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9d18bcc17552706220831.png)
22 在沙漠中心课题在沙漠中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主人公心理历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出生于法国里昂,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优秀飞行员。
其作品主要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空军飞行员》《夜航》《人类的大地》《小王子》等。
写作背景圣埃克絮佩里一生喜欢冒险和自由,是利用飞机将邮件传递到高山和沙漠的先锋。
1935年,他在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经过三天的漫长等待,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贝督因人救了出来。
本文就是作者回忆当时的情形所写的。
读准字音脐.带(qí)虫豸.(zhì) 辐.射(fú)犁铧..(lí huá)筛.糠(shāi)打嗝.(ɡé)乙醚.(mí)疲倦.(juàn)碘.酒(diǎn)硌.(gè)噎.住(yē)睫.毛(jié)辨清字形辐(fú)辐射脐(qí)脐带幅(fú)篇幅济(jì)经济理解词语幻影:幻想中的景象。
大限:指死亡的期限。
筛糠: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虫豸:虫子。
泛指虫类小动物。
文中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在沙漠中心》 导学案
![《在沙漠中心》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5019d02cc58bd63186bd4b.png)
22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课前预习1.《在沙漠中心》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fú(辐)射(2)筛.(shāi)糠(3)打ɡã(嗝)(4)乙醚.(mí)(5)犁huá(铧)(6)虫zhì(豸)(7)yē(噎)住(8)遮bì(蔽)(9)口干舌zào(燥)(10)硌.(gâ)着(11)脐.(qí)带(12)真dì(谛)3.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芸芸众生)(2)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以为是)(3)死在值得死的地方。
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死得其所)(4)比喻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卷土重来)△初步感知4.内容概括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寒冷问题,疲倦问题,缺水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5.结构梳理第一部分(1至10段):描述“我”在沙漠中恶劣环境下所遭受的经历。
第二部分(11 段到结尾):写“我”在如此环境下的感想和认识。
△自主探究6.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同步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D )A.芸.芸众生(yún) 遮蔽.(bì ) 辐.射(fú)B.筛.糠(shāi ) 疲倦. (juàn) 协奏. (zîu )C.幻.影 (huàn) 脐.带(qí) 卷.土重来 (juǎn )D.莘.莘学子(xīnɡ) 躯.壳(qiào) 犁铧. (huá)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04ef6af5335a8102d2203d.png)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向阳中学孙娜【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本文作者。
2、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生命的意义。
3、培养面对挫折的坚定信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知识链接】1、事件背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飞机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如果说飞机的发明和制造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漫长过程,那么飞行员的试飞和新航线的开辟也同样经历了一段艰辛的时期。
在20世纪初,飞机的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同时,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信息技术也不发达,对于较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
1935年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
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
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跋涉了漫长的五天五夜之后,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贝督因人的一支骆驼商队拯救了出来。
2、走进作者:圣埃克絮佩里——“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是法国飞行员作家,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其代表作有小说《夜航》,散文集《空军飞行员》《人类的大地》,童话《小王子》等。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国作家,代表作有、、等本文选自。
2、词语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硌.()噎.住()辐.射()筛糠.()乙醚.()躯壳.()脐.带()犁铧.()真谛.()虫豸.()(2)、根据意思写成语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众多的人。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二、课内探究1、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86fc56e45c3b3566ec8b00.png)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含答案)第一课时文本感知诊断性测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辐.射()筛.糠()打嗝.()犁铧.()虫豸.()协.奏()躯.壳()真谛.()噎.住() jié()毛lí()明遮bì()2.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2)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3)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4)死在值得死的地方。
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3.选词填空。
(1)干渴产生的(反应、反映)多奇怪啊!(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闪、躲避、躲藏)它的来犯。
(3)我感觉平静,一种(失去、丧失、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痛苦——————乐观.5.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6.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
”7.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A.⑤②③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③②④⑤①D.⑤①③②④8.名著阅读。
(2011·山东滨州)鲁达是古典名著《水浒》中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右图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场面,请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这段故事名为《》。
(2)根据该故事情节简要概括鲁达的性格特征。
9.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5b09a2ad51f01dc281f1bc.png)
在沙漠中心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跌宕的感情变化。
2.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走进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作家。
作品有《南方邮件》(1929)、《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代表作《人类的大地》。
【了解背景】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拓展链接】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250万年前,是世界第二大荒漠(仅次于南极洲),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
它位于非洲北部,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其总面积约容得下整个美国本土。
“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为大沙漠,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大荒漠”。
【自主学习案】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遮.蔽(zhē ) 疲倦.( juàn ) 躯壳.( qiào) 脐.带(qí )犁铧.(huá) 真谛.(dì) 芸芸.众生(yún)2.根据拼音组词壳ké (硬壳)挨ái(挨打)埋mái(埋藏)qiào(地壳)āi(挨着)mán (埋怨)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遮蔽:遮挡;拦挡。
疲倦:形容十分劳累,困倦。
协奏:指一个独奏者和几个演奏者合作演奏,协助演奏。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一般也用于指众多平常的人。
死得其所: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导学案 22《在沙漠中心》
![导学案 22《在沙漠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9610d5689b6648d7c1c746c9.png)
22《在沙漠中心》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导学重点: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导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步骤:第一课时(总第82课时)导学要点:1.导入,介绍沙漠及作者2.初读课文,梳理思路,整体感悟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填空。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硌(gè)噎(yē)住辐(fú)射筛(shā)糠遮蔽幻影疲倦协奏躯壳脐(qí)带犁铧(líhuá)真谛(dì)卷土重来芸(yún)芸众生死得其所3、据意写词。
(1)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卷土重来)(2)形容众多的人。
(芸芸众生)(3)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死得其所)4、用一句话概述文意。
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565cfc856a561252d36f82.png)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学习重、难点】学习快速默读抓要点,理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体味重要词句。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温故互查1、给加粗字注音硌(gè)犁(lí)铧(huá)筛(shāi) 糠真谛(dì)乙醚(mí)虫豸(zhì)打嗝(gé)噎(yē)住躯壳(ké)脐( qí) 带2、词语积累1.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硌)2.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筛糠)3.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卷土重来)4.形容众多的人。
(芸芸众生)5、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死得其所)三、设问导读: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2、找一找,作者坠机后在沙漠中心,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干渴、寒冷、寒风3、面对困境,“我”的思想情绪经历了那几个阶段?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四、自我检测(鲁迅先生说的好:“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
”)1、他采取了什么对策克服困难?对策:喝乙醚、酒精;挖坑,用沙子把身体埋起来。
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五、巩固训练、(语言赏析)1.心理描写的句子: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鹰爪……(这句话形象地描写出了我被陷沙漠的痛苦,无奈与茫然)2.哲理语句: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b4635b7360b4c2e3f64fc.png)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预习体验案】体验一:词海拾贝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fú()射筛.()糠打gé()乙醚.()犁huá()虫zhì()yē()住遮bì()口干舌zào()硌.()着脐.()带真dì()2.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员》(1942)《小王子》体验三: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自由朗读课文,明确速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新知探究案】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提取信息。
教师明确速读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
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并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探究二:语言品析2.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3、课文中有许多含义丰富的句子,找出来,并讨论它的深刻内涵,感受主人公所具备的崇高的精神品格。
探究三:主旨把握4.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素质提升案】提升一:写作练习如果此时此刻圣埃克絮佩里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提升二: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三人失踪。
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提升三:英雄1962年10月27日,苏联B-59号潜艇正在古巴海域潜航。
突然,海面上的美国“比勒”号驱逐舰向潜艇投下了一连串的深水炸弹。
美国人的意图很明显:潜艇要么浮出水面,要么葬身海底。
在沙漠中心教案(通用19篇)
![在沙漠中心教案(通用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ad0f2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0.png)
在沙漠中心教案〔通用19篇〕篇1:在沙漠中心教案在沙漠中心教案在沙漠中心一、精心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用词语形容一下沙漠是怎样的?〔出示沙漠幻灯片〕狂风大作赤日炎炎飞沙走石,戈壁残垣,海市蜃楼,风沙漫漫连绵起伏浩瀚无垠起伏跌宕,渺无人烟不错,沙漠的环境很壮美,也很险恶,今天我们的探险之旅随作者走进沙漠,体验在沙漠中心的痛苦和煎熬,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板书题目〕 1、简介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考虑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2、词语积累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筛糠〔shāi〕〔kāng〕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权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芸芸众生〕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筛糠〕二、整体感知跳读课文,考虑以下问题,有了答案请举手示意。
1、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文意。
因飞机失事而被困沙漠中的“我”的体验和思索。
2、本文用大局部篇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你能看出哪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吗,是怎样过渡的? 9段,内心从“难受”到“平静”的过渡。
以后用大量的篇幅写“我”的心理活动。
三、精读课文1、在沙漠中心,“我”受到哪些恶劣环境的影响?身体的不适表如今何处?2、面对恶劣的环境,死亡的威胁,“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跳读课文,从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p 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比方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a1df64eff9aef8941e06fd.png)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教师寄语: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
导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习重点、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 .mí)虫豸.( zhì)硌.(gè)犁铧(... lí)(huá)脐.带(qí)真谛( dì)噎.(yē)筛糠..(shāi kāng)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大限(2)虫豸(3)筛糠(4)辐射(5)芸芸众生(6)斗智斗勇(7)自以为是(8)死得其所3.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4.阅读了课文你认为还有那些重要的字、词、句请写在下面?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而王昌龄的《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首诗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二、整体感知课文共分为几部分,各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三、课文感知1、回答下列问题?、1)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2)细读课文,勾画出在描绘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词语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3)目标阅读课文1-10段,思考作者在这沙漠一夜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4)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坚强、勇敢2、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的品质;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以及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了解作者: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有人这样评价:万丈红尘的商业社会里,读这样的作品会让你重新变得纯净和坚强。
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人类的大地》等。
学习过程
一、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国作家 ______________。
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辐()射筛()糠打嗝()乙醚()犁铧()虫豸()协()奏躯壳()真谛()噎住()jié()毛 lí()明口干舌zào()遮bì()遗hàn()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走进作者内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概括应该包含人物+事件)
例:《在沙漠中心》写___________(人物)因飞机坠毁被困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事件)。
2、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
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划分时要注意从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言标志,思考自己划分的理由。
3、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4、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艰难处境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有何生理反应请找出相应的语句认真体会。
5、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圣埃克絮佩里是不是陷于绝望之中,一蹶不振,束手待毙呢他的心境有了怎样的转变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结合完成课后习题一)
(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3)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4)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至此,我们就梳理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是:----------------------------------
6、通过描写与自然搏斗的过程,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探寻作者的人生追求:
到底是怎样一种力量使他能由最初的绝望恢复平静与乐观呢?请品读12至21自然段中你认为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理解其深刻内涵。
让我们一起从文章中找找答案。
(指导学生对作者的人生观、幸福观和责任感的理解。
)
可重点研读以下几个句子: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牙床冻得格格作响。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3)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
(4)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5)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
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6)“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
(7)我需要生活。
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作者笔下的“生活”指什么?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生活”的
(8)理解圣埃克絮佩里“我喜欢的不是危险……那就是生命”和他热爱的充满着生命危险的航空事业。
(9)、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四、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五、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或得到了什么启示(动笔写一写)
六、归纳中心:
七、小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请同学们带上从这课书得到的感悟,勇敢面对生活。
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清爽而不冷漠,希望大家做一个心怀责任、直面困难的强者。
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八、牛刀小试
仿照课文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段心理活动。
要求:符合身份、表现性格、结合环境、扣住主题。
(指导: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
九、达标测试
1、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
(2)、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3)、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4)、死在值得死的地方。
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5)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筛糠)
2、选词填空。
(1)、干渴产生的_______(反应、反映)多奇怪啊!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_______(躲闪、躲避、躲藏)它的来犯。
(3)、我感觉平静,一种_______(失去、丧失、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
3、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
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___问题,___________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5、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6、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