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课堂风暴》有感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11篇
《教育风暴》读书心得11篇《教育风暴》读书心得1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
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
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
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
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
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
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
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
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
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让每个学生快乐学习细细品读《中国新教育风暴》。
心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孩子们肩上压了沉沉的担子,虽然现在社会一再要求减负,可是考试考察制度不改的情况下,老师也只能跟着指挥棒转,家长也只能不断对孩子提出高要求,这就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苦不堪言。
想到《中国新教育风暴》上记载的一次国内外对流考察:纽西兰五年级的题目竟然是我国二年级教的内容,可是成年中,中国孩子却没有产生一个获诺贝尔奖。
我们基础教育的宗旨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我们一方面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我们一方面大声疾呼地提出减负,但实际却在不断的给学生增负。
孩子从小失去该有的天真,烂漫,活力和创造。
课改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也给了我们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对新课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何成功地走进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但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是不可动摇的。
有人说: “科学与艺术在山底下分道,而到山顶汇合拥抱”。
这句话应该是对持续发展的最好诠释。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只有在不断学习,总结中提升自己,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够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
学生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怎样去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才能具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经历象科学家一样的研究、探索、创造的过程,感受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充满信心,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望。
《课堂风暴》读后感
《课堂风暴》读后感《课堂风暴》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风暴》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去山东青岛即墨28中的学习。
经过几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他们的试卷讲评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回到学校之后,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他们学校出版的《课堂风暴》这本书,里面对试卷讲评课作了很详细的介绍,我认真的阅读之后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将自己的心灵得到彻底的净化。
以前在讲评试卷时,我总是不厌其烦的把每道题都认真的讲解,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
可是总是在下课时,留下后面的几道大题讲不完,并且把本该重点讲的大题匆匆忙忙的结束,要不就是再耽误一节课,这让自己也很苦恼。
而本书中介绍的试卷讲评课,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将学生的易错点反复的巩固,加深印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已每一阶段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好讲评课需要关注几点:一、何时评:数学考试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强,思维最活跃的数学实践,在这过程中学生有许多解题思路和方法,即使是试卷上做错了甚至没有做的题目,学生也会留下很深刻的思维的痕迹。
考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尽快地批阅试卷,认真分析、准确统计完每题的错误人数后把试卷发给学生,然后先由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
在考试后情绪恢复平静了,许多学生就能很快发现试卷中错误的地方和原因,能重新得到解题的思路,或经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后即可解决。
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矫正,既省时又有效果,待学生自查改正后,教师就“趁热打铁”,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讲评、反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讲评试卷:评试卷的难易和亮点。
教师要对试卷所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能力的层次进行分析,对共同存在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归类集中,对典型试题所运用的知识点、思考方法、切入点作多角度、多方位的评析,以开拓学生思维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课堂风暴作文
课堂风暴作文
《课堂风暴》
“丁零零……”上课铃响啦!这节课是语文课,同学们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等着老师来上课。
老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说:“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
”哇塞,玩游戏?同学们一听都兴奋起来,眼睛里闪着光。
老师开始介绍游戏规则:“我们来玩词语接龙,用上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心里也暗暗高兴,这可难不倒我呀!
游戏开始啦!第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天空。
”马上就有同学接“空气”,接着是“气体”“体重”……哎呀,不好,到我这里卡壳了,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脑袋里拼命想着,嘴里嘟囔着:“重……重……”旁边的同学着急地催我:“快点呀,想不出来啦?”我一着急,脱口而出:“重来!”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也笑着说:“这可不行哦,要重新想一个。
”我脸一下子红了,哎呀,我怎么这么笨呀!
游戏继续进行着,同学们一个比一个厉害,词语像流水一样从大家嘴里说出来。
突然,有个同学说了一个特别难接的词语,大家都皱起了眉头,苦思冥想。
我也在心里暗暗叫苦,这可咋办呀?就在大家都沉默的时候,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赶紧举手说:“可以用同音字呀!”老师笑着点头说:“可以哦。
”同学们恍然大悟,又开始积极地想词语了。
就这样,游戏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着,教室里热闹极了,就像刮起了一场风暴一样!大家的脑子都在飞速地运转,想着各种各样的词语。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还意犹未尽呢!这节课可真有趣呀,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词语,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真希望以后能多上这样的课呀!。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1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1)宁静的革命教室一般是由大同小异的空间构成的。
然而,不管观摩哪一间教室,都会感受到各自不同的气息,在不同的交往中产生不同的事件。
这是为什么?2003年1月24日,在东京都练马区丰玉南小学三年级滨野高秋老师的教室里,我站在一个角落进行课堂录像,此时我预感到这一天的教学观摩又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珍贵经历。
以往观摩的近1万间教室都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共同的改革追求。
这种改革的浪潮是与超越了课堂、超越了学校边界、超越了国境的、正在进行中的宁静的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这种革命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国的课堂里正波澜壮阔地展开。
实际上,欧美各国的课堂改革潮流更是浩浩荡荡,势不可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之外,那种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众多儿童整齐划一地排坐的课堂,以学科为中心、让儿童习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技能,然后借助考试来加以评价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参访欧美诸多国家的课堂,20名左右的儿童分成四五人的小组围坐在一张课桌边,展开合作学习,教师以课堂学习的设计师或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的姿态展开活动。
在这些教室里,教科书是配角,儿童以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和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着高品质的学习。
这种宁静的革命,从历史来看也是必然的。
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课堂风景是19世纪的产物,这种课堂是同民族国家的统一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相呼应的。
不过,在21世纪的今日,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已经从以商品生产与消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后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社会是以高度的知识、文化、信息和服务业所构成的知识经济社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现如今的儿童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人,30个加盟国的制造业工人的比率将会从劳动人口的10%锐减到2%。
心得体会-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 精品
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一神童是这样培养出来的马一辉在图书馆我无意发现了《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出于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细细地品味了起来……"爱因斯坦,这位爱拉小提琴的美国人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出乎意外的是,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度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笨孩子’,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
校长和老师都一直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失望了,打算退学。
但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
老爱因斯坦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并一再告诉他唯一能够为人治疗悲伤的良药,并非其他,而是音乐。
果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棒极了,经常被邀请登台演出。
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并最终成为少数站上科学高峰的煊赫人物。
"这个"故事"作为最好的教育范本,被收在日本著名教育学家铃木镇一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里。
在书中铃木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儿童学习、生活、玩耍等细致观察,对"天才与平庸"、"儿童心理与性格的培养"、"环境与才能的形成"、"学习兴趣与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可行的方法。
通过学习铃木先生的这本书我感受到他对音乐不仅非常喜爱而且非常了解,他深知音乐的魅力,认为日本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应该接受音乐的熏陶。
与此同时,他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日本学校在教育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里除了关心孩子的学分外,根本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为此,他创立了"才能教育研究会",并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教师读教育风暴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育风暴的学习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对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风暴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他们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品质。
其次,教育风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创新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再次,教育风暴让我认识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更多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此外,教育风暴还让我明白了教育者的责任。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去影响学生。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最后,教育风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表现,与他们相比,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总之,这次教育风暴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把在活动中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中国教育风暴》有感
读《中国教育风暴》有感这两天,有幸拜读了《中国教育风暴》,有许多感悟。
王先生通过收集的一些有关中国学校和家庭教育、国外教育(主要是美国教育)和中国清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方面的实例,从“中国的孩子失去了什么”、“保护天赋”、“探究的世界”、“美国的教育转型”、“大清帝国的教育转轨”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通篇几乎并没有理论性的分析和方法论,但又从发人深思的问题中和政府教育改革的实例中浸透出自己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确实意味深长。
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不仅是教育家、教育者的事,更是社会和人民的事。
中国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不仅教育家、有识之士看到了,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或多或少地看到了一些,我想问自己的是:“我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做了什么?”如果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教育兴亡、教师有责”。
可是,教育的改革并不仅仅是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合理、手段的更新作为最终成果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人的发展离不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又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的问题,教师也许能看到本质,可是家长们呢?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的指挥棒似乎才开始演绎出激情。
试问,有多少家长愿意冒着让孩子成龙成凤的梦想化为泡影的风险而去培养孩子所谓的素质呢?独木桥虽挤,可肯定会有人能过去的。
而中国人又特别喜欢热闹,越是排队人多的地方,大伙儿偏越喜欢往里挤。
其实只有一个原因,中国人口的素质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
因此,在中国搞教育改革还得像发展军事那样,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不能想着全面赶超。
我们既要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又不能统一步调、全面铺开,有条件的先走,没条件的……还是慢慢来吧。
这里所说的条件不光是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素质和社会教育的大环境。
不过,这当然不能成为教师们不思进取的借口。
只有教师先发展一步,才能有效带动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为中国教育建设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观看盗火者《课堂风暴》后感
观看盗火者《课堂改革风暴》后感普罗米修斯看见了人间的黑暗,他便从宇宙的神殿里偷来了火种,并把它撒向人间,世界便有了光明。
当世界只剩下一片黑暗,先知的勇者便会点亮一束光明,冲破这浓密的黑暗,给这久禁的世界一点仅存的希望,于是这样的先知勇者便成了火的象征火的希望。
《盗火者》将整个学校教育的体系都纳入视野,幼儿—中学—中等职业—大学,透过各具特色的受访者点亮不同区间和层面的文明之光。
这些点滴而持续的微光共同组成教育野火的图景,让人看到勇气和盼望。
第八集:《课堂风暴》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
一度,学校仿若旅游胜地。
为限制人流,学校甚至开始收取门票。
来杜郎口中学取经的各地老师已经超过100万人次。
“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
也有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
不管怎么样,杜郎口的突围犹如一面旗帜,让我们看到了课堂教学种种弊端,也引领一线教师们掀起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
过去的课堂:满堂灌的结果是学生趴下一大片,只看到学生的头,看不到学生的脸。
学生听听听,听得两耳直冒风;学学学,学得死去活来学不懂。
老师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孩子走出校门时,把知识忘掉的时候,剩下的还有多少是我们老师教给他们可以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目地是什么?根本目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有人形容学生犹如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我们不能期望把所有的石头都变成同一颜色、统一性状的的石头,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生下来就是有差异的,要勇于承认差异,尊重规律。
杂乱无章的一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难看,纯自然状态,甚至有些原始和和野蛮的味道,经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特个性的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交往能力、有判断力、有担当的、有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人。
预习课,我们慢慢解读
预习课,我们慢慢解读——读《杜郎口课堂风暴》有感吴雪玲“杜郎口”,一个响亮的名字,曾是许多学校学习的楷模。
我们的邻居——汉王中学就一直在探索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实践,还组织教师到杜郎口参观,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杜郎口课堂风暴》,这一凝聚着杜郎口人心血的宝典,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忍不住翻阅起来。
《杜郎口课堂风暴》汇集了杜郎口中学各学科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包含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的教案、课堂实录及一线教师的教学心得,真实再现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现场。
其中预习课最见功力。
杜郎口人对于预习的重视程度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篇篇预习课教案、教学心得,充分说明了杜郎口教师们已经把预习课看成了比其他课更重要的课来上。
文中指出:“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课的构成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要备课程标准与教材,以及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研究学习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尤其是学生的差异、弱势群体,以及学习的人与社会因素等等。
其次是预习课的实施,预习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经过长期这样的学习练习,学生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都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自主、积极的思维来完成的。
展示课上分组重点展示某部分内容。
然后在反馈课上进行检测反馈。
使一节课经过了三遍的学习、巩固和提升拓展,学生肯定掌握得好,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带着对杜郎口预习课的浓厚兴趣,我仔细地阅读了杜郎口中学的预习课教案,看了预习课的视频,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感叹预习课教案的细致的同时,更感到了预习课对于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
看到很多科目的预习课教案,在注重学生自主的基础上,还关注到孩子创造性的锻炼,我感到这儿的孩子真幸运。
《风暴》观后感
《风暴》观后感《风暴》观后感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暴》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风暴》观后感1盼了一周,终于迎来了周末,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爸爸一起来到万达影院,观看美国大片《全球风暴》。
这是一部科幻灾难片。
环境非常恶劣,不临海的地区,气候炎热,掉下一个鸡蛋,瞬间就变成了荷包蛋;沿海的地区,气候寒冷,人就会变成冰,而窒息死亡。
其中一个主人公名字交Jack,是一名宇航员,被派到气象卫星站工作,但卫星站被电脑病毒控制,网络出现了故障。
别人都坐着宇宙飞船撤离了卫星站,但Jack留了下来,继续刻苦专研……终于卫星站恢复了正常,Jack成功返回地球,人们一片欢呼。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我们原本清新的空气,因为工厂的废气而被污染,我们的生活垃圾、白色污染越来越多,汽车尾气随风飘舞,马路两旁的`花草树木都无精打采,雾霾吞噬了蓝天白云,地球母亲每天都在默默地哭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迈开步,寻找绿色的世界。
我要大声呼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风暴》观后感2今天我看完了之前上映的电影《全球风暴》,电影的内容和效果自然是十分的震撼,尤其是影片中对于灾难的展现,可谓是惊悚,海啸,风暴这一系列灾害让人触目惊心。
影片主要讲述了劳森兄弟一同拯救地球的故事。
这部影片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不堪一击,结尾女孩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有责任一起保护这个地球”,在重大的灾难面前,早已经无法用国界来划分,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我们应该共同携手来保护这个地球。
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也开始治理地球的环境,再也不去走那些“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因为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地球的保护早就已经刻不容缓,之前由于为了发展经济而造成的大规模环境破坏,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绝对不能够让影片中那些恐怖的灾难现身于人间。
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
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看完第一篇《一堂“经典教学”课》,我不竟拍案叫绝,作为深受应试教育迫害的我们这一代,是多么希望后人能脱离苦海,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轻松的要学,而不是被迫的硬塞。
“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已经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一句话点透了中国填鸭式的教学现状,刺破了原本自豪的蒂固根深。
前辈们总是毫无保留,无私地把自己的学识、经验传授给辛辛学子们,希望他们能少走弯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可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掌握的只是枯燥的数字,干巴的文字,学生们学起来会有劲吗?真的学进去了吗?良苦用心回报给您,回报社会的又是什么,高分低能儿,还是被拦在校园门外的“独脚”?我的一位同窗好友,一直被我们这班同学羡慕、佩服,因为他理科出奇的好,可可笑而又残酷的一考定终生,击碎了他年轻的心梦,因为他烂烂的英语。
可能有些人会对我的抱不平说,谁让他不用功呢。
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外语,他的回答是“不感兴趣”。
那时如果他能能够碰到一位像王智能一样的老师,搞一次社会实践研究什么的,让他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让他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他的人生从此将可能会被改写。
可惜当时的老师只是说大三门,很重要。
当然老师也有他的无奈,因为考试的制度,因为教学的大纲。
现代的考试沿袭着旧时的科举,大喊大叫的课改,为什么是更多的补课和悲惨的自杀事件,一句俗语点之“换汤不换药”。
王宏甲老师通篇长论,对我很有感触,可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拍手叫好罢了。
那么这篇文章该让谁看呢?不仅仅是我们,更为要好好琢磨的应该是那些制定文字的人,为什么课该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更糟?我曾和一位小学老师开玩笑说:“我们幼儿园素质教育是实实在在地搞,可一到你们小学,不到半年,前功尽气了,他们还不得背那沉重的有形或无形的书包。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师和家长还是看见着那威严的指挥棒,家长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可是怕将来孩子快乐不成,老师也希望学子们能在蓝蓝的学海中自由穿梭,可是怕数字不饶你。
小学教师《课堂风暴》读书体会
小学教师《课堂风暴》读书体会小学教师《课堂风暴》读书体会;和谐是人们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包含人与外部环境、人际之间,以及人心的和谐。
即墨二十八中以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的真善美统一的教育境界诠释了和谐教育。
这作为二十八中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信念与追求,体现在教学、德育、管理、文化等多方面,而德育的核心雷锋精神,以及教学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则突出体现了和谐思想。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多地启发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让我们从中再次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从而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以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为指引,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践行中,突破点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
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太多规矩,很多习惯都要开始培养。
所以在这种大的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心更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该从最基础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抓起。
而这是我校实践课程德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突破点之二: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学生的预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同伴互助效果。
只有学生能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中进行互相检查,互相学习,在检查与学习过程中,知识才能得以掌握,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我校现在将三年级三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在语文学科中探索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
语文第一课时主要是学生的自学及同伴互助,第二课时则是学生的自学与合作学习。
在第一课时之前,教师会布置学生预习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等内容。
学生的预习习惯也是需要教师给予培养及训练的。
教师首先会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把预习内容写在预习本中。
在这样不断的培养中,学生自然会养成预习的习惯,从而形成预习的能力。
在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似乎教师就无关重要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大相反,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
首先需要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原来的课堂教师拿着一本书滔滔不绝地讲就可以了,而现在教师要把自学和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巩固提高等内容都要准备好。
读《新教育风暴》心得
读《新教育风暴》心得《新教育风暴》是教育领域的一本重要著作,作者刘晓义教授在书中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入了解了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教育的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自己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批判。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这种模式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建议改变教育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作者对教育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选拔与培养的矛盾,即教育系统过于注重选拔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培养每个学生的潜能。
这种现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浪费,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主张建立多元评价的选拔机制,包括学科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发展评价等。
这样可以更公平地选拔优秀的学生,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培养机会。
另外,作者还探讨了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场所,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授,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
作者也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呼吁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特长。
在书中,作者还讨论了教育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他指出,教育投入不足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他提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并合理分配资源,保障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同时,作者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他主张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待遇,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使教师成为专业的教育者。
最后,作者还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他提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未来教育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和跨时空学习。
课堂风暴读后感
课堂风暴读后感第一篇:课堂风暴读后感《课堂风暴》读后感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即墨二十八中李志刚校长的《课堂风暴》一书后,给我的感受颇深。
传统教学方法仅仅是老师教,学生学。
一堂课满堂灌,老师很辛苦,学生学得枯燥,掌握的不牢固,练习量也得不到提高,考试成绩也很一般。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一线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这些道理,其实我们都知道。
但要做到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课堂风暴》一书中展示的即墨二十八中的做法使我茅塞顿开。
《课堂风暴》这本书主要解读其“和谐互助”的高效教学策略。
细细品读此书,我发现即墨二十八中的奇迹源于李志刚校长的伟大创新,并且这种创新着重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课改创举,二是让简洁高效完美呈现,三是推进“中国化”学校课改。
本书介绍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新授、复习、讲评检测课的模式,系统阐述了“和谐互助”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重大影响。
看得出,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上老师讲课时把时间权、学习权、话语权、探究权还给了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的创造性整合。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均实现“五步十环节”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在二十八中的每堂新课前,老师都是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学习。
学生们两两结队,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该背的背、该记得记。
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老师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很少讲课。
事实证实: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习新课的效果大大提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师徒结队,一对一帮扶时红霞老师在班级宣扬学雷锋精神,把一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选做“师傅”,把一部分培养对象选做“学友”。
《课堂改革风暴》观后感
《课堂改革风暴》观后感《盗火者之七》围绕“杜郎口”课堂进行了探讨,其中许多想法发人深省。
我们之前在许多的讨论观摩中从“杜郎口”模式的课堂观看,同学表现,上课方式等等来探讨。
之前,我们始终在纠结“杜郎口”模式移植到学校是不是具有可行性。
这个问题其实到如今也很难说已经解决了。
但是《盗火者》从更高的层面来思索。
那就是,我们盼望培育什么样的人?通过我们的课堂的培育和进展,同学最终是什么样子的?《盗火者》中说的很明确,那就是能够思索,追求真理,具有人格的'。
其实从某个层面来说,学校的教育是影响社会民主的进程的。
我们培育的孩子不具备思索的力量和的人格,那么我们只是在向社会输送有技能的螺丝钉,而不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完好的人。
假如以此为动身点,那么,我们是不是完全照搬“杜郎口”模式,或者要不要把“杜郎口”模式移植到学校这样的问题便意义不大了。
培育人格不是一句空话,它表达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详情,课堂的每一个详情中。
培育同学会思索,老师自己本身应当是一个思索者。
培育同学的人格,我们应当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具备。
否则不思索的老师,教出来的必定是不思索的同学,不具备健全人格的老师教出来的同学怎么才会有健全的人格。
短片中所举的例子都是中学的,当然,中学的同学具备了相当的规律思维力量,更适合拿来举例子。
那么我们学校老师是不是难有建树?我想,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某些优秀的品质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在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我们肯定也有自己能做到地方。
比方,培育好的习惯,爱护孩子的信念,敬重孩子并让孩子懂得敬重身边的人,为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引领着形象思维的孩子渐渐体验抽象思维的乐趣,并在其中感受到真善美的力气。
课堂的形式未必重要,就像那位老师说的,提问很重要,提问的内容,提问的语言等等,每一次提问都是在考验老师自身对生活对同学的理解。
在我们知道自己盼望孩子们长成什么样子以后,细心设计提问,公平的和孩子对话。
我想每一节课,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会变得趣味盎然。
【心得体会】读巜课堂风暴一书的心得体会
【关键字】心得体会读巜课堂风暴》一书的心得体会篇一:课改反思《课堂风暴》课堂风暴课堂改革这么长时间了,自己在摸索中一步步成长,很多学生也成长很快,班里又有一大部分学生加入了“小老师”的行列,可以有板有眼地站到讲台上讲解了,每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重要的规律,讲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我都在心里为他们的进步而喝彩,这是以前的课堂上所看不到的,也是我没想到的,更加坚定了我课堂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样的课堂真正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下面介绍一下我在课改中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
首先我把我班分成了14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平时上课和原来一样的座位,交流讨论时再转过身去。
在课改的初期,我领着学生预习,指导学生的站姿,声音等,在每节课上发现问题就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完整地去讲解问题,如果他们表达得不完整,我会说,你可以先听一下老师怎么叙述,然后再让他把他自己的语言连贯起来,再讲一遍,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在新课的讲解过程中,有的知识学生实在讲解的不到位,我会及时讲解,点拨,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仍会提一些和问题不太关联的小问题,我会及时提醒他们,要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直入主题,提有价值的问题才会得分,并且指导他们如何使自己的语言表述更直接,更准确。
二、加强课堂评价制度,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这段时间,我在课堂评价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全班的1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制成表格,包括课堂交流,课堂表达,课堂纪律,卫生情况等,把平时的作业也量化到课堂达标中去,把课堂纪律,卫生情况等也纳入评价表中,使每组的评价更加广泛化。
不只是课堂的表现,和他平时的表现联系起来;通过加分和减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促进班级各方面更加有序地前进和发展。
“你想要什么,就评价什么”,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由此(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读巜课堂风暴》一书的心得体会)我才会把平时的作业、纪律等加入到评价当中去,使评价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上,还可以促进班里的各项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一天一评价,还是一周综合起来评价,一天一评价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总分、排序,每天都要抽一定的时间,有点浪费时间,但一周一评价,到星期五才会总分出来,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欠缺一些,但评价的结果更具公平性。
课堂革命读后感
课堂革命读后感课堂革命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革命读后感1暑假里,我拜读了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老师的《课堂革命》这本著作。
这本著作基于学校教育学、学习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现代学术成果,以学校改革的核心——课堂为主阵地,以儿童学和建构主义的线索,细致全面地解读了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呼吁教师读懂课堂、读懂孩子。
这本书思想深邃,语言流畅风趣,非常好读耐读。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钟教授以一个智者的眼光审视新课程改革十年来的历程,他以一个教育家的良知呼唤教育本质的回归,他的观点犀利又震撼。
钟教授谈到:新兴的“知识社会”意味着从“学历社会”转向“学力”社会。
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在加速进行。
整个社会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多元文化,因此培育儿童的批判性思维,自律性行动的能力等真实性学力是我们当下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的大势所在。
其中我牢记了他的两句话:“教师教育的原则是儿童本位、实践取向和终生学习”,“新课程改革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精雕细琢,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果”。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分析研究受教育者,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分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拟清教学思路与教案;加强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加强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对话;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达到心灵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儿童本位思想儿童本位,课堂就是主阵地。
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课堂风暴》有感
几年前,我能有幸去青岛即墨二十八中参观学习,亲自感受到了该校“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
这种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能在短短几年内在全国刮起课堂风暴,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神奇的魅力,确实令人深思。
这几天,我再次拿出《课堂风暴》这本书,进行了认真的研读。
我再次被该校教师的“课改”故事深深吸引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构筑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正如本书所每每提及的“和谐互助”高效教学策略是掀起了一场课堂大风。
一、品《课堂风暴.》之精髓
“和谐互助”被称其为一种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神奇教学策略,阅读后,我觉得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如:
1.“三讲三不讲”规则
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
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2.“三要三不要”规则
要及时反馈,要堂堂反馈,要节节落实。
不要搞形式,不要无效教学环节,不要齐步走。
3.“四动四不动”规则
学生要发动、活动、激动、行动,但不要骚动、躁动、浮动、瞎动。
4.“四和谐四不和谐”规则
和谐自主而不自由,和谐放手而不放任,和谐互动而不浮动,和谐互助而不无助。
5.“五体现五不准”规则
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
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二、思《课堂风暴》之奇迹
“和谐互助”好,但我觉得这种教学策略虽看似简单,但要想实施好,却也困难重重,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及也。
实施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教师要变,学生也要变。
首先,和谐互助改变了教的方式,所以教师要变。
教师要转变思想,甘心退居,舍得还给。
如将时间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还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重心,勤于培训,做好引领。
如思想意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课堂个别培训,专题培训等。
教师要转变做法,加强学习,领悟精髓。
如师友如何划分,如何建立规则,怎样打造师友文化,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模式流程等。
其次,和谐互助改变了学的行为,因此学生要变。
学生要树立一种新思想,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师友荣辱与共。
学生要适应一种新模式,课堂中是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
问题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自己去解读体悟。
学生要养成一些新习惯,如自学、预习、自评、互评等习惯。
总之,教师不再是教材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而是转变为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和参与者。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了。
三、盼《课堂风暴》之实效
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有密招的6道单子——:《问题预习模板单》、《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提高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希望能亲眼看看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参透真谛,让其在自己的课堂上发挥效用。
即墨二十八中掀起的课堂风暴,并不是全盘否定我们原来的做法,以前我们的一些优良传统还是应该继承的,在此基础上,有选择的引进别人的先进之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之为自己的课堂增光添彩!因为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盲目跟从,注定失败!不思改变,重蹈覆辙,也将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同时加以创新,改革之路才能愈走愈宽广!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课堂风暴也席卷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