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元代文学
古代文学史 笔记要点 - 用于合并
古代文学史第六编元代文学背景(附):汉族文人的没落:汉人社会等级低;缺乏有效的晋升手段(科举);从政无法得以重用。
因而转与为人民大众文学,以舒郁郁感慨之怀。
元曲分类: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
杂剧亦称乐府、传奇。
杂剧:以北曲演唱,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与南曲相区别;体例一般是一本四折,有得还有楔子,可放在全剧之首,作用如序幕;可放在折折之间。
作业如过场戏。
男主角称“末”、女主角称“旦”。
故有“旦本戏”、“末本戏”之分。
元杂剧宫调主要是五宫(仙吕、南吕、黄钟、正宫、中吕)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每折仅用一个宫调,且一韵到底。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品三类:一是满腔悲愤控诉黑暗的悲剧:《窦娥冤》;热情赞扬斗争丑恶势力的女性的喜剧作品:《望江亭》、《救风尘》;歌颂历史人物的历史剧《单刀会》。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悲剧审美价值2.唱词和道白上乘3.人物刻画(窦娥)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窦娥冤》属于“公案戏”,关汉卿同样的作品还有《鲁斋郎》、《蝴蝶梦》。
《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西蜀梦》历史剧《西厢记》: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全剧第一个与观众见面的人物:老夫人。
莺莺出场:“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流水中,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结构:全剧五本,第一本四折按金圣叹的分法:除楔子,惊艳、借厢、酬韵、闹斋语言特色:元杂剧以本色为主,而《西厢记》本色之中见典雅;“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
第六编 元代文学
•
民族杂居,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 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也给汉族文化 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朝廷重视商业经营,“以功利诱天 以功利诱天 下”,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经济逐步 繁荣。
•
•
在元代,思想领域也呈现出活跃松 动的态势。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 到确认。然而,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
• 四、元杂剧分期 杂剧由兴盛到衰微,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其分期诸家所见不一。一般认为: 前期——元世祖至元年间 元成宗元贞、 元世祖至元年间~~元成宗元贞 前期 元世祖至元年间 元成宗元贞、 大德年间。 大德年间。 是为元杂剧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活动中心大都 大都, 黄金时代 大都 作家56人,作品337种,诸如关汉卿 杨显 关汉卿、杨显 关汉卿 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之、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高文秀、纪 君祥、郑廷玉、武汉臣等等。
•
处于下层的儒生,特别是一些 “书会才人 书会才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 书会才人 异动,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大量涌 向勾栏瓦肆,这也是促成杂剧发展的 重要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
• 一、戏曲的形成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 杂剧和南戏 南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 杂剧 南戏 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 曲子。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 末本”,正旦主唱的称 末本 “旦本 旦本”。 旦本 • 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杂四类。末分 末 正末、外末、小末等;旦分老旦、大旦、 外旦、贴旦、搽旦、小旦等;净有武生、 花脸;杂主要指丑。 旦、末为当场正色,净、杂为配角。
•
元代戏剧的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 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许多方面, 涉及层面异常广阔。 “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 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 医药卜巫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 域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 其态”。(胡祗遹《紫山先生大全集》卷八
第六编元代文学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南北方戏剧圈:
(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 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 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 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 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 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 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 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朝民族等级表 等级 名称 第一等 蒙古人 第二等 色目人 第三等 汉 人
第四等 南 人
民族 蒙古族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 丹、女真等族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 其他民族
二、文学概况
元曲 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郭沫若《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品之性 格》: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切 艺术之母!元代文学不仅限于戏曲,全是由 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 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世 的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 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的人性 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底凯歌、纪念塔。
《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 (一)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
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 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 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 (二)优美的戏剧语言。 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 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 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 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 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 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 “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 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 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 议者只是王与郑。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古期第三段,元代文学:1234~1368。
划时代意义: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主导;作家与下层人民联系密切,文学赢得更多观众、读者,影响广泛。
第一节元代的社会与文学一.民族压迫与融合二.思想领域: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独尊局面发生变化;信仰多元化。
三.程朱理学影响下降,礼教松驰,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伦理教多。
四.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地位下降,很多人不再依附政权,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随即异动。
一些“书会才人”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转向平民化,知识分子,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促成杂剧发展。
第二节叙事文学的兴盛一.元代叙事文学成为主流;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创作给诗坛带来新气象,但诗词成就远比不上唐宋两代。
二.话本小说的兴盛。
(一)唐以来叙事性文体如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已呈活跃趋势→宋出现勾栏瓦肆,提供演出场所→元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得到进一步繁荣;戏剧艺术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更受欢迎。
(二)宋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1.“说经”讲演佛禅道理;2.“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3.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3.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5.后两者均属有情节人物的叙事文学;话本作者已能运用虚构、提拣等技巧。
(三)元“说话”盛行,讲史居多,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注意情节安排及心理描写;元文言小说,如《娇红记》。
三.戏剧艺术成熟,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水平:杂剧和南戏。
(一)戏剧形成过程: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宋院本→金末元初,在唐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启示下,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要素结合,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出现杂剧和南戏两种。
(二)元杂剧概况。
1.元戏剧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涉及面广;2.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展示出元代丰富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一节:元代文学:
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 , 称大汉,后人尊为成吉思汗。到1368年为朱元璋 所取代,共162年。 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还有 从南宋就兴起的南戏。
一、元杂剧
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曲文学。它吸收 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 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 结合起来编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 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 的成熟。
有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 百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7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 8-12回:写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唐僧 出世、交代取经缘起。 13-100回:写孙悟空师徒四人往西天取 经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
《西游记》思想内容
1、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 行途中的人间国度的描写,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地影 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和腐败。
四、神魔小说《西游记》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 西域记》,玄奘口述的西行见闻,弟子 辩机记录整理,介绍了西域诸国佛教遗 迹和风俗物产。 宋代,成为说话人的重要题材。 到元代,西游故事渐趋定型。 明代中叶,一位天才小说家吴承恩(有 质疑),创作了首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巧妙生发、合理演化。 2、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4、纯属想象,全系虚构。
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复杂,从文字详 略不同、描写细密与否来分,有繁本、 简本之别。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圣叹 将120回简化为70回。 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 《水浒志传平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 行社1956年影印本。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
绪论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
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
凡此种种,都表明元初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第一章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总体风貌一、元代社会的特点(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国土空前辽阔。
《元史•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二)、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撞、融合,对手工业的大力提倡,商人地位提高,城市规模扩大。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其他城市之冠。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描写了杭州兴旺的景象:“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
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匝地人烟凑集。
”(三)、文人处境不幸,宗教僧侣享有特权,思想领域活跃松动。
二、叙事文学的兴旺发达(一)、叙事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二)、话本小说的兴盛(三)、戏剧的繁荣1.作品、作家数量颇多。
据统计,现存剧本,杂剧530多种,南戏210多种,有名有姓剧作家220多人。
2.戏剧题材广泛,演出频繁,拥有大量观众。
夏庭芝《青楼集志》:“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
”杜仁杰在散曲《庄家不识勾栏》:“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
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的都是人旋涡。
见几个妇女向台尚儿坐,又不是还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3.两大戏剧圈、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第一章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
元代前期是杂剧的全盛期。所谓“元曲四大家”;而王实甫以其不朽名作《西厢记》,与他们同时高居与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行列。
中国文学史(下)
第六编元代文学
概说
元朝历史阶段划分
1)自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为第一阶段;
2)由此至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即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为第二阶段;
3)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即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元杂剧之首”、“杂剧班头”“初为杂剧之始”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起
戏曲: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剧又称戏曲。
元杂剧的直接源头主要是两条:一是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一是宋到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特点,并从其他民间伎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发展起来的。
2.散曲的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一类,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在精炼含蓄方面不太讲究;
3.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情节写出人物正在进行活动着的情绪。
大量文人参与散曲的写作体现出:当元代文人摆脱了对政权的依赖而与市民社会接近,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伦理的束缚,散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更加充分自由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第二节秦简夫的杂剧
剧作见于著录的有五种,今存三种:《东堂主》、《剪发待宾》、《赵礼让肥》;
《东堂老》是元后期杂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品。剧中写富商赵国器因儿子扬州奴不肖,临终前向人呼“东堂老”的好友李实托子寄金。后扬州奴交结无赖、肆意挥霍,终于沦为乞丐,他所卖出的家产被李实用赵国器所留下的银钱买进。李实对扬州奴屡加教诲,使浪子回头,而后将赵家财产交还给他,让他重振家业。
3)元后期,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商业手工业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准。他们的诗在两个方面对于认识诗的发展趋向很有意义。一方面是诗中富于世俗生活的情调,他们讴歌城市的繁荣和人生的享乐,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乐观、进取的精神。另一个方面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一章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
元代前期是杂剧的全盛期。所谓“元曲四大家”;而王实甫以其不朽名作《西厢记》,与他们同时高居与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行列。
五、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为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诸宫调
金院本
四折一楔
第二节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二、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见于载录的六十六种,现存十八种。从题材的角度分为:
1.公案剧。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文章所表现的不是重义轻利的士大夫道德,而是更具有真实性的、与追求物质利益相联系的商人道德。
这是一部写实性特别强的作品。对后来尤其是明代文学中描写商人的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三节其他作家与作品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第三章元代散曲
大二下民院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大二下民院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第六编元代文学(一)元文学1.元代叙事文学繁盛的原因1、元代政治对叙事文学繁盛的影响2、经济发展对叙事文学繁盛的推动3、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因素4、叙事文学的繁盛与元代思想相对自由有关5、叙事文学的繁盛是其自身发展的结果 6、元代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 7、受北方音乐的刺激2.元诗四大家:虞集、揭�菟�、杨载、范�Z、3.元文学流派: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中州三杰―雷渊,搞度玉,李纯父酸甜乐府―贯云石,徐再思吴蔡体―铁崖体(铁体―杨维桢诗歌'“写人所不敢写,言人所不敢言”儒林四杰――虞集,揭�兴梗�黄�茫�柳贯4宫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的集诸家之大成、由不同宫调构成的大型说唱形式。
*关汉卿1.有关评价:关汉卿是中国的戏剧大师。
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东方)的莎士比亚”。
2.杂剧类型:一、暴露社会黑暗,通过公案寄托理想的:《蝴蝶梦》、《鲁斋郎》二、暴露社会黑暗以下层妇女生活为表现平台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三、历史剧《单刀会》3.补:关汉卿作品蕴含的三大人格意义:1立足于下层人民立场,将同情给予了被压迫者和被侮辱者,讴歌正义与善良,揭露和鞭挞丑恶现象,歌颂反抗精神;2借把杂剧当成毕身事业来表现对元代社会的轻蔑和愤怒;3.与下层演绎这为舞,为普及通俗文艺做出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4.本色派:元杂剧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
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其语言特点是: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使用方言、俗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舞台演出,易为大众接受。
5.关汉卿对杂剧的重要贡献:1)站在人生意识的高度揭示刚毅、坚强、不屈不挠是人生旅途中必要的精神,鼓励人们在抗争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命运,达到奋斗目标,强调人定胜天,变革现实的意识;2)颂扬人类美好的情感和崇尚的美德;6.《窦娥冤》的语言特点:1、通俗生动的戏剧语言2、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元杂剧一、简答题1.简述元杂剧的基本的体制特点。
2.简述元杂剧的发展情况。
3.简述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4、简述元杂剧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
二、论述题1.试论述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2.元杂剧的杰出成就主要是什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第一章关汉卿一、简答题1.简述《窦娥冤》情节结构的艺术特点。
二、论述题1.试论述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及窦娥的主要性格。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是关汉卿杂剧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试举例说明。
3.对窦娥的封建道德观念应如何认识?第二章王实甫《西厢记》一、简答题1.简述《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
二、论述题1.试论述《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三章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一、简答题1.简析《汉宫秋》第三折的艺术特色。
2.简析《李逵负荆》中李逵地性格特征。
3.谈谈《倩女离魂》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4.《赵氏孤儿》悲壮感人的原因何在?二、论述题1.《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哪里?2.《西厢记》的喜剧色彩主要表现在哪里?3.《西厢记》是怎样刻画崔莺莺叛逆性格的?4.为什么说“拷红”一折最充分地表现了红娘的性格。
5.举例说明“长亭送别”地特色。
第四章元代南戏一、简答题1.简析《琵琶记·糟糠自厌》中赵五娘的形象。
2.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
3.简析《拜月亭》中王瑞兰的人物性格。
4.简述《拜月亭》戏剧情节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元代散曲一、简答题1.简述散曲的体裁特点。
2.简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思想内容的深刻性。
第七章元代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元代经济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 储,暮获千金之利。‛——张之翰《议盗》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 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 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 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行记》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 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形式, 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 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 主要矛盾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莺莺、 张生为代表的反封建叛逆者组成。次要矛盾是莺莺、 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 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
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进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 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嗜好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
荣与兴盛
蒙古贵族对歌舞伎乐特别嗜好,南宋孟珙的 《蒙鞑备录》记载:国王出师,亦要女乐随行。
(3)元代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 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大加强,对元杂 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录
元代文学概况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南戏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 (1234—1368)
一、社会概况
1、元代的疆域 《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海表 辽左
2、元代等级制度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考试
第六编元代文学1、“宗唐得古”:指的是元代许多诗人在创作上,以唐诗和魏晋古诗为皈依,这是由于他们不满意宋代以文为诗、以理入诗的倾向,要求注重诗歌的形象性。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界中声色的细微变化,捕捉审美主体内心世界的细微律动,并用流畅的语言和韵律表达出来。
2、孔三传,首创诸宫调。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3、关汉卿,戏剧语言以“本色当行”著称。
代表作《窦娥冤》。
窦娥的形象:窦娥是一个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首先,她孝顺婆婆,细心照料。
其次,她坚贞不渝,从一而终,对于张驴儿的逼迫,她坚意不从。
再次,她的反抗精神是最可贵的,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
《窦娥冤》中的戏剧冲突:A社会冲突:①流氓横行②吏治腐败③高利贷盛行(窦娥悲剧的始作俑者);B道德冲突:①明镜高悬廉明道德与草菅人命、贪污昏庸的冲突②孝与不孝的冲突;C意志冲突:①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的冲突②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寄愿于天地鬼神③明知道德无用与不得不服从道德的矛盾。
4、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的女性形象: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西厢记》在语言上艺术特色:a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种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c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5、纪君祥,代表作《赵氏孤儿》。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概说元代文学的时限:约从蒙古灭金统一北中国起(1234)至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约134年。
称国号为“元”是1271年,灭宋是1279年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在整体上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叙事性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而传统的抒情文学退居其次。
由此,文学的受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审美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所以元代是中国古代文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一、元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在元代,戏剧、散曲,话本等俗文学空前兴盛,而诗歌,散文则相对衰落了。
这一文学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元朝大统一局面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北宋以来长期积弱不振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各兄弟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但蒙古贵族入主中原,重武功而轻文治,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政策,使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自然给文学的发展也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淋把全国各族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这四等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是极不平等的。
汉族人处于最低贱的地位,处处受到歧视和压迫。
汉族文人儒士同样遭受歧视压迫,有的甚至沦为奴隶。
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处于“九儒十丐”的卑贱地位。
元代又长期废止科举,堵塞了文人进身之路。
其中一部分文人被迫走上了与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组成“书会”,为勾栏行院编写演唱脚本,成为元杂剧创作的主力军。
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代特别的专业作家群,促进了元代文学的繁荣。
(二)社会经济方面。
习惯于游牧和征战的蒙古贵族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肆意杀戮掳掠,一度严重破坏了我国传统的封建农业经济。
元世祖忽必烈改用汉法治理汉地,农业生产才获得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而元朝统治者对手工业却特别重视。
为满足生活享受和军政需要,他们集中工匠,设立匠局管理,使手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元明清文学史 重点
明清文学史复习思考题第六编元代文学史元代文学绪论2.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元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它对广大汉族地区实行全面的民族压迫与经济掠夺,使元代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得出来:在军事上实行残酷镇压,在经济上大搞掠夺,在政治上实行歧视。
二、元代是儒生地位空前低下的时代。
我们知道,在过去,儒生几乎是的唯一出路就在科举。
但是,蒙古太宗入主中原以后,只在(太宗九年,1237年,金亡后三年秋八月)搞过一次科考,然后就一直到了仁宗延祐二年(1315)方才恢复。
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儒生几乎是看不到自己的出路的。
而且即使恢复科举后,科考也是时断时续,而且仍然体现不平等的民族的歧视思想。
三、元代是一个文化融合、思想活跃的时代元代尽管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儒生地位空前低下,但是元代又是一个文化融合、思想活跃的时代。
3.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叙事文学的兴盛。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群体的壮大,适应市民欣赏口味的叙事文学在唐宋两代的基础上迅速兴盛起来。
其中戏剧——包含杂剧与南戏,作家辈出,名作如林,成为元代成就最高的文学。
戏剧而外,小说也进一步发展。
二、元代抒情文学的衰退。
相比之下,元代的抒情文学则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
元代抒情文学的代表——散曲,虽然同样作者众多,作品也不少。
但总体成就远不如戏剧,尤其是杂剧。
“诗词”虽然仍处于所谓“正宗”的地位,而且也有所创新,但就它们的总体创作而言,其成就纵向看远不如唐、宋,甚而是清代也不如,横向看也不如同时代的散曲。
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
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
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
元杂剧较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从思想到艺术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元代文学史元代文学绪论【思考题】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5.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章关汉卿及其创作【思考题】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第二章王实甫及其创作【思考题】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第三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思考题】1.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2.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3.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其美学价值如何?第四章南戏【思考题】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第五章元代诗文【思考题】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第七编明代文学史明代文学绪论【思考题】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思考题】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第二章《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思考题】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3.小说《水浒传》和元杂剧“水浒戏”在内容选取上有何差异?第三章明代诗文【思考题】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思考题】1.名词:神魔小说。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思考题】1.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第六编元代文学填空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134年。
2.金末元初,在唐代杂文、说唱、竹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渗透和启蒙下,文学世界发展为戏剧,并融入舞蹈、说唱、杂技、噱头等表演元素。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分离,出现了南戏和杂剧两种类型。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使这种叙事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
3、剧本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
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可分净、旦、末、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在剧中歌唱。
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节,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4、杂剧的曲调由少数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中原传统衍繁,彼此同源;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南北差异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生活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杂剧;剧作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以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剧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押韵灵活的新体裁,可以横向押韵,也可以横向押韵,还可以在句子中添加连环词。
作者纯粹以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克白无关。
散曲的语言倾向于口语化,部分音乐的音节分散。
散曲的艺术表现方式更多地是“赋”,而不是现代诗歌和词。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与每以简直含蓄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二、填空口头故事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传说。
后来,人们用“词”来指代口头的“故事”。
古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元曲四大家
关、白、马、郑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 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 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 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 郑为妥也。”
代言体:成熟戏剧形式。 结构:四折、一楔子。 唱词和演唱特点:每一折用同一宫 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
“旦本”:正旦所唱的本子 “末本”:正末所唱的本子
散白:用当时的口语 韵白: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
宾白:
科范:简称“科”,指动作、表情 等。 角色:旦、末、净、外、杂。
都市繁荣
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思想活跃
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儒学影响力日益下降。
反对封建礼教 儒生地位下降
儒生地位下降
宋· 郑思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 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 十丐。” 谢枋得《叠山集》:“滑稽之雄,以儒者 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 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 也,谓其无益于国也。”
散曲同词在格律形式方面的不同:
第一,韵脚较密 第二,韵部的区分和诗词不同 第三,韵脚可以平仄通协; 第四,是对仗的变化较多 第五,句式变化较大 第六,可以添加衬字 字数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如前引关汉卿《南吕一枝 花· 不伏老》套数中的一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 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只有“我是一粒铜豌豆”七 字为曲谱所规定的,其余都是衬字。 总括起来说,散曲的格律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中,它也比 词来得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它又允许较大程度 的自由发挥。
第六编 元代文学作品概述
第六编元代文学作品概述、《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爱情故事:《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周胜仙、范二郎。
公安故事:《错斩崔宁》、《合同文字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贴和尚》宋人编的有《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梁公九谏》:是讲史话本的早期作品,凡九段,叙述唐狄梁公(仁杰)九次进谏,反对武则天策立武三思为储君;段落整齐,文辞古朴,简明扼要。
《宣和遗事》:分前后二集,记述北宋衰亡、金人入侵和南宋建都临安的经过。
其中含有梁山伯故事,像杨志卖刀、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十六人聚义梁山、宋江受招安征方腊等,略具后来《水浒传》的雏形,其叙事简略,类似纲要。
《五代史平话》,分梁、唐、晋、汉、周五个部分,断代编述。
它以《资治通鉴》为主要依据,吸收新、旧《五代史》的某些内容,并捏合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
各部分大体以编年为经,以事件为纬;综观则颇合史书框架,细读却饶有说书情趣。
像《五代梁史平话》叙述黄巢出世及早年经历,将黄巢塑造成一个有异秉的奇人,富于神异和传奇色彩。
又如《五代晋史平话》写石敬瑭早年与哥哥发生争执,其兄“被敬瑭挥起手内铁鞭一打,将当门两齿一齐打落了”。
从此敬瑭不敢回家见父亲,浪荡出走外州。
颇为生动地刻划出石敬瑭蛮横的性格。
整部《五代史平话》规模较大,在演述兴衰的同时,大休贯串着儒家的正统史观。
但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仍是黄巢、石敬瑭、李克用、刘知远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全相平话五种》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元至治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即《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及《三国志平话》。
五种书,版式一样,均为上图下文。
文字粗率,时有讹误,似出于民间艺人之手。
文字与图画合刊,显是供人阅读之用,其读者对象当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民众。
它们与《五代史平话》一样,既依傍史实,又杂以民间传说故事,有虚有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清诗坛概况第一节元代诗歌创作概况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统一,一方面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三百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的割据状态,减轻了由于长期战乱造成的灾难和负担,另一方面来自漠北的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的渗入和融合,使得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态。
元代是叙事性文学样式—杂剧的发展变迁、繁荣兴盛的历史时期,诗文创作相对衰落。
一些作家,在其诗歌创作中,体现出社会历史时代特征:前期:刘因、赵孟頫中期延祐年间: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号称元诗“四大家”,后期的王冕、杨维桢等。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涌现了少数民族诗人,体现出民族文化历史性交流的特征,其中以萨都剌成就最高。
(一)诗歌的新变:散曲的兴盛与发展。
散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音乐的发展兴盛起来的诗歌样式,其特点在于:用韵加密、添加衬字、平仄通押,尤为显著的是:叙事因素增强。
散曲有两种体式:小令和套数。
元代散曲一、散曲的兴起和特点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散曲的名称,是相对于剧曲(即杂剧)而言的。
散曲在当时称为乐府,如杨朝英所著《大平乐府》、无名氏所著《乐府新声》、《乐府群玉》等,都是散曲集。
到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方有散曲之称,但单指小令,跟我们今天用来兼指小今和套数又不尽相同。
散曲和词一样,都是来自民间的合乐歌唱的长短句。
宋金对立时期,北方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曲与汉族北方地区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产生了散曲这种新的诗歌形式。
开始在民间流传,以后又传到知识分子中间,特别受到为瓦肆勾栏艺人写作的书会才人的重视和热爱。
可以说,散曲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学形式推陈出新的结果。
散曲的主要形式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也叫“叶儿”,是单支的曲子,很象一首单调的词。
小令包括“带过曲”:小令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者算作小令的变体。
它是由同一宫调中音律恰能衔接便于连唱的两三支曲调组成,如[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由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联缀而成的组曲。
曲调的联缀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格式,一般都有“尾声”,并要求一韵到底。
套数可长可短,短套可以短到只有两支曲子。
和词比较,散曲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词必须严格按照词谱格式填写,散曲则可以在正格之外增加衬字。
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中[黄钟尾]的开头两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从正格的十四字拓展到了五十三字,衬字多达三十九个。
衬字的增加,大大加强了思想表达的灵活性和语言的生动性,提高了曲词的表现力。
第二、的押韵要分平仄声,不能通押,但有时可以换韵。
散曲则是按照当时北方实际的语音押韵,平、上、去三声通押,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鸦”、“家”、“涯”三字是平声韵,“马”是上声韵,“下”是去声韵,平、上、去和谐地通押在一起。
第三、用韵较密,几乎每句都押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
艺术风格:质朴自然、明快泼辣、尖新酣畅。
据今人隋树森辑录的《全元散曲》所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二百多人,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套。
散曲的内容,大多是些有关山林隐逸、叹世写景和男女风情之作,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特定情感,也有一些反映元代特定社会现实的作品。
二、元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前期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和白朴,此外重要作家还有杨果、卢挚、姚燧等。
他们的散曲多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鄙薄,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颂,对男女爱情的歌唱,对自然风光的神往,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逃避现实情绪。
在艺术上,富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饱含着北方民歌中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有“蛤蜊”风味。
关汉卿:存小令57首,套数14套。
内容以写男女恋情为多,风格本色自然,如[南吕·四块玉]《别情》。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品。
这篇散曲生动概括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艺术道路,真实表现了他的思想性格和生活情趣,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黄钟尾]一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艺术特色:曲中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句,节奏铿锵,具有精神抖擞、斩钉截铁的意味。
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如首两句,作者在本格七、七句式之外,增加了39个衬字,使之成为散曲中少见的长句。
而这些长句,实际上又以排列有序的一连串三字短句组成,从而给人以长短结合舒卷自如的感觉。
这种浪漫不羁的表现形式,恰能表达浪漫不羁的内容,以及风流浪子无所顾忌的品性。
《太和正音谱》说:“关汉卿词,如琼筵醉客。
”马致远:近人辑《乐篱乐府》一卷,收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内容:多写隐居乐道的生活和恬适的情趣,其中有怀才不遇的心情,也有消极厌世的思想。
其艺术风格不是单一的,既有元前期散曲常见的本色洒脱,又有一批作品是“典雅清丽”(《太和正音谱》)的。
他的两首《秋思》最有名。
《中原音韵》认为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是“万中无一”之作。
揭露了昏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马致远最著名的小令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一个飘泊天涯的游子思家而不得归的惆怅心情。
开头三句写景。
两字一景,一句三景,三句排出九种景物,构成一幅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荒郊古道秋景图。
干枯的藤,苍老的树,点染出萧索凄清的秋色和秋意,给人以一种清冷悲凉的感觉。
加之黄昏时鸣噪着正在归巢的乌鸦,更能引动一个流落在外、无所依归的旅人的一怀愁绪。
清清的流水,精致的小桥,充满暖意的人家,仿佛使人感受到家人团聚的无限温暖,又从另一个角度牵动离人怀乡的思绪。
开端两句在色调、气氛和意境上相反,但相反而相成,肃杀苍凉的秋景和亲切幽静的人家构成暗与明、冷与热的鲜明对照,而游子思归的情绪从而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
第三句写荒凉的古道上,刮起阵阵萧瑟的秋风,旅人骑着一匹瘦马,正无所归止地踯躅前行。
这里已不再是单纯写景,客观的物象涉及到抒情主人公自身,从马的瘦弱能够联想到骑在马上的旅人的艰辛和困顿。
末尾两句写到人。
不仅点出时间已到了薄暮投宿的时刻,而且展现出旅人面前茫茫无尽的天涯之路。
两者相结合,进一步传达出飘泊无依的旅人那种彷徨凄哀的心情。
艺术特征:构思巧妙。
题目是《秋思》,却不直接写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几组寻常却又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的描写,创造出一种充满凄冷孤寂之感的意境,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来。
句法也很有特色。
作者不求主谓语结构的完整,而是把九个名词性词组排列在一起。
单调的句子结构,恰与寥落的物象和孤寂的心境相协调;而多层密集的排比形式又正好显示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深远的艺术境界。
这首小令不仅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而且内容与形式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评曰:“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元剧之文章》)。
白朴:存小令36首,套数4套。
多写男女情爱,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质朴自然,清爽秀美,有的曲子阑入词境,婉约清丽,流宕疏朗,别具风趣。
如[喜春来]《题情》: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
越间阻,情越。
曲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十分泼辣、大胆,这种性格被他写进杂剧《墙头马上》,曲词也被郑光祖作为张倩女的唱词。
郑振铎说:“他的散曲,俊逸有神,小令尤为清隽”(插图本《中国俗文学史》)。
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张可久(1270?-1348?),存小令855首,套数9套,作品数量为元代散曲作家之冠。
近人辑有《小山乐府》6卷。
他的散曲多写山水风景和个人情怀,艺术上融合诗词技法入曲,注重形式格律,形成典雅工丽的风格。
如[中吕·普天乐]《西湖即事》:蕊珠宫,蓬莱洞。
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
缥缈佳人双飞凤,紫箫寒月满长空。
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
张可久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作品,如[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借古咏今,意在言外,十分含蓄的表达了对元统治者的喷恨和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这在张可久的散曲中是很宝贵的。
乔吉(1280-1345),《全元散曲》收他的小令209首,套数11套。
散曲多为吟咏山水、寄情诗酒、青楼调笑之作,也间有一些不满现实的作品。
艺术上雅俗兼备,独具特色。
张养浩:(1269-1329)[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他的代表作: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洛。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作者从前面的描写抒怀中得出的结论,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内容,点明了主题,含意深邃丰富,情感悲愤沉郁。
睢景臣,以[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最负盛名这是一篇杰出的讽刺作品。
它讽刺的对象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思想意义不可低估。
曲却对历史上声威煊赫的汉高祖,无情地揭破他龙种不凡的神话,剥掉他“神圣尊严”的外表,还他以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
作者用笔恣肆,无所顾及,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把至尊天子的“圣威”踏在一个普通庄稼汉子的脚下。
这样写,当然不止是亵渎一个汉高祖,而是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皇权至尊地位的蔑视,突破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正统观念,这在当时是一种很进步的思想。
这套曲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
全篇从乡民的角度描写,用乡民的眼睛观察,以乡民的口吻叙述,明快直率,谈谐幽默,泼辣有力,形成嘻笑怒骂的艺术风格,收到痛快淋漓的揭露效果。
《录鬼簿》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