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与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率水平低,致使农业发展缓慢,生产方式极为落后,农业经济的落后又阻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性,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必要性(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

国际上一般采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业集约化程度等指标体系,综合衡量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逐渐强化。

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但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还有较大差距。

1、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来看,一方面,2006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GDP 的比重为11.9%;美国只有1.3%,日本为1.7%,韩国为3.2%,巴西为5.1%,印度为17.5%,全世界平均只有3.4%2、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2005 年中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0.3 公顷;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耕种的耕地面积为63.7 公顷,是中国的200 多倍。

从农业土地生产率来看,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例,除小麦外,中国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单位面积产量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3、从农业资源利用率看,2005 年中国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化肥施用量为341 吨,墨西哥只有69吨,印度129 吨,巴西137 吨,日本270 吨,美国110 吨,澳大利亚仅44.8 吨。

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应重点注意问题

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应重点注意问题

中国耒耒宓业模式初探1我国农业当前存在的问题1.1硬件问题1.2软件问题2我国加入WTO的利弊2.1有利的影响I2.2不利的影响I3 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3・1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3・2必须将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

3・3加强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

3.4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组织的建设。

3・5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

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在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我国农业所受的冲击,设计和运用一整套富有效率的农业扶持4我国农业发展与保护的宏观政策和保护政策,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因此,在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框架下,我国农业宏观政策和对策应突出以下几点:(1)把粮食作为对外贸易保护重点;(2)要大力发展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国内支持空间;(3)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国内支持空间。

支持目标由短期化转向长期化,支孑寺方尧由投入斤卜贿转向产出杯贿,支持运行由陆意性转向制j陵花和规范化;(4)立呑莉用祀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与保5我国未来的农业模式■5・1绿色农业(绿色食品)模式■5・2旅游农业模式■5・3蓝色农业和海洋产业模式■5・4非农业反辅农业的建设模式• 5・5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模式■5・6多种经营带动县城经济发展的模式■5・7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模式■5・8立足优势资源,发展优势经济作物的模式■5・9山区农林牧结合的发展模式■5・10贫困地区发展种养业模式■5・11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模式■5・12以捕捞为主的海洋渔业的发展模式■5・13大力营林,发展森林工业的模式■5・14机械化、规模化的国营农场模式参考文献[1]卢良恕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1 ,信息产馆.2001 (2) : 46-47o【2】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研究课题组,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研究(连载)【J】,农业经济问题,1997 (6) : 26~3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然趋势。

农业现代化包括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本文将从发展路径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1.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在加快农业转型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关键。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完善农业科研体系,建设高水平农业科研机构,探索以企业、农民和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打造科技型农业企业,这些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路径。

2.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必须转变为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具体实践中,可采取以温室增效为主要手段的种植模式、农业机械化、绿色有机农业等方式,使生产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3. 加强农业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需要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规模农业。

积极推动大户和集团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保持农业稳定增长和市场供应的稳定性,保持农民增收。

4. 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农业的强劲增长同时,也需要加快涉农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村副业,推进农村电商,促进新农村建设,壮大农村经济。

这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增加农村经济总量,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1.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事业,政策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国家应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引导,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

通过加强农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加大投入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保障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3. 鼓励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农业合作社和企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外部性及其处置对策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外部性及其处置对策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外部性及其处置对策农业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农业在食物保障、经济、生态、社会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多元价值;而后者主要体现在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又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所以要从农业的外部不经济着手,借鉴外国克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外部不经济的经验,探讨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克服农业外部不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外部经济;农业外部不经济;对策“外部性(externality)”是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名词,按照经济学的解释,所谓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或外部效果,是指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其他人的福利造成的影响[1]。

其中,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性;对受影响者不利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

农业的外部经济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除提供食物与纤维以保障食物安全以外,还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维持农村社区生存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不过就农业外部性整体而言,农业外部经济性虽然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农业的外部不经济方面。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外部不经济的表现现代农业的形成,是人类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现代农业所展现出来的成就,是迄今为止人类农业发展的历史画卷中最为辉煌的一页。

它不但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农产品产出量,为社会供应了数量极为丰富的农产品。

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实际运行,现代农业逐渐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尤其是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代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是典型的农业外部不经济,其又是现代农业生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能源过分依赖,是现代农业演变成了“石油农业”[2]。

现代农业主要以能源的大量投入和消耗为基础,而现代能源资源又以石油为主体,这就决定了现代农业对能源的依赖实质上就是对石油的依赖,而对石油能源的过分依赖使现代农业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石油农业”。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农业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现代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例如,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还应该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

二、绿色农业发展环境污染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绿色农业的理念和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优化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减少农业产生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确保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满足市场需求。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农业的供给结构不合理,存在着供大于求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要进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减少低附加值农产品的产量,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供给。

其次,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还要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服务业转变。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方面。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五、加强农业规划与管理农业现代化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政府应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加强对农业市场的调控,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五大措施

推进农业现代化五大措施

推进农业现代化五大措施作者:谢文召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0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历年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农业问题越来越凸显。

未来如何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新潜力,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显得格外的重要,中国农业须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经营规模;农业从事人员素质;农产品电子商务;新型农业;国外先进经验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农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农业缺少有效的组织、农业从事人员素质较低、土地经营太过分散、农业碳排放量过大、以及农业市场流通机制愈加无法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仍在不断积累。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前进和发展,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新潜力,才能使中国农业在国际农业新形势新挑战中生存下来,要加速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在一个小农经济盛行的国家里,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达到的,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和重心,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经营规模,即要不断扩大每个农业从事人员的耕地拥有面积,全国各地应围绕扩大农业规模经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探索,努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提高农业从事人员素质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鼓励更多地高素质人才积极投身于农村创业,同时加强对高素质农业从事人员的培养。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Candidate : Zhang Lingna Major : Study on Chinalization of Marxism Student ID: 212011030503013 Supervisor: Prof. Wan Yuanying
May, 2014
西华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已申请 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Classified Index: UDC:
密级:
Xihua University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ina
分类号 UDC
密级:
密级



业 现
硕士学位论文



程 中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 者 姓 名: 张 玲 娜
西
学 科 、 专 业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号 : 212011030503013


指 导 教 师: 万 远 英

学 位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的主要任务。

如何有效地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将对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农村经济,以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那么,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呢?1.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崭露头角,如互联网+农业、数字农业等。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 推进农业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适用于各种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如植保无人机、田间作业机器人等相继推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推进农业产业链升级农业产业链升级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我国在不断完善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始推进新的农村产业布局,如农业经济带建设、合作社模式发展等。

这些措施可以尽可能地实现种植蔬菜、果树、茶叶、养殖等各类农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二、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包括政策支持、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策。

以下是几项农业现代化的对策:1. 建立智慧农业服务体系智慧农业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将各领域的农业信息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实现全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运营。

该体系有利于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产品质量,建立农业数字产业生态体系等。

2. 实施农产品出口战略农产品出口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另外一项利器。

对于一些耐储存、质量可靠的农产品,如糖、烟草、茶叶等,通过出口可以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引入高新技术、加强生产管理和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手段,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本文将从创新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科技示范等角度,探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创新技术助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依托于创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例如,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引进高效农机设备,用于耕作、种植、收获等环节,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采用先进的温室、大棚技术,可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全年稳定高产。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需要改革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式生产向现代化的精细化生产转变。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农田布局和农作物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资源的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要提倡绿色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环保、无公害,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

此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集聚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促进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起到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创新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科技示范还可以促进各地之间的经验交流,推广成功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此外,建立农技员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农技咨询和技术支持,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综上所述,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 芜湖 241。的 。
〔 要〕 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 , 摘 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现代科学及其应用技 术和完善的体制为基础的农业。目前, 我国在 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 中存在 着诸多问题, 要从 实际出发探 索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现代化对策。
3. 农业经营规模过 小, 农业专业化程度低 上个世纪 8 年代, 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 民 获得了很大的生产 自主权 , 刺激了生产积极性, 农民的人均 收人有了明显的增加, 基本上解决 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但 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以小农户经营为基础, 再加上中 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 每个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少, 经营规模
2006 年第 3 期 ( 总第 97期 )
琳丹江教 育学阮学报
J O U R N A L 0 F M U DA N IA N G C0 L LEG E 0 F E DU C AT IO N J
N o . 3 ,0 0 6 2
T ot al N o 。 7 9
我 国农 业现代化 的现状及对 策浅析
张 俊 武
[ 收稿 日 2006一03一20 期〕 [ 作者简介」 张俊武( 1975一) , 安徽庐江人 , 男,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53
二、 中国农业现代化对策研究 1. 积极推行体制创新 , 建立保护农 民土地权利 的长效
的局 面 。
目前在我 国 9 亿多农村人 口中, 2 亿 多文盲和半 有 文盲, 占整个农村 人 口的 2 % , 中以下人数 占 7 % 。 3 初 0 其中农村 劳 动力 人 口有 4. 6 亿 , 盲 或 半 文 盲 人 数 占 文 9% , 小学程度人数 占 3 写, 中程度人数 占 4 % , 中 4 初 6 高 程度人数 占 9. 4 % , 中专程度人数 占 1. 6 % , 大专程度人 数只占 0. 4 % ; 同时乡镇企业 1 亿多职工 当中, 大专 以 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足 1% , 乡镇一级的农业服务站 中, 中专 以上文 化 程度 的人 数 所 占 比例仅 有 n % 。随 着农业现代化在 中国的逐 步 发展 与知识经济 时代 的到 来 , 口素质 的作 用越发 明显 , 人 这种 作用是 任何其他 东 西不可代替的 , 民的素质决定着农 产 品质量 的优劣和 农 农业劳动生产率 的高低 。农 村社会进 步 以农 民素质 的 提高为前提条件 , 民素质现代化是农 村现代化 的基本 农 标志 , 而当今 中国农村人 口知识资源 的匾乏肯定会 给推 进农业现代化带来 巨大的困难 。 2. 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 ,重城轻 乡” “ 的观念仍然存在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 同等工业化程度国家相 比, 差距 非常明显。发达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在 7 % 以上, 0 发展中 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已达 4 % , 0 而中国的城镇化平均水平 则只有 3 % , 8 且大城市人 口占城镇人 口的比重较高, 中小 城市很不发达。上世纪 8 年代后期 , 国的劳动力市场开 0 我 始得到重建 , 口的户籍控制仍然存在 , 但人 在很大程度上限 制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正是由于城镇化相对落后 , 严重阻 碍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资本供给和投人不足, 是我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 土地资源紧张: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农村土地面临流失和不断减少的问题。

对策: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和股份合作,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提高可持续利用率。

2. 农业科技水平有限: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耕作成本高等问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

对策: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导科技企业走向农村,鼓励和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和设备,支持科技人员走向农村,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3. 农产品质量问题:目前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同时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贸易。

对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4. 农民收入水平低: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渐转移,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

对策:政府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

5. 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领域,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策:国家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的完善。

同时,也应该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反映和监督。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律和社会责任,构建更加可靠的供应链。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2011年12月09日《中国发展观察》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建设现代农业进行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现代农业的理论认识在不断深化,实践经验在不断丰富,中国现代农业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现代农业,使我国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入手,明确其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通过较长时间(20-30年)的建设,才能实现。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

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后劲才会不断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土地、生产资料、机械和人力投入的多少,也取决于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农业抗灾能力的强弱。

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最终要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来检验,只有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表明一个国家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2.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土地和劳动生产率高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会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使用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出同样数量的农产品。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和自然资源困乏等问题,继续靠投入这些生产要素来增加农业产值已经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不断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是发展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更应当成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着眼点。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章、引言中国是世界最具人口的国家,其农业生产对全球粮食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面临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其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第二章、问题分析1. 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中国农村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距离,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瓶颈。

2. 资金短缺、投入少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农业投入比例较低,使用的现代化设备相对较少,因此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

3. 土地资源、环境影响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耕地数量有限,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既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第三章、对策研究1. 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首先要靠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入,培养和保护农业科研人员,从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

2. 加大投入,用好金融工具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农业的投入要求,支持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扶持多项农业领域的创新项目,通过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土地保护与合理规划保护农业耕地资源,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推进土地流转、适度扩大规模经营,通过合理规划,使得农业现代化进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四章、结论为了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科技落后、缺乏创新能力、资金短缺、土地资源、环境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土地保护与合理规划等对策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摘要】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首先从背景介绍入手,阐述了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工商资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接着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对策,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论证。

最后展望了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前景,指出其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明确工商资本在助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实践与对策、实践模式、关系分析、具体措施、案例分析、前景展望、可行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需求。

而工商资本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如何实现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农民个体经营或合作社模式,生产效率低下、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不足。

而工商资本下乡后,可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能力,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资本下乡也可以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旨在深入分析工商资本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对策,通过案例分析和前景展望,探讨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现状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较为突出。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从探讨现代农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内涵;制约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266-02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业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笔者认为,这一段话至少包含这样3层意思:一是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即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二是提出现代农业应该包括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现代发展理念和新型农民等基本内容;三是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必将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1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物质装备、技术水平、经营方式、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质的区别。

(1)现代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

现代农业的内涵可通过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的产前领域和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利水产的产中领域以及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的产后领域来表述。

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新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市场供需失衡、生产成本高昂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已经成为制约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大量农民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维持生计,农业产业链较为薄弱,缺乏多元化经营。

这导致了农产品供给过剩、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影响了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供需失衡也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

随着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农产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产供销体系不完善,市场供需的匹配度较低,导致了部分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

新时期农业经济面临的困境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只有通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等对策,才能有效应对困难,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提出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在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在生产结构单一,市场供需失衡,生产成本高昂等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结构单一,导致农业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市场供需失衡也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农产品产量过剩,但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农民收入低下,农业经济效益较差;生产成本高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农业竞争力和效益。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竞争力。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 农 ” 问题 即农 业 、农 村 、农 民 问题 。 三 目前而 言, 状如 下 : 其现

率 ,抛弃 小农经 济的 自给 自足 ,迎接 新形 势的挑 战 。 如何 才 能从 根 本 上 解 决 农 民收 入 增 长 缓慢 的 问题 呢 ,

农 民收 入 增 长缓 慢
我 国农 业 现代 化 发 展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1提 高农 民素质 . 1农 民素质普 遍较低 ,对农 业知识 了解较 少 . 发 展农 业现 代化 的首 要 条件 就 是提 高 农 民的 素质 ,保 目前 ,我 国有 9亿多 农 民 ,有一 大 部分 的农 民都是 文 证农 民 的素质 能够 适 应现 代化 农业 的发 展 。 当前政 府 要 加 盲 和 半文 盲 ,其 中小学 程度 和 中学程 度 的人 数 占大 部分 比 强发展 农 村 的职业 技术 教 育 ,加大 对高 校农 林 专业 学 生 的 例 ,而 高 中以上程 度 的人数 仅有 很小 的一部 分 。随着 现 代 助学 力度 ,鼓 励大 学生 毕业 后 到农 村去 发 展 , 以促 进 我 国

二 、 生产 力 发 展 缓慢
生产 力 的三个 要 素是 什 么 ?生 产力 的 三个 要素 是 生产 者 、生产 工具 、劳 动对 象 ,首先 是 生产 的 主体 生产 者 , 目 前 ,我所 在的 城市 ,生 产者 多 为农 牧场 管 理者 和 个人 ,他 们 本 身 的知识 很 匮乏 。加之 ,生产 工具 并 不先 进 ,只 有很 少 的管 理 者能 配 备较 为 完 备 的设 备 。生 产 力 水 平还 不 高 , 生 产 力 低 直接 导 致生 产 成 本增 加 ,剩 余 价 值 也 随之 减少 。 劳 动对 象 种类 单一 ,缺 乏新 品种 。这三 点 直接 导致 垦 区 生 产 力发 展缓慢 。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使农业全面进入现代化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科技的进步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技术,推动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水利设施、灌溉设施、道路交通等。

特别是在农业水利方面,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设施的完善性和智能化水平,解决农业用水难题。

要完善农业生产体系。

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经营、多业态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

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

农业现代化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

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改造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土地的集约利用,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土地资源的配置,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金使用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

要完善农业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持续、稳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李飞
来源:《财讯》2017年第06期
现代化一直是党中央领导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心。

要想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制定适当的现代化系统,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以保障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们应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农业现代化障碍对策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就得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

这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就需要用中小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同样的公共资源,实现资源分配,真正让他们“进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首先,城镇建设是新的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改变农村其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其原有的经营理念,跟上市场经济的大潮,尽可能实现农村城镇化。

二,保护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他们与城市居民受到平等的待遇,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地方先进的教育资源,以缓解城市学校的学生压力。

开发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第一,要有效利用耕地资源。

国家对于农业资源的问题方面,一再的强调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耕地资源上国家更是大力倡导,耕地资源被占用来发展工业,这种减少农业耕地面积来发展工业的视角对农业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工业和农业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有效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同时,还要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提出整改措施,或转化为合理规划,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的方针,响应“谁并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挖掘农业资源潜力,提高它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占用农业资源的消耗”的号召。

第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中国总耗水量的65%用于农业灌溉,而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

农业节水应通过渗水管道引导,减少失水;有效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污水,可以用来农业灌概;同时深耕松土、耕地除草等相结合都是有效节水的方法。

第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加强教育,普及对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首先就表现在食品的安全问题,农民在尽量少使用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或者是改变农药的品种结构,改善使用农药的方法,在不浪费不污染的前提下,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并推广生物农药,走绿色现代化道路。

并且,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农药在食品上的残余,加大生物防治措施。

由此看来农业现代化道路与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只有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缩小收入差距、加快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毛泽东曾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科学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

(1)继续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截至 2012 年底,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有 25773 万人,转移到城乡非农部门就业的有 26261 万人,但是乡村人口数依旧很庞大,还有 64222 万人,如果不能落实农民工的城镇落户问题,他们将仍然参与农村的土地分配,人均耕地也只有 2.85 亩/人,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还远达不到适度经营的规模,需继续扩大劳均耕地,继续转移农业人口。

(2)新型农民工城镇化问题。

在保障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提高从农村到城市务工人员的服务力度等。

这样不仅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稳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而且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日可待。

(3)促进农业发展的转变。

农业发展的转变需要引导,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以点带面,扇形传播辐射。

不断扩大的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而高素质高技能的农业人才培养也要加大力度,真正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业的主人。

农村土地股份制,农业发展产业化
目前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大量土地闲置,可以通过一种创新模式让农民工回归田野。

建立一批企业,把闲置土地集中承包,集中生产,每家可以得到相应股份,并且农民工可以回到家乡在这些企业里边工作。

企业要配备相应的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对农民进行集中式的培训种植,研发人员可以培育良种,增加产出,这样的模式不但可以解决城市人口压力大,就业不能长期保障的问题,而且土地重新利用,这无疑是一次新的土地革命,如果这种模式未来几年成功实行,新型城镇化的问题将会不攻而破皆大欢喜。

改革科技体制,加强农村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首先,要提高农业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不断的突破,引发新的工业革命。

结合生物科技与传统技术,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懂农业,热爱农业的专家,带动农民一起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其次,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进步。

积极开拓农业技术市场,疏通科技成果流向农业生产的渠道,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全部无偿转让科技成果的作法。

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或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或与外贸和生产供销部门结合,建立产、供、销的经济实体,发挥科技的先导功能和后劲作用,通过经营促进生产,推动科研,增加收入。

推广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技术道路,建立开放,竞争,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体制。

三,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演员,即是现代化农业的前提。

定期定点进行农业知识培训,学习和建立一套生态农业的知识体系,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才能逐渐引导农民走向生态农业。

[1]卢良恕.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农业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
[2]黄佩民.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和发展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2):130.
[3]牛若峰.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道路[J].农业现代化,20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