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社会文化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与共性,以期为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提供理论支持。

二、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共性1. 语言表达中的性别歧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在语言表达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某些职业或职位往往被特定性别所“占据”,如“man manager”(男性经理)等词汇,这种称呼方式可能无意中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对其他性别的个体产生歧视。

2. 文化和观念中的性别歧视英汉语所在的文化背景都可能将性别作为划分角色、价值的依据,这种文化和观念对女性的期望、职业机会和薪酬等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不同文化中的家庭角色分配、社会地位等方面也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三、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1. 历史背景与语言发展由于历史背景和语言发展的差异,英汉语在性别歧视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与性别相关的词汇和表达逐渐被重新审视和调整。

而在汉语中,尽管近年来女性地位逐渐提高,但传统观念和语言习惯仍对性别平等产生一定影响。

2. 语境与表达方式在语境和表达方式上,英汉语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某些与性别相关的词语可能更直接地表达出对某一性别的偏见或歧视;而在汉语中,虽然也存在类似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但更多时候是通过文化习俗、社会风气等间接表现出来的。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针对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1. 倡导平等观念: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消除性别歧视的观念。

2. 调整语言习惯:在语言使用中,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尊重并接纳不同性别的个体。

3.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男女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对性别歧视行为进行惩处。

浅析汉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浅析汉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范婧媛 马启超浅析汉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语言的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者试图通过分析语言和性别的关系,了解男女不同的言语表达习惯,明确男女不同的话语风格、策略,从而指导人们的日常交际行为,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实现交际活动的和谐发展。

因此,这项研究活动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考察汉语言语表达中性别差异的诸多表现,探索这些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

并根据这些差异的存在形式,就如何看待这种性别差异性对交际的影响提出几点看法。

汉语中言语表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言表现形式与言语交际行为。

语言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涉及语音特征与词汇应用方面。

两性发音上的差异包括语音、语调上的不同,除了受两性发音器官构造差异造成的绝对音高的不同,两性在发音上的准确性及伴随发音过程的性别特性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如,一般情况下,女性在发音时为了表现自身良好的礼貌修养会更加注重发音的标准性,发音时比较清晰,而男性在发音时表现的更加随意,发音也比较含混。

通过查找材料,我们发现北京男性青少年在说话时,轻声音节特别多,而且常把舌面辅音发成卷舌元音,如把“反正”说成“反二”,把“保证”说成“保二”等,语音比较含混,语音脱落的现象较多。

其次,女性在发音时还会受制于社会文化和传统观念的约束。

如,在北京话中流行的女国音“正是因为符合女性说话应该柔声细语的传统观念,得到了众多年轻女性的青睐”。

两性在语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语调温柔,高低升降变化幅度大,富有张力。

女性说话时倾向使用升调,特别是在表示疑问或是征询意见时。

男性则更加钟爱使用态度肯定、坚决的降调或是平稳的语调,语调的高低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

如课堂上开始上课时,女老师常用升调说“上课”,委婉地表达出征询的意味。

而男老师则往往会选择用降调说“上课”,表强制的命令和要求。

两性在词汇选择及应用上的差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男女对颜色词汇的甄别和使用。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为理论依据 . 以B e e b e等学者的“ 语篇补 全测试” 为工具 , 旨在调查 汉语 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研究结果表 明汉语 中女性 比 男性 使 用较 多的 间 接 拒 绝 策 略 . 而 男性 比女 性 使 用 较 多的 直接 拒 绝 策 略 。 【 关键词 】 汉语拒绝 ; 言语行为 ; 性 别差异

本研究采用 了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设计 中考虑到了影响拒绝行为 的非语言 因素 . 把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作 为控制 因素 。在 问卷设计上 近年来 . 言语行为 已成为语 用学和社会语 言学领域 中研究 的重要 采用语篇补全法 首先详细给 出拒绝所发生 的语境 , 写下请求 的具体 课题之 一 其 中. 性别差异对言语行为的影 响也 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 语 言. 然后上受试者填上拒绝答语 。问卷包括 四个情景 , 涉及请求 、 邀 视 目 前. 国内外学者对请求 、 道歉 、 邀请 以及恭 维语 等言语行 为的性 请、 建议 、 提供 别差异都进行 了研究 结果表 明, 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 为的使 用有 着 很 大的影 响 . 不 同性别的人在言语 行为的使用上有着不同的模式 。 3 研 究 结 果 拒绝 是人们 日常交 际中频繁使 用的一种 言语行 为. 但它在本质 上 参照B 。 。 b 。e t a 1 . f 1 9 9 0 ) g ' ] - 拒绝策 略的分类 , 下面将呈现本次调查 是威胁对方面子 的行为 . 因此通常要求拒绝者 使用礼貌拒绝 策略来 维 的结果 首先 . 男女受试者在直接策略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 。 男性使 护或顾全听话 人的面子 . 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国外对拒绝 言语行 为 用直接 策略的频率( 2 8 . 3 3 %) 明显高于女性 ( 6 . 5 %) 。 直接策略所表达的 的研究 主要 有 R u b i n & J o a n ( 1 9 8 3 ) 、 T a k a h a s h i &B e e b e ( 1 9 8 6 ) 等, 国内的 拒绝之意非常明显和坚决 . 通常会损伤听话者 的面子 , 如男性 较多的 研究有马月兰( 1 9 9 9 ) 、 姚俊 ( 2 0 0 3 ) 等. . 然而 , 目前国内外对于拒绝策略 使用“ 不行 ” 而相 比之下 , 女性则较 少的运用直接拒绝 策略 , 采取一些 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 会语用 和跨文化对 比方面 , 对于汉语拒绝言语行 间接的拒绝方式 . 如“ 恐怕今天是不行 了” 等。 为的性别差异则很少涉足 因此 . 本文 旨在研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 其次 . 为了更近一步 了解男女受试者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 性 别 差 异 情 况 、 况. 作者调查了男女受试者在间接策 略上 的使用情况 。男女受试者都 较多的采用了“ 说 明理 由” 这一间接策 略 男性使用“ 说明理由” 这一间 1 理 论 基 础 接策略的百分比是 2 9 . 0 6 %.女性为 3 4 . 7 8 %。男性倾向于使用 “ 劝阻 1 . 1 B r o w n& L e v i n s o n的 礼貌 理 论 f 2 5 . 5 8 %) ‘ 提供其他选择( 1 9 . 7 7 %) ” 作为他们 的第 二第三选择 , 而女 根据 B r o w n &L e v i n s o n提出的面子理论 .面子分 为积极面子和消 性则使用 “ 提供其他 选择( 2 1 . 7 4 %) ” “ 道歉 ( 1 5 . 6 5 %) ” 作为她们 的第二 极 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人们 在交际 中希望 自己的言行得到肯定和赞 第 三选择 这也是男女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相 同点和异同点。 同: 而消极 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不希望 自己的行为受 到别人 的干涉 基于上述 的分析 . 我们可 以得 出 : 男 女在拒绝策略 的使用上存在 和阻碍 在 日常交 际中. 人们既要尊重对方 的积极面子 . 又要顾全对方 明显的差异 首先 . 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 , 而女性比男 的消极 面子 . 才能使社会交际能顺 利进行 。 然而在实际的交往中 , 许 多 性使用较多的间接策略 其次 . 女性在 拒绝 时常使用“ 道歉或 表达遗 言语 行为本质 上是威胁面子的 如 , 命令 、 警告、 提醒 等言语行 为可能 憾” 这一类 间接策略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相同点 . 即男性 和女性都较倾 会有损听话人 的消极 面子 : 而反驳 、 批评 等言语行为就可能有损 听话 向于使用 “ 说 明理 由” 这一间接 策略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 因与男性与女 人的积极面子 B r o w n & L e v i n s o n认 为,为 了保全听话者 的面子 . 人 们 性 在社 会 中所 处 的不 同 地 位 以及 所 具 有 的 不 同 权 势有 很 大 关 联 长 期 需要采取一些 言语策 略来减轻这些言语行为带来 的面子威胁 拒绝言 以来 . 女性在社会 中的地位较 低 . 因此男女不平等 的传 统思想决定 _ r 语行 为是一 种本质 上威胁请 求 者积极 面子 的行 为( B r o w n &L e v i n s o n . 不同的性别角色 , 、女性对于 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为敏感 . 因而常使用正 1 9 8 7 ) 因此 . 拒绝者为了减少对被拒绝者面子的威胁需要采用礼貌策 式 、 礼貌的语 言: 而男性 的主导地位决定 了他们倾 向于使用直接 、 果断 略 来 维 护 对 方 的 面子 . 保 持 双 方 的 友 好 关 系 的语言 但随着 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 的流入 . 相信这一 睛况也 1 _ 2 拒 绝 言 语行 为 会慢慢改善 自A U S t i n提 出了言语行 为理 论 以来, 语 言学 家 、跨文化研 究 者、 语言教学研究者等从不 同的角度探讨各种言语行为 但到 目前为 4 结 束 语 止 对拒绝 言语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 拒绝是最能威胁交际双方面子 拒绝是一种本 质上不礼貌的言语行为 . 人 们如何礼貌地 、 得体地 的言语行为之一 . 说话者 为了顾全交际双方的面子并确保交际的J l  ̄1 ] 实施这一行为 . 男性和女性之 间在采用拒绝 策略时有何差异 . 造成这 进行 , 需 要 采 用 一 定 的 面 子补 救 策 略 。 B e e b e e t a 1 . ( 1 9 9 0 ) 在《 第 二 语 言 些差异 的原因何在 , 这些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小文就这些 问 学 习者表达 拒绝时的语用迁移》 一 文 中对拒绝策略进行 r分类 . 可 以 题进行 了初步探讨 . 但本文还存在一些 局限性 . 有关这一 课题 的研 究 分为两类 : 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 。本文将采用 B e e b e e t a 1 . 的 也 尚待进一步的调查 与探索 。 拒绝策略 的分类对调查结果 进行分析

“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策略拯救的选择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依据 Bon&Lv s r w ei o n n的礼貌理论 , 从跨 文化交际的角度对 3 名男 大学生( 0 中国、 国各 1 美 5 名) 3 和 0名女大学生( 中国、 国各 1 美 5名) 在实施拒 绝言语行为时 的策 略选择进 行 了研究 , 旨在发现他
止 的希望。礼貌就是 用以满足交际双方积极与消极 面子或消 除威胁 与消极 面子 的行 为手段。Bo n& r w Lv s ei o n n指出, 有些言语行为 , 如请求与拒绝 , 在本质
语言是一种尊重人 的表现。《 礼记》 开宗 明义 的第一 句就是 “ 勿不敬” 可见 , , 礼貌 的核心是“ ” 不敬重 敬 , 别人就谈不到礼貌。礼貌和礼貌语 言 , 在一定意义 上, 标志着—个社会的文 明程度 , 反映一个 民族的精 神面貌 。中外学者分别从语言学角度 、 跨文化角度 , 对 比研究了中美文化对礼貌语 言的影响。其 中,拒 “ 绝” 言语行为作 为人们相互交往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oeg agae eat n,N nogV ctnl o ee J n s at g 260 ) F ri Lnugs pr t atn oaoa C lg , i guN no , 20 7 n D me i l a n
Abta t T i s d n et e oi et aetes lrisad d ee cso es a g sue y src : hs t yi u dr kn t n sgt h i a t n i rn e fh t t i sdb u s a v i mi ie f t re e
维普资讯
第 2期( 2 总 8期 ) 20 0 8年 6月
河北 能源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言语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言语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言语活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男女不同的性别身份似乎使得他们的语言贴上了性别的标签。

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许多国家和社会中,男性与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区别的,男女言语的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以及言语交际等方面。

这些差异折射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心理、民族民俗心态、社会文化价值取向。

由于它不是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属性,也不是因语法需要而设置,而是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因而不仅具有社会历史意义,还具有文化现实意义。

一.男性和女性在语音、语调选择方面的差异1.语音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音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概言之,女性音高高于男性,男性音域宽于女性;女性语速快于男性,男性言语中的停顿次数多于女性;男性强音使用频率多于女性。

由于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话语指示作用,因而在言语实践中,人们往往能闻其声而知其性。

此外,就发音方式而言,女性发音比较小心、清晰,尽量向标准音靠拢。

而男性则发音比较随意、粗糙,甚至乐意使自己的发音保留些乡土气。

换言之,男性一般倾向于使用非标准音,女性则相反,其发音比男性更接近标准语体和高雅口音。

汉语中我们常常发现,女性的语音更接近于标准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发音时比较清晰,而许多男性发音则保留浓重的方言色彩,而且比较含混。

在一些比较随意的场合中,北京男性青少年话语中轻声音节特别多,并且常把舌面辅音发成卷舌元音,比如把“邮政”读作“邮二”,把“学生证”读作“学生二”。

这在同龄女孩子中很少出现。

汉语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北京话里的“女国音”现象。

北京女青年中流行将j、q、x发成z、c、s,如“王府井(zi(ng)、请(ci(ng)下(sia()车”等,尽量将嘴张小一些,使声音听上去尖细娇柔。

表面上看,发音偏离了普通话的标准音,但却符合女性说话应柔声细语的传统观念,因而得到了女性的青睐。

英语中男性常将词尾-ing发成不标准的前鼻音[in],而女性多发成标准的后鼻音[i(],如“coming、running”等词的发音。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第21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4 2007年8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A ug.2007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言志峰(百色学院外语系,广西百色 533000)摘 要:文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上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的直接拒绝策略,而女性则比男性使用更多的间接拒绝策略;女性在拒绝时比男性使用更多的礼貌策略。

这些性别差异可以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加以解释。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拒绝策略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7)0420125205A Study on the Gender D ifferences in the Sp eechA ct of R efu sals in Ch ineseYAN Zh i2feng(D epartm ent of Fo reign L anguages,Baise U niversity,Baise533000,Ch ina)Abstract:A study,by m ean s of quan titative analysis,on the sp eech act of refu sals in Ch inese show s that betw een m en and w om e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u sing refu sal strategy.M en tend to u se m o re di2 rect refu sal strategy w h ile w om en tend to u se m o re indirect refu sal strategy;w om en u se m o re po lite strategy than m en fo r refu sal.T he reason fo r these differences cou ld be found in the society and cu l2 tu re.Key words:speech act of refu sals;gender differences;refu sal strategy一、引 言拒绝语本质上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Face2T h reaten ing A ct,简称FTA),通常要求拒绝者使用礼貌拒绝策略,以减轻对听话者面子的伤害,维护双方的和睦关系。

中英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交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进行交流沟通。

但是,在交流中也难免会遇到拒绝的情况。

拒绝的言语行为是指在交际中对他人的请求、邀请、建议等提出反对、拒绝的语言行为。

对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拒绝的言语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中英两国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比较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方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困难和误解,提高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了解中英两国人民的交流方式,为语言和文化交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分类将中英两国常见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归纳。

2.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差异分析通过对比中英两国不同场景下的拒绝言语行为,分析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3.语言和文化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搜集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样本,对拒绝言语进行分类和系统整理。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中英两国的受访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不同拒绝言语的态度和观点,分析文化和语言背景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1.为语言和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为中英交际提供参考,避免由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困难和误解。

3.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语言和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对中英两国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增强研究者对两国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了解和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中英语言和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进步。

汉语间接拒绝语的性别特征研究

汉语间接拒绝语的性别特征研究


理 论 基 础
的语篇 补全测 试 问卷n 进行 调查 , 并做 了修 改 , 之 使
更 符合汉 语语 境 。问卷 设 计 了 1 2个 日常 生 活情 景
Bee eb ,Ta a ah LUl s Wet k h s i8 i — s l z曾把 拒 绝 言 语行 为 区分 为直 接 拒 绝 、 接拒 绝 和辅 助 拒 绝 言 间 语 行 为[5 。直接 拒绝 言 语 行 为 ( i c rfsl) 1 ] dr t eu a e s 包 括 施 为 句 和 非 施 为 句 ( 否 定 的 意 愿 和 能 No ;
“ + 3 +6 ” 4 O +7 。以下 分析 以此 为准 。
三 、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调
( ) 一 男女 大学 生使 用 直 接 拒 绝 策 略 、 间接 拒绝 策略 和辅 助拒 绝策 略分析
我们 仅选 取实施 间接 拒绝 言语 行 为的策 略进行 研究 。通 过 问卷调查 , 据显示 : 数 大学 生使用 的 间接
以下对 汉语 普通 话 间接拒 绝 言语行 为性别 特征 的研 究 以语 料定 量分 析 为基础 。语 料来 源于在 山西
歉 表 明意愿 借 口理 由解 释 提 供 别 的 办法 提 ; ; ; ; 出过 去或将 来 接受 的条 件。允 诺将 来接 受 原则 ; ; ;
哲 理 u; 对方放 弃 请求 ( 胁 或声 明请 求 之事 对 听 让 威 话 人 没好处 ; 既往之 过¨; 究 批评请 求 行 为 、 求 人 请 或 否定 的情 感 评价 n; 辱或 攻击 对 方 ; 侮 请求 帮 助 、
5 老 师 , 个 题 目我 不 大 会 写 , 一 个 吧 。 ( ) 这 换 策
人时 更 问接 、 礼 貌 委 婉 ,不 选 用 直 接 方 式拒 绝 他 更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略论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略论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略论性别歧视主要是指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

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它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从男性词泛化看性别歧视汉语人称代词有“他”和“她”两种,汉语中表示第三人称单数女性的“她”是在1918 年才产生的,此前均用第三人称单数男性的“他”代表男女,“他”泛指所有的男性,“她”泛指所有的女性。

汉语中“他”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她”,形容一群人(其中有男性也有女性)时,一般只用“他们”来指代,而不用“她们”。

形容女性时也可用“他”来指代,但形容男性时是绝不可以用“她”来指代的。

除此之外,很多词用“他”而不用“她”。

如:异国他乡、他山攻错、他年、他杀、维他命等等。

2. 从性别词顺序排列看性别歧视汉语属于四大语言类型中的孤立语,它的词形缺乏变化,但词的顺序要求非常严格,不能随便更改。

汉语的构词反映了性别歧视的存在,即不少词有“尊男”的潜在含义,主要体现在语素顺序不可调换。

因此,我们还能从语素结构的先后顺序上看出它对女性的歧视。

汉语词汇中,在男女同时出现时,往往会把男性排在前,女性排在后,例如:夫妻、父母、儿女、叔婶、弟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有些成语的排列也是遵照“男前女后”的顺序,例如:郎才女貌、夫唱妇随、夫贵妻荣、男婚女嫁、男耕女织等等。

这种男先女后的语序原则也影响到与动物有关的语序排列,如“公母、鸳鸯、龙凤”等。

3. 从构词、语义看性别歧视3.1 构词、语义中的家庭角色汉语的男女称谓是不对等的。

汉语中有不少的谦称,其中不少是针对妇女的,体现了“夫为妻纲”的道德观,如对人可以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贱内”“糟糠”等,但是“丈夫”一词却没有相应的谦称形式。

从谦称中可以看出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所谓“内人”显然是限制了她们的活动范围,也就是说妻子的行动是不自由的,只限于家庭内部,所以才会有所谓的“家庭妇女”。

“贱内”则更加露骨地道出了妻子地位的低下。

3.2 构词、语义中的性别角色汉语词汇中有许多专门指代女性的,带有蔑视、戏谑或者贬斥的口气,如“红颜祸水”“黄脸婆”“母老虎”等等。

关于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关于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关于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摘要:在言语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存在着多种差异。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风尚习惯,社会规约,生活习性等都对男女的性别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产生了男女在言语行为上面的差异。

对于这些言语行为上面的差异,国外的语言学家都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言语行为的某些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文旨在在国外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言语行为;性别差异;邀请一、引言男性和女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早为人们所公认,然而,人们对男女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的研究起步却很晚。

从1664年起开始出现了有关性别语言的描述性质的报告(Jespersen,1922)。

20世纪初,语言和性别问题才真正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是那个时候对性别语言的研究算不上系统,只是零碎地讨论或个人的观察和体会。

首先是对女性语言的探讨。

到70年代,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如Lakoff(1975),Labov(1972,1975),Trudgill(1974),Zimmerman和West(1975)等把性别语言的研究又推进了一步,他们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言语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这些内容同等对待。

语言和性别,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研究课题,是文化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多数研究都是关于英语性别差异方面的。

但是对于汉语与性别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却很少。

“我国对语言和性别的讨论主要在英语学界进行,其理论依据和描写原则主要来自英美社会语言学。

”如王春燕所探讨的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肖建安的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于体形成的影响以及权立宏对汉语中男女在称赞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分析等均从不同角度涉及英美语言学的语言和性别方面的研究。

关于汉语中的性别因素,挖掘性别这个社会变量在汉语中的变异及其社会内涵和与用特征,对于语言学的全面研究和丰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作者:高珍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02期【摘要】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威胁被拒绝者面子的行为。

本研究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理论依据,以Beebe等学者的“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旨在调查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的间接拒绝策略,而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

【关键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0 引言近年来,言语行为已成为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中,性别差异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请求、道歉、邀请以及恭维语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性别的人在言语行为的使用上有着不同的模式。

拒绝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但它在本质上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因此通常要求拒绝者使用礼貌拒绝策略来维护或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

国外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有Rubin&Joan(1983)、Takahashi&Beebe(1986)等,国内的研究有马月兰(1999)、姚俊(2003)等。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拒绝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语用和跨文化对比方面,对于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则很少涉足。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情况。

1 理论基础1.1 Brown &Levinson 的礼貌理论根据Brown&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希望自己的言行得到肯定和赞同;而消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干涉和阻碍。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顾全对方的消极面子,才能使社会交际能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的交往中,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

拒绝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的论文(推荐5篇)

拒绝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的论文(推荐5篇)

拒绝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的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拒绝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的论文胜别话语研究是语言学中起步较晚的领域,20世纪60年代,西方对于性别与语言使用的关系有一番热烈的讨论。

口前,性别话语在汉语学界还没有受到充分的关注。

本文参考前人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搜集受访者的拒绝话语,笔者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初步掌握性别话语的差异,了解言语行为使用和性别变体的互动关系。

一、理论基础言语行为有许多类型,有些言语行为已经有了形式化的现象,透过这些言语行为可突显出文化的异同。

当人们表示拒绝时,对双方的颜而多少都会有影响,余明忠(2003)、谢佳玲等(2004)、许力生(2006)纷纷指出文化背景会影响维护而子的认知,有些行为对A国人而言也许无伤大雅,但对B国人就不一定了,拒绝行为也是如此。

顾曰国(1990)认为Brown and Levinson的而子模式不适用汉语的礼貌现象,因为Brown and Levinson的而子侧重于个人希望行为自由和得到社会肯定,中国的而子指个人需求不超越社会所赋予的身份地位,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礼貌是用来维护社会的规范。

顾曰国提出中国文化的礼貌要素是:谦虚、尊敬他人、态度热情、温文儒雅。

彭漪等(2006)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的拒绝行为,他们发现女性使用的拒绝策略平均数比男性多,比男性还委婉礼貌。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男、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性别角色,以及各自的心理特点,例如:男性具有独立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言语会更直接、确定;女性温顺、服从、合作,所以,其言语比较间接、委婉。

二、数据收集本文的语料全部来自电话访问,虽然电话访问不是典型的口语语料,也不是真正的而对而交际对话,无法从受访者的体态语中获得更多的辅助信息。

但是,电话中的交谈仍具口语性,如:句子较短、停顿、沉默、话语重复、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所以,电话访问数据仍可视为广义的口语语料。

本研究的访问对象是一般群众,采用的是随机电话访问的形式,凡是接听电话的群众都可能是数据来源。

现代汉语口语话语标记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以访谈节目为例

现代汉语口语话语标记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以访谈节目为例

梁 瑶摘 要:话语标记是说话人在使用语言时调节话语的一种言语机制,话语标记的使用具有元语用意识,即说话人在使用话语标记时往往暗含着自己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文章选择性别差异显著的反馈标记、开启话题标记、抢夺话轮标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女性使用话语标记的频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倾向于使用反馈标记“嗯”“啊”;男主持倾向于使用开启话题标记“那”“好”;女性倾向于使用肯定类、否定类抢夺话轮标记;男性倾向于使用言说类话语标记。

由此可推断,女性仍然表现出更善于倾听、更易于表现情绪态度的形象,而男性则表现出更愿意参与有新信息交流的会话、较少表现个人情绪态度的形象。

关键词:汉语口语 话语标记 性别差异 语料库中图分类号: H13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21)09-0046-08收稿日期:2020-06-18作者简介:梁瑶(1994—),女,四川遂宁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通信作者简介:胡秀梅(1970-),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cn。

学界早已有许多关于现代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层面,比如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标准的、权威的发音方式,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特殊的色彩语、强势语、委婉语,而男性在言语交谈中常会夹带一些禁忌语、粗话等。

但总体来说,前人对于自然语言在交际中表现出的特点关注较少,也较少关注到自然语言中的即席话语,即说话人在说话场景中无准备的谈话[1-2]。

鉴于此,本文以能够突显说话人元语用意识的话语标记作为切入点,以笔者自己看、听并转录标记的访谈节目及综艺节目作为检索和分析文本,考察现代汉语应常见话语标记在使用中的性别差异,希望能为学界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提供实证语料,丰富话语标记在语用层面上的研究内容。

同时希望此研究成果能有利于汉语教学、语言政策制定、文学作品分析等。

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

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

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
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是一个研究中重要的议题,它涉
及到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性别意义,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

性别差异语用分析可以通过研究和探讨语言表达在不同的文化、
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差异。

首先,性别差异语用分析旨在探究为什么男性和女性语言行为有
所不同,以及这种差异对两性交往和冲突有何影响。

比如,研究发现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而女性则更喜欢浅显易懂的
比喻和暗示,以此来表达其观点或情感,或者制定其请求。

其次,性别差异语用分析还旨在探讨性别对对话中主动性和控制
权的影响。

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男性可能会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
的观点,而女性会更多地接受或拒绝对方的意见。

因此,性别差异可
能会影响到对话中的表达、话语控制和交流的有效性。

最后,性别差异语用分析还可以被用来探讨不同性别的社会行为,比如表达自己的声音和主动性。

特别是,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表
达自己观点或提出请求时可能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他们也可能用不同
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

例如,男性更倾向于用精确、简明、直
接的语言,而女性则更倾向于用更多的比喻或暗示来表达情感或观点。

总之,性别差异语用分析是一个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可以帮助
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性别差异,从而可以更好地处理性别问题。

汉语中性别差异的表现与原因探究

汉语中性别差异的表现与原因探究

话题选择
男性和女性在称谓用语上存在差异,如“ 先生”、“女士”等。
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情感词汇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状态。
男性和女性在话题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女 性更关注家庭、情感等话题,而男性更关 注政治、经济等话题。
语法差异
句式选择
女性更倾向于使用疑问句和感叹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态度。
语气助词
女性更常使用语气助词来加强自己的语气和情感表达 。
委婉语和礼貌用语
女性更常使用委婉语和礼貌用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 请求。
语用差异
交际策略
01
男性和女性在交际策略上存在差异,女性更常使用合作和妥协
的策略来达成共识。
话语风格
02
女性的话语风格通常更间接、委婉,而男性的话语风格更直接
、果断。
非言语交际
0体语
社会交际习惯
不同性别的社会交际习惯不同,可能导致语言使用上的差异。例如,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委婉、礼貌的语 言,而男性可能更倾向于直接、简洁的表达方式。
心理认知因素
认知风格
不同性别的认知风格可能不同,导致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上的差异。例如,女性可能更 倾向于细节导向和情感化的认知风格,而男性可能更倾向于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 究领域,关注不同社会群体 和语境下的性别差异表现, 以及性别差异与语言变迁的
关系等。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结合实 验语音学、语料库语言学等 多种手段,对汉语性别差异 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01
02
03
04
05
THANKS
大脑结构
男性和女性大脑结构的差异也可能影响语言使用。例如,研 究表明女性在语言处理方面可能具有优势,而男性在空间认 知和数学能力方面可能具有优势。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性 别在语言表达和思考方式上的不同。

浅谈汉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谈汉语的性别歧视现象
・ ‘: z l

● 01 21年第6 ( 期 教学研究) ●
浅 谈 汉 语 的性 别 歧 视 现 象
谷 素 萍
【 摘 要 ]语 言 反 映 了特 定社 会 的 价 值观 念 和 民族 思 维 方 式 。从 男性 词 的泛 化 、社 会 角 色用 词 的 男性 偏 向 、 称谓 语 及人 名所 体 现 的 男尊 女 卑 等 方 面表 明 汉语 是 以男性 语 言 为 中心 和规 范 的。 与 此相 对照 ,女 性 词 句则 呈贬 降 倾 向 。 文章 对 汉语 中的 这 些性 别歧视 现 象加 以分析 ,并 揭 示其 背后 的社 会 文化 根 源。
辙 。例 如 :不 管他 是 谁 ,我 们 都 要一 视 同 地 对 待 。 复数 “ 们 ” 同样 具 有 特 指 男 性 和 兼 指 女 性 的 功 能 。 他
这 里 的 “ ” 可 能 是 男 性 ,也 可 能 是 女 性 。 第 三 人 称 他


开 始 ,人 们 就 将 男 性 语 言视 为规 范 。 英 语 是 研 究 得 比较 充 分 的 语 言 ,也 是 人 们 所 公 认 的 最 男 性 化 的语 言
参考 文 献 :
知之 明的 基 础 上 ,还 要 了解 他 文化 与 自身 文 化 的 关 系 ,
加 强 对 教 学 的文 化 转 型 能 力 。 文 化 传 统 既是 历 史 文 化 之 根 ,也 是 未 来 文化 : 基 。 我 们 要 树 立 本 民族 文 化 的 L- 自尊 、 自信 、 自主 、 开 放 意 识 ,对 西 方 的 教 学 思 想 、
观 念 和 理 论 不 是 照 搬 、 移 植 、 翻 版 , 而 是 要 积 极 批 判

关于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关于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关于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汉语是一种充满着丰富文化意蕴的语言。

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原因,汉语中存在着语言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在汉语中,男女在使用语言时所表现出的气质和用词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

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在日常交往和沟通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因此,理解汉语中的性别差异对于各个领域的人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汉语中的语言行为上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

男性声音通常比女性低沉,因此男性在说话时的语调通常更加平稳、稳重。

女性声音通常比男性尖细,因此女性在说话时的语调通常较高、柔和。

此外,在汉语的文法和词汇方面,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粗犷、简短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而女性则更倾向于使用温和、委婉、复杂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

其次,汉语中的语言行为上的性别差异还可以影响到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表现出的气质和情感。

男性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强势、独立、决断的气质,在沟通中更加注重事实、逻辑和实用性。

相比之下,女性通常会表现出一种柔美、细腻、敏感的气质,在沟通中更加注重感受、情感和人际关系。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会在不同场合下展现出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交往中,男女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最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还可以体现在社会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角色和身份认同上。

比如,男性通常会被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主人,承担起赚钱养家、保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责任和义务。

相比之下,女性通常会被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守护者,承担起照顾家庭、教育子女、保持社会和谐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社会和文化角色划分可能会影响到男女在日常沟通中使用的语言,使得男性更倾向于使用主导、掌控、权威的语言方式,而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关心、安抚、协调的语言方式。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语言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存在广泛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和尊重。

男女之间的沟通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方的不同观点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加有效和和谐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摘要】拒绝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威胁被拒绝者面子的行为。

本研究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理论依据,以Beebe等学者的“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旨在调查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的间接拒绝策略,而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

【关键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0 引言
近年来,言语行为已成为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中,性别差异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请求、道歉、邀请以及恭维语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性别的人在言语行为的使用上有着不同的模式。

拒绝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但它在本质上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因此通常要求拒绝者使用礼貌拒绝策略来维护或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

国外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有Rubin&Joan (1983)、Takahashi&Beebe(1986)等,国内的研究有马月兰(1999)、姚俊(2003)等。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拒绝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语用和跨文化对比方面,对于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则很少涉足。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情况。

1 理论基础
1.1 Brown &Levinson 的礼貌理论
根据Brown&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希望自己的言行得到肯定和赞同;而消极面子是指人们在交际中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干涉和阻碍。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顾全对方的消极面子,才能使社会交际能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的交往中,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

如,命令、警告、提醒等言语行为可能会有损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而反驳、批评等言语行为就可能有损听话人的积极面子。

Brown&Levinson认为,为了保全听话者的面子,人们需要采取一些言语策略来减轻这些言语行为带来的面子威胁。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本质上威胁请求者积极面子的行为(Brown&Levinson,1987)。

因此,拒绝者为了减少对被拒绝者面子的威胁需要采用礼貌策略来维护对方的面子,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1.2 拒绝言语行为
自A us ti n 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以来,语言学家、跨文化研究者、语言教学研究者等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各种言语行为。

但到目前为止,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

拒绝是最能威胁交际双方面子的言语行为之一,说话者为了顾全交际双方的面子并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采用一定的面子补救策略。

Beebe et al.(1990)在《第二语言学习者表达拒绝时的语用迁移》一文中对拒绝策略进行了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

本文将采用Beebe et al.的拒绝策略的分类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在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2.2 受试者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的60名学生,男女各30名,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1岁。

他们充当问卷中拒绝者的角色,为了减少调查中的变量,男性拒绝的对象为男性,女性拒绝的对象为女性。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设计中考虑到了影响拒绝行为的非语言因素,把社会权势和社会距离作为控制因素。

在问卷设计上采用语篇补全法。

首先详细给出拒绝所发生的语境,写下请求的具体语言,然后上受试者填上拒绝答语。

问卷包括四个情景,涉及请求、邀请、建议、提供。

3 研究结果
参照Beebe et al.(1990)对拒绝策略的分类,下面将呈现本次调查的结果。

首先,男女受试者在直接策略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

男性使用直接策略的频率(28.33%)明显高于女性(6.5%)。

直接策略所表达的拒绝之意非常明显和坚决,通常会损伤听话者的面子,如男性较多的使用“不行”。

而相比之下,女性则较少的运用直接拒绝策略,采取一些间接的拒绝方式,如“恐怕今天是不行了”等。

其次,为了更近一步了解男女受试者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作者调查了男女受试者在间接策略上的使用情况。

男女受试者都较多的采用了“说明理由”这一间接策略。

男性使用“说明理由”这一间接策略的百分比是29.06%,女性为34.78%。

男性倾向于使用“劝阻(25.58%)”“提供其他选择(19.77%)”作为他们的第二第三选择,而女性则使用“提供其他选择(21.74%)”“道歉(15.65%)”作为她们的第二第三选择。

这也是男女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男女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男性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直接拒绝策略,而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的间接策略。

其次,女性在拒绝时常使用“道歉或表达遗憾”这一类间接策略。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相同点,即男性和女性都较倾向于使用“说明理由”这一间接策略。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所具有的不同权势有很大关联。

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因此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思想决定了不同的性别角色。

女性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为敏感,因而常使用正式、礼貌的语言;而男性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他们倾向于使用直接、果断的语言。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流入,相信这一情况也会慢慢改善。

4 结束语
拒绝是一种本质上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人们如何礼貌地、得体地实施这一行为,男性和女性之间在采用拒绝策略时有何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何在,这些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本文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与探索。

【参考文献】
[1]Beebe,L.,T. Takahashi & R. Uliss-Weltz. 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A]. In R. Scar cella, E. Anderson & S.D. Krashen(e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C]. Cambridge,MA:Newbury House,1990.
[2]Brown,P& S. Levinson.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Politeness Phenomena[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吴建设.拒绝语的表达方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106-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