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2.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

3. 分析作品中的意境、情感等,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学生加以实践。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诵读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3. 准备诵读台或讲台,方便学生示范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诵读技巧: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3. 作品理解:通过学生讨论和分享,评价他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示范诵读: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4.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如停顿、语气、节奏等,并指导学生实践。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诵读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七、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中找到自己的特长。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美。

4. 激励性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 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朗读示范。

学生自读。

抽查理解及用处。

背诵:教学反思:2 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朗读示范。

学生自读。

抽查理解及用处。

背诵: 3 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 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中华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中华源;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第一课:始祖神话;俗说天地开辟,唯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词语解释:;抟: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文章大意:;传说天地初开的时候,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把黄土;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们祖先对人类起源的好;第二课:华夏之号;夏,大也;词语解释:;服章:泛指服饰、衣冠;谓:称呼;文章大意:;夏,第一单元:中华源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了解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朝代更迭、名号及历史文化。

第一课:始祖神话俗说天地开辟,唯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词语解释:抟: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文章大意:传说天地初开的时候,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把黄土揉成一团,捏成了人。

文章意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们祖先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问,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第二课:华夏之号夏,大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词语解释:服章:泛指服饰、衣冠。

谓:称呼。

文章大意:夏,是大的意思。

中国有盛大的礼仪制度,因此称为夏;有华美的服饰,因此称为华。

知识拓展:“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都是对我们祖国的赞美。

第三课:华夏民族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一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词语解释:诸:众,各个。

交通:交往。

文章大意:华夏民族,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

很久很久以前,许多民族生活在一起,互相接触、交往,每个民族去掉小的差异,留下大的共同点,慢慢的融合成一个民族,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华夏民族。

知识拓展: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

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团结友爱,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

第四课:泱泱中华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词语解释:亲被:亲身接受。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三、学生反复朗读: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三、学生反复朗读:
播放古典音乐作为背景,教师朗诵“经典要义”的三句话。
二、学生自读,引导熟读“经典要义”。
1.学生自由朗读“经典要义”,争取读熟。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
3.你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句话的大概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轻诺:轻易许诺。多易: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点评: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2.抽生诵读,评价提高。
四、小结、交流:你读懂了写什么?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课后反思
能熟读这四个小节的内容,并践行于自己的言行之中。
上课时间
执教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守诚信(五)
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的8、9、10、11小节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课题: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领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经典作品的诵读技巧。

3.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1. 通过朗读表达出经典作品的情感。

2.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作品的文本或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经典作品的音频或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二、学习背景和作者(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上下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听教师讲解后,可以提问或讨论相关问题。

三、朗读技巧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2. 教师示范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或一首,让学生听后感受并模仿朗读。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可以分组进行。

四、分析和解读(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如象征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和整理。

3. 学生可以用纸和笔记录自己的分析和解读。

五、表演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和同伴合作表演朗读经典作品的片段或整篇。

2. 学生可以进行作品分析和解读的分享,互相倾听和交流意见。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六、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作品对他们的意义和启发。

板书设计:经典诵读学习背景和作者- 背景- 作者朗读技巧学习- 语调- 节奏- 停顿分析和解读- 艺术特点- 情感内涵表演和分享- 合作表演- 分享和交流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和诵读经典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难点: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目标: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育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过程:(诵读与欣赏)1、教学第一部分(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读古诗。

(注意“蓑、扁”的读音)(2)指名朗读古诗,齐读古诗。

(3)让学生发现这首诗的一个特点。

(四句诗用了九个“一”,这是体现诗题中“独”)2、教学第二部分(1)在背诵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的头脑中是否有一幅画?(引导学生将诗意的形象具体化)(2)介绍古诗中的题画诗,这类诗“诗中有画”。

(进一步让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将原画在学生头脑中还原。

)(3)让学生自我感悟:读了《题秋江独钓图》,你能感受到诗中有画吗?3、小结。

进学之道一.导入:1、简介《礼记》《礼记》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共四十九篇。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其内容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文艺、教育等诸多方面。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也是我们今天普遍采用的注解。

2、读选段(15分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注解:善,善于。

逸,闲适。

而,但是。

从,跟……一样。

庸,归功于。

怨,埋怨。

问,探讨,研究。

坚,坚硬,结实。

节目,枝杈。

说,读tuō,通“脱”,进学之道方法:读——思——悟——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写诗人日暮逢雪投宿的经历。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诗歌朗诵——《静夜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诵读《静夜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教学内容:1. 学习《静夜思》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李白的生平;2. 逐句梳理《静夜思》的意境和表达;3.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和停顿;4. 进行反复朗读练习,掌握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夜晚时的感受,并与《静夜思》建立联系。

2. 学习背景:简要介绍《静夜思》的创作背景和李白的生平。

3. 逐句解析:将《静夜思》的每句话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意境和表达方式。

4. 朗读指导: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停顿。

5. 练习训练:分组进行诵读练习,互相点评并不断完善朗读效果。

6. 全班集体朗读:整个班级一起进行集体朗读,提醒学生注意韵律和节奏。

7. 个别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发音或语调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提供反馈意见。

8. 展示:选择几位出色的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朗读,让其他同学倾听和欣赏。

教学评估:1. 诵读音准评估:对学生的发音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准确、流利。

2. 语调表达评估:评估学生的语调和感情表达能力,看是否能够贴合诗词意境。

3. 团体协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4. 自我评估: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拓展:1. 探究其他经典诗歌的朗诵,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诗歌比赛,增加学生对诗歌朗诵的了解和兴趣。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进行诵读展示或录制分享。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学习《静夜思》,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诗歌朗诵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利用个别指导和集体训练不断改进自己的朗诵效果。

然而,对于发音和语调等技巧的指导还可以更加具体和细致,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诗歌朗诵的要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提高思考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辨析能力。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准备《弟子规》的相关课文和注释,以便讲解和学生阅读。

2.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初识《弟子规》。

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作者、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弟子规》产生兴趣。

2. 朗读《弟子规》。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3. 理解《弟子规》。

教师通过讲解《弟子规》的每一条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些规范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益的。

4.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弟子规》中的某一条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朗读比赛。

教师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课外拓展。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你能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
4、弟子规》在“信”篇就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一直到“泛爱众”开头,依然在强调德才的重要性。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
5、练习背诵,齐背,比赛背。
四、小结拓展。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训练与评价重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3、齐背今天学的两句弟子规
结束: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互相关爱、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下水文
范例:
反思
与总结
2、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凡是人皆须爱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源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源

第一单元:中华源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了解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朝代更迭、名号及历史文化。

第一课:始祖神话俗说天地开辟,唯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词语解释:抟: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文章大意:传说天地初开的时候,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把黄土揉成一团,捏成了人。

文章意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们祖先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问,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第二课:华夏之号夏,大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词语解释:服章:泛指服饰、衣冠。

谓:称呼。

文章大意:夏,是大的意思。

中国有盛大的礼仪制度,因此称为夏;有华美的服饰,因此称为华。

知识拓展:“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都是对我们祖国的赞美。

第三课:华夏民族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一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词语解释:诸:众,各个。

交通:交往。

文章大意:华夏民族,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

很久很久以前,许多民族生活在一起,互相接触、交往,每个民族去掉小的差异,留下大的共同点,慢慢的融合成一个民族,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华夏民族。

知识拓展: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

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团结友爱,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

第四课:泱泱中华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词语解释:亲被:亲身接受。

王教:王道教化。

文章大意:中华,就是指中国。

既然亲身接受了王道教化,自然就是中华儿女了,穿衣戴帽有威仪,风俗讲究孝悌,立身处世追求礼和义,所以称之为中华。

第五课:中国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文章大意:尧舜以后是夏朝、商朝和西周,春秋时诸侯争霸,战国时七雄互相征伐,社会长期战乱不安。

秦朝统一六国,汉朝天下大一统,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司马家统一中国,国号为晋。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诵读技巧的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

3. 文学欣赏和理解: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3. 诵读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进行诵读训练。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

4. 文学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手法、讨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方式进行。

5.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诵读训练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发音准确性、语调把握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朗诵比赛成绩:评价学生在朗诵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声音的美感、语调的流畅性和对作品的情感表达等方面。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分析作品中的某个片段等,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提供学生阅读和诵读的文本。

2. 录音或视频资源:提供学生参考和模仿的录音或视频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诵读技巧。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六、教学效果预期: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文学分析和欣赏。

笠翁对韵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笠翁对韵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笠翁对韵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5、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6、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7、分排比赛读。

8、男、女生比赛读。

9、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

三、搜集有关王勃和王昌龄的古诗。

第三课什么是友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友谊的真谛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够做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教学方法、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什么是友谊》二、简介《什么是友谊》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作业:回家收集有关友谊的散文诗。

第二单元孝行第一课《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法: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二、简介《增广贤文》。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传统备课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_yu fu)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背诵课文,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或名言,做一个合理支配时间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

2、通过理解古诗,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预习两首古诗。

课前搜集有关惜时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还记得告诉我们什么吗?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这样的古诗《今日歌》《明日歌》。

(板书课题)二、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两首古诗。

三、了解学情,解疑。

1、指名读诗,正音。

2、默读古诗,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小组合作解疑。

4、.针对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交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诵读感悟:出示《寒号鸟的故事》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做自己的窝。

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

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枝,就忙着垒巢,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累了回来睡觉。

喜鹊说:“寒号鸟,别睡觉了,天气这么好,赶快垒窝吧。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你不要吵,太阳这么好,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

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

喜鹊又对寒号鸟说:“趁着天气好。

赶快垒窝吧。

”寒号鸟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又睡觉了。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就在这严寒的夜里,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发出最后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冷死我,明天就垒窝。

”1、你能用《今日歌》或《明日歌》劝劝它。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男生读。

第三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

寒号鸟伸伸懒腰,又睡觉了。

女生读……2、给故事续编结尾。

悟诗情。

五、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时间观谈一谈学课文的感受。

六、让我们以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劝学》共勉吧。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板书设计:今日歌明日歌人生百年几今日?百年明日能几何?第三课儿童诗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1、集体朗读《小小的日记本》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4)学习理解大体意思(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6、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7、练习背诵课文(三)拓展延伸1、想一想:学习本课你明白了那些道理?今后你们该怎么做?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熟练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

第三单元礼宾第一课《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

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意思,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温馨的港湾,同时,家里也会有客人的到来,那我们做为主人,应该怎样接待客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向后。

和得邻里好,犹如拾片宝。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1、“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这句话中的“顾”、“恐”和“痴人”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师: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恐怕这只能是愚人。

这是讲接人待物方面的,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在家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迎接宾客,那么外出的时候,才知道你要拜访的地方缺少主人的关心。

2、理解后面几句话的意思。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如果客人来访,那待人接物的礼仪是什么?师: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