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脓肿化脓性关节炎影像表现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课件ppt课件
髓组织、松质骨及内 层2/3密质骨。
• 脓肿进入关节腔,儿
童骺板阻挡。
.
4
.
5
死骨的转轨
• 小的死骨
被肉芽组织吸收或经窦道
排出体外。
• 大的死骨
难以吸收或排出,长期存
留体内,窦道经久不愈
慢性骨髓
炎。
.
6
新生骨形成
• 坏死组织及死骨的周围因炎症充血的刺激
产生新骨。
• 包壳骨:大块死骨周围产生的骨性包壳,
染灶较难确定。
.
8
.
9
临床表现
• 寒战、高热:T>390C,儿童出现烦躁、不
宁,呕吐与惊厥;重者出现昏迷和感染性 休克。
• 患区剧烈疼痛:患肢屈曲,肌肉痉挛,不
敢活动,拒按。
• 患区皮温升高
• 局部肿胀
• 临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
.
10
临床表现
• 病理性骨折 • 脓肿穿破后,症状立即缓解 • 特殊类型的骨髓炎:细菌的毒性比较低。
用过抗生素的病例X线阳性表现的时间可延迟至一 月左右。
.
12
急性骨髓炎X线的表现
• 早期:层状骨膜反应和干骺段骨质疏松;
当微小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表现 出骨的虫蚀样骨破坏。
• 晚期:死骨及死腔,明显的骨膜反应。可
能的病理性折。
• CT: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
13
急性骨髓炎核素扫描
急性骨髓炎X线表现
47
3、创伤后骨髓炎
• 定义:常见开放性骨折术后的感染,闭合骨折或
其他骨关节手术后的感染。分为为急性和慢性。 感染多在骨折端附近。
• 分型:急性髓腔内感染;裸露骨质的慢性感染。 • 临床表现:急性髓腔内感染表现和急性血源性骨
• 脓肿进入关节腔,儿
童骺板阻挡。
.
4
.
5
死骨的转轨
• 小的死骨
被肉芽组织吸收或经窦道
排出体外。
• 大的死骨
难以吸收或排出,长期存
留体内,窦道经久不愈
慢性骨髓
炎。
.
6
新生骨形成
• 坏死组织及死骨的周围因炎症充血的刺激
产生新骨。
• 包壳骨:大块死骨周围产生的骨性包壳,
染灶较难确定。
.
8
.
9
临床表现
• 寒战、高热:T>390C,儿童出现烦躁、不
宁,呕吐与惊厥;重者出现昏迷和感染性 休克。
• 患区剧烈疼痛:患肢屈曲,肌肉痉挛,不
敢活动,拒按。
• 患区皮温升高
• 局部肿胀
• 临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
.
10
临床表现
• 病理性骨折 • 脓肿穿破后,症状立即缓解 • 特殊类型的骨髓炎:细菌的毒性比较低。
用过抗生素的病例X线阳性表现的时间可延迟至一 月左右。
.
12
急性骨髓炎X线的表现
• 早期:层状骨膜反应和干骺段骨质疏松;
当微小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表现 出骨的虫蚀样骨破坏。
• 晚期:死骨及死腔,明显的骨膜反应。可
能的病理性折。
• CT: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
13
急性骨髓炎核素扫描
急性骨髓炎X线表现
47
3、创伤后骨髓炎
• 定义:常见开放性骨折术后的感染,闭合骨折或
其他骨关节手术后的感染。分为为急性和慢性。 感染多在骨折端附近。
• 分型:急性髓腔内感染;裸露骨质的慢性感染。 • 临床表现:急性髓腔内感染表现和急性血源性骨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PPT课件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治疗
目的:中断急性到慢性过程 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
阻止闭单急伤式纯延引性口迟灌灌流骨处缝洗洗脓髓理合引引液目炎抗流流,改的转生善为素毒慢治引血性流疗症时 宜骨液留后机 早培置髓性3养36炎周-34次8阴小手钻开时术孔窗方引引法流流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手术治疗
腔内闭合冲洗吸引法塑料管的放置
椎间隙气球样变
治疗
非手术治疗为主 椎间盘穿刺抽吸、引流
病灶清除术 椎体切除减压术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 特点:致病菌金葡多,以儿童为多见,好发于膝,髋。 • 感染途径:血源性,直接蔓延,医源性 • 病理:
浆液性渗出期:炎症早期表现,液清、软骨没破坏,功能 可保正常。 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液混,纤维蛋白沉积,白细胞释放 溶酶体,导致软骨 破坏,会出现功能障碍。 脓性渗出期:关节液混,已呈脓性,软骨破坏,累及软骨 下骨,关节功能明显障碍,强直。
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
可能 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患肢
急性骨髓炎诊断
长骨干骺端明显压痛
白细血胞计培数养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为综合诊断
分M层RI穿刺液培养
局部分层穿刺
确诊
确诊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鉴别诊断
蜂窝织炎、深部脓肿 风湿病、化脓性关节炎
骨肉瘤、尤文肉瘤
全关身节症疾状病不,浅一表样 关部节位可不出一现样肿 体胀征、不积一液样
治疗
目的:中断急性到慢性过程 抗生素治疗
早期 联合 足量
X线改变前,全身症状、局部症状消失 X线改变后,全身症状、局部症状消失
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加剧 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均不消退
骨关节化脓感染骨关节结核PPT课件
第15页/共131页
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
年龄 好发部位 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化验检查
儿童多见 男:女=4:1 胫骨上下段和股骨下段,肱 骨上段 起病急,中毒症状重,高
早期局部剧痛,皮温升高, 脓肿穿进皮下时,红、肿、
热、痛及功能障碍 血常规检查 脓培养
第16页/共131页
早期诊断的根据
第47页/共131页
骨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结核
原发病灶 大多 肺结核 少数 消化道结核
骨关节结核 少数 原发性结核的活动期 多数 原发病灶静止期或痊愈
第48页/共131页
第49页/共131页
高危人群:曾感染结核或高发区来的移民
糖尿病或慢性肾衰者 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者 嗜酒和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第50页/共131页
②关节腔灌洗:浆液纤维性渗出期,关节镜下清 除脓苔、冲洗关节腔,置入抗生 素持续滴注负压引流装置。
③关节切开引流:脓性渗出期,或无关节镜的浆液纤维 性渗出期。 切开关节囊,彻底清理关节腔,置入 闭合式冲洗引流装置。
第39页/共131页
第40页/共131页
4、患肢制动 5、矫形手术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于非功能位强直或病理性脱位
化
出脓液
关节 结核
缓慢 低热 单发多
膝、 髋
急性炎症 不明显
正常
高
早期 无变 化
清→混,可 找到抗酸杆
菌
风湿 性关 急 节炎
高
多发性 全身 有急性炎 对称性 大关 症,伴有 游走性 节 心脏病
高
高
无变 化
清、少量白 细胞
第36页/共131页
治疗(Treatment)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愈 感染,保全生命和关节功
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
年龄 好发部位 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化验检查
儿童多见 男:女=4:1 胫骨上下段和股骨下段,肱 骨上段 起病急,中毒症状重,高
早期局部剧痛,皮温升高, 脓肿穿进皮下时,红、肿、
热、痛及功能障碍 血常规检查 脓培养
第16页/共131页
早期诊断的根据
第47页/共131页
骨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结核
原发病灶 大多 肺结核 少数 消化道结核
骨关节结核 少数 原发性结核的活动期 多数 原发病灶静止期或痊愈
第48页/共131页
第49页/共131页
高危人群:曾感染结核或高发区来的移民
糖尿病或慢性肾衰者 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者 嗜酒和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第50页/共131页
②关节腔灌洗:浆液纤维性渗出期,关节镜下清 除脓苔、冲洗关节腔,置入抗生 素持续滴注负压引流装置。
③关节切开引流:脓性渗出期,或无关节镜的浆液纤维 性渗出期。 切开关节囊,彻底清理关节腔,置入 闭合式冲洗引流装置。
第39页/共131页
第40页/共131页
4、患肢制动 5、矫形手术改善关节功能, 关节于非功能位强直或病理性脱位
化
出脓液
关节 结核
缓慢 低热 单发多
膝、 髋
急性炎症 不明显
正常
高
早期 无变 化
清→混,可 找到抗酸杆
菌
风湿 性关 急 节炎
高
多发性 全身 有急性炎 对称性 大关 症,伴有 游走性 节 心脏病
高
高
无变 化
清、少量白 细胞
第36页/共131页
治疗(Treatment)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愈 感染,保全生命和关节功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PPT课件
3—4周后疼痛减轻,红、肿、热、痛更加明 显(脓肿穿破后形成软组织深部脓肿)。
脓液沿髓腔播散,疼痛与肿胀范围更广, 起病1—2周后,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脓肿穿破后,疼痛缓解,体温逐渐下降, 窦道形成,进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临床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
血培养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寒战高热期抽血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 一次,共三次,提高阳性率 。
包绕
死骨 脓液 炎性肉芽组织
新骨包围在骨干的外层 骨性死腔
3.死骨的结局
(1)小片死骨被肉芽组织吸收掉,吞噬 细胞消除 ,窦道排出。
(2)大块死骨难以吸收或排出,长期留 存体内,使窦道经久不愈合进入慢 性阶段。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儿童
部位
干骺端
(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多见)
诱因
外伤病史
病程
起病急骤,
发病机制
处理不当
骨外感染病灶(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菌血症、脓毒症
机体抵抗力下降
骨营养动脉
滞留于长骨干骺端毛细血管网
细菌繁殖 形成感染
发病特点
儿童发病 骨外有感染病灶 血源性播散 儿童长骨干骺端 有外伤病史 与生活条件及卫生状况有关
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 早期骨质破坏与死骨形
成为主,后期以新骨增生为主,形成骨 性包壳。
方法
钻孔引流 开窗减压
伤口的处理
1. 闭式灌洗引流
1500—2000ml抗生素 溶液作连续滴注,引流管 留置3周,或体温下降, 引流液连续三次培养阴性 即可拔除引流管。
2. 单纯闭式引流
脓液不多者可放单根 引流管接负压吸引,每日 经引流管注入少量高浓度 抗生素液。
脓液沿髓腔播散,疼痛与肿胀范围更广, 起病1—2周后,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脓肿穿破后,疼痛缓解,体温逐渐下降, 窦道形成,进入慢性骨髓炎阶段。
临床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
血培养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寒战高热期抽血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 一次,共三次,提高阳性率 。
包绕
死骨 脓液 炎性肉芽组织
新骨包围在骨干的外层 骨性死腔
3.死骨的结局
(1)小片死骨被肉芽组织吸收掉,吞噬 细胞消除 ,窦道排出。
(2)大块死骨难以吸收或排出,长期留 存体内,使窦道经久不愈合进入慢 性阶段。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儿童
部位
干骺端
(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多见)
诱因
外伤病史
病程
起病急骤,
发病机制
处理不当
骨外感染病灶(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菌血症、脓毒症
机体抵抗力下降
骨营养动脉
滞留于长骨干骺端毛细血管网
细菌繁殖 形成感染
发病特点
儿童发病 骨外有感染病灶 血源性播散 儿童长骨干骺端 有外伤病史 与生活条件及卫生状况有关
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 早期骨质破坏与死骨形
成为主,后期以新骨增生为主,形成骨 性包壳。
方法
钻孔引流 开窗减压
伤口的处理
1. 闭式灌洗引流
1500—2000ml抗生素 溶液作连续滴注,引流管 留置3周,或体温下降, 引流液连续三次培养阴性 即可拔除引流管。
2. 单纯闭式引流
脓液不多者可放单根 引流管接负压吸引,每日 经引流管注入少量高浓度 抗生素液。
(医学课件)骨关节化脓性感染ppt演示课件
.
9
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以维持3-4周,脓肿穿 破骨膜,疼痛缓解,体温渐下降,脓肿穿破皮肤 形成窦道,转入慢性阶段.10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 10×109/L以上,中性粒细 胞可占90%以上; 2)血培养可呈阳性结果, 并非每次均阳性; 3)分层穿刺:穿刺液做细 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2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 1)致病菌: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乙型链球菌第二,其他的细菌有嗜血属流感杆菌、 大肠杆菌、产气夹膜杆菌、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 菌等。 2)原发灶(皮肤、黏膜感染,如疖、痈、扁桃腺炎、 中耳炎等) 血源性播散
.
3
3)好发于儿童长骨干骺端 ①该处血流缓慢,细菌容 易在此停滞;②儿童骺板 附近的终末动脉与毛细血 管迂曲呈襻状,血流丰富、 缓慢;③该处位于关节附 近,易受外伤,可能成为 诱因。
ORTHOPEDICS
.
11
4)X线检查:14天内常无异常,之后可出现
干骺端骨膜反应、骨质稀疏——散在的虫蚀 样破坏、皮质骨变薄——死骨形成(密度增 高、与周围骨组织游离、无骨小梁结构); 5)CT检查: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6)核素骨显影:发病后48小时可有阳性结果: 干骺端核素浓集,但不能定性。
. 16
4)全身及局部症状均不能消退——说明: ①致病菌耐药; ②有骨脓肿形成; ③产生迁徙性脓肿。手术引流。
.
17
㈡手术治疗 1)目的:①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 ②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手术宜早,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仍不能控 制局部症状时即应手术。
道流脓者。 ㈡手术禁忌证 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期不作病 灶清除术,宜切开引流; 2)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形成不充分。可 视为相对禁忌证。
影像——骨关节化脓性感染课件
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X线、CT、MRI等)进行诊断 ,同时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和关节穿刺 活检以确诊。
02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以显示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发现骨骼的异常病变 。
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 等病变,有助于初步判断感染的部位和程度。
骨膜反应
部分患者骨膜反应明显,呈“葱皮样” 改变。
化脓性关节炎影像表现
关节肿胀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破坏
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 消失。
关节积液
关节腔内出现液体聚集,密度高于周围 软组织。
软组织钙化
部分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钙化影。
04
鉴别诊断
骨肿瘤
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包括 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
骨膜反应明显,骨皮质破坏、 中断或消失,骨髓腔内出现大
量气体和软组织肿胀。
03
愈合期X线表现
骨皮质逐渐修复,骨膜反应消 失,骨髓腔内气体减少或消失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表现
骨质破坏
骨皮质和骨髓腔内出现不规则的骨质破 坏区,边缘模糊。
死骨形成
部分骨质坏死,形成死骨,周围有低密 度影环绕。
软组织肿胀
周围软组织肿胀、增厚,密度增高。
05
治疗与预后
药物治疗
03
抗生素治疗
抗炎药物
镇痛药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选择敏感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是治疗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的关键。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反应,但需注意其副作用。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痛药 进行缓解。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X线、CT、MRI等)进行诊断 ,同时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和关节穿刺 活检以确诊。
02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以显示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发现骨骼的异常病变 。
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 等病变,有助于初步判断感染的部位和程度。
骨膜反应
部分患者骨膜反应明显,呈“葱皮样” 改变。
化脓性关节炎影像表现
关节肿胀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破坏
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 消失。
关节积液
关节腔内出现液体聚集,密度高于周围 软组织。
软组织钙化
部分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钙化影。
04
鉴别诊断
骨肿瘤
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包括 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
骨膜反应明显,骨皮质破坏、 中断或消失,骨髓腔内出现大
量气体和软组织肿胀。
03
愈合期X线表现
骨皮质逐渐修复,骨膜反应消 失,骨髓腔内气体减少或消失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表现
骨质破坏
骨皮质和骨髓腔内出现不规则的骨质破 坏区,边缘模糊。
死骨形成
部分骨质坏死,形成死骨,周围有低密 度影环绕。
软组织肿胀
周围软组织肿胀、增厚,密度增高。
05
治疗与预后
药物治疗
03
抗生素治疗
抗炎药物
镇痛药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选择敏感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是治疗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的关键。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反应,但需注意其副作用。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痛药 进行缓解。
(医学课件)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ppt演示课件
.
12
3、骨膜反应:(为骨膜下脓肿剌激所引起),表 现为密度不高且不均匀的新生骨与长骨平行。可以是 层状,葱皮样,花边样,新生骨可以包绕病骨形成包 壳。
4、骨膜下型者,常有明显之骨膜增生,而无明显 之骨质破坏或反有轻微的皮质糜烂。 急性病愈:软组织肿胀消退,骨质破坏不再进展和 扩大,骨膜反应逐渐与骨皮质融合而消失,但由于骨 修复作用的增强,骨干可略粗大。
慢性骨髓炎病愈:骨质破坏与死骨消失。骨质增生硬
化逐渐吸收骨髓腔沟通。
.
38
【特殊类型之化脓性骨髓炎】
一、慢性局限性骨脓肿(Brode 氏脓肿) 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以儿童和青年 多见,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一般认为系低毒性感染或 身体抵抗力较强而使化脓性感染局限在局部)。临床 主要有局部疼痛和压痛,夜间明显,脓腔和血液内均 不能培养出细菌。
.
43
屈
曲
畸
形
.
44
病 理 性 骨 折
.
45
治疗:
1.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敏感,联合应用。 2.手术治疗: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应手 术治疗。
.
46
谢谢!
.
47
.
39
X线表现:
(1) 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破坏,边缘较整齐,周围为
密度增高之硬化带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明显。
(2)骨质破坏区中一般无死骨, 偶有碎小死骨。 (3) 病变外骨皮质外可有轻度骨膜增生,无明显软 组织肿胀。 鉴别:骨骺、干骺端结核。
.
40
.
41
.
42
并发症
1、关节强直:关节软骨破坏、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2、屈曲畸形:未牵引 ,软组织孪缩所致。 3、患肢增长或缩短:炎性刺激骨骺、骺板破坏、致过 度生长或障碍。 4、关节内、外翻畸形:骨骺、骺板受累使发育不对称 所致。 5、病理性骨折或脱位:骨皮质破坏致骨折、肌肉牵拉 致脱位。 6、癌变:反复炎性刺激皮肤,为鳞状上皮癌。
同济外科学课件之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ppt课件
T2WI
+C
治疗:
• 治疗原则:清除死骨,消灭死腔,根治感染源。 指征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 禁忌症 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脓肿尚未形成。 2.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形成不充分。
手术方法
• 术前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术前2日应用抗生素,使手术部位有足够的抗生
素浓度。 • 手术解决三个问题:
手术治疗
• 目的: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状,阻止急性 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 手术治疗要早:48-72小时抗生素治疗后,症 状不能控制则手术
钻孔引流: 开窗 不论有无骨内脓肿,不要用探针去探髓腔,也不
要用刮匙刮入髓腔内。 伤口的处理:作闭式灌洗引流:
二、慢性骨髓炎
⑴急性感染期未能彻底控制,反 复发作演变成慢性骨髓炎。
– ⑴清除病灶; – ⑵消灭残腔; – ⑶伤口的闭合
清除病灶
• 病灶清除是否彻底是决定术后窦道能否闭合的关 键。
• 不重要部位慢性骨髓炎(如肋骨,腓骨,髂骨翼 等处)可将病骨正段切除,一期缝合伤口。
• 在骨壳上开洞,进入病灶,吸去脓液,清除死骨 及炎性肉芽组织。
• 部分病程长病例,已有窦道口皮肤癌变或局部 骨髓炎骨质毁损严重,不可能彻底清除病灶者, 可实行截骨术。
– 胫骨上下端 – 股骨下端 – 肱骨上端
• 儿童干骺端位解剖特点
– 儿童骨骺附近的微小终末 动脉与毛细血管变为血管 攀,该处血流丰富而流动 缓慢,使细菌易沉积。
病理
• 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 压力高向压力低方向蔓延:髓腔、骨膜
下、骨膜外软组织、关节腔等 • 死骨形成
– 死骨的命运:较小者被吸收或通过皮肤窦道 排除,大块死骨难以吸收,长期留存在体内, 窦道经久部愈合,疾病进入慢性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角 ❖ 横向移位 ❖ 重叠移位 ❖ 分离移位 ❖ 旋转移位
❖ 下列慢性骨脓肿影像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骨质破坏常位于干骺端中央 ❖ 局部软组织无肿胀 ❖ 圆形、分叶状低密度区 ❖ 没有或仅有轻度骨膜反应 ❖ 病灶内常有死骨
❖ 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所致骨质破坏的鉴别点 是
❖ 筛孔状骨质破坏 ❖ 斑片状骨质破坏 ❖ 冲蚀状骨质破坏 ❖ 承重关节面与非承重关节面的骨质破坏 ❖ 不规则溶骨性破坏
❖ 三、慢性股脓肿 1、病因病理:发生于细菌毒力较弱或病人抵抗力较
强的情况 多见于长骨干骺端松质骨内 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反复发作 影像表现: 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整齐,周围骨硬化带 无死骨 无骨膜增生 无软组织肿胀
慢性骨脓肿
四、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的关节急性化脓感染,常由金
❖ 有关骨折陈述错误的是
❖ A、凹陷性骨折常发生在颅骨 ❖ B、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脊椎 ❖ C、只有外伤才能引起骨折 ❖ D、儿童骨质的韧性度强,常发生不完全骨折 ❖ E、应力性骨折并不是由一次性强大暴力所引起
❖ 骨折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中,错误的是
❖ A、骨髓炎 ❖ B、骨畸形 ❖ C、缺血性坏死 ❖ D、骨质软化 ❖ E、创伤性关节炎
晚期:负重部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骨质破坏。 1、关节间隙变窄 2、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面模糊、毛糙
愈合期: 破坏区周围反应性新骨出现,关节面骨质增 生,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严重出现纤维性或 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以骨性强直多见
。
X 线表现
❖ 早期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间隙稍增 ❖ 晚期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承重面骨质破坏 脱位 ❖ 愈合期 可出现关节强直
右髋化脓性关节
炎,可见股骨头 和髋臼骨质广泛 破坏,合并股骨 头半脱位。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
早期
进展期
化 脓 性 关 节 炎 ( 进 展 期 )
化脓性关节炎(愈合期)
❖ 骨质坏死的X线表现哪项不正确?
❖ A、早期常无异常表现 ❖ B、主要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 C、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 D、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局限性减低 ❖ E、恶性肿瘤内的残留骨有时为死骨
❖ 椎体骨折在急性期发生水肿,MR图像上是
❖ 肩关节脱位常见于
❖ 儿童 ❖ 向下外脱位 ❖ 后脱位 ❖ 前脱位 ❖ 肩关节半脱位
❖ 下列化脓性关节炎x线表现中,出现早而又具有特 征性的是
❖ 关节脓肿 ❖ 关节脱位 ❖ 关节腔狭窄 ❖ 关节持重面骨质破坏 ❖ 关节骨性强直
❖ 椎体压缩性骨折多为
❖ 单个椎体 ❖ 椎间隙破坏 ❖ 椎间隙变窄 ❖ 相邻两个椎体 ❖ 椎间隙变宽
❖ 退行性关节病中,软骨被侵蚀破坏,在x线上的表 现为
❖ 骨端硬化 ❖ 关节间隙变窄消失 ❖ 关节变形及排列不齐 ❖ 关节内骨性游离体形成 ❖ 边缘性骨赘形成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 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 ❖ 以骨质破坏为主,周围伴骨质硬化 ❖ 局部骨质疏松 ❖ 以骨质破坏为主,一般没有明显骨质增生硬化 ❖ 早期即有骨质破坏出现
黄色葡萄球菌经血行到滑膜而发病,也可继发于骨髓炎的蔓 延。多见于承重的大关节,如髋和膝关节,常为单发。
致病菌—关节——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关节内液 体渗出——侵蚀破坏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皮质——软骨和骨 端骨质破坏。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常急性发病,可有寒战、高热及血白细胞增 高等。 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关节内波动感,患 肢痉挛,屈曲畸形
❖
血液至滑膜
骨髓炎直接蔓延
❖ 好发于髋,膝关节承重面
临床与病理
❖ 临床
急性发病
❖ 病理
滑膜充血,水肿 关节内脓性渗液 软骨下骨质侵蚀 后期关节强直
影像学表现:
早期: 病变累及关节滑膜, 关节软骨及骨关节面正常。
1、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2、关节囊肿胀 3、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腔积液,可有关节半脱位 或脱位。 4、骨质疏松
❖ 关节的基本病变不包括
❖ A、关节肿胀 ❖ B、关节退行性变 ❖ C、关节破坏 ❖ D、关节化脓 ❖ E、关节强直
❖ 关于关节脱位叙述,错误的是
❖ A、好发于活动度大的肩、肘关节 ❖ B、脱位X线表现为骨端对位关系失常 ❖ C、脱位一般不合并骨折 ❖ D、脱位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 E、脱位多为单发性
❖ 骨质增生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不正确的是
❖ 骨密度增高 ❖ 骨骼增大变形 ❖ 骨关节面骨缘唇样改变 ❖ 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 MRIT1T2呈低信号影
❖ MRI观察关节疾病病变方面,不正确的是
❖ MRI较CT能更好的显示关节的各种疾病病变 ❖ 关节面下的骨质增生在T1低信号,T2高信号 ❖ MRI对关节积液很敏感,一般积液T1低信号,T2
❖ 有关长骨骨折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A、骨折线包括透明线、致密线、骨纹理扭曲、 骨骺分离
❖ B、确立移位,以骨折远端为准,借以判定近端移位 方向
❖ C、骨折嵌入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 ❖ D、儿童常表现为青枝骨折 ❖ E、陈旧骨折常有骨质疏松
❖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
❖ A、溶血性链球菌 ❖ B、沙门氏杆菌 ❖ C、金黄色葡萄球菌 ❖ D、白色葡萄球菌 ❖ E、肺炎双球菌
❖ CT诊断慢性骨髓炎优于平片的是
❖ 检出骨膜增生 ❖ 检出血管增生 ❖ 检出细小死骨 ❖ 检出骨增生 ❖ 空间分辨率高
❖ 骨折后24小时内摄片x线征象是
❖ 骨折临近骨密度减低 ❖ 骨折线模糊 ❖ 骨痂 ❖ 平行型骨膜反应 ❖ 骨折线清晰、锐利
❖ 关于脊柱骨折不正确的是
❖ 椎体压缩呈楔形 ❖ 可以不见骨折线 ❖ 上下椎间隙常有狭窄 ❖ 常合并棘间韧带撕裂 ❖ 横突可发生骨折
高信号 ❖ 关节腔内出血时T1T2均为高信号 ❖ 关节面下的囊变区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光
滑清晰
❖ 椎体骨折最常见的表现为
❖ 横行骨折 ❖ 斜行骨折 ❖ 螺旋形骨折 ❖ 压缩骨折 ❖ 凹陷骨折
❖ 下列不是成人长骨结构的是
❖ 骨膜 ❖ 骨皮质 ❖ 骨髓腔 ❖ 骨端 ❖ 骨骺
❖ 骨折移位的常见类型有
❖ 下列慢性骨脓肿影像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骨质破坏常位于干骺端中央 ❖ 局部软组织无肿胀 ❖ 圆形、分叶状低密度区 ❖ 没有或仅有轻度骨膜反应 ❖ 病灶内常有死骨
❖ 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所致骨质破坏的鉴别点 是
❖ 筛孔状骨质破坏 ❖ 斑片状骨质破坏 ❖ 冲蚀状骨质破坏 ❖ 承重关节面与非承重关节面的骨质破坏 ❖ 不规则溶骨性破坏
❖ 三、慢性股脓肿 1、病因病理:发生于细菌毒力较弱或病人抵抗力较
强的情况 多见于长骨干骺端松质骨内 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反复发作 影像表现: 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整齐,周围骨硬化带 无死骨 无骨膜增生 无软组织肿胀
慢性骨脓肿
四、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的关节急性化脓感染,常由金
❖ 有关骨折陈述错误的是
❖ A、凹陷性骨折常发生在颅骨 ❖ B、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脊椎 ❖ C、只有外伤才能引起骨折 ❖ D、儿童骨质的韧性度强,常发生不完全骨折 ❖ E、应力性骨折并不是由一次性强大暴力所引起
❖ 骨折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中,错误的是
❖ A、骨髓炎 ❖ B、骨畸形 ❖ C、缺血性坏死 ❖ D、骨质软化 ❖ E、创伤性关节炎
晚期:负重部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骨质破坏。 1、关节间隙变窄 2、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面模糊、毛糙
愈合期: 破坏区周围反应性新骨出现,关节面骨质增 生,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严重出现纤维性或 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以骨性强直多见
。
X 线表现
❖ 早期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间隙稍增 ❖ 晚期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承重面骨质破坏 脱位 ❖ 愈合期 可出现关节强直
右髋化脓性关节
炎,可见股骨头 和髋臼骨质广泛 破坏,合并股骨 头半脱位。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
早期
进展期
化 脓 性 关 节 炎 ( 进 展 期 )
化脓性关节炎(愈合期)
❖ 骨质坏死的X线表现哪项不正确?
❖ A、早期常无异常表现 ❖ B、主要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 C、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 D、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局限性减低 ❖ E、恶性肿瘤内的残留骨有时为死骨
❖ 椎体骨折在急性期发生水肿,MR图像上是
❖ 肩关节脱位常见于
❖ 儿童 ❖ 向下外脱位 ❖ 后脱位 ❖ 前脱位 ❖ 肩关节半脱位
❖ 下列化脓性关节炎x线表现中,出现早而又具有特 征性的是
❖ 关节脓肿 ❖ 关节脱位 ❖ 关节腔狭窄 ❖ 关节持重面骨质破坏 ❖ 关节骨性强直
❖ 椎体压缩性骨折多为
❖ 单个椎体 ❖ 椎间隙破坏 ❖ 椎间隙变窄 ❖ 相邻两个椎体 ❖ 椎间隙变宽
❖ 退行性关节病中,软骨被侵蚀破坏,在x线上的表 现为
❖ 骨端硬化 ❖ 关节间隙变窄消失 ❖ 关节变形及排列不齐 ❖ 关节内骨性游离体形成 ❖ 边缘性骨赘形成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 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 ❖ 以骨质破坏为主,周围伴骨质硬化 ❖ 局部骨质疏松 ❖ 以骨质破坏为主,一般没有明显骨质增生硬化 ❖ 早期即有骨质破坏出现
黄色葡萄球菌经血行到滑膜而发病,也可继发于骨髓炎的蔓 延。多见于承重的大关节,如髋和膝关节,常为单发。
致病菌—关节——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关节内液 体渗出——侵蚀破坏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皮质——软骨和骨 端骨质破坏。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常急性发病,可有寒战、高热及血白细胞增 高等。 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关节内波动感,患 肢痉挛,屈曲畸形
❖
血液至滑膜
骨髓炎直接蔓延
❖ 好发于髋,膝关节承重面
临床与病理
❖ 临床
急性发病
❖ 病理
滑膜充血,水肿 关节内脓性渗液 软骨下骨质侵蚀 后期关节强直
影像学表现:
早期: 病变累及关节滑膜, 关节软骨及骨关节面正常。
1、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2、关节囊肿胀 3、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腔积液,可有关节半脱位 或脱位。 4、骨质疏松
❖ 关节的基本病变不包括
❖ A、关节肿胀 ❖ B、关节退行性变 ❖ C、关节破坏 ❖ D、关节化脓 ❖ E、关节强直
❖ 关于关节脱位叙述,错误的是
❖ A、好发于活动度大的肩、肘关节 ❖ B、脱位X线表现为骨端对位关系失常 ❖ C、脱位一般不合并骨折 ❖ D、脱位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 E、脱位多为单发性
❖ 骨质增生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不正确的是
❖ 骨密度增高 ❖ 骨骼增大变形 ❖ 骨关节面骨缘唇样改变 ❖ 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 MRIT1T2呈低信号影
❖ MRI观察关节疾病病变方面,不正确的是
❖ MRI较CT能更好的显示关节的各种疾病病变 ❖ 关节面下的骨质增生在T1低信号,T2高信号 ❖ MRI对关节积液很敏感,一般积液T1低信号,T2
❖ 有关长骨骨折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A、骨折线包括透明线、致密线、骨纹理扭曲、 骨骺分离
❖ B、确立移位,以骨折远端为准,借以判定近端移位 方向
❖ C、骨折嵌入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 ❖ D、儿童常表现为青枝骨折 ❖ E、陈旧骨折常有骨质疏松
❖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
❖ A、溶血性链球菌 ❖ B、沙门氏杆菌 ❖ C、金黄色葡萄球菌 ❖ D、白色葡萄球菌 ❖ E、肺炎双球菌
❖ CT诊断慢性骨髓炎优于平片的是
❖ 检出骨膜增生 ❖ 检出血管增生 ❖ 检出细小死骨 ❖ 检出骨增生 ❖ 空间分辨率高
❖ 骨折后24小时内摄片x线征象是
❖ 骨折临近骨密度减低 ❖ 骨折线模糊 ❖ 骨痂 ❖ 平行型骨膜反应 ❖ 骨折线清晰、锐利
❖ 关于脊柱骨折不正确的是
❖ 椎体压缩呈楔形 ❖ 可以不见骨折线 ❖ 上下椎间隙常有狭窄 ❖ 常合并棘间韧带撕裂 ❖ 横突可发生骨折
高信号 ❖ 关节腔内出血时T1T2均为高信号 ❖ 关节面下的囊变区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光
滑清晰
❖ 椎体骨折最常见的表现为
❖ 横行骨折 ❖ 斜行骨折 ❖ 螺旋形骨折 ❖ 压缩骨折 ❖ 凹陷骨折
❖ 下列不是成人长骨结构的是
❖ 骨膜 ❖ 骨皮质 ❖ 骨髓腔 ❖ 骨端 ❖ 骨骺
❖ 骨折移位的常见类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