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儿童心理学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儿童心理学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关于儿童思维、情感及行为的科学研究。

由于儿童的成长和发育过程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因此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分析和探讨。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幼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三个阶段的儿童心理学。

一、幼儿期(0-3岁)在幼儿期,儿童处于认知和情感上的早期发展阶段。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逐渐发展,同时身体运动方面也日渐成熟。

此时的儿童需要父母和其他成人的照顾和引导,以帮助他们在这个关键阶段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幼儿的认知方面,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认识自己的名字、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等。

此外,他们还能够形成最初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情感方面,幼儿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反应。

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绪。

同时,幼儿阶段的儿童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情感上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幼儿的情感表达及时给予回应和安抚。

在身体运动方面,幼儿逐渐掌握了一些小动作,例如拿住东西、绕圈、慢跑等。

这种身体运动的成就感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

二、儿童期(3-12岁)在儿童期,儿童的认知和情感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和完善。

同时,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也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

在认知方面,儿童能够学会基本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

他们还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符号,例如字母和数字。

此外,儿童还能够自我反思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在情感方面,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识别能力。

同时,他们还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身体运动方面,儿童的运动能力进一步加强,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更多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三、青春期(12岁后)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认知和情感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需要面对自我认同、独立性和性别特征等问题。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1岁之前0-岁这个时期婴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0-3月一个阶段:以睡眠为主。

这时候要紧密关注孩子的需要,随着他的头、手的活动配以相应的刺激;4-6月一个阶段:视、听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有目的地抓挠前面的东西,较长时间玩胸前的玩具;可以更多的引逗孩子,带到户外散步,与之对话。

7-9月一个阶段:长时间盯着一个物品看,能分辨妈妈的声音,双手交替拿东西。

双手臂支撑可挺起身子,爱扔东西玩,用玩具相互撞击,可以听懂简单的语言,再见、谢谢、拍手并照着去做。

可帮助其坐、站、转、可给孩子中等大小的如软球、彩色积木、布制小动物、或者摇铃给他玩,并与之玩耍,用正确名字告知玩具的名字;10-12月一个阶段:能够用眼睛寻找东西,能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比如鸭子、小车的嘎嘎声,学会叫爸爸妈妈、能自己拿奶瓶喝水,能够着大人的手,或者扶着家具行走,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此阶段、可教他学走路、学说话。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

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

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

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

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孩子在生理、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着种种心理变化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从而塑造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1.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1 幼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探索世界。

他们依赖主要照顾者的照料和关爱,并逐渐形成了信任感和依恋关系。

1.2 学龄前期(3-5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并逐渐发展出基本的社交技能、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

1.3 小学阶段(6-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思考抽象的概念,学会解决问题,并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1.4 青春期(13-18岁):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

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逐渐建立自我认同并面对更复杂的社交关系和情感问题。

2.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交经验和教育方式等。

2.1 遗传因素:孩子的遗传背景对他们的个性和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基本的特征,如智力水平和性格倾向,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

2.2 家庭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经历对其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的情感支持、亲子互动和家庭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2.3 社交经验:与同龄人的交往、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都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积极的社交经验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而负面的社交经验则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2.4 教育方式:父母和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可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健康标准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健康标准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健康标准心理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0~3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健康状况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相关的健康标准。

一、感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0~3岁的婴幼儿在感知和认知能力上经历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并逐渐建立起对于环境的认知。

例如,他们能够盯着移动的物体几秒钟,开始对声音做出反应,开始发展对于颜色、形状等基本概念的认知。

此外,婴幼儿还能表现出对熟悉和陌生人的区分能力,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产生兴趣和好奇。

二、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发展0~3岁的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情感和社交能力。

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基本的情感联系,并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

此时,他们开始展示出对于亲近人员的喜爱和对于陌生人的回避。

此外,他们还逐渐学会模仿大人的表情和动作,开始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互动,例如通过眼神交流、笑容和手势。

三、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在0~3岁的阶段,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也在迅速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简单的语言表达。

从开始发出单个音节的声音,到发展出具有意义的单词和简单的短语。

此外,他们还能逐渐理解简单的指令和问题,并通过咿呀声、手势和简单词语进行回应。

四、运动与协调能力的发展儿童0~3岁期间的运动和协调能力是通过大脑和身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逐步形成的。

他们能够逐渐掌握坐、爬、站和行走等基本动作。

此外,他们还能逐渐发展出抓握和放置物体的能力,以及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

五、儿童健康标准在0~3岁的阶段,儿童的健康状况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健康标准:1.生长发育:儿童在这一阶段应有适当的体重和身高增长,并按时完成相应的生长里程碑。

2.饮食与营养:儿童应接受均衡的饮食,包括各类食物的摄入,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3.睡眠:儿童应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支持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

4.健康检查:儿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疫苗接种和常规的健康评估。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健康标准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健康标准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健康标准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是怎样的呢?伴随着孩子的出生,父母们开始为孩子的成长发育操心。

孩子的生长过程中心理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及健康标准,希望对你有帮助!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1、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想看到父母的笑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

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2、想和父母说话玩耍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

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

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

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3、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

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0-3岁儿童心理路径

0-3岁儿童心理路径

0-3岁儿童心理路径一、感知觉发展0-3岁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认识世界,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的感知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刺激和体验,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二、运动能力发展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通过爬行、站立、行走等活动,逐渐掌握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家长可以提供各种运动玩具和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语言与沟通能力发展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

儿童通过听和说,逐渐掌握语言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家长可以多与儿童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其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

四、社交与情感发展社交与情感发展也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与同龄儿童和成人建立关系。

家长可以提供机会让儿童与同龄儿童和成人交往,促进其社交与情感发展。

五、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发展也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开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现。

家长可以提供各种创作材料和机会,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如定时吃饭、睡觉等。

家长可以制定规律的生活作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儿童树立榜样。

七、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开始有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需要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教给儿童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帮助儿童控制自己的情绪。

同时,家长也要理解儿童的情绪体验,给予关爱和支持。

0~3岁婴幼儿心理特点

0~3岁婴幼儿心理特点

0~3岁婴幼儿心理特点在0~3岁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展现出来。

这个阶段是婴幼儿生命中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发展得非常迅速,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刺激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0~1岁的阶段,婴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探索。

他们会用手抓握、摸索以及弄碎各种物体,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这个时期的婴儿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强烈,他们需要母亲的关爱和安抚来感受到安全和保护。

婴儿还无法言语,因此通过哭声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到了1~2岁的阶段,婴幼儿开始逐渐学会行走和说话,他们的心理特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婴儿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欲望。

他们会主动去尝试新的事物,通过摸、嗅、舔和咬来感知世界。

同时,婴幼儿也开始学会说话,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但是他们的语言能力还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期的婴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世界,很难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进入2~3岁的阶段,婴幼儿的心理特点进一步发展。

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用句子和简单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婴幼儿开始有了更强的社交意识,他们愿意去与其他儿童互动,分享玩具和经历。

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感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弱,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或者与其他儿童发生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还比较自我中心,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对他人的共情和关心。

总体来说,0~3岁婴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探索、对母亲的依赖、自主性和探索欲望、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了解这些心理特点有助于父母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婴幼儿,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刺激和引导。

在呼应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空间,以促进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 连续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例如,儿童的语言发展从简单的发音到单词句,再到简单句、复合句,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从出生后的咿呀学语开始,他们不断地模仿和学习周围人的语音、语调,逐渐增加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明显的跳跃。

- 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连续的。

儿童在感知觉方面,从对简单的形状、颜色的感知,逐渐发展到对复杂的空间关系、物体特征的辨别。

他们的注意力从最初的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注意慢慢发展起来,这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2. 阶段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例如,在0 - 1岁是婴儿期,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被称为感知运动阶段。

他们在这个阶段会经历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等)、初级循环反应(重复偶然发现的有趣动作,如偶然用手碰到玩具并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二级循环反应(对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产生兴趣并进行有目的的动作,如为了听拨浪鼓的声音而摇晃它)等发展过程。

- 2 - 3岁是幼儿早期,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掌握简单的口语,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会说“我”“我的”等词汇,开始区分自己和他人。

在思维方面,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依赖于具体的动作,比如在摆弄玩具的过程中思考问题。

- 3 - 6岁是幼儿期,儿童的思维从直观动作思维逐渐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他们在这个阶段能够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思维,例如在计算3 + 2时,可能会通过数手指或者脑海中想象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的形象来得出答案。

同时,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开始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规则。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 方向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总体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从认知能力来看,他们的感知觉越来越敏锐,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不断提高,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0-2岁阶段,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发展认知能力,开始探索周围环境。

3-6岁的幼儿期,儿童逐渐掌握语言和概念,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7-11岁的学龄期,儿童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开始学习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2岁以上的青春期,儿童的思维逐渐成熟,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

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绪认知、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0-2岁阶段,儿童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3-6岁的幼儿期,儿童逐渐掌握语言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开始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联系。

7-11岁的学龄期,儿童的情感表达日渐成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12岁以上的青春期,儿童面临情感变化和身份认同的挑战,需要适应身体和情感上的变化。

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合作与独立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0-2岁阶段,儿童主要通过与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来建立社会联系。

3-6岁的幼儿期,儿童逐渐开始与同伴进行互动,学习分享和合作。

7-11岁的学龄期,儿童社交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与他人有效交流和合作。

12岁以上的青春期,儿童更加重视同伴关系,开始独立思考和建立个人身份。

总结起来,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

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
过程。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儿童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0到3岁儿童心理特点

0到3岁儿童心理特点

0到3岁儿童心理特点:
0到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包括:
1. 依赖性:0到3岁的儿童非常依赖他们的父母或照顾者,他们需要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来成长。

2. 好奇心:儿童在这个时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图探索和了解它们。

3. 模仿能力:儿童在这个时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和语言,因此,大人的行为和语言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 创造力:儿童在这个时期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社交能力:儿童在这个时期也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开始发展社交能力。

6. 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7. 情绪管理:儿童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8. 想象力: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9. 语言能力:儿童在这个时期也快速发展了语言能力,他们可以逐渐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10. 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也逐渐变得更加独立,他们可以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和动作。

总之,0到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0到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0到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0 到3 岁儿童,那让人又爱又头疼的小鬼头们》说道0 到3 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那我可真是太有感触啦!这一群小家伙们啊,真的能给你带来超多的“惊喜”和“惊吓”。

先说说身体发展方面吧。

他们小小的身体就像是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成长速度那叫一个惊人。

记得我家那小家伙,一天一个样,刚买的衣服,没穿几次就小啦!简直就像个吹气的气球一样,迅速长大。

而且他们的精力那是超级旺盛啊,仿佛是装了电池的小马达,永远都停不下来。

一会儿爬这里,一会儿跑那里,让你追都追不上。

有时候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偷偷吃了什么“活力药剂”。

这时候的他们还特别容易摔倒。

就像个小不倒翁似的,摇摇晃晃,一不小心就摔个四仰八叉,然后吧唧吧唧嘴,若无其事的爬起来继续玩。

看着他们那萌萌哒的样子,你真是又心疼又好笑。

再说说心理发展,那可有意思啦。

0 到3 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个好奇宝宝。

看到什么都要去摸一摸,碰一碰,仿佛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超级大的玩具箱。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那小宝贝看到桌子上有个杯子,二话不说就伸手去抓,结果可想而知,杯子壮烈牺牲,水洒了一地,小家伙还一脸无辜地看着我,仿佛在说:“这是怎么啦?”他们的情绪就像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

上一秒还开开心心地笑着,下一秒就可能因为一个小事情哇哇大哭。

有时候真的让你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惹到他们啦。

这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也超强。

你要是做个什么动作,说个什么词,没多久,他们绝对给你学得一模一样。

有一次我不小心打了个喷嚏,结果小家伙学了一整天,“阿嚏阿嚏”个不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虽然这些小家伙们有时候会让你头疼不已,但是他们也给你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感动。

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一点点进步,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总的来说,0 到3 岁儿童的身心发展既有让人惊喜的地方,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特点,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要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特点、规律和问题的科学。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尤为重要,它对他们的成长与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感知与认知的发展03岁婴幼儿的感知能力正在不断发展。

通过观察和探索,他们能够辨别颜色、声音和形状,并逐渐学会将这些感知进行分类。

同时,他们开始能够记忆和识别常见的事物,比如家人的面孔和常用的玩具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将这些感知与认知联系起来,形成初步的思维模式。

二、情感与社交的发展03岁婴幼儿的情感能力也在逐渐成熟。

他们能够表达出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并能够通过言语、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此时的婴幼儿开始与他人产生更多的互动,逐渐建立起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情感依恋关系。

他们对身边环境的人和事物充满好奇,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快乐。

三、语言与沟通的发展在03岁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他们开始模仿和使用一些简单的单词和短句,能够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基本的沟通。

他们也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和问题,并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语言与沟通的能力的提升,为他们与他人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动作与运动的发展03岁婴幼儿的肌肉力量与协调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精细动作,如握笔、穿衣、吃饭等。

此外,他们还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运动活动,如跑步、跳跃、爬行等。

这种动作与运动能力的提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探索和认知周围的环境,促进了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总结起来,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涵盖了感知认知、情感社交、语言沟通和动作运动等方面。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关爱和呵护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适当的早期教育和启蒙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关注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心理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儿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所具有的特点。

1. 幼儿期(0-3岁)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幼儿期,儿童表现出的特点有:(1)模仿与表达能力:幼儿能够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表情,并通过制作简单的手势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自我中心思维:幼儿认为世界围绕着自己转,他们还无法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缺乏共情和合作意识。

(3)情绪易变:幼儿的情绪变化较为频繁,他们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或哭闹。

2. 幼儿园期(3-6岁)幼儿园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社交化阶段,学习与他人互动和合作。

在幼儿园期,儿童表现出的特点有:(1)想象与创造力:幼儿开始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注意力短暂: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经常会被外部刺激所干扰,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某项任务。

(3)易受他人影响:幼儿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但也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

3.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进一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认知和理解更复杂的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表现出的特点有:(1)逻辑思维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较复杂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2)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生开始形成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认知,开始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3)发展友谊关系:小学生更加重视和同伴之间的友谊,他们能够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友谊关系,并具备一定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4. 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经历了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

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

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

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

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0~3岁儿童心理发展特征*1、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宝宝需求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想看到父母的笑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

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2、想和父母说话玩耍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

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

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

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3、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

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4、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会尊重别人。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成熟。

了解儿童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一、认知发展儿童期是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感官活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建立起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2. 前运算期(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会出现“中心思维”和“静态思维”的特点,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3. 具体运算期(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和分类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4. 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问题分析和推理,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情感发展儿童期的情感发展是建立在安全感和信任基础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学会处理情绪和建立人际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信任与不信任阶段(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起信任感。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婴儿会形成不信任感,对外界产生恐惧和疑虑。

2. 自主与羞耻阶段(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学会探索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婴幼儿时期是一个宝宝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发展迅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了解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父母和保育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生理特点:1. 快速体格增长:在0—3岁的时期,婴幼儿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体格增长。

他们从新生儿时期的柔弱小生物发展成为能够坐、爬、走甚至奔跑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骨骼和肌肉系统发育良好,他们充满了无穷的能量和好奇心。

2. 发育器官成熟:婴幼儿的各个器官在这个阶段都在快速成熟。

他们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逐渐健全起来。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尤其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

3. 睡眠和饮食需求:0—3岁婴幼儿的睡眠和饮食需求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需要频繁的进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同时他们的睡眠也较为分散和间断。

心理特点:1. 感知和认知能力:0—3岁婴幼儿正处于感知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通过观察、咀嚼物品、探索周围环境来建立对世界的理解。

他们学会用手抓取物品,开始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

2. 情感和社交能力: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

他们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亲子关系对于他们的情感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开始展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并逐渐学会分享和与他人互动。

3. 自主性和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表现出对自己身体和行为的控制欲望。

这种欲望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探索和自主决策来支持。

如何满足0—3岁婴幼儿的需求:1. 提供安全和有益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无毒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确保他们居住的地方没有尖锐物品、有害物质或危险电器。

同时,为他们提供适合年龄的玩具和游戏,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感知发展。

2. 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婴幼儿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之间,心理和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婴幼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青春期。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关的发展任务。

一、婴幼儿期(0-2岁)婴幼儿期是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依靠感官体验来了解外界和自身。

以下是该阶段的特点和发展任务:1. 生理和认知能力的迅速增长:婴幼儿从出生开始,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

他们的脑部、肌肉和感官器官都在逐渐发育。

2. 社交互动的建立:婴幼儿通过眼神交流、微笑和喃喃学语等方式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进行社交互动。

这种互动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都至关重要。

3. 物体常识的建立:婴幼儿从环境中积极地探索和学习。

他们开始发展对物体的认知,如抓住、扔掉和摸索。

4. 语言发展的启蒙:婴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语言。

通过模仿和不断尝试,他们逐渐学会说简单的词汇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从两岁到六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更复杂的认知技能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该阶段的特点和发展任务:1. 角色扮演和想象力的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特别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幻想游戏。

通过这些游戏,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发展想象力。

2. 适应学前教育和社交环境:幼儿通常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学龄前教育,如幼儿园。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社交环境,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友好互动。

3. 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更复杂的语言技能。

他们能够说出更长的句子,并开始使用逻辑思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完善运动技能:幼儿在这个阶段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得到不断发展。

他们能够跑、跳、爬和使用各种工具。

三、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从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发展更高级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教育概论_0-3岁婴儿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概论_0-3岁婴儿身心发展特点

壹.0-3岁婴儿身心发展特点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0-3岁的系统研究,1882年发表了《儿童心理》专著,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观察报告,为研究婴儿打开了一扇窗口;我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长子从出生进行了808天的观察纪录,写成《儿童的心理》;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

--陈鹤琴对婴幼儿年龄的界定婴儿期:早期儿童学把婴儿期认定为0---1岁,医学界也认同,心理学著作有的把婴儿期看作0-1岁,有的扩展到0-2岁或者0---3岁;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台湾、苏联心理学家都把婴儿期限定为“生命第一年的儿童”;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把婴儿期定为0---2、3岁;陈帼眉定为0-1岁。

幼儿期:这里的幼儿实际上是前幼儿期,指1-3岁,真正的幼儿期指3-6岁。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总述1、活泼好动: 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

除了睡觉,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都在活动,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的挥手踢脚,到五六个月时,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了就放进嘴里,再大一点他就要推推这里、拉拉那里,会走以后,他的动作就更复杂了,一次玩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累。

2、好模仿:婴儿出生不久,就能模仿大人伸舌头,张嘴巴,半岁以后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挥手学再见、把手指放在嘴里模仿大人刷牙;到两岁左右的时候,能模仿更复杂的动作,妈妈洗衣服,他也要给娃娃洗,妈妈弄面,他也要拿擀杖擀来擀去,三岁以后她的模仿能力更强了。

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主要途径。

3、好游戏:儿童天生好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儿童从游戏中放松身心,获得快乐。

三四个月的婴儿会乐此不彼的躺在床上做视物远近的游戏;一岁左右的孩子能连续十几次把球抛出去做练习游戏,两岁多的孩子会高兴的做搭积木、娃娃家游戏,也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做扮演游戏。

4、好奇:出生2、3个月的孩子眼睛就不停的转,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5、6个月大的孩子一听到声音就要转头去找,一看到东西就要伸手去拿,7、8个月至1岁左右的孩子,拿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是“口腔期”;1-3岁的孩子喜欢做推、拉、扔、抠、压等动作,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连续开门关门25次,他对“咯吱咯吱”开门的过程很感兴趣,连续按压吹风机开关2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1、注意的发展A、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当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事物时,这就是注意。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B、注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2个月的婴儿仅为无条件反射;3-4个月则能较长时间注意一个新鲜事物;6-7个月对鲜艳的物体和声响产生定向反应,会准确地转头寻找;之后到1岁,注意时间延长,并会用手触摸注意的物品,尤其是注意感兴趣的事情;1-2岁的幼儿,不仅能注意当前感知的事物;还能注意成人语言所描述的事情;至3岁,幼儿的注意进一步发展,能倾听故事、歌谣。

C、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婴幼儿基本上还是无意注意,3岁以后才逐渐发展形成有意注意。

D、注意对儿童认知的发展非常重要,从小就应培养。

对3岁以前的儿童来说,首先要注意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扩大经验,增长知识,发展感知觉。

人的感知觉越敏感,他的注意就越易被外界刺激物所引起。

而3岁以上的儿童,则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意志和自制力,发展有意注意,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

2、记忆的发展A、记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是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主要是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

原来感知过的事物在眼前重新出现,而且觉得确实感知过,即称为再认;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却在头脑中重现出来,即为回忆。

B、儿童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记忆能力也随之初步发展起来。

婴幼儿的记忆首先出现的是再认。

5-6个月的婴儿能再认妈妈,从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妈妈的脸,但此时再认的保持时间很短,只有几天,如果离开妈妈一段时间后,婴儿就不认得妈妈了。

l岁的婴儿能再认10天前的事,并开始出现回忆。

3岁的儿童可再认几个月以前的事,回忆可保持几周。

而4岁的儿童可再认1年前的事,回忆可保持几个月。

一般来说,人不能回忆起3岁以前的事情。

C、在培养婴幼儿的记忆能力时,首先要注意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情绪环境,丰富生活的内容,便于其记忆;其次要通过游戏、生动的玩具、朗朗上口且易于理解的儿歌及故事,给予必要的强刺激,以逐步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和记忆的精确性。

3、思维的发展A、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婴幼儿期是人的思维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2-3岁幼儿开始产生思维的低级形式—直觉行动思维,到学龄前阶段发展起具体形象思维,之后出现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逻辑思维。

这里仅简要介绍学龄前经历的两种思维发展水平。

B、所谓直觉行动思维,就是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思维在动作中进行,与行动分不开。

2-3岁幼儿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他们不能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

例如,绘画时幼儿不是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画边想,边想边画。

C、幼儿从3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整个学龄前期的思维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即依靠表象、依靠事物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例如,学龄前儿童在绘画中可以事先想好事物的形象,然后再根据表象去绘制。

具体形象思维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直觉行动思维使幼儿积累了最初的一批事物的表象,为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想象的发展A、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与回忆不同,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再现,而想象则是人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调节在头脑中形成过去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B、儿童1岁以前没有想象,1-3岁开始有想象的萌芽。

例如,拿一块饼干放到娃娃嘴里让娃娃吃,画个圆圈将其转为“太阳”等。

但此时他们想象的内容非常贫乏,想象零散、片断,局限于模拟成人生活中的某些动作,没有什么创造性成分。

5、意志的发展A、意志是指人自觉地克服因难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心理的过程,意志是人的心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意志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体现在克服困难之中;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作为基础的。

三个基本特征互相关联,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B、新生儿没有意志,1-2岁的幼儿才出现意志的萌芽,例如,按自己的目的抓够远处的玩具,摔倒时自已爬起来等。

2岁幼儿在成人语言的指导下能调节自己的行动,学会控制自己。

3岁时,幼儿的各种好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逐步明显起来,意志行动开始发展,什么事情都希望自己来,独立性增强。

以后,幼儿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别人和自己提出的目的,不仅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而且也逐步掌握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了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

然而,这个年龄的儿童消极的意志品质(如顽固性、冲动性和依赖性)也会出现,有时与成人对抗“我不要,不要”或事事依赖成人去做。

因此,要注意培养幼儿积极的意志品质,克服消极的意志品质,为进人学龄期打下良好基础。

6、依恋与情绪情感的发展A、人的高兴、悲伤、焦虑、恐惧、欢喜等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应。

情绪是在人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属于外部表现,具有情境性、暂时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情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人对社会性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采取的不同态度反应,是人类所独有的,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分化、丰富起来。

其中,婴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对他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B、母亲与孩子的密切接触,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使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均得到满足。

这时孩子能确认自己是被爱的,就会对爱他的人产生信任,从而形成依恋。

有了依恋,幼儿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在满足、坦然、愉快的基础上去探索外界环境。

C、幼儿在对母亲或其他照顾者产生依恋后,一旦分离,将使幼儿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悲伤、难过和盼望。

对小年龄的幼儿来说,母子分离,早期会出现急性痛苦症候群,即表现为非常焦虑,哭着找妈妈。

随着分离的继续,幼儿的哭声减少,但如果新环境不理想的话,幼儿就会出现极消沉的情绪,表现出悲哀和绝望式的淡漠。

有的幼儿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如遗尿、咬指甲、刻板动作;有的幼儿还会出现反社会行为,如打人、咬人等。

D、母子分离是否会产生以上反应,还要看幼儿的年龄、气质特征、环境等因素。

婴儿一般在5-6个月以后才开始对分离产生反应,12-18个月达到高峰。

而4岁以上的儿童反应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从气质特点看,愈是活泼、适应能力强的儿童,分离痛苦的时间愈短,反之则分离痛苦的时间长。

如果母子分离时,还有其他亲人照顾他,幼儿情绪的紊乱和痛苦可以减轻许多。

如果伴随分离,还出现一个陌生环境(如入幼儿园、因病住医院),那对幼儿来说将是一个很重的心理压抑和打击。

7、气质A、婴儿一出生就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的很爱哭,有的很少哭;有的吃奶速度很快,有的则很慢;有的睡眠很好,有的则不爱睡,总睁大眼睛玩;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文文静静;有的很快熟悉陌生的环境,能与生人愉快接触,有的特别害怕生人,遇到生人就表现出警惕的表情,甚至吓得哭起来。

幼儿生来就表现出倾向于某种心境和反应方式,而这种倾向我们称之为气质。

B、气质是幼儿生来具有的、独特的心理活动的特征。

它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

气质特点是由人的神经活动的类型所决定的。

有的幼儿神经活动强,遇到刺激反应强烈;有的幼儿神经活动弱,对刺激反应淡漠。

气质正是反映了一个人的动力性质,或者称之为禀性。

它虽然是每个幼儿都具有的一种内在的先天的东西,但其特征是在幼儿的外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

现代心理学家大都将幼儿的气质总结为9个特性,即:活动水平(运动的水平与强庋)生物机能的规律性(饥饿、睡眠、排泄等)接触能力(对陌生人和新环境的反应)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强度(引起应答反应的强度)心情(情绪积极与消极)持久性(从事活动的持久性)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受外界刺激改变行为的程度)反应阈限(对刺激的敏感性)以上9个气质特性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幼儿主要的三种气质类型,即困难抚育型、容易抚育型和发动缓慢型。

介于三型之间还有两种混合型,即偏易型和偏难型。

多数研究证实,大约10%的幼儿为困难抚育型,40%的幼儿为容易抚育型,15%的幼儿为发动缓慢型,35%的幼儿为混合型。

每下种气质类型均含有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

困难抚育型幼儿在生物活动方面无规律,父母无法掌握他们在喂养、睡眠、排便和其他活动中的变化,因此感觉带养困难。

容易抚育型幼儿在生物活动方面很有规律,父母很容易就掌握了他们在吃奶、睡眠、排便和其他活动中的规律,带养容易。

发动缓慢型幼儿在生物活动方面也很有规律,相对来说不够活泼,有时会大惊小怪,对新奇的东西倾向于退缩,对外界刺激反应消极或迟钝,适应新环境的速度较慢,只有随着经验的增加,反应才逐渐积极。

虽然遗传是决定气质的重要因素,但是环境对气质的养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行为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与人的交互作用,随着对环境的反应方式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

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首先要认清幼儿的气质特征,然后要注意使气质的优点得以发扬、使气质中的弱点得以克服。

那么无论是易激动的幼儿还是胆小、适应不良的幼儿,都可以逐渐变得容易抚育了。

8、性格的发展A、性格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了人对现实的态度。

例如,有的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的幼儿则马马虎虎;有的幼儿待人接物很热情,有的幼儿则显得很冷漠……这些就是幼儿表现出来的对事、对人和对自己的不同的态度,并且形成习惯的行为方式。

B、性格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在幼儿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最为重要。

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通情达理、关心爱护、支持行为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善于处理相互冲突;喜欢惩罚、过分限制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过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变得怯懦或顽固,并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障碍;如果父母一味溺爱、迁就,在家中总给孩子特殊的地位,培养出来的孩子将表现出较多的消极性格特征,如任性、发脾气、唯我独尊、怕困难等。

C、因此,父母和保教人员应注意从小对儿童的需求给予敏感的、适宜的、正确的反应,使他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为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成人教养态度与儿童性格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