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2.周代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凡是国家的大典、官员的任命、战前的誓师、战后的行赏等,大都在宗庙中举行。这说明周代
A.借助宗法关系维护统治B.神权政治统治思想盛行
C.注重加强宗族内部团结D.家国一体政治开始形成
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C.分封制D.宗法制
4."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若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
A.商王完全垄断决策权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
C.王权受制于族权D.已形成早期民主制
5.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
6.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基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B.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
C.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D.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
7.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8.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
9.《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世袭制
10.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
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
C.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D.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
11.春秋中期以后,很多诸侯国的权力被少数强大的卿大夫家族所控制,政归大夫、政出家门、国君形同傀儡的情况层出不穷。这种情况表明
A.宗法制度重新确立B.天子共主地位丧失
C.等级制度遭受冲击D.政治改革运动频繁
1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统治较为稳定B.政权更迭频繁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1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齐国国君C.卿大夫D.士
14.中国古语云“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种思想的源头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宗法制度D.家天下观念
15.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16.《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大道既隐”后,被取代的制度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7.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这体现出
A.家国一体B.天下共主C.等级森严D.世卿世禄
18.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19.《春秋左氏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A.用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继承制
C.严格的等级关系D.王位世袭制
20.《吕氏春秋•审分览》载:“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
A.消除诸子矛盾B.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D.实现长治久安
21.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B.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C.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D.周天子已经失去军事力量
22.《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鲁桓公,隐公之弟)何以贵?母贵也。”这反映了
A.宗法制的核心内容B.外戚对朝政的干预
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23.在宗法制中,关于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②在政治上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
③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④是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
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B.分封制
C.实行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5.《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
A.表达对神灵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
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
26.考古发现东周时期的墓葬中,诸如安徽寿县的蔡侯墓、河南新郑的郑侯墓、河南辉县的卫国卿大夫墓都用了九鼎殉葬;山西侯马的一些士的墓葬,则用了五鼎。这表明A.上下尊卑失范,等级观念趋淡化
B.僭越风气滋长,传统礼制遭破坏
C.异姓诸侯崛起,宗法秩序已瓦解
D.地方势力坐大,分封制荡然无存
27.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由此可见夏、商、周政治制度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实行政权和神权相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统治集团实现高度集权
28.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确立了一套等级制度D.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9.《史记•殷本纪》说,商王之继统,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史记•宋世家》也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这都体现了
A.严格的等级序列B.禅让制的被取代
C.血缘纽带的强化D.王位世袭的混乱
30.甲骨文中有关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很多,但商王并非直接向他们心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商代( )
A.弥漫着迷信色彩B.占卜决定戎和农
C.宗法观念已形成D.祖先地位高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