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前,让家长学会和孩子做这8件事,小班老师从9月开始每天笑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园前,让家长学会和孩子做这8件事,小班老师从9月开始每天笑醒
家长们不妨看看下面这8件事,对比自己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看看有没有膝盖中枪的……
有的家长为了吸引孩子进幼儿园,提前把幼儿园说得天花乱坠,等孩子进幼儿园后,发现不是家长讲的那个样子,孩子一方面会因失望而不愿去幼儿园,另一方面会不再信任家长,以后再讲多少去幼儿园的道理,就都没用了。
也有的家长会以幼儿园的规矩来恐吓孩子,希望收收孩子的骨头,让孩子听话,这样的孩子对幼儿园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入园适应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可以试着这样做、这样说……
活动小提示:(1)爸爸妈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的外观及环境,看看幼儿园和教室里有什么。(2)爸爸妈妈介绍老师给孩子认
识,爸爸妈妈与老师低碳化。(3)请孩子尝试在幼儿园和教室里找出喜欢玩的东西。(4)替孩子在幼儿园外围、教室里与老师和喜欢玩的东西拍照。(5)在家里展示照片,并把照片放在小相簿里,让孩子随时观看。(6)给孩子具体的赞赏。谈话小提示:“这里就是你的幼儿园了,你每天会和老师、小朋友在这里玩。”“你看看幼儿园的门口,幼儿园也有名字,就是XXXX。”“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幼儿园附近(或幼儿园里)看见了什么。”“这位就是你的老师了,她是X老师。”“X老师很喜欢和你玩,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这里就是你的教室了,我们一起看看教室里有什么。”“告诉爸爸妈妈你在教室里看见了什么。”“在幼儿园(或教室)里找出一些你喜欢玩的东西,然后告诉爸爸妈妈吧。”“你在这张照片里看见了什么?”赞赏的话:“你真乖,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幼儿园和老师谈话,谢谢你啊。”“你真棒,常常自己翻阅幼儿园小相簿,想要认识幼儿园和老师。”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熟练,不会在家长包办替代的情况下出现,也不会在“你怎么这么笨,一点点小事都做不好”的贬低打击下成长。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赞赏与肯定的氛围中,
在耐心的引导下,小进步才能成长为大进步,小能力蜕变为大能力,让孩子获得自己可以做、自己能够行的自信。
可以试着这样做、这样说……
活动小提示:(1)爸爸妈妈与孩子外出、坐地铁或进行户外活动时,让孩子留意身边的环境,找出哪里有楼梯。(2)让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上、下楼梯,练习走楼梯。(3)让孩子留意爸爸妈妈怎样安全走楼梯。(4)告诉孩子安全走楼梯的方法,包括要紧握扶手、拉着成人的手,还要一步一步地慢慢走。(5)让孩子知道要多走路,使自己有多些机会做运动。(6)与孩子走楼梯时,可以一起数数梯级,增加趣味,但不要要求孩子掌握数量。另外也可一边走楼梯,一边唱唱歌。(7)给孩子具体的赞赏。谈话小提示:“你的双脚有什么用?”“你会用双脚走路。”“找找看,XXX(外出活动的地方名称)哪里有楼梯?”“你与爸爸妈妈一起走楼梯吧。”“你看看爸爸妈妈怎样安全走楼梯!”“我们走楼梯时要紧握扶手、拉着成人的手、还要一步一步地慢慢走。”“我们要多走路,让身体有多些机会运动。”“我们不要在扶手电梯上走动,这是很危险的。”赞赏的话:“你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走楼梯,真安全!”
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与无视孩子的情绪都是为了避免让孩子出现负面情绪,都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但是情绪是客观存在,家长应该做的是既不是无条件的满足也不是毫不在意的忽视,而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说话,引导孩子的谈话内容,避免给出空洞和负面的反应,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做出恰当的反应,表达真实的感受。
可以试着这样做、这样说……
活动小提示:(1)爸爸妈妈逐一出示孩子不同情绪的照片,请孩子观察照片中他的表情,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让孩子学习说出开心、不开心、生气等情绪词汇。(2)爸爸妈妈告诉孩子当时他为什么不开心、生气。(3)让孩子学习正面表达情绪,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4)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与孩子分享,让孩子或由爸爸妈妈说出他的心情。(5)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和令自己有不同情绪的原因。(6)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爸爸妈妈可以表达明白他的心情,先说
出孩子的感受,然后按不同情境,与孩子说说对应的解决方法:l孩子要求吃或买一些东西时,给孩子另一个选择,让孩子自己拣选。l孩子不小心弄翻食物或饮品时,安慰孩子,请孩子要小心拿好东西。l孩子被抢去玩具时,或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请孩子找老师帮忙,及向同学有礼地提出要求,表示一起玩玩具。(7)给孩子具体的赞赏。谈话小提示:“你看看这些照片,你正在做什么?”“爸爸妈妈知道你当时/现在(开心、不开心、生气),所以(笑、哭、发脾气)。”“告诉爸爸妈妈你当时/现在为什么(开心、不开心、生气)?”“爸爸妈妈知道当时/现在(开心、不开心、生气),因为(孩子经验的事情,例如:妈妈称赞你会收拾玩具、妈妈不许你吃果冻、自己打翻了果汁、爸爸不给你买玩具、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你想玩别人的玩具、碰倒了同学的玩具等)。”对应上述情境,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响应:“你会收拾玩具,真是个乖孩子。”“你不开心,你哭,因为你生病了,不可以吃果冻,现在你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面包吃,待康复后再吃果冻。”“不小心打翻了果汁,不要紧。你要小心拿好杯子,爸爸妈妈会给你另一杯果汁。”“爸爸妈妈不给你买玩具,是因为家里已经有玩具了,我们可以玩家里的玩具,不用不开心/生气/发脾气。”“在学校,有同学抢你的玩具,你可以怎样做?”“你可以告诉老师,向抢玩具的同学说:‘大家可以一起玩。’也可以说:‘我不开心,因为你抢了我正在玩的玩具。’”“在学校,你想玩其
他同学正在玩的玩具,你可以怎样做?”“你可以有礼貌地向同学说:‘大家一起玩,好吗?’也可以等同学玩完再玩。”“在学校,不小心碰倒了同学玩的玩具,你可以怎样做?”“你可以向同学说对不起。”赞赏的话:“爸爸妈妈很开心呀,你会告诉我们开心/不开心/生气的事情!”“爸爸妈妈很欣赏你呀,你会告诉我们开心/不开心/生气时会怎样做!”
如果以物质进行诱惑,与孩子讨价还价,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念,认为只要有诱惑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而如果父母高高在上,经常以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话、叫孩子做事,要么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对着干,要么孩子唯唯诺诺,只会跟随父母的指令做事。
想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是好的,不妨让家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并给予足够的耐心,让孩子在耳闻目染中辨别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