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2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圣才出品)
2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10-26 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产量决策和均衡分析 ①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即 AR SAC ,厂商获得利润。当市场价格为 P1 时,相应 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1 ,根据 MR = S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厂商选择的最优 产量为 Q1 。此时厂商利润总量为 E1F1 OQ1 ,相当于图 10-26 中矩形 H1P1E1F1 的面积。 ②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即 AR = SAC ,厂商的利润刚好等于零。相对于第一种情 况,市场价格由 P1 下降到 P2 ,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相应地向下平移到 d2 ,恰好与短期平 均总成本 SAC 相切于最低点 E2 ,短期边际成本 SMC 曲线也经过该点。由于该点就是 SMC 曲 线和 MR 曲线的交点,所以,E2 点就是厂商的短期均衡点,相应的均衡产量为 Q2 。在这一低 均衡点上,厂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所以, SMC 曲线与 SAC 曲线的交点也被称为厂商的收 支相抵点。 ③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即 AVC AR SAC ,厂商亏损, 但继续生产。当市场价格下降到 P3 ,对于的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3 , SMC 曲线和 MR3 相 交所决定的短期均衡点为 E3 ,此时厂商亏损额为 F3E3 OQ3 ,明智的厂商仍继续生产,因为 这样能在用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之后,还能弥补不变成本的一部分,生产要比不生产 强。
(2)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的短期均衡 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那么,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由所有厂商的 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成的。或者说,把完全竞争行业内所有厂商的 SMC 曲线上等于 和高于 AVC 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水平相加,便构成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如图 10-27 所示。 由于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所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 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且,行业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能 够使所有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行业短期供给量。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与市场)【圣才出品】
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1.试论述企业的目标。
请谈谈企业除利润外的其他目标,这些目标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关系如何。
答:(1)企业的目标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直是经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尽管在企业目标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一种能完全替代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观点。
企业之所以确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于企业所有者仍是企业利润的最后归属者、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等。
根据利润最大化假设建立的厂商模型,可以得出有关厂商行为的可供检验的理论假说。
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即:TR TC π=-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 d d 0d d d R C Q Q Q π=-=,即d d d d R C Q Q =。
由于d d R MR Q=,d d C MC Q =,所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 MC =。
企业需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以获取最大利润。
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R MC =的基础上,MR MC =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
(2)企业的其他目标①销售收入最大化。
鲍莫尔认为,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组织中,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并不是企业直接的经营者,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委托经理(代理人)做出的。
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之间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对经理人员的地位、声望和收入的影响大于利润。
因此,经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转而追求其他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
②经理人员效用最大化。
威廉姆森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并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公司经理的行为,经理人员除追求正常的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之外,可能还追求诸如职工规模、个人名声等其他效用目标。
③满意利润。
西蒙认为利润最大化假设是不现实的,现实中确定产品的需求函数非常困难。
要求经理利润最大化会遇到三个障碍:一是由于信息汇集能力的局限性,要制定出完全可能的方案几乎不可能;二是由于人类计算能力的有限性,对各个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精确计算也是不可能的;三是经理不一定具有固定不变的偏好函数。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圣才出品】第⼗四章市场失灵与外部性1.什么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如何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向和作⽤结果具有两⾯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降低成本⽀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或社会不利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也不能达到个⼈和社会的最⼤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利益会⼩于社会利益,⽽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成本⼜会⼩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P V 、S V 和P C 、S C 分别代表某⼈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利益、社会利益、私⼈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S P V V >、,但⼜有P P S V C V <<,则此⼈显然不会进⾏该活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S P P P V V C V ->-,这⼀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S P V V -⼤于私⼈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P P C V -。
可见,这个⼈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部分来补偿进⾏活动的私⼈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状况变好⽽没有任何⼈状况变坏。
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活动的⽔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平。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解 :(1)将需求函数Q d= 50-5P 和供给函数Q 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Q s , 有 :50- 5P= -10+5P 得 : Pe=6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 得 : Qe=50-5 × 6或者 , 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 s =-10+5P , 得 :Qe=-10+5 × 6所以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 和原供给函数 Q s=-10+5P, 代入均衡条件 Q d= Q s有 : 60-5P=-10+5P 解得 Pe =7以均衡价格 Pe =7 代入 Q d=60-5p , 得 Qe=25或者 , 以均衡价格 Pe =7 代入 Qs =-10+5P, 得 Qe=25所以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 Qe=25(3)将原需求函数 Q 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 代入均衡条件 Q =Q , 有 : 50-5P=-5+5P 得 P =5.5ds e以均衡价格Pe=5.5 代入 Q d =50-5p,得 Qe=50-5× 5.5=22.5所以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 ,Qe=22.5 图略。
(4)( 5)略2.解:(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 e d=1.5(2)由于当 P=2 时, Q d=500-100*2=300,所以,有:dQ P 2 2d. ( 100)edP Q 300 3(3)作图,在 a 点 P=2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e =GB/OG=2/3或者 e =FO/AF=2/3d d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 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 e d =2/33 解 :(1) 根据中点公式求得: e s 4 3(2) 由于当 P=3 时, Qs=-2+2 ×3=4 ,所以dQ P 3e s .2 1.5dP Q 4(3) 作图,在 a 点即 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AB/OB=1.5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1.54.解:(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 可以很方便地推知 : 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 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 其理由在于 , 在这三点上都有 : e d=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 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 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 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 且有 e da<e df <e de其理由在于 : da在 a 点有, e =GB/OG在 f 点有, e df =GC/OG在 e 点有, e de=GD/OG在以上三式中 , 由于 GB<GC<GD所以 e <e <ededa df5.解:(1)不相等。
微观经济学(任保平版)课后题答案 科学出版社
第二章1在经济学中,稀缺和短缺有什么区别?在一个不受管制的经济中,稀缺和短缺是否存在?短缺是收入约束下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稀缺意味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与收入没有关系的。
稀缺和短缺都存在,举例说明,石油在短时间内会因为供不应求,形成短缺,从而价格上扬,但石油的稀缺却不能通过通过它们来克服,因为稀缺是一种客观存在,石油的储存量是固定的。
2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最根本的是因为存在需求约束。
需求约束:人们的收入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同时人们用于某一物品的花销也是固定的,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人们的收入具有稳定性,就好像一个常数,这样,在一定时间内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与商品价格之间就存在反比的关系。
3为什么供给曲线右上方倾斜?供给曲线认为货币工资和原材料价格提高和物价水平提高幅度相等,所以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的曲线,此时国民收入不会因物价变动而变动。
如果存在工资刚性等沾性假设,即为凯恩斯供给曲线模型,为一条水平曲线。
供给曲线右上方倾斜恰好介于这两种极端模型之间,属于常规总供给曲线,因为工资、价格具有沾性、但沾性不是完全的,因此曲线右上方倾斜,再达到充分就业时,产出已无法增加,需求增加导致物价直线上升。
4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与联系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
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
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供给量是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希望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5什么是均衡价格,如何形成和变化的。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圣才出品)
1 / 5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2-1 需求的变动 如图 2-1 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和 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 D0 到 D1 ),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 D0 到 D2 )。
=
dQ dP
P Q
。
供给的价格弹性根据 es 值的大小也分为五个类型。es 1 表示富有弹性;es 1 表示缺乏
弹性; es = 1 表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es = 表示完全弹性; es = 0 表示完全无弹性。影响
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时间长短、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及产品的
3.供给 答: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 品的数量。供给的概念包含以下几点内容:①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的,比如一个月或一年,而 不是某一个时点上的;②供给是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数量,即供给是一组与价格水平对 应的供给数量,而不是一个供给数量;③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④供给是生产者能够提 供的,如果生产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的意愿而没有提供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 能算作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 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的变动是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
2 / 5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解:(1)将需求函数Q d = 50-5P 和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50- 5P= -10+5P 得: Pe=6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Q d =50-5p ,得: Qe=50-5×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Q s =-10+5P ,得:Qe=-10+5×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 =60-5p 和原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 Q s 有: 60-5P=-10+5P 解得Pe =7 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 d =60-5p ,得 Qe=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s =-10+5P, 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Qe=25(3)将原需求函数Q d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 50-5P=-5+5P 得 P e =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 d =50-5p,得Qe=50-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图略。
(4)(5)略 2.解:(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e d =1.5 (2)由于当P=2时,Q d =500-100*2=300, 所以,有: 22.(100)3003ddQ P dP Q e =-=--*=(3)作图,在a 点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OG=2/3或者e d =FO/AF=2/3 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3解:(1) 根据中点公式 求得:43s e =(2) 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3.2 1.54sdQ P dP Q e ==⨯= (3) 作图,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 =AB/OB=1.5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解:(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 e d =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 da <e df <e de 其理由在于: 在 a 点有,e da =GB/OG 在 f 点有,e df =GC/OG 在 e 点有,e de =GD/OG在以上三式中, 由于GB<GC<GD 所以e da <e df <e de 5.解:(1)不相等。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答: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是消费者、厂商,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
在经济研究中,往往从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出发,推导出一定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律。
比如,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解析](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处以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用e d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Q和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用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变动量,则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e d Q P PQ。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商品的替代数目和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等,另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则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长;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长,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2.需求收入弹性[解析](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的收入变动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如果用e 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I和ΔI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用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的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e MQ II Q。
(2)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来判断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即e 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该商品就是正常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负值,及e 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需求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3.蛛网模型[解析]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其考察的是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它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需求价格弹性解析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处以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用 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 和Q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用 和P ∆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变动量,则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d e Q P P Q ∆=-∆。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商品的替代数目和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等,另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 ,即商品富有弹性,则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长;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长,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需求收入弹性解析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的收入变动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如果用 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 和Δ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用 和Δ 分别表示需求的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eMQ II Q∆=∆。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来判断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即 ,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该商品就是正常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负值,及 ,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需求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蛛网模型解析 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其考察的是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它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二篇 需求的微观分析第四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第五章 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第三篇 供给的微观分析第七章 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第四篇 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第十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五篇 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第十三章 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第十五章 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1.试述GNP、GDP、NNP、NI、PI、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从收入法的角度出发,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
凡是本国居民创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
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是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从GNP中减去折旧,就可以获得国民生产净值(NNP):NNP=GNP-折旧。
从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企业间接税,可以得到国民收入(NI):NI=NNP-间接税。
国民收入包括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总和,由五部分收入组成: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和净利息收入,即: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利润和交纳的社会保障金,再加上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和利息调整等,可以得到个人收入(PI):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收入再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收性支付,就可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为什么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使用实际GDP?答: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2000年的名义GDP就是以2000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总产出的价值。
造成不同年份名义GDP 变化的原因有两个,①物质产量的变化;②市场价格的变化。
因此,如果将不同年份名义GDP进行比较时,就不能确定GDP增长中有多少是由于产量增长引起的,又有多少是由于价格上升造成的。
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1.已知某一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Q d=50-5PQs=-10+5PQ d=Q s解之得:P e=6,Q e=20(2) Q d=60-5PQ s=-10+5PQ d=Q s解之得:Pe=7,Qe=25(3) Q d=50-5PQ s=-5+5PQ d=Q s解之得:P e=5.5,Q e=22.5(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求解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一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 E所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为 P e=6时,有 Q s=Q d=Qe=20;当均衡数量Q e= 20时,有 P S=P d=P 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函数中的参数(50,一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一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6和Q e=20。
类似地,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和(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都得到了体现。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二篇 需求的微观分析第四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第五章 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第三篇 供给的微观分析第七章 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第四篇 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第十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五篇 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第十三章 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第十五章 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宏观经济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并对这些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和政府政策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
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1)总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总量研究方法又被称为整体分析,是以经济发展的总体或总量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假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来进行的,它把制度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国民经济的个量都看成是不变的和已知的,在此前提下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两种。
实证分析方法不涉及任何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经济规律,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这些规律或关系对经济行为结果进行分析、预测;规范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问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规范经济学要对经济现象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分析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因此它具有特别明显的主观性。
(3)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NEW)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论:市场和价格第1章 绪 论1.1 课后复习题详解1.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2.1 课后复习题详解2.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2篇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竞争性市场第3章 消费者行为3.1 课后复习题详解3.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4章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4.1 课后复习题详解4.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4章附录 需求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课后练习题详解第5章 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5.1 课后复习题详解5.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6章 生 产6.1 课后复习题详解6.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7章 生产成本7.1 课后复习题详解7.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7章附录 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种数学的处理方法课后练习题详解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8.1 课后复习题详解8.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9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9.1 课后复习题详解9.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3篇 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第10章 市场势力:垄断与买方垄断10.1 课后复习题详解10.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1章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11.1 课后复习题详解11.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1章附录 联合厂商的内部转移定价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12.1 课后复习题详解12.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3章 博弈论和竞争策略13.1 课后复习题详解13.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4章 投入要素市场14.1 课后复习题详解14.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5章 投资、时间及资本市场15.1 课后复习题详解15.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4篇 信息、市场失灵以及政府的角色第16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16.1 课后复习题详解16.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7章 信息不对称市场17.1 课后复习题详解17.2 课后练习题详解第18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18.1 课后复习题详解18.2 课后练习题详解附录:指定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第1篇 导论:市场和价格第1章 绪 论1.1 课后复习题详解1.人们常说,一个好的理论是可以用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来加以证伪的。
科学出版社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课后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早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彖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冋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冇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牛•产总值(GNP):—国居民拥有的牛: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 GNP与GDP关系:GNP二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索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 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是以现实价格作为衡量产品和服务价值量的标准)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是以不变的价格为标准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木。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12、未来值:未来值二现值+利息。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耍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二章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在经济学中,稀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短缺有何区别?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稀缺是否存在?短缺是否存在?答:(1)稀缺和短缺的区别短缺是指经济发展中资源、产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一种经济现象。
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无限性的需要和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稀缺是一种相对性的比较,而短缺是说物质的缺乏,是一种客观上的不足。
(2)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稀缺是肯定存在的,短缺是可能存在的。
稀缺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取决于市场属性,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才有必要进行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能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得以有效配置,社会所供给的产品与社会需求的产品恰好使价格处于均衡状态下,此时不存在短缺。
但由于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原因,使得市场失灵,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往往并不相等,因此可能存在短缺。
2.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答:需求函数、需求表及需求曲线所描述的商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的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因此,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产量的坐标系中,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答:供给函数、供给表及供给曲线所描述的商品供给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供给定理。
其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定理也只存在于平均意义上,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其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符合供给定理的描述,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产量的坐标系中,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4.试析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和联系。
答:(1)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需求量。
在图形上,需求为一条线,而需求量为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与此相应,需求曲线的变动就分为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两种情况。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由于它并不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化、偏好改变)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
需求曲线的两种变化情况如图2-16所示,在需求曲线1d Q 上,A 移动到B 表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从d1Q 移动到d2Q 表示需求的变动。
图2-16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2)供给和供给量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供给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厂商供应的商品数量。
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
在图形上,供给为一条曲线,而供给量为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
与此相应,供给曲线的变动就分为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两种情况。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由于它并不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生产技术)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动。
这种变动会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供给曲线的整体移动。
供给曲线的两种变化情况如图2-17所示,A 移动到B 表示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曲线从1s Q 移动到2s Q 表示供给的变动。
图2-17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5.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答: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状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而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预。
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在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价格会逐步调整直至均衡。
假定某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若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该商品市场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将增加,需求则减少,供给超过需求,出现过剩的供给,这样必然会引起供给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压低的力量。
价格的下降,导致需求量的增加,进而使供给量减少,供给和需求差额逐渐缩小,直到达到均衡。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将增加,供给则减少,需求超过供给,出现需求过度,这也必然会引起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提高的力量。
价格的上升,导致供给量的增加,进而使需求量减少,供求差额逐渐缩小,直至达到均衡。
6.试述市场经济中价格的作用。
答: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市场价格,而价格反过来又调节厂商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并最终实现市场均衡,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用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体制,因此,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和需求是价格的决定因素,而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又反过来影响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决策,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并最终实现市场均衡。
7.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会歉收。
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要涨价,农民收入会增加,对此你有何评论。
答: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
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做出准确判断。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
这种现象可以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图2-18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如图2-18所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是缺乏弹性的。
农民丰收使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 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1P 下降为2P 。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产量增加的幅度,最后致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111OPE Q 和222OP E Q 的面积之差。
8.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505d Q P =-,供给函数为105s Q P =-+。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函数变为605d Q P =-。
求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供给函数变为55s Q P =-+。
求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解:(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505105d s ds Q P Q P Q Q =-⎧⎪=-+⎨⎪=⎩解得:6e P =,20e Q =。
即均衡价格为6,均衡数量为20,如图2-19中E 点所示。
(2)由新的供求均衡模型:605105d s ds Q P Q P Q Q =-⎧⎪=-+⎨⎪=⎩解得:7e P =,25e Q =。
即均衡价格为7,均衡数量为25,如图2-19中1E 点所示。
(3)由新的供求均衡模型:50555 d s ds Q P Q P Q Q =-⎧⎪=-+⎨⎪=⎩解得: 5.5e P =,22.5e Q =。
即均衡价格为5.5,均衡数量为22.5,如图2-19中2E 点所示。
图2-19 均衡图9.假定需求函数为500100d Q P =-,计算:(1)价格在2元和4元之间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价格在2元和4元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解:当2P =时,500100300d Q P =-=;当价格4P =时,500100100d Q P =-=。
(1)价格在2元和4元直接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为: 121210030024200634230010024002d P P Q E P Q Q +∆-+=-⋅=-⨯=⨯=∆+-+ (2)价格在2元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d 22100d 3003d Q P E P Q =-⋅=--⨯= 价格在4元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d 41004d 100d Q P E P Q =-⋅=--⨯=10.假设某农民的谷物短期供给弹性是0.3,而长期供给弹性是2,如果谷物价格下降30%,在短期和长期中,供给量会分别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价格上升15%,在短期和长期中,供给曲线会分别发生什么变化?在两种情况下,农民的收益会如何? 解:(1)若谷物价格下降30%,则: ①在短期,供给弹性为:0.3d QQ E P P∆==∆,由30%P P∆=-,则有: ()0.330%9%d Q P E Q P∆∆=⨯=⨯-=- 即在短期,当谷物价格下降30%,那么供给量减少9%。
假定价格变化前的价格为0P ,供给量为0Q ,价格变化前的总收益为00TR P Q =,价格变化后的短期总收益为:()()0000130%19%0.637TR P Q P Q P Q =⨯=-⨯-=由此可知,农民收益减少。
②在长期,()230%60%d Q P E Q P∆∆=⨯=⨯-=-,即当谷物价格下降30%,供给量减少60%。
此时总收益为:()()0000130%160%0.28TR PQ P Q P Q ==-⨯-=,故农民收益减少。
(2)谷物价格上升15%,则: ①短期:0.315% 4.5%d Q P E Q P∆∆=⨯=⨯=,即当谷物价格上升15%,那么供给量增加4.5%。
总收益:()()0000115%1 4.5% 1.20175TR PQ P Q P Q ==+⨯+=,由此可知,农民收益增加。
②长期:215%30%d Q P E Q P∆∆=⨯=⨯=,即当谷物价格增加15%,供给量增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