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八中高2020级高三(上)第四次月考
文科综合测试
1.大汶口文化遗址已探明遗址区82万平方米,先后发掘出数百座大小规模墓葬。在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手工业技术先进
B. 农耕文明初具规模
C. 出现了阶级分化
D. 社会生产力极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数百座大小规模不等的墓葬”中只有“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反映出此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故选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技术水平先进,故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此时生产力还没有到极发达的地步。
2.下表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匹绢)。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A. 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
B. 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
C. 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
D. 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六朝至中晚唐江南地区户均赋税明显增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快速发展有关,这说明江南地区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故选B项;两宋之际,江南地区
成为经济重心,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直接得出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故C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主要承担区的结论,排除D项。
3.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为“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所谓名利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 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
B. 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儒学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D.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可“弃儒从商”,认为名利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是对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儒家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变化,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排除B项。明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排除D项。
4.1895年,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评述意大利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俄德法三国施压日本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在最近的战争中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一观点最能说明
A. 欧美舆论宣传影响战争进程
B. 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
C. 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加剧
D. 西方媒体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方媒体评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认为“日本在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说明西方媒体试图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欧美舆论宣传与战争进程关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和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排除C项。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普通民众来说,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民主思想在中国成为主流
B. 君主制不能应对社会转型
C. 共和政体顺应了世界潮流
D. 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普通民众来说,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众认识到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故选B项;此时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没有被动摇,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未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共和政体是世界的潮流,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D项。
6.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A. 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 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 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基本政策。减租又称
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作为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可得出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不能说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故A选项错误;土地革命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进行,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故D选项错误。
7.1950—1951年,国家高等教育部决定放宽工人、农民的入学标准,规定其在完成短期课程后即可进入大学。由此,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为工农办冬学和各种业余学校的热潮。但在1953年后,此类政策却逐步取消。这一变化表明新中国
A. 照搬了苏联的教育模式
B. 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平衡发展
C. 已经完成工农扫盲教育
D. 高等教育政策背离国家战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对工农进行扫盲教育,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为工农办冬学和各种业余学校的热潮,但由于是学习短期课程,无法迅速提高工农的文化素养,导致教育质量的低下和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一五计划”实施,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制度的调整,追求教育的质量和平衡,此类政策逐步取消,故B项正确;A项错在“照搬”苏联教育模式;建国初期扫盲工作刚刚开展,不可能快速完成,C项错误;这一变化恰恰是顺应了“一五计划”的战略要求,D错误。
8.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
A. 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左”倾错误
B. 缓解经济困难造成的严重损失
C.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