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安全.pptx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ppt课件完整版

操作系统ppt课件完整版

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 多个用户的请求,保证了每个用户都能得 到及时的响应。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网络服务,使得计算 机网络更加高效、可靠、安全。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部 输入的信息做出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 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工作。
动态分区
根据作业的大小动态地建 立分区,使分区大小正好 适应作业的需要。
分区的分配与回收
采用一定的算法将空闲分 区分配给请求者,当作业 完成后将作业占用的分区 回收。
页式存储管理
01 02
基本思想
将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而物理内存划分为同样大 小的页框。程序加载时,可将任意一页放入内存中任意一个页框,实现 离散分配。
中断处理的概念
中断处理是指当设备发出中断请求时,CPU暂 停当前任务并转去处理中断请求的过程。
ABCD
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
包括设备的初始化、设备的打开和关闭、设备的 读写以及设备的状态查询等。
中断处理的流程
包括中断请求的响应、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以及 中断返回等步骤。
06
操作系统安全与保护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THANKS
感谢观看
访问控制与安全策略
访问控制机制
操作系统通过用户认证、文件权限、访问控制列表(ACL)等机制 实现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安全策略实施
操作系统应实施强制访问控制(MAC)、自主访问控制(DAC) 等安全策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敏感资源。
审计与监控
操作系统应具备审计和监控功能,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以便事后分 析和追责。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PPT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PPT课件
2)访问令牌(Access Token)。当用户登录时,本地安全授权机构为用户 创建一个访问令牌,包括用户名、所在组、安全标识等信息。以后,用户的 所有程序都将拥有访问令牌的拷贝。
3)主体。用户登录到系统之后,本地安全授权机构为用户构造一个访问令牌, 这个令牌与该用户所有的操作相联系,用户进行的操作和访问令牌一起构成 一个主体。
精选PPT
第 2 页 / 共28 页
一、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1、操作系统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计算机资源管理和提供用户使用计算 机的界面。
用户资源可以归结为以文件形式表示的数据信息资源,系统资源包括系 统程序和系统数据以及为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而设置的各种表格。
对操作系统中资源的保护,实际上是对操作系统中文件的保护。
3、操作系统的主体与客体
在操作系统中,每一个实体成分都必须是主体或客体,或者既是主体 又是客体。
主体是一个主动的实体,它包括用户、用户组、进程等。系统中最基 本的主体是用户,系统中的所有事件,几乎都是由用户激发的。用户 的所有事件都要通过运行进程来处理。进程是用户的客体,但又是访 问对象的主体。
客体是一个被动的实体。在操作系统中,客体可以是按一定格式存储 在记录介质中的数据信息(文件),也可以是操作系统中的进程。
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都是由主体对客体实施操作完成的。
精选PPT
第 5 页 / 共28 页
二、操作系统安全的技术要求
身份鉴别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 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可信路径
第6讲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精选PPT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课件 V2010.03
本章要点
操作系统是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中重要的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 分,针对GB 17859-1999关于信息系统安 全保护的要求,本章介绍操作系统应该具有的 安全技术措施。

《操作系统安全讲》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讲》课件
详细描述
审计策略是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记录和监控系统活动,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为后续的安全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总结词:及时发现、评估和修复系统漏洞,降低安全风险。
总结词:通过合理配置系统参数,提高系统安全性。
通过隔离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和系统,降低安全风险。
总结词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CATALOGUE
02
总结词
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的核心,用于限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和合法用户误操作。
详细描述
访问控制机制通过身份验证、授权管理、访问控制列表等方式,对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行为进行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资源。
加密机制用于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被窃取或篡改。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CATALOGUE
05
总结词
通过审计记录和监控系统活动,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
总结词
审计策略需要覆盖系统中的所有重要操作,包括用户登录、文件访问、进程管理、网络通信等,以确保全面监控和记录。
详细描述
为了确保审计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规则和策略,明确需要记录的内容、频率和存储方式。同时,要确保审计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被篡改或泄露。
加密机制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通过加密算法将明文数据转换为密文数据,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用户才能还原出原始数据。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安全审计机制用于记录和监控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总结词
安全审计机制通过日志记录、事件通知等方式,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如用户登录、文件访问、网络传输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漏洞。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课件

保安全策略得到有效执行。
策略评估与调整
03
定期对安全策略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持其
有效性和适应性。
安全漏洞防范
漏洞扫描与评估
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评估,发现潜在 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及时修复漏洞
一旦发现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被 攻击者利用。
安全补丁管理
建立安全补丁管理制度,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相 关软件的安全补丁。
操作系统安全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物理层安全、运行层安全、数据层安全和应用 层安全等。
操作系统安全重要性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 心软件,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 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 础,也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 前提条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操作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重 要研究方向。
03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概述 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 手段,通过将明文数据转换为密 文数据,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 完整性。
加密管理 加密管理包括密钥管理、加密设 备的配置和管理等,是保证加密 技术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加密算法 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 法(如AES、DES)和非对称加 密算法(如RSA),每种算法都 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操作系统安全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安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计 算机诞生的初期,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 系统安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安全 面临的威胁和攻击手段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安全防护技术。
目前,操作系统安全已经形成了较 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包 括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漏洞扫描 、病毒防范等方面的技术。

2024年度windows7操作系统ppt课件pptx

2024年度windows7操作系统ppt课件pptx
19
04
Windows 7的高级功能
2024/3/23
20
多任务处理与窗口管理
多任务处理
Windows 7支持同时运行多个应 用程序,用户可以在不同任务之
间轻松切换,提高工作效率。
窗口管理
Windows 7提供了多种窗口管理 功能,如窗口的缩放、移动、最 大化、最小化和关闭等。用户可 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或快捷键
10
安装Windows 7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确保计算机满足最低硬件要求
在安装前备份重要数据
2024/3/23
11
安装Windows 7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选择正确的安装版本(32位或64位) 在安装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分区和格式化选项
2024/3/23
12
配置Windows 7的网络与设备
2024/3/23
连接网络
选择合适的网络连接方式,如有 线或无线连接,并输入正确的网 络凭据
网络共享
配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以便在 局域网内共享资源
13
配置Windows 7的网络与设备
• 远程桌面:启用远程桌面功能,以便远程管理和控制计算 机
2024/3/23
14
配置Windows 7的网络与设备
01
02
03
安装驱动程序
3
文件与文件夹的搜索
包括在文件夹中搜索文件或文件夹、使用高级搜 索等。
2024/3/23
18
控制面板的使用
2024/3/23
控制面板的打开方式
包括通过开始菜单、运行命令等方式打开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的组成
包括控制面板中的各种选项和工具。
控制面板的常用操作

第七讲-操作系统的安全PPT课件

第七讲-操作系统的安全PPT课件

2009© shilei@ 2020/2/15
可编辑
美国联邦准则(fc)
fc是对tcsec的升级,并引入了“保护轮廓”(pp) 的概念。每个轮廓都包括功能、开发保证和评价三部 分。fc充分吸取了itsec和ctcpec的优点,在美国的 政府、民间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09© shilei@ 2020/2/15

2009© shilei@ 2020/2/15
可编辑
tcsec 的b类安全等级
b类安全等级可分为b1、b2和b3三类。b类系统具有强制性保护功能。强制性保 护意味着如果用户没有与安全等级相连,系统就不会让用户存取对象。
b1系统满足下列要求:系统对网络控制下的每个对象都进行灵敏度标记;系统使 用灵敏度标记作为所有强迫访问控制的基础;系统在把导入的、非标记的对象放入 系统前标记它们;灵敏度标记必须准确地表示其所联系的对象的安全级别;当系统 管理员创建系统或者增加新的通信通道或i/o设备时,管理员必须指定每个通信通 道和i/o设备是单级还是多级,并且管理员只能手工改变指定;单级设备并不保持传 输信息的灵敏度级别;所有直接面向用户位置的输出(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物理的) 都必须产生标记来指示关于输出对象的灵敏度;系统必须使用用户的口令或证明来 决定用户的安全访问级别;系统必须通过审计来记录未授权访问的企图。
可编辑
国际通用准则(cc)
cc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现有多种准则的结果, 是目前最全面的评价准则。1996年6月,cc第一版发 布;1998年5月,cc第二版发布;1999年10月cc v2.1版发布,并且成为iso标准。cc的主要思想和框 架都取自itsec和fc,并充分突出了“保护轮廓”概 念。cc将评估过程划分为功能和保证两部分,评估等 级分为eal1、eal2、eal3、eal4、eal5、eal6和 eal7共七个等级。每一级均需评估7个功能类,分别 是配置管理、分发和操作、开发过程、指导文献、生 命期的技术支持、测试和脆弱性评估。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安全概述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安全概述

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无效或高 流量的网络数据,使操作系统资 源耗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提供 服务。
缓冲区溢出攻击
攻击者利用程序缓冲区溢出的漏 洞,执行恶意代码或获取系统权 限,对操作系统进行非法操作。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访问控制
通过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管理,限制对系统资源、数据和应用程序 的访问,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03
在操作系统中,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文件和目录的权 限控制、网络访问控制等。
数据加密
01
数据加密是保护系统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的重 要手段之一。
02
操作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 文件加密、网络加密和通信加密等。
03
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 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
安全漏洞的发现与利用
漏洞扫描
利用自动化工具扫描目标系统上的漏洞,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渗透测试
模拟黑客攻击来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漏洞披露
安全研究人员发现漏洞后,向厂商报告漏洞并等待修复,同时可 能向公众披露漏洞信息。
安全漏洞的防范措施
更新补丁和安全加固
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补丁,加强系统安 全配置和访问控制。
02
现代操作系统还具有强大的网 络和多媒体功能,支持多种应 用场景。
03
此外,现代操作系统还注重安 全性设计,通过权限控制、加 密技术等手段保护用户数据和 系统资源的安全。
02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
恶意软件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 ,这些软件会对操作系统造成不 同程度的损害,如破坏数据、窃 取信息、干扰系统运行等。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第一点:操作系统安全概述操作系统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操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恶意软件和其他安全威胁的侵害。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桥梁,操作系统安全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1.1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交互界面。

由于其核心地位,操作系统一旦受到攻击,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因此,确保操作系统安全对于维护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1.2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类型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通过各种手段侵入系统,破坏系统正常运行,窃取用户数据。

2.钓鱼攻击:通过伪造界面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造成信息泄露。

3.权限提升:攻击者通过漏洞将普通用户权限提升至管理员权限,从而控制系统。

4.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大量请求使系统资源耗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服务。

5.缓冲区溢出:程序在处理输入数据时,未对数据长度进行检查,导致覆盖相邻内存区域,从而执行恶意代码。

6.安全漏洞:操作系统或软件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缺陷进行攻击。

1.3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为应对以上安全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策略,确保操作系统安全:1.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修复已知安全漏洞。

2.安装防火墙,限制非法访问和数据传输。

3.启用操作系统的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4.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5.谨慎点击不明链接和附件,防止恶意软件感染。

6.定期更改账号密码,并使用强密码策略。

7.对系统进行权限管理,限制普通用户执行管理操作。

第二点:操作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为保护操作系统安全,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

2.1 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是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时监测和扫描,防病毒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恶意软件,防止其对操作系统造成危害。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身份验证机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身份验证是操作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用于验证用户身份, 防止非法访问。
身份验证机制通过用户名、密码、指纹、虹膜等手段,对用户 进行身份识别和验证,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访问操作系统

多因素身份验证能够提高安全性,降低被破解的风险。
多因素身份验证除了用户名和密码外,还要求用户提供其他形 式的身份证明,如动态令牌、短信验证码等,以增加破解难度

访问控制机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访问控制机制用于限制用户对 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非 法操作。
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的角色 和权限,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 控制,确保只有具有相应权限 的用户才能执行相应的操作。
强制访问控制机制能够防止潜 在的安全威胁,提高系统的安 全性。
强制访问控制机制不仅基于用 户的角色和权限进行访问控制 ,还对系统资源本身进行安全 标记和分类,确保只有符合安 全标记和分类的用户才能访问 相应的资源。
物联网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战还包 括对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控制,以及对设
备之间的通信安全保障。
另外,物联网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 战还包括对设备的安全更新和维护,以 及防止设备被恶意利用进行网络攻击。
06
总结与展望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 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 快速发展,操作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信息安 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05
操作系统安全发展趋势与挑战
云计算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战
云计算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安全挑战主要 来自于虚拟化技术和多租户环境。由于 多个用户共享计算资源,因此需要确保 每个用户的安全隔离和数据隐私保护。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操作系统安全课件

网络与通信安全
网络协议安全
保护网络通信协议的机密性、完 整性和可用性。
网络设备安全
保护网络设备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 访问。
网络安全审计
通过日志、监控等手段,检测和记 录网络活动,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 事件。
安全审计与日志
安全审计策略
制定合理的安全审计策略,确保 对系统安全的监控和记录。
日志管理
定期收集、分析和管理系统日志 ,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
数据解密是一种将加密的数据还原为原始形式的过程。解密 技术必须与加密技术相匹配,才能恢复原始数据。解密技术 包括密码破解、密钥管理等。
安全协议与应用
安全协议
安全协议是一种用于保护数据传输和通信安全的规范。常见的安全协议包括 SSL/TLS、IPSec和SSH等。它们可以提供加密通信、身份验证和数据完整性等功 能。
企业如何应对操作系统安全的挑战与威胁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检查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操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安全管理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和义 务。
企业应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检 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及时进 行处理和修复。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选择可信赖的操作系统供应商
企业应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 工对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减少人 为的安全风险。
权限管理
包括权限分配、权限撤销 、权限检查和权限变更等 。
访问控制
通过访问控制策略,对资 源的访问进行限制和保护 。
文件与目录安全
文件系统安全
保护文件和目录的完整性 、机密性和可用性。
文件访问控制
通过权限设置、文件属性 等手段,限制非法访问和 恶意修改。

操作系统发展史.pptx

操作系统发展史.pptx

Windows 2003是微软最新一代的服务器端操作系统,相 比之前的任何一个版本,它功能更多、速度更快、更安 全、更稳定。无论大中小型企业都能在Windows 2003中 找到适合的组件,尤其是其在网络、管理、安全、性能 等方面的改进更让以前对Windows持有偏见的人们“大 饱眼福”。
左图为 Window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990年5月份微软推出Windows 3.0并一炮打红。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操作系统一经面世便在商业上取得惊人的成功:不到6周,Microsoft公司销出 50万份Windows 3.0拷贝,打破了任何软件产品的6周销售记录,从而一举奠 定了Microsoft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1994年Windows 3.2发布,这也是 Windows系统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后续的版 本在3.0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引入TrueType字体技术,并且改进了性能; 另外还引入了一种新设计的文件管理程序,从而改进了系统的可靠性。更重要 的是增加对象链接合嵌入技术(OLE)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2000年Windows 2000(又称Win NT5.0)发布,一共四个版本:Professional、 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这是号称有史以来最为稳 定的一款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系列产品有许多新特性和新功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今后 将大量使用Windows2000 Professional(专业版)。与Windows 9x和 Windows NT Wokstation 相比,Windows2000 Professional为局域网、广域 网以及Internet/Intranet环境提供了许多新特性。

操作系统完整版电子课件

操作系统完整版电子课件
通过设置安全策略,控制网络通信的进出,防止 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防火墙的实现方式
包括包过滤防火墙、代理服务器防火墙和有状态 检测防火墙等。
防火墙的应用场景
如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个人计算机安全防护和云 计算安全防护等。
谢谢观看
文件的逻辑结构
无结构文件
文件内部的数据就是一系列二进 制流或字符流组成。又称“流式 文件”。
按记录的长度分为
定长记录文件和变长记录文件两 种。
文件的物理结构
连续文件(数组结构)
文件的信息存放在一组相邻的物理块中。
串联文件(链表结构)
文件信息存放在若干不相邻的物理块中,相邻的物理块之间通过指 针连接,前一个物理块指向下一个物理块。
DMA(直接内存访问)I/O方式
主存与设备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通路,由DMA控制器控制数据的传 输。
通道控制方式
使用专门的通道控制部件来管理和控制I/O操作,减轻CPU的负担。
中断处理与设备驱动程序
中断处理
当中断发生时,CPU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中断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 执行。
Spooling技术(假脱机技术)
将独占设备改造成共享设备的一种技术,多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该设备,提高设备的利 用率。
06
操作系统安全与保护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定义
确保操作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和破坏。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包括病毒、蠕虫、木马、恶意软件等,以及来自网络攻击和数据泄 露的风险。
操作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运行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网 络操作系统等。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安全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安全

输入验证漏洞
如果系统没有对用户的输入进行 充分的验证,攻击者可以输入恶 意代码或特殊字符,导致系统崩 溃或泄露敏感信息。
常见的攻击手段与防御
恶意软件
包括病毒、蠕虫、木马等,它们通过感染其他程序或系统文件,破坏系统功能或窃取敏感信息。防御手段包括安装杀 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不随意下载和打开未知来源的文件等。
根据组织的安全需求和标准,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 置,包括账户管理、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等。
补丁管理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 洞,保持系统的安全性。
审计与监控
对操作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异 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
安全漏洞的应急响应
01
安全漏洞监测
通过安全漏洞扫描工具和监控系 统,实时监测操作系统的安全漏 洞。
0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操作系统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保护系统资源、数 据和应用程序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破坏。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旨在提供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控制,防止非法用户入侵和 合法用户的数据泄露。
操作系统安全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 考虑各种安全策略和技术手段。
04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防火墙技术
总结词
防火墙技术是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网 络通信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机制。
详细描述
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止恶意软件、黑客 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通过过滤网 络流量、限制外部访问内部网络资源 等方式,保护操作系统免受威胁。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总结词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是一种实时监测和响应外部攻击的安全 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从应用领域角度 从应用范围角度 从实时性角度
4. 多处理器系统
⑴多处理器系统概念
对称多处理系统结构
●最常用的多处理器系统是对称多处理(SMP)系统
有些系统采用非对称多处理器(ASMP)系统 ▲多处理器系统的优点主要有如下三点:
◎增加吞吐量 ◎提高性能/价格比 ◎提高可靠性
① 非技术用户偶然探听 ② 内部人员窥探 ③ 窃取钱财 ④ 商业或军事间谍
■另一类安全灾害是病毒(Virus)
病毒是一段程序,它可以复制自身,通常都具有破坏性。
3.偶然数据丢失
■造成数据丢失的原因有如下三类:
①自然灾害 ②硬件或软件出错 ③人为故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 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 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⑵嵌入式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
⑶嵌入式操作系统
▲它同样具有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器管理和 输入/输出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功能。
▲其最大特点就是可定制性,即能够提供对内核进行配置或剪裁等功能, 可以根据应用需要有选择地提供或不提供某些功能,以减少系统开销。
▲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或功能)应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 网络通信 ② 资源管理 ③ 网络服务 ④ 网络管理
3.嵌入式操作系统
⑴嵌入式系统概念
●它不以独立的物理设备的形态出现,即它没有一个统一的外观,它的 部件根据主体设备及应用的需要嵌入在该设备的内部,发挥着运算、 处理、存储及控制等作用。
●从体系结构上看,嵌入式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支撑硬件和嵌入 式软件组成。
⑵多用户操作系统
多用户系统除了具有界面友好、管理方便和适于普及(尤其对SCO UNIX和Linux)等特征外,还具有多用户使用、可移植性良好、功 能强大、通信能力强等优点。
2. 网络操作系统
⑴计算机网络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示意图
●分布性 ●自治性 ●互连性 ●可见性
⑵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要有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对整个网络实施管理,并为用户提 供统一的、方便的网络接口。 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建立在各个主机的本地操作系统基础之上
2.应用需求扩大
应用需求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升 级。
7.1.2 现代操作系统的发展
1. 个人机操作系统
现在流行的个人机运行着两类个人机操作系统——单用户操作系统和 多用户操作系统。
⑴单用户操作系统 这类系统具有以下4个特征:
●个人使用 ●界面友好 ●管理方便 ●适于普及
▲可扩充性
⑷四种多机系统的比较
• 多机系统包括四种类型:多处理器系统(Multiprocessor Systems),多计
算机系统(Multicomputer Systems),网络系统(Network Systems),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s)。
7.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系统
• 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1) 超大规模 (2) 虚拟化 (3) 高可靠性 (4) 通用性 (5) 高可扩展性 (6) 按需服务 (7) 极其廉价
▲更多人却抱以观望的态度。这种谨慎来自于对安全问题的 考虑。
8.操作系统发展展望
• 设计一个操作系统比设计一个应用程序要困难得多,其主要原因有以 下几方面:程序量庞大、复杂;必须处理并发;既要阻止怀有敌意的 用户,又要与伙伴共享信息和资源;必须预测未来硬件和应用程序的 变化;提供系统的通用性;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向后兼容性等。
●分布性
●自治性
●并行性
●全局性
⑵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配置在分布式系统上的共用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实施系统整体控制,对分布在各节点上的资源进行统 一管理,并且支持对远程进程的通信协议。
它有如下三个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
▲通信管理
▲资源管理
⑶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透明性 ▲灵活性 ▲可靠性 ▲高性能
第7章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安全
本章内容提要
• 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 • 现代操作系统的发展 • 系统的安全性 • 系统性能评价
7.1 现代操作系统发展概述
7.1.1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
1.硬件技术更新
• 伴随计算机器件的更新换代——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 模集成电路,直至当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得到 快速提高,也促使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结构有了显著提高。
⑵多处理器操作系统
多处理器系统中并行性是核心问题
★并行处理带来的新问题
各处理器任务的分派和调度; 处理器间的通信管理; 处理器失效的检测、诊断和校正; 并行进程对共享数据存取时的保护等。 多处理器操作系统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基本上有三种结构,即主从结构、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
5. 分布式系统
⑴分布式系统的特征
• 未来操作系统大致应具有以下新的特征:
①更强的分布式处理能力 ②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③符合开放式模型 ④更方便的用户界面
7.2 系统安全性
7.2.1 信息安全问题
• 信息安全涉及众多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 • “安全性(Security)”和“保护(Protection)”
1.对安全的威胁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计算机系统有三个总目标,也恰好对应三 种威胁。这三个总目标是:
① 数据保密所关注的问题是为保密数据保守秘密。 ② 数据完整性表示在未经主人许可的情况下,未授权用户不
能修改任何数据。 ③ 系统可用性意味着任何人不能干扰系统的正常工作。
安全环境
2.对安全的攻击
■非法入侵包括两种类型:被动入侵者和主动入侵者。 ■入侵者通常分为以下4种类型:
• 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各种应用系统能够 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从而使得超级计算 能力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自由流通,这种资源池称为“云”。
云计算示意图
•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 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