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二具体路线
1623年,开始游记第二卷。循运河北上,过徐州、 郑州而游嵩山;再西游太华山,后南抵太和山。具 体有《游嵩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太 和山日记》。
1624年,徐母八十,徐霞客欲停止出游,在家侍奉
母亲。徐母为了支持儿子继续远游,特与儿子一起 游宜兴。
1628年,1625年徐母去世,三年后才出游福建;然
后游广东罗浮山。 1629年,由运河北上京师,访陈仁锡,游盘山、崆 峒山及永平碣石山等。 1630年,再游福建;有《闽游日记后》。 1632年,游天台山、雁荡山,泛舟太湖。
1633年,北上游五台山、恒山;有《游五台山日记》 和《游恒山日记》。
1634年-1635年,长媳生长孙,次子娶妻,没 有旅游;
徐 霞 客 游 记
人物简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 3月8日)明代人,名弘祖,字振之, 霞客是他的号

富庶世家 父母影响 社会背景
游历阶段和路线
第一阶段 28岁以前 纪游准备阶段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 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重点放在研读祖国
百多年。 --(英)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2、旅游文化价值 徐霞客在其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处处体现了他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他走过19 个省,对各地人文、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各地的居民 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群落分布等方面。 他非常注意了解社会民情,重视与人交往,尤其与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在融入 当地的文化中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与当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据《粤西游日记三》 记载,在广西向武州驿站,徐霞客因遇到困难投诗给素昧平生的州官黄绍伦求助。黄绍 伦立即送来和诗、蔬菜酒肉、衣帽等礼物,盛情款待。而徐霞客与黄绍伦首次见面就以 棋会友,“布局手谈,各一胜负”徐霞客以文化为媒介,怀着平等尊重的心态,打破了 民族间隔膜,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尊重不同文 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真诚态度,正是当代旅游需要弘扬和学习的徐霞客精神。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6)文明水平的交流与融合: 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已有了环保意识,他反对由于人类的不良行为带来的环境 污染,据《江右游日记》记载,徐霞客在马祖岩看到“其狗窦猪栏、牛宫马栈,
填塞更满。…及Leabharlann 之,则秽臭不可向迩,皆其畜埘之所,而容身之地,面墙环堵,
黑暗如狱矣。”他对因人类不文明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表现出愤慨之情,并提倡 保护自然景观, 爱惜名胜古迹。
徐霞客旅游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中华民族道德风貌和文明水平,
这与徐霞客积极交流融合是分不开的。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3、生物学价值 观察记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 晚的各种影响。 4、民族学价值
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 质地及成因;对地热现象的详细描述在中国也是最早的;对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 包括各地的经济、交通、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和风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记述。 5、文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1)与地方官府的文化融合: 徐霞客完成旅游考察除了个人的力量,还常借助于各种帮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借 地方官府的帮助与资助。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通过朋友推荐,徐霞客结识了一 些当地的官员,享受到了政府宾客的待遇。 木增是云南丽江纳西族土知府,非常仰慕中原汉文化,通过陈眉公友人的介绍,徐霞 客得以顺利进入“非木公命不得擅行”的丽江境内并得到盛情款待和一笔可供继续远行 的旅费。作为回报,徐霞客为木增整理文集并为《山中逸趣集》作序,给木增儿子修改 文章,还为木增推荐名士,圆满完成了一位中原文化使者的使命。他与丽江纳西族土司 木增的交往可以说是汉族与纳西族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这种与地方政府的友好关系为 徐霞客出游提供了通行证,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
(2)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
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他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 270多个,且一般都有 方向、高度、宽度和深度的具体记载。并初步论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 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国和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徐霞客游 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 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 欧州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
南地区三年多时间,写下了《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其
中记录了很多反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徐霞客曾多次提到询问地名时 闹的笑话,其实徐霞客就是通过这种语言的交流与融合来消除文化的误读。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5)生活习惯的交流与融合: 在漫长的旅途中,徐霞客也有碰到自己不适应的风俗习惯,据《滇游日记七》 记载,第一次进入丽江,在通事家午休时,通事“献酪为醴,余不便沾唇也。” 献上以牛羊乳浆酿制而成的甜酒是丽江当时的一种待客习俗,徐霞客因饮食习俗 不惯,故“余不便沾唇也。”徐霞客常年游览山林间的寺观庵堂寺,他对寺观庵 堂内的神像并不持否定的态度, 而是抱着一种尊敬的心理对待它们,如崇祯十一年 三月初一日, 徐霞客在广西黄村庵,“昧爽起, 整衣冠叩佛座前。”这种入乡随俗的 态度使他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4)语言上的交流与融合: 旅行期间,来自中原的徐霞客也面临许多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例如,徐霞客每 到一个村镇、河流、高山都会遇到一些方言的障碍。在丽江,居民以纳西族为主,
民间通用语言也是以纳西语为主,徐霞客自然听不懂纳西话,所以才有“余不省
也”的实话,但徐霞客每次都谦虚地向当地人民群众询问其方音、方言,经过核 实并记录下来。徐霞客在 1637年4月,从湘南东安庙进入广西、贵州、云南,在西
[3] 冯淑华.徐霞客旅行中的“导游”问题探讨[J]. 旅游研究,2010(3):76-80. [4] 周晓薇 . 论徐霞客与僧人的交往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1):43-49. [5] 张勇.徐霞客旅行中的食宿问题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6(12):45-48. [6]马耀峰.发展旅游与改善民生[J]. 旅游学刊, 2010(9):5- 6.
1614 年冬,溯长江而上,游京口、扬州、金陵 ( 今南京 ) 等地,尤其着意于二十四桥明月、三十 六曲浊河等名胜古迹游金陵(南京),游记缺失;
1616年,游白岳、黄山、武夷山、九曲溪、杭州西湖, 著《游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武彝山日 记》 1617 年,第一位妻子病逝,没有旅游 ;1618年,再游黄 山,庐山;过鄱阳湖;年底续娶第二位妻子;1619年,妻子 生子,没有旅游; 1620-1622年,游福建仙游九鲤湖,看钱塘江潮;有《游 九鲤湖日记》。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2)与民间向导的文化融合: 徐霞客长期在外旅行,奔波在崇山峻岭间,得到了很多当地人特别是樵夫的帮助,一些 好客的当地人不仅给徐霞客指路,介绍当地风景名胜的特色与游法,还热情款待这位文 化之士,并互相交流,彼此了解。 (3)与寺庙僧人的文化融合: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经过长期发展,到明代时,寺院、道观已遍布全国各地,特别集中 在名山之中,而徐霞客旅行又以考察名山大川为主,山林间的寺观庵堂是他经常的游览 点,因此投宿寺观的次数最多。在佛教盛行的社会环境中 ,他抱着一种尊敬的心理对待寺 观庵堂的僧人,每游历一个地方,都要到山间的寺院或僧庵中去拜访修行的僧人。 《滇游日记十三》记载慧心僧人因夜深“暗不可行”,热心陪伴徐霞客盘桓山中“曳杖 为指迷”,使徐霞客安全到达住宿的禅院。
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
28至48岁
纪游前段
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 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游历阶段和路线
第三阶段
51至54岁
纪游后段
万里遐征
历时5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
卷游记。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 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 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
卷一具体路线
1607年,新婚后开始旅游,母亲为他制远游冠,游历无 锡太湖泛舟,登东西洞庭山,游记缺失; 1608在家乡附近陪伴母亲游玩,母亲死后,守孝三年, 认为"父母在,不远游" 1613年,入浙,从3月 30日开始是游记第一卷,游天台 山,游雁荡山。著有《游天台山日记》和《游雁宕山日 记》。(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6、历史学价值
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事情,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
[参考文献] [1] 贾祥春 . 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J]. 复旦大学, 1997 (4):83-87.
[2]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全译[M]. 朱惠荣等译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1、地理学价值 (1)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如否定自《尚书· 禹贡》以来流行1000 多年的 “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源。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 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
万里遐征
1636年-1640年,放舟赴浙江,从浙江旅游至 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年没有回家, 游记中第三卷到第 19 卷都是这 5 年的游记,每日 都有记载,其中有部分散失,第20卷是他的诗文, 其他人写的序等。 乘醉放舟,取" 东迂之道",同行者顾、王两位 仆人,遇静闻。途经今属江苏省、上海市,然 后开始真正的"西行"。 西南考察的第一站 西南考察的第二站 西南考察的第三站 广西 贵州 云南 《粤西游日记》 《黔游日记》 《滇游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