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肥料作业1-4

合集下载

养护施肥作业指导书

养护施肥作业指导书

目录引言第一章乔灌木施肥一、不同区域乔灌木的施肥要求二、不同规格乔、灌木的施肥量三、乔、灌木肥料使用注意事项第二章草坪、地被及小灌木施肥一、草坪施肥二、小灌木及地被(含草本地被与木本地被)施肥养护施肥指引引言土壤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是有限的,所以想要使园林植物长势良好,始终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就必须依赖肥料的及时补充来满足植物的需要。

园林养护应以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肥料的使用要求少量多次,避免肥害发生;持续改善园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供给,且需满足园林植物生长的需要. 园林养护肥料分类1、有机肥有机肥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等加工而来,富含大量有益物质。

不仅能为植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应该选用充分腐熟的、优质的成品有机肥,异味极低或没有臭味。

常用有机肥2、无机肥无机肥,简称化肥,为矿质材料单体或混合加工而成。

可分为单体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复合肥(氮、磷、钾复合肥)、控释肥、缓释肥;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易溶于水,分解快,易被根系吸收,也容易流失等特点.常用无机肥3、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是一种既含有机质又含适量化肥的复合肥。

它是对粪便、草炭等有机物料,通过微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和有效化处理,并添加适量化肥、腐植酸、氨基酸或有益微生物菌,经过造粒或直接掺混而制得的商品肥料。

常用有机-无机复合(混)肥第一章乔灌木施肥一、不同区域乔灌木的施肥要求种植于不同区域的乔、灌木施肥是需要综合考虑周边地被、草坪的情况,避免施肥方式、施肥量不合适造成肥害.(一)、组团乔、灌木组团配置的乔、灌木区域,考虑到地被植物丰富、密集且面积较大,主要采取肥料均匀撒施的方式追肥,并结合区域内的地被、草坪施肥同时进行。

每次施肥量为《恒大园林集团绿化养护施肥用量规范》约定各类型植物单次施肥用量的1/3—1/2,避免各类型植物叠加施肥造成短期肥量多大,引发肥害。

土壤肥料学作业与思考题

土壤肥料学作业与思考题

作业及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填空1.自然界土壤由、、三相物质组成。

2.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3.四大肥力因子是。

4.土壤是由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包括____和____。

5.土地日是每年的。

6.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7.土壤生产力的大小由()和()共同决定。

三、问答题1.土壤与土壤圈、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肥力四因素是什么?★2. 简述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3.简述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

★4.怎样提高土壤的生产力?5.土壤的基本特性?6.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您是如何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第一章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 )土粒一、名词解释:土宜;风化作用;成土母质;粘土矿物;粒级;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剖面;二、填空1.土壤矿物质来自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和____。

2.矿物按成因分为()和()。

3.根据成因将岩石分为()、()和()三大类。

4.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和()三大类5.近代气候下形成的母质按其搬运方式和堆积特点,可分为母质和母质。

6.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和()。

7.土壤次生矿物种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8.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9.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0.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1.土壤物理性粘粒和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mm。

12.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13.土壤矿质土粒的元素组成以、、、为骨干成分。

14.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15.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6.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7.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三、单项选择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2.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是(): A、辉石 B、方解石 C、白云母 D、石英3.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实验室规章制度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6.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7.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8.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方可离开。

目录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实验二岩石及矿物的识别 (2)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4)实验四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6)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7)实验六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9)实验七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10)实验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九碳酸氢铵含氮量的测定 (13)实验十施肥量的估算 (14)第二部分实习指导实习一地质地貌与成土岩石采集及识别 (16)实习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土类识别 (17)实习三植物营养大实验(测土配方施肥及植物营养诊断) (18)附:实验实习报告书写格式 (19)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意义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二、目的要求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三、用具小土铲、米尺、布袋、标签、铅笔、土筛(18号Ø1㎜、60号Ø0.25㎜、100号Ø0.149㎜)、广口瓶、天平(0.1感量)、胶塞(或圆木棍)、白磁盘(或木版)等。

土壤肥料学实验

土壤肥料学实验

⼟壤肥料学实验实验⼀⼟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壤样品(简称⼟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壤分析⼯作的⼀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法采集和处理⼟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实验⽤具:铁铲、锄头、⼟壤⼑、⼟壤袋、⽊槌、研钵、⼟壤筛(0.25、1、2mm)、卷尺、⼴⼝瓶、标签等。

⼀、⼟样的采集分析某⼀⼟壤或⼟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壤,这就是⼟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法。

(⼀)⼟壤剖⾯样品⼟壤剖⾯样品是为研究⼟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分类。

应按⼟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根据⼟壤发⽣层次由下⽽上的采集⼟样,⼀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 厘⽶的⼟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公⽄;放⼊⼲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号码、⼟层和深度。

(⼆)耕作⼟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壤肥⼒情况,⼀般采⽤混合⼟样,即在⼀采样地块上多点采⼟,混合均匀后取出⼀部份,以减少⼟壤差异,提⾼⼟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 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壤的全⾯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和堆积过肥料的地⽅。

根据地形、地块⼤⼩、肥⼒等情况的不同,采样点的分布也不⼀致,⼀般可采⽤以下三种⽅法:(1)对⾓线采样法适⽤于地块⼩、采样点少、肥⼒均匀、地形平坦、地形端正的地块,图1A;(2)棋盘式采样法适⽤于地块⾯积⼤⼩中等、采样点较多(约10 点以上)、地势平坦、地形整齐、肥⼒稍有差异的地块,图1B;(3)蛇形采样法;适⽤于地块⾯积⼤、地势不平坦、地形多变、肥⼒不均匀的地块,图1C。

A B C图1 采样点的分布⽅法2、采样⽅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铲去掉表层3 毫⽶左右的⼟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的⼟壤(见图2)。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市场销售:畅销 谷子 ;平小麦;积压

水稻 。
表实1—4 主要农产品价格与用工量
农产品 小 麦 水 稻 玉 米 谷 子 甘 薯 棉 花 肉 蛋 奶 价格(元/kg) 2.2 2.6 2.0 3.0 0.8 8.0 10.0 6.0 5.0 用工量(工、日) 40 8 6 6 20 120 180 180 150
大地 玉米 棉花 棉花 棉花 大麦 小麦 小麦 /大 /玉 /玉 豆 米 米
土岔 水稻 水稻 玉米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烤 /烤 /绿 /绿 烟 烟 肥 肥
表实1—12 肥料投入量(kg/亩)
标肥kg/耕 亩
尿素 23.9
折 养 分
N 7.9 P2O5 K2O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有机肥
58.3
8.2 2500 6.8
结构 (%) 100
1520
1995
1425
570
42
16
21
15
6
(四) 耕作制度

1、作物布局
2、复种
3、间套混作
4、土壤耕作与配肥

5、综合评价
表实1—7 粮食作物组成
品名 播种面 积(亩) 占总播 亩(%) 粮食作 物 900 100 小麦 200 22.2 300 60 660 玉米 200 22.2 450 90 900 大豆 100 11.1 200 20 600 水稻 400 44.5 500 200 1300
(二)生产条件 土地:土地面积 4500万 亩,垦殖率 18.5 %,其中耕 地面积 900万 亩,占 18.5 %。林地面积 2515.5万 亩, 占 55.9 %,自然草地面积 589.5万 亩,占 13.1 %。 土壤:类型(1)水稻土(2)紫色土(3)赤红壤(4) 红褐色土。 质地(1)粘壤(2)黄壤(3)红壤(4)沙壤。 ph 6.3 ,土地有机质 2.1 %,速效磷 358 ppm。 水利:耕地中水田 324万 亩,占 38 %,水浇地207亩, 占 23 %,旱地 351万 亩,占 39 %。 灌溉水来源:井灌12%,地上水灌 88 %。 肥料:有机肥施用量 2.5 吨/亩,质量 良 。化肥施用量: 亩施用肥料量(纯)氮 21 kg/亩,磷 16 kg/亩,钾 8 kg/亩。 人口劳力:农业人口 43万 人,人均耕地 0.83 亩/人, 农林牧副渔劳动力 13万人, 劳均耕地 2.5 亩/劳力。

土壤耕作与培肥

土壤耕作与培肥

.
33
化学肥力
化学肥力指土壤的化学因素 。即土壤 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 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 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一般 而言,在极端酸、碱环境、有大量可溶性 盐类存在或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及其他有毒 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作物都难以正 常生长和获得高产。
• 松碎土壤
–降水、沉实、人机踏压,容重增加
–降雨,增加0.1g/cm3
–灌水,增加0.12-0.16g/cm3
–铁 牛 ——55 中 拖 碾 压 一 次 , 1.00g/cm3 增 加 到 1.36g/cm3,三次,1.7g/cm3
–自 然 沉 实 , 小 麦 播 后 1 个 月 , 0-10cm 深 , 1.061.36g/cm3增加到1.36-1.62g/cm3
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
28
第三节 土壤培肥
.
29
土壤肥力:
指土壤能够经常不断地、适量地提 供并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 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包括物质要素:水肥气;能量要素:热。
.
30
1.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指人们在垦殖和利用土壤以前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所产生的肥力。
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土壤的 耕种、熟化、开发、改造所逐步产生的肥力。
• 免耕(no-tillage)零耕作(zero tillage)
– 直接在前茬地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 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 种耕种方式。
• 免耕技术支撑
– 覆盖 – 残茬,防风、防雨、保水 – 免耕播种机 – 一次性作业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

土壤肥料学辅导资料(1)

土壤肥料学辅导资料(1)

土壤肥料学辅导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1.()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A、毛管支持水B、毛管悬着水C、吸湿水D、重力水2. 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

A、片状结构B、柱状结构C、核状结构D、团粒结构3.下列交换性阳离子中属于致酸离子的是()。

A、Al3+B、Na+C、Ca2+D、Mg2+4. 灰钙土的特征土层是()A、锈土层B、潜育层C、熟化层D、钙积层5. 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反映了土壤的()A、保肥性B、供肥性C、酸碱性D、氧化还原性6. 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有()。

A、NH4HCO3;B、(NH4)2SO4;C、CO(NH2)2;D、过磷酸钙7.下列哪种氮肥最适合做根外施肥 ( )A. 硫酸铵B. 尿素C. 硝酸铵D. 碳酸氢氨8. 下列元素缺乏时,植物缺素部位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的是()。

A铁;B氮;C镁;D钾9. 油菜“花而不实”是由于缺乏()。

A钼; B硼; C锌; D铜10. 下列何种畜禽粪属于冷性肥料()。

A、牛粪;B、禽粪;C、羊粪;D、马粪11.下列交换性阳离子中属于致酸离子的是()。

A、Al3+B、Na+C、Ca2+D、Mg2+12. 质地越粘,土壤凋萎系数(),作物对水分的缺乏越敏感。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两者无关13. 土壤pH值是指土壤的()A、活性酸B、潜性酸C、水解性酸D、总酸度14. 下列作物哪些不宜过量施用KCl()。

A、西瓜;B、棉花;C、烟草;D、水稻15. 植物体内某种养分的再利用程度与其缺素部位有密切关系,下列元素缺乏时,植物缺素部位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的是()。

A、铁;B、氮;C、镁;D、钾16. 果树发生小叶病或簇叶病是缺少()元素。

A、硫;B、氮;C、钙;D、锌17.一种良好的土壤质地层次类型是指()。

A、上砂下粘型B、上粘下砂型C、夹砂夹粘型D、上下均一型18.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五大自然因素是()。

化肥农药使用技术作业指导书

化肥农药使用技术作业指导书

化肥农药使用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化肥农药使用基础知识 (3)1.1 化肥的分类与特性 (3)1.1.1 氮肥 (4)1.1.2 磷肥 (4)1.1.3 钾肥 (4)1.1.4 复合肥 (4)1.1.5 微量元素肥料 (4)1.2 农药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4)1.2.1 杀虫剂 (4)1.2.2 杀菌剂 (4)1.2.3 除草剂 (5)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 (5)第2章化肥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5)2.1 选择化肥的原则 (5)2.1.1 根据作物需求选择 (5)2.1.2 优化施肥结构 (5)2.1.3 选用高品质化肥 (5)2.1.4 考虑土壤条件 (5)2.2 化肥的使用方法 (5)2.2.1 基肥施用 (5)2.2.2 追肥施用 (6)2.2.3 叶面施肥 (6)2.3 化肥施用注意事项 (6)2.3.1 施肥量控制 (6)2.3.2 施肥时期选择 (6)2.3.3 施肥方式 (6)2.3.4 避免与农药混用 (6)2.3.5 遵守安全规定 (6)第3章农药的选择与配制 (6)3.1 农药的选择原则 (6)3.1.1 针对性原则 (6)3.1.2 安全性原则 (7)3.1.3 合理性原则 (7)3.1.4 经济性原则 (7)3.2 农药的配制方法 (7)3.2.1 计算农药用量 (7)3.2.2 准备配制工具 (7)3.2.3 配制方法 (7)3.2.4 注意事项 (7)3.3 农药混用注意事项 (7)第4章主要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8)4.1 水稻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8)4.1.1 化肥使用技术 (8)4.1.2 农药使用技术 (8)4.2 小麦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8)4.2.1 化肥使用技术 (8)4.2.2 农药使用技术 (8)4.3 玉米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4.3.1 化肥使用技术 (9)4.3.2 农药使用技术 (9)第5章果树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5.1 苹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5.1.1 施肥技术 (9)5.1.2 农药使用技术 (9)5.2 桃树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9)5.2.1 施肥技术 (9)5.2.2 农药使用技术 (10)5.3 柑橘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0)5.3.1 施肥技术 (10)5.3.2 农药使用技术 (10)第6章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0)6.1 叶菜类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0)6.1.1 化肥使用技术 (10)6.1.2 农药使用技术 (10)6.2 瓜类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1)6.2.1 化肥使用技术 (11)6.2.2 农药使用技术 (11)6.3 根茎类蔬菜化肥农药使用技术 (11)6.3.1 化肥使用技术 (11)6.3.2 农药使用技术 (11)第7章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技术 (11)7.1 科学施肥技术 (11)7.1.1 了解作物需肥规律 (12)7.1.2 优化施肥结构 (12)7.1.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2)7.1.4 选用高效肥料 (12)7.1.5 合理调整施肥时期和方式 (12)7.2 精准施药技术 (12)7.2.1 病虫害监测技术 (12)7.2.2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 (12)7.2.3 优化施药方法 (12)7.2.4 转变防治观念 (12)7.3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应用技术 (12)7.3.1 生物农药的优势与应用 (12)7.3.2 生物肥料的优势与应用 (13)第8章农药安全使用与防护 (13)8.1 农药的安全使用规范 (13)8.1.1 选择合适的农药 (13)8.1.2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 (13)8.1.3 合理混用农药 (13)8.1.4 遵循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 (13)8.1.5 遵守安全间隔期 (13)8.2 农药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13)8.2.1 预防措施 (13)8.2.2 中毒处理 (14)8.3 农药废弃物的处理 (14)第9章化肥农药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 (14)9.1 化肥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估 (14)9.1.1 评估方法 (14)9.1.2 评估指标 (14)9.1.3 评估流程 (14)9.2 化肥农药的环境风险控制 (14)9.2.1 风险预防 (14)9.2.2 风险控制策略 (15)9.2.3 监测与监管 (15)9.3 农药抗性治理策略 (15)9.3.1 抗性监测 (15)9.3.2 抗性治理措施 (15)9.3.3 农药抗性风险评估 (15)第10章化肥农药使用政策法规与培训 (15)10.1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政策法规 (15)10.1.1 政策法规概述 (15)10.1.2 化肥农药使用管理原则 (15)10.1.3 化肥农药使用管理措施 (15)10.2 农业投入品监管与执法 (15)10.2.1 监管体系建设 (16)10.2.2 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管 (16)10.2.3 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 (16)10.3 农药化肥使用技术培训与推广 (16)10.3.1 技术培训内容 (16)10.3.2 技术培训方式与途径 (16)10.3.3 技术推广与应用 (16)10.3.4 农药化肥使用技术发展趋势 (16)第1章化肥农药使用基础知识1.1 化肥的分类与特性1.1.1 氮肥氮肥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包括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

土肥

土肥

第一节土壤孔性土壤孔性——指土壤孔隙的状况土壤中大小、形状不同的复杂孔隙的状况好坏由两方面衡量:①孔隙的量,以孔隙度表示②孔隙的质,即大小孔隙分配,上下土层分布。

孔隙状况必须保证作物对水分和空气的需要,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活动,因此一是要求土壤中孔隙的容积要较多,二是要求大小孔隙的搭配和分布较为恰当。

一、土壤比重(土壤相对密度)固体土粒单位容积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无量纲,水密度1g/cm3所以土壤比重又常用土壤密度表示,固体土粒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为g/cm3、t/cm3。

土壤物质组成有差别,土壤比重也就不同,土壤比重数值的大小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①土壤矿物组成和含量有关,书上见矿物比重:石英2.65,正长石2.57,高岭石2.6-2.65,蒙脱石2.00-2.20。

②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比重小于心土、底土,有机质比重1.2-1.4g/cm3,由于土壤比重差别较小,一般2.6-2.7,通常用2.65作为土壤比重。

二、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重量(干重)称为土壤容重。

单位为g/cm3、t/cm3,土壤之间差别较大,受五个因素影响:①是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含量有关;②是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③与土壤质地有关;④与土壤结构有关;⑤与土壤松紧度有关。

所以容重必须测定获得,容重值砂质土1.2~1.8,粉质土1.0~1.5,容重用处很大,不仅在农业上建筑、筑路、桥梁工程常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数据。

<一>、计算孔隙度,<二>、判断土壤熟化程度1.1~1.3较疏松,1.5以上紧实,<三>、利用它计算土壤重量、水分、养分、盐分含量。

例已知土壤容重为1.15g/cm3,求亩(666.7m2)耕层0-20cm土壤土重。

解:666.7×0.2×1.15=153t=153000kg因此过去常说每亩耕层土壤约30万斤,即每公顷耕层土重225万kg。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中职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中职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土壤和肥料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生产,提高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准备、操作能力,总结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同时动手能力增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三)参考学时本课程72学时(四)课程学分4个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讲课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评价方法知识部分:根据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理论考试等的正确程度进行评价。

技能部分:根据学生技能训练的态度,平时观察记载情况,科学实验等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条件需要多媒体教室进行课程讲解,有配套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还需要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参观实习。

4.教材编选[1]土壤肥料学(农学类专业用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2]土壤肥料学(北方本下册),河北省昌黎农业学校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1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与肥料》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3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与肥料》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3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壤与肥料》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733)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我国农业水资源匮乏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B.占国土面积69%的山区、丘陵地区,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缺水严重C.降雨不集中,年际之间变化大,可利用水量少,旱涝灾害频繁D.水分利用率低2.以下属于热性肥料的是()。

A.猪粪B.牛粪C.马粪D.三种都是3.土壤水吸力相同时()oA.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B.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高C.砂土与黏土的含水量完全相同D.砂土与黏土的含水量基本相同4.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A.非活性孔隙多B.毛管孔隙多Co通气孔隙多D.通气孔隙少5.岩石一旦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oA.岩石形成有机质B.形成颗粒很小的黏土矿物C.形成明显的发生层次D.岩石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6.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人渗速度()。

A.逐渐提高B.逐渐降低C.保持不变D.略有变化7.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 1哑时()oAo吸附能力比较强B.吸附能力比较弱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D.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8.大多数作物吸收的氮素存在于作物体内的形式是()。

A.NH4+,并起生理生化作用B.N03-累积C.蛋白质D.核酸9.下列关于必须营养元素一般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成作物体内的结构物质和生命物质B.加速作物体内代谢活动C.对作物有特殊功能D.降低作物体内代谢活动10.冬小麦吸收磷素最多的时期为()。

A.苗期B.返青期C.乳熟期D.开花期11.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消耗,则以()形式存于体内。

A.硝酸盐B.铉C.两种酰胺D.核酸12.作物所吸收的钙主要存在于()。

A.叶片中B.细胞壁中C.籽粒中D.根系中13.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是由()风化而来。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原生矿物14.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

(复习题)

(复习题)

(复习题)土壤肥料学综合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

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3、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

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4、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5、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6、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7、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8、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9、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0、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11、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2、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13、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14 腐殖质15岩石风化16土壤退化17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18土壤污染19团粒结构20最少养分原理、21报酬递减原理22因子综合作用原理24秸杆还田27、田间持水量28土壤导热率29绿肥30、土壤剖面二、填空1、土壤物理性粘粒与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毫米。

施肥作业指导书

施肥作业指导书

施肥作业指导书一、背景概述施肥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施肥作业的详细指导,确保施肥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二、施肥前的准备工作1. 土壤测试:在施肥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以便合理调整施肥方案。

2. 施肥方案制定: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等。

三、施肥原则1. 选择适宜的肥料: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如有机肥、无机肥等。

2. 合理施肥量: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3. 均匀施肥:施肥时要保证施肥量的均匀分布,避免浮现肥料过浓或者过稀的情况。

4. 分期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施肥分为若干次进行,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四、施肥方法1. 基础施肥:在作物生长初期,将肥料均匀撒在整个耕地面上,并与土壤充分混合。

2. 追肥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求,在作物根系周围撒施肥料,然后轻轻耙松土壤,使肥料与土壤混合。

3. 叶面喷施:对于一些特殊作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施肥,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五、施肥注意事项1. 防止施肥过量: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控制施肥量。

2. 避免施肥不足:施肥不足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确保施肥量的充足。

3. 施肥与灌溉结合:施肥时应与灌溉结合进行,确保肥料充分溶解和吸收。

4.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结合:施肥时应与病虫害防治结合进行,避免施肥过程中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六、施肥作业记录每次施肥作业后,应及时记录施肥的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的施肥调整和评估。

七、施肥效果评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施肥效果的评估,包括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以便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土壤耕作1

土壤耕作1

第二节
土壤耕作制
二、东北的垄作土壤耕作制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垄作。 作用:提高春季土壤的温度,减轻春旱、夏秋涝。 特点: (1)地面常年保持垄形。垄高12-17㎝,垄距 60-70cm。 (2)耕种结合,耕管结合。 (3)以一定轮作制为基础。如大豆(扣)-高梁 (耲)-谷子(耲)。三年翻耕一次,而不是每 年翻耕。
中耕机
土壤中耕次数相应增加。旱地中耕不宜翻土, 潮湿地区宜翻土”。
(二)表土耕作措施( surface tillage )
5.培土――把作物行间的土壤培拥 到植株根部的措施。中耕作物都 需要培土。 作用:
(1)促进根系生长(上层根系等), (2)培土后成垄形,有利于增温、透气。 (3)稳固植株,防止倒伏。 (4)有利于灌、排水。
第五章
土壤耕作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土壤耕作原理 土壤耕作制 少耕法、免耕法
第一节
土壤耕作原理
一、土壤耕作的概念及目的 1. 土壤耕作: 是用机械的方法,改变土壤的物 理性质,以调节土壤肥力因素的状况,提高农 作物产量的一系列耕作措施。
一、土壤耕作的概念及目的
2. 土壤耕作的目的
① 改善土壤结构。 促使土壤碎散成团粒结构或团聚体状态,从而改善土壤 空气、水分、养料的状况。 ② 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土壤耕层构造)。
特点:成本低,土壤冲刷少。耕播时,对土壤水分要 求严格。 4.残茬覆盖耕作法:用宽幅翼形犁(残茬覆盖犁)疏 松土壤,切割杂草,而将残茬留在地面。干旱地区应 用较多。 特点:能显著减少风饰和水蚀,增加土壤的渗水性, 减少蒸发。
一、少耕法
优点:
(1)减少机械动力、人物力,减少投资; (2)减少对耕作层的压实和破坏土壤结构。

施肥作业指导书

施肥作业指导书

施肥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施肥作业指导书,匡助农民正确、科学地进行施肥作业,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二、施肥前的准备工作1. 土壤检测:在施肥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等情况。

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土壤检测,或者使用土壤检测仪器自行进行测试。

2. 了解作物需求: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了解其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以确定施肥的种类和用量。

三、施肥方法1. 基本原则:施肥应坚持科学、合理、有机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

2. 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季节气候,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

普通来说,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进行。

- 基肥:在作物种植前进行,将养分充分混入土壤中,为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提供养分。

- 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

3. 施肥方法:- 基肥的施肥方法:将肥料均匀撒在整个种植区域上,然后与土壤进行混合。

- 追肥的施肥方法:可以选择直接撒施或者通过灌溉水进行施肥。

4. 施肥量和比例:-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确定施肥量和比例。

普通来说,氮、磷、钾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量进行合理配比。

- 施肥量的计算可以根据作物的亩产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行估算,也可以参考相关的农业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四、施肥注意事项1. 防止过量施肥:过量施肥会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根据作物的需求量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2. 防止不合理施肥: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作物的特性进行合理施肥。

同时,还要考虑土壤的性质和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种类。

3. 施肥技术:施肥时要注意均匀撒施肥料,避免肥料积聚和浪费。

同时,要注意与土壤进行充分混合,确保养分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

土壤改良工程施工方案(3篇)

土壤改良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地区,占地面积约500亩,主要针对该地区土壤贫瘠、肥力低、盐碱化等问题进行改良。

项目主要包括土壤深松、有机肥施用、酸碱调节、生物菌剂施用、覆膜保墒等施工内容。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等,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材料准备(1)有机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用适合的有机肥,确保有机质含量达到要求。

(2)酸碱调节剂:选用优质的酸碱调节剂,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

(3)生物菌剂:选用具有良好效果的生物菌剂,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4)覆膜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聚乙烯薄膜,厚度为0.008mm。

3. 机械设备准备(1)深松机:用于土壤深松作业。

(2)施肥机:用于有机肥、酸碱调节剂、生物菌剂的施用。

(3)覆膜机:用于覆膜保墒作业。

(4)检测设备:用于土壤检测、酸碱度检测等。

三、施工工艺1. 土壤深松(1)施工方法:采用深松机进行土壤深松,深松深度为30-40cm。

(2)施工要求:确保深松均匀,无漏松现象。

2. 有机肥施用(1)施工方法:采用施肥机将有机肥均匀施入土壤中。

(2)施工要求:有机肥施用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确定,确保有机质含量达到要求。

3. 酸碱调节(1)施工方法:采用施肥机将酸碱调节剂均匀施入土壤中。

(2)施工要求:根据土壤酸碱度检测结果,选用合适的酸碱调节剂,确保土壤酸碱度达到作物生长要求。

4. 生物菌剂施用(1)施工方法:采用施肥机将生物菌剂均匀施入土壤中。

(2)施工要求:生物菌剂施用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确定,确保微生物数量达到要求。

5. 覆膜保墒(1)施工方法:采用覆膜机将聚乙烯薄膜均匀覆盖在土壤表面。

(2)施工要求:覆膜均匀,无破损现象,确保保墒效果。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控制(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726)《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1:[论述题]19、比较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特点,并说明我们国家肥料工作的方针。

参考答案:答: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特点比较:(1)有机肥料含养分种类多、养分含量低,而化学肥料含养分种类单一、养分含量高;(2)有机肥料肥效长,供应养分数量少,而化学肥料肥效短,供应养分数量多;(3)有机肥料含腐殖质,有显著的改土作用,化学肥料常含副成分,影响土壤的性质;(4)有机肥料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改良土壤性质,而化学肥料易流失、固定、挥发损失。

我们国家肥料工作的方针: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方针。

2:[论述题]18、简述我国有机肥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参考答案:答:存在的问题有:(1)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剧增。

(2)秸秆焚烧严重。

(3)绿肥未纳入轮作制,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可采取的对策有:(1)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将绿肥纳入轮作制。

(3)推广秸秆还田。

(4)合理利用城乡垃圾、畜禽粪便和有机废弃物。

3:[论述题]17、为什么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参考答案:答:(1)有机肥料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有显著的改土作用,而化学肥料只能供给作物矿质养分,一般没有直接的改土作用。

(2)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但养分含量低,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但养分种类比较单一。

(3)有机肥肥效慢,肥效持久,化肥肥效迅速,肥效短。

(4)有机肥可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改良土壤性能,而化肥养分浓度高,易挥发、淋失、固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

所以施肥时应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使缓效与速效配合起来,使土壤得到持续、均衡的养分供应。

4:[论述题]16、有机肥料大体可分为哪几类?参考答案:答:有机肥料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严格的分类系统。

目前主要是根据有机肥料的来源、特性与积制方法来分类。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粪尿肥料:主要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禽粪、鸟粪、蚕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与肥料作业1参考答案(第1-4章)一、名词解释1、土壤就是覆盖于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P1)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产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P1)。

3、土壤质地就是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质量的质量分数。

(P6)4、土壤有机质一般是指有机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P9)5、活性酸是指土壤溶液中存在的氢离子数量,一般用PH值表示。

(P25)。

6、土壤缓冲容量指土壤胶体类型及其阳离子交换量大小与土壤盐基饱和度的高低。

(P26)。

7、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

P29。

8、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质量。

P309、土壤团粒结构体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一般在0.25—10mm。

P3410、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的反映。

P38。

二、填空题1、土壤4大肥力因素是(水份)、(养分)、(空气)和(温度)。

(91)2、土壤颗粒可以分为(石砾)、(砂砾)、(粉粒)和(黏粒)4个不同等级。

(94)3、土壤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分界点是(0.01)毫米。

P44、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腐殖质)(P9)。

5、土壤胶体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6、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黏土矿物的同晶替代)和(黏土矿物晶体的断键)。

P277、土壤的吸附性能包括(机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5种类型。

)P208、土壤具有缓冲能力,是因为(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和(土壤胶体上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作用)。

P269、土壤孔隙一般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P3110、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块状结构体)、(核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棱柱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P33。

三、选择题1、B2、A3、A4、B5、C6、D7、C8、D9、D 10、D四、简答题1、如何改善表层土壤的质地?①增施有机肥②种植绿肥、培肥土壤③掺砂掺黏,客土调剂④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⑤引洪漫游或引洪漫砂,等等2、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有哪些途径?根据当地的情况举例说明。

途径主要有:①大量施用有机肥;②种植绿肥;③桔杆还田等等。

如在我县施用猪、牛、鸡等粪肥、既肥、堆肥、河泥等有机肥。

P143、团粒结构是如何影响土壤肥力的?①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②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③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④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土壤与肥料作业2参考答案(第5-7章)一、名词解释1、土壤萎蔫系数一般当作物叶片形成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萎蔫系数。

P5。

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是指没有与地下水连通时,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其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P44。

3、土壤有效水当根系的吸水能力大于土壤水的吸力时,这部分土壤水份才能被作物吸收,这部分水就土壤有效水。

4、作物需水量是指生长在大面积农田上的无病虫害的作物,当土壤水份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作物达到高产潜力值的条件下,作物叶面蒸腾、棵间土壤蒸发,组成作物体和消耗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水量总和。

P485、土壤母质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就是土壤母质,它是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

6、风化作用大部分岩石是在高温、高压、缺水、缺氧的条件下形成的,它们一旦露出地球表面,处于常温、常压、有水、有氧和生物活动的环境之中,其结构、组成成分、性质等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是岩石的风化作用。

P617、土壤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类型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P688、中低产田是指那些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致使产量不高或较低的农田。

P719、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物质或生物,导致土壤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并对土壤中生长的作物产生危害。

P7710、土壤侵蚀是指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等力量的作用下,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二、填空题1、土壤水分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我国水资源短缺可分为(资源性缺水)、(水质不良型缺水)、(设施型缺水)和(工程性缺水)4种类型。

P483、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4、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5、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及其与之相反的作用。

P616、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7、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累积与消耗过程)、(脱钙与积钙过程)、(盐化与脱盐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与潴育化过程)和(熟化过程)P658、我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方旱农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三江平地区)、(松辽平原地区)、(江南丘陵地区)等地区。

P729、红壤低产的原因主要有(酸)、(瘦)、(黏)、(板)、(旱)和(浅)等。

P3310、土壤污染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类型。

P77三、选择题1、B2、B3、D4、A5、D6、B7、B8、C9、C 10、D四、简答题1、根据当地的情况,举例说明如何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80答:本地区雨水较多,流失较重。

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以植树造林,种草护坡,覆盖地表,等高种植,免耕,修筑梯田,建设喷滴灌设施等。

2、一般根据哪些因素来判断土壤发生层?答:一般根据土壤外观的颜色、结构、紧实程度、新生体、根系、动物穴迹等来判断,有时需要用仪器测定。

3、根据当地的情况,应该如何防止土壤污染?P78答: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防止废气、废水、废渣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积极治理环境。

土壤与肥料作业3 参考答案(8-11章)一、名词解释1、质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形成了从土体到根系表面的水流,即质流。

P862、根外营养除了根系,作物叶片和茎杆也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就是作物的根外营养。

P853、根际由于根系的分泌物和根系的死亡,在距根极近的土壤与远离根的土壤性质差异很大,这个区域称为根际。

P864、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P965、营养诊断就是对土壤养分贮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

P996、速效养分是指当季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

P947、生物固氮土壤中有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这就是微生物的固氮作用,也称生物固氮。

P1098、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在化学上呈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P1149、菌根10、枸溶性磷肥P128 P130二、填空题1、正常发育的根一般具有(分生区)、(根毛区)、(脱毛区)和(老熟区),其中(分生区)吸收养分最强烈。

P852、土壤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么有(离子接触交换)、(离子扩散)和(质流)。

3、养分在作物体内短距离运输依靠(共质体),而长距离运输依靠和(木质部)。

4、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中的养分可分为(速效养分)、(缓效养分)和(无效养分)。

5、根系吸收的铵首先与(呼吸作用产生的a-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再形成其它氨基酸。

6、土壤氮素的来源主要有(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和(施肥)P1097、根据氮的形态,化肥一般为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酰胺态氮肥)和(氰氨态氮肥)P1128、作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磷)和(有机化合物)的磷,但主要是(吸水无机磷)的磷,包括(正磷酸)、(偏磷酸)和(焦磷酸),其中(正磷酸)是作物最容易吸收利用的形态。

9、缺磷时,作物叶片和茎出现(紫色),这是因为形成了(花青素)。

10、土壤磷的转化包括(磷的固定)和(磷的释放)两个相反的过程,其中包括( )、( )、( )和( )4个类型。

P125三、选择题1、B2、3、D4、B5、A6、B7、B8、A9、D 10、A四、简答题答:胜杜南扩散的原理,说明养分进入根系细胞内的过程。

P872、土壤各种形态养分之间的转化对配方施肥有什么意义?P94-953、根据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应该如何合理施用。

答:尿素适应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对土壤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可用作基肥、追肥或叶面喷施。

作基肥应用深施,在施用时可加入少量脲酶抑制剂,使尿素分解缓慢进行。

作追肥时,在气温较低的地区或气候寒冷的季节,应提前一周施用,以保证其在土壤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化。

作根外追肥时,要掌握好喷施浓度,一般为5-20g/L,每隔7-10天喷一次,一般喷2-3次,早晚喷施效果较好。

P1164、根据普钙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如何合理施用。

答:普钙非常容易被土壤固定,高效合理施用应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但增加与根系的接触面,从而减少固定。

具体措施包括:①集中施用;②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③制成颗粒磷肥施用;④分层施用;土壤与肥料作业4参考答案(12-15章)一、名词解释1、有效钾是指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钾。

2、矿物态钾是指存在于原生矿物和黏土矿物中的钾,约占总量的90%-98%。

3、微肥微量元素肥料是指将含有作物所需要的微量营养元素的物质,作为肥料来使用,简称微肥。

P1454、有机肥料简单地说有机肥料就是由各种有机物料加工而成的肥料,俗称农家肥料。

P1555、腐殖化系数府殖质与有机物质的比例。

P1606、秸秆还田作物收获后,把秸杆直接翻入土中,让其自然腐烂,称为桔秆还田。

7、微生物肥料也称菌剂或菌肥,是由有益微生物,有机载体、无机化肥等组成的。

P1688、单质肥料是指只含有肥料三要素氮、磷、钾其中的一种元素的肥料。

9、复合肥料是指含有肥料三要素氮、磷、钾其中的两种以上元素的肥料。

P16910、叶面肥就是喷施于叶片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题1、水稻植株下部的叶片边缘或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表明水稻植缺乏(钾)营养元素。

P1342、一般用(元素钾)来表示土壤和植株的含钾量,个而用(K2O)来表示化肥的含钾量,二者的换算关系为(K×1.2= K2O)或(K2O×0.83=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