来解决.解:U={2,3,5,7,11,13,17,19},由题意借助于Venn图,如图8所示,图8∴A={3,5,11,13},B={7,11,13,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V enn图以及推理能力.借助于Venn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这正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图9)(N∩P)M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内部,即是M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图10课本本节练习,4.【补充练习】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①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求法.②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作业课本习题1.1,A组,9,10,B组,4.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由于高考中集合常与以后学习的不等式等知识紧密结合,本节对此也予以体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解不等式的知识.备课资料[备选例题]【例1】已知A={y|y=x2-4x+6,x∈R,y∈N},B={y|y=-x2-2x+7,x∈R,y∈N},求A∩B,并分别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它.解:y=x2-4x+6=(x-2)2+2≥2,A={y|y≥2,y∈N},又∵y=-x2-2x+7=-(x+1)2+8≤8,∴B={y|y≤8,y∈N}.故A∩B={y|2≤y≤8}={2,3,4,5,6,7,8}.【例2】设S={(x,y)|xy>0},T={(x,y)|x>0且y>0},则()A.S∪T=S B.S∪T=T C.S∩T=S D.S∩T=∅解析:S={(x,y)|xy>0}={(x,y)|x>0且y>0,或x<0且y<0},则T⊆S,所以S∪T=S.答案:A【例3】某城镇有1000户居民,其中有819户有彩电,有682户有空调,有535户彩电和空调都有,则彩电和空调至少有一种的有________户.解析:设这1000户居民组成集合U,其中有彩电的组成集合A,有空调的组成集合B,如图13所示.有彩电无空调的有819-535=284(户);有空调无彩电的有682-535=147(户),因此二者至少有一种的有284+147+535=966(户).填966.图13答案:966差集与补集有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C 就叫做A与B的差集,记作A-B(或A\\B).例如,A={a,b,c,d},B={c,d,e,f},C=A-B={a,b}.也可以用Venn图表示,如图14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差集).图14图15特殊情况,如果集合B是集合I的子集,我们把I看作全集,那么I与B的差集I-B,叫做B在I中的补集,记作B.例如,I={1,2,3,4,5},B={1,2,3},B=I-B={4,5}.也可以用Venn图表示,如图15所示(阴影部分表示补集).从集合的观点来看,非负整数的减法运算,就是已知两个不相交集合的并集的基数,以及其中一个集合的基数,求另一个集合的基数,也可以看作是求集合I与它的子集B的差集的基数.。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2.1交集与并集bb高一数学
.
解析:由题意得A={x|x>a},B={x|x>2},
因为A∪B=B,所以A⊆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A,B,如图所示,
则实数a必须在2的右边或与2重合,所以a≥2.
答案:a≥2
12/13/2021
5.已知集合A={1,2,3},B={2,m,4},A∩B={2,3},则m=
解析:由于A∩B={2,3},则3∈B,又B={2,m,4},则m=3.
事实上有:A∩(B∪C)=(A∩B)∪(A∩C);
A∪(B∩C)=(A∪B)∩(A∪C).
12/13/2021
一
二
三
3.填写下表:
交集的运算性质
A∩B=B∩A
A∩A=A
A∩⌀=⌀∩A=⌀
如果 A⊆B,则 A∩B=A
并集的运算性质
A∪B=B∪A
A∪A=A
A∪⌀=⌀∪A=A
如果 A⊆B,则 A∪B=B
3.做一做:已知集合M={x|-2≤x<2},N={0,1,2},则M∩N等于(
A.{0}
B.{1}
C.{0,1,2}
D.{0,1}
解析:按照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
M∩N={x|-2≤x<2}∩{0,1,2}={0,1}.
故选D.
答案:D
12/13/2021
)
一
二
三
二、并集
【问题思考】
1.集合A∪B中的元素个数如何确定?
提示:(1)当两个集合无公共元素时,A∪B的元素个数为这两个集
合元素个数之和;
(2)当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时,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同时属于A
和B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列举一次,所以A∪B的元素个数为两个
第1章-1.3-交集、并集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
例1-3 (2024·北京市清华附中期中)已知集合 = {−1,0,8}, = {| − 1 < < 1},
则 ∩ =( B
A.{−1}
)
B.{0}
C.{−1,0}
D.{−1,0,1}
知识点2 并集
例2-4 [教材改编P14例1](2024·浙江省学业考试)已知集合 = {0,1,2},集合
∴ 2 − 1 = 9或2 = 9,即 = 5或 = ±3.
当 = 5时, = {−4,9,25}, = {0,−4,9},
则 ∩ = {−4,9},不满足题意,∴ ≠ 5.
当 = 3时, − 5 = 1 − = −2,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 3.
当 = −3时, = {−4,−7,9}, = {−8,4,9},则 ∩ = {9},符合题意.
知, ∩ = {|3 ≤ < 7}, ∪ = {|2 < < 10},∁ = {| < 3或 ≥ 7},
∁ = {| ≤ 2或 ≥ 10},
则∁ ∪ = {| ≤ 2或 ≥ 10},
∁ ∩ = {| < 3或 ≥ 7},
2.(2024·山东省青岛市期末)如图1.3-14所示的Venn图中,若 = {|0 ≤ ≤ 2},
= {| > 1},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D
)
A.{|0 < < 2}
B.{|1 < ≤ 2}
C.{|0 ≤ ≤ 1或 ≥ 2}
D.{|0 ≤ ≤ 1或 > 2}
5或−
1 − ,9},若9 ∈ ∩ ,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
【解析】∵ 9 ∈ ∩ ,∴ 9 ∈ 且9 ∈ ,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一、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元素的概念
-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 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集合:A={1,2,3,4,5}
二、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 集合的运算
- 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
- 学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集合的运算应用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运算
三、集合的性质和定理
1. 集合的性质
- 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互斥、重复、子集等
- 学习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2. 集合的定理
- 掌握集合的代数定理和逻辑定理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介绍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集合的运算和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练习题等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作业等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个性化教学。
专题第1讲 集合与不等式
b } a
我们把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 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c>0
其中a,b,c是常数.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如何求呢?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般地, 如果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有两个不等的根 x1 =
大于符号取两边
小于符号取中间
y
O
y
x1 x2 x
Ox 1
x2
x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小结
(, x1 ) ( x2 ,)
{x | x
b } 2a
R
φ
( x1 , x2 )
φ
三 分式不等式
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
等式。 解法:右边化零;系数化正;化为整式不等 式(组)。 注意:(1)标准化之前不要去分母,只有分 母恒正或恒负时才可以直接移项;(2)解不 等式中的每一步要求“等价”即同解变形; (3)结果用集合的形式表示。
a b b a; a b b a a b, b c a c a b a c b c; a b, c d a c b d a b, c 0 ac bc;a b, c 0 ac bc a b 0, c d 0 ac bd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
符号表 示 图形表 A∪B
集合的交集
A∩B
集合的补集
若全集为U,则集 合A的补集为∁UA
示
{x|x∈A, {x|x∈A, 且x∈B} {x|x∈U, 且x∉A}
离散数学答案
2015春课件作业第一部分集合论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1-1 设集合 A ={{2,3,4},5,1},下面命题为真是 A (选择题) [ A ] A.1 ∈A; B.2 ∈ A; C.3 ∈A; D.{3,2,1} ⊆ A。
1-2 A,B,C 为任意集合,则他们的共同子集是 D (选择题) [ D ] A.C; B.A; C.B; D.Ø。
1-3 设 S = {N,Z,Q,R},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是非题)(1) N ⊆ Q,Q ∈S,则 N ⊆ S,否[错](2)-1 ∈Z,Z ∈S,则 -1 ∈S 。
否[错]1-4 设集合 B = {4,3} ∩Ø, C = {4,3} ∩{ Ø },D ={ 3,4,Ø },E = {x│x ∈R 并且 x2 - 7x + 12 = 0},F = { 4,Ø,3,3},试问:集合 B 与那个集合之间可用等号表示 A (选择题) [A ]A. C;B. D;C. E;D. F.1-5 用列元法表示下列集合:A = { x│x ∈N 且 3-x 〈 3 }(选择题) [D ]A. N;B. Z;C. Q;D. Z+1-6 为何说集合的确定具有任意性 ? (简答题)按照所研究的问题来确定集合的元素。
而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当然是随意的。
所以,集合的定义(就是集合成分的确定)就带有任意性。
第二章二元关系2-1 给定 X =(3, 2,1),R 是 X 上的二元关系,其表达式如下:R = {〈x,y〉x,y ∈X 且 x > y } (综合题)求:(1)domR =?; (2)ranR =?; (3)R 的性质。
所谓谓词表达法,即是将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共同性质用一个谓词概括起来,如本题几例所示。
有的书上称其为抽象原则。
反过来,列元法则是遵照元素的性质和要求,逐一将他们列出来,以备下用,结果如下:R = {<1,1>,<2,2>,<3,3>};(1)DomR={R中所有有序对的x}={3,2,1};(2)RanR={R中所有有序对的y}={3,2,1};(3)R 的性质:自反,对称,传递性质.2-2 设 R 是正整数集合上的关系,由方程 x + 3y = 12 决定,即R = {〈x,y〉│x,y ∈Z+ 且 x + 3y = 12},试给出 dom(R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非常详细)
第一部分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整理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3、集合的表示:{…}(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b、描述法: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 R| x-3>2} ,{x| x-3>2}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1)—子集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BA⊆(或B⊇A)注意:B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A(2).“包含”关系(2)—真子集如果集合BA⊆,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含与B(3).“相等”关系:A=B“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1部分 第一章 1.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判断这个对象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的共同特征.如 果一个对象是某个集合的元素,那么这个对象必具有这个集 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
返回
3.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
)
①π∈R;② 3∉Q;③0∈N*;④|-4|∉N* A.1 C.3 B.2 D.4
返回
解析:∵π 是无理数,∴π∈R.∵ 3是无理数,∴ 3∉Q. ∵N*是正整数集,∴0∉N*,|-4|∈N*.∴③和④不正确.
返回
[一点通] 1.列举法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 花括号里表示集合的方法.列举时要注意元素的不重
不漏,不计次序,且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隔开.
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常用的模式是{x|p(x)}, 其中x代表集合中的元素,p(x)为集合中元素所具备的 共同特征.要注意竖线不能省略,同时表达要力求简 练、明确. 返回
理解 教材 新知 第 一 章 1.1 1.1.1 把握 热点 考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应用创新演练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观察下面的语句:
(1)高一(1)班的全体女生; (2)方程x2-4=0的所有实数根; (3)2011年8月参加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所有代表团; (4)高一(2)班的所有高个子男生; (5)某中学里所有较胖的同学.
当的方法来表示.
返回
[精解详析] (1)∵|x|<3,x∈Z, ∴x=-2,-1,0,1,2.∴A={-2,-1,0,1,2};
2x+y=8, (2)解方程组 x-y=1, x=3, 得 y=2,
∴B={(3,2)};
(3){x|x=2k+1,k≥2,k∈N}; (4){(x,y)|xy=0}; (5){x|x 是三角形}或{三角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典型习题(含答案)
(4)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
1. f (x) 是定义在 (0, ) 上的单调递增函数,且满足 f (3x 2) f (1) ,则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 2 ,1) 3
C. ( 2 , ) 3
D. (1, )
2. 若f (x)是定义在[1,1]上的增函数,且f (m 1) f (m2 1),求m的范围
如右图所示,那么 f (x) 的值域是
.
O
2
x
6.已知分段函数 f (x) 是奇函数,当 x [0,) 时的解析式为 y x2 ,则这个函数在区间 (,0) 上的
解析式为
.
7.已知函数
f
(x)
a
1 ,若 2x 1
f
x
为奇函数,则 a
________.
(5)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综合问题
1.已知函数f
(x)
lxog12,xx, x11,则f
(x)
1 的解为 2
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f
(x)
x2
1
(x 0) ,若 f (x) 10 ,则 x =
.
2x (x 0)
(3)解不等式
1.已知函数f
(x)
1 x
,
x
(2)分数不等式(除化为乘,注意分母不为 0)
1.不等式 1 x 0 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 1 x
2.不等式 1 x 2 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 1 x
(3)指数不等式(利用单调性)
1.不等式 23x1 1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整理-[高中数学]第一章 集合
第一章 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集合的概念(1)定义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能给出描述性说明:某些指定的且不同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元素。
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来表示。
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
集合是一个确定的整体,因此对集合也可以这样描述: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
对于集合我们一定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它。
例如由“我们的同学”组成的一个集合A ,则它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班集体,也可以用我们班的序号来替代它。
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
其中“确定”是指构成集合的对象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这个特征不是模棱两可的;“不同”是指构成集合的各个对象互不相同。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元素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元素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a A ∉∈或。
a A ∈与a A ∉取决于a 是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知对任何a 与A ,在a A ∈与a A ∉这两种情况中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符号“∈”“∉”仅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不能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①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具体对象,则x 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例如A ={0,1,3,4},可知0,6A A ∈∉。
②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必修一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如方程2(4)0x -=的解集记为{4},而不能记为{4,4}。
③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无关,如集合{a ,b ,c}与{c ,b ,a}是同一个集合。
(4)集合的分类集合根据它含有的元素个数的多少分为两类: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如“方程3x+1=0的解组成的集合”,由“2,4,6,8组成的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是可数的,因此这两个集合是有限集。
高一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复习资料
高一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集合一、复习要点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唯一性、无序性(1)下列对象可构成集合的是()A、某校的高个子B、小孩子C、长度不小于2米的绳子D、很大的正数(2)集合A={},2a,则a满足什么条件?(3)集合B={}2,22,4是同一集合,则x= ________。
x与集合{}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几个常用集合的符号(1)A={}0,2,4,0____A , 1____A, 2_____A(2)3.5____N, -4____Z, 5π___Q, 0.8____R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1)用列举法表述集合{}<∈=4,_________x x x N(2)已知集合A={}x x->,则()30A、0∈AB、3∈AC、4.6∈AD、∅∈A4、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与真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1)集合A={}0,1,2,其子集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 真子集有_________________.若B={}1,2,则A_____B.(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0,11,2⊆B 、{}{}0,11,2,0⊆C 、{}1,2∅∈D 、{}{}2,12⊆(3)3_____{}3, N____Z, ∅___{}3.5、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与补集(1)交集{},A B x x A x B ⋂=∈∈、补集A ∪B=__________(2) 集合A={}{}2,3,4,3,4,5B =,则A ∪B=______, A B ⋃=________(3)全集U=R ,集合(][]3,2,0,4A B=-=,则A ∪B=______, A B ⋃=________;A 的补集是_______,B 的补集是___________.6、充分必要条件若A B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若A B ⇐,则A 是B 的必要条件;若A B ⇒且A B ⇐,则A 是B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即充要条件)。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资料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根底学问归纳第一部分 集合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详细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1) 元素及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3〕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留意:探讨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状况. 〔4〕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第二部分 函数及导数1.映射:留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需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222b a b a ab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间隔 、 肯定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a 、x sin 、x cos 等〕;⑨平方法;⑩ 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① 假设f(x)的定义域为[a ,b ],那么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 g(x) ≤ b 解出② 假设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断定: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根本函数:内函数)(x g u =及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探讨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③依据“同性那么增,异性那么减〞来推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第一单元 集合 教学分析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单元集合一教学要求1.理解集合、元素的含义及其关系.2.理解空集的含义.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4.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5.理解集合的运算(并、交、补).6.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 编写思路1.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一些数学内容.本单元只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来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以发展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2.每一个抽象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强调概念产生发展的背景,联系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将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内涵.因此,教材根据本单元数学概念的特点选取了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创设情境.3.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其使用几乎渗透到了数学的各个领域.教材一方面注重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知识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在例题中,突出了数集和简单不等式解集的应用.在有限集中,所举例题大多是整数解;在无限集中,都是简单不等式的解集,这样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在集合概念本身的学习上,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如数的关系、质数等知识,教材还通过“工具箱”栏目给出了复习,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4.例题不仅是相关知识的解析与应用,还是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与完成习题作业的参考.在编写教材时,作者注意了练习、习题的数目与例题相匹配,以减少学生完成作业时的困难;同时,在题目的数量上作了必要调整,以保证这些题目的充分利用.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含义,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困难:(1)区别较多的新概念及相应的新符号,例如区别元素与集合、属于与包含于、交集与并集概念及符号表示;(2)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和描述法中做出恰当的选择.(二) 课时分配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1集合约1课时1.2集合的表示法约1课时1.3集合之间的关系约1课时1.4集合的运算约3课时归纳与总结约2课时(三) 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1.1集合1.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教材中给出的“某些指定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只是对集合的描述性说明,我们不要求学生记忆什么叫集合,但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初步了解集合的特征和含义.2.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是集合的特点.在教学时,除了教材中的例子,教师还可以多举些形如“好看的衣服”等不是集合的例子加以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些例子加以说明.3.通过举例,说明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不属于(∉)”关系.4.在复习数有关的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常用的数集及其专用符号.5.空集、有限集与无限集是以考虑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基础进行划分的.有些学生对空集会感到疑惑,既然没有元素,为什么还称为集合呢?其实,这是一种规定: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为∅.这个规定与集合的确定性没有矛盾,因为所有的对象都不属于这个集合.1.2集合的表示法1.对于教材中的例1和例2,不仅要使学生明白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集合中元素的列举与元素顺序无关,即集合的无序性.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举一些别的例子,如用列举法表示甲、乙两个足球队比赛时所有甲方队员组成的集合等.2.教材在介绍描述法前给出了“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仅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是不够的,由此说明学习描述法的必要性.学习描述法时,可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集合,先用自然语言表述集合中元素具有的共同属性,再介绍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3.教材给出了两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教材中的例3,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两种表示法,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如何恰当选择表示法表示集合.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 一般情况下,对有限集,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列举法,它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对无限集,一般采用描述法表示.4.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突出重点,切忌逐个概念孤立地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应该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线索,依次导出概念,进而在练习的解答中,逐步熟悉概念.1.3集合之间的关系1.教材用“议一议”启发学生通过类比熟悉的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由某类事物已有的性质,以类比、联想的方式猜想另一类相似事物的性质,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维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和积极探索,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2.在学生类比并对两个集合间的关系产生了某些想法后,教材通过分析三个具体的例子的共同特点给出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相应的共同特点,然后再给出包含关系的定义.3.在包含关系及相关概念(如子集、真子集)的教学中,建议让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它们: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例如,用自然语言描述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那么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用符号语言描述子集:A⊆B;用图形语言描述子集即教材中的图1-1.4.Venn图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教学时只要让学生知道表示集合的Venn图的边界是封闭曲线,它可以是圆、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封闭曲线.5.建议类比数的大小关系的结论,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小节给出的结论.6.本小节的例3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子集、真子集及包含关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分类的思想方法.这里是按子集的元素个数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共分三类,即不含(或0个)元素的为一类:∅;1个元素的为一类:{a},{b};2个元素的为一类:{a,b}.7.本节的概念多,符号也多,教师应该设计适当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区别有关概念,特别是辨清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以下每一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子集与包含,包含与相等,子集与真子集,等等.1.4集合的运算本小节介绍了集合的三种基本运算,以及全集的概念.1.教材以一个具体的例子为载体引入集合的运算.2.对于两个集合的并集的理解,不仅要会用自然语言描述,还要学会用符号表示,以及图形表示.3.在学习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建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的元素只出现一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规定是集合的互异性所要求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上的规定要讲逻辑顺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习惯.4.交集的教学,应充分发挥教材中例子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些例子.同样的,此处也建议从三个方面理解交集的含义:自然语言、符号表示、图形表示.例如,通过Venn图1-1让学生意识到公共部分与交集的关系:图1-1图1-1(1)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部分就是A,即A∩B=A;图1-1(2)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部分不是空集,但不是A,也不是B,即A∩B⊂A,且A∩B⊂B;图1-1(3)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部分是空集,即A∩B=∅.在给出交集记法A∩B={x|x∈A且x∈B}时,建议与并集的记法A∪B={x|x∈A或x∈B}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并”“或”与记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交”“且”与记号“∩”之间的对应关系.5.集合的补集是在全集概念给出后介绍的.在数学研究中,明确在什么范围内讨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学习全集概念的意义.相对于并集与交集两个概念,补集是较难理解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宜多用Venn图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四) 复习建议1.构建知识结构2.梳理知识要点见教材《归纳与总结》部分.3.需要注意的问题(1)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定义的概念,教材中只给出了描述性定义.但是,应该清楚,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确定性是指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属于、不属于该集合是明确的.像美丽的花,比较小的数等都不能组成一个集合.互异性是指在一个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此外,集合中的元素还具有无序性.(2)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符号,如“∈”与“⊆”,a 与{a }.4.典型例题见教材中的《归纳与总结》部分.其中例1是一道涉及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题;例2的解答需要学生对集合的运算有较为深入的理解.5.解题指导(1)注意集合元素性质的应用集合的元素具有三个性质:①元素的确定性;②元素的互异性;③元素的无序性.在解题中,不少同学往往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而导致解题失误.例1 已知集合A ={3,3+m ,3+5m },B ={3,3p ,3p 2},且A =B ,求m ,p 的值.错解:由A =B ,若 ⎩⎨⎧3+m =3p ,3+5m =3p 2, 解得 ⎩⎨⎧m =0,p =1, 或 ⎩⎨⎧m =9,p =4.若 ⎩⎨⎧3+m =3p 2,3+5m =3p , 解得 ⎩⎨⎧m =0,p =1, 或 ⎩⎪⎨⎪⎧m =-2725,p =-45.故 ⎩⎨⎧m =0,p =1, ⎩⎪⎨⎪⎧m =-2725,p =-45, ⎩⎨⎧m =9,p =4 为所求. 说明:上面的答案有误.事实上,将m =0,p =1代入A ,B 中,则A ={3,3,3},B ={3,3,3},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故m =0,p =1应舍去.正确答案为⎩⎨⎧m =9,p =4, 或 ⎩⎪⎨⎪⎧m =-2725,p =-45.由此看来,运用集合关系进行运算来确定集合中的特定字母时,应注意检验,看看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性质以及题设条件.(2) 注意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有无可能存在空集情况,否则可能导致失误.例2 已知集合A ={x |x 2-x -2=0},集合B ={x |ax -1=0},且B ⊂A ,求a 的值.解:由集合A ,得x =-1或x =2.当x =-1时,a =-1;当x =2时,a =12.但a =0时,B =∅,也符合B ⊂A .所以a =-1,a =12,a =0.说明:如果忽略了B =∅也符合B ⊂A ,则会丢掉a =0的情况,从而导致解题失误.(3) 在考查集合间的关系时,应注意“集合相等”这一特殊情况例3 如果集合P ∩Q =P ,那么( ).A .P ⊃QB .P ⊇Q C. P ⊂Q D .P ⊆Q解:应注意P =Q 这一特殊情况.如图1-2可知应选D.图1-2(4) 注意求解集合问题时的语言转换语言是数学问题的基础.集合问题中的数学语言,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字语言,二是符号语言,三是图形语言.三种语言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对于同一个数学对象的描述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例4设S为全集,M,N,P都是其子集,则图1-3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图1-3A.M∩(N∪P) B.M∩(P∩∁S N)C.P∩(∁S∩∁S N) D.(M∩N)∪(M∩P)解:阴影部分的元素x∈P且x∈M,但x∈N,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M∩(P∩∁S N),应选B.说明:将集合的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叩开了解题的大门.例5已知全集S={|x x2<50,且x∈Z+},∁S M∩L={1,6},M∩∁S L={2,3}, ∁S M∩∁S L={5},求M和L.图1-4解:用Venn图表示出集合S,M,L的关系:表示集合M,L的两个相并圆将表示全集S的矩形分成四个部分,它们分别表示为∁S M∩L,M∩∁S L,M∩L, ∁S M∩∁S L(图1-4).根据题设条件,在各部分填上相应的元素,易得M∩L={4,7},故得M={2,3,4,7},L={1,4,6,7}.说明:将集合的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从图形的直观上揭开了解题的迷津.例6设全集S={(x,y)|x,y∈R},集合M={(x,y)|y-3x-2=1},N={(x,y)|y≠x+1},那么∁S(M∪N)等于().A.∅ B. {(2,3)}C. (2,3)D. {(x,y)|y=x+1}解:集合M是由直线y=x+1上除去点(2,3)后的点组成的.集合N是由坐标平面上不在直线y=x+1上的点组成的.因此,M∪N是坐标平面上除去点(2,3)的点组成的集合,它关于坐标平面上的点的集合S的补集∁S(M∪N)={(2,3)},应选B.说明:有的同学也许会错选A,原因就在于将集合M错译为直线y=x+1上的点构成的集合.(5)当已知条件为M∩N=M,求参数的值时,应注意M∩N=M⇔M⊆N例7设集合E={x|-1<x<3},F={x|x>a},如果E∩F=E,则a的取值范围为().图1-5(A) {a|a≥3} (B) {a|a≤3}(C) {a|a≥-1} (D) {a|a≤-1}解:由E∩F=E知E⊆F.如图1-5可知a≤-1,∴应选D.(6) 注意集合运算的相反问题往往具有多解例8(1) 已知集合C={a},集合D={a,b},求C∪D;(2)已知C∪D={a,b},求集合C和D.解:(1) C∪D={a,b}.(2)是(1)的相反问题,结果不止一种:C=∅,D={a,b};C={a},D={b};C={a},D={a,b};C={b},D={a};C={b},D={a,b};C={a,b},D=∅;C={a,b},D={a};C={a,b},D={b};C={a,b},D={a,b}.。
离散数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由此可得(A\B)\(B\C)(A\B)\C。
3)方法一:(A\C)\C
=A\(B∪C)(根据1))
=A\(C∪B)(并运算交换律)
4)真。因为是集合{}的元素;
5)真。因为{a,b}是集合{a,b,c,{a,b,c}}的子集;
6)假。因为{a,b}不是集合{a,b,c,{a,b,c}}的元素;
7)真。因为{a,b}是集合{a,b,{{a,b}}}的子集;
8)假。因为{a,b}不是集合{a,b,{{a,b}}}的元素。
4.对任意集合A,B,C,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假性:
A′∪B=(A∪A′)∪B(∪的交换律)
A′∪B=X∪B(互补律)
A′∪B=X(零壹律)
方法三:因为A′X且BX,所以根据定理2的3)就有A′∪BX;
另一方面,由于BA′∪B及根据换质位律可得B′A′A′∪B,因此,由互补律及再次应用定理2的3),可得X=B∪B′A′∪B,即XA′∪B;
所以,A′∪B=X。
=(A\C)\B(根据1))
方法二:对任一元素x∈(A\B)\C,可知x∈A,xB,xC。由为x∈A,xC,所以,x∈A\C。又由xB,x∈(A\C)\B。所以,(A\B)\C(A\C)\B。
同理可证得(A\C)\B(A\B)\C。
9.设A、B是Ⅹ全集的子集,证明:
ABA′∪B=XA∩B′=
[解](采用循环证法)
离散数学辅助教材
概念分析结构思想与推理证明
第一部分
集合论
离散数学习题解答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典型习题——第一部分-集合(含答案)
2015-2016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与典型例题人教数学必修一 第一部分 集合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3、集合的交并补运算4、不等式的解集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1.已知集合{}23,,02+-=m m m A 且A ∈2,则实数m 的值为( )A .3B .2C .0或3D .0,2,3均可 2.已知实数{}21,3,a a ∈,则实数a 的值为( )A .1B .1或3C .0或3D .0或1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1.满足条件{}{},,a A a b c ⊆⊆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教材12】已知集合{}1,2A =,集合B 满足{}1,2AB =,则集合B 有_______个.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设集合{32}A x x =-≤≤,{2121}B x k x k =-≤≤+,且A B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4.设集合{}|35A x x =<<,{}|12B x a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4a <≤B .34a ≤<C .34a ≤≤D .∅3.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基本策略:有限集——列举法;无限集——画数轴 1.设集合}7,5,3,1{=U ,}5,1{=M ,则=M C U _________ 2.设全集U ={1,2,3,4},集合S ={1,3},T ={4},则等于( )A .{2,4}B .{4}C .ΦD .{1,3,4} 3.已知集合{}|lg(2)A x y x ==-,集合{}|22B x x =-≤≤,则AB =( )A .{}|2x x ≥-B .{}|22x x -<<C .{}|22x x -≤<D .{}|2x x <4.设集合}421{,,=A ,集合},,|{A b A a b a x xB ∈∈+==,则集合B 中有( )个元素 A .4 B .5C .6D .7 5.设a ,b 都是非零实数,y =a a +b b +abab可能取的值组成的集合是________.4.不等式的解集(1)一元二次不等式1.不等式21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2.不等式22320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 (2)分数不等式(除化为乘,注意分母不为0)1.不等式101xx +>-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不等式121xx+>-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3)指数不等式(利用单调性)1.不等式3121x +>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不等式2339x x-+>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213211()(),22a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4)对数不等式(利用单调性,注意真数>0)1.已知集合{}|lg(2)A x y x ==-,集合{}|22B x x =-≤≤,则A B =________ 2.已知集合{}|10x M x e =-≥,{}3|log (1)1N x x =-≥,则M N =_____________3.已知集合1{2},{lg 0}2xA xB x x =>=>,则()R A B =____________5.含参数集合问题1.已知集合}012|{2=+-=x ax x A 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的是 . 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a {,ab ,}1,又可表示成2{a ,b a +,}0,则20162015b a += . 3.已知集合}121{+≤≤+=a x a x P ,集合}52{≤≤-=x x Q(1)若3a =,求集合()R C P Q ;(2)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015-2016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与典型例题人教数学必修一 第一部分 集合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3、集合的交并补运算4、不等式的解集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1.已知集合{}23,,02+-=m m m A 且A ∈2,则实数m 的值为( A )A .3B .2C .0或3D .0,2,3均可 2.已知实数{}21,3,a a ∈,则实数a 的值为( C )A .1B .1或3C .0或3D .0或1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1.满足条件{}{},,a A a b c ⊆⊆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 ( 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教材12】已知集合{}1,2A =,集合B 满足{}1,2AB =,则集合B 有( D )个.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设集合{32}A x x =-≤≤,{2121}B x k x k =-≤≤+,且A B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1[1,]2- 4.设集合{}|35A x x =<<,{}|12B x a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C )A .34a <≤B .34a ≤<C .34a ≤≤D .∅3.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基本策略:有限集——列举法;无限集——画数轴1.设集合}7,5,3,1{=U ,}5,1{=M ,则=M C U __{3,7}_______ 2.设全集U ={1,2,3,4},集合S ={1,3},T ={4},则等于( A )A .{2,4}B .{4}C .ΦD .{1,3,4} 3.已知集合{}|lg(2)A x y x ==-,集合{}|22B x x =-≤≤,则AB =(C )A .{}|2x x ≥-B .{}|22x x -<<C .{}|22x x -≤<D .{}|2x x <4.设集合}421{,,=A ,集合},,|{A b A a b a x xB ∈∈+==,则集合B 中有(C )个元素 A .4 B .5 C .6D .75.设a ,b 都是非零实数,y =a a +b b +ab ab可能取的值组成的集合是_{1,3}-___. 4.不等式的解集(1)一元二次不等式1.不等式21x >的解集为____{|1,1}x x x <->或_____________ 2.不等式22320x x -->的解集为__1{|,2}2x x x <->或________ (2)分数不等式(除化为乘,注意分母不为0)1.不等式101xx +>-解集为__(1,1)-_______ 2.不等式121x x +>-解集为____1(,1)3____(3)指数不等式(利用单调性) 1.不等式3121x +>解集为_____1(,)3-+∞______2.不等式2339x x-+>解集为_____(1,2)____3.若213211()(),22a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1(,)2+∞__ (4)对数不等式(利用单调性,注意真数>0)1.已知集合{}|lg(2)A x y x ==-,集合{}|22B x x =-≤≤,则A B =__[2,2)-_ 2.已知集合{}|10x M x e =-≥,{}3|log (1)1N x x =-≥,则M N =___[4,)+∞___3.已知集合1{2},{lg 0}2xA xB x x =>=>,则()R A B =__(1,1]-___5.含参数集合问题1.已知集合}012|{2=+-=x ax x A 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的是 01或 . 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a {,ab ,}1,又可表示成2{a ,b a +,}0,则20162015b a += 1- . 3.已知集合}121{+≤≤+=a x a x P ,集合}52{≤≤-=x x Q(1)若3a =,求集合()R C P Q ;(2)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若3a =,{47}P x x =≤≤,{47}R x x C x P <>=或,所以{(2})7R x x C P Q -≤<=(2)若P =∅,则1210a a a +>+⇒<;若02102215a P a a a ≥⎧⎪≠∅⇒-≤+⇒≤≤⎨⎪+≤⎩.a∈-∞.综上(,2]。
数学必修一复习(精心整理)-PPT
而f (x) lg 1 x lg(1 x )1 lg 1 x f (x)
1 x 1 x
1 x
所以f (x)是奇函数
(3)根据奇偶性求值、求解析式
例:总复习卷第二部分第1题 1、已知f (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且当x 0时,f (x) 2 x 3,则f (2) _______
增,求a的取值范围。
y
y
o1
x
o1
x
解:二次函数 f (x) x2 ax 4的对称轴为 x a ,
2
由图象可知只要 x a 1 ,即a 2即可.
2
Hale Waihona Puke 已知函数 f(x)=x2-2ax+2,x∈[-1,1],求函数 f(x) 的最小值.
【思路点拨】 抛物线开口方向确定,对称轴不确定, 需根据对称轴的不同情况分类讨论.可画出二次函数相关部 分的简图,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答案:a<b<c
三、指对幂函数
1、指数函数 y a x (a 0且a 1)
a>1
0<a<1
y
y ax
y ax
y
y1
(0, 1)
1
O0
x
y 1
(0, 1)
1
O0
x
2、对数函数 y loga x(a 0且a 1)
a>1
y
x1 y loga x
0<a<1
y
x 1 y loga x
1
(2)当 x<0 时,-x>0,f(-x)=-2(-x)2+3(-x)+1=-
2x2-3x+1.由于 f(x)是奇函数,故 f(x)=-f(-x),所以 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