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加工工艺学-第二章 果蔬加工原料预处理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预处理分析课件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预处理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18ba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b.png)
02
产品标识与追溯
对产品进行标识和追溯,确保 产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责任的
落实。
03
不合格品处理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妥善处理, 避免流入市场,同时分析原因
,加强质量控制。
加工环境的卫生控制
环境卫生管理
制定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
污染和交叉感染。
设备维护与消毒
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消毒,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人员卫生管理
加强人员卫生管理,包括健康检查 、洗手消毒、穿戴工作服等措施, 防止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05
果蔬加工产品应用与开发
加工产品的应用领域
01
食品工业
果蔬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 食品中,如罐头、果汁、果酱
、蔬菜干等。
02
保健品
利用果蔬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 物质,开发出各种保健品,如 营养补充剂、保健饮品等。
剥离果蔬外层不适宜食用的部分 ,如苹果皮、番茄皮等。
02
去皮
分切与切块技术
01
02
分切
切块
将果蔬按照加工需要进行分割,如将西瓜切成小块。
将果蔬切成规定大小的块状,便于后续加工和包装。
破碎与打浆技术
破碎
将果蔬破碎成小块或泥状,便于 提取汁液或进行混合。
打浆
将破碎后的果蔬进一步加工成细 腻的浆状物,如制作果酱、果汁 等。
生产工艺优化
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 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提 升果蔬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 视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果 蔬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不 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6c5da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a.png)
干制品
腌制品
第35页,共49页。
35
糖制品
(二)利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
发酵保存又称生物化学保存。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生长繁 殖过程中积累的代谢产物,来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如 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的产物乳酸、酒精、醋酸,对 有害微生物有显著的毒害作用。
36
第36页,共49页。
5 第5页,共49页。
一、过滤法
◇ 砂石过滤器
◇ 砂棒过滤器
采用细微颗粒的硅藻土和骨灰做原料, 经成型后在高温下焙烧而形成的一种带有 极多毛细孔隙的中空滤筒。工作时具有一 定压力的水由砂棒毛细孔进入滤筒内腔, 由砂棒内腔流出,而杂质则被阻隔在砂棒 外表面,从而完成过滤操作。砂棒过滤比 砂石过滤要求的水质更高。无论是砂石过 滤还是砂棒过滤,随着阻隔的杂质量增加 过滤的效能降低,因此,过滤一定时间后 必须对砂石层或砂棒进行再生处理。
资大。
10
第10页,共49页。
四、消毒法
◇ 氯消毒法 ◇ 臭氧消毒法
◇ 紫外线消毒法
◆通过向水中加入氯气或其他含 有效氯的化合物,如漂白粉、 氯胺、次氯酸钠等,依靠氯 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 酶系统,使
细菌无法吸收养分而自行死亡。 氯的杀菌效果以游离氯为主, 因微生物种类、氯浓度、水温 和pH等因素的不同,杀菌效果 也不同。因此,要综合考虑氯 的添加量。
2 第2页,共49页。
一、原料品质与产品质量
感官指标 数量指标 隐蔽指标
3
第3页,共49页。
一、过滤法 二、软化法
三、除盐法 四、消毒法
二、加工用水的要求
果蔬加工用水量远大于其他食品加工的用水,除日常的锅炉用水和场地、设备的清洁 用水外,大量的是直接加工产品用水,如原料清洗、烫漂、硬化、护色、制浆等用水。加 工直接用水是许多果蔬加工产品中的主要成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产品的品质, 因此,水的质量控制是果蔬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果蔬加工用水,前提是必须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dbc707ed630b1c59eeb55e.png)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一、原料的选择水果或蔬菜制品的品质好坏,虽然受到加工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但与原来加工的原料品质、成熟程度等因素更为密切。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加工品有目的地选择原料。
同一种原料,因品种(或种系)不同,加工效果有差异,即是同一类同一品种,由于产地不同,或加工制作品质的优劣,加工出来产品的质量也不同,如加工梨脯,就要选用含水少,石细胞少的洋梨系统中品种。
同一品种,产地区域不同,品质山不一样,如枣,南方原料比北方好,制出的蜜枣较北方酥松。
不同的加工品,选择原料的成熟度也不同,如加工果脯、蜜饯要求果实生产成熟度在75—85%(即果实坚熟期),要以肉质丰富、组织紧密、含单宁量较少,色泽鲜明时为好。
果菜类罐藏—般要求坚熟,此时果实已充分发育,有适当的风味和色泽,肉质紧密而不软,杀菌后不变型,但叶菜类与大部分果实不同,一般要求在生长期采收,此时粗纤维较少,品质好。
加工所用的原料必须新鲜、完整,否则,果蔬一旦发酵变化就会有许多微生物侵染,造成果蔬腐烂,加工原料越新鲜完整,其营养成分保存度越好、越多,产品质量也越好。
二、果蔬加工预处理1、原料的分级:果蔬的分级可按照不同的加工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分级方式分级,包括大小分级、成熟度分级和色泽分级等几种。
在我国成熟度分级常用目视估测的方法进行,而大小分级是分级的主要内容,几乎所有的加工果蔬均需大小分级,分级的方法有手工分级和机械分级。
2、原料的清洗:果蔬原料清洗的目的在于洗去果疏表丽附着的尘土、泥沙和大量的微生物以及部分的化学农药,保证产品的清洁卫生,从而保证产品品质。
对于农药残留的果蔬,洗涤时常在水中加化学洗涤剂,常用的有盐碱地酸、醋酸,有时也用氢氧化钠等强碱及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
果蔬清洗的方法须根据果蔬形状、质地、表面状态、污染程度、夹带泥土量以及加工方法而定。
主要有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后者需配置滚筒式、喷淋式、压气式、浆叶式等设备。
3、果蔬的去皮:凡是果蔬原料果皮粗糙、坚硬,具有不良风味的均应去皮,以利于提高品质,只有在加工某些果脯、蜜饯、果汁和果酒时,因要打浆和压榨,才不用去皮,果疏去皮方法如下:(1)手工工艺:用特别的刀、刨等工具人工剥皮,去皮干净、损失少,但劳动效率低。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预处理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cb03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d.png)
添加剂使用
根据需要,合理使用防腐剂、 增酸剂等添加剂。
果蔬加工常见的原料处理方式
1
热水处理
用热水对果蔬进行短暂浸泡,杀灭细菌、
蒸煮
2
活性酶和改善果蔬质地。
通过蒸煮果蔬,使其更容易剥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肤、
去籽或切割。
3
浸泡
将果蔬浸泡在盐水或漂白粉水中,去除 苦味和杂质。
果蔬加工的设备和工具
设备
果蔬加工常用设备包括切割机、 脱水机、烘干机等。
工具
果蔬加工需要使用刀具、砧板、 过滤器等各种工具。
工厂
大规模果蔬加工通常在专用加工 工厂进行。
果蔬加工的市场前景和机会
1 健康食品趋势
随着人们注重健康饮食,果蔬加工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 便利性需求
忙碌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选择加工过的果蔬产品,提供方便的食用方式。
3 多元化产品
消费者对于口味、营养和创新的需求推动了果蔬加工产品的发展。
3 满足消费需求
加工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提供更多样化的果蔬产品。
果蔬加工的原理和方法
加工原理
果蔬加工是通过热处理、酶解、 杀菌等方法改变果蔬的组织结 构和营养成分。
加工方法
常见的果蔬加工方法包括脱水、 冷冻、烘干、腌制等。
技术创新
利用新技术,如高压处理和超 声波处理,可以改善果蔬加工 效果。
果蔬加工过程中的原料预处理
清洗
去除果蔬表面的杂质、污垢 和农药残留。
削皮和切块
去除果蔬的外皮,将其切成 适当大小的块。
去籽和去核
去除果蔬中的籽和核,以提 高产品的口感。
果蔬加工的特殊需求和技巧
颜色保留
《果蔬食品工艺学》PPT课件
![《果蔬食品工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dc8edfb8f67c1cfad6b86a.png)
果蔬生产的特点
1. 季节性强 2. 区域性强
1. 季节性强
果蔬产品的生产与收获明显地受季节的制约。水 果比蔬菜受的影响更大,一般每种水果都只有一定 的收获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大量上市,季节过后便 进入淡季。 对蔬菜、葡萄、草莓等,若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 可提早或延迟其收获期,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反季 节生产”,其销售价格往往比正常收获季节高得多。 生产的季节性强,常常是旺季上市数量大,供大 于求,淡季品种单纯,上市数量少,供不应求,周 年价格波动较大。
果蔬人均占有量
世界人均水果占有量1996年为69.6kg,亚洲为40kg,
中国为38.4kg。 1997年全国人均水果占有量达到43.3kg,比1978年的 6.8公斤增长5.4倍。 世界人均苹果占有量为9.1kg,中国为14.1kg,山东为 69.6kg。 1980年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不足80kg,1990年增加到 140kg以上,1997年达到260kg以上。
果品进出口情况
果蔬产品的特点
(4). 用途的两面性
果蔬采收后,有些作为新鲜产品直接 进入流通,而有些则以加工品的形式 进入流通,两者的生产要求和采后处 理是不同的。
采后处理方式
果蔬的采后处理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是贮藏保鲜,所处理的果蔬产品仍然 是活体,最后仍以鲜品形式供应消费; 二是加工,它是以新鲜果蔬产品为原料, 经过各种处理,制成加工品后供应消费。 但两者的目的相同,均延长了果蔬产品 的供应期,提高其附加值
7. 蔬菜的处理、运输与贮藏,王圻译,台湾徐氏基金会,1980
内容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学习有什么意义? 课程特点,如何学习
市场
市场
国外市场
果蔬预处理加工
![果蔬预处理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3c3d1e7d3169a4517723a3bd.png)
(六)烫漂
烫漂的目的:
• 1.钝化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类,减少氧化变色和营养损失; • 2.增加细胞通透性,有利于水分蒸发;同时热烫处理的干制
品复水性好; • 3.排除果肉组织内的空气; • 4.降低原料中的污染物,有害微生物和虫卵; • 5.除去果蔬原料中的不良气味,减少不良苦味、涩味及辣味
; • 6.使原料质地软化,果肉组织变得富有弹性。
• 方法:热水法和蒸汽法。
(六)烫漂
注意事项:
• 1.组织很嫩的蔬菜可在70℃左右烫漂;烫 漂时间随原料的种类大小而异,一般为2— 10min;
• 2.果蔬烫漂后一般应采用流动水或冷风冷却 。
谢谢!
加工保藏对原料的要求及预处理
加工专用种:某些果蔬品种符合加工的要
求,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鲜食品质,这些 品种被称为加工专用种。
一、加工保藏对原料的要求
• (一)原料的种类和品种与加工的关系 • (二)原料的成熟度与加工的关系 • (三)果蔬新鲜度与加工的关系
二、原料预处理
• 果蔬加工的预处理包括:拣选、分级、
摩擦的程度,以及表面状态的不同,采用不 同的方法及机械来进行。
(四)去皮
• 目的:许多果蔬的外皮比较粗糙、坚硬、
具有不良风味,因此加工时应除去以提高果 蔬的品质。
• 去皮的方法:手工、机械去皮;热力去皮
;化学去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原料的切分、去心、去核及修整
• 目的:体积较大的果蔬原料在加工时为了保 持适当形状需要切分;去心去核主要是除去 不可食用部分;罐藏加工时为了保持良好的 外观形状,需对果块在罐装前进行修整。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7fca1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f.png)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果蔬加工是指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加工成各种方便食用和储存的产品。
果蔬加工原料主要包括水果和蔬菜,而预处理则是指对原料进行所需加工前的处理。
一、果蔬加工原料1.水果:常见的水果原料包括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选购水果时要选择外观完好、色泽鲜艳、无病虫害和腐烂现象的水果。
2.蔬菜:常见的蔬菜原料包括胡萝卜、西红柿、黄瓜、青椒等。
选购蔬菜时要选择外观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变软和腐烂现象的蔬菜。
二、果蔬预处理1.清洗:将原料水果和蔬菜洗净,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和污垢。
可以使用清水或混合食醋和水的溶液进行清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去皮:对于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和胡萝卜等,需要去除外皮。
可以使用果蔬刨子、刀具或手撕的方式进行去皮操作。
3.切割:将水果和蔬菜切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块、片或丝,以便后续的加工。
切割可以使用刀具、切片机或切菜机等工具进行。
4.脱水:将水果和蔬菜的水分除去,以延长其保存时间和更好地适应加工。
可以使用风干、太阳曝晒、水分抽取机或真空脱水机等方法进行脱水操作。
5.煮熟:将水果和蔬菜通过加热加工使其变熟,以改变其口感和更方便食用。
可以使用煮沸、蒸煮或炒熟等方法进行煮熟处理。
6.停酶:一些水果和蔬菜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利于质量保持和口感的酶活性。
可以通过加热、COS处理或添加抑制酶的物质来停止酶的作用。
7.包装:对处理好的果蔬产品进行包装,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卫生。
可以使用包装袋、保鲜膜、罐头或瓶装等方式进行包装。
果蔬加工的原料要求及预处理
![果蔬加工的原料要求及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7b9ea702020740bf1e9b05.png)
(三)原料的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
❖ 果蔬加工要求从采收到加工的时间尽量缩短,如需 放置或长途运输则应有一系列的保藏措施;在包装、 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伤害果蔬组织;
加工成熟度(坚熟)
❖ 根据加工类别不同而要求成熟度不同;
表 不同加工类别对果蔬成熟度的要求及原因
加工类别
果汁类
对原料成熟度的要求
原因
充分成熟
色泽好、香味浓,糖酸适中,榨汁容易
干制品 果脯、罐头类
充分成熟 成熟度适当
否则缺乏应有的风味、制品质地坚硬、 色泽不好
组织较硬,耐高温煮
果糕、果冻类
成熟度适当
❖ 为了保持原料的新鲜、完整和饱满,在厂房的设置、 原料的种植和采收整个过程中应综合考虑。
第二节 原料预处理
❖ 果蔬加工前的处理,对其制品的生产影响很大; ❖ 果蔬加工前处理包括选别、分级、清洗、去皮、切分、
修整、烫漂、硬化、抽空等工序; ❖ 尽管果蔬种类和品种各异,组织特性相差很大,加工
方法不同,但加工前的预处理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适用于大小、形状差异不大的果蔬。 ❖ 缺点:易使果蔬在分级过程中产生机械伤,设备适
用果蔬品种单一。
几种常用的分级机械
1、滚筒式分级机 主要部件为滚筒,实际上是一个圆柱形的筒状筛, 其上有不同孔径的几组筛孔,孔径从前之后逐渐增 大;每组滚筒下装有集料斗;当果蔬进入时,小于 第一组孔径的果实,从第一种筒筛落入料斗,为一 级;
0”
“( 表
注
表: 示“
果蔬加工对原料预处理
![果蔬加工对原料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df6c82b52acfc789ebc99e.png)
小结
1.碱液去皮一般生产上使用( )药剂,经碱液去皮后的果蔬物料应立 即用( ),然后再用(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 )。
2.果蔬原料去皮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去皮方法都适用于同一种原 料,例如大苹果等适合于( )去皮,李子、杏等适合于 ( )去 皮,西红柿适合于( )去皮法。
破坏为度。0.1%愈创木酚的酒精溶液或联苯胺溶 液+0.3%H2O2等量混合 如不变色则表明破坏完全,如褐变或显蓝色表示没 有完全破坏。
抽空处理evacuation treatment (水果罐头、果脯)
含气多的水果:苹果、梨、桃、李、杏、草莓 抽空:将原料在一定的介质里置于真空状态下,使内 部空气释放出来代之以糖水或无机盐水等介质的渗入。
方法:
(1)热水烫:沸水90~95℃以上 (2~5min)
特例:制作罐头的葡萄和制作脱水菜的菠菜及小葱
特点:受热均匀,升温速度快,方法简单,但 可溶性物质流失重(10~30 %) 。
例:豌豆常在0.08%-0.1%的叶绿素铜钠染色液中烫
漂兼染色 制作罐头的某些果蔬可采用2%的食盐水或0.1 ~0.2%
按色泽分级与按成熟度分级在大部分果蔬 中是一致的,一般按色泽的深浅分开。 除了在预处理以前分级外,大部分罐藏 果蔬在装罐前也要按色泽分级。
在我国,按成熟度分级常用目视估测法进行。在果蔬 加工中,桃、梨、苹果、杏、樱桃、豆类、黄瓜、芦 笋等常先按成熟度分级。大部分目视分成低、中、高 三级,以便能合理地制定后续工序。
例:番茄即可在95℃-98℃的热水中浸泡10-30s,取 出后冷水浸泡或喷淋,然后手工剥皮。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预处理分析课件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预处理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3bf9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4.png)
果蔬加工能够延长果蔬的保质期,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同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加工,果蔬可以转化为各 种方便携带、保存的食品和饮料,如罐头、果汁、干果等。
果蔬原料预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果蔬原料预处理是将新鲜的果蔬进行清洗、挑选、切割、破碎等操作,使其满足 后续加工工艺的要求。预处理的目的在于去除杂质、改善外观、提高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
喷淋式清洗机、滚筒式清洗机、 高压喷洗装置等。
技术要点
去除果蔬表面的污垢、农药残留 和细菌,同时保持果蔬的完整性 和营养成分。
果蔬原料剥皮设备及技术
剥皮设备
水果剥皮机、蔬菜剥皮机、去皮机等。
技术要点
去除果蔬的外皮和内层,同时保持果蔬的形状和营养成分。
果蔬原料切割设备及技术
切割设备
水果切割机、蔬菜切割机、切菜机等。
VS
技术要点
将果蔬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同时保 持果蔬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04
果蔬加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技 术
果蔬加工质量控制及管理体系
建立果蔬加工质量控制体系
为了确保果蔬加工产品的质量,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 果蔬加工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 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检验等环节。
产业链整合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 果蔬产业的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
推动果蔬加工技术的创新和发 展,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国际化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果蔬加工 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果蔬加工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重点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 中度。
提升技术水平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果蔬加工技术水 平。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预处理 分析课件
第二章 果蔬原料及预处理
![第二章 果蔬原料及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f2abf0f61fb7360b4c653e.png)
适当的成熟度(工艺成熟度) 适当的成熟度(工艺成熟度) 成熟度划分为绿熟、 成熟度划分为绿熟、坚熟和完熟 果汁:完熟;罐藏: 果汁:完熟;罐藏:坚熟 豆类、甜玉米、青刀豆等: 豆类、甜玉米、青刀豆等:适宜的采收期 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 色泽, 肉皮的剥离程度,硬度, 色泽, 肉皮的剥离程度,硬度,化学成分如淀粉 的变化,种子的色泽,比重, 的变化,种子的色泽,比重,果梗的离层等
第二章 果蔬原料及预处理
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 果蔬加工前处理
第一节 果干制:较高的干物质含量,糖酸含量高,肉质厚, 干制:较高的干物质含量,糖酸含量高,肉质厚, 粗纤维少。柿子、苹果、龙眼、 粗纤维少。柿子、苹果、龙眼、枣、山楂等 酿酒、制汁:出汁率高,糖分高、酸分合适, 酿酒、制汁:出汁率高,糖分高、酸分合适,有 良好的风味和色泽:柑桔、葡萄、 良好的风味和色泽:柑桔、葡萄、浆果类 罐藏:肉质丰富、可食比高,质地紧密、 罐藏:肉质丰富、可食比高,质地紧密、耐煮制 糖制:果脯要求糖分高、耐煮;果酱要求果胶、 糖制:果脯要求糖分高、耐煮;果酱要求果胶、 糖、酸含量高 盐渍:干物质多、肉质厚、风味特殊、 盐渍:干物质多、肉质厚、风味特殊、粗纤维少
新鲜、完整、 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 果蔬一旦发酵就造成果蔬腐烂 果蔬本身是活体, 果蔬本身是活体,采后进行一系列代谢变 迅速老化, 化,迅速老化,影响加工质量 总之,缩短采收与加工之间的时间; 总之,缩短采收与加工之间的时间;一系 列的保藏措施等
果蔬加工预处理
![果蔬加工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7c703367ec102de2bd8923.png)
果蔬加工预处理大全果蔬加工原料的预处理第一节原料的选择、分级与清洗一、原料的选别与分级果蔬原料选别与分级的主要目的:首先,剔除不合乎加工的果蔬,包括未熟或过熟的,已腐烂或长霉的果蔬。
还有混入果蔬原料内的沙石、虫卵和其他杂质,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将进厂的原料进行预先的剔选分级,有利于以后各项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二、原料的清洗果蔬原料清洗目的在于洗去果蔬表面附着的灰尘、泥沙和大量的微生物以及部分残留的化学农药,保证产品的清洁卫生,从而保证制品的质量。
三、果蔬的去皮除叶菜类外,大部分果蔬外皮较粗糙、坚硬,虽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口感不良,对加工制品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原料的切分、破碎、去心( 核) 、修整四、烫漂果蔬的烫漂,生产上常称预煮。
定义:即将已切分的或经其他预处理的新鲜果蔬原料放入沸水或热蒸汽中进行短时间的热处理。
其主要目的在于:1 钝化活性酶、防止酶褐变2 软化或改进组织结构3 稳定或改进色泽4 除去部分辛辣味和其他不良风味5 降低果蔬中的污染物和微生物数量五、工序间的护色在果蔬加工预处理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下述几种。
1、烫漂护色烫漂可钝化活性酶、防止酶褐变、稳定或改进色泽2食盐溶液护色将去皮或切分后的果蔬浸于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中可护色。
原因(1)是食盐对酶的活力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坏作用;(2)是氧气在盐水中的溶解度比空气小,故有一定的护色效果。
果蔬加工中常用1%~2% 的食盐水护色。
3亚硫酸盐溶液护色4 、有机酸溶液护色有机酸溶液既可降低pH 值、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又可降低氧气的溶解度而兼有抗氧化作用,大部分有机酸还是果蔬的天然成分,所以优点甚多。
生产上一般都采用柠檬酸,浓度为0.5%~1% 。
5、抽空护色果蔬抽空的方法有干抽和湿抽两种方法,第二节原料的贮备一、短期贮存原料运到加工厂后,宜将包装原件,堆码存放于清洁、阴凉、干燥、通风良好、不受日晒雨淋的场所,堆码高度以便于搬运、底层箱篓不受压坏为原则。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的预处理
![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的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29142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9.png)
(二)甜味物质
构成果蔬甜味的主要物质:糖及衍生物糖醇
果蔬中主要糖类:蔗糖、果糖、葡萄糖 影响果蔬甜味的因素:
1.糖的含量和种类 2.糖/酸比
糖与果蔬加工的关系:
1.含糖量高,品质好,加工性能好。 2.果蔬加工原料在储存过程中,果蔬中的糖因其呼吸作用的消
耗含量下降。 3.果蔬中的还原糖与含有羰基的物质(如氨基酸)发生美拉德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四、果蔬质地
质地因子:果蔬中使果蔬体现为脆、绵、
硬、软、细嫩、粗糙、致密、酥松等质地 的化学成分,它们是影响果蔬质地最基本 的因素。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一)水分
水分与果蔬的风味品质有密切关系。
水分与果蔬加工的关系:
1.新鲜果蔬水分含量高,组织饱满脆嫩、 食用品质好;但采后果蔬一旦失水,则会 变得疲软、萎蔫。
3.为减少果蔬中维生素的损失,在储运和加工中应采取控温、 排气及添加保护剂等措施。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二)矿物质
果蔬中的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矿物质的重要 来源,以无机盐或与有机物结合的方式存 在。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pH 2.参与体内生化反应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四)黄酮类色素
黄酮基本结构: α-苯基并吡喃酮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四)黄酮类色素
黄酮类色素的性质:
在酸性条件下无色,在碱性时呈黄色,与铁盐作 用变成绿色或褐色。
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用碱处理洋葱、马铃薯等含黄酮类的果蔬时出现变
黄现象,加入少量酒石酸氢钾可消除。
2.储藏和加工时避免长时间光照辐射;
果蔬加工工艺
![果蔬加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caabf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1.png)
(1)变色
(2)变味
果蔬中大多数的呈味物质都具有热敏性,遇热会挥发、 转化或遭受破坏,因此要避免高温。
(3)沉淀或浑浊
引起果蔬加工品混浊或沉淀的原因各异,应具体分析
(4)质地软烂
水果具有热敏性,加热易软烂,主要是由果胶物质的分 解所造成。
20
糖和酸的含量及糖酸比影响果蔬制品的风味。 酸与加工工艺的选择和确定关系密切。
-影响酶褐变和非酶褐变; -影响花色素、叶绿素及单宁色泽的变化; -与铁、锡反应,腐蚀设备和容器; -加热时,促进蔗糖和果胶等水解; -是确定罐头杀菌条件的主要依据之一。
21
三、含氮物质
主要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果实中含量较少。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存在是美拉德反应的基础。
在加工中影响产品的口感,使饮料和清 汁类产品产生浑浊。
19
二、 有机酸
果蔬中主要的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 酸
果蔬原料及果蔬加工中主要使用有机酸,其中 酒石酸酸性最强。
酸感的产生与酸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还与体系 的温度、缓冲效应和其他物质的含量有关。体 系缓冲效应增大,可增大酸的柔和性(加工过 程中同时使用有机酸及其盐类)。
32
七、芳香物质
种类很多,含量极少。 均为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 关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
33
八、矿物质
果蔬中含有各种矿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 酸盐或与有机物结合的的盐类存在,对构成人体 组织与调节生理机能起重要作用。
34
九、 酶
氧化酶类
多酚氧化酶、VC氧化酶、过氧化氢 酶及过氧化物酶等
水解酶类 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 酶与果蔬加工的关系: ➢ 抑制酶的作用 ➢ 利用酶的活性 防止酶促褐变的方法: ➢ 加热破坏酶活 ➢ 调pH降低酶活 ➢ 加抗氧化剂 ➢ 隔绝氧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5847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a.png)
2 真空冷冻
将果蔬放入真空袋中冷冻
3 真空蒸煮
将果蔬放入真空袋中进行蒸 煮
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 选择新鲜而成熟的果蔬作为加工原料 •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预处理 • 控制预处理的时间和温度 • 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
热处理果蔬的方法
1 烫水处理
将果蔬放入开水中烫煮一段时间
3 蒸汽处理
将果蔬放入蒸汽中加热蒸煮
2 沸水处理
将果蔬放入沸水中煮熟或烫熟
冷处理果蔬的方法
1 冷冻处理
2 冷藏处理
3 冷水处理
将果蔬放入低温环境中快速 冷冻
将果蔬放入冷藏室中存放一 段时间
将果蔬放入冷水中泡一段时 间
真空处理果蔬的方法
1 真空封装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
加工果蔬前的原料及预处理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本节将介绍果 蔬的分类及预处理的重要性,以及清洗、热处理、冷处理和真空处理的方法。
果蔬加工原料分类
1 新鲜水果
如苹果、橙子、香蕉等
3 罐头水果
如草莓、桃子、梨子等
2 新鲜蔬菜
如胡萝卜、黄瓜、菠菜等
4 冷冻蔬菜
如豌豆、玉米、青椒等
果蔬预处理的重要性
1 减少食品污染
去除果蔬表面的污垢和有害物质
2 延长保鲜期
预处理有助于保鲜果蔬的新鲜度和口感
3 提高加工效率
预处理可以减少后续加工水中,以去除表面的杂质
3 蒸汽清洗法
利用蒸汽对果蔬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刷洗法
用刷子轻轻刷洗果蔬的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果蔬加工原料预处理主要内容:1.加工对原料的要求:品种、成熟度、新鲜程度2.原料预处理:包括分选、清洗、去皮、切分、漂烫灭酶、护色等第一节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原料是加工的物质基础。
一种加工品是否优质,除受设备和技术影响外,还与原料是否对路、品质好坏和加工适性的优劣有密切关系,要使加工品高产、优质、低消耗,就要特别重视加工原料的生产,了解对加工原料有哪些具体要求。
在此,简单介绍果蔬加工对加工原料要求的共性,至于每一种产品的具体要求,会在讲到具体产品时详细介绍。
一、原料种类和品种果蔬的种类和品种繁多,虽然都可以加工,但由于各种原料自身的组织结构和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所适宜加工的产品也不同。
例如:国光苹果适宜制作果汁、果酒,不适合作脆片,富士苹果则适合鲜食、制脆片和加工罐头等。
同时,各种加工产品对加工原料也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制作蜜饯类产品要求原料为组织致密、肉质厚、耐煮制、果胶含量高的品种。
所以,根据加工的要求,选用适宜的果蔬种类和品种,是获得加工品高产、优质的首要条件。
二、原料成熟度果蔬的成熟度是表示原料品质与加工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果实的成熟即完成了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发育之后进行的一系列营养积累和生化变化,表现出特有的风味、香气、质地和色彩的过程,该过程中果蔬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均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例如,可食部分由小长大,果实由硬变软,果实中糖分增加,酸分减少,苦味物质减少,淀粉和糖类发生相互转化等。
各类加工品对原料成熟度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加工中严格掌握成熟度,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均由重要的实际意义。
下面介绍几个关于成熟度的概念。
可食成熟度(绿熟):果实到这个时期基本上完成了生长发育过程,体积停止增长,种子已发育成熟,已可采收。
从外观来观察,果实开始具有原料的色泽,但风味欠佳,果实硬,果胶含量丰富,糖酸比值低,生产上俗称五六成熟。
此时,果实类原料只适合做果脯、蜜饯,不能做其它产品,因为色泽差,风味差会使产品品质低劣。
加工用成熟度(坚熟):果实充分表现出品种应有的外观、色泽、风味和芳香,在化学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上也达到最高点,生产上常称为七至九成熟,是制作罐头、果汁、干制品、速冻食品和腌制品的良好原料。
过熟成熟度(完熟):果实在生理上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组织开始松弛,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开始转化分解,此时,还可以作果汁、果酒的原料,对于一些要求积累脂肪和淀粉的原料,如核桃、板栗等必须要在此时才开始采收。
后熟:对一些质地柔嫩的果蔬,采收较生,采收后使其在自然条件下继续成熟,称为后熟。
利用人工的方法加快后熟,称为催熟。
三、新鲜度加工所用果蔬必须新鲜、完整,否则,果蔬一旦发酵变化就会有许多微生物的侵染,造成果蔬腐烂,这样不但质量差,而且导致加工品带菌量增加,使杀菌负荷加重,而按原定的杀菌公式即有可能导致加工品的杀菌不足。
若增加杀菌时间或升高杀菌温度则会导致食用质和营养成分的下降。
果蔬原料的生物性决定了其新鲜度不容易保持,但是,果蔬采收季节性强,上市集中,加工需要量又大,为了维持均衡生产和延长加工期,不能及时进行加工的原料,可以采用暂时贮存的措施,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
常用的保存方法有:短期贮存:设置阴凉、清洁、通风、不受日晒雨淋的场所,在自然条件下临时贮存。
由于贮存条件不能控制,贮存时间只能很短。
较长期贮存:通过控制贮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使采收后的果蔬的生命活动仍在进行,但养分消耗降到最低,使原料保持新鲜和较好的品质,可以较长期贮存。
防腐保存:防腐保存主要盐腌、亚硫酸防腐和防腐剂防腐三种方法。
第二节果蔬加工原料的预处理果蔬制品加工的前处理(又称为预处理)对其制成品的生产影响很大,如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且会对以后的加工工艺造成影响。
预处理主要包括:分选、清洗、去皮、修整、切分、漂烫(预煮)、抽空等工序。
这些工序中对制品影响最大的有分选、去皮、漂烫及工序间护色。
一、分选前面已经提到选择原料需要考虑的三个条件:品种、成熟度和新鲜度。
通常情况下,分选包括原料的去杂和分级。
去杂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剔除原料中的腐败、腐烂果,混入原料中的树枝、沙石等杂质。
分级是按照加工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标准有大小分级、成熟度分级、色泽分级和品质分级。
通常情况下,视不同的果蔬种类和这些分级内容对果蔬加工制品的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一种或多种分级方法。
例如,制作罐头、水果蜜饯及干制品需要大小一致、形态整齐的果品,可以用分级板简单进行大小分级即可;果汁、果酒类对原料的大小无要求,主要在于成熟度、色泽和香气;青豌豆的分级主要采用盐水浮选法——因为成熟度高的豌豆含有较多的淀粉,固比重较大,在特定比重的盐水种利用其上浮或下沉将其分开,比重越小等级越高。
二、去皮果蔬(除大部分叶菜类以外)外皮一般口感粗糙、坚硬,虽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口感不良,对加工制品均有不良的影响。
如柑橘的外皮含有精油和苦味物质;桃、梅、李、杏、苹果等外皮含有纤维素、果胶和角质;荔枝、龙眼的外皮木质化;甘薯、马铃薯的外皮含有单宁物质及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竹笋的外皮纤维质,不可食用。
因而一般要求去皮。
去皮必须要做到适度,去掉不合要求的部分即可。
去皮不足,不合要求,要增加工作量,去皮过度,原料消耗大,增加成本。
只有在加工某些果脯、蜜饯、果汁和果酒时才因为要打浆或榨汁或其他原因才不用去皮;加工腌渍制品不用去皮;质软柔嫩的原料,如草莓、桑葚、樱桃、葡萄、枣等不用去皮。
常用的去皮方法有:手工去皮、机械去皮、化学去皮、热力去皮。
1.手工去皮:应用刨、刀等工具人工去皮,应用较广,其优点是去皮干净、损失率少,并可有修整的作用,同时也可去心、去核、切分等同时进行,在果蔬原料质量较不一致的情况下能显示出其优点,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
2.机械去皮:主要用于一些比较规整的果蔬原料,生产上常用的有旋皮机和擦皮机。
旋皮机可对苹果、梨、柿子、猕猴桃等去皮,擦皮机用于一些质地较硬的蔬菜原料,如马铃薯、萝卜的去皮,通过摩擦将皮擦掉,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3.化学去皮:主要有酸或碱液去皮和酶法去皮两种。
碱液去皮是果蔬原料去皮应用最广泛的,其原理是通过碱液对表皮内的中胶层溶解,从而使果皮分离,表皮所含的角质、半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中层薄壁组织主要由果胶组成,在碱的作用下,极易腐蚀溶解,而可食部分多为薄壁细胞,抗酸碱的腐蚀,碱液掌握适度,就可使表皮脱落。
常用的碱为氢氧化钠(廉价)、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处理方法主要有:浸碱法和淋碱法。
浸碱法即将一定浓度、温度的碱液装入容器,将原料投入,不断搅拌,经过适当的时间捞起原料,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淋碱法主要要采取淋碱去皮机,用皮带传送原料,碱液加热后用高压喷淋,通过控制传送速度,达到去皮的目的,淋碱法常合用擦皮机原理。
影响碱液去皮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碱液的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
浓度、温度和时间呈相反关系,及浓度大、温度高则所用时间短,温度高、时间长又可降低使用浓度,如果浓度和时间确定,要提高去皮效率只有提高温度,所以要辨证地掌握好三要素。
碱液去皮的优点很多,适应性广,几乎所有的果蔬都可以用碱液去皮,且对原料表面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原料也能达到良好的去皮效果;掌握适度时,损失率少,原料利用率高;节省人工、设备。
但必须注意碱液的强腐蚀性。
酶法去皮主要用于柑橘囊瓣去囊衣。
利用的原理是果胶酶的作用使果胶分解,使以果胶为主体的囊衣破坏,达到去皮的目的。
我们见到的粒粒橙内的小粒,多是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
同样,这种方法的影响因素主要也有酶液浓度、作用温度、时间及pH值。
4.热力去皮:利用90℃以上的热水或蒸汽去皮。
因果皮突然受热,细胞会膨胀破裂,果胶胶凝性降低,使果皮和果肉分离。
蒸汽去皮主要用在桃上。
据美国乔治亚大学一名教授介绍,他目前已研制出另外一种热力去皮法,利用的是红外线,使物料表皮的温度在几秒钟内迅速升到几百度的高温烤焦皮层而除去,由于除去的只是烤焦的一层,其损失率比常规的热力去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作用时间大大缩短,其对营养物质的损失也降到最低。
5.其他去皮方法:其他去皮方法还有冷冻去皮、真空去皮等。
冷冻去皮是将果蔬在冷冻装置中达轻度表面冻结,然后解冻,使表皮松弛后去皮。
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体会。
主要用于桃、番茄的去皮。
真空去皮是将成熟的果蔬先行加热,使其升温后果皮与果肉分离,接着进入有一定真空度的真空室内,适当处理,使果皮下的液体迅速“沸腾”,皮与肉分离,然后破除真空,冲洗或搅动去皮。
综上所述,去皮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生产条件、果蔬的状况而适当采用。
三、漂烫果蔬的漂烫生产上常称为预煮。
它是指将原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以达到所要的目的的一种操作。
1.漂烫的作用钝化酶的活性:果蔬内的酶如果不被钝化,可能会引起果蔬风味、组织结构及感官方面的变化。
这些对冷冻干燥食品或速冻食品尤为重要。
软化组织:通过加热可以排除果蔬内部组织内的气体,使组织软化。
保持和改进色泽:由于酶的钝化和内部气体的排除,减少了褐变的条件,从而保持了色泽。
这一点对绿色果蔬尤为重要。
去除不良风味:通过漂烫可以去除某些果蔬中的不良风味。
降低果蔬中的微生物数量:漂烫的温度和作用时间可以使大量的微生物死亡。
这对速冻制品很重要。
2.操作方法通常和果蔬的特性及制品的加工过程有关,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浸泡法,是将原料浸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取出,冷却;另一种是喷射蒸汽法,是将原料传送进入隧道,采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喷射,达到灭酶和灭菌的效果。
3.漂烫的损失漂烫有其优点,但也会带来损失,浸泡法中还会损失大量的可溶性固形物,喷射蒸汽法由于作用时间相对较短,损失也较少,漂烫中对热和氧气敏感的维生素C的损失最为明显。
但是漂烫的损失可以通过在达到漂烫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漂烫时间和减少原料同氧气的接触而降到最低。
四、护色处理果蔬在采收后或加工中去皮后,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就会产生颜色变化。
有些果蔬,如梨、香蕉、番石榴、荔枝、蚕豆等,由于其中无色花青素的存在而在加工过程中变为浅粉色,这同其他原料是不同的,但是这种变色可以通过改变加工条件而消除。
番茄酱或调味番茄酱加工后出现褐色或褐红色的现象,是由于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有绿色的原料番茄的缘故,这种变化同绿番茄中所含的脱镁叶绿素在加工中的变化有关。
马铃薯在干制或其他加工过程中变黑,则同羰氨反应有关,在加热的情况下,马铃薯中含量很高的糖可以和氨基酸发生反应,形成黑色的物质。
综合上面提到的例子,我们把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
酶促褐变会导致一些色素的生成,而多酚氧化酶(PPO)是引起果蔬变黑的主要酶类,许多果蔬如苹果、梨、香蕉、马铃薯、葡萄、柿子等在去皮或切分过程中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很快变黑,而菠萝、橘子、番茄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褐变反应的发生必须要求同时具备PPO、多酚类底物和氧气,同时要有少量铜离子的存在,前面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解决的办法就是消除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