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奶菇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奶菇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贵溪江国志虎奶菇[pleurotus tuber – regium(Fr.)Sing],中文名菌核侧耳,又名核侧耳、核耳菇、茯苓侧耳、南洋侧耳(日本)等,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为木腐生真菌。该菌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或药用,为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真菌。虎奶菇野生真菌过去仅在我国云南和南省有分布记载,国外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亦有分布的记载。
1、虎奶菇营养和药用价值
虎奶菇子实体与菌核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有关典籍记载,它具有治疗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压等疾病的药效。此外,最新研究表明其真菌多糖——虎奶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补血生津,掏多种肿瘤生长等多种功效。
虎奶菇不论是菌丝体、菌核还是子实体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和一定量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同时还含有真菌多糖、萜类、酚类等其他生物活性成份。子实体(商品菇)样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测定,其中钾、镁、钙、铁、钠、锌、铜、锰、硒的含量(mg/kg)分别为22 400、1 400、768、157、105、58.0、12.4、8.2、0.05。粗多糖含量为10.80%,占总糖的31.52%;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4.90%,其中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6.10%,高于FAO/WHO提出的食品蛋模式必需氨基酸总量应达40%左右的标准。菌核侧耳于品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5.6%和2.50%。
虎奶菇营养成分丰富且营养价值高,鲜干品食之鲜美无此,口齿留香,灾为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长期食用可起到延年益寿,保健美容的作用,是极好的保健食品。因此,虎奶菇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保健食品。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污染菌袋,立即排入桑园内,对发菌棚内加盖、加厚遮阳网,加大通风量,尽量把培养温度降至25—20℃,以偏低温度下发菌,使链孢霉菌丝受到抑制,而姬菇、秀珍菇菌丝能正常健壮生长。到10月底以后,菌袋发满菌丝后,再运回南菇棚排放好,开袋。在袋上、袋口空间喷1次0.1%洁霉净或0.2%克霉灵或1%石灰水,按正常出菇方法管理,姬菇、秀珍菇除出菇期略有推迟外其它子实体生长待征无明显变化,总产量是否因前期部分营养被链孢霉所消耗而下降,下降幅度多大,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
2生物学特性
2.1形态学特征子实体从地下的菌核上长出,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10—20cm,漏斗形或杯形,后平展,但中央仍保持下凹,菌肉变皮革质。子实体幼嫩时灰褐至深褐色,表面较为光滑,成熟后菌盖表面常有散生、翘起的小鳞片;菌盖颜色变淡,成浅褐色至乳白色,特别是近中央的部分,淡白色至肉桂色;菌盖无条纹,边缘初内卷且薄。菌褶延生,密集,小菌褶的长度为大菌褶长度的1/6,宽达2mm,乳白至淡黄色,边缘完整。菌柄大小为(
3.5—13)cm×(0.7—3.5)cm,中央生,偶尔略偏生,圆柱形,中实,表面与菌盖同色,通常有和菌盖表面一样贴生的小鳞片或小绒毛。褶缘不孕,形成密集的囊状本毛,其大小(20—38)um×(4—6)um,大多数近顶端成梭状,透明,壁薄。侧囊体和菌丝柱罕见或缺。孢子印白色,孢子大小为(7.5—10)um×(2.5—
4.2)um,柱状椭圆形,无色,透明,担子(21—26)um×(5—6)um,棍棒状圆柱形,有4枚小梗,长达4um。菌核生于地下,直径10—25cm,球状卵形或梭形、不规则形,坚实清脆,内部白色、外皮呈暗褐色。
通过对室内袋栽出菇的观察发现,子实体的分化先是从长满菌丝的菌袋表面或内部长出一些瘤状凸起的原基,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4—6天再分化出菌盖,又过2—4天后才形成完整子实体。若环境光线太强,空气湿度不够,顶端则开裂而不分化出菌盖。在进行室外覆土出菇的观察中,发现子实体分化基本与室内相同,但将土壤挖开后发现一些菌筒先长出一些柱形根状结构,然后伸出土壤表面再形成棒状结构,最后形成子实体。
2.2菌肉的解剖结构虎奶菇的菌肉全由丝状的双核菌丝构成,同一子实体菌肉中的菌丝粗细不一,在子实体分化发育的不同时期菌丝粗细也不一致。组成菌肉的菌丝主要有3种类型: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生殖菌丝细胞较粗短,直径为9—13um,有的有分枝,细胞间大多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现象。联络菌丝细胞细长,直径为7—9um,有分枝,且常为二叉分枝。骨架菌丝细胞粗壮,
直径为11—14um,长度在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之间,细胞挺直或稍有弯曲,无分枝。
2.3生态学习性虎奶菇野生子实体分布的植物群落为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常绿阔叶林下或林缘,森林的优势种为苦槠Castano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木荷Shima wallichii choisy,林下灌木主要有赤楠Syzy gium buxifolium、短柄木包Quercus glandulifera uar. Breuipetiolata Nakai、满树星Ilex aculeolata Nakai等。其林下草本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苔藓以及蕨类植被较为丰富,层下光强200lx左右。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为典型的红壤,pH5.5—6.5。野生子实体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气温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一般雨后较多。菌核一般分布在土下5—10cm,外部暗褐色,直径在10cm左右,子实体在其上形成并长出。
2.4 栽培学特性
2.4.1温度温度是影响食药用真菌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对食药用真菌的影响主要包括: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温度的变化(日温差)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总量(有效积温)等几方面。
虎奶菇孢子可在18—33℃的条件下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2—26℃。菌丝在20—30℃范围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26℃。
虎奶菇子实体分化温度范围为22—40℃,最适温度为28—32℃,为一种典型的高温型品种。子实体生长温度与分化温度基本一致,只是温度较低时生长较为缓慢,一般要7天完成,形成的菌盖直径厚而小,且颜色较深;温度较高时子实体生长快,一般在4天完成,形成的子实体菌盖薄而大,且颜色较浅。子实体分化与生长,需要较为恒定的温度,温差较大容易造成子实体的畸形与死亡,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恒温性品种。
虎奶菇栽培需要的有效积温[(栽培期日平均温度-5)×生长天数],约为1150℃。栽培期日平均温度在26℃下需7—10天,在26℃上需4—6天方可出菇。
2.4.2湿度水分是构成生物细胞的重要成分。水分对食药用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料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通过研究发现,虎奶菇菌丝体含水量约占鲜重的80%,室内分化生长的子实体含水量约占鲜重的70%,室外覆土分化生长的子实体含水量约占鲜重的86%。
虎奶菇菌丝生长以培养料含水量60%最好,这个要求比平菇的65%略低,比香菇的50%要高。虎奶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同,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为70%,湿度太小易造成培养料干缩,菌丝生长缓慢,太大则污染率提高;子实体分化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室外出菇时土壤含水量80%有利于子实体分化;子产体的生长,需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95%;空气相对湿度偏低或变化波动太大都容易造成子实体畸形,甚至死亡,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易造成子实体水肿,加重病虫害对子实体的为害。
2.4.3光照虎奶菇不同生长阶段对光强和光质的要求。孢子必须在有光线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并散发,本阶段对光强要求的范围为150—400lx;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强超过80lx,菌丝生长速度受到抑制,抑制强度达30%以上;子实体分化与生长需要散射光,光强范围在200—1000lx,如果光强小于200lx,子实体不易形成,光照太强,易造成子实体畸形。
光照强弱还会影响子实体的颜色,一般光照越强,子实体颜色超深。光质对虎奶菇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黄光(波长580—620nm)影响最强,蓝光(波长400—500nm)、绿光(波长490—580nm)次之,红光(波长620—760nm)影响最小。
2.4.4酸碱度虎奶菇菌丝生长所适的pH范围为5.0—7.0,最适宜pH5.5—6.0。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栽培料以pH为6.0左右即可。
2.4.5空气在发菌过程中,前期由于菌丝量少,培养基中氧气充足,菌丝生长速度快,随着菌丝量的增加,培养基中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为了改善培养料的充气状况,通过在长满菌丝体的部位(距离生长线内侧1cm后)扎适当密度的小孔,以改善其通气条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虎奶菇在子实体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需氧量比菌丝体营养生长阶段明显加大,尤其是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CO2对虎奶菇整个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影响。其中,在菌丝生长时期,菌袋中CO2浓度(体积比)在5%以下,对菌丝的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浓度超过10%时,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浓度达到15%时,生长速度只有正常生长时的一半。子实体分化阶段,CO2微量浓度时(0.1%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