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在现代医疗技术诊断中,影像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CT检查不仅可以查出患者病变部位各个断层面上的不同图像,还能通过CT图像后处理来帮助医护人员建立一个二维、三维以及多种技术的图像,从而使患者的诊断更为准确。

一、了解CT图像后处理技术1.什么是图像后处理技术图像后处理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再结合医学知识,将各种数字化成像技术所得到的人体信息按照一定的需要,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使其可以满足后续医疗诊断等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弥补影像设备的成像不足,还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解剖学信息和病理生理学信息。

这种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医学获取和观察方式,提供了包括三维可视化、图像分割以及病变检测和图像融合配准的高级应用。

2.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功能主要包括两大功能:辅助观察和辅助诊断。

(1)辅助观察:这类功能主要是为了给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观察方式,从而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的参考,有利于医生更加快速正确的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诊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辅助诊断:这类功能可以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些诊断方面的建议,包括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割和检测的结果,以及融合配准后新图像的信息等。

二、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1.重建技术CT机内一般都装有不同的图像重建数学演算方法软件。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检查部位的组织成分和密度差异选择最适当的数学算法,使图像可以达到最佳的显示。

常用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标准算法:是最常用的图像重建算法,这种算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CT 图像重建,可以使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达到均衡,例如可以用在颅脑重建等方面。

(2)软组织算法:则适用于需要突出密度分辨力的软组织图像重建,例如腹部器官的图像重建等。

(3)骨算法:适用于需要突出空间分辨力的图像重建,例如骨质结构和内听道的图像重建等。

CT常用图像后处理

CT常用图像后处理

二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要点:
1)适当调整窗宽、窗位;
2)小间隔(<2mm)生成轴位预览图像以确
定病变位置和范围; 3)针对已确定的病变范围调整间隔、层厚和 图像帧数生成MPR图像; 4)如病人体位不正,须用斜面重建方式进行 调整以获得对称图像。


采集数据要求:

二、 应用: (1)肠道CTVE 可以在二维和三维影像间任意方向显示病变,解剖定 位准确。并且对绝大多数结肠肿瘤性病变可做出定性诊断。64 排以上螺 旋CT 的容积扫描可以显示直肠到回盲部的结肠全程,能完整地保存原 始数据,可任意方向重建,具有可重复性,可反复多次观察,有利于小 病灶以及多发性病灶的检查,可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漏诊。对肿瘤的 形态、大小和部位,尤其是肿瘤对肠管周围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 远处转移等明显优于纤维结肠镜检查,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 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CTVE 检查与纤维内窥镜比较,不能对 发现的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这也是CTVE 检查的最大缺点,同时不能 进行病灶切除等治疗。


(2)气道CTVE 利用CT 检查原始数据重建后经计算机后处理得到的立 体图像,避免了再次扫描而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相对安全,容易得到 患儿配合。通过窗口技术再调以伪彩色,能直观的显示气管、支气管内 表面图像。对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可直接显示其轮廓、大小、位置及 与管壁之间的关系。CTVE 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相结合分析,可显示异物 直接、间接征象。对于CTVE 可疑异物,可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加以印 证。并且与纤维支气管镜相比,CTVE 操作简单、安全。且可越过异物 观察远端支气管情况,从而避免多发异物漏诊,有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 查前制定方案和术后复查,做到有的放矢,可减少手术给患儿带来不必 要的风险和创伤。CTVE仍存在局限性,对于小于3mm异物一般不能直 接显示;对于烦躁、不能配合扫描的患儿成像质量较差;CTVE成像效 果受运动、扫描参数的选择、阈值调节的影响,易于形成伪影,产生假 阳性或假阴性。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概述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概述

除期 前收缩的 良好 方法 , 可适 当选用地 西泮等镇静药 。部分 患者虽无 明显心脏 病 , 如 有 明显 症状 ( 如心 悸等 ) 而 影 响工
作、 休息时 , 必须给予对症治疗。
本文研究证 明 , 更年期女性心电图 的异 常改变与 其 自主
当治疗改善症状 是必 须的。房性 期前 收缩 如发生 在健康 人
术 的优点是处理后 的结果 对 医护人员 具有 较高 的 医学 诊断
缺 的作用 。影像 后处 理技术 是 以计算 机为 主体针 对影 像技
术进行 的综合 分析 。本文 总结 医学影 像技 术 的类型 , 对
医学影像后处理 技术方法进行综述 。
1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及用途
医学影像 主要是 根据成 像原 理及 设备进 行 分类 。在临 床医学研究和诊断过程 中 , 医学影像分 为结构 影像技术 和功 能影像 技术两大类 。其 中 , 结构影像技术有 C T及 MR I , 主要 用 于获取人体各器 官解 剖结 构 图像。在人 体病 变发 生早 期
或无 明显其 他症 状的人群 , 一般不需要特 殊治疗 。有些 有特
神经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 临床医师在治疗过 程 中要结 合具体 情况 、 仔细分析 , 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 方案。
参 考 文 献
[ 1 ] 孟 磊, 丁文惠 , 史力斌 , 等. 慢性 肾脏病患者 发生心 血管事件
定病 因者 , 如 甲状腺 功能亢 进 、 肺 部疾 病缺 氧所致 的房 性期
力, 功 能影像诊 断后续处理难度大 。
2 医学 影 像 后 处 理 技 术
影像 分割 、 影像配准 与融合 、 影像可视化 、 影像数 据压 缩等。
2 . 2 . 1 医学影 像增 强 利用设备 获取 的医学影像 主要有 x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后处理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后处理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加强跨学科合作
03
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共同解决医学影像后处理中的问题。
05
医学影像后处理未来发展 趋势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后处理的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割、分类和识别,提 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将多个二维医学影像进行重建 ,生成三维立体图像,便于多
角度观察和分析。
3D重建
利用三维重建算法,将多个二维 影像数据融合为单一的三维影像 数据,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手术
通过3D重建技术,实现虚拟手术 模拟和训练,为实际手术提供参考 和指导。
图像可视化
2D可视化
将三维医学影像数据进行切割和分离,生成二维图像,便于观察 和分析。
起源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起源于20 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 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而
发展。
发展历程
经历了从最初的2D图像处理到 现在的3D和4D图像处理,从手 动处理到自动化处理等阶段。
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 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后处理 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 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效率。
02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增强
01
02
03
对比度增强
通过调整医学影像的对比 度,使图像的细节更加清 晰可见,提高图像质量。
锐化处理
通过滤波和锐化算法,突 出显示图像中的边缘和细 节,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 分辨率。
去噪处理
采用各种滤波和去噪算法 ,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干 扰,提高图像的纯净度和 准确性。

CT常用图像后处理

CT常用图像后处理
a)摆正体位: b)采集层厚<2.0 mm/每层,重叠重建间隔≤ 0.5 mm; c)选用骨骼重建函数FC30: d)对手、脚掌骨及关节等部位在确保扫描范围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视野放大扫描; e)胸锁关节、肩关节及髋关节等部位重建图像时须选用RASP参数以除去伪影干扰; f)颌面部扫描时病人应取张口位(或咬牙垫)。

最大密度投影(MIP) MIP是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大的全部像元值成像的投 影技术之一。因为成像数据源自三维容积数据,因而可以随意改变投 影的方向;因为成像数据取自三维容积数据中密度最大的像元值,因 而其主要的优势是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清晰确切地显 示经对比剂强化的血管形态、走行、异常改变和血管壁的钙化以及分 布范围,对长骨、短骨、扁骨等的正常动态和骨折、肿瘤、骨质疏松 等病变造成的骨质密度的改变也非常敏感。此外,对体内异常的高密 度异物的显示和定位也具有特别的作用。由于以上特点,MIP作为一 种有效的常规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广泛地用于显示血管、骨骼和软组 织肿瘤等病变。MIP的缺点是对密度接近且结构相互重叠的复杂解剖 部位不能获得有价值的图像;图像缺乏空间深度感,难以显示颅内走 行复杂的动、静脉血管之间和与颅骨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克服上述 缺点的主要方法是用Clipping、Cutting、Seed或Segmentation等技术 去除靶器官以外的组织影像的干扰和对图像进行适当查原始数据重建后经计算机后处理得到的立 体图像,避免了再次扫描而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相对安全,容易得到 患儿配合。通过窗口技术再调以伪彩色,能直观的显示气管、支气管内 表面图像。对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可直接显示其轮廓、大小、位置及 与管壁之间的关系。CTVE 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相结合分析,可显示异物 直接、间接征象。对于CTVE 可疑异物,可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加以印 证。并且与纤维支气管镜相比,CTVE 操作简单、安全。且可越过异物 观察远端支气管情况,从而避免多发异物漏诊,有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 查前制定方案和术后复查,做到有的放矢,可减少手术给患儿带来不必 要的风险和创伤。CTVE仍存在局限性,对于小于3mm异物一般不能直 接显示;对于烦躁、不能配合扫描的患儿成像质量较差;CTVE成像效 果受运动、扫描参数的选择、阈值调节的影响,易于形成伪影,产生假 阳性或假阴性。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图像重建原理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图像重建原理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图像重建原理在医学影像领域,图像重建是将收集到的影像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信息的过程。

图像重建原理是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噪声、增强图像质量,并提取出对医学诊断有用的信息。

图像重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数学方法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具有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重建算法和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首先,数据获取是图像重建的基础,常用的获取方式包括X射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的形式。

接下来,预处理是为了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不相关信息,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这一步通常包括数据校正、滤波和去伪影等处理。

数据校正主要是校正图像中的偏移和非均匀性,在CT和MRI中特别重要。

滤波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平滑或增强来改善图像质量。

去伪影主要是通过某些技术去除图像中的伪影,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然后,重建算法是图像重建中最核心的部分,不同的重建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影像模态和实际应用。

常用的重建算法有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迭代重建算法等。

滤波反投影算法是一种基于传统数学方法的重建算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在各个方向上对数据进行投影和反投影来恢复图像信息。

迭代重建算法则是通过迭代求解逆问题来重建图像,其优势是能够提供更高的重建质量和更好的图像细节。

最后,后处理是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进一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呈现。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放大缩小、边缘增强、灰度变换、伪彩色处理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图像更加清晰和易于观察,提高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和诊断准确性。

除了这些基本原理,图像重建在医学影像处理中还有一些特殊应用。

例如,在心脏血管影像中,需要使用血流动力学模型来进行图像重建,以获取动脉和静脉的准确位置和形态。

在三维重建中,一些特殊技术如投影重采样和体素重建则可以通过合理和高效的方式将二维影像重建为三维结构。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CT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CT教学中的应用

地 显 示 病 变 的 具 体 部 位 , 采 用 多 平 面重 建 的方 法 , 冠 状 重 可 如 建 、 状 重 建 、 位 重 建 等 等 , 不 同 角 度 展 示 病 变 的 部 位 及 矢 斜 从 其 与 周 围 脏 器 的 关 系 。对 弯 曲 的 结 构 , 口腔 内全 部 牙 齿 、 如 支 气 管 的 逐 级 分 支 等 , 用 曲 面重 建 的方 法 把 它 拉 直 展 示 , 直 可 更
学 中 的 难题 。 2 对 影 像 教 师 的 要 求
提 供 了 直 观 立体 的 图 像 信 息 , 抽 象 为 形 象 , 复 杂 为 简 单 , 变 变 全 方 位 、 角 度 地 刺 激 学 生 的感 官 , 利 于 学 生 清 楚 地 理 解 、 多 有 记 忆教 学 的 重点 和难 点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激
立起对这个疾 病 的立体 概念 , 此教 学与 实际 工作 相脱 离 。 因
我 们 用 C 图像 后 处理 技 术 把 繁 多 的 一 幅 幅 轴 位 图 像 制 作 成 T 三 维 立 体 等 多 种 效 果 的图 像 等 , 学 生 多层 次 、 角 度 理 解 影 使 多 像 知 识 , 兴 趣 中 完成 知 识 的链 接 与 融合 。例 如 , 了 更 清 晰 在 为
齐 齐哈 尔 医学 院 学 报 2 1 0 0年第 3 卷 第 2 l O期

3 03 ・ 3
图像后 处 理 技 术 在 医学 影 像 C 教 学 中 的应 用 T
史慧 萍 李冬梅 扈 碹 王 建云 张延 旭
【 要】 目的 用 图像 后 处理 技 术把 C 轴 位 图像 制 作 成 多种 效 果 的 图像 , 学 生 更 直 观 地 建 立 摘 T 使 起 病 变与 周 围脏 器全 方 位 的 立体 的概 念 , 而 使 学 生 高 效 率 地 获 得 影 像 学 知 识 。方 法 运 用 多平 面 重 从 组 、 面 阴影 显 示 法 、 大 密度 投 影 法 、 积 再 现 三 维 成像 等 图像 后 处 理技 术加 工 c 轴 位 图像 , 制 作 表 最 容 T 并 成 多媒 体 课 件 应 用 于 教 学 。 结 果 应 用 图 像 后 处 理 技 术 的 多 媒 体 立 体 教 学 , 高 了 学 习效 率 。结 提 论 图像 后 处 理 技 术 应 用 于 c T教 学 , 一 种 高效 能 的 教 学方 法 。 是 【 键 词 】 医 学影 像 学 多媒 体 立 体 教 学 图像 后 处 理 技 术 关 采用美国 G 螺旋 C E 4排 T机 , 需 做 图 像 后 处 理 的 区 域 对 进 行 薄 层 扫 描 , 厚 2 5mi, 2 v 1 0 2 0mA。对 此 区 层 . l 1 0k , 6 ~ 0 l 域 图 像 进 行 图像 后 处 理 加 工 图 像 后 处 理 技 术 应 用 于 教 学 , 及 教 学 中 , 体 方 法 是 :) 强 教 师 立 体 一 平 面 一 立体 形 象 思 具 1加 维 方 法 的 授 课 意 识 ;) 过 临 床 病 理 过 程 与 C 图 像 对 照 讲 2通 T 解 ;) 过 多 层 螺 旋 C 所 成 的 三 维 立 体 图像 、 真 内镜 成 像 3通 T 仿 等 与 C 轴 位 图像 对 比讲 解 ; ) 过 轴 位 C 图像 及 旋 转 C T 4通 T T 图 像讲 解 病 变 与 血 管 解 剖 之 间 的 关 系 。应 用 图像 后 处 理技 术 的 影像 教 学 , 致 地 显 示 各 环 节 , 过 视 觉 上 的 展 示 , 决 教 细 通 解

ct多平面重组原理

ct多平面重组原理

ct多平面重组原理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图像的后处理中。

它通过将连续的扫描层面(slices)按照特定的角度和间距进行重新排列,生成新的图像平面,以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解剖信息。

本文将介绍CT多平面重组的原理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CT多平面重组的原理主要基于CT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

CT扫描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以一定的角度和间距在患者体内进行多个层面的扫描,得到一系列的二维图像。

这些图像包含了患者体内各个结构的密度信息。

CT多平面重组利用这些二维图像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处理,生成新的图像平面,以展示感兴趣的解剖结构。

CT多平面重组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切割(slicing)、插值(interpolation)和重建(reconstruction)。

首先,根据所需的切割角度和间距,选择原始图像中的连续层面进行切割,形成切割平面。

其次,对于每个切割平面的像素点,通过插值算法计算其密度值,以填补切割平面上的空白像素点。

最后,将插值后的像素点重新排列,生成新的图像平面。

CT多平面重组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生成不同的图像平面,如冠状面(coronal plane)、矢状面(sagittal plane)和轴状面(axial plane)。

冠状面是垂直于身体纵轴且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平面,用于观察前后方向上的解剖结构。

矢状面是垂直于冠状面且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用于观察左右方向上的解剖结构。

轴状面是垂直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面,与身体纵轴平行,用于观察上下方向上的解剖结构。

CT多平面重组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冠状面和矢状面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扩展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器官系统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器官系统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器官系统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了器官系统教学的概念。

而这一教学体系的实施,不仅需要框架的构建,内容的填充和拓展,最终还需要落实到多媒体课件图像制作的改进上,因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器官系统教学中起到最基础的作用。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器官系统教学体系中,教给学生立体—平面—立体的形象思维方式、创新的临床诊断方法,使医学影像器官系统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器官系统教学图像后处理技术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把CT扫描所得的横断面图像运用多平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法、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再现三维成像等技术加工成多种效果的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学生更直观地建立起病变及其周围脏器结构全方位的立体的概念,从而来正确地认识疾病。

并且,这种方法生动逼真地展示各种医学图像,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在教学过程中,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长期以来,困扰医学影像学学生的是医学影像资料、理论知识和图像观察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问题,对于刚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的学生们来说,往往感觉医学影像学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影像学表现更不好把握,针对这一难点,我们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这种形象化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是采用综合的方式,把不同学科的内容,按人体的器官系统进行综合重组,合并成一个有意义课程单元,实现功能和形态、微观和宏观、正常和异常、诊断和治疗原则等的多种整合。

我们通过上述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具体实施来实践器官系统教学的理念。

各个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重点讲授的内容,可采用FLASH动漫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用后处理技术加工后的图像形象地展示疾病的影像表现,这就要求影像系的教师充分认识理解器官系统教学的理念,掌握各器官系统所需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病例图像资料以扩充教学内容,如骨骼的三维重建、各部位病灶的多种重建、支气管及结肠虚拟内窥镜、Willis环CTA重建、下肢静脉血管重建等等,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于器官系统教学。

CT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报告分析

CT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报告分析

CT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报告分析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它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人体的横断面图像,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CT图像后处理过程中,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为图像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CT图像后处理的总体流程、质量控制指标的设定和实际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和改进措施。

一、CT图像后处理的总体流程CT图像后处理是对原始的CT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改善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和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通常的CT图像后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图像重建:将从患者身上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横断面图像。

这个步骤需要确保重建参数的选择合理,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2. 骨干重建:对CT图像进行骨干窗显示,以便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

3. 螺旋重建:通过将原始数据进行螺旋扫描重建得到更清晰的图像。

4. 后处理滤波: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噪声和增强对比度。

5. 三维重建:将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CT图像后处理流程的一个概括,实际情况可能会因设备类型、应用场景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二、质量控制指标的设定针对CT图像后处理的质量控制,需要明确一些指标用于评价图像的质量。

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空间分辨率:指图像能分辨出不同结构的能力,通常使用线对模块函数(MTF)来评价。

2. 对比度分辨率:指图像能够显示出不同物质的对比度程度,这对于显示病变非常重要。

3. 噪声水平:指图像中无用的杂乱信号,即噪声,应尽量降低。

4. 几何失真:指图像显示的物体与其实际形状的偏差程度。

5. 伪影:指图像中出现的不真实的结构,通常由于仪器故障或者处理算法的问题引起。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人工观察或者自动化算法来评估,以确保CT图像后处理的质量符合临床要求。

CT机影像处理流程

CT机影像处理流程

CT机影像处理流程
CT机影像处理是指将CT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和后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医学图像。

以下是CT机影像处理的一般流程:
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在CT扫描过程中,X射线通过患者身体,然后被探测器接收。

这些接收到的数据会被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


下来,预处理步骤会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修正,以减少噪音和伪影。

2. 图像重建
CT机影像处理的关键步骤是图像重建。

通过将原始数据转变
为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和诊断疾病。

图像重建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方法:
- 常规重建:常规重建使用滤波和反投影技术,将原始数据转
化为传统的二维图像。

- 体素重建:体素重建使用复杂的算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三维体素数据,以提供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空间感。

3. 后处理
图像重建后,可以进行一些后处理步骤来增强图像的质量和可视化效果。

一些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
- 滤波:使用不同类型的滤波器来去除噪音、增加图像对比度等。

- 增强:通过改变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等参数来增强图像的可视化效果。

- 分割: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4. 结果保存和分发
处理完成后的图像可以保存在数字格式中,并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传输等方式分发给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

这些图像可以在工作站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

以上是CT机影像处理的一般流程。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进行,以确保最终获得准确和高质量的医学图像。

颅内动脉瘤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颅内动脉瘤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发展见于肺中央部,有时胸膜下可见直径1~2cm大小的圆形或类圆形肺气囊。

(6)支气管扩张: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纤维化成分逐渐增多,由于纤维化可使小叶结构扭曲呈不规则形态,广泛纤维化可导致较大支气管扩张、扭曲。

I PF属于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但不是所有原因不明和表现有肺纤维化的疾病都是I PF。

I PF在X线、HRCT影像常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极易与其它疾病混淆,需与本病鉴别的疾病有:(1)结缔组织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肺部纤维化与本病不易区别,但结缔组织疾病系全身性疾病,肺外病变如皮损和关节肿痛等均很明显,实验室检查如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尘肺和化学气体吸入:矽肺、石棉肺或二氧化硫、氧化亚氮吸入均能引起间质纤维化,这些疾病均为职业性疾病,石棉肺者如有肺实质内的纤维条带和胸膜斑块出现,则易于与I PF鉴别,诊断不难。

(3)农民肺:吸入发霉的干草或稻草,肺部发生肉芽肿病变,X 线表现为间质纤维化。

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有发热、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脱离现场后数日,症状即消失。

综上所述,I PF在HRCT具有上述典型影像学特点,能显示病变分布特征、细微结构和胸片上看不到的影像,更能准确判断I PF纤维化程度,在能够排除其它肺纤维化病变并有以上明确HRCT表现时即可诊断为本病。

参 考 文 献[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7):498-450.[2] 俞森洋,蔡柏蔷.呼吸内科主治医生410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53-567.[3] 李惠萍,何国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1):45-49.[4] O rens J,Kazer ooni E,Martinez F,et al.The sensitivity of high2res olu2ti on CT in detecting I di opathic pul m onary fibr osis pr oved by open lung bi op sy:a p r os pective study[J].Chest,1995,108(1):109-115. [5] 谢伟斌,欧阳中南.肺部慢性间质性病变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7):605-607.[6] 蒋昭实,刘鸿瑞.普通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15-18.[7]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1-503.[8]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94-395.[9] 肖振平.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和影像诊断[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1):34-36.(收稿日期:2007-07-30 修回日期:2007-08-27)颅内动脉瘤MS CT 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陈 刚(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柳州市 545001) 【摘要】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 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后处理

医学影像后处理

图像配准与融合
刚性配准
将不同角度或不同时间点的医学 影像进行对齐,使它们在空间位
置上一致。
非刚性配准
将医学影像进行形变调整,使其 更好地匹配目标结构。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进行融合, 提取各自的优势信息,提高诊断
准确率。
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三维表面重建
通过表面重建算法,将三维物体表示为表面模型。
3
远程教育
通过互联网和远程会议技术,可以将经过后处理 的医学影像传输至异地,方便医生进行远程学习 和交流。
医学研究与药物研发
基础研究
后处理技术可以为医学研究者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数据,用于基础 研究,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后处理技术可以对实验动物的医学影像进行 处理和分析,为药物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像素聚 合成一个整体,实现图像 分割。
边缘检测
利用边缘像素的灰度变化 特性,检测出图像中的边 缘区域。
图像重建
反投影重建
利用多个角度的投影数据,通过 反投影算法重建出物体的三维结
构。
滤波反投影
通过滤波和反投影技术,重建出物 体的三维结构。
最大似然重建
利用最大似然估计理论,从投影数 据中重建出物体的三维结构。
实时监控与反馈
03
在手术过程中,后处理技术可以实时处理术中获取的影像,为
医生提供实时反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医学教育与培训
1 2
模拟教学
通过后处理技术,可以将真实病例的影像转换为 模拟病例,用于医学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学效果。
技能训练
后处理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技能训练平台,帮助 他们提高对医学影像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

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

3. 宽度与容积测量
宽度测量主要用于对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诊断.如左图,显示 的是冠脉血管造影图像中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测量,通过测量冠状 动脉宽度,判断有无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改变.容积测量常用于心脏 分析功能,如右图,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的心腔容积,计算出心腔体积 变化,判断心脏射血的能力.
4. 平均密度值测量
• 选择需要进行反相处理的图像,然后选择后 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中的反白按钮,就可以 对反相后的图像效果进行观察.
5. 图像增强
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可以有效地突出图像的细节, 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方便特征的提取.目前图像增强 技术主要应用在X射线图片和CT影像等的处理.图像 边缘增强的原则是:将选择好的图像感兴趣区域或
2. 调窗技术的操作方法
在图像后处理软件中,调节窗宽与窗位方法包括如下两种:
1选择需进行调窗处理的图像,然后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 中窗按钮,在弹出的脑窗、肺窗、骨窗、纵隔窗、软组织窗中进行选 择.
2选择屏幕上方工具栏中调窗按钮,并使用鼠标在图像上拖动直 接进行调窗操作.
10.1.5后,质量可能下降,难免 有些模糊.可以对图像进行锐化,加强图像轮廓, 降低模糊度,使图像清晰.
锐化的原则是按指定的阈值查找值不同于 周围像素的像素,并增加像素之间的对比度.因 此,经过图像锐化处理后,较浅的像素变得更亮, 较暗的像素变得更暗,
• 图像锐化处理的操作方法是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中 的滤镜按钮,在弹出的滤镜对话框中选择锐化滤镜,并可以 通过对强度的调节与对预览窗口中图像的观察来选择最适 合的图像锐化效果.
二维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曲面重建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与计算容积重建calculate volume reformatting,CVR三种.

ct后处理技术内容

ct后处理技术内容

ct后处理技术内容CT(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处理技术是指对CT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和改善图像质量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CT后处理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

1. 图像重建CT扫描通过对患者进行多个方向的X射线扫描,得到一系列切片图像。

图像重建是CT后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这些切片图像重建成三维图像。

常用的图像重建算法有滤波反投影算法、迭代重建算法等。

2.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指通过一系列算法和方法,改善CT图像的质量和对比度,使图像更清晰、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处理、边缘增强等。

3. 三维重建CT扫描得到的图像是二维切片图像,而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患者的器官或病变进行三维重建,以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和方法,将二维切片图像重建成三维模型,如体绘制、体表渲染等。

4. 血管重建CT血管重建是指通过对血管系统的图像进行重建和分析,以获得血管的几何形态和病变情况。

血管重建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狭窄、血管壁瘤等血管疾病,并为手术规划和治疗提供参考。

5. 功能评估CT后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对患者的器官功能进行评估。

通过对器官的CT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一些功能性信息,如肺活量、心脏功能等,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 病变检测CT后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帮助医生检测和识别病变。

通过对图像的分割、特征提取和分类,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检测出一些疾病和异常,如肿瘤、出血等。

7. 手术规划CT后处理技术可以为手术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对患者的CT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患者的解剖结构、病变情况等信息,为手术的选择和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8. 辅助诊断CT后处理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的工具和信息。

通过对CT 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图像信息和特征,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CT后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五)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五)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填空题1、踝关节侧位中心线经内踝上( 1 )cm垂直射入暗盒中心2、头颅侧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外耳孔上2.5cm3、副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听眦线与暗盒成多少度角:37度4、乳突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45度)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5、膈上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呼气屏气)6、肺后前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后屏气)7、腹部摄影摄影球管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1米)8、最常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是:(硫酸钡)9、常用于灌肠检查的对比剂是(医用硫酸钡)10、用于脑血管造影的最佳对比剂(碘苯六醇)11、膝关节髁间凹后前位片,髁间凹呈:(切线位投影)12、膈下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深吸深呼后屏气)1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曝光前须先:(口服硫酸钡)14、颅骨凹陷骨折,应选择哪一摄影位置:(切线位)16、颈椎侧位像,显示的部位:(下颌骨、上下关节突、寰枢椎)而不显示的部位:椎间孔狭窄17、CT机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5%)18、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地摄影体位是:(腰椎双斜位)19、视神经孔后前轴位摄影,矢状面与台面呈(53度)20、观察颈椎椎间孔病变,正确的摄影体位是(过屈位)21、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水)22、目前,对胃肠道疾病检查最佳的方法是(内镜)23、肠穿孔、胸腔积液、肠梗阻、骨盆骨折四种病变,哪个不适合于立位摄影(骨盆骨折)24、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穿透性)25、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60度)26、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V=2d+c)27、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脐孔上3cm)28、胸部后前位的摄影距离:1.5米29、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离子型有机碘水和非离子型有机碘水30、手后前斜位的中心线经下面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第三掌指关节31、用于显示手舟骨最佳摄影体位: 腕关节尺偏位32、髋关节正位中心线经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 2.5)cm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33、头颅正位(后前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 枕外隆突)34、汤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由前额部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相应高度射入(30度)35、副鼻窦柯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鼻根射入(23度)36、乳突许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25度)37、乳突梅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头转向被检侧,且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成多少度角(45度)38、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脐孔上3cm )39、膈上肋骨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水平射入(两肩胛下角连线中点)40、膈下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呼出后屏气)41、腹部前后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呼出后屏气)42、足的正位、斜位中心线应对准: ( 第三遮骨基底部)43、胸部疾病首先采用那种检查方法(摄影)44、最常用于消化道造影检查造影剂是( 硫酸钡)45、高危患者、婴幼儿心脑血管造影时最好选用的对比剂为( 非离子对比剂)46、有关髋关节前后位摄影的要点(双足跟并拢,足尖自然外旋)47、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颅底颌顶位)48、心脏右前斜位时,X线从患者的(左)侧摄入体内49、胸部摄影,中心线经(第6胸椎入射)50、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60度)51、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清除结肠内容物)52、颈椎正位摄影,中心线应(向头侧倾斜15°角,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入探测器中心)53、医学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头部结构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使结构观察 更加清晰。
a
b
c
胸部X光片伪彩色图像,其中a图显示的是胸部原始 图像,b图与c图为伪彩色图,增大了不同的结构间 对比度,有利于观察与诊断。
a
b
c
胸部CT片伪彩色图像,其中a图为CT原始图像,b图 为骨骼伪彩色增强图像,c图为软组织伪彩色增强图 像,d图为肺组织伪彩色增强图像,e图为最终图像。
2. 曲面重建技术
曲面重建技术(CPR)是MPR的一种特殊方法,适合人 体一些曲面结构器官的显示。CPR与MPR的区别在于一个是 表面平整的平面图,一个是表面不规则的平面图。
如图,左图 上的虚线是主 动脉曲面重建 的兴趣区,右 图显示的血管 即是沿虚线重 建出来的血管 形态。
3. 计算容积重建(CVR)
在影像后处 理工作站中,还 可引入骨科模板, 帮助医生进行手 术计划。如在髋 关节手术规划中 通过测量长度, 角度,放入模拟 钢针并且可以计 算钢针大小,形 态,放置位置等 重要手术参数
2. 周长与面积测量
病灶区的周长和面积同样具有诊断价值。在图像后处理软件 中选择“测量周长及面积”按钮后,在被捕获图像上测量起点按 下鼠标左键圈出欲测量周长及面积的区域,移动鼠标至测量终点, 松开按下的鼠标左键,在程序提示条中即可显示被测区域的周长 及面积,如图,在心脏彩超中,周长与面积的测量常用于判断器 官的狭窄扩张,血液反流面积等病变。
a
b
c
d
e
1. 调窗技术的应用
在X射线检查中,以胸部X平片为例。如果感兴趣区在 肺部,可缩小窗宽,调整窗位使肺纹理结构与肺野有良好的 对比度,细节显示清晰。此时纵隔结构、心影重叠结构因亮 度过高而细节显示不良。反之,如感兴趣区位于肋骨、胸椎, 则可适当增大窗宽,连续调整窗位,使感兴趣部位的细节显 示良好。
通过屏幕左侧工具栏的左旋、右旋与翻转命令对图像做 向左或向右不同角度的旋转。
原始图像
图像旋转
图像翻转
1. 图像平滑
图像在采样与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信道、采 样系统质量较差,或受各种干扰的影响,而造成图 像毛糙,此时可以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图像平滑处理也称为图像均匀处理,处理的原 则是通过混合选区中像素的亮度来减少图像的杂色, 即搜索像素选区的半径范围以查找亮度相近的像素, 扔掉与相邻像素差异太大的像素,并用搜索到的像 素的中间亮度值替换中心像素
图像增强的作用是把人眼难以辨认的区域或轮廓增
强,使其能清晰的显示毗邻的解剖关系或细微的组 织结构,有利于发现细微病变。
6. 伪彩色处理
伪彩色技术是对原图进行预处理,识别出属于不同 性质的区域并赋予不同的色彩。伪彩色技术的原理是由 于人眼分辨不同彩色的能力比分别不同的灰度级的能力 强,因此把人眼无法区别的灰度变化,施以不同的彩色 来提高识别率。从灰度图像生成一幅彩色图像可以仿照 对温度的描述方式,当温度比较低,我们会想到蓝色 (冷色调),当温度较高的时候,会想到红色(暖色 调)。可以根据人感官上的这一特性,将亮度低的影射 为蓝色、亮度高的影射为红色进行伪彩色处理。
在图像后处理软件中,实现伪彩色的操作方法是 选择需要进行处理的图像,然后选择后处理软件 左侧工具栏中的“伪彩”按钮,在弹出的“动态 影射”对话框中使用调色板与颜色掩码进行设置 与观察
伪彩色技术不仅应用于CT图像,还可以应用于X 光片、MRI、PET等诸多种类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 中。如图,显示的是头部MRI伪彩色图像,其中a 图显示的是头部MRI-T2WI像,b图与c图分别将
选择屏幕上方或者左侧工具栏上“页版式”命令设置图像 查看方式,即在屏幕上显示不同数量的连续CT影像。
选择屏幕上方工具栏中的“全屏”命令将某幅感兴趣的 CT图像在整个屏幕上,
选择菜单上的“信息”命令以去掉图像上的文字信息利于 更好的观察图像
3. 图像的定位线标识
选择屏幕上方工具栏中的“定位线”命令可以将人体组 织与器官的平片图像与横截面图像有机结合进行观察。
然后沿该划线将横断面上的二维体积层面重组,即 可获得该划线平面的二维重建图像。其中螺旋扫描 时的层厚和螺距对多层面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有明 显的影响,层厚越薄,重建图像越清晰;层厚和螺 距选择不当,较易造成阶梯状伪影。
二维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曲面重建技术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与计算容 积重建(calculate volume reformatting,CVR) 三种。
计算容积重建(CVR)是MPR的另一种特殊方 式。它是通过适当增加冠状、矢状、横轴面和斜面 图像的层厚,以求能够较完整地显示与该平面平行 的组织器官结构的形态,如:血管、支气管等,同 时也可以增加图像的信噪比。
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是指利用一系列的二维切片图 像重建三维图像模型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为医生提 供器官和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和分析工具并辅助医生对病 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与准确的定量分析,提 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在CT检查中,窗宽是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通常 在CT值范围内的组织和病变均以不同的灰度显示,CT值高 于此范围的组织和病变,无论高出程度有多少,均以白影显 示,无灰度差异;反之,低于此范围的组织结构,不论低的 程度有多少,均以黑影显示,无灰度差别。增大窗宽,则图 像所示CT值范围加大,显示具有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增多, 但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减少。减小窗宽,则显示具有不同 密度的组织结构减少,然而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增加。
2. 调窗技术的操作方法
在图像后处理软件中,调节窗宽与窗位方法包括如下两种:
(1)选择需进行调窗处理的图像,然后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 工具栏中“窗”按钮,在弹出的脑窗、肺窗、骨窗、纵隔窗、软组 织窗中进行选择。
(2)选择屏幕上方工具栏中“调窗”按钮,并使用鼠标在图 像上拖动直接进行调窗操作。
图像测量主要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对临床诊疗有用的 定量信息。在二维图像中,可以测量距离、面积、角度并统 计密度分布,如均值、方差和中值等信息;在三维图像模型 中,可以测量两点间距离、曲线长度、角度、表面积和体积 等信息。
左图显示在头部CT测量中,测得头部的距形面积及 平均密度值为:面积Ar为5009,平均密度值为31HU, SD密度均方差为8.3;右图显示测得头部的不规则形状 面积及平均密度值是:面积Ar为4283,平均密度值为 32HU,SD密度均方差为7.3。
二维重建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层螺旋CT设备,是
图像后处理功能中最常用的方法。二维重建技术实 现的方法是:在横断面CT图像上按要求任意划线,
3. 宽度与容积测量
宽度测量主要用于对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诊断。如左图, 显示的是冠脉血管造影图像中对血管狭窄程度的测量,通过测量 冠状动脉宽度,判断有无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改变。容积测量常用 于心脏分析功能,如右图,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的心腔容积,计算 出心腔体积变化,判断心脏射血的能力。
4. 平均密度值测量
1. 图像的调用 在查询对话框中,多种条件中进行组合查询
查询条件设置完成后,选择“查询”按钮,在屏幕上会显 示所有满足条件的患者影像信息,此时还可以分别依据详 细资料与大图标两种方式进行查看,
然后用鼠标选择欲处理的患者影像,双击鼠标即可进入图 像后处理软件界面以进行下一步的后处理操作。
2.图像查看方式
少有关,透过多的则黑,少的则白。通常在冲洗后的 X光片上显示的黑白图象称为正片,而在透视上图象 的黑白度将与X光照片相反,叫负片。负片适用于观 察肺内的血管或者小的高密度病灶等结构。
选择需要进行反相处理的图像,然后选择后处理软
件左侧工具栏中的“反白”按钮,就可以对反相后 的图像效果进行观察。
5. 图像增强
平均密度值测量主要应用在CT图像诊断,单位 使用CT值(HU),表示的是测量面积内的平均密 度值。通常CT图像与X光图像都可以用不同的灰度 来表示密度高低,吸收X光多的人体器官和组织密 度高,图像呈白色,反之则呈黑色。图像的黑白度 反映的是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黑影表示 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 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平均密度测量在确定病 变性质,组织类型等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锐化的原则是按指定的阈值查找值不同于周围像 素的像素,并增加像素之间的对比度。因此,经过图 像锐化处理后,较浅的像素变得更亮,较暗的像素变 得更暗,
图像锐化处理的操作方法是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中
的“滤镜”按钮,在弹出的“滤镜”对话框中选择“锐化”
滤镜,并可以通过对强度的调节与对预览窗口中图像的观 察来选择最适合的图像锐化效果。
3. 以满足对 图像轮廓与边界的特殊观察
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中的“滤镜”按钮,在弹出 的“滤镜”对话框中选择“浮雕”滤镜,并可以通过对强度 的调节与对预览窗口中图像的观察来选择最适合的图像浮雕 效果。
4. 图像的负片
图像的负片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 其明暗与被摄体相反。负片需经印放在照片上才还原 为正片。在X光成像中,影像的明暗常与透过光的多
图像平滑处理的操作方法是选择后处理软件左侧工具栏中
的“滤镜”按钮,在弹出的“滤镜”对话框中选择“均匀”
滤镜,并可以通过对强度的调节与对预览窗口中图像的观 察来选择最适合的图像平滑效果。
2. 图像锐化
图像经转换或传输后,质量可能下降,难免有些 模糊。可以对图像进行锐化,加强图像轮廓,降低模 糊度,使图像清晰。
1. 多平面重建(MPR)
多平面重建(MPR)是通过原始的横轴位图像(薄层) 的容积采集获取数据,经计算机后处理后获得人体组织器官 任意的冠状、矢状、横轴、和斜面的图像。
如MPR重建图像所示,4张图片为是胸腹部各个方位的 MPR重建图象,
上面2张图片为胸 腹部冠状位软组织窗 CT重建MPR图,下方 左图是矢状位软组织 窗CT重建MPR图,下 方右图是斜位骨窗CT 重 建 MPR 。 这 样 可 以 从多个角度观察病变 的形态,位置及妣邻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